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分子系统学

合集下载

分子系统学考试2010

分子系统学考试2010

一、1、直源与旁源(orthlogy and parology): 同源的基因是由于共同祖先基因进化而产生的,称为直源;同源的基因是由于基因复制产生的,称为旁源。

2、祖征和衍征(plesimnorphy and apomophy):在同一叉点分出的各种类以及他们共同的祖先都具有的特征称为祖征;来源于同一个祖先但又区别于其他类群的特化的身体结构特征称为衍征。

3、性状逆转(character reversal):4、简约信息位点(parsimony-informative site):通常有些三联体密码子一个碱基的改变不足以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由一类变成另一类,这些改变一个碱基而对蛋白质没有影响的密码子位点称为简并位点。

5、基因树(gene tree)和物种树(species tree):基于单个同源基因差异构建的系统发生树称为基因树;代表一个物种或群体进化历史的系统发育树称为物种树或种群树。

6、旁(并)系群(paraphyletic group):并系群:不满足单系类群的要求,各成员间又具有共同祖征的分类群组成为并系类群;各成员既不具有共同衍征又不具有共同祖征,只具有同型性状的成为复系类群。

(单系群:来源于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后裔构成的演化线及其内部分支体系;)7、多数一致树(majority-rule consensus tree):是一致树中的一种,它显示在一组树中至少一半的树所支持的节点或分支,实际上也常常显示一致树上支持每个节点的树所占百分率。

(一个能够代表所有树的复合树称为一致树。

)8、遗传距离、枝长(genetic distance,branch length):9、密码子的兼并性(degeneracy of genetic code):同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码子的现象,对应于同一种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成为同义密码子10、达尔文正选择(Darwin’s positive selection):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有力的被选择,不利或致死的被淘汰的现象称为达尔文正选择。

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积极分子季度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自从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以来,我个人觉得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

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我都很尽职尽责。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懂得了党员的职责和义务,时刻拿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以下是我近段时间的学习心得.第一,应该坚持勤奋学习。

入党积极分子要端正入党动机,首先要加强学习。

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这一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自觉的、理性的高度的过程,也是树立正确入党动机的思想基础。

二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水平。

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即便承诺再多,再好,那也是空谈。

我们必须求真务实,积极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发现现实的社会问题并加以反思,培养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是学习好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党章对党的性质、宗旨、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和党员的条件、权利、义务及党的纪律、作风、领导、组织制度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

通过对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懂得党的性质、纲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了解党员的权利、义务,有助于我们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一个正确的标杆。

第二,要加强实践。

我们要求入党仅仅有主观愿望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付诸行动,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

通过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通过与身边优秀的学生党员同学进行交流学习,从而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

第三,加强个人主观世界的改造,克服不正确的入党动机。

在我们争取入党的过程常常会受到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并且认真对待党组织对自己的帮助和教育,不断地提高个人思想觉悟,从而把思想上入党、入党为公作为孜孜不倦的终身追求。

第四,端正入党动机不是入党前一时的问题,而是一辈子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入党,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4年度青年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4年度青年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4年度青年基金项目第26卷第12期2014年12月生命科学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V ol. 26, No. 12Dec., 2014文章编号:1004-0374(2014)12-1342-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4年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申请人依托单位1微生物学植物乳杆菌激活NHE8信号通路并在炎症性肠病中发挥保护作用可能的机制探究刘畅上海交通大学南极乔治王岛土壤中产蛋白酶细菌和胞外蛋白酶的多样性以及细菌新种属和新型适冷蛋白酶资源周明扬齐鲁工业大学II类NAD-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功能与进化机制研究王鹏安徽师范大学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内生菌多样性差异及功能基因分析夏志洁山东师范大学活性污泥中稀有微生物类群BFB的多样性及其环境响应研究郗丽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冰洋产多糖细菌多样性及多糖特性张炳照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青海油田原油与采出液水相微生物差异机制及原油来源菌种资源多样性研究蔡曼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一个特殊新疆鹰嘴豆根瘤菌种群自然进化规律及其进化机制的研究张俊杰郑州轻工业学院新疆藜科5种盐生植物内生细菌多样性及耐盐促生菌株评价王宏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弗兰克氏菌的多样性及其数量分布研究刘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发网菌科黏菌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张波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座坚壳属真菌的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马海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腹黏菌亚纲和发网菌亚纲黏菌核糖体序列测定及分子系统学研究亓宝吉林农业大学中国链格孢菌大孢子种的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邓建新长江大学中国假网衣科地衣系统分类学研究张璐璐山东师范大学松乳菇多糖(LDG-A)调控巨噬细胞免疫应答活性的分子机制侯怡铃西华师范大学茶树病原真菌和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刘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丝状子囊菌ITS分子进化研究李熠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凋落枯枝暗色丝孢真菌分类研究马立国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菌寄生属资源、分类及该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曾昭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不同生境条件下齿瓣石斛不同生长时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邵士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担子地衣的分类及分子系统研究王欣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珀扎若拉属和偏脚菇属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何晓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裂丝盖伞复合群的隐存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学研究范宇光长白山科学研究院疫霉属(Phytophthora)DNA条形码的选择与评价兰成忠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毛醌素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及其调控殷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阴沟肠杆菌SDM中2,3-丁二醇手性形成及代谢调控机制研究李理想上海交通大学产碱假单胞菌中龙胆酸代谢直接水解途径的研究刘琨上海交通大学沙门氏菌DNA磷硫酰化修饰蛋白复合物的功能研究成秋香上海交通大学聚醚类盐霉素的生物合成机理解析姜春艳上海交通大学寡糖转运在嗜碱芽孢杆菌 N16-5 半纤维素利用中的作用研究宋亚囝天津科技大学SpTrz2调控粟酒裂殖酵母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商巾杰南京师范大学DOI: 10.13376/j.cbls/2014186第12期13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4年度资助项目铜绿假单胞菌合成鼠李糖脂对环境胁迫条件的响应机制研究姜天翼山东建筑大学开发适用于链霉菌的新型诱导表达系统王为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激活蛋白AP1参与茉莉酸甲酯诱导灵芝酸合成的调控机理任昂南京农业大学代谢产物调控碳降解物阻遏作用和蛋白质组资源分配尤从慧深圳大学温度对法夫酵母MK19虾青素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苗莉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山被孢霉脂质合成与苯丙氨酸代谢相关性及调控机制研究王鸿超江南大学蛋白乙酰化修饰对天蓝色链霉菌发育分化的调控机制研究赵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枯草芽孢杆菌解聚酶YwtD调节γ-聚谷氨酸链长的结构基础研究曾菊梅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大肠杆菌表达异源蛋白质时的多态性研究赵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全局性调控子GacA对假单胞菌L-肉碱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研究黄娇芳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hmsT 3'非翻译区介导的mRNA稳定性研究朱慧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微生物细胞外还原制备纳米粒子过程中的电子传递机制研究王敏聊城大学基于次级代谢产物活性和结构的重楼内生菌多样性及与宿主方晓梅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植物相关性研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效应分子NleF通过抑制caspase-4参与其致病宋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分子机制研究微生物菊粉酶C末端结构域的功能研究刘光磊中国海洋大学谷氨酰胺蓝靛素合成酶的催化机制研究秦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槐糖脂的结构修饰及其联合依托泊苷对食管癌细胞增殖马晓静合肥工业大学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核糖开关翻译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张静复旦大学多烯聚酮细胞色素P450的区域及立体特异性研究季俊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Thienodolin中噻唑并吲哚环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马宏敏武汉大学维生素K2合成关键酶的结构解析与基于结构的抑制剂设计徐铮南京工业大学集胞藻PCC6803中sll1981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研究李志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沙雷氏菌灵菌红素的前体MBC合成途径中相关蛋白结构解析冉婷婷南京农业大学及反应机制的研究粘细菌新型β-1,3-葡聚糖酶的催化机制研究黄彦南京农业大学恶臭假单胞菌YL19产2种环脂肽的结构鉴定及合成机制研究孙燕陕西师范大学Bacillus subtilis双精氨酸转运系统中信号肽定向识别的分子机制崔文璟江南大学电子歧化转氢酶NfnAB的分子进化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黄海燕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极端嗜热细菌Caldicellulosiruptor中双功能纤维素水解酶吕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作用机制的研究里氏木霉内切葡聚糖酶EGI催化纤维素水解的机理研究宋乡飞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毕赤酵母转录因子Fhl1p功能鉴定及其促进外源蛋白表达的机理梁书利华南理工大学莱茵衣藻膜蛋白Cr-FAX在脂肪酸跨叶绿体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李楠楠西南大学镉胁迫下MAPKs对通道蛋白的调控机理张丽琳天津大学构巢曲霉Calcineurin和CchA参与菌丝极性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王莎湖州师范学院blaOKP 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进化研究邹立扣四川农业大学多基因协同调控里氏木霉高效分泌表达蛋白的研究苏小运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潘多拉菌中氯苯代谢的两个基因簇的转录调控研究晁红军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ClpX ATPase在蜡样芽孢杆菌生物防治小麦土传病害中的作用张颖河南大学酿酒酵母耐受玉米秸秆水解液抑制物基因的功能鉴定刁刘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病原细菌受体激酶PcrK特异识别寄主植物激素分子信号的机制王芳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深海链霉菌SCSIO ZJ46来源的抗菌环肽desotamides的生物合成研究李青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稻瘟菌可长距离移动的效应蛋白MoSDT1在与水稻互作中杨静云南农业大学的分子鉴定寒地根瘤菌III型效应因子对大豆宿主特异性的影响辛大伟东北农业大学1344生命科学第26卷RAS-2调控粗糙脉孢菌生物钟的分子机制研究胡启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固氮施氏假单胞菌非编码RNA crcZ和crcY在碳代谢抑制中战嵛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协同作用机制利用CRISPR/Cas系统建立新型乳酸菌基因组编辑技术郭婷婷山东大学纳豆激酶高效分泌表达系统的构建与最适pH偏酸性改造刘中美江南大学普鲁兰酶的理性设计及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分泌表达研究谢能中广西科学院建立土曲霉高效基因打靶平台的研究黄雪年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大肠杆菌人工合成功能寡糖2-岩藻化乳糖的系统研究黄笛南开大学组合调控解淀粉芽孢杆菌胞内辅因子NADH/NAD+强化2,3-丁二醇杨套伟江南大学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磷霉素生物合成中Fom3催化的sp3碳原子甲基化机制研究陈允亮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肠杆菌中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苯丙酮酸途径合成苯乙醇张海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代谢调控研究基于微流控液滴的放线菌高通量筛选培养和分离何湘伟北京林业大学基于双底物平行标记实验的13C代谢通量分析的新方法姚瑞莲上海交通大学微流控芯片上微生物培养的溶氧梯度控制方法与基因表达研究甘明哲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基于单细胞拉曼分选的新型酵母突变株筛选方法研究王婷婷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拉曼技术在微生物群落动态监测中的方法学研究黄适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新型宿主免疫调节抗菌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崔金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根际微生物在壶瓶碎米荠超积累硒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袁林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quamicrobium sp. hun6降解皮考啉酸及其衍生物的机理研究吴志国天津科技大学喜温嗜酸硫杆菌中sigma因子对硫代谢和环境压力适应性的调控陈林旭山东大学铜绿假单胞菌胞外多糖和鼠李糖脂交互调控的分子机理王世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一株鞘脂菌多环芳烃降解代谢网络的转录组学研究丁国春中国农业大学天然来源腐殖质作为电子媒介体促进多氯联苯生物降解的研究章春芳浙江大学双启动子级联调控荧光蛋白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环境监测应用李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Sphingobium sp.MEA3-1降解烷基取代苯胺类化合物2-甲基-6-乙基侯颖河南科技大学苯胺分子机理研究芽孢杆菌B1菌株降解4-羟基苯甲酸途径中NIH重排反应研究冯昭中江苏师范大学磷酸激酶slt2调控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分子机制张峰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桦木属植物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分布格局研究王琴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洋枯草芽孢杆菌C01抗菌物质合成调控的信号通路研究穆大帅山东大学沉水植物与磷细菌的联合对水-沉积物间磷循环的作用规律研究李海峰河南工业大学生物阴极加速氯代烃污染物还原脱氯及作用机制李智灵哈尔滨工业大学菌株Pigmentiphaga sp.H8对3,5-二溴-4-羟基苯甲酸的降解陈凯南京农业大学及脱溴机制大兴安岭地区火山口湖好氧不产氧光合菌群落多样性及系统分类李爱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海洋弧菌菌群感应信号分子N-acyl homoserine lactones对NK 细胞付凯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的调控作用研究基于噬菌体随机肽库研制新型酿酒酵母表面吸附剂张海燕河南大肠道微生物组在转基因鲤糖代谢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颜庆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特殊生境中地衣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辐射作用研究元超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基于“质粒宏基因组”研究饲料中铜、锌、砷对猪粪细菌耐药邓祖军广东药学院质粒的选择与转移微生物协同利用石油烃作用的机理研究胡冰北京大学氧调控奥奈达希瓦氏菌降解偶氮染料的机理研究杨玉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假诺卡氏菌CB1190降解四氢呋喃的代谢机理及关键酶研究方倜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Cupriavidus basilensis B-8对木质素降解机制的研究石岩河南师范大学第12期13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4年度资助项目嗜酸微生物协同作用浸出黄铁矿的分子机制韩一凡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c-di-GMP受体Filp与PXO_02715蛋白互作及其对水稻白叶枯杨凤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菌毒性的共调控作用结核分枝杆菌LrpA蛋白调控基因转录的机制研究宋宁宁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控制致病性大肠杆菌DegP表达的调控蛋白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李兆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水貂铜绿假单胞菌强弱毒菌株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其与毒力齐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相关性研究一株糖霉菌属放线菌抑菌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张越锋塔里木鱼类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功能RNA组研究杨敏俊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福氏志贺菌2a新毒力蛋白Pic细胞毒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张俊琪复旦大学巴尔通体效应蛋白BepC与宿主p53蛋白互作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袁聪俐上海交通大学malS-5'UTR调节伤寒沙门菌耐酸力和侵袭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张盈江苏大学噬菌体裂解酶细胞壁结合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杨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机理与应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非编码基因区的系统发现和耐药新机制研究张泓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血红素氧化酶独特的ND9/14位点促进空肠弯曲菌感染定植张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及机制研究头束霉及其近似属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耿月华河南农业大学水稻纹枯病菌诱导水稻程序化死亡的作用机制郑爱萍四川农业大学SreE介导的铁调节对皮炎外瓶霉形态发生、药物敏感性高露娟复旦大学及致病性的影响钙信号系统介导白念珠菌形态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喻其林南开大学隐球菌转录因子Frt1功能和调控机理研究刘同宝山东大学烟曲霉Rho1蛋白对其细胞壁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及诱发宿主田曙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天然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研究白念珠菌开关蛋白S?1和S?2在菌丝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调控戴宝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机制研究昆虫RNAi抗病毒免疫途径调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与不同贾东升福建农林大学介体间存在亲和性差异的机制研究细胞自噬在伪狂犬病毒复制感染中的作用孙明霞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口蹄疫病毒基因组3'非编码区通过DDX21诱导I型干扰素产生杨德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分子机制GCRV内衣壳的自组装及与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张付贤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杆状病毒核心基因gp41在BV和OD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沈姝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质型多角体病毒衣壳蛋白VP5参与病毒RNA复制机制的研究杨洁武汉大学杆状病毒ODV表面刺突的组分鉴定和功能研究侯典海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蝙蝠正呼肠孤病毒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研究杨兴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应激颗粒对新城疫病毒复制与先天性免疫的调控机制研究孙英杰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日本乙型脑炎病毒逃逸神经系统CD8+ T细胞免疫清除的机制刘珂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适应家兔的关键基因定位李永锋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基于HIV-1病毒感染必需因子Vif和其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的高通量周小红吉林大学小分子药物筛选体系Hedgehog信号通路在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过程中作用机制研究邹罡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纤毛杆影响嵌合型腺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效率的机制研究张文峰广东药学院I型单纯疱疹病毒UL2蛋白核质转运信号的鉴定及其在病毒蔡铭升广州医科大学感染中功能的研究流感NS1蛋白通过改变细胞骨架帮助病毒释放姜威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内质网蛋白SEC62调控登革病毒感染的新机制研究柳恒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346生命科学第26卷PI3K/Akt信号通路在DHEA衍生物抗EV71中的作用研究魏艳红湖北工业大学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及S1亚基的结构逯光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功能研究麻疹病毒N蛋白诱导细胞自噬及其分子机理研究刘鑫武汉大学人腺病毒E1B55K与E4orf6蛋白相互作用的型特异性研究及应用邹小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乙型脑炎病毒入侵环节中包膜糖蛋白关键氨基酸残基和肽段刘海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识别与功能分析受MicroRNA调控的重组EV71在恶性神经胶质瘤模型上的溶瘤研究张晓玮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肠道病毒71型(EV71)诱导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王蓓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来自丙型肝炎亚基因组复制子的外体活化炎症小体的机制研究徐咏芬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霍乱弧菌分型噬菌体VP2吸附和注入分子机制的研究徐嘉良北京工商大学同一原噬菌体在两株希瓦氏菌中的作用及H-NS对其切离调控的研究刘晓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ORF48催化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甲基化的作用与机制卢曙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猪肺炎支原体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的致病机制研究华利忠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靶向单基因模型构建与新型小分子化合物CB抗衣原体分子包小峰南通大学作用机制研究2植物学龙胆属植物中雌雄异位和雌雄异熟的功能分异和进化式样研究李肖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百合属的花进化和传粉生态学刘长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拟南芥RSU3调控花粉管顶端生长的分子机理周利明河北联合大学水稻CRC2蛋白在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形成中的分子机理研究纪剑辉淮阴师范学院玉米胚胎发生相关基因EMB4的功能研究李翠玲山东大学双靶向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tCYS调控胚柄细胞程序性死亡赵鹏武汉大学的分子机理研究野生大豆/栽培大豆胚胎发生的比较研究及其重要经济性状刘媛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分子调控机制探讨暖温带不同功能型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及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杜宁山东大学TBL在植物细胞壁多糖乙酰化修饰中的功能研究刘香玲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一个新的水稻每穗粒数主效QTL Gn2的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朱金燕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拟南芥MUP24.5基因维持种子黏液质结构的功能研究于丽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拟南芥AtFH14与微丝及微管骨架的相互作用机制王姣姣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紫珠属(唇形科)的分类修订马仲辉广西大学中国千金藤属(防己科)的分类学研究张紫刚南京农业大学虾脊兰属及其近缘类群(兰科)的系统分类学研究翟俊文福建农林大学广义九里香属的分类修订及系统学研究牟凤娟西南林业大学中国山矾属(山矾科)的分类学修订刘博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蛛毛苣苔属的分类学研究许为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爵床科恋岩花属的系统位置及其物种分化研究高春明滨州学院中国淡水隐藻类的分类学研究夏爽中南民族大学中国海洋绿藻门刚毛藻目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及其DNA条形码库构建黄冰心汕头大学木腐菌对粗木质残体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机制闫晓丽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木灵藓属(Orthotrichum hedw.)的形态演化、系统发育和分类王庆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拟蕨藓属的分类修订及其与近缘属的关系于宁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细鳞苔属(Lejeunea)植物的分类修订韦玉梅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耐旱复苏植物旋蒴苣苔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李晶首都师范大学小叶栒子复合体谱系地理及物种界定研究李飞飞中央民族大学卫矛科南蛇藤属(Celastrus L.)分子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沐先运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4年度资助项目第12期1347基于RAD-Tag技术:特提斯孑遗洲际间断分布植物穗菝葜祁哲晨浙江理工大学(菝葜科)的亲缘地理学研究伞形科山芹属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廖晨阳四川大学世界凤尾蕨属及凤尾蕨亚科的系统学研究张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喜马拉雅特有属蓝钟花属的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研究周卓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花柱二型性水生植物莕菜的适应性遗传进化研究岳晓丽湖北工业大学番荔枝科独子木属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探索高分化速率薛彬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与性状演化及生物地理的相关性东亚特有药用植物玄参复合种系统发育和物种形成机制研究陈川杭州植物园植物RPW8-NBS-LRR类抗病信号传导基因的起源、演化邵珠卿南京大学及功能化机制水稻亚种间新合成四倍体早期世代基因组变异徐春明东北师范大学特异响应冷胁迫的DREB1/CBF基因亚家族在陆生植物中的演化康菊清陕西师范大学黑种草属植物中AP3-3基因表达量的调控进化及其对花瓣形态张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多样性的贡献栽培大豆茎杆直立驯化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董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果梨花发育分子机制研究张吉斯鞍山师范学院蕨类植物叶绿体RNA编辑及其适应性进化研究高磊中国科学院。

2014专业代码(研究生)

2014专业代码(研究生)

2014专业代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085204材料化学工程081701材料加工工程0805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材料学08050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无机化学070301有机化学070303法学院法律(法学)035102法律(非法学)035101国际法学03010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经济法学030107社会学030301高等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学040106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3化工学院材料工程085204材料化学工程081701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过程系统工程081701化学工程081701085216化学工艺081702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生物医学工程083100油气储运工程082003制药工程技术081720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析化学070302工业催化081705化学工程081701085216精细合成化学与分子工程070320皮革化学与工程082204轻工技术与工程08522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无机化学070301物理化学070304先进材料与制备技术080522应用化学081704有机化学070303制药工程技术081720制药工程硕士085235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车辆工程080204动力工程0852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固体力学080102化工过程机械机械电子工程080202机械工程085201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热能工程080702科技信息研究所情报学120502理学院光学070207理论物理070201数学070100应用数学070104有机化学070303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3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哲学010100政治学理论030201商学院产业经济学020205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国际贸易学020206国民经济学020201会计学120201技术经济与管理120204金融学(含:保险学)企业管理120202区域经济学020202社会学030301系统工程081103应用数学070104商学院MBA工商管理硕士125100国际商务025400会计125300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125200人口学030302社会保障120404社会工作硕士035200社会学030301土地资源管理120405行政管理120401生物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发酵工程082203海洋生物学070703化学工程085216工程硕士化学工艺081702生物工程085238生物化工08170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食品科学083201微生物学071005药学100700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英语语言文学05020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过程系统工程081721计算机技术08521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控制工程085210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药学院化学工程081701化学生物技术与工程081722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农药学09040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药物化学100701药学100700105500专业学位硕士应用化学081704植物保护090400制药工程085235制药工程与技术081720中药学100800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工业设计工程硕士085237旅游管理120203设计艺术学050404艺术055100艺术硕士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化学工程081701085216工程硕士化学工艺081702环境工程085229工程硕士环境科学083001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热能工程08070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分子生物学参考教材

分子生物学参考教材

分子生物学参考教材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生物分子,特别是核酸、蛋白质和酶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分子生物学的参考教材:
《分子生物学》(第五版)——James Watson,Franklin M. Bergmann,著,科学出版社,2015年。

《分子生物学教程》——刘进元、王志远,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

《分子生物学》——David S. H. Bell,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

《基础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周春燕、晋玉章,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以上教材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基因表达调控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有助于读者系统学习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

分子遗传学名词解释

分子遗传学名词解释

2014分子遗传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可被转录形成mRNA,并进而翻译成多肽链,构成各种结构蛋白质,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和激素等。

2、调节基因(Regulatory gene):指某些可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合成阻遏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

其突变可影响一个或多个结构基因的功能,或导致一个或多个蛋白质(或酶)量的改变。

3、基因组(genome):基因组(应该)是整套染色体所包含的DNA分子以及DNA 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指令。

或单倍体细胞核、细胞器或病毒粒子所含的全部DNA或RNA。

4、C值悖理(C-v a l u e p a r a d o x):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同生物在进化上所处的地位及复杂性之间无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理(C——value paradox)。

N值悖理(N-v a l u e p a r a d o x):物种的基因数目和生物进化程度或生物复杂性的不对应性,这被称之为N(number of genes)值悖理(N value paradox)或G(number of genes)值悖理。

5、基因家族(gene family):由同一个祖先基因经过重复(duplication)和变异进化而形成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组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家族。

6、孤独基因(orphon):成簇的多基因家族的偶尔分散的成员称为孤独基因(orphon) 。

7、假基因(pseudogene): 多基因家族经常包含结构保守的基因,它们是通过积累突变产生,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

在一些例子中,突变使基因功能完全丧失,这样的无功能的基因拷贝称为假基因,经常用希腊字母表示8、①卫星DNA(Satellite DNA):是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重复程度最高的成分,由非常短的串联多次重复DNA序列组成。

②小卫星DNA(Minisatellite DNA) :一般位于端粒处,由几百个核苷酸对的单元重复组成。

分子进化和分子系统学(转载)

分子进化和分子系统学(转载)

分⼦进化和分⼦系统学(转载)分⼦进化和分⼦系统学12.1 概念 分⼦进化⼀词有两层含义。

从⽣命历史看,在前⽣命的化学进化阶段(细胞⽣命出现之前),进化主要表现在分⼦层次上,即表现在⽣物分⼦的起源和进化上。

换⾔之,从时序上说,分⼦进化是⽣物进化的初始阶段。

但从另⼀⾓度来看,在细胞⽣命出现之后,进化发⽣在⽣物分⼦、细胞、组织、器官、⽣物个体、种群等各个组织层次上,分⼦进化是⽣物分⼦层次上的进化。

换⾔之,从组织层次上说,分⼦进化是⽣物组织的基础层次的进化。

我们通常所说的分⼦进化就是指后者。

前者通常被称为前⽣命的化学(分⼦)进化。

⼀般⽽⾔,对⾃然现象的认识过程是从⼈类感官所及的层次开始,逐步向微观和宏观两个⽅向扩展。

向微观领域的探索往往出于寻找“深层原因”的动机。

对进化原因和进化机制的探索,最终必然深⼊到分⼦层次。

向宏观领域探索则是相反的过程,即⽤已知的低组织层次的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组织层次现象。

如今,科学家们发现,不同层次的现象遵循不同的规律和不同的法则。

低层次的规律并不完全适⽤于⾼层次,⽤⾼层次的规律解释低层次现象也往往⾏不通。

因此,本章讨论的分⼦进化规律和分⼦进化的理论基本上只适⽤于分⼦进化。

12.2 ⽣物⼤分⼦进化的特点 在⽣物⼤分⼦的层次上来观察进化改变时,我们看到的是⼀个很不同于表型进化的过程。

根据分⼦进化研究的权威之⼀⽊村(Kimura,1989)的总结,分⼦进化有两个显著特点,即进化速率相对恒定和进化的保守性。

1.⽣物⼤分⼦进化速率相对恒定 如果以核酸和蛋⽩质的⼀级结构的改变,即分⼦序列中的核苷酸或氨基酸的替换数作为进化改变量的测度,进化时间以年为单位,那么⽣物⼤分⼦随时间的改变(即分⼦进化速率)就像“物理学的振荡现象”⼀样,⼏乎是恒定的。

通过⽐较不同物种同类(同源的)⼤分⼦的⼀级结构,可以计算出该类分⼦的进化速率。

对于某类蛋⽩质分⼦或某个基因(或核酸序列)来说,其分⼦进化速率可表⽰为氨基酸或核苷酸的每个位点每年的替换数,即 上式中的K是分⼦进化速率(每个氨基酸位点每年的替换数);d是氨基酸或核苷酸替换数⽬;N是⼤分⼦结构单元(氨基酸或核苷酸)总数; t是所⽐较的⼤分⼦发⽣分异的时间, 2t代表进化时间,进化经历的时间是分异时间的2倍。

2013-2014分子生物学章节练习题第5-6章练习题

2013-2014分子生物学章节练习题第5-6章练习题

第五、六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练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II作用的特点不包括A.在对称序列处切开DNAB.DNA两链的切点常不在同一位点C.酶切后产生的DNA片段多半具有粘性末端D. DNA两链的切点常在同一位点,E.酶辨认的碱基一般为4-6个4.下列关于建立cDNA文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从特定组织或细胞中提取mRNAB.将特定细胞的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克隆到噬菌体或质粒中,C.用逆转录酶合成mRNA的对应单股DNAD.用DNA聚合酶,以单股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通常识别序列是A.粘性末端B.RNA聚合酶附着点C.回文对称序列,D.多聚腺苷酸E.甲基化的“帽”结构9.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可简单地概括为A.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分离、提纯与鉴定B.分、切、连、转、筛,C.将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菌株D.将载体和目的基因接合成重组体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应用11.常用质粒有以下特征A.是线性双链DNAB.插入片段的容量比λ噬菌体DNA大C.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D.含有同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多个切口E.不随细菌繁殖而进行自我复制14.表达人类蛋白质的最理想的细胞体系是A.大肠杆菌表达体系B.原核表达体系C.酵母表达体系D.昆虫E.哺乳类细胞表达体系,18.在分子生物学上“重组DNA技术”又称为A.酶工程B.蛋白质工程C.细胞工程D.发酵工程E.分子克隆技术22.基因组代表一个细胞或生物的A.部分遗传信息B.整套遗传信息,C.可转录基因D.非转录基因E.可表达基因25.在已知序列信息的情况下,获取目的基因的最方便方法是A.化学合成法B.基因组文库法C.cDNA文库法D.PCRE.差异显示法27.PCR主要的酶是A.DNA连接酶B.反转录酶C.末端转移酶D.碱性磷酸酶E. Taq DNA聚合酶28.重组DNA技术中实现目的基因与载体DNA拼接的酶A.DNA聚合酶B.RNA聚合酶C.DNA连接酶D.RNA连接酶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30.最常用的筛选转化细菌是否含重组质粒的方法是A.营养互补筛选B.抗药性筛选,C.免疫化学筛选D.PCR筛选E.分子杂交筛选33.用于重组DNA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核苷酸序列的A.正超螺旋结构B.负超螺旋结构C.α-螺旋结构D.回文结构,E.锌指结构58、基因治疗是指A.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93.PCR实验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A.DNA聚合酶的种类B.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的量C.引物序列的结构和长度D.四种dNTP的浓度E.循环周期的次数94.基因剔除(knock out)的方法主要被用来研究A.基因的结构B.基因的功能C.基因的表达D.基因的调控E.基因的突变95.反义核酸作用主要是A.封闭DNA B.封闭RNAC.降解DNA D.降解DNA E.封闭核糖体的功能105. 酵母单杂交技术是分析【】的实验系统。

2014年武汉科技大学考研试题616分子生物学(B卷)和标准答案

2014年武汉科技大学考研试题616分子生物学(B卷)和标准答案

姓名






准考
证号码



线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分子生物学(□A 卷■B 卷)科目代码:考试时间:3小时 满分150分 □计算器 □直尺 □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共7小题,任选5题作答,每小题、反式作用因子:
三、论述题 (任选1题作答,共30分)
1、说出PCR的原理、PCR实验反应体系的组成成分和基本反应步
2、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是那几位?得奖理由?其意义何在?
答:DNA复制时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是:5´TCGAGTAGCCGAAGATCATCGTCGACGA 3分)
转录成mRNA的碱基顺序是:5´UCGAGUAGCCGAAGAUCAUCGUCGACGA 3´(6分)所合成肽链的氨基酸顺序是:SSSRRSSST(8分)
三、论述题 (30分)
1、说出PCR的原理、PCR实验反应体系的组成成分和基本反应步。

生物信息学第六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ppt课件

生物信息学第六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ppt课件

姊妹群是单系类群的一种常见类 型。
• 图4-1示出树6个分类群(A-F)进 行不同划分所产生的单系、并系 和复系类群的例子。图4-1(a)中 单系类群为:{A,B},{E,D, F}、{C,D,E,F}、 {A,B,C,D,E,F}
• 图4-1 (b)中并系类群为:{C, D,E}、 {B,C,D, E, F}等
第四章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4.1分子进化的基本概念
• 系统发生学是进化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系统发生分 析早在达尔文时代就已经开始。从那时起,科学家们就开始 寻找物种的源头,分析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给各个物种分 门别类。
• 经典系统发生学研究所涉及的特征主要是生物表型 (phenotype)特征,所谓的表型特征主要指形态学的(结构的) 特征,如生物体的大小、颜色、触角个数,也包括某些生理 的、生化的以及行为习性的特征。通过表型比较来推断生物 体的基因型(genotype),研究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但是, 利用表型特征是有局限性的。有时候关系很远的物种也能进 化出相似的表型,这是由称为趋同进化的过程造成的。
4.1.1同源性与同源性状
• 同源性(homology)是比较生物学中的一个中心概念。第3章 和第4章中已涉及序列同源性检索方面的内容。这里,将进 一步讨论有关序列同源性分析的基本概念。同源,最基本的 意义就是具有共同祖先。一般来说,如果两个物种中有两个 性状(状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就可以称这两 个性状为一对同源性状(homologous character):
• 用表型来判定进化关系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于许多生物体很难检 测到可用来进行比较的表型特征。例如,即使用显微镜检查,也 难以发现细菌的明显特性。
• 当我们试图比较关系较远的生物体的时候,第三个问题又出现了, 即什么样的表型特征能用来比较呢?例如,分析细菌、蠕虫和哺 乳动物,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实在是少之又少。

分子系统学

分子系统学

分子系统学分子系统学是指通过对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功能等的进化研究,来阐明生物各类群(包括已绝灭的生物类群)间的谱系发生关系.相对于经典的形态系统分类研究,由于生物大分子本身就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含有庞大的信息量,且趋同效应弱,因而其结论更具可比性和客观性.尤为重要的是,一些缺乏形态性状的生物类群(如微生物和某些低等动、植物)中,它几乎成为探讨其系统演化关系的唯一手段.由于分子系统学的上述特点,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逐渐在各种生物类群的系统发生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的说来,迄今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所获得的生物类群间亲缘关系的结果,大多都和经典的形态系统树相吻合.但是,在一些生物进化谱系不明或模糊关键环节上,它得出的结果却往往和形态系统学的推测大相径庭.1研究步骤分子系统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根据分子生物学数据构建生物类群的谱系发生树.它一般包括以下程序:1.首先确定所要分析的生物类群,选择该类群中相关亚类群的一些代表种类;确定所要分析的目的生物大分子(包括DNA序列、蛋白质序列等)或它们的组合;2.设法获得它们的序列数据或其它相关数据(如限制性内切酶(I LP)、随机扩增多态DNA( )、DNA序列等),DNA序列的数据可以通过GenBank获得,也可以通过实验室的研究(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而获得;3.对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pairwisealignment)或其它的数学处理,如转变成遗传距离数据矩阵;通过一些遗传分析软件(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如:PHYLIP J、PAI J、MEGA[J 等)对这些处理后的数据,并基于一定的反映DNA序列进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构建分子系统树;4对构建的系统树做相应的数学统计分析以检验系统树的可靠性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具体的研究对象时,上述各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要获得一个正确的结论,必须综合考虑每一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目的基因的选择、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分类群之间、构树方法和分析软件的选择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2涉及议题基因树和物种树分子系统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基因树来推测物种树.基因树是根据生物大分子的序列数据(主要为DNA序列数据)构建的谱系树,物种树则是反映物种实际种系发生的谱系树.人们期待着得到的基因树和物种树相一致,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Nei(1987)描绘了二种谱系树之间所有可能的关系,认为二种谱系树之间至少存在二个方面的差异:一是基因树的分化时间早于物种树,二是基因树的拓扑结构可能与物种树不一致(二个或多个基因树之间存在着差异)如何将由多个基因或基因组建立的基因树综合成一个物种树,是分子系统学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Maddison(1997)认为:基因重复所导致的并源而非直源关系的产生,不同生物类群问基因的水平转移,系统演化分歧事件发生后产生的分子性状的多型性引起的谱系选择等生物学因素是造成二者不一致的主要原因.相应地,分子系统学研究中一定要选择直源基因而非并源基因,选择水平转移事件较少的树,采用基于大量独立进化的基因位点进行分析等等,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更有利于获得一个可靠的树.分类群的选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如何选择所研究的对象——内类群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内类群选择(内类群的数目及选择依据等)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影响到所得结论的可靠性.关于内类群的数目,目前大多数分子系统学家认为,当所分析的序列长度一定时,尽量选择较多的分类群有助于获得更准确的结论,而内类群选择的依据主要体现在:(1)结合古生物学,形态学等各方面证据,尽量保证所选择的分类群确为一个单系发生的类群;(2)分类群的选择并非是随机的,尽量使其在所研究的生物类群中具有代表性;(3)在某些因具有明显长枝效应(或短枝效应)而导致的系统关系不确定的分支间增加分类群有助于减弱或消除这种效应.另外,在构建分子系统树中,同样需要选择外类群以确定系统发生树的基部位置,从而确定进化的方向.外类群的选择可以是单个(单一外类群),也可以是多个(复合外类群).在所研究的内类群数目不多且二者之间的极性关系十分确定的情况下,单个外类群足以说明问题.而在较为复杂的分析中,通常选择复合外类群以保证所得结论的可靠性[11].随机选择的外类群,极有可能因为亲缘关系较远,导致所得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大.因此,在选择外类群时,必须结合其它分类学上的证据,或者在做详细的系统发育研究之前,首先对所研究的内、外群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便于选择较为理想的外类群.最理想的外类群应该是该内群的姐妹群,因为二者间拥有较多的共近裔性状.目的基因的选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目的基因的选择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要根据所研究的具体分类群选择适宜的基因:在高级分类阶元(科级以上)间的系统发生分析中,选择一些在进化中较为保守的基因或基因片段(如核编码的蛋白质(酶)基因、核糖体基因(18S rRNA基因、28S rRNA基因)等);在较低级的分类阶元间,可以选择进化速率较快的基因或基因片断(如某些核编码基因的内含子或转录间隔区(ITS)以及一些细胞器基因(线粒体基因和叶绿体基因)等).当然,每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可以选择的基因数目可以是多个的,至于哪些是最有效的,这通常要依据具体情况做比较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作多基因或多基因组合分析后寻求一致树来加以解决.有时针对某些涉及到多种层次分类阶元的复杂分类群时,还可以采取组合分析的方法:即推断位于系统树基部的深层次的谱系发生时,运用较保守的基因作为目的基因;推断位于系统树中段的谱系发生时,采用进化速率较为适中的基因;在系统树顶端的终端分类单元时,采用进化速率较快的基因.这样可以在不同阶层的演化关系中都获得可信的结果.基因序列数据的比对选择了适宜的目的基因并通过基因的扩增(PCR技术)和序列测定后,就获得了各个目标生物类群的DNA序列数据,对所获得的同源DNA序列进行比对是分析中的关键环节.所谓比对是指通过插入间隔(gaps)的方法,使不同长度的序列对齐达到长度一致,并确保序列中的同源位点都排列在同一位置.其中间隔的处理对后续的系统学分析有明显的影响.序列比对目前通常基于以下二种原理:点标(dot plot)法和记分距阵(scoring ma仃ix)法.基因树的构建方法目前,构建基因树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二大类:距离法(distancemethod):是将序列数据转变成数据(遗传距离)矩阵,然后通过此数据矩阵构建系统树、具体性状法(dis—cretecharacter method):直接分析序列上每个核苷酸位点所提供的信息构建系统树,它又包括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法以及由ML法延伸的贝叶斯法(Bayesianmetl-,od).距离法该方法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只要获得一组同源序列间的进化距离(遗传距离),那么就可以重建这些序列的进化历史.距离法中以邻接法(NJ)最为常用.邻接法是由Saitou和Nei(1987)提出,其原理是逐步寻找新的近邻种类(序列),使最终生成的分子树的遗传距离总长度为最小.该法虽并不检验所有可能的拓扑结构,但在每阶段诸物种(序列)聚合时都要应用最小进化原理,故而被认为是ME的一种简化方法.最大简约法该方法源于形态学的分支系统学研究,而最早被Fitch(1971)用于核苷酸数据研究.它是一种最优化标准,遵循“奥卡姆剃刀(Ockharn’S razor)原理,即假设由一祖先位点替换为另一位点时,发生的替换数目最少的事件为最可能发生的事件.在实际应用中,由于MP法只考虑所谓的“信息位点”,所得的进化树是最短的、也是变化最少的进化树.因而,简约法的“最小核苷酸替换数目”原则也意味着“异源同型事件(homoplastic event)(即平行替换、趋同替换、同时替换和回复突变等)最少.最大似然法该法最早由Felsenstein(1981)提出,其原理是以一个特定的替代模型分析一组既定的序列数据,使获得的每一个拓扑结构的似然率均为最大,再挑出似然率值最大的拓扑结构作为最终树这里所分析的参数是每个拓扑结构的枝长,并对似然率的最大值来估算枝长.迄今的研究表明,在分类群数目较大、序列长度较长的复杂分析中,ML法的分析结果优于其它任何方法。

2014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2014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2014年第三季度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一定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以一名党员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在周围的人当中时时处处体现出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格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而先进的组织。

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我始终不放松对党的理论、观念、先进思想的学习,这使我对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及与优秀党员先进性不够一致的地方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同时在思想、学习、工作和作风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理论知识水平,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我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不仅要有先进正确的理论知识,更要去勇于实践,把党的思想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同自己的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坚定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终身的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通过认真工作进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是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漫长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够获得的。

要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亲身经历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三、加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新世纪,新发展,要求我们这一代人要有新的知识结构。

只有多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不被时代所摒弃,做时代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强大尽一份力量。

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通一行,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才能不愧于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才能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要向周围的同学和同事学习。

从大家的身上我感到了一种活力,一种动力。

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真题2001-2014

武汉大学分子生物学真题2001-2014

一.解释概念(20分,每个4分)卫星DNA 复制体逆转座子反式激活因子衰减子与衰减作用三、问答题(50分)1. 说出双链DNA复制起始有关的五种重要的酶或蛋白并简述它们的功能。

(15分)2. 简述增强子的特点和性质及作用机制。

(10分)3. 简述真核RNA聚合酶II的转录起始复合物装配过程和转录起始(15分)4. DNA限制性内切酶EcoRI是人们熟悉的常用内切酶,它是在大肠杆菌(E.coli)R株中发现的,它被广泛用于分子克隆操作和DNA分析。

pUC质粒是常用克隆载体之一,它的多克隆位点上有EcoRI、BamHI、KpnI、HindIII等酶切点。

假如要你把一段由EcoRI切割产生的外源DN**段克隆到pUC质粒中,并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株来扩增,已知条件是所用的R菌株中只有EcoRI一种限制性内切酶,你设计如何做才能确保成功?为什么?(10分)武汉大学2002分子生物学三.问答:1.简述(或绘图说明)真核细胞RNA聚合酶II转录的起始需要哪些基本转录因子及其装配过程(15分)2.简述(或绘图说明)色氨酸操纵子弱化的机制(15分)3.在讨论基因家庭时经常提到胚胎、胎儿和成体形成的蛋白质,这些述语是指什么现象?可用什么术语来描述这一类基因家族(5分)4. 你正在进行Southern blot分析,并刚刚完成凝胶电泳部分,下一步是将胶浸泡在NaOH溶液中使DNA变性为单链,为了节约时间,你跳过这一步,直接把DNA 从胶上转到硝酸纤维素膜上,你将标记好的探针与膜杂交,却发现放射自显影结果是一片空白,哪里错了呢?(5分)一、下列名词翻译成中文,并简要解释1、Domains and motifs2、Alternative splicing3、Reporter genes4、The PCR cycle5、Restriction mapping6、Multiple cloning sites7、DNA libraries8、Proteomics9、Replicon10、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请列举三种以上蛋白质纯化技术,并说明不同纯化技术的简单原理。

2013-2014分子生物学章节练习题第7-8章练习题

2013-2014分子生物学章节练习题第7-8章练习题

第7-8章基因表达调控之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2、一个操纵子(元)通常含有(A) 数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B) 一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C) 一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D) 两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E) 数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4、乳糖操纵子(元)的直接诱导剂是(A) 葡萄糖(B) 乳糖(C) β一半乳糖苷酶(D) 透酶(E)异构乳糖5、Lac阻遏蛋白结合乳糖操纵子(元)的(A) CAP结合位点(B) O序列(C) P序列(D) Z基因(E) I基因6、cAMP与CAP结合、CAP介导正性调节发生在(A) 葡萄糖及cAMP浓度极高时(B) 没有葡萄糖及cAMP较低时(C) 没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D) 有葡萄糖及cAMP较低时(E) 有葡萄糖及CAMP较高时7、Lac阻遏蛋白由(A) Z基因编码(B) Y基因编码(C) A基因编码(D) I基因编码、(E) 以上都不是8、色氨酸操纵子(元)调节过程涉及(A) 转录水平调节(B) 转录延长调节(C) 转录激活调节(D) 翻译水平调节(E) 转录/翻译调节9、大肠杆菌lac operon中,与O序列结合(A) Lac阻遏蛋白(B) RNA聚合酶(C) 环-磷酸腺苷(D) CAP-cAMP(E)异构乳糖10、大肠杆菌lac operon中,与P序列结合(A) Lac阻遏蛋白(B) RNA聚合酶(C) 环-磷酸腺苷(D) CAP-cAMP(E)异构乳糖11、大肠杆菌lac operon中,与CAP结合(A) Lac阻遏蛋白(B) RNA聚合酶(C) 环-磷酸腺苷(D) CAP-cAMP(E)异构乳糖12、大肠杆菌lac operon中,与CAP位点结合(A) Lac阻遏蛋白(B) RNA聚合酶(C) 环-磷酸腺苷(D) CAP-cAMP(E)异构乳糖13、乳糖、阿拉伯糖、色氨酸等小分子物质在基因表达调控中作用的共同特点是A与启动子结合B与DNA结合影响模板活性C与RNA聚合酶结合影响其活性D与蛋白质结合影响该蛋白质结合DNAE与操纵基因结合14、DNA损伤修复的SOS系统A是一种保真性很高的复制过程B LexA蛋白是一系列操纵子的阻遏物C RecA蛋白是一系列操纵子的阻遏物D它只能修复嘧啶二聚体15、以下关于cAMP对原核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cAMP可与分解代谢基因活化蛋白(CAP)结合成复合物B cAMP-CAP复合物结合在启动子前方C葡萄糖充足时,cAMP水平不高D葡萄糖和乳糖并存时,细菌优先利用乳糖E葡萄糖和乳糖并存时,细菌优先利用葡萄糖17.操纵子学说的创立者是A.Watson & Crick B.Nirenberg C.KrebsD.Jacob & Monod E.Hens Kebs & Kurt Henseleit18.诱导乳糖操纵子转录的诱导剂是A.乳糖B.葡萄糖C.阿拉伯糖D.别乳糖E.AMP19.在乳糖操纵子的表达中,半乳糖的可能的作用是A.作为辅阻遏物结合了阻遏物B.作为阻遏物结合了操纵区C.引物D.使阻遏物变构而失去结合DNA的能力E.该操纵子结构基因的产物20.cAMP在转录的调控元件中作用是A.cAMP转变为CAPB.CAP转变为cAMPC.cAMP-CAP形成复合物D.葡萄糖分解活跃,使cAMP增加,促进乳糖利用来扩充能源E.cAMP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与转录无关21.原核生物转录起始前-10区的核苷酸序列称为A.TATA box B.CAA Tbox C.增强子D.Pribnow box E.调节子22.与DNA结合并阻止转录进行的蛋白质称为A.正调控蛋白B.反式作用因子C.诱导物D.分解代谢物基因活化蛋白E.阻遏物23.下列哪些不是操纵子的组成部分A.结构基因B.启动子C.阻遏物D.Pribnow box E.操纵子24.转录因子(TF)A.是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分B.是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分C.有α、β、γ三个亚单位D.是转录调控中的反式作用因子E.是真核生物的启动子25.转录前起始复合物是指A.RNA聚合酶与TATAA T序列结合B.RNA聚合酶与TA TA序列结合C.σ因子与RNA聚合酶结合D.阻遏物变构后脱离操纵基因的复合物E.各种转录因子互相结合后再与RNA聚合酶、DNA模板结合26.关于锌指的叙述正确的是A.凡含Zn2+的蛋白质均可形成B.凡含Zn2+的酶皆可形成C.必须有Zn2+和半胱氨酸或组氨酸形成配价键D.DNA与Zn2+结合就可形成E.含有很多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形成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酶的共价修饰能引起酶分子构象的变化B.脱甲基化作用能使基因活化C.连锁反应中,每次共价修饰都是对原始信号的放大.D. 启动子和操纵子是没有基因产物的基因28.AATAAA序列是A.原核生物的启动子B.真核生物的启动子C.真核生物mRNA加尾修饰点信号D.原核生物的转录终止信号E.真核生物的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序列29.基因表达过程中目前仅在原核生物中出现而真核生物没有的是A.tRNA的稀有碱基B.σ因子C.冈崎片段D.DNA连接酶E.AUG用作起始密码子30.与RNA聚合酶结合,启动转录的是A.操纵子B.调节基因C.启动子D.结构基因E.以上都不是31.以乳糖代替葡萄糖培养细菌时可引起A.诱导B.阻遏C.AB两者都是D.AB两者都不是E.衰减32.顺式作用元件是指A.基因的5’侧翼序列B.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RNA序列C.基因的5’、3’ 侧翼序列D.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蛋白质序列E.位于基因侧翼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33.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A.基因活化水平B.转录水平C.转录后加工D.翻译起始E.翻译后加工36.构成最简单启动子常见功能组件是A.TATA盒B.CAA T盒C.GC盒D.上游调控序列E.Pribnow box37.转录因子是A.调节DNA结合活性的小分子代谢效应物B.调节转录延伸速度的蛋白质C.调节转录起始速度的蛋白质D.保护DNA免受核酸内切酶降解的DNA结合蛋白E.将信号传递给基因启动子的环境刺激39. 阿拉伯糖(Ara)对阿拉伯糖操纵子中ara BAD基因转录的影响是:A.通过抑制Ara C与DNA的结合而减少转录B.通过DNA弯折(bending)而促进转录C.与Ara C结合,改变其与DNA结合的性质,导致去阻遏作用D.促进CAP与DNA的结合E.在高浓度葡萄糖存在时促进转录40. 色氨酸操纵子中的衰减作用最终导致A.DNA复制的提前终止B.在RNA中形成一个抗终止的发夹环C.在RNA中形成一个翻译终止的发夹环D.RNA polymerase从色氨酸操纵子的DNA序列上解离E.合成分解色氨酸所需的酶42. 基因表达调控可在多级水平上进行,但其基本控制点是:A.基因活化B.转录起始C.转录后加工D.翻译E.翻译后加工49. 阻遏蛋白识别操纵子的A promoterB geneC operatorD intronE exon52.与DNA结合并阻止转录进行的蛋白质通常是A.正调控蛋白B.反式作用因子C.诱导物D.分解代谢基因活化蛋白E.阻遏物53. 色氨酸操纵子调节过程涉及A. 转录水平调节B. 转录延长调节C. 转录激活调节D. 翻译水平调节E. 阻遏蛋白和“衰减子”调节54.当培养基中色氨酸浓度较大时,色氨酸操纵子处于:A.诱导表达B.阻遏表达C.基本表达56.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A. 对自身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B. 对另一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C. 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D. 具有抑制功能的调节蛋白E. 对特异基因转录具有调控作用的一类调节蛋白【单项选择题答案】1.D2.B3.A基因表达的阶段特异性是相对于个体发育的整个阶段的一个概念尤其是指发育阶段性胚胎干细胞、功能干细胞与已经完成分化的细胞的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阶段性。

分子毒理学(2014)

分子毒理学(2014)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纯化
1)DNA的分离与纯化(酚-氯仿提取法)
[原理] 组织细胞经蛋白酶K消化后,用去污
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解细胞膜并使蛋 白质变性,然后利用核酸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 溶剂的特性,用有机溶剂酚-氯仿及乙醇提纯 DNA。
6
2)RNA的分离与纯化 (酸性酚-硫氰酸胍-氯仿提取法)
数的纳米小孔同时进行记录
42
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先进性
1、一秒可以测10个碱基,测序速度是化学法测序 的2万倍。
2、二代测序可测到上百个碱基,但三代测序可以 测几千个碱基。为基因组的重复序列的拼接提供 了非常好的条件。
3、精度极高,达到 99.9999%。
43
4、可直接检测RNA的序列 5、可直接测甲基化的DNA序列:DNA聚合酶复制
分子毒理学研究技术
Molecular Toxicology
2014年3月
讲授内容
◈ 分子毒理学研究基本方法 ◈ 生物大分子损伤检测技术 ◈ 基因突变及多态性检测技术 ◈ 表观遗传效应检测 ◈ 基因表达检测
2
分子毒理学研究基本方法
分子毒理学(Molecular Toxicology)
❖ 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外源性化学物与生物体相互作 用的一门毒理学分支学科。
电泳技术。 某个碱基发生改变时,单链DNA的空间构象发
生改变,利用空间构象有差异的单链DNA分子 在不含变性剂的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迁移率 大小的不同,检测其DNA分子中碱基的变异。
45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

2014年中国计量学院考研试题805分子生物学

2014年中国计量学院考研试题805分子生物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 分)1.稀有碱基主要的修饰是A.乙酰化修饰 B.磷酸化修饰C.甲基化修饰 D.以上都不对2.下列对CpG甲基化描述错误的是A.CpG甲基化主要发生在启动子区B.CpG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C.CpG甲基化主要阻止DNA与转录因子的相互结合D.CpG去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3.原核DNA复制中RNA引物的切除主要是下列实现的A.RNA引物酶B.DNA 聚合酶ⅠC.DNA 聚合酶ⅡD.DNA 聚合酶Ⅲ4.催化真核生物mRNA生物合成的RNA聚合酶I对α--鹅膏蕈碱A.不敏感B.敏感C.高度敏感D.低度敏感5.内含子剪切信号为A.GG-AC B.GC-AG C.GU-AG D.以上都不是6.真核染色体的一级结构是A.染色单体B.核小体C.螺线管D.超螺线管7.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所需能量来自A.GTP B.GTP C.ATP、GTP D.ATP8.关于核糖体描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工厂B.核糖体是蛋白质和rRNA形成的复合体C.核糖体的大亚基结合mRNAD.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mRNA《分子生物学》试卷第1页共5页9. 下列属于基因内启动子的是A.mRNA B.18s rRNA C.28s rRNA D.tRNA10. 维持核酸一级结构的是A.氢键B.糖苷键C.3′-5′磷酸二酯键D.范德华力11. 参与DNA损伤修复的酶主要是A.DNA 聚合酶ⅠB.DNA 聚合酶ⅡC.DNA 聚合酶αD.DNA 聚合酶Ⅲ12. 下列不属于操纵子元件的是A.调节基因B.操纵基因C.启动子D.复制子13.有关转录的错误描述是A.只有在DNA存在时,RNA聚合酶方可催化RNAB.需要dNTPs做原料C.RNA链的延伸方向是5’→ 3’D.RNA的碱基需要与DNA互补14.下列属于核酶的是A.DnaB蛋白B.Hu蛋白C.RNase P D.RNase D15.关于锌指的叙述正确的是A.必须有Zn和Cys或His形成配位键B.凡含Zn2+的酶均可形成C.凡含Zn2+的蛋白质均可形成D.DNA与Zn结合就能形成16.以下有关DNA变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由温度的升高而引起B.是磷酸二酯键的断裂C.涉及氢键的断裂D.生物学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17.蛋白翻译过程中合成的首位氨基酸是A.Met B.Glu C.Gly D.Pro18.下列实验中能够检测蛋白表达水平高低的是A.Southern印迹B.Northern印迹C.Western印迹D.以上都不对《分子生物学》试卷第2页共5页19.首先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学者是A. 瓦克斯曼B.弗莱明C.秦纳D.欧立希20.人类已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是A.麻疹B.脊髓灰质炎C.天花D.水痘21.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成分比阳性菌的高A.磷壁酸B.类脂质C.蛋白质D.B和C 22.Bacillus subtilis在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能形成A.包囊B.芽孢C.伴孢晶体D.荚膜23.磷壁酸能调节细胞内的活力,可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A.酶B.自溶素C.溶酶体D.激素24.在革兰氏阴性菌鞭毛基体的四个环中,与S环相对应的细胞部位是A.细胞膜B.周质空间C.肽聚糖D.LPS25.在真细菌中,有一类是缺乏产ATP能量系统的种类是A.螺旋体B.立克次氏体C.支原体D.衣原体26.酵母菌细胞的直径约比细菌的直径大A.2倍B.5倍C.10倍 D.100倍27.大肠杆菌是典型的微生物A.生长因子自养型B.生长因子异养型C.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型D.生长因子缺陷型28.对厌氧微生物正常生长关系最大的物理化学条件是A.pH B.渗透压C.氧化还原势D.水活度29.在典型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大的生长期是A.延滞期B.指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30.在下列四种菌种保藏中,以的效果最好A.石蜡油封藏法B.砂土保藏法C.冷冻干燥保藏法D.液氮保藏法《分子生物学》试卷第3页共5页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空,共24分)1.原核DNA最主要的复制酶是___________,真核DNA最主要的复制酶是___________,真核线粒体DNA复制酶是___________。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分子动理论、气体及热力学定律(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分子动理论、气体及热力学定律(含答案解析)

分子动理论 气体及热力学定律热点视角备考对策本讲考查的重点和热点:①分子大小的估算;②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理解;③物态变化中的能量问题;④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⑤固、液、气三态的微观解释;⑥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⑦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命题形式基本上都是小题的拼盘. 由于本讲内容琐碎,考查点多,因此在复习中应注意抓好四大块知识:一是分子动理论;二是从微观角度分析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三是气体实验三定律;四是热力学定律.以四块知识为主干,梳理出知识点,进行理解性记忆.`一、分子动理论 1.分子的大小(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1023 mol -1.(2)分子体积:V 0=V molN A (占有空间的体积).(3)分子质量:m 0=M molN A.(4)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d =VS . (5)估算微观量的两种分子模型 【①球体模型:直径为d =36V 0π.②立方体模型:边长为d =3V 0. 2.分子热运动的实验基础(1)扩散现象特点:温度越高,扩散越快.(2)布朗运动特点:液体内固体小颗粒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颗粒越小、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势能(1)分子力: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分子间距离增大,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间距离减小,引力和斥力均增大,但斥力总比引力变化得快.(2)分子势能: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当分子间距为r 0时,分子势能最小. —二、固体、液体和气体1.晶体、非晶体分子结构不同,表现出的物理性质不同.其中单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表现出各向同性.2.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既可以流动,又可以表现出单晶体的分子排列特点,在光学、电学物理性质上表现出各向异性.3.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表面张力的方向跟液面相切. 4.气体实验定律:气体的状态由热力学温度、体积和压强三个物理量决定. (1)等温变化:pV =C 或p 1V 1=p 2V 2.(2)等容变化:p T =C 或p 1T 1=p 2T 2.(3)等压变化:V T =C 或V 1T 1=V 2T 2.*(4)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 =C 或p 1V 1T 1=p 2V 2T 2.三、热力学定律 1.物体的内能 (1)内能变化温度变化引起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体积变化,分子间的分子力做功,引起分子势能的变化. (2)物体内能的决定因素2.热力学第一定律 #(1)公式:ΔU =W +Q .(2)符号规定:外界对系统做功,W >0,系统对外界做功,W <0;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Q >0,系统向外界放出热量,Q <0.系统内能增加,ΔU >0,系统内能减少,ΔU <0. 3.热力学第二定律(1)表述一: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2)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3)揭示了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说明了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热点一 微观量的估算?命题规律:微观量的估算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较少,但在2015年高考中出现的概率较大,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下列两个方面: (1)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2)估算固、液体分子大小,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大小和分子数目的多少.1.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 、Δ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五个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N A =VρmB .ρ=μN A ΔC .m =μN AD .Δ=V N AE .ρ=μV^[解析] 由N A =μm =ρVm ,故A 、C 对;因水蒸气为气体,水分子间的空隙体积远大于分子本身体积,即V ≫N A ·Δ,D 不对,而ρ=μV ≪μN A·Δ,B 不对,E 对.[答案] ACE2.某同学在进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前,查阅数据手册得知:油酸的摩尔质量M =0.283 kg·mol -1,密度ρ=×103 kg·m -3.若100滴油酸的体积为1 mL ,则1滴油酸所能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约是多少(取N A =×1023 mol -1,球的体积V 与直径D 的关系为V =16πD 3,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 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V =MρN A分子直径D =36M πρN A最大面积S =V 油D代入数据得:S =1×101 m 2. [答案] 1×101 m 2 $3.(2014·潍坊二模)空调在制冷过程中,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蒸发器(铜管)液化成水,经排水管排走,空气中水分越来越少,人会感觉干燥,若有一空调工作一段时间后,排出液化水的体积V =×103 cm 3.已知水的密度ρ=×103 kg/m 3、摩尔质量M =×10-2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1023 mol -1.试求:(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该液化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总数N ; (2)一个水分子的直径d .[解析] 水是液体,故水分子可以视为球体,一个水分子的体积公式为V ′0=16πd 3.(1)水的摩尔体积为V 0=Mρ①该液化水中含有水分子的物质的量n =VV 0②水分子总数N =nN A ③由①②③得N =ρVN AM `=错误!≈3×1025(个).(2)建立水分子的球模型有:V 0N A=16πd 3得水分子直径d =36V 0πN A= 36××10-5××1023m≈4×10-10m. [答案] (1)3×1025个 (2)4×10-10 m[方法技巧] 解决估算类问题的三点注意1固体、液体分子可认为紧靠在一起,可看成球体或立方体;气体分子只能按立方体模型计算所占的空间.2状态变化时分子数不变. ^3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桥梁,计算时要注意抓住与其有关的三个量: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热点二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命题规律:分子动理论和内能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题型为选择题.分析近几年高考命题,主要考查以下几点:(1)布朗运动、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2)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及分子势能与分子力做功的关系. :1.(2014·唐山一模)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 与两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r 大于r 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当r等于r1时,分子间势能E p最小D.当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E.当r等于r2时,分子间势能E p最小[解析]由图象知:r=r2时分子势能最小,E对,C错;平衡距离为r2,r<r2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A错,B对;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势能逐渐减小,分子力做正功,D对.[答案]BDE,2.(2014·长沙二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的反映B.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也越小C.两个铅块压紧后能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用打气筒向篮球充气时需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E.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却不一定增大[解析]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运动,它反映了液体分子的运动,A正确;若取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的分子势能为零,则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势能随间距的减小而减小(此时分子力做正功),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势能随间距的减小而增大(此时分子力做负功),故B错误;将两个铅块用刀刮平压紧后便能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正确;用打气筒向篮球充气时需用力,是由于篮球内压强在增大,不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错误;物体的内能取决于温度、体积及物体的质量,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大,E正确.[答案]ACE¥3.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B.气体的体积大于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C.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温度就越高D.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产生的E.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小[解析]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直径,所以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所有气体分子体积之和,A项错,B项对;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是表示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C项对;气体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产生的,D项对;气体膨胀,说明气体对外做功,但不能确定吸、放热情况,故不能确定内能变化情况,E项错误.[答案]BCD;[方法技巧]1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两分子为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2注意区分分子力曲线和分子势能曲线.)热点三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命题规律: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分析近三年高考,命题规律有以下几点:(1)结合热学图象考查内能变化与做功、热传递的关系,题型为选择题或填空题.(2)以计算题形式与气体性质结合进行考查.(3)对固体、液体的考查比较简单,备考中熟记基础知识即可.】1.(2014·南昌一模)下列叙述和热力学定律相关,其中正确的是()A.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耗散过程中能量不守恒C.电冰箱的制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D.能量耗散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E .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解析]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A 正确;能量耗散是指能量品质降低,反映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仍遵守能量守恒定律,B 错误,D 正确;电冰箱的热量传递不是自发,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C 错误;在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用于做功,E 正确. 。

【ASH2014】Ph样ALL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ASH2014】Ph样ALL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ASH2014】Ph样ALL的分子遗传学进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通过疾病危险度分层诊断和治疗已经使儿童ALL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提高。

但仍有20%的患者疗效不佳,易复发。

随着基因组研究的进展,在ALL中发现了很多具有预后意义的重现性遗传学异常,如BCR-ABL1、TEL-AML1、MLL易位相关融合基因、iAMP21等。

Ph样ALL的概念最早在2009年分别由两个研究组提出,它是一组根据基因表达谱聚类的ALL亚群。

其基因表达模式与BCR-ABL1阳性的ALL相似,临床预后也相似,为一组高危疾病,故被称为Ph样ALL。

现已逐渐认识到Ph样ALL虽然基因组水平的异常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但共同特征主要为细胞因子受体和激酶信号通路活化相关的分子异常(表1),同时常伴有淋系发育相关转录因子的异常。

Ph样ALL的总体发生率呈现一个钟形曲线。

约占儿童ALL的1013 %,青少年ALL中为215,年轻成年人ALL中为27 %。

而在中年人和老年人ALL中,Ph样ALL发生率又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下降。

1、JAK激酶通路基因异常JAK激酶(januskinase)为细胞内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家族,其成员有JAK1、JAK2、JAK3和TYK2。

JAK激酶介导细胞因子及其受体(CRLF2等)产生的信号,通过活化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增殖。

JAK激酶通路异常活化是Ph样ALL中常见的遗传学异常,是肿瘤细胞增殖失调控的重要原因。

1.1 CRLF2基因异常CRLF2 (cytokinereceptor like factor 2)基因位于染色体Xp22.3/Yp11.3,编码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thymicstromallymphopoietin receptor,TSLPR)。

在配体TSLP存在的情况下,TSLPR和IL-7Ra形成异源二聚化的受体复合物并活化,启动下游的JAK-STAT 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胞的发育和增殖。

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复习题

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复习题

2014-2015第二学期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DNA重组技术:将不同的DNA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在特定细胞中复制、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2.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3.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中,一套完整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一种生物所需的全套基因及间隔序列)称为基因组。

4.C值矛盾:是指真核生物中DNA含量的反常现象。

主要表现为:① C值不随生物的进化程度和复杂性而增加;②关系密切的生物C值相差甚大;③高等真核生物具有比用于遗传高得多的C值。

5.重叠基因:同一段DNA的编码序列,由于阅读框架的不同或终止早晚的不同,同时编码两个或两个以上多肽链的基因。

6.断裂基因: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基因是不连续的,在基因的编码区域内部含有大量的不编码序列,从而打断了对应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这种不连续的基因又称断裂基因或割裂基因。

7.转座子:即可移动的基因成分,是指能够在一个DNA分子内部或两上DNA 分子之间移动的DNA片段。

8.质粒:是独立于许多细菌及某些真核细胞染色体外共价闭合环状的DNA分子,能独立复制的最小遗传单位。

9.基因家族: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

10.物理图谱:是以特异的DNA序列为标志所展示的染色体图。

标志之间的距离或图距以物理距离如碱基对(base pair;bp,Kb , Mb)表示。

最精细的物理图是核苷酸顺序图,最粗略的物理图是染色体组型图。

11.遗传图:又称连锁图,是通过计算连锁的遗传标记之间的重组率来确定他们之间的相对距离,测定单位用cM (厘摩)表示。

12.Holliday模型:即同源重组模型,有四个要点:①两个同源染色体DNA排列整齐;②一个DNA的一条链裂断并与另一个DNA对应的链连接,形成的连接分子,称为Holliday中间体;③通过分支移动产生异源双链DNA;④Holliday 中间体切开并修复,形成两个双链重组体D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群举例: Tettigonioidea(螽斯总科) Acridoidea(蝗总科)
黄冈师范学院
Oedipodinae (斑翅蝗亚科)
Cobitidae(鳅科 )
如Acridoidea complete mitochondrion, Search后在搜索结果中浏览已经测序的蝗总 科全线粒体基因组1-136条,
GenBank格式文件(续)
黄冈师范学院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GenBank格式文件(续)
黄冈师范学院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黄冈师范学院
阅读两种格式文件
FASTA (文本格式):前半部分为 注释;后半部分为序列。 Graphics(图形格式):图示线粒 体基因在两条链上的分布。
of change in the genetic material, and its encoded products (e.g., proteins) over evolutionary time and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such changes (From Li,1997) 大分子进化:遗传物质及其编码产物在进化过程中 的变异速率、方式以及引起相关变异的机制。
GenBank获得目标序列
黄冈师范学院
复制该段序列,用于建立Fasta格式文件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黄冈师范学院
自建用于系统发育分析的Fasta格式文件
单击鼠标右键,建立文本文件:
>Bryodema-luctuosum-luctuosum 基因序列1
>
基因序列2 > 基因序列n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evolution(分子进化的机制与动力) Modeling molecular evolution(分子进化
建模)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黄冈师范学院
1.3 Molecular markers in systematics
Systematic studies by using Molecular
Bryodema luctuosum luctuosum
mitochondrion, complete genome GenBank: HQ833839.1 FASTA (文本格式)Graphics(图形格式)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GenBank格式文件
黄冈师范学院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黄冈师范学院
recombination重组
rDNA核糖体DNA 转录组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黄冈师范学院
飞蝗的线粒体基因组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黄冈师范学院
分子系统学近期采用的分子标记
rDNA:核糖体DNA 核糖体RNA基因
18s RNA & 28 s RNA
转录组(transcriptome) :
PAUP 4.0b (Win) :PAUP是由Swofford所编写的利用简约分析进行系统发 育分析 (phylogenetic analysis using parsimony) 的软件包,目前亦有多个 版本。
6.3生成树软件
TreeView 1.6.6:TreeView是用来生成与打印进化树的软件它可以读取NEXUS 与PHYLIP生成的进化树格式文件,生成进化树,并输出到打印机。
Protists may be haploid,单倍体 diploid, or polyploid Nuclear genes are often in gene families 基因家族 With sexual reproduction, things get complicated by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黄冈师范学院
进入NCBI主页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黄冈师范学院
NCBI搜素结果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点开每一种的序列号,即可得到全线 粒体基因序列及相关信息。
Display Settings:
GenBank
黄冈师范学院
Send:
系统学方法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黄冈师范学院
分子系统学近期采用的分子标记
Organellar genes细胞器基因
mt DNA 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genome
nDNA核基因 Nuclear genes 核基因
Plants and animals are diploid二倍体 or polyploid 多倍体
Taxonomy+ relationships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黄冈师范学院
1.1 Molecular evolution
Macromolecules and Micromolecules Macromolecules: with information (带信息生物大分子) DNA: 1st level information mRNA: 2nd level information Protein: 3rd level information The evolution of macromolecules : rates and patterns
黄冈师范学院Leabharlann 6. 系统发育分析常用软件
6.1 比对软件
ClustalX 1.83:用来对核酸与蛋白序列进行多序列比较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的软件。
6.2 系统发育分析软件
MEGA 4.1:分子进化遗传分析MEGA (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是由Kumar等所编写的分子进化遗传分析的软件包。在版本4.1中, 它能对DNA、mRNA、氨基酸序列及遗传距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Phylogenetic analysis系统发育分析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黄冈师范学院
5.The steps of phylogenetics analysis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黄冈师范学院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黄冈师范学院
Phylogeny Reconstruction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黄冈师范学院
1.2 Topics of molecular evolution
Patterns of substitution(碱基替换类型)
Rates of substitution(碱基替换速率)
Mechanisms and forces of molecular
广义上指某一生理条件下,细胞内所有转录产物的 集合,包括信使RNA、核糖体RNA、转运RNA及非 编码RNA ; 狭义的是指所有信使RNA集合。 转录组测序技术是把mRNA,smallRNA,and NONcoding RNA等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把它们的序列 测出来。全面快速地获取某一物种特定器官或组织 在某一状态下的几乎所有转录本。
Most of the models deal with substitution only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分子系统学—以分子标记作为性状的 系统学研究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分子标记选择与PCR扩增
黄冈师范学院
扩增产物带谱分析或纯化与测序获得序列
基于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软件的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黄冈师范学院
分子系统学所用的分子标记
带信息分子Macromolecules with information DNA: 1st level information 一级 DNA mRNA: 2nd level information 二级 mRNA Protein: 3rd level information 三级 Protein
Phylogeny approaches
Distance Method 距离法 Most Parsimony (MP) 最简约法 Maximum Likelihood (ML)极似然法 Bayesian Inference (BI)贝叶氏系统发育推论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markers(分子标记).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phylogeny
inference from sequence of
macromolecules(生物大分子序列).
2008@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物学
黄冈师范学院
1.4
History of molecular systematics
2014@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系统学
黄冈师范学院
2.Evolutionary changes of DNA sequences
Base substitution碱基替换
Transition (Ts)转换 Tranversion (Tv or Ti)颠换
Insertion or deletion 插入或缺失(indel)
I. lab methods 实验室方法:扩增与测序 II. data analysis 数据分析:算法、模型、 软件 III. Bioinformatics生物信息学 Database:Genbank(NCBI),EMBL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DDBJ日本生物数 据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