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阅读体系解题技巧.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散文阅读体系解题技巧
综述:
(一)、散文概念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
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
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
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
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内容上: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
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形散神不散” 。
形散神不散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
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散文的分类
( 1)写人叙事散文)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冯骥才的《珍珠鸟》;杨绛《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
( 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萧乾的《吆喝》
( 3)议论性散文)冰心《谈生命》
散文的基础知识:一. 散文的基础知识:散文的基础知识
二.常见考查题型: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 .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 .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
一. 品味词语。
1 .解释词语含义。
2 .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 ( 在语境中 ) 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 .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 ( 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 或在结构上起
到独特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
三 . 理解句子的作用。
精彩文档
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 、构上,从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下文作、推情展、点、上文等作用
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上:点明主旨,深化主。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渲染气氛、)、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深化中心))、突出主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深化中心))
四 . 言析。
A 、用之美 ------找精美的富有表力的、形容、叠及成等。
B、修辞之美 ------找文中的比句、排比句、人句、偶句、反句等。
(作用:比使言生形象;排比使言气磅礴、感情烈;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偶使句形式整、音韵;反句增气;夸突出特征,揭示本,者以明而烈的印象⋯、:自自答,引人注意,启思考⋯)
C 、句式之美 ------如句、短句、偶句、也有排比句,有运用一关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①首句。
一个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的作用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
段中的有些句子明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度。
④描写句。
那些刻画人物和境的句子往往有表
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
了更好地写景状物,神达意,作者往往在段中运
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
段的尾句或概括全文,或照开,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感情。
表
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主,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的表手法
常的表手法象征、托、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以小大
常的表手法的作用: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附常的表手法的作用情感,增了文章的表力。
☆ 比手法:通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文章的主。
☆ 托(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 刺手法:运用比、夸等手段和方法人或事物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言辛辣幽默。
☆欲先抑:先抑再大力所描写的象,上下文形成比,突出所写的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首尾呼):使情完整、构、中心突出。
(四)散文的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
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
索。
( 五 ) 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 . 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 排比:增强语言气 4 . 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 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 . 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 . 夸张:极力的表现。
(六)题目的作用
(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
分析作用。
(七)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 - 正面描写、间接描写 - 侧面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等)、议论、说明。
( 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
☆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
人物的思想性格。
( 2)描写的角度)
A、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B、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C、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D、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
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
(3)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
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 4)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拓展性考题开放性)性考题((八)拓展性考题(开放性)
实用标准文案
三、散文阅读答题步骤:
( 1)对人物情感;( 2)对人物情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
可以
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
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 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
么做;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关键词语思考、
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
相对、相同的词语
例如: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
关键词语是天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
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条件下,怎么样。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 对象在 XXX 条件下, XXX 怎么样。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蓝天的开阔,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
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
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
馨等等。
(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考题,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对描写对象;
(3)续写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 4)积累类、仿句类、想像类、举例类、见解类、感悟类、探究类、鉴赏类等几种类型。
积累类、仿句类、想像类、举例类、见解类、感悟类、探究类、鉴赏类等几种类型。
作批注”、填读书填读书”(知识)卡片等。
关于读书笔记的考查方式还有摘录、概括、联想、
( 5)“作批注、“填读书(知识)卡片等。
关于读书笔记的考查方式还有摘录、概括、联想、作批注评价、
写心得等,形式多,十分灵活。
此考程与方法的明增加。
价、写心得等,形式多,十
分灵活。
此考程与方法的明增加。
(一)外段的步:外段的步: 1 、通文章,整体感知:中心内容,思路构;写
法特点,言特色。
2 、密,明确要求:关,提示性、定性;准确理解意,明确
解要求。
3 、分段研,找答案:着,确定区域,精内容,瞻前后,圈点勾画,搜集信息。
4 、深思熟,精确表达:整合信息,言,范答案,回照干。
(二)例
1.从言的角度品析下面段。
若从的角度呢?深的天空中挂着一金黄的月,下面是海的沙
.......................
地,都种着一望无的西瓜。
其有一个十一二的少年,戴圈,手捏一柄叉,向一匹尽力刺去,...............................................
那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 从言角度:⑴运用了一恰切的数量,如一、一个、一柄、一匹;⑵运用了一的描色彩的
,如深、金黄、碧、圈;⑶运用了一生逼真的,如挂、捏、刺、扭、逃。
* 从表手法角度:⑴先写景后写人;⑵先静景描,再景刻画。
2.从文体知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从的角度呢?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我的妻子和儿子。
.......................* 文体知角度:段文字明地点出了叙的有关要素:地点(田野),人物(一家四口),事件(散步)。
* 从写法角度:开篇点(是文章《散步》的第一段)。
*在言表述中,短句的配合,以1 — 4— 7 的字数增,增了奏感。
3.从表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从的角度呢?它没有婆娑的姿,没有屈曲旋的虬枝。
也你
......................
要它不美。
如果美是指“婆娑”和“旁逸斜出”之而言,那么,白算不得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
岸,正直,朴直,,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不屈与挺拔,它是中的好丈夫。
..........................................
*表手法:运用先抑后、比的表手法突出白的可品。
* 句式很美:运用了一关:“没有⋯⋯没有⋯⋯也⋯⋯如果⋯⋯那么⋯⋯但是⋯⋯ 也⋯⋯更⋯⋯。
”
*用很美:例如用“ 岸” 、“正直”、“朴”、“ ”、“温和”、“ 不屈” 、“挺”一褒来美白。
4、自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暮春,中午,着畦苗或者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身舒。
新
.................................
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沁人心脾。
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手背擦擦的汗,看看苗...............................................
得稀是稠,中耕得深是浅,草得是不是干。
那侯人是会感到的愉快的。
夏天,晚上,菜地..............................................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的月光,坐在畦泉,吸吸烟,,生活,社会和自然的改造。
一...............................................
人声咯咯,一在听菜畦里昆虫的声。
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散出脉脉的香气。
一切都使...............................................
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趣。
.............
*从结构上,分为两个并列的层次:一是“暮春中午”,二是“夏天晚上” 。
*从内容上,描述了两个场景,一是“田间劳作”,二是“泉边休憩” 。
*从写法上,选写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场景,并且都是先叙述,后议论。
*从语言上,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从修辞上,运用了排比手法。
四、课堂训练(考点例题):
课堂训练(考点例题):
① 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辉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后那棵倔强的小榕树所奏
出的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来,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② 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迹。
这棵雄伟的榕树,生长在足有三层楼高的一块巨岩上,而本身又
有两层楼高,观赏它时,非仰视不可。
③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
它们把整块巨石紧紧拥抱。
假如从云端俯瞰下来,大约会看到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图把它从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④ 我很幸运,竟在一次大雾天里见到清源石榕别样的风姿。
那时,雾气正像炊烟似地袅袅上升,一阵一阵地掠过岩石,而且一阵比一阵浓烈,最后岩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树,被云岚雾霭所凝聚成的大白盘托住,在迷蒙的烟波中忽隐忽现,好像飘动在云中的神树。
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树背后,又隐约可以见
到岩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庙,庙宇在云雾缭绕中浮沉,朦朦胧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
见到眼前景象,我竟飘
飘忽忽起来,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琼楼玉宇与金木玉树之前,似乎还听到苏东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⑤ 在于山,我又一次见到气派雄伟的石壁榕。
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树,也是气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
⑥ 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友人告诉我:这种榕树所立足的岩石,不是一般的岩石,而是最坚硬的花岗岩。
如果说,要在世界上寻找一种在最坚硬的基石上生长出来的最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榕树。
⑦ 他还告诉我,这种生命的奇观,是发端于一种细韧的种子之中。
那是一颗成熟的、像小珍珠的果子,果
子里面包藏着许多小颗粒似的种子。
大约是一只顽皮的鸟儿,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选择这个奇伟的地方,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种子,就凭借岩上那一层尘埃结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地长成绿光四射的庞
然大物。
⑧ 仔细瞧瞧,岩石上好像没有别的生命,也许在岩缝里有几株细小的野草,但我看不清。
这种岩石真是生命难于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精彩文档
⑨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
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⑩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1 、作者观察和描写清源石榕里风姿的顺序是怎样的?( 3 分)
答:
2、第⑥⑦自然段通过友人的话,说明形成清源山于山石壁榕生命奇观的条件。
作者最着力强调的是( 3 分)
3、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3 分)
答:
4、石壁生命进行曲的寓意是什么?(3分)
5、给这篇散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3 分)标题:
6、阅读下面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再补写两个比喻句,来形容石壁榕的树根。
( 4 分)“沿着石壁,许多粗
.........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
”有的像,有的.......................................像。
..
参考答案及答题解析:
第 1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散文描写顺序的把握,理清了散文中的写景顺序,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此题的答案是:由下而上,由近到远,由现实到想象。
第 2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弄清了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正确判断文章的
主旨。
因为第( 6)(7)自然段是交代石壁榕生长的环境,在这种土壤贫脊,地势险恶的环境中,石壁榕竟然
能顽强的生长,并长成“两层楼那样高”的大树,由此可见石壁榕那顽强的生命力。
因此,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有重要意义。
此题的答案是:立足于最坚硬的花岗岩。
(而花岗岩是生命很难存活的地方,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
第 3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散”,但散文作者总是通过许多手段,达到
一种“聚”,即形散而神“聚” ,具体是指散文中心要鲜明,思想、情绪、脉络要统一,因此,散文的结构也是达到“聚”的一种手段。
本文,首尾呼应,前后连贯,突出了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此题的答案是:互相呼应,首尾连贯,一气呵成,突出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第 4题着重考查的是学生对散文中用以寄托作者情感的“物”的寓意的理解。
好的散文总是以“物”为载体表现理念,传达情感的。
学生要透过语言的表面含义把握其深刻的内涵。
本文表面上是对石壁榕顽强的生命力
的赞叹,而实际上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即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或在艰苦
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
此题的答案是: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
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或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
第 5题是考查学生的对作品整体感知的能力。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给文章加标题,
可以考查学生的对作品整体感知的能力。
怎样才能较快并准确地为文章加上标题呢,这就必须要吃透全文,认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注意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而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给文章加标题还要注意生动、醒目,因此本文的标题可以从开头
的句子“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还有结尾的句子“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进行归纳,为了醒目和形象,可以加上这样一个标题:“石壁榕,生命进行曲”
第 6题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想象,对石壁榕的树根在特殊的
环境中所呈现的各种形态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
学生写的句子只要与例句中的内容相关一致,想象
合理,语言通畅,并有一定的生动性,就可以得满分。
仿句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