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诗词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鉴赏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词,理解其中的意境与情感;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2.难点:情感鉴赏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2.古诗词选集;3.音频或视频素材。
四、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呈现一幅中国山水画,并询问学生对画中景物的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山水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呈现】1.教师呈现一首古诗词,并给予学生初步的鉴赏:“春晓”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教师解读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这首古诗词表达了哪些情感?为什么?如何朗读才更能表达这种情感?2.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梳理出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对自然的热爱、对岁月流转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等。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重读文字,调整声音的语调、音量和速度,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4.教师播放音频或视频素材,示范朗读古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知和表达其中的情感。
【拓展】1.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古诗词选读,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鉴赏。
2.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朗读过程中的感受和理解写成短文,分享给同学们。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发表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收集整理一些古诗词,制作成小册子,分享给同学和家人。
2.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渠道寻找更多的古诗词,并进行更深入的鉴赏和研究。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听取古诗词朗读、自主鉴赏古诗词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互动讨论和分享,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评价课堂效果良好,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六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1,《诗经·采薇》昔我往矣[1],杨柳依依[2]。
今我来思[3],雨雪霏霏[4]。
注释[1]昔:过去、当初的意思,与下句“今”相对。
这里指出征时。
[2]杨柳依依:柳树长得很茂盛。
杨柳,古诗词中一般泛称柳树。
依依:这里形容茂密的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
[3]思:句末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与上句“矣”相应。
[4]雨雪霏霏:飘落的雪纷纷扬扬。
雨雪:即下雪,这里的“雨”一般认为作动词,念yù。
霏霏:好比“纷纷”,这里形容雪花纷落的样子。
今译(回想)当初我出征的时候,杨柳是多么茂盛;如今我回来了,却是大雪纷纷满天飞。
诗境漫天飞舞的雪花呵,请不要挡住我回家的路程!你可知道,我已征战沙场,离家数年,头发白如雪霜?你可知道,我那年迈的双亲是否安好?请不要挡住我回家的路程呵,漫天飞舞的雪花!你可还记得,我出征时家乡那青青的杨柳,以及我如柳枝轻舞飞扬般的青春!2,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5]。
随风潜入夜[6],润物细无声[7]。
野径云俱黑[8],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9],花重锦官城[10]。
注释[5]当:正当,每逢。
乃:才。
发生:这里指出现。
[6]潜:暗暗地,悄悄地。
[7]润物:使万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8]野径:野外的小路。
俱:都,全。
[9]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被雨打湿的红花。
[10]花重:花带着雨水而显得沉甸甸的。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今译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每逢春天来到的时候才出现。
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悄悄降临,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
(在这茫茫的雨夜中)野外的小路、天空一片漆黑,只有江中渔船上的一点灯光显得格外明亮。
等到天亮的时候,看着(大街小巷)那处处被雨水打湿的朵朵红花,整个锦官城也好像变得沉甸甸的了。
诗境这场雨,是属于春天的。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乘着温暖和煦的春风,她悄悄地来了。
小学六年级语文重点知识梳理古诗词鉴赏与写作技巧
小学六年级语文重点知识梳理古诗词鉴赏与写作技巧语文是我们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涵盖了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还包括了文学、古诗词等方面的学习。
在小学六年级,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古诗词的鉴赏和写作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小学六年级语文重点知识,并分享一些古诗词的鉴赏和写作技巧。
一、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和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修养。
在小学六年级,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古诗词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不同的形式。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我们理解和欣赏古诗词至关重要。
2. 掌握古诗词的常用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品味古诗词的意境:古诗词通常在有限的字数内,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来表达丰富的意境。
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大量的古诗词,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感受其中的美。
二、古诗词写作技巧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写作古诗词。
写作古诗词可以培养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写作的技巧:1. 题材选择:可以选择自然景物、人物、节日等作为古诗词的题材,这样更容易激发我们的灵感。
2. 用词精炼:古诗词的特点之一是用词精炼,要尽量用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词语来表达。
3. 注意节奏和押韵:古诗词的节奏感和押韵是其独特的韵律之美,写作时要注意掌握好节奏感和押韵的技巧。
4. 借鉴古人的写作手法:阅读和学习古人的作品是提高写作技巧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写作手法,并结合我们自己的创造力来写作。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古诗词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多参加一些古诗词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与他人交流分享,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在实践中体会古诗词的美,感受文字的魅力。
总结起来,小学六年级语文重点知识梳理古诗词鉴赏与写作技巧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一、诗词鉴赏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这是一首描述寂静夜晚的五言绝句。
诗人在床上仰望明月,想起了故乡,表达了对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
2.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这是一首形容壮丽景色的七言绝句。
诗人描绘了鹳雀楼附近的山川河流,同时表达了要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1. 《弟子规》- 程颢1.身体康健,增长知识。
2.有父母供养,不可辜负。
3.有师长教诲,要恭敬听从。
4.朋友相处,要友善宽容。
5.言语要谨慎,不说脏话。
6.行为要端正,尊重他人。
7.处处有礼貌,多帮助他人。
注解:这是一个古代儿童读本,主要教导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阅读《弟子规》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 《论语》-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注解:这是一些部分摘录自《论语》的名言,孔子主要阐述了人际关系、行为准则和为人处世之道。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逐渐了解这些经典文献对他们的人生有积极影响。
三、古代文学作品1. 《红楼梦》- 曹雪芹一笑傲红尘,不求仙人指。
诗酒趁年华,轻身长欲迟。
注解:这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自嘲诗句,表达了他对尘世间欢乐和酒色的追求。
2. 《西游记》- 吴承恩一身正气千万斤,无敌于天下!威镇八方鬼神惧,护我人间万物存。
注解:这是《西游记》中孙悟空自我评价的诗句,展现了他无敌的力量和保护正义的意志。
四、现代文阅读1. 《小王子》- 圣埃克苏佩里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清楚。
你要永远保持童心,才能看到美好和真实。
注解:这是《小王子》中的名言,作者试图告诉我们,保持纯真的心灵,才能真正理解世界上的美好。
2. 《哈利·波特》系列- J·K·罗琳在黑暗中,总是有光明。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之西江月
品读上阕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品读诗文
意思: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 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 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 彼伏,连成一片。
品读诗文
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动与静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 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品读诗下文阕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品读诗文
词意: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 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 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从“忽见”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 诗人怎样的心情?
惊喜
放松
兴奋
对照阅读(小组讨论)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两 首诗词都写了月夜的风景,表达的情感却有不 同,结合具体诗句说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 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生前身后名。可怜白产生!
家庭作业
用细腻的语言描画“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一句展现的画面,不少于100字。 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
题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上阕 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下阕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读一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què
chán dào
别 枝/惊 鹊/, 清鹊 风 半 夜/鸣 蝉/。 稻蝉 花 香稻
里 说 丰/年 , 听 取 蛙 声/一 片/。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鉴赏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鉴赏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今天本店铺就与大家分享小学六年级古诗词鉴赏,仅供大家参考!小学六年级古诗词鉴赏11沁园春·雪毛泽东〔近现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
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
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
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2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3卜算子·咏梅陆游〔宋代〕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着同:著)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鉴赏21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六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详解+赏析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注释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六年级古诗词鉴赏讲解
六年级古诗词鉴赏讲解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六年级的学生也开始接触和学习古诗词的鉴赏。
本篇文章将针对六年级古诗词的鉴赏进行讲解,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内涵,提升鉴赏水平。
一、什么是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人用汉字表达感情、描绘景物的一种艺术形式。
古诗词有着特定的格律和韵律,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内涵。
二、古诗词的鉴赏要素1.词句和韵律:古诗词使用的词句要精准、简练,表达意境要深远、含蓄。
而且,古诗词还有着特定的格律和韵律,要注意把握诗句的押韵和平仄。
2.意象和意境:古诗词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通过意境给读者留下深入思考的空间。
在鉴赏古诗词时,要注意揣摩意象和体味意境,从中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文化。
3.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在鉴赏古诗词时,要注意分析并理解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它们所起到的作用。
三、常见的古诗词形式1.五言绝句:每首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2.七言绝句:每首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3.五言律诗:每首诗八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
4.七言律诗:每首诗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
在鉴赏古诗词时,要注意诗词的形式,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规律,对于理解诗词的意境和韵味有很大帮助。
四、如何进行古诗词的鉴赏1.了解背景: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品味意境:在阅读古诗词时,要把自己融入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之中,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体味诗词所描绘的景物和情感。
3.注重细节: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着深深的意味,要仔细品味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留意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运用,揣摩作者的用心。
4.多角度理解:在鉴赏古诗词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思考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交流,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解层面。
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总结古诗词的鉴赏要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总结古诗词的鉴赏要点总结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总结:古诗词的鉴赏要点总结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更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欣赏古诗词,并了解鉴赏古诗词的要点。
本文将对小学六年级的语文知识进行总结,介绍古诗词的鉴赏要点。
一、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在鉴赏古诗词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和作者的生平。
古诗词往往与历史事件、风土人情等紧密相连,通过了解这些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二、把握古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古诗词往往通过精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现其意境和主题。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要注意抓住诗意、把握意境、理解主题。
意境是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在我们心灵中产生的感觉,而主题则是诗词表达的核心思想。
通过细读古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诗人的用词与句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三、欣赏古诗词的音韵和韵律古诗词的音韵和韵律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美丽之处。
古代的诗词往往具有优美的音韵,通过平仄对仗,使诗词的节奏感更加明显。
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要留心诗词中的韵律和押韵,体会其中的韵味和节奏感。
同时,还可以尝试朗读古诗词,感受其音韵之美。
四、理解古诗词的象征意义古诗词中常常使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个具体形象或事物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要注意解读其中的象征意义。
比如,杜甫的《登高》一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里的“风急天高”可以象征逆境,猿啸可以象征哀怨;“渚清沙白”可以象征纯洁,鸟飞回则暗示希望。
通过解读这些象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深意。
五、多读优秀的古诗词作品最后,为了提高我们的古诗词鉴赏水平,我们要多读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通过阅读大量的古诗词,我们可以吸收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优秀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小升初诗词鉴赏语文六年级下册
小升初诗词鉴赏语文六年级下册在小学六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诗词鉴赏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六年级下册诗词的学习和鉴赏,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还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世界。
六年级下册的诗词选材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比如,有描绘自然美景的,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如画的风景之中;有抒发思乡之情的,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还有表达人生哲理的,给我们带来思考和启示。
以《采薇(节选)》为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几句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尽的情感。
诗人回忆往昔出征时,杨柳随风摇曳,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而如今归来,却是雨雪纷纷,一片凄凉。
通过今昔对比,将战士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再看《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两句描绘了清新明朗的送别环境,而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
诗人劝友人再饮一杯酒,因为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这杯酒中,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牵挂和不舍之情。
在鉴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体会诗人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如此真挚深厚的情感。
还有《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春雨的特点,将其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悄悄地滋润万物。
整首诗充满了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在诗词鉴赏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诗词。
首先,要关注诗词的意象。
意象是诗词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事物,比如“杨柳”常代表离别,“明月”常象征思乡。
通过分析意象,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其次,要留意诗词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能让诗词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0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10首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简析】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新雷清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张维屏(1780—1859) 清广东番禹人,字子树,一字南山,号松心子。
道光进士。
署湖北黄梅知县,后为江西南康知州。
道光十六年(1836)退隐。
工诗文,精书法。
鸦片战争期间,愤英军淫掠,支持广州人民抗英,赋《三元里》长诗,歌颂抗英志士,斥责奕山、余保纯媚敌、乞和行径。
又作《三将军歌》,颂扬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壮烈殉国的事迹。
著有《松心草堂集》,另辑有《国朝诗人征略》。
诗人赞美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
在这寂静之中,正蕴蓄着巨大的爆发力量,就等那一声震撼人心的春雷。
春雷炸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春花盛开的新的世界!流露出诗人迎接新世界来临的喜悦心情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作者简介】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
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
工诗,善画山水。
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注释】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2.北斗、南斗:星宿名。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3.偏:偏偏,表示出乎意料。
4.新透:第一次透过。
【译文】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
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都在这!含原文、翻译及赏析!快来收藏吧!
【导语】诗是我国⽂化百花园中⼀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含蓄的表达,博得⼈们的喜爱,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元⽇(宋代:王安⽯)【原⽂】爆⽵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阵阵轰鸣的爆⽵声中,旧的⼀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⑵爆⽵:古⼈烧⽵⼦时使⽵⼦爆裂发出的响声。
⽤来驱⿁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岁除:⼀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种习俗,⼤年初⼀全家合饮这种⽤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稠密。
曈曈:⽇出时光亮⽽温暖的样⼦。
⑸桃:桃符,古代⼀种风俗,农历正⽉初⼀时⼈们⽤桃⽊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这⾸诗描写新年元⽇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景象,抒发了作者⾰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句“爆⽵声中⼀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氛。
次句“春风送暖⼊屠苏”,描写⼈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写旭⽇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曈曈”表现⽇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句爆⽵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象的描写,抒写⾃⼰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信的情绪。
天竺寺⼋⽉⼗五⽇夜桂⼦(唐代:⽪⽇休)【原⽂】⽟颗珊珊下⽉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诗词赏析
宿建徳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字词解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②移:划动,移动。
③泊:停船靠岸。
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⑤客:指诗人自己。
⑥旷:空阔远大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诗词大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课文主题《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全诗的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sh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字词解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②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③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④遮:遮盖,遮挡。
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⑥跳珠:跳动的水珠。
⑦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⑧忽:突然。
⑨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诗词大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
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 理解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理解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课外阅读(二)鹊桥仙①[宋]秦观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
金风玉露⑦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⑨。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
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③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④银汉:银河。
⑤迢迢:遥远的样子。
⑥暗度:悄悄渡过。
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⑧忍顾:怎忍回视。
⑨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银汉迢迢暗度。
(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
②便胜却、人间无数。
(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C.超过。
③忍顾鹊桥归路?(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
(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①飞星/传恨。
②银汉/迢迢暗度。
③忍/顾鹊桥/归路。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3)这首词借________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________。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2.阅读练习马诗【唐】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
”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
②瘦骨:清瘦的骨头。
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
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B.杜牧C.杜荀鹤(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A.此/马非/凡马B.此马/非凡/马C.此马/非/凡马(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古诗词鉴赏.docx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课内)古诗词鉴赏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文学常识:这是一首写送别的五言律诗。
作者是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60 篇中录有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孤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这里喻指远行的朋友。
2.班马:离群的马。
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注释1.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寥廓明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2.颔联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对友人的依恋不舍。
3.颈联展示了分别时的寥阔背景。
又巧妙地用“浮云”作比,写出友人将踏上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漂泊之旅,隐含了对友人的无限关切及不舍之情。
4.尾联写离别的场景。
“挥手”写分离时的动作,表现诗人豁达乐观;“萧萧班马鸣”道出诗人无限深情。
5.整首诗歌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横”与“绕”),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出寥廓清丽的送别环境,渲染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表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四.习题【第一组】1.诗中“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2.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情景交融,现出送别时的依依之情。
B.颔联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征程的担忧及依恋不舍。
C.颈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传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不舍。
D.尾联直接写出内心感受,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安慰之意。
(答案: 1.远行的朋友。
错在“直接” )【第二组】1.这首诗是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李白。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青山”“白水”点明送别的环境很清雅。
B.“孤蓬”这里指远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C.“浮云”“落日”既是眼前之景,也比喻诗人自己。
D.“班马鸣”以马写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 1.律诗;李白错在比喻诗人自己)【第三组】1.“班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2.下列错误的一项是(D)A.首联中的“横”字写出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赏析
天净沙·秋元代: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注释:天净沙:曲牌名。
秋:题目。
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黄花:菊花。
红叶:枫叶。
鉴赏: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
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人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
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白朴在写秋景选词语辞精炼,其词并不是单纯的突出秋的悲凉。
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学习诗词鉴赏和创作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学习诗词鉴赏和创作导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诗词鉴赏和创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中的诗词鉴赏和创作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诗词鉴赏和创作,使学生能够:1.了解诗词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诗词鉴赏2.诗词创作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感知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通过朗读和欣赏名篇名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2.运用图文展示、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帮助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3.组织学生参加齐诵、朗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诵读表达能力;4.设计鉴赏题目,引导学生从字句、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理解;5.开展诗词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诗词鉴赏(此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写,可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不同类型或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选择篇幅适中的诗词,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发表自己的见解)2.诗词创作(此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写,提供一些启发性的创作题目,如“写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写一首表达友情的诗”,并指导学生如何展开创作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回答问题、朗诵、鉴赏分析等形式进行个别评价;2.通过学生的诗词作品进行集体评价,鼓励优秀作品的展示。
七、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参加诗词创作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2.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3.推荐相关诗词作品的阅读,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结语: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诗词鉴赏和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其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专题系列第1讲专题:诗词鉴赏1一、导入我认为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是最宝贵的。
第一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没有生命其它一切都谈不上。
第二个是头脑,人是有理性能力的,有智力活动的。
第三是灵魂,人是有精神需要、精神追求、精神生活的。
——周国平二、知识点总结(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一、诗歌的形象1、诗歌的形象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
2、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3、意象:诗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构建形象的主要因素。
4、意境: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
第二、诗歌的语言1、语音上:音乐之美。
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
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第三、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1、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扬先抑、照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和想象。
2、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方法及典故。
3、直接抒情: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
4、间接抒情: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
(二)、分析法第一、形象分析法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
第二、语言分析法重点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间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意象: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感情语言:独、飘渺、恨、寂寞、冷象征语言:拣尽寒枝不肯栖意境:孤独、凄凉但又有坚定的信念。
第三、表现手法分析法修辞、衬托、情景关系、对仗等。
第四、意境分析法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主要和作家的风格有关。
(三)、表述题解答技巧第一、类别方面诗词曲;古体诗和近体诗;绝句和律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第二、风格方面豪放:恢宏阔远、博大新奇雄奇:雄伟劲健、奇绝峭拔沉郁:深沉蕴积直率:奔肆率直婉约:曲柔细密、情调缠绵含蓄:藏而不露清新:清秀奇丽风趣:幽默诙谐第三、技巧方面对比比较;映衬比较;虚拟写实;象征暗示、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花用典故、以古说今;静景动写、以动写静;渲染烘托、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勾勒、浓墨重彩。
第四、修辞方面辞格的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句式的特点:倒装、省略等第五、情感方面喜悦、甜蜜、愉悦、淡泊、忧郁、激昂、恬淡、闲逸、失望、寂寞、幽怨、旷达、高雅、愤懑、焦灼、缠绵(四)、诗歌意象见附件三、具体题型及复习方法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一、主旨情感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
二、表现手法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找出全篇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三、想象描述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主要提问方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把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四、品味炼字类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中“某”词为什么不能换成“某”词?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
五、名句赏析类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应考策略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
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
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
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
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因此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做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⒈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种。
⒉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⒊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五下结论。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六品风格。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典型例题1、主题情感类例1: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参考答案】(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2、表现手法类例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例4: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表现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