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力之源幻灯片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理论PPT课件( 134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理论PPT课件( 134页)

(二)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总第二层)
在这个层次的课程整合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 知识学习为中心。
讲授式教学仍然是此层次的主要教学策略,学生 仍以个体作业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上,提出了对互联网 和局域网的使用,在网络环境下对交流进行组织 和管理的要求。
由于学生感情和学习兴趣的激起,使其对学习产 生优于前一层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可分为五个等级,从等级0到等级4:

教学中没有使用任何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
(等级0) 未扮演任何角色。
分离 信息技术被用来教学生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等级1) 与其他课程内容没有连结,或连接性很低
补充 师生偶尔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在既 (等级2) 有的教学活动中被视为补充的角色
综观以上各位专家的观点,可将目前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大整合论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 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 课程体系。
“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 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
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 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 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 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 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 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 学生知识重构。
我国学者的观点
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与尝试分为 三个阶段: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ppt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ppt
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 师的教育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 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 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获得现代社 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应当密切关 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 变革和发展,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 手段的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 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 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 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 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 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将信息技术在教育 中的三大功能(作为学习对象,教学工具和 学习工具)统一起来,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 教育和课程的目标。
(刘儒德)
主流观点: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 方法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2、整合的背景
(3)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国家课程改是提高学习效果和 效率,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的能 力。
对教师而言,整合的目标是探索新的教学模 式,扩充课程资源,革新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突出 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呈现教学内容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建立认知 4、拓展延伸 5、提高审美情趣 6、监控指导学习 7、营造氛围,激发创作欲望。
三是用在弥补教师素质本身的不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课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课件
第17页/共34页
二、信首页息>> 技信息术技术与与课课程整程合>整>理论合基的础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 多 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多媒体 和 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 别 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为实现建构主义学 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技术 2.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3.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核心、目的和方法及其意义 4.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 在深化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第1页/共34页
本章内容结构
教育技术与 教育信息化
第31页/共34页
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国家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
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 入
发国展家、信广息化泛体利系用的信六要息素资:源,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பைடு நூலகம்
➢ 信息资源
信息网络
➢ 信息技术
信息产业
➢ 信息化人才
➢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L-with IT方式
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根据信 息 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又 可 分为“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
第26页/共34页
(4)特点 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的和方法
➢综合性 ➢实践性 ➢开放性 ➢创新性
第27页/共34页
五、课首页程>> 整信息合技术实与课践程整中合>的>实践问中题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课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课件
——余胜泉博士
二、整合的基本概念
2、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演示工具
技术条件:多媒体教室
交流工具
特点: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情感交流、信息交流
技术条件:网络条件、课上、课下
个别辅导工具
特点:运用个别辅导的教学软件、自学型教学课件 技术条件:学生有计算机、课上、课下
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
小学语文:主题拓展阅读教学模式——案例:☺☺
研究过程 ☺☺ 模式概括 ☺☺
(一)国内的整合模式与案例分析
1、日常学科教学中的整合模式与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基于Internet的数学计算应用—合作探索教学模式(P158 )
案例:身边的行程问题:☺☺ 模式:☺☺
小学社会:基于Internet的主题条件:计算机、网络、课上、课下
协助工具
特点:扩大了协作的范围、扩大了协作的空间 技术条件:计算机、网络、课上、课下
开发工具
特点:探索学习、解决问题 技术条件:计算机、网络、课上、课下
二、整合的基本概念
3、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几种形式
培养、巩固、提高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技能
计算机操作 WinX系统、常用办公软件、工具软件的使用☺☺
信息技术 与
学科课程整合
——模式及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 与 学科课程整合 (简称整合)
一、引言
二、整合的基本概念
三、整合的模式与案例分析
四、实施建议
一、引言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时代的发展与要求
信息迅速增长——300年 1年
工业时代 信息时代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迅速增长 信息技能的培养——传统课堂无法优质有效地实现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传统课堂培养人的弊端

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PPT课件

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PPT课件
整合的定义
整合 就是优化一个系统内各要 素的整体协调,互相作用,使系统 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现代教育的整合观
所谓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和学 的全过程中,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 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通过教和学方式转 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拓宽应用的途 径,关注信息技术的规模质量效益
整合相关概念知识
问题
评价 综合 分析 应用 理解 识记 目标
范 型实例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过程分析 归纳总结
3。目标分析
导入新课
讲解新课
演示课件
重点质疑
讨论 练习
教学设想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评价分析
重庆巫山中学高中数学说课教案
范 型实例
教材简析
说教材 该课在教材中出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法
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
说学法
导入新课 比较分析法 讨论分析法
说教学过程 明确目标 讲练`结合法
学习新课
双基目标 思想目标 审美目标
课堂练习
板书与总结
重庆市计算机职业高中语文说课教案
范 型实例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法 学法
知识教学要求 能力培养 思想教育要求
实证论
充满发现和定论的科学
信息化教育(课程)
以对话为模式,改变了参与对话者和所讨论内容的性质
人文合理性
讲求个人发展
从全球观念出发
通则概说
双向互相作用 折衷的倾向 复合性
信息化 教育(课
即席发挥 多元并进
程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课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课件

通过注入互联网教学资源 丰富当前的课程
让我们展开理想的 翅膀—诗歌写作 福州市延安中学
一个青年教师是如 何应用互联网资源 重新设计课程以激 发课堂活力的···
构建基于现实问题的 新的课程和教学活动
实践练习1 互联网课程资源 胡同与文化﹕历史的积淀 情系胡同﹕美文阅读 双城记﹕胡同文化与弄堂 文化比较
同 鲁彦周﹕我思念北京胡同
古都残梦–胡同
胡同文化朗读 京韵大鼓演唱
主题学习网络资源之三
双城记﹕胡同文化与弄堂文化
京城胡同文化 -胡同里 的人家
胡同里的北京
胡同没了,文化自杀
安居古都 ----谈北京旧 城的改造
上海弄堂:回忆与现实 上海老街―明清梦痕 上海三六九
北京人与上海人之间的区别 城市印象
提供促进学习的支架和工具
进行教育创新,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 度。要密切关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 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借鉴 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 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江泽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新的应用带动新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方向 构建课程整合新模式的实践 今后研究的两个方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方向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关于课程整合的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的两个转变 教学资源建设的新方向 课程整合的新方向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63/74/article206037463.shtml
如何体现基础教 育信息化的效益?
如何实现新的应 用带动新的发展?
如何真正把信息 技术融合于教与 学的课程之中?
应用计算机诊断程序加深学生对 物理概念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73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73页)
或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格的教学内容和具体教材的总计划;
课程是对教师、学生、学科和环境等组成要素的一种方法论 探究;
课程是学校的生活和计划……一种指导生活的事业; 课程是一种学习计划;
2019/11/1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4
对课程的理解和解释
课程是在学校的指导下,为推动学习者个人的社会能力不断 地、有目的地向前发展,通过对知识和经验有组织地重构而 形成的系统阐述的有计划、有指导的学习经验和预期的学习 结果;
中的有效应用
IITC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
化的教学环境——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 、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 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 习方式
2019/11/1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1
三、课程是什么
——我们应该清晰的课程理论
Curriculum
对课程的理解和解释
2019/11/1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
传统教育重视的 3R能力: 读(reading) 写(writing) 算(arithmetic)
现在各国纷纷提出4C能力: 批判性思考与问题解决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有效沟通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完整的课程评价具有以下功能:
新课程方案需求评估 原课程优劣判断 原有或新设置课程改善 不同课程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新课程目标达成评估 新课程参与人员绩效判断
2019/11/1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0
构成课程的要素---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子系统
教材评价 知识、思想品德和文化、学生发展、编制水平、适应 程度和效果5个维度 (华南师大高凌飚)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PPT课件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PPT课件
•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 的学习者的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案。广义上是 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 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
• 整合:将两种学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 一堂课中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 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 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 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 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 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 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 、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 针对教师的整合目标:
------革新课程内容。如:根据社会发展、学生需要以及信息 技术的发展现状,革新课程内容。
------扩充课程资源。如:在教材和参考资料等纸质资源的基 础上,引入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通 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学者等交流,扩大课程资 源的范围。
------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如: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灌输 式教学方法,创造新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方式。
环节三~四: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互动性,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游戏,对游 戏中出现的错误随时纠正,在轻松的游戏中达到对生字进行反复练习 的目的。
环节五:独立练习
教师让学生课后进行独立练习。
信息技术整合于探究学习
➢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课程内
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 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核心步骤就是提出假设、获取数据、 验证假设。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ppt 82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ppt 82页)
(1)抛锚式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设计 在抛锚式教学中,要根据事先的学习
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支选定某个典型 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即抛锚。然后围 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给定问题 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 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 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 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一:分析学科内容,确定教学目的
明确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科基 本教学理念之间关系(核心 问题的设计)
问题 2.怎么确定教学目标?
二: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单元问题设计)
谈谈你对单元问题的认识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 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 识点,分析这些知识点的知识内容是 属于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
信息=知识
思维 情感 态度
活动=理解
为什么使用技术? 技术=教学
为什么完成任务?
任务=智慧
黎加厚
如何判断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
(加里.D.鲍里奇)
1、清晰授课 2、多样化教学
3、任务导向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5、确保学生学习成功
问题
任务
怎么设计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的教学?
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 ——从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开始
备课
准备教学资源
讲课 组织学生学习活动
黎加厚
学生练习、作业、 考试、教学评价
课后反思与总结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
备课 准备教学资源
黎加厚
讲课
组织学生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
学生练习、作业、 考试、教学评价
课后反思与总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目标之一:

模块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

模块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
10
8.2.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资源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3.学习资源的建设
1)资源建设概述
2)资源建设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先进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规范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6)经济性原则
11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8.2.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25
(3)学生进行综合例子的制作。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8.3.2“音频处理”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1)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对话,这段对话的两个主人公分别为蜡
笔小新和唐老鸭,通过这个小例子向学生初步展示GoldWave 软件的强大功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学习主动性。 (2)讲解部分案例。包括声音的淡入淡出处理、回声效果的添加、 声音片段的截取、多种声音效果的合成等,在这期间使学生逐 步熟悉工具的用法和软件的基本操作。 (3)学生进行综合实例“夜晚音乐会”的制作,教师给出素材蛐 虫蛙鸣、狗吠、小号乐曲、黎明鸡啼等,供学生自由衔接组合, 制作特效,完成作品的制作。 (4)让学生总结出GoldWave软件的功能,利用WIKI进行班级 笔记合著,完成学习内容,建立完整的笔记。
8.3.1“个人主页设计”案例分析 8.3.2“音频处理”案例分析 8.3.3 图像处理职业技能训练课程
24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8.3.2“音频处理”案例分析
使用年级:中职或高职音频处理课程 课程类型:理论课 课时:1学时(45分钟) 使用媒体:网络多媒体机房 学习目标: (1)了解GoldWave软件的功能 (2)掌握音频处理的各种方法。 学习活动: (1)教师进行案例讲解,使学生熟悉软件的使用方法。 (2)学习GoldWave软件的功能。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PPT66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PPT66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 整合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个别辅导软件提供的交互方式也有所 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或学习)方法,从而形成了不同子模式的个 别辅导软件,反映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时的交互方式,包括:操练和 练习、对话、游戏、模拟、测试、问题解答等。
在这种模式,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 等,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此外,教学还能在一定 程度上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主要应用技术有 个别辅导软件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力之源
整经模教目
合典式学标
的实与作与 目
推例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


涵录


施 本讲稿引用了祝智庭教授与何克抗教授
的部分学术观点,在此表示感谢!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通过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 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
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 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 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
在此层次,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 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人数、教学内容等种 种因素的限制,常常使得教师有心无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现协 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计 算机网络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 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
在基于Internet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 协作模式有四种: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 组织不同类型的协作学习对技术的要求程度不同。
主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有个别辅导式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等,虽然教学仍是 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但是,学生有丰富的和优秀软件相接触的 机会,对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当学习遇到问题时可以向教师或其他学 生请教。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在其遇到障碍或问题时,给 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最后的评价方式仍以测验为主。
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 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 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 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
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 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 重整、加工和再应用。这种方式不能单独成立,必须依赖 于“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如果没有可供探索的资 源,无法实现对信息的获取,就根本无法进行信息的分析 和加工。
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如果要求学习 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具 有真实的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
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 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 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 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 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探索式教学和问题解决式教学等都是将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的教学模式, 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如何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设计能 更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模式仍是国内外所有教育人员奋斗的方向 之一。
在这种方式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 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整个的信息加工处理 过程,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和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 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 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因而受到广 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虽然我们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最重要的还是 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 “研发工具”的角色。
很多工具型教学软件都可以为这种模式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很好的支持。如在 中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 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协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 画板进行验证;此外,学生还可以使用几何画板自己做实验来发现、总结一 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圆周率的存在及计 算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学生的探索和 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在经济学课程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 的商业情境,让学生在各种真实、复杂条件下做出决策和选择,提高学生对 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来对呈现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的观察、分析、 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对设 置的问题情境的思考、探索,利用数字化资源具有多媒体、超文 本和友好交互界面的特点,从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利用节点之间所具有的语义关系,培养学生进行知识意义建 构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 验环境中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培养科学 研究的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这些都是信息 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工具的主要表现。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 加工信息的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 海,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 迅速的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如何合理的将资源重新组合为 己所用,这些都关系到个人和团队的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