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国际结算系统网络方案

合集下载

国际结算业务拓展方案

国际结算业务拓展方案

国际结算业务拓展方案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结算业务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拓展国际结算业务,提高自身竞争力,以下是一个国际结算业务拓展方案。

一、加强企业国际化战略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合理的国际化战略。

通过拓展进口和出口业务,扩大国际结算业务的规模和范围。

同时,加强对外宣传推广,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二、建立完善的国际结算渠道拓展并稳固国际结算渠道是扩大国际结算业务的关键。

可以与国内外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合作,建立稳定的代理行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寻找更多的结算渠道。

同时,可以利用现有的国际结算平台,如SWIFT等,提高结算效率和准确性。

三、优化结算业务流程优化结算业务流程可以提高结算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可以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实现结算业务的在线化和自动化。

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和监控,确保结算业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提供多样化的结算产品和服务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结算产品和服务。

除了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托收结算和电汇结算外,还可以推出电子结算、跨境支付和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不同的结算需求。

五、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国际结算业务涉及到跨国交易和多种货币,存在较高的风险。

企业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引入金融衍生产品和保险等工具,降低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六、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国际结算业务需要把握国际市场和国际规则,同时还需要具备专业的结算和风险管理知识。

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七、加强与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合作国际结算业务受到国家政策和监管的影响,企业要与政府和监管部门保持密切的合作和沟通。

及时了解和适应政策和监管要求,确保结算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要拓展国际结算业务,企业需要加强国际化战略、建立国际结算渠道、优化业务流程、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加强与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合作。

外贸市场全球贸易数字支付与结算系统

外贸市场全球贸易数字支付与结算系统

外贸市场全球贸易数字支付与结算系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贸易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常态。

然而,为了满足全球化贸易的需求,传统的支付与结算系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全球贸易数字支付与结算系统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外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全球贸易支付与结算的挑战在进行全球贸易时,企业需要处理各种不同的货币和支付方式,这给支付与结算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此外,冗长的支付周期和高额的跨境交易费用也成为了贸易中的障碍。

传统的纸质银行汇票和信用证方式无法满足现代贸易的要求,迫切需要一个更高效、便捷和安全的支付与结算系统。

二、全球贸易数字支付与结算系统介绍全球贸易数字支付与结算系统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货币的支付与结算平台。

它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数字支付网络,将世界各地的企业连接起来,实现快速、安全、低成本的跨境支付与结算。

具体而言,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要素:1.数字货币:全球贸易数字支付与结算系统使用数字货币作为支付和结算的媒介,代替传统的实体货币。

数字货币以加密技术保护交易安全性,同时具备高速和低成本的特点,使得全球贸易的支付与结算变得更加便捷。

2.去中心化技术:全球贸易数字支付与结算系统采用去中心化的技术架构,消除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

这意味着企业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支付与结算,无需经过银行等中介机构,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时间。

3.智能合约:全球贸易数字支付与结算系统利用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的支付与结算过程。

智能合约是一种以计算机代码形式存在于区块链上的合同,自动执行和管理支付和结算操作,确保交易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三、全球贸易数字支付与结算系统的优势相比传统的支付与结算方式,全球贸易数字支付与结算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更快速:数字支付网络的建立使得支付和结算的速度大大提升。

企业可以实时完成支付操作,无需等待银行审核和跨境汇款的周期,极大地提高了全球贸易的效率。

2.更便捷:全球贸易数字支付与结算系统提供多种支付方式,灵活适应不同企业的需求。

银行IT系统方案

银行IT系统方案

银行IT系统方案(1):整体解决方案描述: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二个层面是相辅相成的,“业务处理系统”面向客户服务,旨在以丰富的银行金融产品、综合的服务和销售渠道以及灵活的业务处理流程提供即时的、满足市场需求的银行服务。

“经营管理系统"是以业务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为基础,以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主要因素为对象建立面向银行管理的各个分析主题,以数据基础建立数据模型向银行提供基于数据基础的、量化的决策依据;一、银行系统背景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各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过20多年发展和管理制度变迁,各金融机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机构的竞争性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产权多元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在加入WTO后境外金融机构的冲击,以及随着2003年开始的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架构设立,《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监管法》的颁布,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迅速向国际标准靠拢。

所以无论从市场指标、市场集中率还是进入壁垒来衡量,都已经从国有银行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转变为多元主体共同竞争的市场结构。

同时,这种市场竞争的加深以及各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的比拼,对中国金融电子化、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将是非常深远的!尤其是,从2006年开始在各金融机构实施1104工程开始,标志着管理会计和风险管控在金融机构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另外,从2007年开始的新会计准则的推广,对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以及信息披露将有深远的影响,也必将进一步推动银行IT架构及金融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和与国际惯例接轨。

面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加剧,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愈发成为银行发展的核心要素。

结合目前国内外系统建设的经验,按照未来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集团认为,商业银行的电子信息系统建设应当在“二个层面"上考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即商业银行电子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二类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一类是“业务处理系统",一类是“经营管理系统”。

我国国际结算方式电子化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国际结算方式电子化的现状及趋势
现其分行都建立 S F WIT网络 ,实现了国际结算部分业务 自动化处理 。 目 前银行为客户提供结算方式主要有汇款 、托收 、信用证 。
( )汇 款业 务处 理流 程 一
汇款方式有信汇 、电汇和票汇 ,其中信汇和 电汇在业务的处理流程 中相 同 , 由汇款 ] ①
收稿 日期 :2 0 【 —1 0 6一) 2 1

个国际银行间非盈利的国际合作组织 ,总部设在 比利时的布鲁赛尔。该组织成立于 17 年 93
5月 ,17 9 7年 S F WIT网络 正式 运 行 , 目前 在 全 世 界 拥 有 会 员 国 19个 ( 8 含地 区 ) ,会 员 银行
60 70多家 ,其全球计算机数据通讯网在荷兰和美国设有运行 中心 ,网络的所有处理机 ( C 、 S P S 、R )都集中在两大操作中心 ,在各会员 国设有地区处理站 ,S F P P WIT系统 日处理 S F WI T电 讯 30 0 万笔 ,高峰达 30 3 万笔 ( 日 约 处理 2兆美元) 。 川
中国银行作为中国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18 9 5年 5月 1 3日,正式开通 S F 。随着 中国 WI T 金融体制改革,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交通银行也可以开展外汇 外贸业务 ,这几 个 专业 银行 也 加入 了 S F WIT组织 ,开 通 S F 。 目前 ,仅 中 国银行 每 日 WI T S F WIT发报量达 4万多笔 ,采用 S F 方式进行收发电报已占到全行 电讯总收付量的9 % l 。 WI T 0 2 1
三我国国际结算电子化的发展趋势为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推动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向高效无纸化发展降低贸易结算风险规范国际结算电子文件法律效力及争端解决方法解决交易成本高企贸易和结算分割客户不能直接参结算及交易过程和结算过程无法实时监控等问题欧共34全球海运业共同保险俱乐部目前其服务对象包括56个以上国家的海运港口货物承揽业务涵盖全球以上的货柜船队12港口与代表金流的月各出资269合资成立的用户包括了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商银行保险公司运输行承运人港务机构海关检验机构等的运作以互联网为支持以一核心信息平台为主构架客户在透过一个单一窗口直接与全球化的物流及金融服务社群连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换单据核查数据结算完成贸易整个过程

《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业务方案》

《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业务方案》

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业务方案上海票据交易所(2021.5)修改记录说明:[C]-创建;[M]-修改;[A]-增加;[D]-删除;目录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业务方案 (1)1前言 (6)1.1业务背景 (6)1.2业务框架 (7)2概述 (10)2.1业务主体 (10)2.2业务前准备功能 (10)2.3签发和流转形式 (11)2.4资金清算结算 (11)2.5票据账户与结算账户 (11)2.6信息管理和服务 (12)2.7与其他系统或业务的关系 (13)2.7.1与供应链平台相关票据业务的关系 (13)2.7.2与“票付通”、“贴现通”的关系 (13)2.7.3与交易系统的关系 (14)2.7.4与ECDS的关系 (14)3主要业务流程 (15)3.1概述 (15)3.1.1业务流程范围 (15)3.1.2直连接口的业务要素 (15)3.1.3新系统客户端的业务要素 (18)3.2企业信息报备 (18)3.3签发与撤回 (19)3.3.1出票信息登记 (19)3.3.2提示承兑 (20)3.3.3撤票 (21)3.4权利转让或设质 (22)3.4.1提示收票 (22)3.4.2转让背书 (24)3.4.3贴现申请 (25)3.4.4质押申请 (27)3.4.5权属初始登记 (28)3.4.6转贴现、回购 (29)3.4.7非交易过户 (29)3.5权利赎回 (30)3.5.1回购式贴现赎回 (30)3.5.2质押式回购的提前赎回 (31)3.5.3质押式回购的逾期赎回 (33)3.5.4质押解除 (34)3.6到期及期后处理 (35)3.6.1提前提示付款 (36)3.6.3期后提示付款 (39)3.6.4线上追偿 (41)3.6.5贴现前追索 (41)3.7再贴现及再贴现补充信息登记 (44)3.7.1再贴现 (44)3.7.2再贴现补充信息登记 (45)3.8冻结及冻结解除登记 (46)3.8.1冻结登记 (46)3.8.2冻结解除登记 (47)3.9增信处理 (48)3.9.1票据保证 (48)3.9.2增信信息登记维护 (50)3.10票据查验 (51)3.11不得转让的撤销 (52)3.12票据行为的撤销 (53)3.13存托业务处理 (54)4资金清算结算 (58)4.1功能概述 (58)4.2资金结算机制 (58)4.2.1资金结算方式 (58)4.2.2企业类业务参与者的资金结算 (58)4.2.3金融机构、非法人产品类参与者的资金结算 (59)4.3结算指令管理 (59)4.3.1逐笔结算 (59)4.3.2批量结算 (59)4.4结算等待池 (61)4.4.1逐笔结算的结算等待 (61)4.4.2批量结算的结算等待 (61)4.5到期提示付款的批量清算结算 (61)4.5.1批量清算结算流程 (61)4.5.2批量清算范围 (63)4.5.3特殊处理 (63)4.6结算账户开户行与业务办理的接入机构不一致的资金结算处理 (63)4.6.1结算账户开户行的结算确认和结果通知 (63)4.6.2业务接入机构的结算结果通知 (65)5资产托管 (66)5.1功能概述 (66)5.2票据资产存续期管理 (66)5.2.1资产与票据资产 (66)5.2.2票据(包)号的组成规则 (66)5.2.3子票区间的组成规则 (67)5.3账务与账户 (67)5.3.2票据账户设置规则 (68)5.3.3托管账务 (68)6交易背景信息管理 (70)6.1功能概述 (70)6.2信息内容与结构 (70)6.2.1交易背景信息 (70)6.2.2交易背景信息中的凭证信息 (70)6.2.3凭证信息中的附件或影像信息 (71)6.3信息登记流程 (71)6.4应用场景 (72)7信息服务 (73)7.1参与者信用信息查询 (73)7.2影像信息查询 (73)7.3附件信息查询 (74)7.4托管票据明细信息查询 (75)7.5企业报备信息查询 (75)8业务主体管理 (77)8.1功能概述 (77)8.2业务主体体系 (77)8.3业务主体的接入 (79)8.3.1业务参与者的接入方式 (79)8.3.2接入机构的接入方式 (80)8.4业务主体的信息处理 (80)8.4.1参与者信息的填写规则 (80)8.4.2校验规则 (81)8.5业务主体的身份校验 (82)8.5.1电子签名分级验证 (82)8.5.2业务参与者的代理签章 (83)9公共管理 (84)9.1在途业务的清理 (84)9.2业务及报文对账 (85)1前言1.1业务背景1.降低市场成员系统对接、功能建设成本和运维复杂度的迫切需要。

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体系建设方案(一)

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体系建设方案(一)

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体系建设方案实施背景:近年来,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

为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人民币跨境交易的需求,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与清算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工作原理:1.清算行模式:中国银行在海外设立的清算行作为海外代理行,处理海外机构与境内机构的交易。

这种方式下,代理行承担信用风险,并确保交易的及时与准确。

2.代理行模式:境内银行与海外代理行建立代理关系,由代理行处理海外机构与境内机构的交易。

这种方式下,代理行提供交易便利,但可能存在信用风险。

3.参加行模式:境内银行加入国际清算系统,与海外机构直接进行交易。

这种方式下,境内银行自主处理交易,但需承担信用风险。

实施计划步骤:1.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分析行业趋势,为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2.机构设立:根据调研结果,决定在哪些国家或地区设立清算行或代理行。

3.系统开发:开发高效、稳定、安全的跨境结算与清算系统,确保交易的及时性、准确性。

4.人员培训: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具备操作新系统的能力。

5.系统测试与调试:对新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其稳定运行。

6.推广与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新系统,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

7.持续优化: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变化,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和性能。

适用范围:该体系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与清算的机构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贸易公司、金融机构、投资者和个人。

创新要点:1.多元化模式: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结算与清算模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智能化处理: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交易的自动化处理,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错误率。

3.安全性增强:通过多重加密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交易数据的安全性。

4.用户体验优化: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高效的客户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预期效果:1.提高人民币跨境结算与清算的效率,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2.降低交易成本,为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提供更多便利。

银行大型网络规划方案-最新版

银行大型网络规划方案-最新版

银行大型网络规划方案介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银行业务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的稳定和高效运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大型网络规划成为了一个必要而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银行大型网络规划的方案。

网络拓扑实现银行大型网络规划的首要问题是确定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所有节点(包括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之间的连接方式。

银行大型网络通常是复杂的分层结构,包括前端支持、中间层服务和后端数据存储。

因此,网络拓扑结构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安全性、可靠性、性能等等。

在银行大型网络中,通常选择三层网络结构,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是网络的中心,承载大量的交换流量,主要用于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和扩展,因此应采用高密度、高性能的交换机。

汇聚层主要用于流量汇聚,协调核心层和接入层之间的通信,应该具有高带宽、高可靠性和高灵活性的特点。

接入层是用户端主要接入点,应该面向大量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

网络安全银行大型网络的规划方案需要考虑网络安全问题。

银行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对银行网络安全加以保护。

安全策略包括入侵检测、攻击防范、反病毒、数据备份等。

银行网络还需要支持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多种安全机制。

在银行网络规划中,安全机制的部署应该采取“分层、分级、分区”的原则。

核心层网络应该实现入侵检测和防护功能,以防止黑客攻击,保证核心层网络的安全性。

汇聚层应该采用流控和数据过滤等技术,对流量进行监控和分析,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接入层则应用于访问控制、用户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等。

网络扩展性今天的银行业务环境正在不断发展和变化,银行系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因此,在设计银行网络规划方案时,应该注重网络的扩展性。

网络的扩展性涉及到网络设计的灵活性、容错性和可靠性等问题。

通常,在银行网络规划中采用前瞻性的设计思想,将未来的业务增长和技术升级考虑在内。

因此,银行网络规划需要具有良好的容错性和可靠性,以适应未来的扩展需求。

银行业务系统架构

银行业务系统架构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新一代IT系统建设方案V1.0信息科技中心二○一一年四月目录一、概述 (4)二、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 (4)三、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5)四、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 (5)五、系统建设实现的主要业务目标 (7)(一)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支持业务快速扩张 (7)(二)完善客户关系管理,具备差别化客户营销和服务能力 (7)(三)适应盈利模式多元化的转变 (8)(四)建设流程银行,推进经营模式转型 (8)(五)满足经营和管理有机结合的需要 (8)(六)加强渠道管理,完善电子渠道,实现多渠道整合营销 (9)六、系统建设技术架构 (9)(一)系统架构总体需求 (9)(二)整体系统架构设计 (10)(三)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原则 (11)(四)应用系统架构设计 (13)(五)系统整体部署示意图 (15)(六)系统网络安全架构示意图 (16)七、新一代IT系统实施方案 (16)(一)新一代IT系统建设实施原则 (16)(二)新一代IT系统建设计划 (18)(三)一期项目建设时间安排 (19)八、一期项目建设实施内容 (19)(一)企业服务总线(ESB) (19)(二)前端综合接入平台 (19)(三)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 (20)(四)网上银行系统 (22)(五)财务管理系统 (24)(六)多维度大总账系统 (24)(七)ODS数据平台 (25)(八)企业级客户信息系统(ECIF) (25)(九)建设更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 (26)九、新一代IT系统主要系统处理能力指标测算 (26)(一)核心业务系统处理能力测算 (26)(二)应用前置系统处理能力估算 (27)(三)ODS数据库服务器 (28)(四)柜面服务器处理能力估算 (28)(五)ESB服务器处理能力估算 (28)(六)财务、总账 (29)(七)支付系统 (29)(八)ECIF系统 (29)(九)生产系统磁盘阵列容量估算 (29)(十)ODS磁盘阵列容量估算 (29)十、现有系统软硬件设施处置预案 (30)新一代IT系统建设方案一、概述新一代IT系统是为了提升我省农信社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解决影响业务发展瓶颈,完善经营和运行风险防范体系,打造服务创新型的电子银行平台而提出的,其具有建设难度大、时间跨度长、风险比较集中等特点。

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江苏中科智联信息 技术有限公司
\
2023-01-13
TOP3
新数据中心(L2)建设咨询项目
江苏博云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
2023-01-03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7 日 生成
5/22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7 2.1 节支率分析 .......................................................................................................................7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7 三、采购供应商 .............................................................................................................................7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7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8 四、采购代理机构..........................................................................................................................9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9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10 五、信用风险 ...............................................................................................................................10 附录 .............................................................................................................................................16

银行专线网络服务方案

银行专线网络服务方案

银行专线网络服务方案
银行专线网络服务方案通常是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专
用网络连接服务,以保障其数据传输安全、稳定性和速度。

以下是一个银行专线网络服务方案的示例:
1. 私有线路连接:为银行建立专用的网络连接,采用私有
线路,如光纤、千兆以太网等,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

2. 安全防护:通过应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止DDoS攻
击等安全措施,保护银行的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
的风险。

3. 双重认证:引入双重认证机制,例如使用数字证书和智
能卡,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银行网络。

4. 专用带宽:为银行提供高带宽的网络连接,以支持大量
并发用户访问和高速数据传输。

5. 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
解决潜在的网络问题,并提供快速的故障排除服务。

6.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7. 客户支持:提供专业的客户支持团队,为银行提供全天候的技术支持和故障响应服务。

8. SLA保证:签订服务级别协议(SLA),明确保证网络服务的可用性、性能和响应时间等。

这只是一个示例方案,具体的银行专线网络服务方案可能会根据银行的需求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最佳的方案应该由专业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和实施。

银行联网方案

银行联网方案

银行联网方案第1篇银行联网方案一、背景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机构对网络化、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强。

为实现业务高效处理、风险有效控制、客户优质服务,提高银行竞争力,特制定本银行联网方案。

二、目标1. 满足银行业务发展需求,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和效率。

2. 确保网络安全,降低系统风险,保护客户信息。

3. 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4.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确保合法合规。

三、联网方案设计1. 网络架构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网络架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处理高速数据交换,汇聚层实现业务汇聚和分发,接入层为各类终端设备提供接入服务。

2. 网络设备选型核心层:选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汇聚层:选用支持高密度接入的网络设备,满足大量终端设备接入需求。

接入层: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的接入设备,如无线AP、接入交换机等。

3. 网络安全(1)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安全风险。

(2)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实现数据加密传输。

(3)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非法访问。

(4)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确保网络持续安全。

4. 数据存储与备份(1)选用高效、稳定的数据存储设备,确保数据安全存储。

(2)采用两地三中心的数据备份策略,实现数据实时备份和灾难恢复。

5. 业务系统部署(1)根据业务需求,部署相应的银行业务系统,如核心业务系统、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

(2)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业务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弹性扩展。

四、实施方案1. 项目筹备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目标、范围、时间表和预算。

2. 设备采购与部署根据设计方案,采购相关网络设备,并进行部署、调试。

3. 网络割接在确保业务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分阶段、分区域进行网络割接。

4. 系统测试与优化对业务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并对网络进行优化调整。

国际支付清算体系的变革与发展研究

国际支付清算体系的变革与发展研究

国际支付清算体系的变革与发展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不断增加,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这些变革和发展旨在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顺畅和安全,同时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方面探讨国际支付清算体系的变革与发展。

一、历史国际支付清算体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由于欧洲各国之间贸易的频繁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建立一种能够跨越国界实现支付和结算的机制。

于是在1891年,欧洲各国的银行家就成立了一个名为“欧洲银行协会”的组织,负责处理欧洲的银行间支付和清算事务。

这个组织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欧洲支付清算体系(TARGET2)。

20世纪,国际支付清算体系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全球范围内的支付和结算问题也越来越显著。

于是在1970年代,国际清算银行(BIS)成立了国际支付结算系统(IPS),该系统实现了国际支付和结算的自动化,使得资金流动更加迅速和安全。

此后,国际清算银行还成立了国际证券结算银行(ICSD)和国际结算银行(CLB),进一步完善了国际支付清算体系。

二、现状现在,国际支付清算体系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目前世界主要的支付清算体系包括:SWIFT(国际银行间通信协会)、欧洲支付清算体系(TARGET2)、美国支付系统(Fedwire)、中国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

SWIFT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要的支付清算体系之一,它是一个专门用于银行之间的国际支付和结算通讯网络。

SWIFT网络为全球超过11000家银行提供了安全、高效和可靠的支付和结算服务,其交易量占全球总交易量的近50%。

除了SWIFT,中国的CIPS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支付清算体系。

CIPS的成立旨在通过结合国际贸易结算和资本项目结算两大领域,增强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同时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跨境支付结算服务。

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的特征、趋势与变革之路

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的特征、趋势与变革之路

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的特征、趋势与变革之路作者:任琳来源:《人民论坛》2024年第14期【关键词】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治理赤字【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外部环境更为严峻复杂。

回顾过去百年间诸多重大国际事件历历在目,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大流感、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冷战格局下大国对峙、恐怖主义袭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科技革命走到十字路口、大国竞争回归视野……每一个大事都牵动着世界秩序的走向,亦都是全球治理需要关注的重大议题。

在某种程度上,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彼此互动:治理有效,则秩序稳定;治理失灵,则世界动荡;世界动荡,更加需要全球治理。

审视每一次动荡变革的历史节点,撬动世界秩序走向、影响全球治理形态的因素时而是长周期的,时而是短周期的;时而是缓慢平缓的,时而是烈度很大的。

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上,各种因素的表现截然不同,彼此交错,乃至互为因果。

一是新自由主义走向末路,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分化严重且风险增大。

在后疫情时代,尽管世界经济已经迈开了缓慢复苏的脚步,但复苏极为不平衡,开放性下降、包容性增长不足。

虽然相对历史标准而言,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相对开放,贸易增长也仍是拉动世界产出的最主要驱动力,然而霸权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族主义倾向或将经济全球化拖入“低效漩涡”,无益于世界经济回归高速增长的正轨。

加之,人口、气候变化、减碳压力等中长期客观因素叠加影响,世界经济复苏注定前路漫漫。

此外,个别大国所谓“去风险”的诉求严重破坏了世界经济长期秉持的效率优先原则,人为造成了世界市场的分化重组,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发生重大改变。

近年来,地缘政治紧张牵动世界局势走向,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分化风险。

银行专线网络服务方案 (2)

银行专线网络服务方案 (2)

银行专线网络服务方案
银行专线网络服务方案是为银行机构提供的一种高速、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服务。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银行专线网络服务方案:
1.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银行专用光纤网络,连接各个银行分支机构和总部。

光纤网络具有高速传输、低延迟和高带宽的特点,能够满足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2. 网络安全:采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络等,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保密性,防止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

3. 网络性能优化:采用负载均衡和内容分发网络等技术,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和流量优化,提高网络的响应速度和性能。

4. 网络监控与管理:安装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网络状态和性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故障,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

同时建立网络管理中心,负责网络的配置管理、故障处理、升级维护等工作。

5. 高可用性和备份:设计双机热备份系统,保证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

同时进行定期数据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6. 专业技术支持:提供专业的网络技术支持团队,负责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解决网络故障和优化网络性能。

此外,银行专线网络服务方案还需根据具体银行机构的业务需求和规模来设计和实施。

以上方案仅作为参考,实际方案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新一代国际结算系统技术方案

新一代国际结算系统技术方案

新一代国际结算系统技术方案一、网络结构图新一代结算系统网络架构分为三层:总行、一级分行与二级分行(或者支行)。

其中:●总行为国际结算业务数据中心,结算系统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均存放在总行。

●一级分行作为国际结算业务的操作中心,通过各一级分行骨干网与总行新一代结算系统服务器进行连接,对国际结算的业务数据进行存取。

同时,各一级分行为辖内影像数据存放中心,放置影像管理服务器、影像数据库服务器。

二级行(或者支行)通过二级骨干网与一级分行进行网络连接。

由于二级分行处理数据包含业务数据及影像文件,数据传输(数据上传)有两种情况:一是影像数据及影像索引数据,通过二级骨干网传输至一级分行的影像管理系统中;二是影像索引数据及有关业务数据通过二级行骨干网传输至一级分行,再通过一级骨干网传输至总行结算系统数据库中。

关于一级分行业务处理结果需反馈给二级分行时(数据下传),须通过一级及二级骨干网传送至二级分行(或者支行)。

二、系统数据流程新一代国际结算系统的数据流由二级分行开始发起,包含国际结算的业务数据与影像数据。

由于结算数据全部集中在总行,而影像系统分散于各一级分行,因此在系统处理过程中需对二级分行上传的数据包在一级分行做拆包处理,分解为业务索引数据与影像数据,业务索引数据与影像数据存入一级分行影像系统;业务索引数据存入总行新一代结算系统业务数据库。

具体的数据流程如下图所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结算及影像工作站图2系统数据流程图(一)业务数据流程1、二级分行:业务数据是在二级分行通过手工录入的业务索引数据。

该数据由二级分行客户端产生后,与有关业务的影像文件一起打包上传。

经由二级分行局域网与骨干网传送至一级分行后,分解出业务信息及影像索引信息。

其中业务信息再通过一级分行骨干网传送至总行数据库服务器存放。

2、一级分行:收到业务处理信息后,从总行数据库中读取二级分行提供的业务数据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并根据从本地影像系统中调阅的有关业务影像文件进行处理。

人民大2024国际结算(第七版)PPT课件11 第十一章 互联网金融与结算

人民大2024国际结算(第七版)PPT课件11 第十一章 互联网金融与结算
一、区块链技术及其功能 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它通过密码学的
方法把一串串数据连接起来,形成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 都是点对点的交易,用于验证信息和防伪,区块链实际上 是可靠的数字信用凭证。
第三节 区块链技术开启智能结算新时代
区块链的主要特点 去中心化 节省高额的交易成本 开放性 自治性 不可篡改性 匿名性 分布式加密账本 智能合约 通证
线上:标准化、大众化、规模服务的产品,笔数 大、金额小、更平民、更大众、更通用的产品。
线下:个性化、差异化、笔数少,金额大,有更 高投资价值的产品。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中的支付与结算实践
一、中国的支付生态圈
线上、线下 整合的新平 台
线上
基础端
通信运营商:移动端 控制着,希望制定自 己的规划却被支付企 业抢先
五、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3 第三方支付 在商品和金融交易的双方之外。
五、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4 互联网平台的资产管理 在互联网平台上提供较多的理财产品,起
点低、种类多、可T+0赎回、具有良好的流动 性解决方案。
五、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金融的主要功能:
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 资源配置 货币创造 价格发现 风险分散
互联网的主要功能:
开放 平等 协作 分享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
1 技术特征 2 直接融资特征 3 资金转移功能
三、互联网金融的积极作用
1 有助于发展普惠金融 2 有利于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 3 有利于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 4 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资金配置的效率 5 有助于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 6 有助于促进利率市场化
五、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7 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 属于广义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倒逼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口统网络方案已有国家标准化学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草稿)1目录一、前言 (2)二、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研究的基本原则 (2)(一)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原则 (2)(二)等同性原则 (3)(三)仿品种而不是仿标准原则 (5)三、质量控制研究 (7)(一)....................................................................... 制备工艺研究8(二)结构确证研究. (9)(三)............................................. 制剂处方筛选及工艺研究10(四).................................................... 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13(五)................................................................... 稳定性研究18四、安全性、有效性研究 (20)(一)............................................................ 口服给药制剂22(二)............................................................ 注射给药制剂25(三)............................................................ 局部给药制剂27五、参考文献 (29)六、已有国家标准化学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起草说明 (30)35七、著者2一、前言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请是指境内注册申请人提出的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颁布正式标准的药品的注册申请。

中国已经颁布的化学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涵盖了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研究的一般性技术要求。

本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 结合中国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研制的现状, 针对其不同于新药的特点, 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研究过程中有关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控制研究的一般性原则, 并重点阐述了在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研制中相关技术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科学内涵, 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在研制已有国家标准药品时, 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已有的化学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达到研究的系统性、科学性要求。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申请中的化学药品。

在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研发和评价中, 需要在本原则指导下, 以科学性为根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二、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研究的基本原则在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研究中应注意遵循如下原则, 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一)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原则无论创新药还是已有国家标准药品, 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3控性的要求是一致的, 研发的根本原则都是要围绕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进行充分的研究。

而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研究有别于创新药之处在于, 能够利用已上市产品的可获得资料, 因此有可能减少相应部分的研究工作。

如果研制的已有国家标准药品与已上市产品的药学基础相同, 即原料药的合成路线、工艺条件以及所用原材料、试剂和溶剂的来源、规格等均一致; 制剂的处方工艺相同,包括其中所用原料药、辅料的来源、规格等一致; 并经验证研制产品与已上市产品质量一致、生物等效研制产品能够桥接已上市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质量控制信息。

对于原料药合成工艺、制剂处方工艺等与已上市产品不完全一致的情况,由于其中的一些差异可能导致药品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不同, 应经过必要的研究工作对产品质量以及安全性、有效性进行验证之后, 才能采用已上市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质量控制信息。

在进行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研制中, 首先应经过系统的质量控制研究验证现有的国家药品标准是否适用于研制的产品, 必要时应针对研制品种的自身特点, 拟定个性化的注册标准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在有效性方面,应证明研制产品与已上市产品生物等效; 同时,在有关安全性的质量指标上, 研制产品应不低于已上市产品, 对于研制产品与已上市产品之间存在的药学方面的差异需要分析和/ 或验证是否会带来新的安全性问题。

(二)等同性原则已上市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已经得验证, 其安全性、有效性与质4量控制指标之间的联系也较为明晰。

因此, 已上市产品是研制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重要参考。

在研究思路上, 首先要求证研制产品与已上市产品在质量上的”一致性”或”等同性” ,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和验证。

如果研制的产品在原料药制备工艺、制剂的处方工艺等方面均与已上市产品一致、各项质量指标特别是有关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质量指标均达到已上市产品的质量要求, 能够提示研制产品与已上市产品”质量一致”。

如果研制产品的原料药合成工艺、制剂处方工艺等与已上市产品不完全一致,但存在的差异不至于导致产品质量发生明显的改变, 同时也不会导致安全性、有效性的不同, 仅可能导致质量控制项目及其限度等的改变, 能够提示研制产品与已上市产品”质量等同”。

在已有国家药品标准品种的研发中, 研制产品与已上市产品质量”一致”或者”等同”是前提, 基于这一前提能够预测研制产品与已上市产品在临床治疗学上的一致性, 口服固体制剂等一般能够用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进行验证, 注射剂等一般能够免除临床验证;如果难以判断研制产品与已上市产品质量”一致”或者”等同” , 需要审慎分析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必要时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证明研制产品的安全性不低于已上市产品、疗效与已上市产品相当。

对比研究是证明研制产品和已上市产品质量”一致性”或”等同性”的重要研究方法。

对于产品质量”一致性”或”等同性”的判断对质量控制研究各个方面的系统地、综合地比较和评价, 而不是基于部分质量指标的简单对比5在安全性、有效性验证中, 一般也需要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

不但在生物等效性试验中需要采用已上市产品作为参比制剂; 安全性研究中有时也需要和已上市产品进行对比, 例如, 在局部给药毒性试验中采用已上市产品作为对照药, 能够帮助分析出现的阳性结果。

由于研制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信息主要来源于已上市产品, 对比研究中参比制剂的选择需要慎重, 选用产品质量较好、研究基础和临床应用基础较为可靠的已上市产品作为参比制剂对于保证研制产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已上市产品研究基础和临床应用基础有所不同, 在选择参比制剂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如原发厂家生产的制剂已在中国上市, 一般首选原发厂产品作为参比制剂;如不能获得原发厂产品, 能够考虑选用研究基础较好、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非原发厂产品作为参比制剂; 也能够对不同厂家生产的同品种产品进行质量对比, 优选质量较好的产品作为参比制剂。

(三)仿品种而不是仿标准原则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研究目标是要达到与已上市产品临床治疗学上的一致性, 即研制产品的疗效与已上市产品相当、安全性不低于已上市产品。

不同生产单位实现这一目标的药学基础可能不同, 即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原料药制备工艺、制剂的处方工艺, 这可能导致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的不同。

因此, 在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研究中,不能机械地套用已有的国家标准,需要遵循”仿品种而不是仿标准原则” , 即在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研制中, 在达到研制产品与已上市产品临床治疗学一致的前提下, 6 针对具体品种能够采取不同的质量标准控制产品质量。

国家药品标准中收载的已上市产品的质量控制的项目、检测方法和限度等信息能够作为已有国家标准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基础。

可是研究时应注意如下诸方面的问题, 以根据研制产品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控制研究, 必要时在现有的国家标准基础上自行拟定注册标准。

其一, 研制产品和已上市同品种在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制剂的处方工艺等方面可能不完全一致, 因此在质量控制的项目、检测方法和限度等方面, 已有的国家药品标准可能不完全适用于所研制的产品。

其二, 药品质量的控制需要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相互结合。

由于不同生产单位在药品生产过程中, 对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方法不同因此可能需要调整药品质量标准的项目设置、检测方法和限度等。

其三, 部分国家药品标准, 比如中国药典等, 主要是针对同一品种不同生产企业产品的质量控制共性问题, 未能兼顾各个产品的个性。

对于所研制产品中与安全性、有效性密切相关的个性化质量控制项目在国家药品标准中可能未做规定。

其四, 中国当前有多种形式的国家药品标准,由于历史原因, 其中部分国家药品标准存在项目不全、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等较差、限度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同时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 一些国家标准中的检测方法需要更新。

需要注意”仿品种而不是仿标准”原则中对于国家标准的修订完善仅指改变质量控制方法, 不能因此而根本改变产品质量, 也不能引起药品有效性的改变或者导致新的安全性问题。

7三、质量控制研究<化学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所论述的质量控制研究的基本规律、质量控制研究的基本原则、质量控制研究评价的基本原则不但适用于新药, 也适用于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为全面把握药品的质量特征, 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无论新药还是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均需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研究。

化学药物质量控制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原料药的结构确证、剂型的选择和处方工艺的研究、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与修订、稳定性研究、包材的选择研究, 其直接结果是获得药物的可工业化生产的生产工艺和能有效控制上市药物质量的质量标准。

在研制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品种时, 如果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制剂处方工艺与已上市产品一致, 理论上二者的物质基础一致, 则质量控制研究的内容能够适当简化, 重点关注研制产品与已上市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是否相当, 并针对研制产品质量控制的需要,分析是否需要在国家药品标准的基础上自行拟定注册标准。

如果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制剂处方工艺等与已上市产品不一致, 可能导致影响产品安全性、有效性的物质基础不一致, 包括原料药的有关物质、残留溶剂的种类和水平不同, 晶型、结晶水/ 结晶溶剂不同, 辅料的种类和用量不同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产品质量”等同性” 的判断, 需要基于对质量控制研究各个方面的系统地、综合地比较和评价, 即需要参考新药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控制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8 包括原料药制备工艺研究、结构确证研究、制剂处方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等。

(一)原料药制备工艺研究<化学药物原料药制备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所论述的原料药制备工艺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研制已有国家标准的原料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