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作者:贺全胜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20年第01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全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
湖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提出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为我们牢记初心和使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情感认同、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上下功夫见成效。
要义在于增进情感认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要义,就是党员干部要力行心中有民,着力增强心系人民的情感认同,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
培育群众观念,着力建构心中有民的情感基础。
党员干部应心系人民,进农村入农户、进厂矿入车间、进街道入社区,与群众面对面亲切交谈,聆听群众心声,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贴心人就在身旁,营造服务群众的人文氛围,着力建构心中有民的情感基础。
践行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勤政为民的情感认同。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科学领导方法。
党员干部应践行群众路线,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敬重群众首创精神,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制度优越感、利益获得感、生活幸福感。
湖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举全省之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以切实落地落实落细。
为民多办实事,着力增强济民惠民情怀。
民生实事大如天。
党员干部应以人民情怀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诉求,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厚民利、惠民生的实事,着力解决就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治安、社会保障、药品食品安全、生态宜居等民生实际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更好惠及民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更好惠及民众人民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意味着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民众。
在经济发展中,必须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导向,以实际行动将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
一、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感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因此,政府应当注重发展民生事业,确保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
这包括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投入和改善,以及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将得到显著提升。
二、积极推动就业创业,实现共同富裕就业问题一直是人民关注的焦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政府要积极推动就业创业,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这不仅可以增加人民的收入来源,还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只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
三、保障人民权益,建立社会公平正义在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
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这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服务等。
只有让人民在经济发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政府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这可以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来实现。
只有让人民在城乡发展中享受同等的待遇,才能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五、加强人民参与,推进民主决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政府与人民之间要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政府应当加强与人民的沟通和交流,更加注重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政府决策也要更加注重民主化、透明化,确保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在带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方面的问题
在带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方面的问题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秘诀和推动我国高质
量发展的鲜明旗帜。
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以人
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围绕增进人民福祉来把握政策和措施,促进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
一是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把创新放在突出
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激发活力,提高质量,
改善生活,提高国民素质,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
二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全覆盖,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学生课程负担,实现人人享有优质
教育机会。
三是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立完善医疗卫生、养老和社会保
障体制,实施体育大众化,实现共建共享,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全
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贫困地区要把改善民生工作放在优先地位。
四是要重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公平正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的发展理念,落实贫富差距收窄计划,实施居住证,落实城乡居民基本
养老保险改革,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摘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有效将其落实到各个方面,提高民生福祉,共创美好生活。
文章基于思政理念下,强化民政,为民服务理念,从分配制度、就业优先战略、社会保障体系和健康中国推进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增进措施,希望从多个角度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强化群众的服务意识。
关键词:民生福祉;生活品质;提高策略新征程背景下,为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让现代化的建设成果普及到全社会、全人民,应该积极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民生福祉的了解和认知,从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增进民生福祉。
因此,实际建设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规定,加大投入的力度,这样才能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前进路上,时刻把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新时代民生保障工作的“指路标”,坚决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树牢正确政治方向。
坚定“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理念,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二、完善当下的分配制度现阶段,全面打造社会强国的当下,更为注重对分配制度的优化,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实现经济稳步发展,展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样既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相关的发展成果顺利普及给全体的去人民。
随着分配制度的完善和优化,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形式,鼓励人们勤劳工作,合法收入后,有效避免社会收入分配不大,人们产生强大的心理落差,不利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分配工作,充分体现市场的决策优势,实现劳动报酬、生产率的协调发展。
经济与社会第三、四课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3.1贯彻新发展理念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要求①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意义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2、贯彻新发展理念(1)原因①理念是行动的向导,新时代需要新的发展理念②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2)新发展理念的内涵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地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坚持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地位: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与不平衡的统一。
要求: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③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地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46民生论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这是党的宗旨观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为各级政府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抚顺是一座因煤而兴、因石油而发展的老工业城市,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不仅存在国有企业改制、破产等历史遗留问题,而且伴随着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城乡建设等过程相继出现一些新矛盾,一直处于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矛盾相互交织、并存叠加的困境,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
多年来,我们围绕民生抓发展、加快发展惠民生,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民生支出始终占财政支出八成以上,在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中,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认识逐步加深。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畅通社情民意渠道。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是真正解决民困民忧、持续改进政府工作、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重要环节。
为此,我们始终多措并举畅通社情民意渠道,深入开展调研,强化宗旨意识,主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等意见建议,梳理汇总来自各方有代表性、针对性的信息素材,特别是将今年“两会”期间收集整理的119条意见建议,第一时间交办分解至有关单位、纳入政府工作日程;高度关注来电来信、网络舆情等,与群众加强互动,2017年,全市首批80条服务热线整合为“12345”一键通,通过来电来信以及省长信箱、市长信箱、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等平台,累计收集社情民意2.95万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为民解难事、办实事。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面对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面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政府丝毫不敢懈怠。
2017年,我们认真践行“为民多办细事、为城多解难事、为政多干实事”理念,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解决了很多制约影响民生改善的难事。
国考申论范文:以人民为中心 增进民生福祉
国考申论范文: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国考申论范文: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在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政府以人民福祉为导向,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民众满意,不断推动国家发展进程。
首先,我国在教育领域积极推进公平高质量教育。
人民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始终居高不下,为了解决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我国大力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育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推进、高等教育面向全体人民开放等一系列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广大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为人民群众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国在医疗卫生方面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健康是人民最基本的需求,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我国积极发展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这些措施的实施,多维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增进了人民的福祉。
再次,我国在扶贫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扶贫攻坚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我国始终坚持把减贫脱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大规模实施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工作,并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已经成功将数亿人民群众从贫困中解脱出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外,我国在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人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同时,我国积极推动住房保障工作,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这些努力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
总之,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民生实事的研讨材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民生实事的研讨材料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民生实事为题,我想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改善人民生活的研讨材料。
在我们的国家,人民是最重要的资源,他们的幸福和福祉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我们应该关注教育领域。
教育是人民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平等化,并改善教育质量。
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的培训和待遇,以及为贫困家庭提供教育援助。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应该注重就业问题。
就业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的关键。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适应新的产业需求。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帮助人民实现就业稳定,提高生活水平。
第三,我们应该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帮助力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供基本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等保障。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社会福利的发展,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帮助人民摆脱贫困,享受更好的生活。
我们应该注重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我们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民生实事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宗旨。
我们将继续努力,通过改善教育、促进就业、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强环境保护等举措,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申论范文:以人民为中心 增进民生福祉
申论范文: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摘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需要不断努力,进一步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好的生活。
本文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
关键词:人民为中心,民生福祉,政府责任,企业担当,社会力量正文:一、政府责任政府是保障人民福祉的主要责任方。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提升了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政府应当依据国情和人民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让社会各方面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调配。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维护人民利益,遏制不正之风,在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时,积极组织救援,保障人民安全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企业担当企业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责任和担当,关注员工工作和生活,建设和谐企业文化,保障和改善员工和社会各界的生活条件。
企业应该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原则,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社会力量社会力量包括各种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公益机构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福祉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力量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响应国家号召,关注民生难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福利和利益。
结语: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是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
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应该密切合作,加强沟通和协作,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福祉和利益。
在新时代,我们要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只有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民生福祉的同时,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最新范文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最新范文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只有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才能确保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重要遵循。
我们要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要求我们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通过改革,我们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保障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我们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六、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申论范文:以人民为中心 增进民生福祉3篇
申论范文: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3篇申论范文: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1申论范文: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被提出并深入贯彻。
这一理念的核心,是以满足人民需求为中心,促进人民全面发展,增进民众福祉。
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作为。
本篇文章就以服务民生为主题,探讨如何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
一、优化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民生福祉的关键领域。
为了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优化社会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行政部门需要做出相应的努力,推出一系列福利性政策,完善各项社会服务保障措施。
首先,医疗保障是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
加强对医疗保障的投入和改革,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
同时,推出各种医疗补贴政策,减轻民众看病负担。
其次,教育服务也是社会服务的重要领域。
应加大教育投入,推出多元化课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推动“互联网+”模式,加快推进各项社会服务向在线模式转型,为民众提供更便捷、丰富、优质的服务。
二、推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实现民生改善的重要保障。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依靠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此,政府应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扶持。
同时,督促企业加强劳动保障和薪资保障,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获得感。
此外,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加速落实“精准扶贫”措施,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大的帮助和支持。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
三、促进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环节之一。
通过推进文化建设,凝聚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
政府应加大文化投入,推动文艺创作活动,培养各类艺术人才。
同时,加强文化教育,促进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高文化服务水平。
倡导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为民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申论范文:以人民为中心 增进民生福祉
申论范文: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国高速进步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的不息提升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作为一个大国,经济茂盛的同时,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是不行或缺的。
因此,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是我国进步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从环境保卫、教育医疗、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探讨如何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
起首,保卫环境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污染的空气、水质的下降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峻恐吓。
因此,我们要加强环保工作,严格控制工业排放、重点治理污染重灾区,提升大气、水质等环境污染治理水平。
另外,我们要推广清洁能源,缩减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靠,推动可持续进步。
只有保卫好环境,人民的健康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
教育是人才培育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当前,我国的中初级教育学校教育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老师的待遇,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
此外,大力进步职业教育,提高技能人才的培育水平,增进就业。
而医疗方面,我们要加强下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人民享有更为便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再次,就业与社会保障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
就业是人民的基本刚性需求,也是经济进步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实施乐观的就业政策,增进就业机会增加,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另外,我们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提供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多层次、全遮盖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最后,我们要加强社会治理,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加,我们要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同时,我们还要增强人民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申论范文:以人民为中心 增进民生福祉
申论范文: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申论范文: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近年来,中国正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和民生福祉的持续提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民生问题和挑战。
为此,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解决人民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积极推动民生福祉的全面提升。
一、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导向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前进的根本方向和路径。
我们必须坚定政治立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毫不动摇地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办事、为人民做主。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权益,推动全社会共同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首先是要坚定不移地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民福祉的有机统一。
经济的发展只有以人民的幸福为最终目标,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确保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为人民做主要贯彻落实好人民民主的根本原则,凡事听人民的、尊重人民的、依靠人民的,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只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此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要求,坚决彻底铲除任何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
一些地方和单位的不作为、乱作为,一些不良商业行为,都扰乱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和福祉,必须严厉打击,剥夺他们的牟利空间,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积极解决人民最关切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将人民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始终放在首位,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章节解读内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章节解读内容如下: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2.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3. 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4.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5. 要教育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6. 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7. 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8. 要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的全民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9. 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
第1页共1页。
增进民生福祉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增进民生福祉这一重要议题。
民生福祉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民生福祉的提升离不开民生投入。
我们要加大财政、土地、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确保民生投入稳定增长。
同时,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的投入,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三、深化改革,激发社会活力改革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同时,要深化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的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获得更多实惠。
四、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同时,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倡导文明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风尚是民生福祉的重要体现。
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增进民生福祉提供精神动力。
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生态环境是民生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
同时,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总之,增进民生福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
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是以服务人民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宗旨
的国家建设思想,它对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加强和改善民生福祉、增强全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会赋予政策制定更多的从众性,使其具有普遍适应性
和及时灵活性。
一个国家是一个大家庭,建设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因为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着眼于人民的真切需求,制定更现代、更实惠的政策,努力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创造人民群众的更好生活。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有利于促进全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只有以人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引领国家向繁荣昌盛的方向前进,否则没有足够的生源,没有让人民满意的条件,国家也只能是静悄悄地历史山穷水尽。
再者,以人为本也有助于民众的精神健康,也是积累幸福家庭的起点。
只有以
人民为中心把民生放在首位,就可以把国家安全、和谐的重要性直接传递给到人民,从而让民众感受安全感和满足感,加深了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幸福感。
总而言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具有深远的重要性,它不仅对促进国家政治、
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也涵养着家庭和谐氛围、人民心理健康和安定。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才能实现更高的发展梦想,促进人民的福祉,实现伟大的奋斗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增进民生福祉作者:杜珉璐来源:《学理论·下》2017年第12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基本方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践行人民中心理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描绘了民生愿景,开启了为民谋福的新征程。
关键词:十九大;人民;民生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0003-02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高瞻远瞩,通篇洋溢着改革实干的豪情,承载着人民的历史担当,到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
报告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高峰。
报告鲜明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三个意味着”、“五个是”和“八个明确”清晰地指出了“新时代、新思想”的科学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的执政理念。
一、坚持人民中心思想,彰显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意味着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每个中国人创造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孟子·梁惠王下》中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和价值追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光明的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理念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到党的执政目标、执政方略、执政方式之中。
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逻辑遵循和价值追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全体人民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又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民为中心”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是作为执政党本质的时代表达。
走过近百年历程、拥有8 0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置于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个党领导13亿多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必将取得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二、践行人民中心理念,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唯物史观,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立场,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行动指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践行人民中心理念、提升民生福祉的具体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了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全面从严治党是为了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汉代刘安编纂的《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承“民生无小事”的理念开展工作:为了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为了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为了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为了2亿多老年人口和他们子女的生活幸福,研究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为了全国13亿多人“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如此种种,无不体现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一切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
真正做到了“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正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引领下,过去的五年,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
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
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
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过去的五年,全国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进,有6 000多万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
公租房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有1 900多万住房困难的群众住进了公租房,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
实践告诉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和伟大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体现在老百姓的好日子中。
这是我们党不变的初心,也是共产党人的责任。
三、描绘民生愿景,开启为民谋福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报告中朴实、生动、真切的话语,体现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行动自觉,阐明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未来,我们的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将继续发力。
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方面: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
目前,我国超过1个亿的0到6岁儿童、8 500万残疾人等群体,都将从这新增的八个字中获益,而农村留守儿童、贫困残疾人等“锅底人群”,将率先体会到政策的温暖。
在“劳有所得”方面: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未来将“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让所有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都能实现就业,让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并能按照劳动者贡献获得合理劳动报酬。
在“病有所医”方面: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报告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从权利保障和社会公平角度,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公共卫生体系的全面建立。
从推进城镇化意义角度,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全覆盖将使农民能够扎根城镇、建设城镇,加快城镇化进程。
在“老有所养”方面: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健康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释放。
国家卫计委预测,到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7.8%左右。
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的基础,是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步骤。
在“住有所居”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金句,让百姓看到了国家调控房地产业的决心。
相信在国家多主体供给、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下,让住房回归民生属性,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不再遥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环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贫困人口。
当前全党正在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起总攻,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目标指向未来,目标激发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描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愿景。
目标符合实际、目标顺应民心,从“温饱”到“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当国家富强之梦与人民幸福之梦交融在一起,必定能迸发出改变命运、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
参考文献:[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17-10-27)[2017-10-29].http:///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刘玉怀,陈培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野下的以人为本[J].学习论坛,2008(3).[4]糜海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人为本意蕴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