红楼梦1-10回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1-10回习题及答案
一——十回
第一回
1、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个癞头和尚看见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曾含了四句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凌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此诗后两句在文中所指何事?
答:指的是在元宵佳节时霍启抱着英莲出去赏灯,将英莲丢失,在甄士隐夫妇为女儿走失悲痛欲绝之时,祸不单行,葫芦庙的和尚炸烘不小心引起大火,祸及甄家,将甄家烧成一片瓦砾,所以说在元宵之后,甄家便家破人亡,烟消火灭了。
2、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住在甄士隐家,甄家的丫环娇杏曾无意回头看了两次,在此曹雪芹为后文埋下了什么伏笔?答:贾雨村看见娇杏回头看了他两次,贾雨村以为她对自己有意,在贾雨村升为知府后,便娶娇杏为妾,不久贾雨村正室死去,娇杏便被扶正,并为贾雨村生下了一个儿子,从此便成为人上人,所以后文有“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的说法。
第二、三回
1、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王夫人生下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美玉,说说此玉的来历?
答:此玉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最后一块石头,历经日月有了灵性,想下界历练一番,因此幻化为美玉伴随宝玉降于人间。
2、贾雨村被革职,后来凭借什么关系又官复原职了?
答:贾雨村在林府做黛玉的老师,黛玉的母亲去世,外婆家来接她,林如海给贾雨村写了一封推荐信,借着贾府的关系官复原职。
3、黛玉进贾府,看到贾府处处与其他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反映了黛玉什么心理?
答:反映了她寄人篱下,心地孤傲,小心谨慎的心理。
4、宝黛初次见面,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这和前文的哪个神话有关联?
答:神瑛侍者曾灌溉过一棵绛珠仙草,此仙草幻化成形,承诺要用一生的眼泪还他的灌溉之恩,这两个人都下界历练,因此两个人感到熟悉。
第四回
1、联系《红楼梦》中门子拿给贾雨村的“护官符”,试做简要分析当时的社会现实。
答案:从“护官符”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尊贵、豪富、奢侈,从而反映了当时宫廷及官场的腐败,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2、根据贾雨村在英莲一案中的表现,简要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答案:通过英莲一案的审理过程可以看出贾雨村的虚伪、圆滑、世故、徇私枉法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1、《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命运?请对判词加以具体解释。
答:①暗示了薛宝钗、林黛玉的命运。
②“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2、《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命运?请对判词加以具体解释。
答:①暗示了妙玉的命运。
②洁,既指清洁,亦指佛教所说的净。
佛教宣扬现实世界是污秽的,惟有佛国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
妙玉有“洁癖”,又身在佛门,故云“欲洁”。
“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但“终陷淖泥中”。
3、请写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姓名。
答: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秦可卿
第六回的题目是什么。
第六回题为: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请简析刘姥姥在本回的作用。
刘姥姥是写得极为生动的一个人,作者很少直接刻画刘姥姥的心理,却通过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描写把刘姥姥矛盾、战战兢兢的心理表达得一览无余。
比如在门口问路时的一系列动作,尤其是一个“蹭”字,功力深厚,绝对没有别的字可以代替。
另外,作者故意把刘姥姥写得十二分的难堪,为的是衬托府中人的作威作福,想想后来人物的结局,善恶分明,心中几分苦笑。
刘姥姥在堂屋里等凤姐的时候,“屏声侧耳默候”、“只听”、“又见”、“听得”、“半日鸦雀不闻之后,忽见”,写得诡秘之极,可想象刘姥姥此时是何等的心惊肉跳,度日如年,备受煎熬,若是自家奶奶在受这般折磨,心里又是何种滋味?!!又写刘姥姥时刻不忘教训板儿,推板儿,可见刘姥姥无一刻不紧张,教板儿一面固然是怕板儿做错事,是姥姥、自己的一个掩饰紧张和求得片刻解脱的法子。
到后来,写出姥姥还饿着肚子,再看前面“碗盘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不过略动了几样”,而“板儿一见了,便吵着要肉吃”,真是心痛欲绝,欲哭无泪。
到后来凤姐给钱时,还被凤姐的利嘴耍了一番,弄得又喜又悲,让人极不忍心。
凤姐则是无处不耍权谋,然终是“反算了卿卿性命”,可悲可叹!刘姥姥是一个顶可爱的老人,在大观园里和贾母对比起来写时,更能看得清楚。
在写刘姥姥的过程中还插了贾蓉借玻璃炕屏,叔嫂两个在刘姥姥面前借公论私,打情骂俏,“正经”侄儿不“正经”,丑不可言。
另外,刘姥姥在堂屋柱子上看见一个奇怪的东西,在我们看来,
那不就是很平常的一个钟吗,不过在当时,那可是个宝贝,远从西洋来的,作者说隐去年代,使之无从可考,却又处处点破。
一片苦心!!!
以刘姥姥进荣国府作纲领,不是要以刘姥姥作纲领,而是以荣国府作纲领,以荣国府内部的腐朽黑暗预示的崩溃毁灭的结局作纲领,荣府的命运,就是宁府的命运,就是整个社会的命运,这,才是真正的纲领,而刘姥姥,是划破这层面皮的一柄利刃,因此,也是纲领。
请简析第七回所涉及到的人物及主要信息。
得会秦钟;妯娌们作乐;宝,钟投缘,焦大醉骂;宝玉、凤姐儿回府。
这十八件事情,从宏观上来说是一个整体,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和凤姐儿、宝玉赴宴宁府两件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人感觉自然流畅,毫无生硬突兀之感,沿着作者的巧妙铺设一路走来,倍感轻松和惬意。
仅在本回中上场的主要人物就有20个之多,他们在刻画人物,交待事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人物按照出场顺序依次是:周瑞家的、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香玲、迎春、惜春、职能、凤姐儿、鲍鱼、黛玉、周女、贾姆、尤氏、秦氏、秦钟、平儿、贾蓉、焦大。
另外,还有许多陪衬人物,他们是:莺儿、金钏、司棋、待书,入画、丰儿、奶子、大姐、彩明、茜雪。
我们不计没有名字的丫环、婆子、小厮
和众人。
更不计没有出场但书中提到的人物。
也就是说三十多个人物参与了第七回的故事,可见这一回的内容分量之重,容量之大,地位之重要。
谈谈第七回在过渡方面的特点。
过渡和引入极其自然,出乎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作者的娓娓道来,不知不觉带着我们往前走。
因为周瑞家的回王夫人话,才领得送宫花的差事,借送宫花使我们看到了众姐妹们的生活进行时,并且通过他们接受宫花之时的反应刻画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为他们见缝插针般的做一番介绍。
此时周瑞女儿也忙里添乱,为夫婿之事来求助母亲,而最后处理之事却写得相当的清淡,使我们从中既看到了周瑞家的在贾府里的分量,又看到了贾家在串通官府上的轻松。
这不正是为将来的败落埋下了伏笔吗?
凤姐儿被邀去宁府玩儿,按照常理来讲,冗繁平淡之事,下笔千言难以出彩,但是,作者却巧妙地在此转移视线,安排宝玉和秦钟在此相识,一个在第五回提及的事情,在这里再接着说,二人相见恨晚,语言投机,也为后来的事情发展设下了伏笔。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才有送秦钟,差焦大,和焦大的醉骂。
其构思,其笔法不得不令人折服。
八回
1、在《红楼梦》第八回中,写道:“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
何香气……”,请问这个情节体现了贾宝玉什么性格?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该回情节加以分析。
此回的要点是宝玉贪闻宝钗身上的香:(评:一个“贪”字,写出了宝玉的女人崇拜狂性格)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
”宝钗笑道:“···是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
”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
这段文字很有味儿。
宝钗身子的香是人为的冷香,这种体香,是内在的。
就这一点来说,这香与女性的天然体香是相似的。
薛宝钗身子的这种香,不是轻微的淡香,而是“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森森,有浓密之意。
而只有贾宝玉一人能独享此艳福。
这是为什么呢?这和第19回黛玉身上的香也只有宝玉一人能闻到一样,或许是作者要强调他们之间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之“缘份”吧。
是这样!但作者这样的写法,用佛教哲学来解释这种现象,是因
本回所涉及的事件累计起来有十八件之多。
如下:周妇找王夫人;周妇同宝钗聊病说药;周妇会话,周妇叹香菱;
周妇送花;迎、探春下棋;惜、尼聊天;链、凤嬉戏;周女求母;宝、黛游戏;遣茜雪探宝钗;凤姐回事,宁府赴宴;缘。
这也是神来之笔。
幽香,是香之神秘,之隐蔽,之深长,之静謐,之色重。
甜丝丝,是香之味,是嗅觉向触沉和味觉的转化,是一种轻
微的绵绵的甜。
凉森森,既是香之浓烈,又是香之寒气逼人,如隆冬之冷风,阵阵扑来;这未免有点可畏。
然而,这是女人的体香,这是女性身上的蜜,虽冷又何所惧哉!(评:莫非君有所体验?)
这“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在修辞上是一种感觉向另一种感觉的转化;读之,有一种缠缠绵绵的音乐之美,使人联想起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中的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是啊,宝钗和黛玉,对于宝玉来说,是一首美妙的歌,她们的体香,当然是一曲动人的、令人陶醉的音乐啊。
(评:独特之论。
)
当然,薛宝钗身子的这种冷香,是宝钗性格的种象征,是宝玉的某种主观感觉的产物,这和后文第19回林黛玉的天生暖香,是不尽相同的。
2、就第八回中薛宝钗会见宝玉时精心打扮,但不是华丽而是朴素得体,请简要分析。
宝钗会见宝玉,在事先是预谋好的。
会见时的穿着,看去很朴素,很平常,其实是经过薛宝钗精心设计的,一切以符合宝玉的审美观并能吸引对方为目的。
这使人想起了玛格丽特小说《飘》中的郝思嘉。
她在某次参加一次野宴之前穿衣打扮,确定的宗旨是:什么衣裳最能吸引她的情人希礼。
《飘》的作者写郝思嘉的这一心理,淋漓尽致。
而《红楼梦》却不写宝钗的这一心理,让读者自己去联想。
第9和10回
1.《红楼梦》中,有好些个恋童癖者,薛蟠便是此中最突出的一个。
请结合第九回分析薛蟠的这种畸形心理特征。
答:薛呆子虽出身于名门大户,因父亲早逝,没有得到过严格的管束和教育,智商低下,不好诗书,打架斗殴,寻衅闹事,眠花宿柳,无所不为,而又心无点墨,愚顽可笑。
在家庭,时时受到母亲的指责,就连妹妹宝钗也可以对他进行开导、规劝、嘲讽;在社会上,更是四处碰壁,常常被人玩弄,绝对地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在与女子的交往中,除了用金钱购买感官的刺激外,并不能以自己的容貌和才华的魅力进入有着“恋情”氛围的过程;就说“同性恋”这种形式吧,他呆头呆脑地想和柳湘莲亲近,最终遭受了一顿饱打。
这些挫折,使他把兴趣转到儿童身上,去取得性满足。
2.结合《红楼梦》第九回训劣子李贵承申饬嗔顽童茗烟闹书房简要分析茗烟的形象。
答: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知己非林黛玉莫属。
其实贾宝玉还有一位男性知己,他的地位,以及跟宝玉的密切程度不亚于袭人和晴雯。
他不谙世事,淘气顽皮,是宝玉叛逆思想、叛逆行为的支持者和同情者。
有了他的机灵和巧于应付,宝玉才可能私自外出;有了他的支持和帮助,宝玉种种离经叛道的举动才得以实现;有了他外出买书,才上演了宝黛共读《西厢记》的美丽画面。
茗烟是起的一种对照的作用,他跟首席男仆李贵对照。
李贵是忠心耿耿地
执行贾政的指示,而茗烟是不听话、不执行指示,而且有时主动挑唆宝玉不听话,起煽风点火的作用,所以他就成为宝玉离经叛道的得力助手。
茗烟最了解宝玉的心,所以宝玉很多机密的事也不瞒他。
“茗”在古代指得是茶,沏了茶以后也可以叫茗。
茗冒烟,指得是一杯热茶,喝了以后又解渴又温暖人心。
茗烟的名字由此而来。
3.艺术节奏的具体形成方式和构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我们可以通过落差来来形成艺术节奏。
所谓落差就是起落度的差距很大,起如飞涛,落似退潮,变化悬殊就有了鲜明的节奏。
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中,艺术节奏表现地淋漓尽致。
从而展示了《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艺术美的冰山一角。
请结合《红楼梦》第十回具体分析。
答:例如《红楼梦》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金荣的母亲把“昨日贾家学房里的事,从头至尾,一五一十”都告诉给璜大奶奶。
“这璜大奶奶不听则已,听了,怒成心上起”,破口大骂秦钟,深深埋怨宝玉,声言:“等我到东府里瞧瞧我们的珍大奶奶,再和秦钟的姐姐说说,叫她评评理!”尽管金荣的母亲一再劝说,息事宁人,但再也无法压下璜大奶奶的的心头怒焰:璜大奶奶说道:“那里管的那些个?等我说了,看是怎么样!”也不容她嫂子劝,一面叫老婆子瞧了车,坐上竟往宁府里来。
璜大奶奶不仅有声明,而且有行动;不仅是慢慢行动,而是立刻行动,雄赳赳地打上门去,兴师问罪。
这段情节,起势突兀,来势汹涌。
雷声轰隆,黑云翻滚,眼看就会大雨磅礴。
但是,“到了宁国府,进了东门角,下了车,进去进了尤氏,那里还有大气?殷殷勤勤叙过了寒温,说了些闲话儿”,情节开始跌落。
而尤氏的一番抢白,又使得“金氏听了这一番话,把方才他嫂子家的那一团要向秦氏理论的盛气,早吓得丢在爪哇国去了”,情节进一步跌落下来,最后:金氏此来,原要向秦氏说说秦钟欺负了他侄儿的事,听见秦氏有病,不但不能说,亦且不敢提了。
况且贾珍尤氏又待她很好,反转怒为喜,又说了一会子话儿,方家去了。
此时情节彻底跌落。
从盛怒不已到心平气和,这中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形式。
从这个节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虚荣贪权、欺软怕硬的小妇人的丑态,所以情节节奏的设置不仅引起读者的继续阅读下去的迫切心理,也充分展现了人物的个性和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
4.分析《红楼梦》第十回中张太医的形象。
答:张太医对秦可卿病源的分析,细密入微,准确精辟,令人惊叹钦佩,:《红楼梦》第十回写了一个“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的故事,第四十二回和第五十七回又写了两段王太医给贾母和宝玉看病的情节。
这两位太医也是差异悬殊。
张太医面对达官显权,既不阿谀奉迎,也不疏狂轻慢。
看脉之时,他沉着自信而又聚精会神,完诊之后,他胸有成竹而又留有余地。
他神态从容不迫,举止安详自然,言谈稳妥得体。
他虽然自称是“粗鄙下士”,处处谦恭有礼,但实际上却十分自尊自重,令人不敢轻侮.那是一
派学有专长,身怀绝技,久经沧桑,不慕荣利的学者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