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a5fb02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4.png)
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通信过程中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维护,以确保信息不被非法获取、篡改、破坏和窃取。
信息安全管理是指对信息系统中涉及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信息安全管理包括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两个重要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信息安全。
下面将对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是为了了解当前系统所存在的弱点和潜在威胁,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风险评估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风险范围在开始风险评估之前,需要确定评估的范围,包括评估的对象、评估的标准和评估的目的等。
2.收集信息收集系统中各种信息,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网络拓扑、入侵检测、安全日志、操作记录等。
3.分析风险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包括:威胁源、攻击途径、威胁类型、漏洞等级、影响程度和可能性等,产生风险评估报告。
4.确定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哪些风险需要采取防范措施,并对采取措施前和采取措施后系统的安全状态进行比较和评估。
二、防范措施防范措施是风险评估的结果,也是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用于识别、防范和控制各种潜在的威胁和攻击。
防范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安全措施包括控制机房出入口、控制运维人员进出、控制设备的连接方式、使用视频监控、防火墙等。
2.网络安全措施包括网络边界防护、网络流量检测、访问控制、反病毒防护、防止DDoS攻击、数据备份等。
3.攻击检测与响应措施通过入侵检测系统、网站安全检测等方式,及时检测和响应各类攻击事件。
4.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权限、管理流程、安全级别和审计等规范,遵守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5.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和反应能力,强化信息系统安全防御能力,实现快速响应、及时处理。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和改进建议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和改进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1d4a2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4.png)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和改进建议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在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全面评估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本文将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改进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一)风险评估目标明确:在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范围。
例如,是评估整个信息系统的风险还是某一特定的子系统、应用或业务流程的风险。
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二)涵盖各方面的指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该综合考虑信息系统的操作层面、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安全要求。
操作层面的指标可以包括系统的权限控制、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等;技术层面的指标可以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漏洞扫描等;管理层面的指标可以包括安全策略、培训与教育以及应急响应等。
通过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指标,可以全面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三)指标量化与标准化: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对指标进行量化和标准化。
指标的量化可以通过给指标设定具体的数量标准,例如风险的等级划分为高、中、低;指标的标准化可以通过制定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评估方法和流程,例如ISO 27001和NISTSP800-30等。
只有将指标量化和标准化,才能使评估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信度。
(四)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在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时,需要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
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主要通过判断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识别风险的潜在来源;定量评估则通过数学统计模型和模拟仿真等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或结合两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改进建议(一)持续改进与更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需要与时俱进,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安全威胁的变化进行持续改进和更新。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e891a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e.png)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具备全面保护信息安全的体系。
1. 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保护,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篡改、破坏和泄露。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预防各类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利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2.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要素一个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以下要素:(1)政策与法规:国家和组织应当制定相关的信息安全政策和法规,明确信息安全的要求和责任,规范信息的合法使用和保护。
(2)组织与人员:建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将信息安全纳入组织的日常管理中,确保人员合规操作和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3)技术与设备: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和设备,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保障信息的传输和存储的安全。
(4)安全审计与监控:建立信息安全审计和监控机制,对信息的使用和访问进行监控和审计,及时发现和防范安全威胁。
(5)应急响应与恢复: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面对安全事件能够及时响应、有效处理和迅速恢复。
3.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实施流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实施包括以下流程:(1)风险评估与分类:对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安全风险的等级和范围。
(2)制定安全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
(3)实施控制措施: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实施控制措施,防范安全威胁和风险。
(4)监测与评估:对安全措施的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5)持续改进: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及时修正不足和漏洞。
4.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案例应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各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f5b2a0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4.png)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工
作总结汇报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我很荣幸能够在此向大家总结汇报我们团队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致力于对公司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体系,以确保公司的信息资产得到充分的保护。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首先,我们对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出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点。
通过对各个系统和网络的漏洞扫描和安全测试,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安全漏洞,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修复措施,以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对公司造成损失。
其次,我们针对不同的信息系统和业务场景,制定了相应的安全防护策略和措施,包括加强对关键数据的加密保护、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加强对外部攻击的防范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
地提高了公司信息资产的安全性,降低了遭受安全威胁的风险。
最后,我们还对公司的员工进行了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了员工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遵守公司的安全规定和政策,有效地防范外部安全威胁。
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公司的信息安全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安全防护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以确保公司的信息资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谢谢大家!。
论信息系统安全性与风险评估
![论信息系统安全性与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266867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d.png)
论信息系统安全性与风险评估一、引言作为信息时代的主力军,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一直是大家关切的问题。
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很难判断一个信息系统安全性的高低。
因此,本文将从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定义、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阐述信息系统安全性与风险评估。
二、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定义信息系统安全性是指信息系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实现其合法需求所必需的一系列安全保护措施和技术手段。
信息系统安全性包括以下方面:1. 机密性:指信息只能被授权访问者读取,不被未经授权者知晓。
2. 完整性:指信息内容不被篡改、删除、伪造等,保持信息的原始性。
3. 可用性:指信息系统能够按照正常要求进行使用,不受干扰、破坏等影响。
三、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方法在了解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定义后,评估其风险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下是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1. 安全需求规划:在系统设计和实现阶段进行安全性评估,包括环节风险分析、系统安全级别评定等,保障系统安全可靠性。
2. 安全审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及系统安全事件的响应等方面进行审核,减小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3. 安全漏洞扫描:使用安全软件或系统对信息系统进行扫描,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漏洞,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性。
四、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它包括以下关键环节:1. 确定风险:确定潜在风险是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可通过评估、扫描等手段确定信息系统存在哪些,有哪些风险。
2.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一整套风险管理策略,包括个人、流程和技术措施。
3. 信息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培养信息保护意识和技能,有效降低风险。
4. 安全检测和监控:不断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和监控,确保信息安全,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五、结语信息系统安全性与风险评估一直是信息安全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本文从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定义,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阐述该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课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5e4c5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e.png)
国家四局办[2004]66号《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等级
安全功能
保障/有效性
国家管理程度
对象
管理
技术
一级
基本
用户自主保护
基本保障
自主
中小企业
二级
必要
系统审计保护
计划跟踪
指导
一般信息系统
三级
体系化
安全标记保护
良好定义
监督
基础信息网络、政府、大型企业四级结构化源自护2.1.2 信息安全属性
可控性(Controlability)
指对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有效的安全监控管理,防止非法利用信息和信息系统保障(Assurance)
为在具体实现和实施过程中,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追究性等得到足够满足提供信心基础,这种信心基础主要通过认证和认可来实现。
2.1.3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结构
机制
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鉴别交换、通信业务填充、路由选择控制、公证、可信功能度、安全标记、事件检测、安全审计跟踪、安全恢复、电磁辐射控制、抗电磁干扰等。
服务
鉴别/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抗抵赖、可靠性、可用性、安全审计等。
管理
技术管理策略、系统安全管理、安全机制管理、安全服务管理、安全审计管理、安全恢复管理等。
2.3.5 信息安全原则
安全是相对的,同时也是动态的,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信息安全技术原则最小化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安全隔离原则
小 结
本章从信息安全范畴、衡量信息安全的属性出发,介绍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包括人、政策和技术工程方法,使用各类安全机制实现安全服务,满足安全功能需求。信息安全防御体系构建应该是动态和可适应的,以策略为核心,实施评估、保护、监测、响应和恢复等环节的闭环管理。最后介绍了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和安全测评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章从整体上概括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和实施的工程方法。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f990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5.png)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设计对于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资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信息安全保障的目标、策略、架构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个综合、全面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计框架。
一、信息安全保障的目标二、信息安全保障的策略信息安全保障的策略包括风险评估、强化防护、建立监控和应急响应机制等。
风险评估是基于系统的特点和威胁的类型,对系统进行综合性的风险评估,确定信息安全的重点和关键控制点。
强化防护是通过安全访问控制、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等措施来保护信息。
建立监控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识别异常行为,包括入侵检测、日志审计和行为分析等。
应急响应机制是针对安全事件的预案和处置流程,包括预警、溯源、修复和恢复等。
三、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架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架构包括策略层、组织层、技术层和风险管理层。
策略层主要负责制定信息安全的规划和策略,包括安全政策、准则和标准。
组织层主要负责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包括人员培训、安全意识和责任划分等。
技术层主要负责实施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和加密等。
风险管理层主要负责风险评估和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
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实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实施包括规划、实施、运营和监控四个阶段。
规划阶段是指根据组织需求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划要求,部署和配置各种信息安全技术措施。
运营阶段是指根据规划和实施的要求,保持信息安全措施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监控阶段是指定期对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规定和要求。
总结起来,一个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包括风险评估、强化防护、建立监控和应急响应机制等策略,以及策略层、组织层、技术层和风险管理层等架构。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实施应包括规划、实施、运营和监控四个阶段。
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可以有效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资产,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信息安全保障与风险评估工作总结
![信息安全保障与风险评估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34292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1.png)
信息安全保障与风险评估工作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已成为企业和组织的重要资产,信息安全保障和风险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信息安全保障与风险评估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背景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我们所在的单位/企业业务日益依赖信息系统。
然而,信息系统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威胁,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恶意软件等。
为了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转,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我们启动了信息安全保障与风险评估工作。
二、工作目标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信息安全策略的有效执行。
2、识别和评估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文化建设。
三、工作内容与实施1、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访问控制制度、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度、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制度等。
明确了各部门和岗位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责任到人。
2、信息系统风险评估采用多种风险评估方法,如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综合评估,对信息系统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
评估范围涵盖了网络架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等方面。
识别出了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风险,如弱密码、漏洞未及时修复、权限管理不当等。
3、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部署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安全设备,加强了网络边界的防护。
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了漏洞扫描和修复,及时更新了系统补丁。
实施了访问控制策略,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了严格管理。
4、员工信息安全培训组织了多次信息安全培训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威胁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5、应急响应机制建设制定了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c005fb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7.png)
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如同企业和个人的血液,流淌在各个业务流程和生活环节之中。
然而,伴随着信息的广泛应用与传播,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为识别和评估潜在威胁的重要手段,以及相应应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和可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简单来说,就是对可能影响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各种威胁、漏洞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这就好比给我们的信息资产做一次全面的“体检”,找出潜在的“疾病”和“隐患”。
首先,威胁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威胁可以来自内部,比如员工的疏忽、恶意行为或者误操作;也可以来自外部,如黑客攻击、网络病毒、恶意软件等。
这些威胁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数据篡改、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
其次,漏洞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系统漏洞、软件缺陷、配置不当等都可能成为攻击者的突破口。
比如,未及时更新的操作系统补丁、弱密码设置、开放不必要的网络端口等,都可能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另外,评估可能造成的损失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如数据恢复成本、业务中断导致的损失;还包括间接损失,如企业声誉受损、客户信任度下降等。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呢?第一步,需要明确评估的范围和目标。
是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还是某个特定的业务流程或应用程序?确定了范围和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评估工作。
接下来,进行资产识别和分类。
要清楚地知道我们需要保护的信息资产有哪些,比如客户数据、财务报表、研发成果等,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赋值,以确定其重要程度。
然后,对威胁和漏洞进行识别和评估。
可以通过安全扫描工具、人工审查、行业报告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可能存在的威胁和漏洞,并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在完成风险评估之后,接下来就是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对于高风险的威胁和漏洞,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整改。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1de4892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6.png)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
信息安全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日益重要,在企业、个人和国家安全
领域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是一种
常用的安全保障方式,下面就来分步骤了解一下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
估框架。
第一步,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在进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前,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该过程通常包括对系统进行
漏洞扫描、安全配置扫描、端口扫描、弱口令扫描等操作,以确定系
统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点。
第二步,制定安全保障策略。
在对系统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后,需
要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策略,以保护系统中的敏感信息。
该过程包括
对系统的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如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以找
出漏洞和不足之处,并针对其进行改进。
第三步,安全保障方案的设计。
基于评估结果和制定的安全保障
策略,需要设计详细的安全保障方案。
该方案应该包含系统的防护、
检测、响应和恢复等措施,以确保系统在遭受恶意攻击时能及时检测、响应和恢复。
第四步,安全保障效果的评估。
在实施安全保障措施后,需要对
系统的安全保障效果进行评估。
该过程通常包括对安全事件的监测、
报告、进一步调查和处理,并对事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以
改进安全保障措施。
总之,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可以有效保障企业、个人和国
家的信息安全,确保信息系统在面临各种风险时能够及时地做出反应
和处理,从而降低信息泄漏风险,保护信息安全,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
信息安全保障与风险评估工作总结
![信息安全保障与风险评估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47d585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0.png)
信息安全保障与风险评估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
作为信息安全保障与风险评估工作的从业者,我在过去的一年中积极主动地投入这一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这份工作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信息安全保障和风险评估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首先,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风险评估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研究,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在项目中,我使用了多种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如DMZ模型、脆弱性扫描工具、渗透测试等,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评估。
通过这些评估工作,我发现了系统中存在的多个安全漏洞,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确保了系统的信息安全。
二、信息安全保障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威胁和攻击方式也不断涌现。
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我积极了解和学习最新的安全保障措施,并将其应用到项目中。
例如,我推广了加密通信技术和双因素认证技术,提高了用户的身份验证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此外,我还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和漏洞修复,及时补充了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三、安全培训与宣传在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教育和启发用户的安全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我组织了多次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向员工介绍了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安全威胁。
通过这些活动,我帮助员工养成了良好的信息安全习惯,降低了系统被攻击的风险。
四、技术研究与创新作为一个信息安全从业者,我始终坚持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技术和方法。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各种技术研讨会和学术论坛,与同行们分享和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同时,我也主动参与了一些技术创新项目,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解决方案,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总结:通过一年的工作经验,我深刻认识到信息安全保障与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时俱进地应对新的安全威胁和挑战。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1ab0f8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0.png)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信息安全虽然早已成为我们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和创新,信息安全也随之面临了新的挑战和风险。
每天都会有新的网络安全漏洞被曝光,而这些漏洞不仅会造成用户信息泄露,还可能导致公司和组织的商业机密、财务数据和机密数据等重要信息被窃取或篡改。
所以,评估和防范信息安全风险很有必要。
一、什么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IT系统和网络环境的全面分析、评估和测试,识别和分析各种信息安全风险隐患和潜在威胁,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的过程。
核心内容包括对基础设施、数据和应用程序等核心系统进行安全检查,目的在于判断他们是否存在漏洞,发现并排除安全威胁。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流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认业务环境首先要明确具体业务和目标,了解业务流程,掌握敏感信息的位置和用途。
2. 确认风险对象风险对象就是IT系统、数据和应用程序等核心系统。
3. 识别风险通过对信息安全领域的知识和工具的应用,合理评估红蓝队模拟攻击等漏洞测试,在网络、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等多个角度全面审视和识别风险。
4. 评估风险根据风险的种类、规模、危害程度、受影响的范围等指标来评估风险等级。
5. 判断风险和防范措施制定应对和防范风险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完善的技术、管理和运营措施,并通过测试验证风险应对效果。
6. 实行防范措施认真落实防范措施,强化网络和系统安全防护,通过审查、监控、报警、及时响应等措施来防范风险。
7. 监测和评价风险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实行风险评估监控、风险事件日志记录、风险评估报告等方法,对机构内部信息安全运营情况进行实时跟踪。
三、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的措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后防线,不是解决方案。
因此,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和培育良好的信息安全习惯是最重要的措施,这些措施应该贯穿于全过程。
此外,现列一些防止信息安全风险的具体措施:1. 定期更新和安装防病毒、防火墙、反垃圾邮件等软件,规定和执行用户密码策略和权限管理。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指南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信息安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指南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信息安](https://img.taocdn.com/s3/m/51838b6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f.png)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指南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信息安情安全是当前各行业发展态势下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是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同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也是企业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体系的基础。
本文将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指南以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为企业提供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指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识别、分析和评估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以确定其对企业的威胁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指南。
1. 信息资产风险评估信息资产是信息系统的核心财产,其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企业应该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评估信息资产的价值、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等。
评估结果可作为企业制定优先级和控制策略的依据。
2. 安全威胁评估安全威胁是指可能导致信息系统遭到破坏、泄露或失效的事件或行为。
企业应该识别并分析可能面临的各类安全威胁,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各类威胁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3. 风险控制策略根据信息资产风险评估和安全威胁评估结果,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风险控制策略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组织措施等。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措施,并确保其有效实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信息安全风险。
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信息安全管理推进机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它规范了信息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介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信息安全管理推进机制。
1.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安全目标、安全流程和安全要求等内容。
制度应包括管理权限的划分、操作规范的制定、安全意识教育的开展等方面,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2. 信息安全管理推进机制为了推动信息安全管理的落实,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推进机制。
网警工作总结: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总结与建议
![网警工作总结: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总结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78baf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8.png)
网警工作总结: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总结与建议。
网警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力量,直在努力完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以保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本文将从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总结与建议的角度,对网警工作作出总结和提建议。
一、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总结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包括从网络信息收集和分析、网络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与应急预案处理四个方面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1.网络信息收集和分析网络信息收集和分析是确定网络安全风险的第一步。
网警通过在各大门户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信息集,开展信息收集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和分析。
此时,对于重要信息进行记录和整理,并进行分类、分析和评估。
2.网络风险评估制定网络风险评估制定主要针对收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分别确定网络安全等级和风险等级,制定具体的风险和应急预案。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针对风险评估的具体操作,避免风险发生的一系列措施。
通过采取措施,降低受到攻击的风险,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预防。
4.应急预案处理风险评估完成后,就需要具体的应急预案来应对突发事件。
这要求网警对不同的网络安全事件进行详细的规划和针对性的处理,一旦出现问题,能够立即制定应对措施。
二、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议虽然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熟度,但是仍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制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及风险控制后的应对等。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建议:1.信息收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信息收集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保证整个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正确的前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事件事件也变得更加难以发现和捕捉,因此,信息收集对于判断风险和预警事件变得更加重要。
可以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使用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挖掘和信息搜集,以让信息收集更加科学和全面。
2.评估标准的准确性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制定是从信息收集得到的结果进行评估,因此评估标准应该准确、合理、严格。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57a021d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d.png)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安全可真是个大问题啊。
大家都知道,网络就像是个巨大的海洋,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珍珠和鲨鱼。
我们每天都在上网,购物、聊天、工作,真是离不开这个“海洋”。
可是,有些鲨鱼就趁机来咬我们一口,搞得人心惶惶,真是让人心累。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吧。
听上去挺高大上的,实际上它就像一把钥匙,帮咱们打开了信息安全的“安全屋”。
先说说这个评估框架的概念。
其实它就像是一个大大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在复杂的信息安全环境中找到方向。
框架里包含了很多重要的要素,像是风险评估、漏洞扫描、合规性检查等等。
这些东西听起来可能有点晦涩,但其实它们就像你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小细节,虽然不起眼,却能帮你避免大麻烦。
就像出门前检查一下钥匙、手机和钱包,万一少了一个可真是要出大事儿啊。
再说到风险评估,这可是一项重头戏。
想象一下,咱们像是在打游戏,风险评估就是那个负责评估敌人实力的NPC。
通过它,我们可以清楚知道自己面对的潜在威胁。
是个黑客想入侵?还是病毒在偷偷摸摸地潜伏?这些都得通过风险评估来搞清楚。
说白了,知道敌人在哪儿,咱们才能制定相应的策略嘛。
否则,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像在大雾中开车,谁也不知道会撞到什么。
然后是漏洞扫描,这可得认真对待。
就好比你在家里翻翻卫生间、厨房,看看有没有漏水的地方。
那些小漏洞如果不及时修补,可真是个大隐患。
就像你的手机总是提示你更新软件,别小看这些更新,它们可是为了堵住那些可能被黑客利用的安全漏洞。
想象一下,假如你的家里有个小窟窿,水一来就漏,最后闹得一团糟,真是太不值了。
所以,漏洞扫描就像是定期给家里做个体检,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再说合规性检查。
这个听起来有点儿正式,但其实也没啥难的。
就像你上学时,老师总是要求你遵守纪律,不能随便玩手机,不能抄作业。
合规性检查也是在确保我们在信息安全方面遵循了相关法律法规。
就好比给自己打个“合格证”,这样才能安心上路,别让自己变成违规的小偷。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1db56c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a.png)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引言: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安全问题愈发凸显。
各行业都面临着各种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如数据泄露、网络攻击和系统故障等。
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企业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阐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在不同行业中的实际应用。
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1. 风险评估的概念和目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估各种信息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其目的在于降低风险,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流程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评估范围:明确评估对象和评估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估的深度和广度。
(2)收集信息:通过调查、访谈、文件分析等方式收集和获取相关信息,全面了解业务流程、系统架构和信息资产。
(3)识别风险:对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审核,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4)评估风险: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将风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排序。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风险应对策略,确保信息安全的持续性。
(6)监控和改进:定期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措施1. 风险管理的原则信息安全风险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全员参与:信息安全是全体员工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当参与到信息安全管理中。
(2)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当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管理措施。
(3)合理投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投入与风险的程度相适应。
(4)风险优先:在风险评估结果中,应当按照风险的优先级进行处理,先处理高风险项。
(5)综合防范:采取多种安全措施,形成多层次的防护体系,提高信息安全的整体防范能力。
2.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安全政策和规程:制定可行的安全政策和规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化。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1e3df77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6.png)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一、背景和目标1.1 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黑客攻击、网络、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风险。
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对于保护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1.2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完整、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以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该体系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风险评估和管理、网络安全政策和规范、网络安全人员培养、网络设备和系统安全、网络监测和响应、网络应急响应等。
二、风险评估和管理2.1 定义和分类网络安全风险2.2 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2.3 风险管理措施和策略三、网络安全政策和规范3.1 制定网络安全政策和规范的重要性3.2 网络安全政策的制定原则和步骤3.3 网络安全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方法四、网络安全人员培养4.1 网络安全人员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2 网络安全人员的基本职责和能力要求4.3 网络安全人员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五、网络设备和系统安全5.1 网络设备和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5.2 网络设备和系统安全配置和管理的方法和工具5.3 网络设备和系统安全检测和修复的方法和工具六、网络监测和响应6.1 网络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6.2 网络监测的方法和工具6.3 网络响应的原则和步骤七、网络应急响应7.1 网络应急响应的基本概念和目标7.2 网络应急响应的组织和流程7.3 网络应急预案和演练八、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附件2:网络安全政策和规范范例附件3:网络安全培训课程大纲九、法律名词及注释- 道路交通安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侵犯人身权益:指对他人人身权益的非法侵害行为;- 法律责任:指违反法律规定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和承担的法律责任。
提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意识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提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意识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f37afc6ee2bd960590c677df.png)
威胁
抗击
防护措施
被满足
利用
脆弱性
增加
增加
风险
暴露
资产
引出
增加
拥有
防护需求
价值
风险管理要素关系图
29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
系统改进
对策识别 与特征描述
任务关键性 参数权衡
风险分析
比较和对比 可用攻击
研究敌方 行为理论
开创任务 影响理论
比较和对比 各种行为
行动决策
脆弱性与攻 击的识别与 特征描述
威胁的识别 与特征描述
系、规范网络行为
• 信息安全人材培养与增强安全意识:学科、培训、意识、技能
、
自律、守法
8
• 信息安全组织建设:信息安全协调小组、责任制、依法管理
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高层会议
( 2004.1.9 )
•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IT增长25%、GDP的6%、强烈依赖
• 信息安全的重大案例 • 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 一个并重、两手抓、三个同步 • 新思路、新眼光,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 关键技术产品要自主可控 • 认真落实中央27号文件
• “安全基”技术(补丁、配置、清除、监视、加固、监视、升级)
• 审计与取证(全局审计、审计保护、反向工程、恢复提取) • 备份与容灾 (SAN、NAS、集群、冗余、镜象) • 可信计算 (TCG、TCPA、TSS 、TPM、TWC、----) •信息安全集成管理(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策略牵引)
22
9
《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报告》
—国信[2005] 2号文—
• 维护国家在网络空间的根本利益
• 确保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信息的安全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2a3fdb1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6c.png)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信息安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在于风险评估。
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一、风险评估的定义和意义风险评估是指对信息系统或信息资产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的全过程。
该过程能够帮助安全管理员发现各种潜在的威胁、弱点和漏洞,并可为公司或组织提供制定安全政策和风险控制措施的依据。
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1.资产价值指标主要考虑的是信息资产的价值,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例如:数据的重要性、处理的重要性、系统的重要性、人员的重要性等等。
2.威胁指标该指标主要考虑威胁的来源和影响,例如黑客攻击、网络钓鱼、病毒、木马等,根据威胁的类型和影响的程度,可以将威胁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3.漏洞指标该指标主要考虑系统或软件的漏洞,包括运行环境中的漏洞、未更新的软件漏洞、暴露的服务漏洞等,根据漏洞的类型和影响的程度,可以将漏洞评级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4.风险评估指标在资产价值指标、威胁指标和漏洞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产价值与威胁和漏洞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输出风险评级和风险分级报告。
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实施和应用该指标体系实施的前提是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安全团队,必要的安全工具和设备,同时各项指标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估。
该指标体系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利于企业或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四、结语信息安全是现代企业或组织及个人的必要条件。
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在于风险评估,而一个科学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则是实施风险评估的基础。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为保障信息安全和企业稳定发展出一份力。
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8ad300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3.png)
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已成为企业和个人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识别、评估和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的重要过程,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则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对信息系统及其处理、存储和传输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可能面临的威胁、脆弱性以及潜在影响进行评估的过程。
它有助于确定信息安全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以及有效地分配安全资源。
那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呢?首先是对资产的识别。
资产可以是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等,需要明确其价值和重要性。
然后是对威胁的评估,威胁可能来自内部人员、外部黑客、自然灾害等,了解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
再者是对脆弱性的分析,比如系统漏洞、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等。
最后,综合考虑威胁和脆弱性,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在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时,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定性评估方法通过主观判断和经验来评估风险,如专家评估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可能不够精确。
定量评估方法则运用数学模型和数据进行计算,如风险矩阵法。
它相对精确,但实施难度较大。
还有综合评估方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的优点。
完成风险评估后,接下来就是制定应对措施。
常见的应对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风险规避,即完全避免可能导致风险的活动。
例如,如果某个业务流程存在极高的信息安全风险,且无法通过其他方式降低,可能会选择放弃该业务。
二是风险降低,这是最常用的措施。
可以通过安装防火墙、加密数据、加强访问控制、进行员工安全培训等方式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三是风险转移,将风险的责任和后果转移给其他方。
比如购买保险,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获得赔偿。
四是风险接受,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极低或影响很小,且采取应对措施的成本过高时,可以选择接受风险。
在实施应对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信息安全策略、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安全制度和流程、定期进行安全审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报告》
—国信[2005] 2号文—
• 维护国家在网络空间的根本利益
• 确保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信息的安全
• 三大信息基础设施、八大重要信息系统、信息内容
• 信息安全基础支撑能力
• 信息安全防护与对抗能力
• 网络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能力
• 网络舆情驾驭能力
• 综合治理、协调联动、群防群治
提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意识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曲成义 研究员 2006.8.8
1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 网上黑客与计算机欺诈
• 网络病毒的蔓延和破坏
• 有害信息内容污染与舆情误导
• 机要信息流失与“谍件”潜入
• 内部人员误用、滥用、恶用
• IT产品的失控(分发式威胁)
• 物理临近式威胁
• 网上恐怖活动与信息战
维护国家安全 • 立足国情、以我为主、管理与技术并重、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 发挥各界积极性、共同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7
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要点
• 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风险与成本、资源优化配置、安全
风险评估
• 基于密码技术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密码管理体制、身份认证、
授权管理、责任认定
• 建设信息安全监控体系: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
11
“信息安全”内涵
威胁发起者
资产拥有者
贬 值
威胁
发 现
意 识 到
对策
保 值
滥 用
增 加
利 用
脆弱性
减降合 少低法
与
与
可
破
用
坏 风险
系统资产 ?
使命
12
信息安全概念演变
早期:通信保密阶段(ComSec),通信内容保密为主
中期:信息安全阶段(InfoSec),信息自身的静态防 护为主
近期:信息保障阶段(Information Assurance—IA ),
自律、守法
• 信息安全组织建设:信息安全协调小组、责任制、依法管理 8
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高层会议
( 2004.1.9 )
•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IT增长25%、GDP的6%、强烈依赖
• 信息安全的重大案例 • 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 一个并重、两手抓、三个同步 • 新思路、新眼光,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 关键技术产品要自主可控 • 认真落实中央27号文件
• 政策、标准、管理、技术、产业、人材、理论
• 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 信息安全长效机制
• 信息安全战略的主动权- - - - - -
10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中办[2006] 11号文—
第 (八) 部分 : “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 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 • 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抗毁能力 • 增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 研究国际信息安全先进理论、先进技术 • 掌握核心安全技术、提高关键设备装备能力 • 促进我国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的自主发展 • 完善国家信息安全长效机制 • ------
4
互联网信息安全威胁的某些新动向
• 僵尸网络威胁兴起 • 谍件泛滥值得严重关注 • 网络钓鱼的获利动机明显 • 网页篡改(嵌入恶意代码),诱人上当 • DDoS开始用于敲诈 • 木马潜伏孕育着杀机 • 获利和窃信倾向正在成为主流
5
“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态势与深层隐患
(案例考察)
• 领导重视、管理较严、常规的系统和外防机制基本到位 • 深层隐患值得深思
内控机制脆弱
高危漏洞存在
信息安全域界定与边控待探索
风险自评估能力弱
灾难恢复不到位
用户自控权不落实
----------
6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
《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2003] 27号文—
• 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 • 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 重点保障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 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 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发展、保护公众利益、
密、有害信息的防范能力
• 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指挥、响应、协调、通报、支援、
抗毁、灾备
• 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强
化可控、引导与市场、测评认证、采购、服务
• 信息安全法制与标准建设:信息安全法、打击网络犯罪、标准体
系、规范网络行为
• 信息安全人材培养与增强安全意识:学科、培训、意识、技能、
• 2004年震荡波几天波及全球
• 2005年Card System公司4000万张卡用户信息被盗
(美国最大的窃密事件、植入特洛伊木马、假冒消费)
• 网络正在成为恐怖组织联络和指挥工具
(911、伦敦事件)
• 9.11事件造成世贸中心1200家企业信息网络荡然无存
(有DRP/NCP的400家企业能够恢复和生存)
威胁所提供的一种能力
13
信息系统安全整体对策
(一)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作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14
(一)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5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安
安
安
安
安
安
全
全
全
全
全
全
工
技
基
法
管
标
程 与
术 与
础
服
产
设
规
理
• 网络的脆弱性和系统漏洞
2
网络突发事件正在引起全球关注
• 2000年2月7日美国网上恐怖事件造成巨大损失
(DDos、八大重要网站、$12亿美元)
• 2001年日本东京国际机场航管失灵,影响巨大
(红色病毒、几百架飞机无法起降、千人行程受阻)
• 2003年美国银行的ATM网遭入侵,损失惨重
(Slammer、几十亿美元)
强调动态的、纵深的、生命周期的、整个信息系统资 产的信息对抗。
我们当前所指“信息安全” = “信息保障”,
即“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处在纵深防御和动态对抗的
信息系统,为保障其中数据及服务的完整性、保密性、
可用性(防拒绝和破坏)、真实性(交互双方的数据、
人员的身份和权限、设施的鉴别)、可控性(监控、
审计、取证、防有害内容传播) 、可靠性而抵制各类
• 网络舆情的爆发波及到物理社会的稳定
• 信息网络的失窃密事件层出不穷
3
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入侵事件态势严竣
(CNCERT/CC 05年度报告数据)
• 收到信息安全事件报告12万件(04年的2倍) • 监测发现2万台计算机被木马远程控制(04年) • 网络钓鱼(身份窃取) 事件报告400件(04年的2倍) • 监测发现70万台计算机被植入谍件(源头主要在国外) • 发现僵尸网络143个(受控计算机25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