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如何泄密个人隐私的
手机隐私泄露原来都是因为它!聊天记录如何彻底删除
手机隐私泄露原来都是因为它!聊天记录如何彻底删除就像马云在大会上演讲时说的那样,未来30年是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30年,世界的变化将远远超出想象。
现如今,无论是在学校读书的孩子,还是在外工作的我们,都知道科技更新速度到底有多快。
去年刚新出的iPhone 7,还有很多人没使用过,今年9月12号就要发布iPhone 8了。
面对如此翻天覆地的时代,小编深感信息科技的强大!强大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弊端,比如说我们的手机隐私泄露,身份信息泄露等。
一、手机隐私如何泄露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6月,我国已有13.6亿手机用户了,不少人还同时拥有两部或两部以上的手机。
这些正在使用的手机多多少少都会存入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和私人照片等,当手机使用不当时,就很容易泄露个人隐私。
那手机隐私是这怎么泄露的呢?1、恶意软件入侵恶意软件入侵手机,可以使手机数据外泄,其中就包括个人位置信息、通话信息、账号密码信息和存储文件信息等。
2、路边免费WiFi盗窃信息免费的WiFi深藏多少危险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当我们连接一个免费WiFi后,WiFi 持有者就可以对手机实现ARP(地址解析协议)欺骗。
随着我们在操作手机时,对方就可以通过工具分析手机数据,如果刚好使用网银之类的支付手段的话,手机中的支付密码和银行卡信息就有可能被盗窃。
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大多是可以去避免的,但是最容易导致手机隐私泄露的根本却是手机数据没有删除干净。
3、维修店获取个人手机信息当我们将手机拿到维修店中维修时,一些维修(黑)店会利用数据恢复技术将手机数据恢复,然后搜集整理起来再卖出去,这也成为不法分子获取信息的手法之一。
4、手机数据删除不干净如今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增长,连带着使用手机的用户也跟着频繁换手机。
在处置不要的旧手机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将手机数据删除或是手机格式化,然后再给家里其他亲戚使用或是将手机二手转让出去。
就是因为如此简单的删除手法,才会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你以为删除数据或是将手机格式化,手机数据就被删除干净了?小编只能说,Too Young Too Simple!简单来说,就是将手机数据删除或是格式化,并不能将这些数据彻底删除。
智能手机信息的泄密与防范
司法科技34新视点智能手机信息的泄密与防范文/沈臻懿p revention of Smart Phone Information Leaks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令智能手机这一移动终端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组成部分。
无论是通话联系、发送消息等传统功能,抑或电子支付、车载导航、网络浏览、娱乐休闲、社交媒体等新型服务,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信息化发展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当人们在享受智能手机所提供的服务同时,各类涉及个人隐私、公共安全,甚至国家机密的信息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智能手机所泄露。
面对目前已频频发生的各类智能手机泄密事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对智能手机泄密予以防范,进而保证手机信息的安全,也值得社会各界予以重点关注。
频频发生的智能手机泄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换代,令不少人士对于各类品牌智能手机趋之若鹜,并催“果粉”(苹果手机粉三星手机粉丝)等然而近年来,智能手机频频爆出的信息泄密事件,亦令大量用户对其手机信息是否安全产生了不少担忧。
斯诺登所披露的手机泄密事件美国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在揭露“棱镜门”的同时,亦曝光了各类有关手机信息的泄密事件。
根据斯诺登所信息化时代的动终端已成为当前无论抑或电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生活提供了极们在享受智能手机所公共的信息也有可能在面对目类智能手机泄密措施来对智能手机而保证手机信息各界予以重点关频频发生的密事件智能手牌智能手机生出诸如“果粉丝)、“星粉”(三消费群体。
然而近年频爆出的信息泄密事户对其手机信息是否安斯诺登所披露的手机泄2013年6月,美国前中情局根当前,智能手机的应用已愈发普及。
人们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便捷与乐趣的同时,各类涉及个人隐私、公共安全,甚至国家机密的信息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智能手机所泄露。
为了防止手机内容泄密,并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人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也有必要采取各类相应的防范措施。
披露的消息称,美国国家安全局与美国联邦调查局自2007年起,通过进入苹果、谷歌、脸谱、微软等各大技术公司服务器的形式,大量获取了手机用户的各类信息与数据。
手机是如何泄密个人隐私的
手机是如何泄密个人隐私的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必备品之一.手机的私密性使得用户在手机上的信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手机一旦遭受恶意软件、病毒的侵袭,就会妨碍机主的使用,容易泄露个人隐私,损害用户经济利益,严重的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手机如何防偷窥、防泄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手机泄露个人隐私的途径五花八门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我国共有手机用户12.93亿户,不少人还拥有两部以上手机,每年全国淘汰和废弃的手机就有约1亿部.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接近80%,超过了台式电脑,手机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手机遭到恶意软件攻击的数量也不断攀升,隐私泄露已经司空见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个人位置信息、通信信息、账号密码信息、存储文件信息等四大类。
那么,手机是如何泄露这些信息的?第一,是因为应用程序本身不完善。
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Android(安卓)系统。
有关研究显示,Android系统已经成为恶意软件的重点感染对象,国内市场中近六成的Android应用程序有问题,约有四分之一的安卓用户隐私遭到泄露威胁。
有专家表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Android是开源的,软件用户有自由使用和接触源代码的权利,可自行对软件进行修改、复制及再分发,直接进行信息交换。
有些用户还会自己对系统进行破解,并获取权限。
这些都是造成Android平台泄露个人信息的重要原因。
一些山寨手机甚至还留有后门程序,固化窃听软件,并通过远程遥控使手机话筒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把手机变成一个窃听器,造成个人隐私泄露。
第二是软件监管不力。
目前,国内Android市场用户获取软件的途径不一,难免鱼龙混杂.Android软件二次开发者本身也比较混乱。
加之软件上线审核和监管不严格,开发者会有意无意滥用权限,在软件中加入某些获取用户信息的功能,造成泄密。
比如一款游戏APP,居然要访问用户的通讯录和通话记录,甚至地理位置信息,而这些并不是软件所需要的权限,这就使大量用户隐私面临泄露风险。
手机泄密的三大方式
手机泄密的三大方式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这种方便快捷的现代通讯手段,已经让人再也离不开它了。
在不到10年的时间,我国的手机拥有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如今手机"旋风"横扫全球,打遍世界,不管你身处何方,人们随时都能把你找到。
然而小小的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由于泄密,给个人带来隐患,甚至还会危害国家安全。
有人说,我一个人躲在屋里,偷偷地打手机会泄密,这有点危言耸听吧。
人们也许还记得,在俄罗斯的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空军就是利用电子侦察手段发现了当时车臣分裂主义头子杜达耶夫的踪迹,并轻而易举地将其消灭。
1996年4月22日凌晨4时,俄空军预警机截获了车臣分裂主义头子杜达耶夫与居住在莫斯科的俄罗斯国家杜马前议长哈兹布拉托夫之间的手机通信,在全球定位系统的帮助下准确地测出了杜达耶夫所在位置的坐标。
几分钟之后,俄罗斯空军"苏-25"飞机在距目标40公里的地方发射了两枚"DAB-1200"反辐射导弹,导弹循着电磁波方向击中了杜达耶夫正在通话的小楼。
杜达耶夫和四个贴身保镖被炸得血肉横飞,命丧黄泉。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就运用了这种电子侦察卫星来搜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信息。
2002年3月,本·拉登的得力助手、"基地"组织的二号人物阿布·祖巴耶达赫,也是因为使用手机暴露了藏身之地而落网的。
由于害怕遭窃听,据说本·拉登就一直不用手机。
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卫星传输的手机电话很容易被窃听,你用手机打出的每一个电话都可能被监听,即使我们的手机用户通过中国自己发射的卫星传送,外国情报部门也可以通过地面接收站进行窃听,以此来获取重要情报。
我国的国防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的安全就会受到严重挑战。
尤其在关系国家秘密的特殊部门,手机实际上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泄密隐患。
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被及防范措施
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被及防范措施一、个人信息通过哪些途径被泄露?总结起来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包括以下方面:泄露途径一:快递单、火车票、银行对账单。
这些单证上有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随意丢弃容易造成私人信息泄露。
泄露途径二:各类网购、虚拟社区、社交网络账户。
不管是网络购物还是注册一些论坛、社区、网站,或者在微博、QQ 空间发布信息,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个人信息。
泄露途径三:商家各种促销活动,办理睬员卡等。
如商家“调查问卷表”,购物抽奖活动或者申请免费邮寄资料、会员卡活动要求填写详细联络方式和家庭住址等。
泄露途径四:招聘网站泄露个人信息。
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这些内容可能会被非法分子以极低价格转手。
泄露途径五:报名、复印资料后信息被利用。
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经常要登记个人信息。
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将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
泄露途径六:身份证复印件滥用。
银行开户、手机入网、甚至办理睬员卡、超市兑换积分都要身份证。
二、如何防止信息泄露呢?个人信息泄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是发生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
我们在呼吁、推动政府、全社会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应增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多留个心眼。
首先是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
看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别人。
比方,上网评论时不要随意留个人信息。
有很多小调查,小接力的活动,会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这其实是很危险的。
其次是不要随意丢弃个人信息相关的物品。
比方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
再次要保管好个人身份信息。
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保管好。
如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
”此外要关注复印过程,多余复印件要销毁。
个人信息泄露十种方法
个人信息泄露十种方法
1.恶意软件攻击:黑客会利用恶意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搜集个人信息。
2.社交工程:骗子利用对方的信任或削弱了对方的判断力,获取个人信息。
3.垃圾邮件:利用伪造的邮件发送源地址,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4.网络钓鱼:攻击者将伪造的电子邮件、网站等误导用户,让被攻击者主动输入个人信息。
5.公共Wi-Fi:黑客可以通过连接的移动设备,获取连接该公共Wi-Fi的用户的个人信息。
6. 拦截通信:黑客可以在互联网上拦截掉你的通信,从中获取你的个人信息。
7.弱密码:使用简单的、易猜的密码,使用户的个人信息更容易被攻击者获取。
8.未加密的网站:用户的个人信息会被嗅探到,轻松被盗取,因为它们没有经过加密。
9.贪得无厌:一些网站为了获取你的信息,可能将你的信息卖给第三方并不断地骚扰你。
10.好名声:假冒的商家、服务提供商,也可能盗取你的个人信息,欺骗用户购买他们的产品或使用他们的服务。
注意!录音的保密性要重视起来了
公证录音:https://注意!录音的保密性要重视起来了也许你在看《黑客帝国》《窃听风云》这些电影的时候,你还没有意识到信息泄露和数据损失的危害,又或者你认为自己的信息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不会被人加以利用。
但现在,泄密无疑已经成为了一个通常名词,手机上录音之类的信息外流不仅容易泄露个人隐私,还可能遭遇骗局,严重的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我国共有手机用户12.93亿户,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接近80%,超过了台式电脑,手机已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与此同时,手机遭到恶意软件攻击的数量也不断攀升,隐私泄露已经司空见惯个人位置信息、通信信息、账号密码信息、存储文件信息都难逃一劫。
那么,手机是如何泄露这些信息的?第一,是因为应用程序本身不完善。
以Android(安卓)系统为例,有关研究显示,国内市场中近六成的Android应用程序有问题,约有四分之一的安卓用户隐私遭到泄露威胁。
第二,是因为软件监管不力。
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用户获取软件的途径不一,难免鱼龙混杂。
Android软件二次开发者本身也比较混乱。
加之软件上线审核和监管不严格,开发者会有意无意滥用权限,在软件中加入某些获取用户信息的功能,造成泄密。
第三是未能妥善处理旧手机。
在处置不用的旧手机时,很多用户没有彻底删除相关信息,或者只是采取了简单的删除、格式化等方式,被删除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恢复工具还原,使旧手机上个人信息存在泄露的隐患。
第四,黑客入侵窃密。
黑客们编制的病毒、恶意软件、流氓软件等可对手机进行非法启动、私自联网、私自发短信、恶意扣费,能够窥视和窃取短信、通讯录、个人邮箱,以及手机中的照片、私密文件、账户账号、密码信息等,还能够监听通话内容。
信息安全无小事,我们要在实际使用中充分注意。
比如,利用正规平台下载软件,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浏览不良网页。
使用公证录音进行录音,享受国家级保密待遇。
国家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特殊加密算法保障数据安全,同时,录音同步加密上传至云端,避免数据从手机上泄露。
手机泄密与防泄密ppt课件
比如“测测今年你的 运气”、“测测出轨概率”、 “测测心理年龄”、“测测 你前世是谁”… … 这些所 谓的“测试”一般要输入 姓名、生日、手机号码 等信息。假如你好奇心 起,也来测测玩玩,那 么,不法分子便可将你 的信息存入后台。因此, 拒绝玩“网上测试”才是 明智的选择。
第四招:停止晒孩子 照
第五招:谨防手机病 毒
第六招:用大容量电 影毁灭旧手机
第十一招:关闭可能 泄露私密信息的服务
第七招:安装软件慎 点“允许”
第十招:手机不要交 他人使用和保管
第八招:慎用免费 WIFI
第九招:安装防火墙和
防病毒软件
13
智能手机防泄密方式
第一招:关闭微信里的这些开关 (其他软件)
12
第一招:关闭微信里的 这些开关 (其他软件)
第十五招:手机注意 加密
第二招:拒绝一切“ 网上测试”
第十四招:注销手机 号前解除各种账号绑
第三招:在iPhone里 “隐身”
定,清除云端数据, 及时删除隐私信息
第十三招:丢失手机 要及时处理
第十二招:旧、坏手 机不能随便扔
教你十五招 智能手机防 泄密方式
器记录账号密码。 手机开机加密;应用软件打开加密 (如支付宝钱包添加手势密码)
30
11
智能手机的泄密方式
• 手机在关机状态下失泄密
一种情况是使用者关闭手机,持有特殊仪器的专家, 仍可遥控打开手机的话筒,继续窃听话筒有效范围内的任 何谈话。另一种是在手机制造过程中就在芯片中植入接收 和发送功能。
因此,这种手机虽然没有开机或不是待机状态,但只 要有电池,手机上的接收装置就能将其有效范围内的话音 信息接收到,并可随时发送出去。惟一保密办法就是在必 要时将手机的电池取出,彻底断绝手机的电源,不然就将 手机放在远离谈话场所的地方,避免遭到窃听。
手机侵犯个人隐私案
手机侵犯个人隐私案案例名称:手机侵犯个人隐私案案例时间: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案例背景:2008年11月,甲方(化名)购买了一部名为“安全卫士”的手机软件,该软件声称可以保护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然而,不久后,甲方发现自己的个人隐私受到了侵犯。
在使用手机时,甲方意外发现有人能够无法解释地掌握其私人聊天记录、短信内容、照片和通话记录,并且甲方的个人信息频繁地被泄露。
事件经过:1. 2008年11月中旬,甲方成功购买并安装了“安全卫士”手机软件。
2. 2009年1月初,甲方发现其亲密朋友乙方(化名)了解到了甲方与某人的私人聊天内容,并以此挑起了争端。
3. 2009年3月,甲方通过研究发现,该手机软件安装后具有自动上传用户的个人信息至某服务器的功能,并怀疑自己的个人隐私受到了监控。
4. 2009年4月,甲方通过技术手段确认了自己的怀疑,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随后,甲方得知其他用户也遭遇了相似的问题。
5. 2009年5月,甲方集结了数十名被侵犯隐私的用户,共同向手机软件提供商发起了集体诉讼。
法律分析:1.隐私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侵犯他人个人隐私权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权行为。
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6条,“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构成犯罪行为。
法庭判决与律师点评:1. 2010年3月,人民法院受理了该案,并从甲方提供的证据中认定了手机软件提供商存在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2. 2010年6月,人民法院裁定该手机软件提供商须赔偿甲方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并对公司进行罚款20万元,责令立即停止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
3.律师点评:本案涉及的是个人隐私权保护的问题,该案的判决表明,个人的隐私权应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任何企图以牺牲他人隐私权为代价来获取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手机信息泄密方式汇总
手机信息泄密方式汇总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序的发展,手机信息泄密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手机信息的泄露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金融信息的被盗用,甚至可能导致身份盗用等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手机信息泄密方式,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
1.恶意应用程序:有一些恶意应用程序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手机上的个人信息。
这些应用程序通常伪装成有用的应用程序,例如游戏或工具应用程序。
一旦用户安装并授权这些应用程序,它们就能够访问手机上的各种数据,包括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和相册等。
3.公共Wi-Fi网络:使用公共Wi-Fi网络时,用户的数据并不是加密的,攻击者可以轻松地截获用户传输的数据,从而获得用户的个人信息。
因此,在使用公共Wi-Fi网络时,用户应该尽量避免进行涉及个人隐私的操作,例如进行网上银行业务或输入密码等。
4.无线连接共享:一些恶意用户可能会利用无线连接共享功能,在用户没有意识到或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连接上用户的手机,并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5.系统漏洞:手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可能存在各种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来获取用户的手机信息。
因此,用户应该时刻关注系统更新和应用程序更新,及时安装各种补丁程序,以防止可能被黑客利用的漏洞。
7.手机丢失或被盗:如果手机丢失或被盗,未经授权的人就可能获得用户的个人信息。
因此,用户应该设置密码或指纹识别等安全措施,以确保即使手机丢失,个人信息也能得到保护。
8.蓝牙攻击:蓝牙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黑客可以利用蓝牙漏洞访问用户的手机,并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用户应该在不使用蓝牙功能时关闭它,以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网络安全之信息泄露
网络安全之信息泄露信息泄露是指未经授权或者非法途径获取并传播他人的个人信息、企业机密信息、国家机密信息等敏感信息的行为。
在网络安全领域中,信息泄露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对用户个人隐私和企业机密造成严重损害。
以下是网络安全中信息泄露的相关内容。
首先,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是信息泄露的一种常见形式。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大部分个人信息都存储在互联网上,如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银行账户等。
黑客通过各种手段入侵网站、窃取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大量用户个人信息,给用户隐私造成了极大威胁。
个人信息泄露不仅会导致身份被盗用,还可能导致金融欺诈、网络骚扰等问题。
其次,企业机密信息泄露也是常见的信息泄露行为。
企业机密信息包括产品设计方案、销售策略、财务数据等敏感信息。
黑客通过渗透企业内部网络、利用员工失误等方式,将企业机密信息窃取出来,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泄露企业机密信息不仅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还可能引起知识产权纠纷,甚至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信息泄露还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国家机密信息包括军事、外交、科技等重要信息。
黑客渗透国家机关、科研机构等重要单位,窃取国家机密信息,会给国家的安全利益带来严重威胁。
信息泄露可能导致国家形象受损、国家安全受到侵害,甚至引发重大的国际冲突。
在应对信息泄露方面,用户和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做好信息保护工作。
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安装网络安全软件是个人防护措施的一部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加强内部员工培训,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加强网络入侵监测与防护。
总之,信息泄露是网络安全的一大威胁,它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完善信息保护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机密,维护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
211150007_浅谈智能手机的安全保密管理
I G I T C W经验 交流Experience Exchange180DIGITCW2023.04在智能化、网络化的大趋势下,智能手机的功能与用途已经涵盖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统计,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已高达60亿。
仅以微信这一常用的App 为例,每天约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7.8亿用户进入微信朋友圈,4亿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1]。
特别是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居家办公、线上教学等情况日益频繁,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使用频率与依赖程度持续增加。
智能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不当使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隐患。
面对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如何确保国家秘密和敏感信息的安全,做好智能手机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1 智能手机引起的失泄密案例近日,某部门召开重要涉密会议时,参会人员书某将手机带入会场,因为该手机已被境外情报机构植入木马控制,导致会场声音被悄无声息地发送出去,造成泄密[2]。
2021年8月,某区工作人员胡某在整理台账资料的过程中,违规使用“图片文字识别”微信小程序,对一份秘密级文件进行拍照识别,转化为电子文档后在手机上修改存档,造成泄密。
某单位工程师杨某在参加讨论有关工作方案时,使用手机偷拍了会议桌上的一份秘密级文件,并通过微信发送给其他同事,导致涉密文件资料失控[3]。
某涉密单位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小胡,根据有关涉密文件内容起草了该单位相关工作的新闻宣传稿,经部门分管领导简单审核后,在单位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而后迅速被多个微信公众号转载、解读。
经鉴定,该发布内容涉及机密级国家秘密,造成大范围泄密[4]。
2 智能手机安全保密管理的风险与难点2.1 智能手机系统存在安全保密隐患当下,智能手机通常内置安卓系统或IOS 系统。
智能手机作为高度开放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具有联网、录音录像、无线通信、卫星定位等功能,一旦被敌对势浅谈智能手机的安全保密管理徐 航1,申震宇1,刘 航1,魏 炜2,国 暄2(1.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74;2.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74)摘要:文章以近年来由智能手机引起的失泄密案例为切入点,对智能手机的保密管理风险与难点进行分析,阐述智能手机保密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如何避免手机被定位
如何避免手机被定位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有时候我们需要避免手机被定位。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帮助你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手机被定位。
首先,什么是手机定位?手机定位指的是通过手机的GPS、基站和Wi-Fi等技术,获取手机的位置信息。
这种技术在很多情况下非常有用,比如导航、地图、附近的服务等。
然而,有时候我们不希望别人知道我们的位置,可能是出于安全、隐私或其他原因。
下面是一些避免手机被定位的方法:1.关闭定位服务:在手机设置中,可以找到定位选项,手动关闭定位服务。
这样一来,手机将不会通过GPS或其他技术获取位置信息。
但是请注意,关闭定位服务可能会影响一些应用的正常使用,比如导航和地图应用。
2.使用飞行模式:将手机设置为飞行模式可以完全断开手机与无线网络的连接,包括定位服务。
这样一来,手机将无法发送和接收任何定位信息。
3.关闭Wi-Fi和蓝牙:Wi-Fi和蓝牙也可以被用来定位手机。
关闭无线网络和蓝牙连接,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手机被定位。
同样地,关闭无线网络和蓝牙可能会影响其他应用的功能。
4.使用虚拟定位应用:有一些应用可以模拟你的位置,让你的手机显示在虚假的位置上。
这种方法对于保护个人隐私非常有用,但是使用虚拟定位应用需要注意合法性和道德性。
5.定期清理手机:有些应用会记录你的位置信息,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
定期清理手机,删除这些应用的缓存数据,有助于减少个人位置信息的泄露。
6.使用信号干扰器:信号干扰器是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干扰无线信号,包括定位信号。
然而,使用信号干扰器是非法且不道德的,可能会扰乱周围的通信设备,因此强烈建议不要使用。
7.使用隐私保护工具:一些隐私保护工具可以帮助你避免手机被定位。
例如,VPN(虚拟私人网络)可以隐藏你的真实IP地址,从而保护你的位置隐私。
另外,一些安全应用可以帮助你防止被恶意跟踪和定位。
总结起来,避免手机被定位需要多种手段的结合使用。
首先,你可以通过关闭定位服务、使用飞行模式、关闭Wi-Fi和蓝牙等方式断开手机与无线网络的连接。
手机存在的泄密隐患主要有
手机存在的泄密隐患主要有
手机作为一个普遍使用的便捷设备,确实存在一些泄密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泄漏:手机中存储了大量个人敏感信息,包括联系人、短信、通话记录、照片、视频、位置信息等。
如果手机被他人非法获取或丢失,这些数据可能会泄漏,导致个人隐私曝光。
2. 网络连接风险:使用手机连接互联网时,可能会遭受网络攻击,例如Wi-Fi劫持、中间人攻击等,黑客可以窃取用户的登录信息、账户密码等敏感数据。
3. 恶意应用程序:在应用商店中存在一些恶意应用程序,它们可能伪装成合法应用,但实际上含有恶意代码,用于窃取用户数据、监听通话或监视用户行为。
4. 短信钓鱼:黑客可能通过短信发送伪装成合法机构的钓鱼信息,诱使用户点击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进而造成泄密。
5. 蓝牙攻击:未关闭蓝牙功能或使用不安全的蓝牙连接时,手机可能受到蓝牙攻击,黑客可以远程控制设备或窃取数据。
6. 物理安全风险:如果手机被盗或遗失,未设置密码、指纹锁等安全措施,可能导致他人轻易访问手机内的敏感数据。
7. 社交网络和信息泄露: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他人滥用,例如通过个人信息进行社工攻击,获取更多敏感信息。
为了降低泄密隐患,用户可以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安装可信任的安全应用和防病毒软件,定期更新手机系统和应用程序。
-不随意安装来历不明的应用,避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设置强密码或使用指纹、面容识别等安全锁,保护手机数据。
-谨慎使用公共Wi-Fi,尽量使用VPN保护数据传输。
-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特别是在不受信任的场合。
-注意手机的物理安全,避免遗失或被盗。
如何在华为手机上设置个人隐私保护
如何在华为手机上设置个人隐私保护在当今信息时代,个人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使用频率的增加,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作为一家知名的手机制造商,华为提供了一些功能和设置,可以帮助用户在华为手机上进行个人隐私保护。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华为手机上设置个人隐私保护。
1. 设置屏幕锁定密码首先,设置屏幕锁定密码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基本步骤。
在华为手机上,您可以选择使用图案、密码或指纹进行屏幕锁定。
打开手机设置,找到“安全与隐私”选项,然后选择“屏幕锁定与密码”。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设置图案、密码或指纹来锁定屏幕。
请确保您的密码或图案足够复杂,以提高安全性。
2. 启用应用锁华为手机提供了应用锁功能,可以帮助您保护特定的应用程序免受他人的访问。
打开手机设置,找到“应用与通知”选项,然后选择“应用锁”。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要锁定的应用程序,并设置一个密码或指纹来保护它们。
启用应用锁后,每当有人尝试打开被锁定的应用程序时,都需要输入密码或使用指纹进行验证。
3. 管理应用权限在华为手机上,您可以管理每个应用程序的权限,以控制它们对个人信息的访问。
打开手机设置,找到“应用与通知”选项,然后选择“应用权限”。
在这里,您可以查看每个应用程序所需的权限,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改。
例如,您可以禁用某个应用程序的位置访问权限,以防止其获取您的地理位置信息。
4. 使用私密空间华为手机提供了一个名为“私密空间”的功能,可以帮助您将个人和工作数据分开。
私密空间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可以设置不同的锁屏密码和应用程序访问权限。
在华为手机上,打开手机设置,找到“安全与隐私”选项,然后选择“私密空间”。
在这里,您可以创建一个私密空间,并将需要保护的个人数据移动到私密空间中。
只有在正确输入私密空间的密码后,才能访问其中的数据。
5. 定期备份数据定期备份数据是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华为手机上,您可以使用华为云服务或其他云存储服务来备份您的数据。
2024年新形势下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管(3篇)
2024年新形势下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管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2024年这个时代背景下,信息安全不仅涉及到网络空间的安全,还包括物理空间和人员安全。
本文将就2024年新形势下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管理进行探讨,包括关键问题分析、挑战和应对对策等方面。
一、关键问题分析1.1 技术变革所带来的风险2024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管理带来新的风险。
例如,人工智能的普及带来了对人工智能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的关注。
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为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如何保证新技术的安全性,防范技术漏洞和滥用成为了迫切的问题。
1.2 数据爆炸与隐私泄露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海量的数据和个人信息被广泛收集和应用。
然而,数据的收集和应用也给个人隐私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数据泄露和滥用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外部威胁与网络攻击2024年新形势下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管理所面临的外部威胁和网络攻击也日益复杂多变。
黑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犯罪的普及,使得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式更加隐蔽和恶劣。
因此,如何建立起多层次的网络安全体系,加强对外部威胁的防范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挑战与应对对策2.1 强化技术安全防范针对2024年技术变革带来的风险,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管理需要强化技术安全防范。
一方面可以加强技术研发,提前预测潜在的技术风险,寻求新的安全技术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技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2.2 完善信息保护法律框架为了解决数据爆炸与隐私泄露问题,2024年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管理需要完善信息保护的法律框架。
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和完善,对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进行明确的保护规定。
同时,也要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制度机制。
2.3 强化网络安全防范面对外部威胁和网络攻击的挑战,2024年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管理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个人数据隐私泄露案例分析与防范
个人数据隐私泄露案例分析与防范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数据隐私泄露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个人数据隐私泄露不仅对个体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也对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因此,分析个人数据隐私泄露案例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一、个人数据隐私泄露案例分析1.1 案例一:社交媒体数据泄露在社交媒体使用普及的时代,个人数据泄露案例不胜枚举。
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个人照片、生日、工作地点和兴趣爱好等信息,黑客可以通过利用安全漏洞,非法获取用户的个人数据。
此类案例中,黑客通常会利用个人数据来进行诈骗、刷存在感或者其他不法活动。
1.2 案例二: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大型企业或机构的数据泄露事件也时有发生。
例如,医疗机构或金融机构的数据库被黑客入侵,导致大量个人敏感信息泄露。
这些数据可能包括个人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医疗记录等。
此类案例中,黑客通常通过出售这些个人数据来获取利益。
二、个人数据隐私泄露的影响2.1 个人隐私受侵犯个人数据隐私泄露导致个体的隐私受到侵犯,可能被他人用于非法用途。
这可能导致个体面临身份盗窃、财产损失或声誉受损等风险。
2.2 社会信任危机个人数据隐私泄露对社会的信任产生严重影响。
当个人数据频繁泄露时,人们对于互联网和数字化的信任程度将大幅降低。
社会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可能出现瓶颈,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和利用互联网的潜力。
2.3 经济损失个人数据隐私泄露不仅对个体造成经济损失,也对企业和机构带来较大影响。
企业在数据泄露事件中,可能面临法律诉讼、罚款以及顾客流失等问题。
此外,经济领域的黑客活动可能导致金融事务混乱,给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个人数据隐私泄露的防范措施3.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个人在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时,应增强对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的意识。
了解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和黑客攻击方式,可以通过安装安全软件、设置复杂密码、定期更新系统软件等方式来保护个人数据安全。
手机失泄密途径及防范措施
手机失泄密途径及防范措施【摘要】针对目前4G网络大面积覆盖,4G手机广泛使用,手机失泄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手机失泄密途径及防范措施进行了研究。
首先指出手机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对手机泄密途径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手机的信息安全和防范失泄密提出了相应对策。
以有效提高手机使用者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预防手机泄密。
【关键词】 4G 手机信息安全措施自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正式发放TD-LTE牌照后,中国4G的发展在2014年可谓大踏步前进。
1月,中国移动公布国内首个4G 资费方案;2月,中国电信正式开启4G商用;一个月后,联通也开启了4G商用;工信部在6月份批准了中国电信和联通在16个城市开展TD-LTE/FDD-LTE的混网组合实验。
4G比2G、3G能提供更快的通信速度、更宽的网络频谱、更多的使用功能。
但我们在得到这些便利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的失泄密风险和隐患。
一、手机失泄密途径分析1.1软件信息泄露iOS平台手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有:一是用户存在一些带有安全隐患的使用习惯,如很多苹果用户现在都在使用iCloud,但却在同步数据后忘记及时注销其在iCloud的登录信息,这就导致其实际仍处于可自动同步的状态中,一旦手机丢失,黑客只需重新同步,便能将数据读出。
二是有黑客通过预设虚假的Wifi站点,引导用户接入并盗取隐私,如果此时用户手机不慎接入到了这一危险网络环境中,通过手机同步的信息都可被黑客截获。
三是苹果iOS上的隐私窃取软件相对较少,但也存在黑客通过植入恶意软件,让用户下载应用而窃取隐私的情况。
1.2伪基站对用户进行窃听、位置跟踪伪基站的广播网号、广播频率和现网相同,位置区设置和现网不同,由于其信号强度远强于现网,当用户将进入伪基站覆盖区域时会快速重选到伪基站小区进行位置更新,且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GSM)采用单项认证的机制,不法分子使用设备通过专用检测手机侦测到附近公众移动通信网的广播控制信道载波频频点号,然后输入控制软件使用伪基站同频发射与基站完全相同的广播控制信号,利用自身功率优势诱骗覆盖范围内处于待机状态的手机纷纷向其提出小区更新请求。
OPPO手机会泄露个人隐私的3个功能,你的都关闭了吗?赶紧看看
OPPO手机会泄露个人隐私的3个功能,你的都关闭了吗?赶
紧看看
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个人隐私很有可能会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人偷窥。
经常被人偷窥的就是在手机中安装各APP,它们会在偷偷的在后台查看你的个人相册甚至手机通讯录联系人。
都会对个人隐私造成一定的泄露。
为了防止别人偷窥,一定要将这些功能进行关闭。
应用权限管理
在OPPO手机界面找到设置功能--安全--应用权限,可以将一些关乎到个人隐私的应用进行权限管理,将其关闭防止后台再次查看。
手机管理权限
同样在OPPO手机界面找到手机管理--设置功能--安全--应用权限,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一些不经常使用的应用,还可以在权限中关闭应用访问手机相册或通讯录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
打开OPPO手机设置功能--安全--保护个人信息--智能开启保护,然后在保护通话记录、保护联系人、保护信息、保护日程进行设置关闭。
支付保护
打开手机设置--安全--支付保护--知乎环境安全,只有通过【系统安全】、【WLAN安全监测】、【验证码安全监测】才能确保数据支付时安全的。
在使用OPPO手机的过程中,不小心删除了重要的短信,不知道怎么找回的话,可以在OPPO手机浏览器中查找【手机数据恢复精灵】。
打开之后在首页找到短信恢复功能,根据里面的提示进行操作,就可以帮助大家找回删除的短信消息。
其他注意事项
手机经常收到一些垃圾骚扰短信的话,我们可以在短信验证卡片下方中开启验证码安全保护。
禁止三方应用读取,这样就不会再接收
到垃圾短信了。
以上这些防止他人偷窥个人信息的功能大家都设置了吗、没有的话赶紧尝试一下哦,可以有效的防止我们的个人隐私被泄露哦!。
智能手机的三种泄密方式
智能手机的三种泄密方式智能手机的三种泄密方式棱镜门事件”的主角___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披露,___能在iPhone关机的情况下监听用户通话,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这一消息让iPhone手机泄密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
其实,所有智能手机都存在安全隐患和被动泄密的问题。
那么,如何防止包括iPhone在内的智能机被监听并泄密?这要先了解智能手机是如何泄密的。
智能手机的安全隐患智能手机在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主要是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用户的信息可能会无端地被删改、丢失或不能正常显示。
手机常出现非法自启动、私自发短信、恶意扣费、私自联网等现象。
所有信息,包括银行卡密码、网站账号、通讯录、上网记录、邮件、聊天视频、私密照片、重要文件、硬件配置信息(如手机串号和无线网卡地址等)都有被窃取的风险。
最后,手机可能被定位和远程控制,使用户的通话被监听、通信被干扰、行动被监控。
甚至手机还被暗中作为移动窃听器启动,使用户的许多重要信息在不知不觉间被传出去,造成严重的被动泄密事件,带来难以弥补的安全损失。
三种泄密方式为何会出现被动泄密的情况?与普通手机相比,智能手机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空间,用户可自行安装和卸载应用软件,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正是这一有别于普通手机的便捷服务,成为智能机泄密的渠道。
三种泄密方式:第一种,第三方可通过专门的设备截获智能手机的通话和收发信息的内容。
智能手机使用开放的电子通信系统或互联网联系,通常只要有相应的无线电接收设施或网络设备,就能截获用户通话和上网收发的信息内容。
另外,手机的GPS功能,使其能“自报家门和地址”。
目前很多国家的情报部门或安全机构就是通过授权,用这种方式监听智能手机的通话和截获信息,来搜寻、跟踪和定位特定用户。
不过这种方法专业性较强,需要动用很多资源,一般的组织或个人很难实施。
第二种泄密方式,黑客可通过网络攻击手段入侵智能手机系统,获取用户的隐私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是如何泄密个人隐私的
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必备品之一。
手机的私密性使得用户在手机上的信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手机一旦遭受恶意软件、病毒的侵袭,就会妨碍机主的使用,容易泄露个人隐私,损害用户经济利益,严重的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手机如何防偷窥、防泄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手机泄露个人隐私的途径五花八门
据统计,截至2015 年 4 月,我国共有手机用户12.93 亿户,不少人还拥有两部以上手机,每年全国淘汰和废弃的手机就有约 1 亿部。
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接近80%,超过了台式电脑,手机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手机遭到恶意软件攻击的数量也
不断攀升,隐私泄露已经司空见惯。
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个人位置信息、通信信息、账号密码信息、存储文件信息等四大类。
那么,手机是如何泄露这些信息的?第一,是因为应用
程序本身不完善。
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安卓)系统。
有关研究显示,系统已经成为恶意软件的重点感染对象,国内市场中近六成的应用程序有问题,约有四分之一的安卓用户隐
私遭到泄露威胁。
有专家表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是开源的,软件用户有自由使用和接触源代码的权利,可自行对软件进行修改、复制及再分发,直接进行信息交换。
有些用户还会自己对系统进行破解,并获取权限。
这些都是造成平台泄露个人信息的重要原因。
一些山寨手机甚至还留有后门程序,固化窃听软件,并通过远程遥控使手机话筒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把手机变成一个窃听器,造成个人隐私泄露。
第二是软件监管不力。
目前,国内市场用户获取软件的途径不一,难免鱼龙混杂。
软件二次开发者本身也比较混乱。
加之软件上线审核和监管不严格,开发者会有意无意滥用权限,在软件中加入某些获取用户信息的功能,造成泄密。
比如一款游戏,居然要访问用户的通讯录和通话记录,甚至地理位置信息,而这些并不是软件所需要的权限,这就使大量用户隐私面临泄露风险。
第三是未能妥善处理旧手机。
在处置不用的旧手机时,很多用户没有彻底删除相关信息,或者只是采取了简单的删除、格式化等方式。
无论这些旧手机被转送给亲朋好友,还是转卖到二手市场,被删除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恢复工具还原,使旧手机上个人信息存在泄露的隐患。
目前,不法分子和敌对情报机构已经把触角伸向二手手机交易市场,利用数
据恢复技术搜集整理情报信息已经成为不法分子非法获取信息的新方式。
此外,如果手机意外丢失或被盗,其存储的敏感信息更易泄露。
第四,通过侦听定位设备截获信息。
目前,针对手机通信的各种侦听设备层出不穷,性能不断提高。
特别是使用时,由于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传输的路由,如果路由设备被人控制,个人隐私自然就泄露了。
而侦听设备只要对截获的手机信号进行相应技术处理,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取手机信号的语音和数据信息。
比如,美国研发的“梯队系统”可对全球95%的各种无线电信号进行窃听。
很显然,除个人隐私外,如果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武装力量的活动等国家秘密被敌人掌握,将严重危及我国国家安全。
另外,手机的定位功能在为用户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的同时,也使手机成为一部定位器,将用户自己的位置信息暴露出来。
美军成功击毙基地组织二号人物阿布? 祖巴耶达赫,就充分利用了手机的定位技术。
第五,黑客入侵窃密。
手机在使用移动增值业务时,实际上成为一台连接国际互联网的终端。
黑客们编制的病毒、恶意软件、流氓软件等可对手机进行非法启动、私自联网、私自发短信、恶意扣费,能够窥视和窃取短信、通讯录、个人邮
箱,以及手机中的照片、私密文件、账户账号、密码信息等,还能够监听通话内容。
木马程序在通话完毕后,就会启动上传程序,将通话录音等上传至不法分子搭建的服务器上,使用户隐私暴露无遗。
这样,用户个人信息就会在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任人摆布。
黑客的间谍软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将其植入到被窃听人的手机中:一是将木马端生成短信或彩信,并以诱人标题骗取用户点击或运行。
或将恶意代码隐藏在“空白短信”中,一旦用户打开短信,手机系统后台就会自动下载恶意软件,并借此将窃密软件植入手机中。
二是伪装成手机常用应用软件,如游戏、安全补丁、免费资料以及电子书等,上传到部分缺乏安全验证的中小手机软件论坛中骗取用户下载安装,或以蓝牙、红外等方式传给被窃听人,诱骗对方进行安装。
三是借用手机装入恶意软件,或将窃听软件植入到新手机中,以礼品形式赠送给被窃听人。
此外,我国现行使用的手机技术体制,大部分都源于国外,加密体制受制于人也是手机在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防止手机泄密的招术多种多样信息安全无小事。
个人、单位、国家的隐私和秘密一旦泄露,往往会对社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各种信息泄露事件反映出来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淡
薄和行业不规范等问题,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手机信息安全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
防止手机信息泄露,普通用户并非无能为力。
只要增强信息安全保密意识,掌握手机安全防护常识和技能,学会科学使用手机,减少甚至杜绝个人信息泄露,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一,要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现在,有很多人只会使用手机,对手机存储卡信息数据的销毁、手机信息安全隐患和技术漏洞,缺乏了解或知之不多。
因此,要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加强学习,切实认清手机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认知手机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充分意识到手机泄露秘密的严重后果,做到手机防泄密“警钟长鸣”
第二,要掌握安全防范常识。
对特殊人群、特殊场所、特殊内容,要使用特殊的手机管理方法。
对于涉及秘密的人员,如军人、机要人员等,需制定严格的手机管理使用制度,或配发保密性强的专用手机,做到专机专用。
对于涉密场所,要按照保密规定,设置手机安检设备。
做到不在涉密的场所携带和使用手机,不用手机记录、录音、照相和传输涉密内容。
同时,不要轻易接听、接收陌生人的电话、短信、彩信、邮件,必要时关闭手机,彻底切断手机电源,防止被植入病毒或木马。
不要把手机设置为自动登录,每次登录都应输入密
码。
要充分利用手机自带的图案和密码锁屏功能,防止别人解锁屏幕偷看个人隐私。
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网络服务后,应及时注销手机账号登录状态。
还应经常及时清除可能的敏感信息。
第三,严格遵守各项保密规定。
各项保密规定不仅对于保护企业数据、商业秘密乃至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
为此,要切实遵守各项保密规定,尤其是要做到不在手机中存储、处理涉密的重要信息,从源头上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要避免在通信、微信、、电子邮件中泄露相关重要信息。
不在手机中存储核心人员的工作单位、职务等敏感信息。
也可采取简写或使用代号避免重要敏感信息完全暴露。
第四,利用正规平台下载软件。
智能手机用户下载软件时,应登录官方平台下载,避免到论坛下载。
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浏览不良网页。
坚持在正规的手机运营商处维修维护手机,防止被植入病毒程序。
安装软件时,一定要详细查看软件索取的权限列表,出现敏感权限时要特别警惕。
如果软件要求提供与服务无关的通讯录、短信等,或者安装一个阅读器程序却要求摄像头的访问权限,就要警惕是否有陷阱。
第五,严控系统权限。
手机用户应树立风险意识,尽量避免
将访问个人隐私的权限和访问网络的权限同时授予可疑程序。
对于平常不用或很少使用的功能,如蓝牙、红外、手机定位、高清摄像等,应予以关闭或停止使用,避免手机被远程攻击或被病毒搜索到,需要使用这些功能时再打开。
当免费使用时,只使用自己了解和信任的网络,并且不轻易向外发送重要的个人信息。
第六,彻底删除不需要的信息。
当用户删除或格式化手机存储介质中的信息时,这些信息并未真正被清除掉,只是删除了主引导区信息,修改了它的控制结构,并被标记为可覆盖。
当有新的信息存入时,就可以覆盖原有信息,但未被覆盖时,只要不是物理原因被破坏,这些信息依然保留在存储介质中,能够被恢复。
因此,在更换手机或需要删除相关信息时,可以选用具备数据粉碎功能的手机软件,或者对手机格式化后重复存储大量电影视频、垃圾文件、图片等无用数据到手机内存,再反复删除这些信息,使无效信息反复填满手机空间,彻底覆盖掉原来的信息,增加数据恢复难度。
另外,对旧手机尽量不要随意转让或出售,应当进行物理销毁,以规避暴露隐私的风险。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部手机,将工作和个人通信用途的手机
与上网娱乐的手机从物理上分开,尽量将通讯录、短信等资
料存在卡中,把照片、图片等文件存到手机以外的外接存储器上,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