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重点整理57918

合集下载

医学社会学重点知识大全

医学社会学重点知识大全

医学社会学重点知识大全1. 医学社会学的定义和范围:医学社会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结合了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探讨医学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2. 医学知识的社会构建:医学知识并非客观、中立的,而是受到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医学知识的社会构建过程包括知识的产生、传播、接受和应用,以及知识如何被权力和利益所塑造。

3. 医学实践的社会背景:医学实践并非孤立于社会之外,而是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

社会背景包括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经济条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它们共同塑造了医学实践的方式和目标。

4. 医疗制度的社会组织:医疗制度是一个社会组织的体系,它包括医疗机构、医生、护士、患者、政府、保险公司等。

医疗制度的社会组织方式受到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医疗资源的分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医疗系统的效率。

5. 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决定因素:健康和疾病并非纯粹生物学现象,而是受到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社会决定因素包括社会阶层、教育水平、就业状况、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等,它们共同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疾病风险。

6. 医疗不平等的社会根源:医疗不平等是指不同社会群体在医疗资源、医疗服务和健康结果方面的差异。

医疗不平等的社会根源包括社会阶层、种族、性别、年龄、地域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和健康结果的不平等。

7. 医学伦理的社会维度:医学伦理是医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医学决策中的道德问题。

医学伦理的社会维度包括社会价值观、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法律规范等,它们共同塑造了医学伦理的原则和实践。

8. 医学社会学的应用领域:医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公共卫生、医疗政策、医学教育、医学伦理、健康传播等。

通过医学社会学的研究,可以为解决健康问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促进社会公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18社会医学重点考试重点内容

2018社会医学重点考试重点内容

2018社会医学重点!单选20题、简答5题、论述2题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性质)。

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卫生革命第一次:防治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目标,采取抗生素、免疫接种、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措施。

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通过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等措施。

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健康为奋斗目标,通过进一步树立健康新观念和大卫生观念、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保护环境、发展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及社区保健等综合性措施。

社会医学的任务:1. 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2.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3. 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 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社会医学发展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7医学之父盖伦解剖鼻祖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阿维森纳医中之王认为土壤和水可以传播疾病,而精神感情活动对机体也有影响。

帕拉塞尔苏斯瑞士1534年提出《水银病》一文拉马兹尼意大利人职业医学之父《论手工业者的疾病》(1700年)中描述了52种职业工人的健康与疾病状况弗兰克德现代公共卫生学奠基人社会医学首次提出概念(1848) 法国医生盖林医学模式: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

医学模式的特点1.经验总结2.动态地变化发展3.螺旋式发展变化4.社会性5.普遍性6.广泛性7.稳定性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布鲁姆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强调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修正和补充•恩格尔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宏观到微观(社会政策---基因)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基础性价值WHO健康观生理、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观:1.没有病就是健康被称为消极健康观,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2.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三个维度,是积极健康观社会因素与健康之间的联系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2、恒常性与累积性3、交互作用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2.个体生活方式3.社会支持网络4.社会经济地位5.其他社会结构因素6.宏观社会与经济、文化和环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提出是以健康相关的权力和义务作为基础,重点关注的是公共政策对健康决定因素的后续影响,目的在于提高各级政策制定者对于健康的责任。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干预来改善健康状况的学科。

这篇文章将对社会医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社会医学的概念与背景社会医学是综合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健康产生的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社会医学揭示了贫困、教育水平、就业状况、膳食结构、社会支持等因素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社会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社会经济地位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层级中的地位,包括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等。

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各类疾病,并且寿命较短。

2. 社会支持与健康: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家庭、朋友、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心理和实质性支持。

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减轻个体在面对健康问题或生活压力时的负担,对身心健康具有正面影响。

3. 社会不平等与健康: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中资源、机会和权力的不均分配。

研究显示,社会不平等加剧了各类健康指标的差距,增加了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患病和死亡的风险。

4. 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是指个体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吸烟和饮酒等。

研究发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疾病和提前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5. 社会环境与健康:社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等因素。

研究发现,恶劣的社会环境与各类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精神压力和免疫系统失调等。

三、社会医学的应用与挑战1. 社会医学在公共卫生政策中的应用:社会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政府层面的干预措施,促进社会公平和健康发展。

2. 社会医学研究的不足与挑战:社会医学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尚存在数据收集手段不足、研究方法不够成熟、研究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个体等问题。

四、社会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社会医学与其他健康相关学科的合作:社会医学需要与人口学、心理学、流行病学等学科密切合作,形成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模式。

(完整版)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3影响人群健康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社会医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社会医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社会医学最终版没有之一第一章绪论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探讨从社会医学策略和措施上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门科学。

知识基础:医学科学、社会科学;2. 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与人群的生老病死有关的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订综合性卫生政策、策略与措施。

3. 研究内容:(1)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的健康状况;(2)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3)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4. 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3)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4)开展特殊人群及社会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5. 教学目的:1.建立起整体医学观念和大卫生观念;2.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3.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4.掌握社会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测量法、文献法第二章医学模式1.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称医学观。

2. 医学模式种类:神灵主义→自然哲学→机械论→生物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为什么会发生):(1)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改变;(2)人类健康需求普遍提高;(3)医学科学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4)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4.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5.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对预防医学的影响;对临床医学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健康观的影响;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扩大”: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篇:《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有下列五项:①倡导积极的健康管理;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④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⑤主动特殊人群的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①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②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③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④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⑤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⑥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5、大卫生观:卫生事业的本职是一种花“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这也被称为“大卫生观”。

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2、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③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斯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①对临床工作的影响;②对预防工作的影响;③对卫生服务的影响;④对医学目的的影响;⑤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5、“五星级医生”,即卫生服务的提供者;诊疗方案的制定者;健康教育的指导者;卫生事务的协调者;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者。

6、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①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②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和生物医学的价值;③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7、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①环境因素;②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③生物遗传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8、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调查显示,生活方式占60%,环境因素占17%,生物遗传因素占15%,医疗卫生服务占8%。

社会医学重点知识总结

社会医学重点知识总结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社会医学: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她的知识基础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医学科学,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另一方面是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和管理科学。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 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 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德国卫生学家弗兰克在《全国医学监督体制》中提出用医学监督计划使政府采取措施来保护个人和公众健康的主张。

新世纪卫生策略: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的:增加期望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改进卫生公平;使全体人民能利用可持续卫生系统和服务。

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科学的医学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观点。

医学模式的特点:1社会性2普遍性3广泛性4渐进性希波克拉底在《人与自然》一书中提到“四体液”学说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培根把医学的任务分为三个方面: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延长寿命,提倡研究解剖学和病理解剖学。

笛卡尔和拉美特利《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机械论医学模式的缺点:认为甚至连思想活动也是机械的,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总体,对人的观察具有片面性机械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生物医学模式的缺点:1单因单果的线性医学模式2强调生物对健康的作用3重视部分忽视整体4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主体意识,重视疾病,忽视病人5难以理解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健康问题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1确立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的位置2更加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3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4建立以人为本的医疗体系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的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底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教学内容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教学内容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因素1.政治2.经济:决定性因素3.法律4.教育5.社会保障6.环境保护7.行为生活方式8.卫生服务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对象:群体方法:社会调查目的:开展社会“诊断”•寻找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发现重点保护的人群及重点防治对象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方法: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及前瞻性调查目的:研究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现有的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为制订社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针对存在的卫生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综合性社会性策略与措施,即提出社会医学的“处方”。

•研究与保护人群健康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策略与措施。

•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目标: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社会卫生策略:主要通过制订综合性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工程措施,研究有效疫苗和生物制品制备,推行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消毒、杀虫及灭鼠计划,使得急、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

第二次卫生革命•目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和精神病等。

•社会卫生策略:通过综合卫生措施,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倡三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特别是控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提倡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控制吸烟、酗酒、吸毒,提倡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通过各种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措施,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第三次卫生革命•目标: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社会医学就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得一门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得研究方法及成就,就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得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因素1.政治2.经济:决定性因素3.法律4.教育5.社会保障6.环境保护7.行为生活方式8.卫生服务社会医学得研究内容:1。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就是人群健康状况对象:群体方法:社会调查目得:开展社会“诊断”•寻找主要得社会卫生问题•发现重点保护得人群及重点防治对象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得因素,特别就是社会因素方法: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及前瞻性调查目得:研究各种因素特别就是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得影响,对现有得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为制订社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针对存在得卫生问题及产生问题得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得综合性社会性策略与措施,即提出社会医学得“处方”。

•研究与保护人群健康相适应得政治、经济、法律与文化教育等方面得策略与措施。

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目标: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与营养不良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社会卫生策略:主要通过制订综合性卫生措施与环境卫生工程措施,研究有效疫苗与生物制品制备,推行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消毒、杀虫及灭鼠计划,使得急、慢性传染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

第二次卫生革命•目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主要就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与精神病等。

•社会卫生策略:通过综合卫生措施,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倡三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特别就是控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得危险因素,改善生态与生活环境,提倡建立健康得行为生活方式,控制吸烟、酗酒、吸毒,提倡合理营养与体育锻炼,通过各种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措施,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发病率与死亡率。

第三次卫生革命•目标: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社会卫生策略:总结第一、二次卫生革命得经验与教训,发展社会医学,使卫生事业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得客观需要,必须转变健康旧观念,树立健康新观念,树立大卫生观念,加强社会卫生措施,大力防治“文明病"、“社会病”,推行自我保健,家庭保健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可能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将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社会医学得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得健康观与现代医学模式,保护与增进人群得身心健康,提高人群得生活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4.开展特殊人群与特种疾病预防保健,促进人群健康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医学模式就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得总体概括,不同得医学模式反映不同历史阶段医学发展得特征、水平、趋向与目标。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57918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57918

第一章绪论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因素1.政治2.经济:决定性因素3.法律4.教育5.社会保障6.环境保护7.行为生活方式8.卫生服务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对象:群体方法:社会调查目的:开展社会“诊断”•寻找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发现重点保护的人群及重点防治对象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方法: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及前瞻性调查目的:研究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现有的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为制订社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针对存在的卫生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综合性社会性策略与措施,即提出社会医学的“处方”。

•研究与保护人群健康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策略与措施。

•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目标: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社会卫生策略:主要通过制订综合性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工程措施,研究有效疫苗和生物制品制备,推行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消毒、杀虫及灭鼠计划,使得急、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

第二次卫生革命•目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和精神病等。

•社会卫生策略:通过综合卫生措施,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倡三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特别是控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提倡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控制吸烟、酗酒、吸毒,提倡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通过各种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措施,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第三次卫生革命•目标: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精品】社会医学笔记 社会医学重点

【精品】社会医学笔记 社会医学重点

【精品】社会医学笔记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是一门综合性思想方法学科,主要研究人口健康、医疗保
健系统、社会生活环境和卫生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现代公共卫
生学的一部分,社会医学在医学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社会医学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与健康
社会医学研究人口健康和疾病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环境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例如,社会隔离、歧视、贫穷、战争等都会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2. 医疗保健系统
社会医学研究医疗保健系统的建设、功能和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疗保健系统是个体、家庭和社区获得医疗服务的途径,它需要公平、高质量和经济有效的运作。

3. 健康服务利用与卫生行为
社会医学研究人们对健康服务的利用情况和卫生行为,包括预防、
保健和治疗等方面的行为。

适当的健康行为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
疾病,提高生命质量。

4. 卫生政策和规划
社会医学研究卫生政策和规划,包括公共卫生措施、医疗保险、药
品管理、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和卫生监督等方面。

卫生政策和规划
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保障公众健康和实现健康目标的重要手段。

总之,社会医学在探索和解决人口健康、医疗保健、卫生政策和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医学实践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社会医学复习重点内容

社会医学复习重点内容

社会医学复习重点内容----e3c4ccf7-6eb8-11ec-9999-7cb59b590d7d社会医学重点内容P1社会医学概念P2社会医学研究内容p5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

德国是社会医学的发源地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传染病;第二次卫生革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三次卫生革命——加强和改善生活质量p15医学模式的演变(机械医学模式论中需注意三部作品及其作者:《新工具》、《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忽视了集体生命的复杂性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p17图2-1)P21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p23“生物―社会―心理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中的第3点现代医学模式的贡献:1。

解放医学思维模式,以综合思维方式处理问题;2.拓展医学研究思路;三是疾病预防上了一个新台阶(社会、心理预防的应用);4、医药卫生人才知识结构产生巨大变化;5、中国医学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特点:1。

功能的普遍性;2.坚持和积累;3.互动。

p42“健康的内涵及衡量指标”中第二段中的第四行。

P43第一段最后一句p53“人口结构”第一句p96“调查研究”第三行p97社会医学特有的综合评价方法专家的人数15―50人为宜P98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图9-1科学研究的过程(“选题1、课题评估和“制定研究计划”的“三原则”中的第一句话”)p100最上方第一行“非概率抽样方法”P100定性研究的概念P100定性研究的特征P101定性研究的目的定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1、个案或特殊问题的深层次探索;2、不易定量分析的问题的研究,如一些社会现象和行为;3、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缺点:1、结论不一定是有普遍性;2、难以提供有统计量的结果。

P102定性研究方法p104“观察法”,第2-5行。

p108问卷的总体结构p134健康危险因素的概念p134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P135健康风险因素的特征p136健康风险因素的作用过程健康管理的特点:1、标准化(健康管理的基础);2、定量化(关键);3、个体化;4、系统化;5、整体化P137健康风险因素评估的概念和缩写p141危险分数及组合危险因素的计算方法P144个人评估p149生命质量的评价内容p150第三句话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功能状态功能效应p160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p162质量调整生存年p217社区卫生服务理念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1、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2、创建健康社区;3、促进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社会医学》重点、难点、考点汇总

《社会医学》重点、难点、考点汇总

《社会医学》重点、难点、考点汇总采用讲述、PBL教学模式、启发式、案例结合等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生共同来探讨,通过实例及一些图表来讲解重点和难点。

在实践课上着重学习探讨重点难点内容,通过情景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程度,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学习效果。

使其真正了解社会医学学科的学习内容和社会意义。

为其今后能在公共卫生领域顺利开展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考点涵盖社会医学学科的重点内容,考察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学习质量。

重点:社会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医学模式的概念、演变的规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社会健康决定因素模型的内容包;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健康的内涵和衡量标准;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和流动与健康的关系;社会制度的概念及其与健康的关系;文化的概念、构成和特点;文化影响健康的模式与特点;人格、认知、心理压力的概念及其与健康的关系;健康行为的概念;行为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健康行为的生物学、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观点;健康社会因素决定论;个体与群体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与治理;我国健康管理与治理的形势;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与步骤;问卷设计的步骤;卫生服务研究的分类、内容和方法;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的基本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健康危险因素的概念和分类;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分类;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主要内容;伤残调整生命的概念和应用;社会卫生状况概念;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全球社会卫生状况;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与基本内容;我国初级保健的最低标准与实际步骤;社区的概念及其要素;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内容和特点;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影响因素;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健康特征;残疾的预防和康复;流动人口保健;社会病的特点、产生根源及防治方法;慢性病筛查、监测的主要内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三级预防和管理。

【VIP专享】社会医学复习重点

【VIP专享】社会医学复习重点

社会医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社会医学的定义(性质)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且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可以概括为:通过社会卫生状况调查,掌握社会卫生状况及人群健康状况,分析人群健康水平及其变动规律;发现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重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即保障人群健康状况的策略和措施,为改善卫生事业提供决策依据,包括为政府管理和决策部门制订工作的方针政策;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监督和评价。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不确定):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2、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疾病为主攻目标3、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WHO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社会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于联系:1、与社区医学(具体略)2、与医学社会学(具体略)3、与卫生管理(具体略)4、与预防医学(具体略)5、与医学心理学(具体略)第二章医学模式的定义: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健康观,是人类与疾病斗争和认识人生自身规律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

医学模式的种类和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机械论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社会生态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产生原因: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2、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3、健康需求普遍提高4、医学学科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相互渗透5、健康因素多元化现代医学模式的意义:1、肯定了生物医学模式的价值2、揭示了医学观的发展性3、确立了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地位现代医学模式的影响:1、对医疗工作的影响(略)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略)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略)(1)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2)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3)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4)从医学技术扩大到社会服务4、对医学教育的影响(略)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通过教育间接地影响)2、健康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工作时间延长,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病伤缺勤损失,减少资源耗费)3、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健康问题(环境污染和恶化、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社会病的产生、社会流动人口增加)衡量社会经济发展与健康的指标:(注意英文缩写)1、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2、居民健康指标:平均期望寿命、出生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状况比较综合的指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妇死亡率则都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比较敏感的指标)3、综合指标:①生活质量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 index PQLI)②美国社会健康协会(American Social Health Association ASHA)提出的衡量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第五章社会生活与健康社会支持健康(社会支持见第6、7章)家庭、婚姻与健康相关内容家庭的功能:养育子女、生产和消费、赡养、休息与娱乐家庭对健康的影响:①家庭结构破坏:疾病死亡率增高、人均寿命缩短②家庭功能失调:青少年犯罪、计划生育的实施③家庭关系失调:家庭保健的内容:①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②保持心理健康③开展家庭教育(其余见书)文化的组成:1、文化的认知成分2、文化的规范成分3、文化的符号成分文化的类型及分别的作用:1、文化的表现形式:(1)物质文化/智能文化主要通过影响人类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2)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通过影响支配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来影响人群健康。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论1.社会医学概念(P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de)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de)关系(de)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de)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de)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de)社会功能,提高人群(de)健康水平.2.社会医学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de)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3.我国社会医学(de)基本任务①倡导积极(de)健康观;②推动医学模式(de)转变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④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⑤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de)预防保健工作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de)作用(P15)①社会医学(de)灵魂②指导原则③为健康和疾病提供理论与方法学2. 医学模式(de)转变(P16)(填空)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de)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de)背景(P20)①医学发展(de)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de)改变③健康需求(de)普遍提高④医学学科(de)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de)基本规律和特点(P31)①泛影响性和非特异性(作用(de)重叠性、作用及影响(de)非特异性)②恒常性与积累性③交互作用2.人口对健康及卫生工作(de)重要影响因素(P47)人口(de)规模、结构、分布、流动第四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1.健康相关行为(P64)指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de)行为和危害健康(de)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de)行为和危害健康(de)行为.2. 健康行为(P64)健康状态下(de)行为模式,即理想(de)健康相关行为.第五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1.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de)类型(P71)①调查研究②试验研究③评价研究④文献研究2.社会医学研究(de)步骤(P73)第一步选择课题陈述假设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第三步收集资料第四步整理和分析资料第五步解释结果3.现场调查常用(de)定性研究方法(P76)①观察法(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②深入访谈法(非结构式访谈)③专题小组讨论4.深入访谈法(de)步骤(P76)准备工作调查对象(de)选择设计访谈提纲访谈员选择与培训现场访谈访谈结果分析撰写报告5.专题小组讨论(de)步骤(P77)1)制订计划2)决定小组(de)数量和类型3)制订调查提纲、记录形式4)培训调查人员、进行预试验5)专题小组讨论准备工作6)进行专题小组讨论7)对专题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6.现场定量研究又称问卷调查,属定量研究(P79)7.问卷设计(de)原则(P82)(填空)目(de)性反向性实用性8.问卷(de)一般结构(P81)一份问卷通常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资料(de)登记(编码)等.9.问卷设计(de)步骤(P82)①明确研究目(de)②建立问题库③设计问卷初稿④试用和修改⑤效度和信度检验⑥10.问卷问题和答案(de)设计(P83)(1)问题设计根据问题(de)回答方式,可将问题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1)开放式问题 (open-ended question)优点:①可用于事先不知道问题答案有几种(de)情况;②可让回答者自由发挥,得到意外(de)发现;③若问题和答案太长时用开放式提问为好.缺点:①要求回答者有较高(de)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②需花费较多(de)时间和精力;③不善用文字表达自己(de)看法,导致回答率低;④统计处理比较困难.2)封闭式问题优点:①容易回答,节省时间②回收率较高③更能获得相对真实(de)回答④便于分析和比较缺点:①某些问题(de)答案不易列全,回答偏倚②提供了猜答和随便选答(de)机会,因此,资料有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③容易发生笔误(2)答案设计①填空式②二项选择式:是或否③多项选择式:应按顺序排列④图表式:回答者在图表上表示自己(de)意思⑤排序式答案(de)排列:①问题(de)排列:先排列容易回答(de)、无威胁性(de)问题(年龄、性别)②先排列封闭式问题③问题要按一定(de)逻辑顺序排列(问完一类再问一类)④检查信度(de)问题须分隔开来7.信度、效度及其关系①信度指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一致性(de)程度,即测量工具(de)稳定性或可靠性,通常用信度系数来评价.②效度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de)目标之间(de)接近程度.分为四种: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准则效度③关系:1)不可信(de)测量一定是无效(de).即信度不高,效度也不会高.2) 可信(de)测量,既可能是有效(de),也可能是无效(de).即信度高,不一定效度也高.3) 无效(de)测量,可能是可信(de),也可能是不可信(de). 即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不高.4) 有效(de)测量,一定是可信(de)测量.即效度高,信度一定也高.第六章生命质量评价1 生命质量QOL(WHO定义)(P89)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de)个体对与他们(de)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de)事情有关(de)生活状态(de)体验.2.生命质量(de)构成(P89)HRQOL主要包括生理和职业功能、心理状态、社会互动状况、经济状况或因素(课件)2.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P88)HRQOL 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de)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de)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体满意度.作为一种新(de)医学评价技术,全面评价疾病及治疗对病人造成(de)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de)影响.2.生命质量评价是指具有一定生命数量(de)人在一定时点上(de)生命质量表现.生命质量随时间推移显示出平衡、改善和下降三种状态.3.生命质量评价内容(P91)(填空)①生理状态反映②心理状态③社会功能状态④主观判断与满意度⑤疾病症状4.现成(de)量表:首选适宜(de)外文量表第七章健康管理1.健康管理(P108)健康管理:是以不同健康状态下人们(de)健康需求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de)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制定相应(de)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de)行动,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de)过程.2.健康危险因素(P111)使疾病或死亡发生(de)可能性增加(de)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de)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等.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P11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RA):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de)一种技术方法.4.慢性病自然史(de)6各阶段(P112)①无危险因素阶段②出现危险因素③致病因素出现④症状出现⑤体征出现⑥劳动力丧失5.健康危险因素(de)特点(P112)①潜伏期长:多次、反复、长期接触才发病②特异性弱:某一危险因素与多种疾病有关③联合作用:存在因果关系网络④广泛存在:散在、潜在、渐进、长期6.健康危险因素(de)分类(P113)①环境危险因素:(自然环境危险因素、社会环境危险因素)②心理、行为危险因素(自创性危险因素)③生物遗传危险因素④医疗服务中(de)危险因素7.健康危险因素(de)主要评价对象:行为危险因素8.健康危险因素评价(de)步骤(P115)①收集死亡率资料②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③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④计算组合危险分数⑤计算存在死亡危险⑥计算评价年龄:(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de)函数关系,从死亡率水平推算得出(de)年龄值称评价年龄.)⑦计算增长年龄(: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de)预期年龄.)⑧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9.可能延长寿命数=增长年龄与评价年龄之差10.评价结果(de)四种类型(P121)①健康型②自创性危险因素型③难以改变(de)危险因素型④一般性危险因素型第八章卫生服务研究1.卫生服务研究(P)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de)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de)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de)目(de)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de)过程.2.卫生服务研究(de)内容(P141)①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de)影响②评价人群(de)医疗卫生服务需要③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④卫生系统(de)组织结构与功能⑤卫生系统(de)经济分析⑥卫生服务效果评价3.卫生服务要求: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de)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de)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卫生服务需要:依据人们(de)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de)差距而提出(de)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de)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de)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de)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de)自身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学价值观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de)卫生服务量.卫生服务利用: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de)数量(即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de)结果.4,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de)联系卫生需求是由需要转化而来(de),如果卫生需要都能转化为需求,需求就有可能通过对卫生服务(de)实际利用得到满足.5.反映人群健康状况(de)指标(选择或填空)疾病指标、死亡及其构成指标、残疾指标、营养与生长发育指标、心理指标、社会指标及由这些指标派生出来(de)指数6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需要量(de)三项指标(P146)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7.疾病频率指标及其算法(1)两周患病率=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l00%或1000‰(2)慢性病患病率=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l000‰(3)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即每百调查人口中健康者所占(de)百分比.8.卫生服务利用(de)测量与分析(de)指标(1)门诊服务利用①两周就诊率=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②两周患者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③两周患者未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末就诊人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2)住院服务利用①住院率=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②人均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人(次)数③未住院率=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数×l00%9.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de)因素(P152)①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②社会经济因素③文化教育④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⑤医疗保健制度⑥气候地理条件⑦行为心理⑧婚姻与家庭10.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包括哪些(P157)卫生服务计划评价,实施过程和进展评价,以及结果评价.第九章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1.社会卫生状况(P162)社会卫生状况指人群(de)健康,以及影响人群健康(de)社会因素(de)状况.2.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P165)(1)人群健康状况指标1)单一型指标①粗出生率②粗死亡率③年龄别死亡率:④婴儿死亡率:某年不满1周岁婴儿死亡数/同年活产婴儿总数⑤平均期望寿命:假设有同时出生(de)一代人,按照一定(de)死亡概率去死亡,直至全部死亡为止,计算平均每个人存活多长时间.⑥死因别构成比:某地某一时期内因某一种或某一类原因死亡(de)人口数占总死亡人数(de)百分比.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即为死因顺位(死因谱)⑦孕产妇死亡率:每出生10万名活产婴儿死亡(de)孕产妇数.(孕产妇死亡:怀孕期间、分娩以及分娩后(de)42天内(de)死)⑧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de)人数/同期活产婴儿总数100%(活产婴儿:怀孕满28周,出生后有过生命迹象,即有过呼吸、心跳、随意肌运动、脐带波动四项指征之一者.)2)复合型指标:两个或以上(de)指标组成(de)新指标.(2)健康影响因素指标(两大类)包括人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指标及卫生保健指标3.卫生政策(P170)卫生政策指由政府或权威机构以社会健康为根本利益依据,制定并实施(de)关于卫生事业发展(de)战略与策略、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de)总称.4.卫生政策(de)特点(P170)①利益和价值取向②目标取向③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④功能多样性⑤过程及阶段性世纪面临(de)主要健康问题(P179)①健康状况存在着普遍(de)不公平性②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重要改变③健康问题(de)复杂性:旧(de)未去,新(de)又来6.全球卫生策略“21世纪人人健康“(de)三个总体目标(P180)①提高平均期望寿命(de)同时提高生活质量;②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de)公平程度;③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de)实施策略(P180)①与贫困做斗争②在所有(de)环境中促进健康③部门间(de)协调、协商和互利④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规划8.初级卫生保健(P181)是一种基本(de)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为社会所接受(de)方式和技术,是社区(de)个人与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de)、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发展(de)各个时期本着自力更生及自觉精神能够负担得起(de).9. 初级卫生保健(de)基本原则(P181)①合理布局:注意乡村和城郊②社区参与:社区参与地区卫生决策③预防为主:卫生保健重点是预防和促进健康④适宜技术:方法和物资能被接受和适用⑤综合途径:卫生服务与营养、教育、住房等综合考虑10. 初级卫生保健(de)基本要素(P181)①主要卫生问题(de)预防和控制方法(de)健康教育;②改善食品量供应和合理营养;③供应足够(de)安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④开展包括计划生育在内(de)妇幼保健工作;⑤主要传染病(de)预防接种;⑥预防和控制地方病;⑦常见病和外伤(de)合理治疗;⑧提供基本药物.第十章社区卫生服务1.社区(de)5个要素(P204)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特有(de)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de)认同、一定(de)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2.社区卫生服务(P204)是社区建设(de)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de)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de);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为一体(de)、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de)基层卫生服务.3.社区卫生服务(de)特点(P205)①以健康为中心②以人群为对象③以家庭为单位④提供综合服务4. 社区卫生服务(de)内容①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③社区预防④社区康复⑤社区保健⑥社区计划生育服务5. 社区卫生服务(de)意义①有利于卫生事业适应社会需求②有利于优化配置卫生资源③有利于抑制医药费用(de)不合理增长④有利于加强预防为主战略⑤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de)目标⑥有利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⑦是转变医学模式(de)最佳途径第十四章慢性病(de)社会医学防治1.慢性病(de)概念(P282)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de)特征(de)疾病可视为慢性病:①患病时间长期;②病后留下功能障碍;③疾病(de)原因常引起不可逆(de)病理变化;④因病情不同需要不同(de)医疗处置;⑤因病情差异需要不同(de)康复训练.2.三级预防(de)内容(P282)①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de)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de)根本措施.一级预防(de)双向策略即全人群策略和高危策略(主要手段: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②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亦称发病前期(de)预防,为了阻止或延缓疾病(de)发展而采取(de)措施,达到阻止疾病向临床阶段发展,减轻疾病(de)严重程度,防止并发症(de)目(de).措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③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在疾病临床期阶段,为了减少疾病(de)危害而采取(de)措施,其目(de)是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一般由住院治疗(对症治疗)和社区家庭康复(康复治疗)二个阶段组成.3. 筛查概念(P288)应用简便快速(de)测试、体格或实验室检查等方法,从外表健康(de)人群中早期发现未被识别(de)可疑病人或健康缺陷者及高危个体(de)一项预防措施.4.筛查(de)原则(P289)①拟筛检疾病应是危害当地人群(de)重大公共卫生问题②拟采用(de)筛检方法和技术应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具有较高(de)灵敏度、特异性,易为群众接受;③有较高(de)筛检效益和临床使用价值;④拟筛检出(de)疾病病史明确、具有较长(de)可识别(de)潜伏期⑤选择高危人群为重点进行筛查5.周期性健康检查概念(P292)运用格式化(de)健康检查表格,由医务工作者针对就诊者(de)不同年龄、性别、存在(de)主要卫生问题或健康危险因素等进行(de)个体化(de)健康检查.6.慢性病社区卫生服务(de)内容(P298)①支持或解释②告诫或建议③处方④转诊⑤实验室和医疗专用设备检查⑥随访⑦预防7.高血压(de)自我管理①定期测量血压②戒烟③减肥④规律(de)体育锻炼⑤合理膳食⑥紧张(de)调节⑦按医嘱服药。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绪论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社会医学的性质: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连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综合了生物医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将自然科学的成就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产生了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为:1)确定卫生工作重点:掌握社会卫生状况,特别重视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变动规律,发现主要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2)为卫生事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即保护人群健康状况的策略与措施,为有关部门,特别是卫生管理及决策部门制订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事业的监督和评价。

社会医学的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2.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4.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5.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预防保健,促进人群健康。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Appraisal):是研究致病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是社会医学研究的方法,也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方法。

个人健康危险因素收集内容: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疾病史。

疾病的选择:一般是选择当地该年龄组最重要的具有确定危险因素的10-15种疾病列为评价对象人群资料收集的途径:死因登记报告、疾病监测、回顾性调查。

个体资料收集的方式:1.问卷调查法,2.一般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等社会卫生政策与策略一、卫生政策(health policy):指由政府或权威机构以社会健康为根本利益依据,制定并实施的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的总称。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最新整理)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最新整理)

第一章概论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的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凑是,保护和增进人群得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ppt)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疾病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医学与社会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成就,是社会学与生物医学间的交缘学科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三个方面: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三次卫生革命的主要内容: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

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催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5、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6、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P11,需自己总结)7、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

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2、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古代,是在医学起源时期形成的对医学的一种总体认知方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公元前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是应用自然现象的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来认识疾病与健康问题的思维方式;(3)机械论医学模式:14~16世纪文艺复兴阶段,以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否定唯心主义的生命观和医学观,把医学引向实验医学时代,对医学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4)生物医学模式: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是建立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因素1.政治2.经济:决定性因素3.法律4.教育5.社会保障6.环境保护7.行为生活方式8.卫生服务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对象:群体方法:社会调查目的:开展社会“诊断”•寻找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发现重点保护的人群及重点防治对象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方法: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及前瞻性调查目的:研究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现有的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为制订社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针对存在的卫生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综合性社会性策略与措施,即提出社会医学的“处方”。

•研究与保护人群健康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策略与措施。

•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目标: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社会卫生策略:主要通过制订综合性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工程措施,研究有效疫苗和生物制品制备,推行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消毒、杀虫及灭鼠计划,使得急、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

第二次卫生革命•目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和精神病等。

•社会卫生策略:通过综合卫生措施,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倡三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特别是控制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提倡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控制吸烟、酗酒、吸毒,提倡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通过各种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措施,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第三次卫生革命•目标: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社会卫生策略:总结第一、二次卫生革命的经验与教训,发展社会医学,使卫生事业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必须转变健康旧观念,树立健康新观念,树立大卫生观念,加强社会卫生措施,大力防治“文明病”、“社会病”,推行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可能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将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预防保健,促进人群健康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不同的医学模式反映不同历史阶段医学发展的特征、水平、趋向和目标。

掌握新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作用1.对卫生服务的影响: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与此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已向四个方面扩大: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③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④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2.对传统医学的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的四个新的医学目的(医学发展的优先战略)a.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b.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c.对疾病的治疗,对不治之症的照料d.避免早死,追求安祥死亡3.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医学教育改革三个方面:a.面向21世纪需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进行改革b.医生必须是“五星级”: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决策者、信息传播者、社区领导者、卫生服务管理者c.医学教育本身必须进行改革:医学教育的评价标准:社会效益对于医学生培养:人文科学素养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树立终生教育的观4.对预防医学的影响:a推动了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b.新的健康观促进了预防医学向更高层次发展c建立“高危”的概念:高危环境高危因素高危人群d建立三级预防策略: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5.对临床医学的影响:a.医学服务形式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b.医学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人为中心转变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和处理疾病与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涵义:揭示了医学观的动态性肯定了生物医学的价值确立了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地位立体地探索了健康的概念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泛影响性:是指作用的发散性,即一种社会因素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及系统发生功能变化。

2.恒常性与积累性:社会因素对人类产生稠密的和持久的作用,即为作用的恒常性。

社会因素作用的积累是指社会因素以一定的时序作用于人体,可形成应答累加及功能损害累加或健康效应累加作用。

3.交互作用:社会因素作用人类健康常常是以交互作用的方式产生效应,主要是由于其因果关系的多元性所决定的。

一种社会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人群健康,也可以作为其它社会因素的中介,或以其它社会因素为中介作用于健康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途径:1.影响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2.影响健康与疾病的界定3.直接损害或保护健康4.影响卫生保健系统和求医行为社会因素对个体健康的作用机制1.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2.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社会因素的中介3.中枢神经系统(脑)-----社会因素作用的控制器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1.经济发展促进人群健康:经济发展是居民健康的物资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状况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可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环境污染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病的出现3.心理健康问题人口流动的增加负性社会事件增多4.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促进经济发展5.人群健康水平提高必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主要表现:提高期望寿命、智力水平和资源消耗减少。

6.7.社会制度的涵义有三层:8.一是社会形态:如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9.二是指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10.三是指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社会制度对健康的影响:1. 不同分配制度影响居民健康:财富合理分配有利于居民健康,贫富分化不利于人群健康2. 社会制度对卫生政策的决定作用:卫生政策和方针应坚持面向大众的基本原则才能有效提高居民健康水平3. 社会制度影响人的行为:社会制度通过规定行为模式,提倡或禁止某些行为,可以达到促进健康的效果,如禁止吸毒,控制烟草,规范食品生产等。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帮助。

支持是人的基本社会需要,获得社会支持不是被动的,而是一个互动过程。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基本单位。

家庭结构、功能和关系处于完好状态有利于增进家庭成员的健康。

家庭关系与健康:家庭关系协调,气氛和谐,有利于家庭成员生理心理调节控制处于稳定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人口发展与健康:1.人口数量与健康:人口数量过多对人类健康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b加重教育及卫生事业的负担,影响人口质量c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2.人口结构与健康:人口年龄结构与健康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主要有老年人口系数和儿童少年人口(1岁以下人口数)系数。

人口性别结构与健康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男、女性人口分别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3. 人口流动与健康:人口流动可促进经济繁荣及社会发展,给居民健康带来有利影响。

但是,人口流动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卫生问题,给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卫生服务的功能可分为两个方面:即保健功能和社会功能。

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卫生资源与健康卫生服务的组织实施与健康精神文化的分类1.智能文化包括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知识等,主要通过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来作用于人群健康;2.规范文化包括社会制度、教育、法律。

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主要通过支配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来影响人群健康;3.思想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过程和精神生活作用于人群健康。

第十一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与健康管理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Appraisal):是研究致病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是社会医学研究的方法,也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方法。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需要的资料:1.当地性别年龄别疾病死亡率(一般选择当地该年龄组最重要的并具有确定危险因素的10—15种疾病作为评价对象)2.个人健康危险因素资料(5类)a行为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和使用安全带等。

b环境因素:如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家庭关系、生产环境、心理刺激和工作紧张程度等。

c生物遗传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疾病遗传史和身高、体重等。

d医疗卫生服务:如定期体格检查、X线检查、直肠镜检查、乳房检查和阴道涂片检查等。

e疾病史:除上述4类因素外,还应详细询问患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应检查结果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计算组合危险分数、计算存在的死亡危险、计算增长年龄、计算危险降低程度)---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个体资料收集的方式:1.问卷调查法2.一般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等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人群资料收集的途径:死因登记报告、疾病监测、回顾性调查健康管理定义:以不同健康状态下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为,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的全过程。

健康管理的意义(一)有助于医疗费用的控制(二)有助于改善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三)有助于推动医疗系统的变革第九章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德尔菲法文献研究社会医学的研究步骤:选择课题陈述建设---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解释结果问卷设计的原则1.目的性:问卷的所有问题都必须依据研究目标,根据研究假设提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