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交互艺术下的多感官体验
浅析新媒体艺术的沉浸式情感体验

浅析新媒体艺术的沉浸式情感体验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新媒体技术。
数字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给传统艺术带来了相当大的创新空间,使传统艺术跟上时代的步伐,并发散出极大的生机与活力。
新媒体艺术通过各种数字技术或控制装置,所表现出的交互性,虚拟现实性和多感官性,给受众打造出全方位体验的沉浸环境。
1 相关理论概述1.1 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等现代艺术。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字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
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像CG(computer graph)。
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它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
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以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的观点来看,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结合计算机的创作。
其最鲜明的特质就是互动性和连结性,一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状态;二是增强了信息传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三是实现了高科技、多技术、多媒介的融合。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数字化形式为媒介传递的信息,以社会公众为核心价值,以城市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对象,把众多媒体的艺术元素,如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新的视觉元素和艺术形象的艺术手段,不同于传统公共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静态的艺术形式,较多以音乐喷泉、多媒体电子屏幕等公众可以直接参与的动态手段完成。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认为,新媒体的概念本身就很含糊,声、光、电现在是新媒体,可能再过十几年这些就成了旧媒体。
当代艺术本来就是用当下的媒介材料表达当下的情感,刚好赶上这一批艺术家选择了这种方式的表达。
1.2 沉浸式情感体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需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
多维感知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多维感知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多维感知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是一个充满创新和潜力的领域。
本文将探讨多维感知技术如何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分析其在艺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多维感知技术概述多维感知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来增强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
这种技术通常涉及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打印等技术,它们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全新的表现形式和交互方式。
1.1 多维感知技术的核心特性多维感知技术的核心特性包括沉浸性、交互性和个性化。
沉浸性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艺术作品;交互性则是指观众能够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影响作品的表现形式;个性化则是指技术可以根据每个观众的偏好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体验。
1.2 多维感知技术的应用场景多维感知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虚拟展览:利用VR技术,艺术家可以创建虚拟的展览空间,观众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头戴设备进入展览,体验艺术作品。
- 增强现实艺术:AR技术可以将艺术作品叠加在现实世界之上,为观众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 3D打印雕塑:3D打印技术可以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体雕塑,为雕塑艺术提供更多可能性。
- 交互式装置艺术: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程序,艺术家可以创作出能够响应观众行为的交互式艺术作品。
二、多维感知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多维感知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艺术家、技术专家和观众的共同参与。
2.1 艺术创作与技术融合艺术创作与技术的融合是多维感知技术应用的关键。
艺术家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将其融入到创作过程中,创造出具有沉浸感和交互性的艺术作品。
2.2 观众体验的创新多维感知技术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方式。
艺术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让观众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增强其参与感和互动性。
2.3 艺术表现形式的拓展多维感知技术拓展了艺术的表现形式。
浅析新媒体艺术在科技中的作用

浅析新媒体艺术在科技中的作用一、新媒体艺术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新媒体”着重于“新”字,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新媒体从旧媒体传统的单方面接受的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转变到新兴的互动传播媒介如智能移动终端,互联网等智能设备。
相对于新媒体的概念来说,新媒体艺术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它主要是指融合和借助电脑、录像、网络、数字成像技术等先进科技成果为一体而整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
所以“新媒体”是传播媒介,“新媒体艺术”是艺术形态。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的情景下,新媒体会随着新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适应变化,也可能与更多的学科技术相融合,以交互为主要特征,参与有关于社会、文化、政治、美学等相关领域的艺术实践。
二、新媒体艺术以平面设计和数字影视为基础的应用新媒体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依赖于互联网的传播和各种智能设备。
当我们每打开一个网页,点击每一个链接,都是新媒体接受我们的指令,再给予我们反馈的交互的表现。
新兴技术的发展使基于个人电脑的图片修改合成软件,音频视频剪辑特效软件,计算机软件编程等辅助设备在新媒体在应用上的功能愈加丰富。
新媒体艺术应用在平面设计上,这种应用一般大量出现在数字报纸和网络媒体上。
数字艺术家通过数码相机设备获取照片,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如Photoshop 再加工,或通过矢量图形绘制软件如Adobe Illustrator 得到图像,最后网页设计软件Dreamweaver 帮助完成文字编辑和组合,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网页的平面设计。
新媒体艺术应用在数字影视上,数字影视制作是在软件、多媒体、网络和通讯等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影视创作的数字化。
它改变了传统影视的制作流程,不仅能向人们展示不可思议的视觉效果,还能应用在游戏、虚拟现实、网页动画上,并在智能设备的基础上与使用者产生互动。
如影视中的虚拟人物,电影特效,时下流行的大型网络武侠游戏等。
三维建模软件,集群渲染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帮助数字影视得以实现。
感官体验与艺术设计的交互作用

感官体验与艺术设计的交互作用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创意性的表达形式,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来传达情感和思想,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而感官体验则扮演着连接人与艺术作品之间的桥梁,使得艺术设计的力量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
本文旨在探讨感官体验与艺术设计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感官体验和艺术设计的概念。
感官体验是指人们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世界的感知和认知过程,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而艺术设计是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视觉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方式来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感官体验和艺术设计这两个概念看似不相关,实际上却有着密切的关联。
感官体验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而艺术设计则通过感官体验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在当代社会中,感官体验与艺术设计的交互作用体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中。
比如,在视觉艺术领域,通过色彩、形状、线条等视觉元素的组合,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各种抽象或具象的作品,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在音乐领域,通过声音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的组合,音乐家可以打动人心,让人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在舞蹈领域,舞者通过身体的动作、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观众可以通过观赏舞蹈作品来体验到身心的愉悦和放松。
感官体验与艺术设计的交互作用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有所体现,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除了在传统的艺术形式中,感官体验与艺术设计的交互作用也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艺术设计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包括数字艺术、互动艺术、虚拟现实等新兴艺术形式。
这些新兴艺术形式不仅在视觉、听觉等传统感官中进行创新,还通过互动性和参与性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艺术作品。
比如,在虚拟现实领域,艺术家可以创造出虚拟的世界和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互动艺术领域,艺术家可以设计出各种互动装置和设备,让观众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表现中,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共鸣感。
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研究

特点:新媒体展 示设计具有互动 性、创新性、个 性化、实时性等 特点,能够更好 地吸引观众,提
高展示效果。
新媒体展示设计的要素和流程
设计要素: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 官体验
技术实现: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 网络技术等
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 原型设计、测试和优化等阶段
展示效果:包括展示内容的呈现方式、 展示环境的营造等
重视
跨界融合:新 媒体展示设计 与其他领域的 跨界融合将更
加频繁
国际化:新媒 体展示设计的 国际化趋势将
更加明显
新媒体展示中的交互设计实践 建议
提高设计师的交互设计能力
学习交互设计理论:了解交互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项目,提高交互设计能力 团队协作: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交互设计任务 持续学习:关注行业动态,不断学习新的交互设计技术和方法
信息架构原则
清晰性:确保信息 架构清晰,易于用 户理解
逻辑性:信息架构 应具有逻辑性,便 于用户查找和导航
完整性:信息架构 应涵盖所有相关内 容,避免遗漏
易用性:信息架构 应易于用户使用, 提高用户体验
界面设计原则
简洁明了: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过多复杂的元素和 信息
易于操作:界面设计应易于操作,让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 需信息和功能
交互设计:关注用户与系统的交互体验, 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 等
设计评估:包括用户反馈、市场反馈、 技术评估等
交互设计在新媒体展示中的应 用
交互设计的概念和作用
添加标题
交互设计:设计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行为和体 验的过程
添加标题
交互设计的作用:提高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 提高产品竞争力
浅析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点

浅析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点新媒体艺术是一种涉及数字技术及其应用的艺术形式,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互动性。
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参与感。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点。
一、实现了观众与作品的互动新媒体艺术作品的互动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传统的艺术作品往往只是单纯地展示给观众欣赏,而新媒体艺术作品则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方式来让观众参与进来,例如使用手势、声音、触控等等互动方式来呈现作品。
与此同时,新媒体艺术作品通常都使用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和程序,将观众的行为、情感等输入与作品相结合,使得作品更具有参与感和交互性,从而实现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
二、丰富了观众的体验和参与感互动性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交互,不仅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还可以给观众带来更丰富多彩的体验和参与感。
观众可以通过与作品的互动,产生新的想法和理解,也可以发现作品中的艺术之美。
与此同时,观众的反馈与作品的反应互相映衬,这种互动方式可以帮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背后隐含的信息和意义。
三、鼓励观众参与到创作过程中互动性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带给观众更丰富的体验和参与感,同时也给了观众参与到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机会。
观众可以通过像素捕捉、影像制作、声音合成、程序设计等方式,为作品加入自己的声音和想法,并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来,这样的过程既可以促进观众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也可以使作品更加与时俱进和具有现代气息。
总之,新媒体艺术作品的互动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同时也给了观众更多的参与和创造的机会。
在今天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特点将更加突显并引领着未来艺术发展的方向。
展示设计课程知识点“多感官体验”的意义及项目实操

职成教苑714289877@展示设计课程知识点 多感官体验 的意义及项目实操ʏ㊀嘉兴职业技术学院㊀姜褚婧一㊀㊀摘要:展示设计是嘉职院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展示的定义㊁类型㊁流程㊁主题任务加以知识点理解和实操把握,其中 多感官体验 的展厅设计更是课程学习中的重难点㊂对其的意义探讨,需结合师生课内外的实操项目加以深化㊂本文以嘉职院时尚书画厅布展建设项目为例,研究和总结多感官体验在展示设计中的概念㊁优势㊁途径和效果㊂关键词:展示设计;多感官体验;广告设计与制作1㊀课程知识点相关概述1.1㊀多感官体验的概念与分类在教材中出现的艺术展厅中多感官设计知识点是展示设计领域优化呈现的新趋势,它能充分提升受众在展厅空间身临其境㊁感同身受的体验感,改变展品单纯以视觉形式一览无余地传达信息,从而引导受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互动,并充满兴趣地进行展厅参观㊁学习或体验㊂眼睛㊁耳朵㊁鼻子㊁舌头㊁肢体是人体接收环境信息刺激的主要器官,多感官体验包括视觉㊁听觉㊁嗅觉㊁触觉㊁味觉五种体验以及相互贯通后的综合体验㊂在日常生活中,单由视觉来获取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同理对于展厅空间,若使受众能对展品更高效感知,仅侧重视觉设计来互动是局限的㊂因此,多感官体验是指通过展示设计途径引导受众借助视觉以外的听觉㊁嗅觉㊁味觉㊁触觉经验来共同感知空间及展品特征㊂在多重感官刺激和满足中,多感官体验可以加强受众与展厅之间的情感联系,使受众获得印象更深㊁持续更久的观展记忆,并引起他们的情感变化㊂1.2㊀多感官体验的关联知识点1.2.1㊀多感官体验与互动展厅设计中的互动环节是展示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能即时调动受众的主观能动性,缓解长期被动接收信息的麻木感㊂互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观众对展示的东西产生兴趣,更要让他们将获得的知识㊁经验存储在大脑中,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回忆起来进行利用㊂多感官体验增加了互动的多样化,两者可以相互促发或同时发生,其根本目的都是让展厅更符合人性化需求,让展品不再高高在上,充分得到受众欣赏与认可㊂1.2.2㊀多感官体验与沉浸展厅内的沉浸式体验是一种在空间内为受众营造氛围并让他们专注其中体验的设置形式,它依赖于人的感官和认知体验,可谓基于感官体验的一种新进阶展示形式㊂理想的展厅是达到充分沉浸效果的空间设计,在调动受众多感官的体验后,使他们能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在营造的情境中,并获得高度愉悦㊂1.3㊀多感官体验的特点和优势1.3.1㊀感官刺激加深记忆外界对人体感官的刺激会引发人的注意并形成较长记忆,这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过程㊂从记忆的运作方式来看,可分为瞬时记忆㊁工作记忆㊁长时记忆㊂而通过感官刺激的信息往往能够形成长时记忆,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比如我们借助感官受到兴奋㊁惊恐㊁好奇等情绪刺激后,会对那件激发我们感官刺激的物件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㊂1.3.2㊀感官刺激高效学习除了展示功能外,展厅还具有一定学习功能㊂学习和记忆的关系相辅相成,记忆有助于学习过程的效率,学习效果则直接依赖于记忆㊂对多感官互动的运用越多,受众就在记忆强化中学习到更多,以此实现展厅的学习功能㊂例如受众在阅读大段展品文字介绍时,容易形成倦怠疲惫感㊂但是如果在视觉文案边有微信一键扫码收听音频解说的环节,他们的听觉也同时加入了信息收取的过程㊂2㊀国内外多感官体验展示分析2.1㊀国外展示领域的启示放眼欧美等国,无论是常设还是临时展厅普遍对观众多感官体验给予充分重视和考虑㊂即便是规模较小型的展厅也同样通过一些设计细节给予受众听觉㊁触觉㊁嗅觉方面的多元互动㊂尤其是一些商业类或艺术类展厅,往往会把五感体验放大㊁强化,从而给受众留下难忘的印象㊂例如佛罗伦萨古驰体验馆内的花园展区内,为营造大自然的氛围,在听觉体验传达中专门选播低分贝的深山鸟鸣声,在嗅觉体验传达中专门选喷一款自然怡情的品牌香氛㊂2.2㊀国内展示领域的现状就国内大环境而言,多感官体验的展示设计活动属于少数,并没有在更大范围普及,很多二三线城市仍普遍采用传统单一的展陈模式,没有激发广泛有效的受众参与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展示设计师与甲方的策展观念都未从传统模式上扭转,单纯考虑视觉要素而忽略甚至弱化其他多重感官带给受众的体验效果;另一方面关于多感官体验的理论研究不够系统,从感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714289877@职成教苑官体验效益来探讨展厅设计途径的论文基数不足㊂2.3㊀多感官体验展示的趋势受开放时代和体验经济双重影响,展厅设计影响力强弱的判断依据逐步侧重于受众所获的体验感评价,借助多感官的沉浸式㊁互动式途径必然促使展示设计活动的体验质量上升一个层次㊂现阶段,展厅多感官体验展示的趋势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陈列摆设一些与听觉㊁触觉㊁嗅觉㊁味觉直接关联的传统物件载体来引导受众的互动行为;另一种是依赖于不断更新的前端技术所虚拟的逼真多感官体验㊂3㊀多感官体验的展示设计途径3.1㊀围绕视觉体验的展示途径作为人体主要感觉通道之一,视觉承揽了80% 90%的外部信息㊂同时,它也是记忆先导㊂围绕视觉体验的展示设计是解答和探究设计美感㊁目的和效益的法则,其途径主要是借助文字㊁图像㊁色彩等视觉图像加以信息的传输,是受众最熟悉的设计活动㊂3.2㊀围绕听觉体验的展示途径作为展厅内受众交互性体验的重点,听觉感官恰到好处地填补了视觉感官上的空白㊂从受众体验来说,视觉与听觉相融合的展厅情境更能带来多维度的深入体验,不同的声音特质能够把受众导入特定的情绪和故事联想中,从而加深受众对展厅主题的理解㊂3.3㊀围绕嗅觉体验的展示途径作为一种特殊的化学感觉,嗅觉能使人对一定空间中所散发气味的不同事物准确甄别,这种系统化㊁成套化的感官经验形成了展厅项目中嗅觉体验的两个设计思路:首先,嗅觉体验能和视觉体验进行同步转化㊂其次,嗅觉体验和味觉体验也能进行同步转化㊂3.4㊀围绕触觉体验的展示途径作为一种与展品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互动化关联,触觉带给受众亲自经历绝非仅仅感同身受的真实体验,而是思索如何以个体实际感受进行认知㊂要让受众更真实具体地感受展品,就需要借助触觉增强展厅信息传达㊂围绕触觉体验的展示途径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展品物质基础自身材料肌理所造成的视触觉质感;第二是展厅衍生品的附属工艺迎合受众触觉需要;第三是视觉助推的触觉联想㊂3.5㊀围绕味觉体验的展示途径味觉是人体品味食物口感的能力,酸甜苦辣咸是我们最熟悉的味觉体验,它与视觉㊁嗅觉都能做到良好即时的感官挪移:即单纯的味觉特色在其他四感间的相互转移㊂味觉展示途径是在展区内添加一些与主题感度倾向一致的食物,这种打破常规展示思维的方式推陈出新又不失严谨,从受众的味觉心理体验入手构建具有 味道 属性的展厅环境体验㊂4㊀嘉职院时尚书画厅项目实操4.1㊀项目概况嘉职院时尚书画展厅的设计实践是一个打通多感官体验的空间项目,在这个长10.7米宽8米,总面积约85平米的狭小杂物间基础上,要加以翻新设计成一个可替换专业主题画作的展厅㊂要让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常规艺术空间变得有感染力,就有必要尝试增设多感官体验途径,提升前来观摩欣赏人员的沉浸体验和深入互动,增加他们对展厅大众对该展厅主题的理解和认可㊂4.2㊀设计策略本项目的设计策略,首先是在有限的空间基础上,充分开发受众视觉㊁听觉㊁嗅觉㊁触觉㊁味觉多方面的感受,让空间展品的附加价值以及变化的可能性增大,使受众对展厅留下深刻印象㊂其次是在五感打通的基础上通过陈列技法和物质媒介来引导受众沉浸式体验和互动,使受众在单纯欣赏参观之余有所专业学习收获㊂最后是预期受众在参观后能够自发拍照录制视频,在口碑或公共社交平台做到内容的分享宣传,间接达到展厅的叠加次数观览量㊂内容上,选择了莫奈不同时期的作品,通过打印装帧入35件画框㊂在内容的先行明确下,本方案在多感官体验营造的每个环节将力求面面俱到,展示细节之间能够相得益彰,从而最终诠释出莫奈在印象派的领袖作用以及其画作所折射的文化内涵㊂4.3㊀多感官体验营造详解本次以小型莫奈展为首发的嘉职院时尚书画展厅将以视觉㊁听觉㊁触觉㊁嗅觉㊁味觉多感官之间相互交融贯通的设计方式,来搭建受众内心与展品间对话聆听的桥梁㊂在视觉体验层面,笔者选择了墙面雾霾蓝和大漠黄的撞色对比,在柔和的高级灰中又有微妙的变化㊂同时射灯款式也充分考虑了不同画框在墙面的占比,挑选了安装后能够在15-60度调整焦距的射灯,增强空间明暗对比的同时也引导了受众的沉浸式体验;在听觉体验层面,打通并融合了视觉效果,在入门的墙面设置了莫奈艺术人生的纪录片㊂刚入门的受众可以在这个区域短暂停留,巧设的空白画框也是投影介质,动态的影像和静态的画作相互呼应㊂随着影音播放,受众内心走近莫奈,并在后续观展解读画作中延续艺术情怀;在嗅觉体验层面,选择了紫色的香薰精油扩香石,受众可以一边欣赏经典的画作睡莲,一边陶醉在蓝风铃阵阵幽香中,展厅的舒适感和高级感也无形提升;触觉体验层面,选购了莫奈系列的文创周边展品,诸如卡包㊁手机壳㊁抱枕㊁袋装㊁冰箱贴等,附着艺术元素的生活日常品顿时提升了品位㊂受众在参观过程中可以拿取展品近距离端详,也可以根据提供的网站扫码下单购买㊂这种非卖展品搭配可售卖展品的形式对于后期其他专业特展的模块构建提供样本;在味觉体验层面,展厅的出入口也有精致包装的果糖,增添受众观览中的愉悦以及更长时间的空间停留㊂4.4㊀知识点实操总结学生对 多感官体验 这一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离不开本次嘉职院时尚书画厅布展实操训练㊂在实操中,学生站在受众和设计师的双重立场对展厅的多感官体验方案不断优化,从而打造了极富体验层次的独特沉浸式展示空间㊂所收获的良好受众反响也为多感官体验在展示设计中的效果加以完善评估㊂参考文献[1]陆津.展示设计课程中的 项目牵动 给我们带来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20):247-248.[2]王晶.‘展示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包装世界,2018,(08):54-57.[3]张通,李伟.基于多感官互动的体验性展示设计:米兰世博会巴西馆[J].中国建材科技,2018,27(02):157-158,170.责任编辑㊀孙晓东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多感官体验在艺术设计的运用

多感官体验在艺术设计的运用多感官体验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随着科技进步和设计理念不断更新,艺术设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视觉感受,而是一个多维度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多感官体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多元化以求达到更全面的文化创意效果。
什么是多感官体验多感官体验指的是人类五官、感触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大感官的综合运用。
它不是是单一的空间、颜色或形态,而是人们能够直接感受和体验到事物的多方面特征,通过互动来达到对人类各种意识的反馈以及刺激。
这种体验需要考虑到人的感觉得到最大的运用,因此强调人性的关注,考虑到表现、交互和实时反馈等要素。
多感官体验对设计师的影响多感官体验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加,也使得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仅仅只是视觉和触觉的体验,会有需要使用嗅觉、听觉和味觉等更直接的感觉体验。
对设计师而言,它提供了一个更具挑战性和更为综合的机会,他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感觉方式来创造出更加有深度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多感官体验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多感官体验设计经常被运用在文化艺术或时装设计中,它能够从表现手法、材料、布局等方面发挥它让人类感受到的最大效果。
比如在艺术展览中,技术在展示他们的展项时,不仅能够用视觉和触觉进行设计,还能通过配上音乐,香气或食物等来让观众对展览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创造出激发人类多方面感觉的艺术语言。
多感官体验设计的设计基础则是在实践中进行的,是通过不断尝试、试错的一个十分细致的制作过程,在设计风格上需要深入思考,通过创意性的运用让观众产生丰富的感觉体验。
最后,多感官体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既通过不同的技术创造出各种感觉体验,也会得到人群的反馈,形成一个真实的交互过程。
从而达到通过文化艺术的传播发展,让人们对生活产生更深入感性的体验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交互艺术下的多感官体验
摘要:在数字媒体时代的语境下,数字技术与艺术的联姻诞生了新媒体艺术这个
时代宠儿。
作为新媒体艺术分支之一的交互艺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线性秩序叙事
方式,强调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视、听、触、嗅等多感官手段的结
合建立起新的认知体验,实现即时交互以达到全身心的融入、沉浸和交流。
关键词:交互;多感官;参与度;体验;沉浸感
艺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信息传达和情感交流的活动。
交互艺术作为新兴的一
门新媒体艺术形式 , 特指观众能够通过视、听、触、嗅等感觉手段和智能化技术
使艺术作品实现即时交互,得到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
1“互动”到“交互”的延展
“互动”到“交互”的延展“互动”原为社会学概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成为
计算机领域的专有名词,译为参与活动的对象根据相应的指令后而相应地做出反
应的过程及行为。
而“交互”也被认定为新媒体艺术的核心和灵魂。
“互动”是人与世界、自然 , 以及一切事物进行交互活动的一个过程,人类是
地球上最具交互性的动物。
在我们与他人面对面时,用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触摸的方式从对方吸收各种不同信息,再经消化反馈给对方。
在新媒体交互艺术领域,“交互”的意思就是通过多感官和动觉纽带,在观赏
者和艺术作品之间建立联结,从而使观赏者能够参与到作品当中,与艺术作品甚
至创作者双向交流,并能从作品中得到愉悦和共鸣。
交互的目标是要依靠交互技
术达到人和虚拟对象自然和谐、即时双向的交流方式,引导用户更好地认知所要
传达的信息并且做出反馈。
交互技术融合了多感官体验,将我们对图像的理解转
变为一个基于时间空间框架的多感官交互空间。
在这样的虚拟空间中,环境也会
与人产生互动 , 观众还可以在某种程度内调整他们所发现的环境,营造最强的沉
浸感。
交互艺术是以人机相互作用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它强调人与机器之间的相互
影响,交互艺术还强调观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它要求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来并通
过这种互动使作品本身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变化,从而产生实时的、可变的艺术
效果。
2交互艺术的特性——基于感官的输入输出
交互艺术作品需要经过“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初入” 五个阶段实现。
罗伊 ·阿斯柯特认为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征是它的“连结性”与“互动性”。
“互动”或者说“交互”过程是参与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其目的是实现某一特
定的目标。
观众或者说“人” 的介入和参与是互动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观众角色被赋予了新的、积极的意义,“参与度”和“沉浸感”成为互动艺术的重要衡量标准。
互动艺术家探索如何能够调动人类的五大感官、动作和姿态借助于既有的技
术资源从而使之主动、深度参与互动中来。
其通常的形式是通过数字摄像头、遥
控器、红外线感应等多种采集工具将观众的语言、表情、动作或其他肢体语言进
行捕捉和数据分析,并根据计算机的程序处理,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光线、
数字视频、动画和机械互动装置等给观众反馈信息,完成与观众即时的对话或情
感交流。
触发形式往往多是声音、触合成摸或动态动作。
如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动
力之源大厅的互动金属球,金属球的基座设有声控及互动控制装置,能够对外来
声音产生反应,只要金属球顶部的基座接收到轻微的震动,就能将悬挂于其下的
金属球带入摆动状态。
当观众齐声高喊时,球内的声控驱动装置就能够左右金属
球摆动的方向,球体表面上不断变化的影像和色彩也随之投映至大厅。
这种以声
音触发的虚拟现实技术为沉浸式交互艺术的发展体。
在交互设计中,通过感官获得的感知体验也显得尤为重要。
卡纳基梅隆大学
设计学院前任院长 Dan Boyarski 曾说过,交互的目标是用户来体验,使用者有良
好的体验。
而“交互艺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实境技术、多通道交互技术或
机械数控装置打造出用户体验的“沉浸”环境。
但它是理解媒介发展的一个关键词汇。
沉浸是指精神的全神贯注,是一种精神状态到另一种精神状态的发展、变化
和过渡的过程,增加对当前事件的情感投入。
沉浸式交互艺术作品主要是在艺术场馆、博物馆、公共空间中展。
这种艺术
作品通过计算机捕捉人的多种感觉 ( 如言语、眼神、脸部表情唇动、触觉、嗅觉
或味觉等 ) 和动作通道 ( 如语音、手写、姿势、视线、表情等 ),并实现即时反馈,而观众则以并行或非精确的方式“沉浸”于虚拟计算机交互环境中。
沉浸式交
互作品通常需要一个“相对封闭式的交互艺术空间”或“虚拟展厅”来实现观众的沉
浸体验。
此外也有利于电子屏幕、声光电效果或其他模拟自然环境的效果干扰地
反馈给观众,由此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效果。
上海世博会沙特馆就是一个悬浮在
空中的封闭球面体,享受 720 度空间多媒体视听盛宴。
封闭的空间内四周布满美
轮美奂的画面,就连脚底都有壮观的影像。
达到了沉浸式全面面影像,悬浮体验”的梦幻效果。
沉浸式交互艺术作品的反馈形式通常有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两种:间接反馈
型的交互艺术通过“环境交互”的方式使观众与作品进行接触和交互,观众对环境
的沉浸体验是这些作品构成的重要因素。
其交互作品对参与者行为的反馈为间接的、环绕式的或“滞后”的。
有的交互作品并不需要观众的直接接触 , 而是通过“探测”的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
中国艺术家黄石、李敬峰创作的《空窗子》是通过
分析观众脑电波来实现互动的艺术装置。
如眨眼时竹叶落下。
观众的注意力集中
程度、眨眼频率也会对画面产生影响。
直接反馈使观众通过较直接方式与作品进
行接触和互动,对周围环境的依赖相对较小,其接触方式包括控制杆、遥控器、语言、手势或肢体动作。
3交互艺术在现实中的应用
互动艺术已逐渐走出艺术与科技的象牙塔,渗透、参与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
面面。
现如今,在广告与品牌营销领域中、在互动游戏装置中、在各类展览会当
中都不难捕捉到互动艺术装置的身影,它以独特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吸引着公众的
注意力,带给人们特有的惊喜。
凌仕机场互动广告,广告凌仕香水在伦敦维多利亚机场里上演了与天使邂逅
相逢的场面。
借助 AR 增强现实技术只要站在天使翅膀形状的标识物中,程序便
可以检测到,从而触发播放特效,预先摄制好的美女模特扮演的天使就从天而降,并可以根据观者的肢体动作做出相应的交互。
IKEA( 宜家 ) 是当今时代令人人眩目的商业奇迹之一。
宜家采用“生动化营销”
的方式。
宜家把各种配套产品进行家居组合,以充分展现每种产品的现场效果。
为了使样板间更加的生动,宜家极富创意地在床垫上放置互动装置,该装置是
用投影机在床垫上投下一个熟睡的男主人影像,他以一种熟睡的姿态睡觉,仿佛
这里不是宜家的样板间而是走进了刚刚装修好的房间。
当你用手拍拍床垫的时候,男主人将会翻身。
摄像头用来捕捉客人的动作 , 然后软件处理视频的变化。
这一
互动装置制造强烈的真实情境还原,给观众一种体验上的沉浸感。
4结语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多通道交互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沉浸式交互艺术将以更加自然、和谐的交互方式、更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展人类感官的体验,多维度的感知,互动设计使我们的感官得到更加全面。
互动设计将是人们感官体验释放的加速器,它的逐渐完善必然会使得观众的愉悦、奇想、领悟、发现的过程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