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一、问答题:1、设备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答:用于生产的机器、工艺设备和管道、电器和动力设备、机修设备、起重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等。
2、中油公司对设备按规定或按特点是怎样划分的?答:设备按规定划分为主要设备和一般设备两级。
按设备特点与用途将设备划分为十三大类。
3、完好设备的标准是什么?答:完好设备必须具备以下标准:⑴运行正常,效能良好并满足设计或生产条件;⑵内部构件无损,质量符合要求⑶主体整洁齐全好用;⑷技术资料齐全准确。
4、对关键设备实行怎样的管理?答:对关键设备必须实行“机、电、仪、操、管”五位一体的特级维护管理。
5、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是什么?答:设备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要做到“四懂”、“三会”。
6、设备检(维)修指的是什么?答:设备检(维)修是指为维持简单再生产,对设备进行的修理活动。
7、我厂各车间每月报出的机物料计划包括哪些内容?答:机物料是指建筑五金、日用电器、工具、气体、油、脂类及其它杂品等。
8、三不交工的内容是什么?答:不符合质量标准不交工、没有检修记录不交工、卫生不合格不交工。
9、在公司生产中,同时具备哪些条件的压力容器需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进行管理?答:(1)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2)内直径大于等于0.15m,且容积大于等于0.025m3;(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10、一般从哪几方面对压力容器进行维护保养?答:①保护防腐层的完整;②消除容器的腐蚀因素;③消除容器的“跑冒滴漏”;④加强停用期间的维护。
问答题:11、压力容器哪七个环节必须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设计、制造(组焊)、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12、离心泵检修完毕后进行试车,目的是检查、消除安装中没有发现的毛病,保证正常运转,请问试车前需要检查哪些项目?答:①检查地脚螺栓上的螺母与机座以及泵体与机座的联接螺栓的紧固情况。
设备管理岗位应知应会知识
设备管理岗位应知应会知识设备管理岗位是一个重要的职位,他们负责监督和管理公司的各种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通信设备和安全设备。
以下是设备管理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
一、设备管理基础知识1.设备管理的含义、目的和职责。
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公司设备的正常运作,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设备管理的职责包括负责设备维护、保养、检修、更换和更新,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设备管理还需要规划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实施预防性维修,并根据设备维护计划,评估设备维护绩效。
2.设备分类。
根据设备用途和特征,可以将设备分为生产设备、办公设备、通信设备和安全设备等。
生产设备通常用于产品生产和加工,如机床、冷却设备和输送设备等。
办公设备包括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和电脑等。
通信设备包括电话、传真机、网络设备和无线设备。
安全设备包括监视器、相机和安全门等。
3.设备使用和保养。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设备使用和保养的常识,例如如何操作设备、如何进行设备检查、维修和保养,以及如何在设备故障时采取行动。
4.设备维修技能。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设备维修技能,以处理设备的常见问题。
1.计算机和网络知识。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以在设备故障时能够进行故障排除、诊断和修理。
他们应熟悉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网络结构等。
2.设备维护和管理软件。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熟悉维护和管理软件,例如设备维护管理软件、数据分析软件和数据库等,以协助设备维护、记录设备故障和维修历史等信息。
3.自动化控制知识。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现代设备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因此设备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自动化控制的基础知识,以便协助设备的维护和修理。
4.传感器技术和电气知识。
传感器技术和电气知识对设备管理人员也很重要。
他们需要理解和解决设备中出现的电气故障。
1.设备维护流程。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设备维护的流程,包括维护前的设备检查、预防性维修、维护后的设备测试和评估等。
3.故障维修流程。
设备管理常用知识
设备管理常用知识1. 介绍设备管理是组织机构和企业中一个重要的部门,负责管理和维护所有设备的生命周期。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采购、部署、维修、更新和退役等过程。
本文将介绍设备管理的常用知识,包括设备管理的定义、目标、步骤和最佳实践。
2. 设备管理的定义设备管理指的是在组织机构和企业中对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这些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办公设备等。
设备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维修和故障对业务的影响。
3. 设备管理的目标设备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设备可用性设备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设备的可用性。
通过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减少停机时间,提高业务连续性和用户满意度。
3.2 资源优化设备管理还旨在优化设备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合理规划设备配置和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成本和能源消耗。
3.3 安全性设备管理需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这包括采取措施保护设备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和操作,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
设备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设备采购设备管理的第一步是设备采购。
在采购设备之前,需要确定设备的需求和预算,并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和比较,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
4.2 设备部署设备采购完成后,接下来是设备的部署。
这包括设备的物理安装、软件配置和网络连接等工作。
在部署过程中,需要确保设备与其他设备和系统的兼容性。
4.3 设备维护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设备的维护。
这包括定期巡检、系统更新、故障排除和备份等工作。
维护的目标是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性能。
4.4 设备更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也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
定期评估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根据需要进行设备的升级或替换,以保持设备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4.5 设备退役当设备的寿命结束或功能被替代时,设备管理还需要负责设备的退役工作。
这包括设备的数据清除、安全回收和环境友好的处理。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采购:设备管理首先涉及到设备的采购。
在采购设备时,企业需要考虑设备的质量、性能、价格、以及服务支持等方面的因素。
此外,还需要对设备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以确保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设备和服务。
2. 设备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制定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保养和维修。
这样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设备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换代也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
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关注设备的更新换代情况,及时进行设备更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设备报废处理: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老化、损坏或不再适用的情况。
设备管理还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及时的报废处理,以避免对生产环境和员工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和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设备管理能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企业需要重视设备管理,并建立一支专业的设备管理团队,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环境。
设备管理是企业运营和生产中的关键要素,它涉及到管理企业的设备和资产,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最大化地利用设备资源。
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继续探讨一些重要的方面。
5. 设备数据管理:设备管理还包括对设备数据的管理。
企业需要建立设备档案,对设备进行标识、分类、编号、并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维护计划等相关信息。
通过设备数据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进行处理,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
6. 设备保险和风险管理:在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设备的保险以及风险管理。
设备保险可以在设备发生意外损坏或故障时提供经济补偿,降低企业的损失。
同时,风险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需要对设备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以降低损失并确保生产能够正常进行。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设备管理是指对设备从采购、使用、维护、更新直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的管理。
以下是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1.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起始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之一。
在采购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可靠性、效率、成本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购买的设备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并具备合理的投资回报。
在采购过程中,还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确保购买的设备具备优良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2.设备使用设备使用是设备管理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在使用设备时,需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的设备损坏或事故。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维护和保养,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降低维修成本。
3.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保养、润滑等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避免设备出现突发故障。
同时,合理的维护也可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4.设备更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有时需要对设备进行更新。
在设备更新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效率、可靠性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更新的设备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并具备合理的投资回报。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环保性和节能性,以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5.设备报废当设备已经达到报废条件时,需要对设备进行报废处理。
在报废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再利用价值、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以选择最合理的报废方式。
同时,还需要对报废的设备进行清理和销毁,以确保不会对企业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设备管理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需要从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更新直至报废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考虑。
通过对设备的科学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等,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设备管理基础理论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理论知识1.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设备管理需要关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更新、报废等各个阶段。
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维护和更换的成本。
2. 设备管理的优化思路:设备管理包括对设备的使用方式、维护方式、更新方式等方面的优化。
通过对设备管理进行优化,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设备管理的风险管理:设备管理需要关注设备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包括设备失效、设备安全、设备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风险。
通过对风险的认识和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4.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现代设备管理已经逐渐向信息化方向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设备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 设备管理的绩效评价:设备管理需要建立适当的绩效评价体系,根据设备管理的目标和指标对设备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和优化设备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总之,设备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是设备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只有深刻理解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实施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企业的设备管理成本。
设备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深入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对于设备管理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6. 设备管理的规划:设备管理的规划需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市场需求、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设备管理规划。
规划要求对当前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未来设备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调研,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规划。
7. 设备管理的组织:设备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组织体系,明确设备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合理的组织体系可以确保设备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有效地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
设备管理常用知识总结
一、关于设备故障知识1、故障的含义故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丧失或降低其规定的功能及不能继续运行的现象。
2、故障的类型故障可以不同角度分:1)临时性故障2)永久性故障按故障发生的时间分有以下几种:1)早发性故障2)突发性故障3)渐进性故障4)复合型故障按故障表现形式分有:1)功能故障2)潜在故障按故障产生的原因分有:1)人为故障2)自然故障按故障造成的后果分有:1)致命故障2)严重故障3)一般故障4)轻度故障故障通常采取几种分类法复合并用,如突发性的局部故障;磨损性的危险故障等,由此看出故障的复杂性、严重性和起因等情况。
3、故障的特点1)多样性2)层次性3)多因素和相关性4)延时性5)不确定性6)修复性4、故障管理故障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目的在于早期发现故障征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维修。
故障管理的程序和内容包括:1)设备加工工艺和技术培训相结合。
2)制定严禁的设备管理制度和预防性维护制度。
3)熟悉机械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工作性能。
4)配置先进的检查、检测和监测设备,对重要设备和零部件进行实时监测,定期分析,准确掌握设备故障的信息和征兆。
5)根据故障现象和信息及征兆,进行认真科学地分析,确定故障原因、类型、采取最佳的维修策略和维修方案,及时维修过程进行记录。
提供后期统计和借鉴。
6)对常发生或多次重复出现的故障的部位或零件,要重点监测,必要时对其进行系统技术改造。
影响故障产生的主要因素1)制造和修理因素对故障的影响a 零件材料的选择b 零件加工质量c 装配质量2)使用因素对故障的影响a 工作负荷b 工作环境c 设备保养和操作技术二、设备管理的11个指标在企业里,用于度量设备管理好坏的指标很多。
例如设备的完好率,设备的可用率,设备综合效率,设备完全有效生产率,设备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期,平均修理时间,设备备件库存周转率,备件资金率,维修费用率,检修质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等等。
不同的指标用于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
设备人员应懂的设备管理基础知识解析
设备人员应懂的设备管理基础知识解析在当今的生产和运营环境中,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企业的高效生产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设备人员,掌握设备管理的基础知识是履行职责、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设备人员应该了解的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一、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性能和状态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成本。
有效的设备管理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良好的设备管理还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设备管理还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同时,设备的运行也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设备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环保运行。
二、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1、设备的选型与采购设备人员在设备选型时,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工艺要求和技术发展趋势,选择性能合适、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设备。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供应商信誉、售后服务等因素。
在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确保采购的设备符合要求。
2、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新设备采购回来后,设备人员需要负责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备的安装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安装正确、稳固。
调试过程中要对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设备人员要制定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规范,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设备。
同时,要监督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和损坏。
4、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设备人员要根据设备的特点和运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紧固、调试等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的故障隐患,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设备管理是指对组织内的硬件和软件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无论是信息技术部门还是其他部门,设备管理都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数据安全、维护成本低等关键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设备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设备分类、设备采购与部署、设备维修与更新、设备安全和设备报废等内容。
设备分类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分类方式:1.硬件设备: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计算机可以进一步分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服务器可以分为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服务器。
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2.软件设备:软件设备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等。
操作系统可以是Windows、Linux、Mac OS等。
应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设计软件、编程软件等。
数据库可以是MySQL、Oracle、MongoDB等。
3.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音频设备等。
智能手机可以运行各种应用程序,平板电脑功能类似于笔记本电脑,便携式音频设备可以播放音乐。
设备采购与部署设备采购与部署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设备采购与部署的一般步骤:1.需求分析:首先,根据组织的需求确定要购买的设备类型和数量。
例如,如果需要提供员工办公用计算机,就需要确定所需的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的数量。
2.供应商选择:根据设备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可以参考供应商的信誉度、售后服务、价格等因素进行选择。
3.设备采购: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购买设备。
在购买之前,需要确保设备与组织的标准和要求相符,并保证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4.设备部署:设备到达后,需进行设备部署。
这包括设备的组装、安装相关的软件和驱动程序、配置网络连接等。
根据设备的不同,部署过程可能会有所差异。
设备维修与更新设备的维修与更新是设备管理的核心任务,它确保设备的持续正常运行和性能提升。
以下是设备维修与更新的一些常见做法:1.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巡检、清洁、备份数据等。
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清单管理:对所有设备进行清单管理,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序列号、购买日期、保修期限等信息。
通过设备清单管理,可以随时了解到组织中的设备情况,有助于及时维修和更新设备。
2. 设备维护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维护管理包括设备的清洁、升级、更新和修理等工作。
通过设备维护管理,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设备备份管理:对于一些重要的设备,如服务器和电脑,备份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备份数据可以防止数据丢失,保障企业的运营安全。
4. 设备更新与更新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是不可避免的。
设备更新管理包括定期更新设备、淘汰旧设备等工作。
通过设备更新管理,可以保持企业设备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5. 设备使用规范管理:对设备的使用规范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使用场所、时间、方式等。
规范的使用可以延长设备寿命,减少设备故障。
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设备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保养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设备管理是组织和企业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设备采购、维护、备份、更新、规范使用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开支,从而促进组织的良性发展。
1. 设备采购管理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第一步,如何进行有效的设备采购十分重要。
在进行设备采购时需要根据需要制定详细的设备需求清单,明确设备的功能、性能、价格预算等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寻找适合的设备供应商。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供应商进行认真的考察,包括其信誉、售后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等方面,确保能够获得性价比高的设备。
2. 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的维护管理是设备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设备维护管理包括定期的设备检查、清洁、维修、更新等工作。
通过系统化的维护管理,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约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1.3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生 产经营效益为中心,建立适宜的设备管 理体制,实行设备综合管理,不断改善 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 能,不断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降低设备 寿命周期费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 断提高。
1.4 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 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进 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配置, 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 检修,适时更新与改造,保持设备处于 良好的技术状况,不断改善和提高装备 素质,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 公司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经济效益 服务。
2.3.3设备维修制度
计划预防维修制 1、概念:根据零部件的磨损规律和设备的故 障规律,有计划地进行维修,在故障发生之 前修复或更换已磨损或老化的零部件。 2、内容:①日常维护; ②定期清洗换油; ③定期检查; ④计划修理 A、小修 B、中修 C、大修 3、实现计划修理的方法
★设备部在签订设备购置合同时,要严格遵守 《合同法》和公司关于签订工矿产品购销合 同的有关规定。 ★对方应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合同及相 关技术协议经双方签章(加盖合同专用章)、 签字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国内合同的主要内容 (1)设备名称、规格型 号;(2)数量和质量;(3)合同价格及付 款方式;(4)交货期限及交货地点、运输方 式及费用;(5)违约责任;(6)未尽事宜 的解决方式;(7)附件 技术协议及售后服 务承诺。
①标准修理法:又叫强制修理法,指按计划标准进行 修理,而不管设备的实际磨损情况。 优点:便于做好设备修理前准备工作,缩短修理时间,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缺点:容易脱离实际,造成设备过剩修理,修理费用 高。 ②定期修理法: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参考有关修 理定额资料,制定设备修理计划和大致修理工作量, 而确切的修理日期和修理内容,则根据每次修理前的 检查,再作详细规定。 ③检查后修理法:事先只规定设备的检查计划,而每 次修理的时间和内容,则根据检查结果及以前的修理 资料来决定。 优点:充分利用零部件的使用期限,修理费用较低。 缺点:不易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延长设备停歇时 间。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2023-11-11contents •设备管理概述•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设备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设备管理最佳实践•设备管理发展趋势与挑战•案例分析与实践目录01设备管理概述定义特点定义与特点设备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增强竞争力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降低设备的维修、更换成本,同时减少设备的能耗,降低运营成本。
设备管理不仅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保障员工的安全操作,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
高效的设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起源设备管理的历史与发展发展历程发展趋势02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设备分类设备编码设备分类与编码设备台账记录每台设备的详细信息,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购置日期等。
设备档案管理将设备台账信息整理成档案,方便查询和管理。
设备台账管理设备使用与维护设备使用制定设备操作规程,规范设备使用方法,避免误操作造成损坏。
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等维护工作,以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设备故障诊断与预防故障诊断故障预防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改造,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设备更新当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技术落后时,进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设备改造设备改造与更新VS03设备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DM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工具,用于设备管理,包括设备台账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维护管理和设备资产管理。
DMS能够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可靠性。
DMS能够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
设备维护外包模式外包模式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设备维护质量、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
外包模式需要选择具有资质和经验的专业公司,并建立有效的外包管理机制。
设备维护外包模式是一种将设备维护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的管理模式。
设备管理基本知识培训
设备管理基本知识培训引言设备管理是指对组织或企业所拥有的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良好的设备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设备故障风险,保证生产或服务的连续性。
本文将介绍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设备分类、设备采购、设备维护和保养等内容。
一、设备分类设备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 按用途分类根据设备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实验设备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设备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需求,对设备进行合理分类有助于做好设备管理和采购计划。
2. 按重要性分类根据设备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重要性可以将其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关键设备是指对生产或服务过程有决定性影响的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严重影响生产或服务的连续性。
重要设备是指对生产或服务过程有较大影响的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对生产或服务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般设备是指对生产或服务过程影响不大的设备,一般性故障不会对工作造成重大影响。
3. 按设备寿命分类根据设备的寿命可以将其分为长寿命设备和短寿命设备。
长寿命设备通常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靠性,且寿命较长,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来延长使用寿命。
短寿命设备通常具有较低的质量和可靠性,寿命较短,需要进行定期更换或维修。
二、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指根据组织或企业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购买。
设备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1. 确定需求在进行设备采购前,需要明确组织或企业的实际需求,包括设备类型、性能指标、数量等。
只有明确需求,才能选择合适的设备。
2. 选择供应商选择可靠的供应商是保证设备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重要因素。
应该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供应商的信誉、资质、技术能力等。
3. 比较报价在选择设备时,应该比较不同供应商的报价。
除了考虑设备价格外,还要考虑设备的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因素。
4. 签订合同在确定供应商后,应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日期等重要条款。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基础知识一、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的方针;企业设备管理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操作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和预防..为主的方针.2、设备管理目标;使用设备,维护设备,使设备不出现非计划停车,预知事故,提前处理.设备管理的原则是;设计.制造与使用恰当合理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使所用设备起到与生产相结合的目的;3、设备管理的基本工作是;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经营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组织措施,对设备的主程管理,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价值运动两个方面的管理工作;物质运动;包括检修的更换物件,试用运行的物价;价值运动盈利性的操作;包括工作的需要,给买方的设备的运行,不息电力及机械的磨损消耗,所达到的目的设备维修体制概念:1、事后维修;即出了故障维修不损坏不维修.2预防维修:我们点检出了问题,出事故之前做出的反应并及时做出避免故障杜绝事故的发生.3改善维修,做到利于设备的维护对设,做到备有利的措施.二、设备的保养与平时的维护设备的保养;能使所使用的设备延长寿命,起到到设备利用率的最高线;平时的维护;我们提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对使用设备发线问题及时的做出处理或者将信息反馈给有关负责如果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能造成运行的贬值,严重的后果,可能造成意外设备故障或人员伤亡事故.三、设备规章制度管理指导检查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各种规定,是设备管理.使用.点检.维护的各项工作,管理包括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工作,操作管理的约束.规章制度有以下几点;1、设备使用维护管理的办法:做到谁使用谁维护的定义.2、设备检修管理办法:做到做到预警汇报,填写好设备隐患记录,纳入检修的依据.3、设备备件管理办法:仓库的备件换件填写与备件工作志,做进、出换件的依据,确保下次备推上进库的准确性.4、设备的润滑管理方法:认真点检各传动机构,是否缺油的点检,及时加油维护,减少机械的有形磨损.5、设备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是点检与维护的精心度,得到的理论与实践责任心的工作状态.6、技术培训的目标: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为目的,努力提高各项工作的业务水平.7、设备事故管理办法:设备故障、事故的分析,设备发生事故后,要及时调查分析、研究,召开分析会并做好调查分析记录,做到举一反三的厂会精神.。
设备管理知识要点汇总
设备管理知识要点汇总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设备管理的知识要点,本文将对设备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
一、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设备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设备从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和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设备管理的重要性1、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设备正常运行,企业才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如果设备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生产进度,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2、提高生产效率良好的设备管理可以使设备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工作效率。
通过合理的设备配置、优化的设备操作流程和及时的设备维护保养,可以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和维修次数,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3、降低生产成本设备的购置、维护、修理和更新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和能源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更新投资,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4、保障安全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设备的安全隐患,可以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5、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能力直接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
通过科学的设备管理,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1、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和调试等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1、设备设备一般指生产或生产上所常的机械和装置,是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工业企业中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
在机械系统,设备通常指机械和动力两大类生产设施。
2、设备管理目前我国采用并逐步推行的设备管理是指对设备的一生实行综合管理,即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规划、购置(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及更新。
调拨,直至报废各个过程的活动,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个方面。
3、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是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
它是企业设备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生产设备主要包括成套设备,系统、单台机械,装置等有形资产。
生产设备需要通过在生产成本中提取折旧,以补偿在长期使用中受到的物质和技术上的损耗。
4、设备规划设备规划包括设备管理工作和新设备设置规划两个方面,设备管理工作规划是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中、长期(三年或五年)和年度计划。
新设备设置规划是指新设备设置、更新和改过规划、设备规划是企业开发和生产经营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5、设备综合工程学设备综合工程学是指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是管理、财务、工程技术和其它应用于有形资产的实际活动的综合,其目标为追求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
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活动内容包括:制定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要求和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及各项资产的安装、试运转、维修、改造和更新,并进行有关的信息反馈。
6、全员生产维修(TPM)TPM是日求现代设备管理维修制度,它是以达到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确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全系统,涉及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员参加,依靠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来推行的生产维修,概括为:T----全员、全系统、全效率,PM---生产维修(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
7、设备经济寿命设备经济寿命(又称设备价值寿命),是根据设备的使用费(包括维持费和折旧费)来确定设备的寿命,通常是指年平均使用成本最低的年数,经济寿命用于确定设备的最佳折旧年限和最佳更新时机。
8、设备的技术寿命设备在技术上有存在价值的期间,即从设备开始使用,至被技术上更为先进的新型设备所淘汰的全部经历期,技术寿命的长短决定于设备无形磨损的速度。
9、设备新度设备新度=帐面值/设备原值,设备新度是反映企业装备的新旧程度,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反映了企业装备的技术水平状况,随着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设备新度已作为评价企业装备改造,更新的一个主要指标。
10、设备选型设备选型是指购置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靠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能源供应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以确定设备的优化方案。
11、技术经济论证技术经济论证是指根据技术与经济的瓣证关系,对设备规划从技术与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论证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性,以达到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最佳结合,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
12、设备操作规程是指对操作工人正确操作设备的有关规定和程序。
各类设备的结构不同,操作设备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编制设备操作规程时,应该以制造厂提供的设备说明书的内容要求为主要依据。
13、设备使用规程设备使用规程是对操作工人使用设备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例如;操作工人必需经过设备操作基本功的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凭证操作;不准超负荷使用设备;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等。
14、设备维护规程设备维护现程是指工人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而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例如:操作工人上班时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加油,下班时坚持设备清扫,按润滑图表要求进行润滑等,维护工人要执行设备巡回检查,定期维护和调整等。
15、计划预修制度按修理计划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查和大、中、小修理的制度,它首创于苏联,是以修理周期结构和修理复杂系数为主要支柱,是一种事前预防性修理计划。
16、设备检修计划根据设备的实际开动台时,技术状态、监测数据,主要另部件修理类别,设备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等,采用不同的维修方法,制订预防对策计划,是一种预防性和状态性相结合的修理计划。
17、设备的分级管理在设备管理领域要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国家或地方重点任务、重点产品计划完成有直接影响的关键设备,行业和地方主管部门要按照分工认真管好,对涉及全行业的设备管理规划、政策、法规和规章等必须统一制定,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设备管理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和规章制度,必须由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和检查.18、维护与计划捡修相结合设备的维护是指为保持设备规定的功能而进行的日常活动,计划检修是指恢复设备规定功能的全都检查修理工作。
(检修计划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而编制的)。
设备的维护和计划检修是设备维修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两者不可偏废,应该合理安排、密切结合、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19、修理、改过与更新相结合设备的修理是指为恢复设备规定的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是对设备物质损耗的局部补偿,设备的改造是指用新技术、新结构和另部件对在用设备进行改装;是对设备技术损耗的局部补偿,更新是指用技术先进或性能优良的新设备代替原有设备:走对设备损耗的彻底补偿。
把设备的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考虑,能使设备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也是设备管理维修的主要方法。
20、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设备的专业管理与解众管理相结合是我国推行设备管理的组织形式,专业管理是指企业设备动力系统的综向的职能管理,群众管理是指在操作工人中开展群众性的设备管理活动,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已在实践中得到肯定。
21、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是指企业有关生产技术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总称。
经济管理是指在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中,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较大成果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在设备的寿命周期内,同时存在着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两种运动形态。
实物运动形态的控制属于技术管理范畴,价值运动形态的控制属于经济管理范畴,加强设备技术和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两者必须紧密结合。
22、设备完好设备完好是指符合规定的功能,处于完好状态的设备,设备完好状态的具体标准,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设备特点和总的要求制定,报国家经委备案,作为行业内部检查设备完好的统一尺度。
23、重点设备企业根据自已的生产性质和要求,确定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起重要作用的设备,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而把这些设备作为维修与管理的重点。
重点设备确定后不是长期不变的,它随企业生产结构,生产计划和产品工艺要求的改变而定期进行调整。
24、设备的突发性故障通过事先的测试或监控不能预测到的,及事先并无明显征兆,亦无发展过程的随机故障,发生故障的概率与使用时间无关.25、设备的渐发性故障通过事先的测试或监控可以预测的故障,发生故障的慨率与时间有关,使用时间超长,发生故障的概率越高,如另件磨损、腐蚀、疲劳、老化等。
26、三不放过对发生有重大的设备事故应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折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目的是防止重复发生类似事故。
27、平均故障间隔期(MTBF)MTBF分析法是指可以修理的设备从故障起到下一次故障为止,若干次的时间平均值。
各企业应用MTBF分析法来分析“设备的所有停机进行维修作业”是怎样发生的,把发生的各种问题记录后作成分析表,从而找出“减少维修作业研完”的重点,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28、设备的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日常点检是指由操作工人按规定标准,以五官感觉为主,对设备各部位进行技术状态检查的设备状态管理维修方法,定期检查是由指维修工人按规定的检查周期,以五官惑觉或仪器对设备性能和精度全面检查和测量的设备状态管理维修方法。
29、使用设备的“五颂纪律”使用设备的“五项纪律”是指:(1)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
(3)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
(4)管理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
(5)发现异常,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30、维修设备的“四项要求”维护设备的“四项要求”是指;(1)整齐,即工具、工件、附件、安金防护装置、线路及管道,整齐、齐全、安全完整。
(2)清洁,即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设备四周切屑垃圾清扫干净。
(3)润滑,即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各润滑器具、油毡、油线、油标保持清洁,油路畅通。
(4)安全,即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安全无事故。
31、动力设备管理的“八字”方针经济运行动力设备管理的“八字”方针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动力设备经济运行是指动力系统在保证负荷供应的条件下,使整个系统达到损耗最小,费用最低的一种运行方式。
32、润滑五定和三级过滤设备润滑的五定是指:定人(定人加油);定时(定时换油);定点(定点给油),定质(定质进油),定量(定量用油),三级过滤是指:液体润滑剂在进入企业总油库时要经过过滤,放入润滑容器要过滤,加到设备中时也要过滤。
33、设备检修专业化按地区或不同设备类别,组织专业修理厂或地区性维修中心的网点规划并实施,专业修理厂通过经济合同方式,为不具备修理力量或条件的企业检修设备,这是组织检修专业化的重要形式。
34、设备检修社会化把设备检修工作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建立、健全各种独立的公用专业修理网点,承担修理任务,逐步形成社会性的修理体系。
这是实现工业生产组织结构改革的一项战略目标。
第十一章设备管理第一节设备管理概述第二节设备的前期管理第三节设备的后期管理第四节设备更新改造第一节设备管理概述一、设备管理的形成与发展设备管理的历史主要体现在维修方式的演变上。
1、事后维修阶段特点:①坏了再修,不坏不修。
②缺乏修理前准备,修理停歇时间较长。
③修理无计划,常常打乱生产计划,影响交货期。
2、预防维修阶段特点:①根据零件磨损规律和检查结果,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有计划地进行修理。
②由于修理的计划性,便于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使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大为缩短。
3、设备综合管理阶段基本思想:设备的制造与使用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以及预防为主、维修保养与计划检修并重等。
二、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1、选择和购置所需设备;2、组织安装和调试设备;3、合理使用设备;4、及时检修与精心维护设备;5、掌握时机,及时改造和更新设备;6、其它设备的日常管理。
三、设备的综合管理设备的综合管理有两个典型代表:1、设备综合工程学(70年代初在英国首创)定义: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为了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达到最经济的程度,而对有形资产的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以及其他实际业务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