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重点整理579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因素
1.政治
2.经济:决定性因素
3.法律
4.教育
5.社会保障
6.环境保护
7.行为生活方式
8.卫生服务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对象:群体
方法:社会调查
目的:开展社会“诊断”
•寻找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
•发现重点保护的人群及重点防治对象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方法: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及前瞻性调查
目的:研究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现有的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为制订社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针对存在的卫生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综合性社会性策略与措施,即提出社会医学的“处方”。
•研究与保护人群健康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策略与措施。
•
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卫生革命
•目标: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社会卫生策略:主要通过制订综合性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工程措施,研究有效疫苗和生物制品制备,推行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消毒、杀虫及灭鼠计划,使得急、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
第二次卫生革命
•目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和精神病等。
•社会卫生策略:通过综合卫生措施,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倡三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特别是控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提倡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控制吸烟、酗酒、吸
毒,提倡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通过各种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措施,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第三次卫生革命
•目标: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社会卫生策略:总结第一、二次卫生革命的经验与教训,发展社会医学,使卫生事业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必须转变健康旧观念,树立健康新观念,树立大卫生观念,加强社会卫生措施,大力防治“文明病”、“社会病”,推行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可能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将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预防保健,促进人群健康
第二章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不同的医学模式反映不同历史阶段医学发展的特征、水平、趋向和目标。
掌握新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作用
1.对卫生服务的影响: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与此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已向四个方面扩大: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③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④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2.对传统医学的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的四个新的医学目的(医学发展的优先战略)
a.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
b.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c.对疾病的治疗,对不治之症的照料
d.避免早死,追求安祥死亡
3.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医学教育改革三个方面:
a.面向21世纪需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进行改革
b.医生必须是“五星级”:
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决策者、信息传播者、社区领导者、卫生服务管理者
c.医学教育本身必须进行改革:
医学教育的评价标准:社会效益
对于医学生培养:人文科学素养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树立终生教育的观
4.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a推动了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
b.新的健康观促进了预防医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c建立“高危”的概念:高危环境高危因素高危人群
d建立三级预防策略: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
5.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a.医学服务形式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
b.医学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人为中心转变
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和处理疾病与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涵义:
揭示了医学观的动态性
肯定了生物医学的价值
确立了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地位
立体地探索了健康的概念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泛影响性:是指作用的发散性,即一种社会因素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及系统发生功能变化。
2.恒常性与积累性:社会因素对人类产生稠密的和持久的作用,即为作用的恒常性。社会因素作用的积累是指社会因素以一定的时序作用于人体,可形成应答累加及功能损害累加或健康效应累加作用。
3.交互作用:社会因素作用人类健康常常是以交互作用的方式产生效应,主要是由于其因果关系的多元性所决定的。一种社会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人群健康,也可以作为其它社会因素的中介,或以其它社会因素为中介作用于健康
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途径:
1.影响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
2.影响健康与疾病的界定
3.直接损害或保护健康
4.影响卫生保健系统和求医行为
社会因素对个体健康的作用机制
1.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
2.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社会因素的中介
3.中枢神经系统(脑)-----社会因素作用的控制器
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
1.经济发展促进人群健康:经济发展是居民健康的物资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改善人们
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状况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可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环境污染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病的出现
3.心理健康问题人口流动的增加负性社会事件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