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汇总中药学理论
职业药师中药知识点总结
职业药师中药知识点总结一、中药材的性味归经1. 中药材的性味中药材的性味是指中药材的品性特点,即中药材所具有的气、味、色等特征。
中医药学认为,中药材的性味对于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和用药配伍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比如,中药草乌味苦、性温,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黄连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
因此,中药材的性味在中医药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中药材的归经中药材的归经是指中药材所归属的经络系统和脏腑器官。
在中医药理论中,人体的经络系统和脏腑器官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中药材通过归经的特点来指导其临床应用。
比如,川芎属于血药,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陈皮属于脾经,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
因此,中药材的归经对于指导中药的药效机制和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药的药理作用1. 中药的药效中药的药效是指中药通过其药理作用对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药效不仅取决于中药材的成分和用药剂量,还取决于中药材的性味、归经等特点。
比如,黄芪具有补气益阳、固表止汗的作用;当归具有调经活血、补血养血、调养脏腑的作用。
2. 中药的适应症中药的适应症是指中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的疾病和症状。
中医药理论认为,中药具有整合调节的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疼痛疾病、内分泌失调疾病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比如,人参适用于气虚或气血两虚引起的体虚乏力、乏力疗后的体虚以及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白血病等。
三、中药的制剂与用法1. 中药的制剂中药的制剂是指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制成的成品药物。
中药的制剂包括饮片、丸剂、散剂、膏方、酊剂、颗粒剂等。
中药制剂的选择取决于病情的特点、患者的体质和用药的需要。
比如,病情较重,可用饮片或颗粒剂,病情较轻,可用丸剂或散剂。
2. 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是指中药制剂的具体用法和用量。
根据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和病情特点,中药的用法包括口服、外用、熏洗、吸入等多种方式。
比如,煎服、泡服、煮服等口服方法;敷贴、擦洗、热敷等外用方法。
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点及题型整理
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点及题型整理作为一名执业药师,掌握中药学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中药学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包括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炮制、配伍等方面。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执业药师考试,下面将对中药学的重要知识点及常见题型进行整理。
一、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的性质和功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等方面。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寒性和凉性药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热性和温性药物则具有温中、散寒、助阳等功效。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酸味药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味药物能清热泻火、燥湿、降逆;甘味药物可补虚、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辛味药物能发散、行气、行血;咸味药物能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升浮的药物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等作用,多为味辛、甘,性温、热的药物;沉降的药物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等作用,多为味苦、酸、咸,性寒、凉的药物。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了解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在使用有毒药物时,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
二、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功效是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
常见的功效有解表、清热、泻下、祛风湿、化湿、利水渗湿、温里、理气、消食、止血、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安神、平肝息风、补虚等。
解表药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寒药如麻黄、桂枝等,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发散风热药如薄荷、桑叶等,具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疹的作用。
清热药包括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虚热等类别。
黄连清热燥湿,金银花清热解毒,生地黄清热凉血。
泻下药有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之分。
大黄为攻下药,能泻下攻积;火麻仁是润下药,润肠通便;甘遂属于峻下逐水药,可泻水逐饮。
祛风湿药如独活、威灵仙等,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化湿药如藿香、佩兰,能化湿醒脾、解暑。
利水渗湿药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作用,茯苓利水消肿,车前子利尿通淋,茵陈利湿退黄。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资料
柴胡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
升麻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9
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10
淡豆豉
解表,除烦。
11
浮萍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2
木贼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小结:1.解表药中有疏肝作用的:薄荷、柴胡。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1
石膏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13
辛夷
散风寒,通鼻窍。
14
西河柳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1
薄荷
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2
牛蒡子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3
蝉蜕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4
桑叶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5
菊花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6
葛根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第五节清虚热药
1
青蒿
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2
地骨皮
退虚热,凉血止血,清肺火,生津。
3
白薇
退虚热,凉血清热,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4
胡黄连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解热毒。
5
银柴胡
退虚热,清疳热。
第三章泻下药
第一节攻下药
1
大黄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利湿退黄。
2
芒硝
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2
香加皮
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基础知识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对于想要成为执业药师的考生来说,扎实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中药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就发现了某些植物、动物和矿物质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药学理论体系。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等方面。
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不同的药性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例如,寒性药物能清热泻火,热性药物能温里散寒。
五味则是酸、苦、甘、辛、咸,每种味道也对应着不同的功效。
酸味能收敛固涩,苦味能清热燥湿,甘味能补虚和中,辛味能发散行气,咸味能软坚散结。
升降浮沉反映了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的药物具有向上向外的作用,沉降的药物则具有向下向内的作用。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这有助于更准确地指导用药。
毒性则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在使用有毒药物时必须严格控制剂量。
中药的炮制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炮制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和便于制剂、储存等。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煅制、蒸煮燀等。
比如,炒制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如炒白术能增强健脾作用;炙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能,如蜜炙甘草能增强其补中益气的作用。
中药的配伍是指按照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
配伍关系有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
其中,相须和相使能增强药物的疗效,是临床用药时经常采用的配伍方法;相畏和相杀能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有毒药物时也常被利用;相恶则是一种药物能削弱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在用药时应加以避免;相反则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
在中药的应用方面,需要考虑药物的剂量、用法和禁忌等因素。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指南中药学专业知识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指南中药学专业知识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是药学领域的一项重要考试,对于想要从事药师职业的人而言,具备扎实的中药学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指南中药学专业知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基本概念中药学是指研究中药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效、配伍规律、加工制剂及其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
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和应用中药的基础。
二、中药的分类中药根据其药用部位、药材来源、药性归类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药用部位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茎、根皮等。
按药材来源可分为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等。
根据药性可分为寒凉药、热药、温药、凉药、苦寒药、苦热药等。
三、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包括药材的鉴别、质量标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技术及方法等。
其中药材的鉴别是判断中药材真伪和质量优劣的基础,质量标准规定了中药材的性状、理化指标、微生物限度等要求,生产管理包括采收、储存、加工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四、中药的贮藏与炮制中药的贮藏是保证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般采用干燥、通风、避光等方法进行贮藏,以防止中药受潮、霉变和化学变化。
另外,中药的炮制是中药制剂的重要工艺环节,包括药材的烘干、炭制、制酒等。
炮制过程中能够改变药材的性状、质地和性能,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五、中药的炮制工艺中药的炮制工艺是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采用特定的方法进行处理的过程。
如干燥、炭制、酒制等。
不同的炮制工艺能够改变药材的性状和活性成分,提高药效和安全性。
熟地黄、制川乌等具有广泛临床应用的中药,就是经过特定的炮制工艺制成的。
六、常用的中药配伍禁忌中药配伍禁忌是指不宜同时合用或者不宜连续使用的中药组合,有可能产生药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面的不良相互作用。
如石膏与大黄不宜合用,参、麻黄不宜与生姜合用等。
药师在配药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中药的配伍禁忌规定,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中药学专业学习知识中药学
中药学主要包括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及其他应用知识和技能等,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
中药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
2.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与无毒等内容及应用。
3.中药的功效的认定、表述与分类;主治病证的表述。
4.中药配伍理论的内容。
5.常用中药的分类及各类的基本要求(包括性能特点、功效、适用范围、配伍应用及使
用注意)。
6.180种常用中药的药性(包括有毒与无毒)、性能特点、功效、应用(主治病证及
重要配伍的意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与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点,以及个别同名异
物药物的来源。
7.124种常用中药的药性(包括有毒与无毒)、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
用注意,与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点。
8.96种较常用中药的药性(包括有毒与无毒)、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9.60组常用基本配伍的意义。
10.72种常用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总论
各论。
中药学总论执业药师考试
动物及矿物类药材的采集 药材的收集,以保证药效,并兼顾容易获得和利于保护资源为原则,一般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每因品种不同而收集时间各异,小昆虫类应在数量多的活动期捕获,矿物药大多随时可以采集。 如桑螵蛸应在3月中旬收集,过时则虫卵孵化 鹿茸应在清明后45-50天锯取头茬茸,过时则角化 金钱白花蛇应在夏、秋季节,捕捉孵出 1-3周的幼蛇 制取阿胶的驴皮,应于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而质优; 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此时因其翅受湿不能起飞,且可减轻对皮肤刺激(应带上手套)。
先秦时期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 以动物为师 日常生产劳动及生活 有意识、有目的的探索寻找
1.中药的起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中药师考试知识点大全总结
中药师考试知识点大全总结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药师考试,特总结了一些考试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中药学基础知识1. 中药学基础理论:包括药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2. 中药的来源及分类:中药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其中又可以分为中药材、中成药、中药制剂等不同分类。
3. 中药化学成分:中药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生物碱、萜类化合物、多糖等。
4. 中药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
5. 中药的制备方法: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药材的收获、加工、炮制、提取、制剂加工等。
二、中药学深入知识1.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如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利湿利尿、活血化瘀等。
2. 中药的药效评价方法:中药的药效评价方法包括药理学实验、临床试验、现代分析方法等。
3. 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与不良反应,考生需要了解并掌握其处理方法。
4. 中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中药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斟酌其适应症与禁忌症,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 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中药在使用中有可能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考生需要了解各种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特点。
三、中药药用植物1. 中药常用药用植物:常用的中药植物包括黄芪、甘草、当归、石斛等,考生需要了解其产地、性味、功能主治等知识。
2. 中药植物的药材鉴别:中药植物的鉴别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指标、显微鉴定等方法。
3. 中药植物的提取与分离:中药植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包括常规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凝胶色谱分离等。
四、中药饮片1. 中药饮片的制备:中药饮片的制备包括药材的选择、加工、炮制、干燥等过程。
2. 中药饮片的鉴别:中药饮片的鉴别需要掌握显微鉴定、理化分析等方法。
五、中药制剂1. 中药制剂的种类:中药制剂包括颗粒剂、丸剂、散剂、煎剂、粉剂等。
2. 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选药、炮制、加工、包装等过程。
执业药师中药学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学总结执业药师中药学总结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草药及其制剂的学科,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执业药师,我们需要对中药学有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够正确地制剂、配伍和应用中草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中医药治疗。
本文将从中药的基本特征、中草药的采集与贮藏、中草药的化学成分、中草药的制剂与应用等方面对中药学进行总结。
首先,中药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理解中药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
不同的中草药由于其组成成分的差异,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
因此,执业药师需要了解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并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草药进行制剂和应用。
中草药的采集与贮藏是中药学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中草药的采集时间、土壤、气候等都会对其药性产生影响。
执业药师需要了解草药的采摘时间和方法,以保证草药的质量和活性成分的含量。
此外,中草药的贮藏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贮藏方法能够防止草药的品质受到损害或者腐烂。
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
中草药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苷类、多糖类等。
这些成分对于中草药的药理活性和药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执业药师需要熟悉中草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并了解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中草药的制剂与应用是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中草药的制剂方法有很多种,如煎剂、蒸剂、水蜜丸等。
执业药师需要了解不同制剂方法的优劣,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剂。
此外,中草药的应用也需要根据患者的证候和病情进行合理的选择。
执业药师需要掌握中药处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地配伍草药,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学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专业知识。
了解中草药的基本特征、采集与贮藏、化学成分、制剂与应用等内容,对于我们正确地制剂和应用中草药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不断学习和深化中药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治疗,发挥中药的疗效。
执业药师中药一大纲
执业药师中药一大纲一、基础理论知识1.中药学概述1.1 中药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中药学的分类和特点1.3 中药的来源和炮制方法2.中药的药理学2.1 中药的药理学原理2.2 中药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2.3 中药的毒副作用及禁忌症3.中药鉴别学3.1 中草药的鉴别方法与技巧3.2 中药鉴别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3.3 药材对比鉴别的实践操作二、中药学基本知识1.药材学1.1 常用中草药及其性味归经1.2 药材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1.3 药品中的优质特种药材2.方剂学2.1 中药方剂的定义和分类2.2 药物配伍的原则和注意事项2.3 常见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3.药理学3.1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2 中药药理学的热性理论和归经理论3.3 中药与现代药物的药理学对比三、中药制剂与药物分析1.中药制剂制备1.1 中药制剂的定义和分类1.2 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要求1.3 常见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2.药物分析学2.1 药物分析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2 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的药物分析方法2.3 中药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3.中药药代动力学3.1 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原理和方法3.2 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临床应用3.3 药代动力学评价中药的质量四、中药临床应用1.中药的临床应用1.1 中医药的临床诊疗体系和治则治法1.2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基本方剂1.3 中药的个体化应用和剂量调整2.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2.1 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用药原则2.2 中药与现代医学的互补与整合2.3 中药临床研究与证据医学的推广应用3.中草药保健与预防3.1 中草药的养生保健作用和方法3.2 中草药在慢性病预防中的应用3.3 中药在妇幼保健中的应用五、中药文献与信息检索1.中药文献的阅读和理解1.1 中医经典著作的解读和应用1.2 中药学术论文的阅读和写作1.3 中药文献检索方法与途径2.中药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1 中药标准化和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2 中药数据库及其应用2.3 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在中药信息检索中的应用六、中药行业管理1.中药质量管理1.1 中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1.2 中药质量标准和监测要求1.3 中药生产与质量控制标准2.中药流通管理2.1 中药流通的定义和流通模式2.2 中药经营许可与药品销售管理2.3 中药流通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3.中药临床实践规范3.1 中药临床实践规范的制定和实施3.2 中药临床实践规范的意义和局限性3.3 中药临床实践规范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总结:本大纲旨在全面介绍执业药师在中药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中药执业药师知识点总结
中药执业药师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基础知识1. 中药的定义及特点中药是指用中草药、动植物和矿物等天然药材,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药品。
中药具有温和、疗效持久、综合调理功能等特点。
2. 中药的来源及分类中药的来源主要包括中草药、中药材、中药制剂等。
根据用药方式和制剂特点,中药可以分为汤剂、丸剂、散剂、煎剂、膏剂等。
3. 中药的基本功效中药具有调和阴阳、益气养血、疏风清热、祛湿除痰、理气解郁等基本功效。
4. 中药的药性归经中药的药性归经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归阳,辨证施治等方面的知识。
5. 中药的药用部位和使用方法中药的药用部位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皮、皮、树脂、树脂、根、芽、子、珊瑚、龙骨、牙、贝壳等。
中药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内服、外用、煎煮、蒸馏、膏方等。
二、中药成分及功效1. 中药化学成分中药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生物多酚、黄酮类、三萜类、生物素类、挥发油类、单萜类等。
2. 中药的主要功效中药的主要功效包括养血调经、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理气和营、润肺止咳、开窍除湿等。
3. 中药的药物药理作用中药的药物药理作用主要包括影响生理活动、影响器官和功能等。
4. 中药的药效物质中药的药效物质主要包括主要活性成分、夹杂物质和虚实物质。
5. 中药的毒理学中药的毒理学包括中毒的原因、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三、中药配伍知识1. 中药的药物配伍原则中药的药物配伍原则主要包括四相合剂、五味配合、性味并用、辅助主药等。
2. 中药的常见配伍禁忌中药的常见配伍禁忌包括不合理配伍、不同类药物相互影响等。
3. 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主要包括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相反作用、相互抑制作用等。
4. 中药的药物代谢中药的药物代谢主要包括药效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等。
五、中药制剂知识1. 中药制剂的种类及制备方法中药制剂主要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煎剂、膏剂等,每种制剂的制备方法不同。
2. 中药制剂的性状要求中药制剂的性状要求包括外观、溶解性、含量测定、卫生标准等。
医药师中药学知识点
医药师中药学知识点中药学是医药师职业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中药的种类、性能、功效、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中药学知识是医药师提供专业药物服务的基础,下面将介绍一些医药师常需要掌握的中药学知识点。
1. 中药基础知识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定义、分类、性味归经、药效等。
医药师需要了解中药的来源、制备方法以及中药的化学成分等基本信息,这有助于他们正确理解中药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 中草药的鉴别与质量评价中草药的质量评价是医药师在使用中药时必须重视的方面。
医药师需要学会中草药的外观、气味、质地等特征的辨识,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测试方法评估中草药的质量。
3. 中药处方和配伍中药处方包括方剂的组成、用量和用法等方面的内容。
医药师需要学会根据病情和症状,合理选择中药并进行配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中药的药理学知识了解中药的药理学知识对于医药师正确使用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医药师需要了解中药对不同器官和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和西药的相互作用等内容,以确保中药的使用安全和疗效。
5. 中药对特定病症的应用中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一些特定的病症,中药的治疗效果比西药更好。
医药师需要学会根据病情进行选择合适的中药,并能够正确指导患者服用中药。
6. 中药研究与科学发展中药研究是中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医药师需要关注中药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相关的科学发展动态。
了解中药的科学基础可以帮助医药师更好地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并提供更专业的药物服务。
总而言之,中药学是医药师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通过学习中药学知识,医药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药物服务。
同时,医药师还应该密切关注中药研究的最新进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中药学的知识是医药师发展职业的必备技能,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患者的重要保证。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中药的炮制》①基本定义:中药炮制啊,简单说就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制、制剂、贮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
就好比你做菜,不同的菜(药材)得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炮制方法)才能做出可口(达到药用功效)的菜。
②重要程度: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里那可是相当重要啊。
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毒性、归经等各个方面。
不经过炮制的中药就像没加工的食材,不好用来治病。
③前置知识:需要先了解一些中药材的基本性质,像什么是寒性、热性药材啊,药材的形状、气味大概是怎样的。
就跟你学炒菜得先认识菜长啥样是一个道理。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中,炮制后的中药更安全有效。
比如说生地黄性寒,主要是清热凉血,经过蒸制成熟地黄就变成了滋阴补血的药。
这在中医临床治病时非常关键,如果用错了炮制后的药材或者没炮制,可能就达不到治病效果甚至会有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当中,中药炮制处于中间重要位置呢。
它前面需要本草学、药用植物学等知识做基础,后面又和中药药剂学等密切相关。
要是把整个中药学知识体系比作一个大厦,炮制就是其中重要的建设环节。
②关联知识:和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化学成分这些知识点联系紧密。
因为炮制会改变药材的这些性质。
比如有些药材炮制后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性味归经的表现。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中等偏上吧。
关键点在于要记住不同药材适用的炮制方法,以及炮制后药材的性质变化。
就像头疼每种食材哪种烹饪方式最好用,还得搞清楚做出来啥味。
④考点分析:考试里经常出现呢。
大多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等考查方式。
像直接问某药材常用的炮制方法,或者炮制后药材的功效有何改变这样的问题。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中药炮制就是对原药材进行加工的全部过程。
这加工可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
净制就是除去杂质啊,就像挑菜得把烂叶子去掉一样。
切制就是把药材切成合适的形状大小便于加工或者煎服。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些包括中药的基础知识、方剂的配伍原则、中药炮制和制剂的制作方法、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中药的临床应用等内容。
以下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的一部分:
1. 中药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品种、药性、功效、归经、味道、性能、药源等基础知识。
2. 中药方剂的配伍原则:中药方剂是由多味药物组合而成,混合使用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以确保方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3. 中药炮制和制剂的制作方法:中药药材需要进行炮制处理,如洗净、切割、炒制、煅炼、蒸制等。
同时,中药还可以制成不同的制剂,如丸剂、散剂、冲剂、浸剂、煎剂等等。
4. 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中药的药理作用是指中药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影响,药代动力学是指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5. 中药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中药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
执业药师需要掌握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方案。
以上只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的一部分,该领域的知识十分广泛和深入,执业药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全国注册药师中药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全国注册药师中药学常考知识点总结中药学是药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领域,同时也是全国注册药师考试中的一个核心科目。
掌握中药学的常考知识点对于药师考试的顺利通过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对全国注册药师中药学常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进行复习备考。
一、中药的定义和分类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以及一些天然产物为原料,通过炮制、提取等工艺处理后,用于预防、治疗和保健的药物。
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中药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其他药物等几大类。
1. 植物药:指以植物的全部或部分为原料,经过工艺处理而制得的药物,如川芎、黄芪等。
2. 动物药:指以动物的组织、器官、分泌物等为原料,制得的药物,如牛黄、麝香等。
3. 矿物药:指以矿石、矿物、地下资源等为原料,制得的药物,如雄黄、朱砂等。
4. 其他药物:指以海产品、昆虫等为原料,制得的药物,如人参、冬虫夏草等。
二、中药的基本性味和归经中药的基本性味对于药材的性能、功效以及适应症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中药性味包括苦、甘、酸、辛、咸、淡、涩等。
中药的归经则指中药在治疗上的所属经脉系统。
1. 华佗麻黄汤:辛温解表。
2. 华佗葛根汤:苦寒开鬲。
3. 华佗桂枝麻黄汤:辛微温解表。
三、中药的药用部位和用途中药的药用部位指的是中药所使用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的具体部位,用途则是指该部位所具有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
1. 简柏:药用部位为叶和枝皮,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2. 丹参:药用部位为根和根茎,常用于治疗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3. 人参:药用部位为根和根茎,常用于提神补气、健脾益肺等。
四、中药的功效与应用中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功效和适应症。
1. 炉甘石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口腔黏膜炎、牙龈炎等口腔炎症。
2. 牛黄清心丸: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定志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心脏病、失眠等症状。
3. 当归补血颗粒:具有活血补血、调经养颜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贫血、痛经等妇科疾病。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各章节高频考点、重点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各章节高频考点、重点总
结.
以下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各章节的高频考点和重点总结:
1. 中药学基础知识
- 中药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 中药的采集、储藏和鉴别
- 中药的炮制及其特点
- 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
2. 中药的理论与应用
- 中药的药理学基础和药效成分
- 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禁忌
- 中药的适应症和应用范围
- 中药的副作用和毒副作用
3. 中药的药用植物
- 常用中草药的产地、种植和采收时间
- 常用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和功效
- 常用中草药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 常用中草药的药材和药效互动
4. 中药的配方和制剂
- 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分类
- 中药方剂的组成和配伍规律
- 中药的炮制和加工工艺
- 中药的制剂和药用辅料的选择
5. 中药的质量评价和疗效评价
- 中药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 中药疗效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和合理用药
以上是《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各章节的高频考点和重点总结。
考生可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备考。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选择题
在中药学中,以下哪项是“四气”理论不包括的内容?
A. 寒
B. 热
C. 温
D. 涩(正确答案)
下列哪味中药属于“十八反”中不能与甘草同用的药物?
A. 人参
B. 海藻(正确答案)
C. 黄芪
D. 当归
中药炮制中,“煅”是指用什么方法对药材进行加热处理?
A. 明火直烧(正确答案)
B. 隔水蒸
C. 用酒浸泡
D. 用盐水浸泡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煎煮时需要注意的火候?
A. 文火
B. 武火
C. 中火
D. 猛火(正确答案)
在中药配伍中,以下哪项是“相须”配伍的例子?
A. 半夏与天南星
B. 人参与附子
C. 黄连与黄芩(正确答案)
D. 甘草与反药
下列哪味中药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
A. 人参
B. 附子(正确答案)
C. 黄芪
D. 白术
中药饮片在储存过程中,为防止虫蛀,常采用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
A. 晾晒
B. 密封保存
C. 使用杀虫剂
D. 放置在潮湿环境中(正确答案)
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性理论中的“五味”之一?
A. 酸
B. 苦
C. 辣(正确答案)
D. 咸
在中药的采收加工中,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做法?
A. 采收时应选择最佳时期
B. 加工时应尽量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
C. 所有药材均需晒干后储存(正确答案)
D. 加工过程中应避免污染。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学考试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学考试执业药师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职业之一,他们负责临床用药的指导、药物配方的审核和监督,以及药品信息的提供等工作。
中药学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考察考生对中药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2023年的执业药师考试中,中药学的内容是必考的一部分,以下是对中药学考试内容的详细描述。
1. 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物学科,主要包括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药性功效、药物鉴别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中药的分类、药材的采集和贮藏,以及药物的炮制和配伍等知识。
2. 中药的药物成分和药效中药的药物成分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常见的中药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等,这些成分对于中药的药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主要药效和适应症,能够对中药的应用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3. 中药的药材和药物制剂中药的药材是指用于制备中药制剂的草药、植物和动物组织等材料,考生需要了解中药药材的来源、质量评价和鉴别方法。
同时,药物制剂是指将药材进行炮制和加工制成的药物形式,考生需要了解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和药物配方的审核。
4. 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物安全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药效和药物安全的重要环节,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质量评价和药物安全的相关知识。
中药的质量评价包括药材的质量标准和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考生需要了解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药物制剂的质量标准和药物质量的控制要求。
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中药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能够对中药的毒副作用进行评估和监测。
5. 中药的临床应用和药物指导中药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考生需要了解中药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原则和药物指导。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临床应用范围、剂量和疗效评价,能够对中药的合理使用进行指导和解释。
总之,在2023年的执业药师考试中,中药学是必考的一门科目。
考生需要掌握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中药的药物成分和药效,熟悉中药的药材和药物制剂,掌握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物安全,同时了解中药的临床应用和药物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详解
使用麻黄等发汗力大的解表药时,要注意用量, 防止发汗太多。
本该类药大多具有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 免药性耗散而降低药效。
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邪。发汗需以微汗出为度, 以免大汗伤阴耗气。
2. 性能特点: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黄 芩、黄连、黄柏、龙胆、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 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牛黄、 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蒿、地骨皮
3.药理作用:知母、栀子黄芩、黄连、生地黄、金银花、 大青叶、牛黄、鱼腥草、青蒿
4.配伍:石膏配知母,知母配黄柏,知母配川贝母,栀 子配淡豆豉,栀子配茵陈,黄连配木香,黄连配吴茱 萸,黄柏配苍术,黄连配半夏、瓜萎牛黄配珍珠青蒿 配鳖甲,青蒿配白薇,地骨皮配桑白皮,白薇配玉竹
葛根: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 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解表退热生用,疏肝解郁 醋制。+黄芩去半表半里之邪
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薄荷、牛蒡子、蝉蜕 疏散风热+明目:桑叶、菊花、木贼、蝉蜕 疏散风热+升阳:柴胡、升麻、葛根
典型例题
生姜和肉豆蔻均有的功效是C A、涩肠 B、发表 C、温中 D、止咳 E、止汗
菊花的主治病症不包括A A、燥咳黏痰 C、热毒疮肿 E、肝阳头痛
B、温病初起 D、眼目昏花
A、宣肺平喘 B、透疹止痒 C、化湿和中 D、燥湿止带 E、通窍止痛 麻黄除发汗利水外,又能A 香薷除发汗利水外,又能C
清热药
应中病即止,勿久服之。阳虚自汗、阴虚盗汗、 疮疡久溃、亡阴失血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确需使 用,则要加用扶正之品,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无汗+桂枝 咳喘+杏仁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脾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 水消肿。夏月麻黄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发汗力较强,体虚汗多慎用。后下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 透疹。滑肠,气虚便溏慎用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止痒,明目 退翳,息风解痉。长于明目、开音 浮萍:辛,寒;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蔓荆子: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 目,祛风止痛。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汇总 中药学理论
解表药
考纲分析
1.各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效 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麻黄、桂枝、紫苏、生 姜、荆介、防风、羌活、细辛、白芷、香薷、藁本、苍耳子、辛夷 、西河柳、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 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2. 性能特点: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介、防风、宪活、细辛、 白芷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助阳化气。表虚有汗+白芍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 鱼蟹毒。不宜久煎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 咳。呕家圣药
• 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 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散风解表,透疹止痒, 止血。散风通用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止痉。风药之润剂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除 湿,止痛。太阳经头痛、上半身痹痛
藁本:辛、温;归膀胱、肝经。发表散寒,祛风胜湿, 止痛。善达巅顶
西河柳:辛,微温;归肺、胃、心经。发表透疹,祛风 除湿。量大令心烦
考纲分析
1.各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使用注意、与各 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石膏、 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芦根、竹叶、淡竹叶、决 明子、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黄芩、黄连、黄柏、龙 胆、苦参、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鱼腥草、 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黛、重楼、穿心莲、白鲜皮、 半枝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大血藤、白花蛇舌草、 野菊花、熊胆、紫花地丁、金荞麦、鸦胆子、垂盆草、秦 皮、马勃、木蝴蝶、半枝莲、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 连、银柴胡
细辛:辛、温,小毒;归心、肺、肾经。祛风散寒,通窍,止 痛,温肺化饮。汤剂1-3克,粉末0.5-1克。反藜芦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 带,消肿排脓。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散风寒,通鼻窍,除 湿止痛,止痒。
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包煎
3.药理作用:麻黄、桂枝、细辛葛根、柴胡 4.配伍:麻黄配桂枝,麻黄配苦杏仁,麻黄配石膏,桂枝配白芍,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柴胡配黄芩,生葛根配黄芩、黄连,菊花配 枸杞子,蝉蜕配胖大海,桑叶配菊花,桑叶配黑芝麻
知识详解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 药。
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主入肺、膀胱二经。辛能发散, 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 除。解表药有温性和凉性之分,分为成为辛温解表药和 辛凉解表药。其中,辛温解表药适用于风寒表证,辛凉 解表药适用于风热表证。此外,若表证兼气、血、阴、 阳之不足,还须结合补益药使用,以扶正祛邪。
淡豆豉: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能宣发郁热。加解表药的发酵品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平肝明目,凉血止血。加菊花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疏散风热,平肝 明目,清热解毒。白菊-平肝+枸杞 黄菊-疏散风热 木贼:苦,微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 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