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控制测量是测绘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测绘成果的基础,也是测绘成果的保证。
而控制点选址踏勘则是控制测量的前提,只有选好了控制点的位置,才能进行后续的控制测量工作。
因此,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选址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控制点选址踏勘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选址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文、交通等情况。
其次,需要对选址区域进行初步的勘测,确定选址区域的范围和大致位置。
最后,需要制定选址方案,确定选址的目的和要求,以及选址的原则和方法。
二、选址的原则和方法选址的原则和方法是选址工作的核心。
选址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选址应符合测绘成果的要求,能够满足测绘精度和精度要求。
2.选址应考虑到选址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交通等情况,以及选址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选址应考虑到选址点的数量和分布,以及选址点的互相独立性和互相补充性。
选址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根据选址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选址的类型和数量。
2.根据选址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交通等情况,确定选址点的位置和分布。
3.根据选址点的数量和分布,确定选址点的互相独立性和互相补充性。
三、选址的实施方法选址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选址人员应按照选址方案进行选址,选址时应注意选址点的位置和分布,以及选址点的互相独立性和互相补充性。
2.选址人员应对选址点进行标记,标记应清晰明了,以便后续的控制测量工作。
3.选址人员应对选址点进行记录,记录应详细准确,包括选址点的位置、高程、地貌、植被、水文、交通等情况。
四、选址后的工作选址后,需要对选址点进行检查和评估,确定选址点的质量和可行性。
如果发现选址点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同时,还需要对选址点进行保护和管理,以确保选址点的完好无损。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是测绘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认真对待。
选址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选址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选址后需要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对选址点进行保护和管理。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
一、前言
为了保证工程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必须进行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的第一步是选址踏勘,选址踏勘的目的是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为后续的控制测量提供基础数据。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二、选址踏勘的原则
1.控制点应尽量分布均匀,覆盖整个工程区域。
2.控制点应尽量选在地势平缓、无遮挡、易于观测的地方。
3.控制点应尽量选在地质条件稳定、不易变形的地方。
4.控制点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施工方便的地方。
5.控制点应尽量选在无污染、无噪声干扰的地方。
三、选址踏勘的步骤
1.确定控制点的数量和位置。
2.进行现场踏勘,对选址进行实地考察,确定控制点的具体位置。
3.对控制点进行编号,并记录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地面标志等信息。
4.绘制选址踏勘图,标注控制点的位置和编号。
四、选址踏勘的注意事项
1.选址踏勘应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避免雨雪等恶劣天气对选址造成影响。
2.选址踏勘应在白天进行,避免夜间光线不足对选址造成影响。
3.选址踏勘应在地形图、航空照片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避免遗漏重要地点。
4.选址踏勘应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五、总结
选址踏勘是控制测量的重要环节,选址踏勘的质量直接影响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选址踏勘作业,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希望广大工程测量人员认真学习本作业指导书,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选址踏勘作业,为工程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保驾护航。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XXXX铁路XXXXXX标无砟轨道工程编号: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20XX年X月X日发布 20XX年X月X日实施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应XXXX铁路XXXX-X标CPⅢ网布设、测量工作。
2 作业准备2.1 前期准备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满足且通过沉降评估后开展;收集设计院的CPⅠ、CP 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的贯通复测成果资料,完成对设计所交CPⅠ、CPⅡ控制点和水准点的贯通复测成果再进行一次复测。
2.2 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根据现场区段CPⅠ、CP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布设具体情况及线下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合格工程特点,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并报贵广公司进行审批。
2.3 仪器配置⑴标称精度不低于1″、1mm+2ppmm的智能型全站仪(具有自动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
⑵不低于DS05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
2.4 测量人员配备每一个CPⅢ控制网布设区段设精测小组1个,每个小组成员8人,其中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技术人员1名,测量工6名。
2.5 测量人员培训测量人员素质高,上岗前均经过培训,主要测量人员要持有贵广公司组织的CPⅢ测量数据采集与平差处理培训结业证书,持证上岗。
2.6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⑴所有测量仪器、设备均有法定计量检定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⑵测量仪器有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检校。
3 主要技术要求⑴《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⑵铁建设[2009]196 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⑶铁道部关于印发《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Ⅲ)测量管理工作办法》的通知(铁建设[2008]80 号)⑷《客运专线几何状态测量仪技术暂行规定》(科技基[2008]86号)⑸《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⑺《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⑻贵广铁路设计文件及铁道部相关规定4 测量程序及工艺流程4.1 测量程序测量准备CPⅢ轨道控制网布设CPⅢ轨道控制测量CPⅢ轨道控制复测与维护4.2 测量工艺流程图4.2 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工艺流程图5 测量要求及质量标准5.1 测量内容5.1.1 平面控制网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应在框架控制网(CP0)基础上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第二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第三级为轨道控制网(CPⅢ)。
GPSRTK作业指导书
GPS/RTK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适应于常规的GPS/RTK作业指导,对于特殊项目和高要求的控制测量则不包括在此列。
使用此作业指导书必须遵守以下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城市测量规范》GJJ8-99项目的设计文件和特殊要求。
1.准备工作1.1 收集资料1.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
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1.2准备相应的规范规程:《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等等。
1.1.3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
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1.1.4 仪器设备准备:对工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充放电检查、内存及容量检查、数据通信与传输检查、仪器结构几何关系检查、对中检查等等。
1.2.现场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1.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1.2.2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测量时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
1.2.3 注意事项:GPS控制点位置选择与常规网不同之处是不需要每个方向都通视,另外GPS点不能选在:具有强反射的地面附近;如大面积的水面附近、平坦光滑的地面附近、盐碱地带、金属矿区及雪地里。
具有强反射的环境里:如大片水域、山谷、山坡及大批建筑群等附近;电磁波强辐射源的附近:如雷达、电台及微波中转站、高压线下等附近地区。
隧1控制测量施工作业指导书(中铁上海局)
隧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福州至厦门铁路隧道工程测量作业。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2.1.1阅读设计图纸,复核隧道中心里程、标高及结构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1.2计算主线及轮廓线坐标,并由各分部技术负责人独立校核签字。
计算人与复核人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坐标计算和复核。
2.1.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2.1.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2.2 外业技术准备2.2.1 根据规范要求,对设计单位交接的控制网点进行现场检查其安全性及稳固性,并对CPI、CPII及高程控制网点成果进行复测确认,复测成果及时上报监理及业主单位进行复核审批。
2.1.2 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2.1.3 配置足够的测量仪器设备,测量仪器设备精度必须满足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精度要求,保证仪器设备经过国家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2.1.4 隧道工程开工前,应根据相关测量规范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工作需要,在CPI、CPII及二等水准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同级扩展加密测量工作,建立洞外测量控制网。
2.1.5施工图纸资料及线路设计参数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检查计算,准备实施测量工作。
3 技术要求3.1 内业资料要求3.1.1 首先必须对图纸会审,理解设计意图,对线性要素、中桩坐标复核,对全线标高根据图纸提供的要素进行复核,作好会审记录,对错误或疑问及时联系设计院明确。
3.1.2 加强对图纸的管理,对于设计变更部分,在原图用红笔标注,通知所有测量人员,图纸应标明有效或无效。
3.1.3 测量内业计算资料必须做到两人独立计算复核,必要时经过第三者计算复核或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复核。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工程的精度和质量。
控制点选址踏勘是控制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它的目的是确定合适的位置来建立控制点,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准确的基准。
本文将针对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的作业指导进行详细阐述。
二、踏勘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测量任务:在进行控制点选址踏勘前,必须明确测量任务的性质和要求。
根据任务的不同,确定测量的范围和精度要求,以便为选址踏勘提供准确的目标。
2.熟悉测区地形:在进行选址踏勘前,应对测区地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地形的起伏、平整度以及可能存在的障碍物,以便选址踏勘时能够选择合适的位置。
3.制定踏勘计划:根据测区地形和测量任务的要求,制定踏勘计划,确定踏勘的具体时间、路线和方法,以确保踏勘的高效进行。
三、选址踏勘的具体步骤1.确定选址范围: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确定选址的范围。
在选址范围内进行踏勘,以便确定合适的位置来建立控制点。
2.查找基准点:在选址范围内,首先要查找已经存在的基准点,如已建立的测量点、地理标志物等。
这些基准点可以作为控制点的参考,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基准。
3.确定可行范围:根据已有基准点和测量任务的要求,确定可行的选址范围。
这个范围应该是在已有基准点附近,并且能够满足测量任务的精度要求。
4.查找候选点:在可行范围内,查找候选点并进行初步评估。
候选点应具备以下特点:地势平整、无遮挡物、易于测量等。
通过初步评估,筛选出适合建立控制点的候选点。
5.实地踏勘:对筛选出的候选点进行实地踏勘,验证其适用性。
在实地踏勘时,应注意候选点的地形特点、可达性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测量。
6.选址确定:根据实地踏勘的结果,确定最终的选址。
选址应考虑测量的需求、地形条件、可达性和安全性等因素,确保选址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四、踏勘中的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进行选址踏勘时,要时刻注意安全。
在踏勘过程中,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并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状况,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1.1适用于常规工程项目平面、高程首级控制测量。
1.2精密工程测量、轨道交通、变形监测等有特定用途的平面、高程控制网,按相应规范先进行技术设计,后施测。
1.3委托项目有详细技术要求的,应依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技术设计。
2.技术引用文件GB/T182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2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CH/T2007-2001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GB/T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CH/T1022-2010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1-2010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3.术语与定义3.1卫星定位测量利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接收多颗定位卫星信号,确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方法,也被称为GPS静态定位。
3.2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建立的测量控制网。
3.3观测时段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简称时段。
3.4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3.5同步观测环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6异步观测环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7水准路线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
3.8区段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3.9测段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4.基本规定4.1控制测量分平面控制测量与高程控制测量。
4.2平面控制测量,根据测区条件与精度要求,可采取卫星定位控制测量或导线测量。
4.3测区通视条件差,卫星观测条件满足规范要求的,采用卫星定位控制测量网;测区通视条件满足要求,卫星观测条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可采用导线测量方式施测。
4.4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与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4.5精度等级划分采用《工程测量规范》(GB20026-2007)标准。
平面控制网: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与一、二级,导线;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与一、二、三级;高程控制测量依次为二、三、四、五等。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工程项目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控制点选址踏勘是控制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它的目的是确定合适的控制点位置,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1. 任务目标本次控制点选址踏勘的任务目标是确定合适的控制点位置,以满足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
2. 踏勘前准备(1)熟悉测区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水系等情况。
(2)收集现有地理控制点的信息,包括坐标、高程、标志物等。
(3)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
3. 踏勘过程(1)确定踏勘路线,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合理安排踏勘路线,确保踏勘的全面性和高效性。
(2)仔细观察踏勘路线上的地理特征和地貌情况,寻找可能适合设置控制点的地点。
(3)在确定的地点进行实地勘查,包括测量地点的地理坐标、高程以及周围环境的特征。
(4)记录踏勘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地点的坐标、高程、周围环境的特征等。
4. 选址原则(1)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选择地势平坦、视线开阔的地点,避免有遮挡物的地方。
(2)选择地理环境稳定的地点,避免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3)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选择离工作区域较近的地点,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4)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合理安排控制点的布设密度,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5. 踏勘结果的处理(1)整理踏勘过程中记录的关键信息,包括地点的坐标、高程、周围环境的特征等。
(2)对踏勘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确定最终的控制点位置。
(3)编制控制点选址踏勘报告,详细记录踏勘过程和结果,包括地点的坐标、高程、周围环境的特征等。
三、总结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是工程测量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工程项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高铁CP3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5
(3)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限差为±。
1 技术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 设[2006]158号); (3)《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
(铁建设[2009]20号); (4)《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运专线建设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铁
2.4 高程基准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5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1)精测网复测成果 利用设计院提供的合福铁路(闽赣段)精测网复测成果及技术总结 等资料。 (2)沉降资料 利用沉降评估单位提供的沉降评估验收资料。
3 精测网加密 3.1 一般规定
加密测量采用的方法、使用的仪器和精度应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 所采用仪器应经过检定,并在有效检定期内。
式中:△Xij=(Xj –Xi)复 –(Xj –Xi)原 △Yij=(Yj –Yi)复 –(Yj –Yi)原 △Zij=(Zj –Zi)复 –(Zj –Zi)原 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 △Xij,△Yij— 相邻点i与j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
△Zij— 相邻点i与j间Z方向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时该值为零 (m)。
.1.3 精测网全面复测
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
(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合格的精测网
(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成果进行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
(1)采用GPS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应满
足表1.2-1、表1.2-2的规定。
N——导线环(段)的个数; 注: mD为仪器标称精度;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环节,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后续工程的施工质量。
而在进行控制测量时,选址踏勘是首要的步骤之一。
选址踏勘的目的是确定控制点的位置,为后续的测量作业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作业。
二、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的重要性1. 作为控制测量的基础,控制点的选址踏勘对后续测量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正确的控制点选址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3. 控制点选址踏勘还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测量难点,并提前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的步骤1. 获取地形图和工程设计图纸,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2. 根据地形和设计要求,在地图上确定候选控制点的大致位置。
3. 踏勘选址,实地勘察候选控制点的可行性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4. 根据实地踏勘的结果,选择最佳的控制点位置,并做出标示。
5. 制定相应的控制点选址踏勘报告,包括选址原因、选址依据、实地踏勘情况等。
四、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的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地踏勘时,要保证安全。
注意检查工具和设备的完好性,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2. 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选址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 在选址踏勘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不破坏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设施。
4. 对于选址踏勘中发现的问题或难点,要及时记录并与团队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是控制测量的重要环节,是测量工作的基础。
通过踏勘选址,我们可以确定最佳的控制点位置,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准确的基准。
在进行选址踏勘时,准确性和可行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与团队的密切合作和及时沟通也是选址踏勘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回顾本文详细介绍了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的重要性、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选址踏勘,我们可以确定合适的控制点位置,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核:(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范围是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
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一、准备工作1.收集资料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
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2.现场踏勘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
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2.1原有的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CPIII测量控制网测设作业指导书
CPIII测量控制网测设作业指导书一、工作内容CPIII测量控制网测设主要包括: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CPⅢ高程控制测量。
(一)CPⅢ控制网平面测量1、CPⅢ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后方交会方法施测,其测量布网形式见下图。
CPⅢ点位位置说明2、CPⅢ点号编制原则按公里数递增进行编号,为便于测设与无砟轨道测量施工配套并便于输入操作的方法,即所有位于线路左侧的点,使用01,03,05….等单号,位于线路右侧的点,使用02,04,…等双号,如1817320,1817表示DK1817+…,3表示CPⅢ,20表示CPⅢ点序号。
3、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1)仪器精度要求全站仪应尽量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全站仪的基本精确度条件为:角度测量精确度:± 1″距离测量精确度:± 2mm +2ppm(2)CPⅢ控制点测量方法及与上一级控制网的关系自由测站的测量,从每个自由测站,将以2 x 3对 CPⅢ点为测量目标,每次测量应保证每个点被测量3次,见下图。
测站(自由站点)CPIII标记点向CPIII点进行的测量(方向、角度和距离)为保证每次测量时同一个点使用同一个棱镜,建议对测量需要的12个棱镜进行编号1~12,并对每个CPⅢ点使用的棱镜号和连接器进行记录。
在自由站上测量CPⅢ的同时,应将靠近线路的CPI点及全部CPII 点进行联测,纳入网中,CPI/CPII点应至少在两个自由站上进行联测,有可能时应联测3次,联测长度应控制在150米之内。
当受观测条件限制,只能有一个自由站点和CPI/CPII通视时,应设置辅助点,见下图:当标记点距离为60 m左右,且不大于80 m时,为了确定CPⅢ点允许的最远的目标距离为120 m左右,最大不超过150m。
每次测量开始前在全站仪初始行中输入起始点信息并填写自由测站记录表。
测量根据2组完整的测回。
(3)水平角测量的精度①测量水平方向:2测回。
②测量测站至CPIII标记点间的距离:2测回。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为后续的测量和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准确选址和精确踏勘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过程,并能够准确地进行操作。
二、目的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的目的在于确定适合测量和控制的点位,并踏勘现场环境,为测量工作提供合适的基准和控制。
通过选址踏勘,可以确定现场地形、地貌、建筑物等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测量策略和控制方案,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步骤1. 确定测量任务和要求:首先要明确控制测量的任务和要求,包括测量对象、测量精度、测量范围等。
这将有助于确定选址和踏勘的依据。
2. 选择测量点位:根据测量任务和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点位。
要考虑点位距离目标区域的远近、自然地物和人工建筑物的遮挡情况、地势和地貌特征、地下管线等因素。
3. 调研前准备:在进行选址踏勘之前,需要对目标区域进行调研和准备工作。
包括查阅地图、现场勘察、了解周边环境、与相关部门协调等。
4. 开展选址踏勘:根据选择的测量点位,进行现场选址踏勘。
在选址踏勘中,要细致观察目标区域的地貌特征、地物分布、地下管线走向等,标记出合适的控制点位置,并记录相关的细节信息。
5. 现场检查和核对:在选址踏勘完成后,需要对选址结果进行现场检查和核对。
确保选择的控制点位置准确无误,符合测量要求。
6. 编制选址踏勘报告:根据选址踏勘的结果,编制选址踏勘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选址的依据、选址过程中的观察记录、现场照片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测量和控制工作参考。
四、注意事项1. 确保安全:在进行选址踏勘时,要时刻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合理选择工作时间,做好个人防护。
2. 充分调研:在进行选址踏勘之前,要充分调研目标区域的地理环境、行政规划、地下管线情况等,避免因未做足够准备而导致选址错误或受阻。
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控制测量的分类和等级
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控制测量的分类和等级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目录一、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等级水准测量(含等外)作业指导书 ...................................... 6 三、地形测量(采集)作业指导书 .. (10)四、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 14 五、沉降观测、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 19 六、基坑监测作业指导书 (22)七、 GPS/RTK作业指导书 .................................................. 35 八、工程测量用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要求 ................................. 39 3.1全站仪使用、维护保养 . (39)3.2全球定位系统使用、维护保养 ........................................... 40 3.3水准仪使用、维护保养 ................................................. 42 4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43)九、水准仪器的校验 .......................................................44 十、水准仪I 角的核查方法 (45)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等级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四等导线、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三级导线以下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
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
测量作业指导书
测量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目录1适用范围 (1)2施工准备 (1)3技术要求 (1)4开工复测 (1)5施工放样测量 (1)5.1路基施工测量 (2)5.1.1填方路段 (2)5.1.2挖方路段 (2)5.2涵洞测量控制 (2)5.3房建施工测量 (3)5.3.1建筑物平面控制 (3)5.3.2建筑物高程控制 (4)6 竣工测量 (4)7人员设备组织 (5)8保障测量精度的措施 (5)9测量注意事项 (6)9.1全站仪控制测量注意事项 (6)9.2水准仪控制测量注意事项 (6)9.3 RTK测量注意事项 (7)10安全要求 (7)10.1测量人员安全防护 (7)10.2测量仪器安全防护 (8)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程施工测量放样。
2施工准备(1)已完成全线平面控制测量及高程控制测量,并有平面控制网平差报告、高程控制网原始数据、高程控制网平差报告、控制点成果对比表、控制点测量成果表、控制点平面布置图等成果文件(2)由工程部长组织完成靖神铁路包西线红石峡车站接轨改扩建工程所有涵洞的坐标计算,并形成坐标文件,由工程部长及测量主管复核签字并存档。
(3)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账,定期校核测量仪器。
3技术要求(1)《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 10054-2010);(2)《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18);4开工复测(1)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施工复测。
复测前施工单位应检查线路的有关资料,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桩位交接。
主要桩位包括直线上的转点、曲线上的交点或副交点、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等控制桩,有关的控制点、水准点、导线点。
(2)施工复测时,应对全线的控制桩间、交角、长度及水准点和中桩高程进行复测。
(3)施工复测的精度和要求应符合规范要求:当精度与定测成果不符时,必须再作复测。
当确定定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精度要求,则应改动定测成果。
(4)复测采用的方法应与原控制测量相同,且精度不应低于原控制测量等级,复测前应检查标石的完整性,对于丢失或破坏的控制点应按同精度内插法恢复或补增。
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控制测量的分类和等级
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控制测量的分类和等级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目录一、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等级水准测量(含等外)作业指导书 ...................................... 6 三、地形测量(采集)作业指导书 .. (10)四、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 14 五、沉降观测、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 19 六、基坑监测作业指导书 (22)七、 GPS/RTK作业指导书 .................................................. 35 八、工程测量用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要求 ................................. 39 3.1全站仪使用、维护保养 . (39)3.2全球定位系统使用、维护保养 ........................................... 40 3.3水准仪使用、维护保养 ................................................. 42 4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43)九、水准仪器的校验 .......................................................44 十、水准仪I 角的核查方法 (45)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等级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四等导线、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三级导线以下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
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
测量工施工安全作业指导书(3篇)
测量工施工安全作业指导书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安全防护用品。
2、作业时必须避让机械,躲开坑、槽、井,选择安全的路线和地点。
3、上下沟槽、基坑应走安全梯或马道。
在槽、基坑底作业前必须检查槽帮的稳定性,确认安全后再下槽、基坑作业。
4、高处作业必须走安全梯或马道,临边作业时必须采取防坠落的措施。
5、在社会道路上作业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并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护、警示措施,避让车辆,必要时设专人监护。
6、进入井、深基坑(槽)及构筑物内作业时,应在地面进出口处设专人监护。
7、机械运转时,不得在机械运转范围内作业。
8、测量作业钉桩前应检查锤头的牢固性,作业时与其他人员协调配合。
不得正对人员抡锤。
9、需在河流、湖泊等水中测量作业前,必须先征得主管单位的同意,掌握水深、流速等情况,并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溺水措施。
10、冬期施工不应在冰上进行作业。
严冬期间需在冰上作业时,必须在作业前进行现场探测,充分掌握冰层厚度,确认安全后,方可在冰上作业。
11、进入混凝土蒸汽养护区域测温作业时应走马道或安全梯。
并备有足够的照明。
12、在沥青混合料施工中,需在沥青混合料运输车上测温时,事先必须与汽车司机协商,征的同意后方可上车测温。
测量工施工安全作业指导书(2)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而危险的过程,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保障工地施工人员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制定一份工施工安全作业指导书非常必要。
下面是一份关于工施工安全作业指导书的样本,供参考:测量工施工安全作业指导书(3)一、安全责任1.1 项目经理负有最终的安全责任,必须确保所有施工活动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并提供足够的安全培训给施工人员。
1.2 承包商和供应商在施工过程中有安全责任,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提供安全的人员和设备。
1.3 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参与安全培训,并积极发现和报告安全隐患。
二、安全控制措施2.1 确保所有施工人员都具备相关的安全培训证书,了解施工安全规定和操作方法。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核:技术设计踏勘、选点、建标、埋石仪器设备检校外业观测(测角、测距、水准) 观测原始记录检查数据预处理、平差计算整理成果资料编写技术总结报告检查验收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范围是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
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2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2)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一、准备工作1.采集资料广泛采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
采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2)采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采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采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采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2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2)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 99)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2.现场踏勘携带采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
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原有的导线点、水准点、GPS 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作业指导书引言作为控制测量的重要环节,控制点选址踏勘是确保测量工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第一步。
本文将详细介绍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址踏勘的相关内容,包括踏勘前的准备工作、踏勘方法和踏勘结果的处理等。
通过本指导书的学习,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控制点选址踏勘的流程和要点,从而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准备工作在进行控制点选址踏勘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踏勘的顺利进行。
制定踏勘计划1.确定踏勘区域: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确定踏勘的范围和边界。
2.制定踏勘路线:根据踏勘区域的情况,制定踏勘的路径和顺序,合理安排时间和人力资源。
3.编制踏勘表格: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编制踏勘表格,记录踏勘点的位置和属性信息。
获取地理信息资料1.获取地形图和卫星影像: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或相关平台获取踏勘区域的地形图和卫星影像,以便在踏勘中进行参考。
2.收集现场数据:收集踏勘区域的现场数据,包括地形特征、自然条件等,为踏勘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踏勘方法在进行控制点选址踏勘时,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步骤,以确保选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地勘测1.标定起始点:在踏勘开始时,标定踏勘的起始点,以便后续勘测的参考。
2.确定踏勘路径:按照预定的踏勘路径,依次进入每个踏勘点。
可以使用导航仪器辅助定位。
3.确认控制点位置:到达每个踏勘点后,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定位,确保控制点位置的准确性。
4.测量控制点属性:对于每个控制点,测量仪器需要记录其属性信息,如地理坐标、高程等。
5.拍摄照片和记录描述:在踏勘过程中,拍摄控制点的照片,同时对控制点的周边环境进行详细描述,以备后续分析和参考。
数据处理1.建立控制点数据库:将测量仪器获取的控制点数据整理和归档,建立控制点数据库,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查询。
2.数据精度评估:对测量仪器获取的控制点数据进行精度评估,判断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分析和挖掘:对控制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挖掘,寻找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规律,为测量工作提供参考和优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1.1适用于常规工程项目平面、高程首级控制测量。
1.2精密工程测量、轨道交通、变形监测等有特定用途的平面、高程控制网,按相应规范先进行技术设计,后施测。
1.3委托项目有详细技术要求的,应依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技术设计。
2.技术引用文件GB/T182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2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CH/T2007-2001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GB/T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CH/T1022-2010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1-2010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3.1卫星定位测量利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接收多颗定位卫星信号,确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方法,也被称为GPS静态定位。
3.2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建立的测量控制网。
3.3观测时段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简称时段。
3.4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3.5同步观测环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6异步观测环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7水准路线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
表 5.1.1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5.1.2 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式 5.1.2 计算:3.8 区段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3.9 测段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4.基本规定4.1 控制测量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4.2 平面控制测量,根据测区条件和精度要求,可采取卫星定位控制测量或导线测量。
4.3 测区通视条件差,卫星观测条件满足规范要求的,采用卫星定位控制测量网;测区通视条件满足要求,卫星观测条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可采用导线测量方式施测。
4.4 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4.5 精度等级划分采用《工程测量规范》(GB 20026-2007)标准。
平面控制网: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高程控制测量依次为二、三、四、五等。
4.6 各等级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也可采用 GPS 拟合高程测量。
5.卫星定位测量5.1 精度要求5.1.1 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 5.1.1 要求。
σ =A 2 + (B • d )2式中:σ ——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mm/km);d——平均边长(km)。
5.1.3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并符合m≤ 。
m的计算按《工程测量规范》(GB20026-2007)3.2.3公式计算。
5.2选点及埋石5.2.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每个控制点应至少有一个通视方向。
5.2.2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角15°范围内应无障碍物。
5.2.3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5.2.4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既有控制点。
5.2.5GPS控制点标石埋设参照相关规范执行,项目规模小要求不高的,可设简易标石。
5.3观测要求5.3.1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3.1的要求。
表5.3.1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5.3.2观测时段超过2个时段的,应根据交通情况、采用的GPS观测方法设计的基线的最短观测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观测调度计划。
同时依照实际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
5.3.3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测前、测后各量取一次天线高;天线高量测应精确到1mm,互差小于3mm。
5.3.4观测期间,不应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10m以内使用对讲机。
5.3.5观测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天线类型、作业员等相关测站信息。
5.3.6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应进行以下操作:1)接收机重新启动;2)自测试;3)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4)改变数据采样间隔;5)改变天线位置;6)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5.4数据处理5.4.1GPS控制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异步环和复测基线检核,并满足下列要求:1.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式要求:W x≤W y≤W z≤n 5n 5n 5σσσW=W x2+W y2+W z2W≤3n5σ式中:n——同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W——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2.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下式要求:W x≤2nσW y≤2nσW z≤2nσW=W x2+W y2+W z2W≤23nσ式中:n——异步环中基线边的个数;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3.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下式要求:∆d≤22σ5.4.2GPS测量控制网的无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
并提供各观测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方位角及相关的精度信息。
2)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等级基线长度中误差的3倍。
5.4.3GPS测量控制网的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大连城建坐标系下进行二维或三维约束平差。
2)对于已知坐标、距离或方位角,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约束。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5.1.1要求。
3)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大连城建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方位角等,以及相关的精度信息。
4)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5.1.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6.导线测量6.1导线选点6.1.1点位应选择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6.1.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易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影响为原则。
6.1.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6.1.4相邻点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充分利用旧点。
6.2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表6.2.1的要求。
表6.2.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6.3水平角观测6.3.1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方向观测法的计算要求,应满足表6.3.1的要求。
表6.3.1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2)当方向不多余3个时,可不归零。
3)当观测方向多余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
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有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
分组观测的表 6.4.2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6.5 导线平差计算N ⎣ n⎦最终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结果。
6.3.2 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右角。
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
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
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 360°之差,不应大于表 6.2.1 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 2 倍。
6.4 距离测量6.4.1 测距仪的标称精度,按下式计算:m D = a + b ⨯ D式中: m D ——测距中误差(mm );a ——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b ——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mm ); D ——测距长度(km )。
6.4.2 各等级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6.4.2 的要求。
6.5.1 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按下式计算:m β = 1 ⎡ f β f β ⎤⎢ ⎥表 7.1.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i i式中: f β ——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或附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n ——计算 f β 时的相应测站数;N ——闭合环及附合导线的总数。
6.5.2 测距边的精度评定,按下式计算。
1)单位权中误差: μ =式中:d ——各边往、返测的距离较差(mm );n ——测距边数;P ——各边的先验权,其值为标称精度计算。
1σ D ,σ D 为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器的2)任意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m Di = μ 1P式中: m Di ——第 i 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mm );P ——第 i 边的距离测量先验权。
6.5.3 一级以上等级的导线网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三级导线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
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成果表中的方位角和边长应采用坐标反算值。
6.5.4 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参数或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
6.5.6 当采用简化平差时,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可作相应简化。
7.水准测量7.1 技术要求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7.1.1 的规定。
7.2观测要求7.2.1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
各等级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2.1的规定。
表7.2.1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7.2.2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
重测后,对二等水准应选取两次异向观测的合格结果,其它等级则应将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7.3数据处理7.3.1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每条水准路线分测段实施时,应按下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程偶然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表7.1.1中相应等级每千米高程全中误差的1/2。
M∆=1N ⎡∆∆⎤⎢⎣L⎥⎦式中:M∆——高差偶然中误差(mm);∆——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测段长度(km);N——测段数。
2)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按下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表7.1.1中相应等级的要求。
M W=1⎡WW⎤N⎢⎣L⎥⎦式中:M W——高差全中误差(mm);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N——附合路线和闭合环的总个数。
7.3.2各等级水准网,应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8.三角高程测量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