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损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合集下载

《骶髂关节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汇总

《骶髂关节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汇总

《骶髂关节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要点骶髂关节痛 (SIJP) 是临床常见的一类腰痛,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

因其病因和机制复杂,容易被忽视,病人往往得不到精准的诊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骶髂关节痛是指排除特异性感染、急性创伤、肿瘤等原因后,骶髂关节(SIJ) 区域的疼痛与不适,伴或不伴腹股沟、下肢等部位疼痛。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更多见于老年人、产后女性和年轻运动员等。

其患病率因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占非特异性腰痛15%~25%。

中老年病人中男女比例接近,病程长短不一。

二、骶髂关节的应用解剖三、病因和发病机制任何原因导致骶髂关节的轴向过负载和/或旋转过负载,均可引发骶髂关节痛,主要包括下肢不等长、脊柱侧弯、妊娠、步态和生物力学异常、慢性累积性损伤、增龄所致退行性改变以及脊柱融合手术史等。

发病机制较复杂,可能包括:1. 机械应力损伤2. 韧带松弛和关节错位3. 退行性病变和炎症反应4. 其他四、临床表现1. 症状疼痛是骶髂关节痛主要的临床表现,以单侧或双侧,钝痛多见。

支配骶髂关节的神经来源较为广泛,疼痛部位往往不一致。

2. 体征(1)常规体检和评估(2)单指试验(3)骶髂关节激惹试验(4)其他试验五、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2. 影像学检查六、诊断1. 诊断骶髂关节痛诊断主要基于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性注射等。

在目前缺乏“金标准”的情况下,诊断性注射被认为是诊断的重要证据。

三项及三项以上骶髂关节激惹试验阳性的病人,或骶髂关节局部疼痛且Fortin试验阳性的病人,可实施诊断性注射。

2. 鉴别诊断(1)椎间盘源性腰痛(2)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3)腰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七、治疗骶髂关节痛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疼痛、减少功能障碍、延缓疾病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方案包含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临床医生需根据病人的病因、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提倡个体化治疗、多模式治疗和多学科治疗。

分析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5468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研究·分析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龚息清(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广西 柳州 545300)0 引言骶髂关节复合体在人体力的传导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将躯干的力传向下肢,骶髂关节复合体在骨盆后环的稳定上有着重要的作用[1]。

骶髂关节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关节损伤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2],为了能够提高骶髂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本文对2015年7月起到2017年7月的90例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探究最佳的骶髂关节损伤诊治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7月起到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所有骶髂关节损伤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0例,年龄在23-54岁,平均(37.84±6.74)岁,将这9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45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没有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研究且签订了相关知情同意书。

纳入和排除标准[3]:①纳入标准:符合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标准;在临床症状和表现的基础上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骶髂关节损伤患者。

②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肝、肺等功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2 方法1.2.1 诊断方法:对于本次入选的90例骶髂关节损伤患者,本次研究采用MRI 影像学检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和诊断,具体如下:选择西门子Verio3.0 TMRI 扫描仪,扫描时的频率在150-200 Hz 之间,然后进行SE 序列和STIR 序列扫描,其中SE 序列扫描的相关参数为:TR500 ms ,TE 在10-15 ms 之间。

胯骨错缝(骶髂关节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胯骨错缝(骶髂关节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胯骨错缝(骶髂关节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胯骨错缝(骶髂关节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

(1)有急性腰骶部扭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

(2)一侧或双侧腰骶部疼痛,不能弯腰,患侧下肢站立负重、行走抬腿困难,严重者疼痛向臀部和腹股沟处放射。

(3)骶髂部有明显压痛,两侧髂后上棘不等高,“4”字试验阳性,床边试验阳性,髋膝屈曲试验及下肢后伸试验阳性,严重者可见腰骶部脊柱侧弯。

根据髂后上棘的位置,患侧高者为向前错位,患侧低者为向后错位。

(4)骨盆正位及骶髂关节双斜位X线摄片:患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无异常。

2.西医诊断:参照《欧盟骨盆带疼痛诊疗指南》(Euro Spine,2008,17: 794–819.)。

(1)多有外伤史或孕产史。

(2)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处及臀外上方疼痛,可有下肢活动受限症状。

行走时出现歪臀跛行,不能持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不能久坐,坐位时常以健侧臀部触椅。

严重者甚至仰卧时不能伸直下肢,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

(3)检查可见骨盆倾斜,脊柱侧凸,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

骶髂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患侧骶髂关节较健侧凸起或凹陷,有压痛、叩击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筋结;两侧髂后上棘、髂后下棘等骨性标志不对称,髂嵴不等高、骶棘不居中或骶沟不对称;两下肢有外观上的不等长。

骨盆分离、挤压试验,“4”字试验,下肢后伸试验,单足站立试验等试验可出现阳性。

(4)骨盆X 线平片可见患侧骶髂关节间隙略为增宽,耻骨联合两侧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部分病人可见关节边缘增生或骨密度增高。

其他间接征象可见两侧髂嵴左右不等高,髋骨左右不等宽,闭孔左右不对称,骶骨不居中。

骶髂关节CT扫描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

(二)病期诊断1.急性期:表现为腰骶部及患侧下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转侧,不能入睡,咳嗽喷嚏疼痛加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急性腰扭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急性腰扭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急性腰扭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急性腰扭伤为腰部卒然遭受扭闪、牵拉,致使筋膜、肌肉、关节韧带、椎间盘等组织损伤,而引起腰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本病是伤科常见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

[诊断]一、诊断依据(一)多有腰部明确外伤史。

(二)伤后腰部立即出现剧烈疼痛,疼痛为持续性,休息后可减轻但不消除,咳嗽、喷嚏、用力大便时可使疼痛加剧。

(三)腰部不能挺直,行走不便,严重者卧床难起,辗转困难。

(四)腰肌痉挛,压痛明显。

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即多为损伤之处。

(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六)X线摄片多无异常显示,可排除关节错位、峡部裂或横突骨折。

二、临床分型(一)中医征候分类1、气滞血瘀腰痛剧烈,辗转困难,局部压痛明显,可见瘀斑,腰肌痉挛。

舌质紫黯,脉弦涩。

2、气血两亏腰痛,压痛点明确,面色苍白,形体消瘦。

舌淡白,脉弦细。

(二)病理分类1、腰骶关节扭伤腰骶关节一侧或两侧压痛明显,骨盆旋转试验阳性。

2、骶髂关节扭伤多为一侧的骶髂关节处压痛、少数可两侧损伤。

屈曲髋关节时骶髂关节疼痛明显,骶髂关节分离试验阳性。

3、骶棘肌扭伤压痛点在损伤的骶棘肌处,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4、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损伤的棘上、棘间韧带处压痛明显。

5、腰椎滑膜嵌顿症腰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嵌顿的腰椎压痛明显,腰部肌肉痉挛。

6、腰后小关节紊乱腰部疼痛,转侧不利,被动旋转则疼痛加剧,脊柱可有侧弯。

[鉴别诊断]主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二者均可有腰腿痛,活动受限,但腰椎间盘突出症外伤史不明显,可有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症状,压痛点多在椎旁,叩击痛明显,疼痛向下肢放射,屈颈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为阳性,有下肢肌力减退、皮肤感觉减退。

局封后疼痛缓解不明显。

[治疗]一、理筋手法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医生用两手从胸椎至腰骶部的两侧,自上而下揉按推压3~5min,以松解腰肌的紧张,然后按压揉摩腰阳关,次髎等部位,再拿捏痛侧肾俞,环跳周围以缓解疼痛,每穴手法可施半分钟。

(完整版)骶髂关节评分表(KSS)

(完整版)骶髂关节评分表(KSS)

(完整版)骶髂关节评分表(KSS)该文档旨在介绍骶髂关节评分表(KSS)的完整版。

以下是该评分表的详细内容。

1. 简介骶髂关节评分表(KSS)是一种常用于评估骶髂关节疾病的工具。

该评分表通过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和身体检查,来评估其症状和功能状况。

2. 评分表内容2.1 症状评分症状评分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 疼痛:评估患者在不同活动或姿势下的疼痛程度。

- 活动受限:评估患者在不同活动中的受限程度。

- 患侧髋痛: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患侧髋痛。

- 腹股沟痛: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腹股沟痛。

每个方面的评分根据患者的症状程度进行划分,通常为0-4分,其中0分表示无症状,4分表示症状严重。

2.2 功能评分功能评分部分评估患者在骶髂关节疾病影响下的功能状况。

评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步态:评估患者的步态表现。

- 上楼梯:评估患者上楼梯的能力。

- 下楼梯:评估患者下楼梯的能力。

- 坐立:评估患者坐立的能力。

- 上下床:评估患者上下床的能力。

每个方面的评分根据患者的功能程度进行划分,通常为0-4分,其中0分表示功能正常,4分表示功能严重受限。

3. 总分计算根据症状评分部分和功能评分部分的得分,可以计算出该患者的总分。

总分范围通常是0-100分,其中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症状和功能受限越严重。

4. 应用领域骶髂关节评分表(KSS)常用于骶髂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通过评估患者的症状和功能状况,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疾病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结论骶髂关节评分表(KSS)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可用于评估骶髂关节疾病患者的症状和功能状况。

通过使用该评分表,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程度,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完整版)骶髂关节损伤

(完整版)骶髂关节损伤
骶髂关节损伤
INJURY OF SACROILIAC JOINT
定义
骶髂关节损伤又称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 错缝症。是指骶髂关节遭受外力的作用,或因 妇女孕产骶髂关节面对合不良,导致骶髂关节 韧带损伤或骶髂关节错缝,引起局部疼痛的功 能障碍。 临床上以持续性下腰痛或腰臀痛、 长短腿、跛行为主要特征。
关节腔
骶髂关节的上2/3为滑膜关节,结构稳定。 下1/3狭窄呈裂痕状,内有少量关节液,正常情况下呈负压 状态,具有缓冲外力的作用。
关节囊
关节囊附着于关节面的外周 缘,骶髂关节是由于髂骨的 耳状附着面向着前内侧,髂 骨的耳状附着面向着后外侧, 两个相对的耳状面相互交错、 嵌合而形成。在损伤情况下, 关节囊嵌入关节间隙而引起 疼痛。
3 取穴与操作
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八髎、秩边穴、环跳穴等,腰骶部及骶髂关节
具体操作
(1)蛙式四部扳法(前错位、后错位均可)
①自体牵引法:患者取俯卧位,在患侧髂前部垫一枕头,身体的3/4连同患侧下 肢悬于治疗床外面,自然下垂,下肢不能着地,利用自身重量做自体牵引。时 间10~15分钟,转第2部操作。②屈髋屈膝扳法:继上势,体位同上,在自体牵引 姿势的基础上,医者一手拖住患侧膝部,另一手按压在骶髂关节处,做极度的 屈髋屈膝运动,一压一屈同步进行,一般操作3次左右,转第3步操作。③蛙式 外展扳法:继上势,体位同上,在极度屈髋屈膝姿势的基础上,医者托膝关节的 手用力做蛙式外展扳动,按压骶髂关节部的手同时向下用力按压,再回到极度 屈曲姿势做外展运动,按压与外展同步进行,一般操作3次左右,转第4步操作。 ④外展后伸扳法:继上势,体位同上,在蛙式外展姿势的基础上,由蛙式扳法转 为后伸扳法,在进行后伸扳法时操作者托膝关节的手用力做后伸扳法,另一手 同时向下按压骶髂关节部位,按压与向后扳动同步进行,一般操作3次左右。上 述②③④步骤要循序渐进地重复操作3遍。

骶尾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骶尾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骶尾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任何外力造成骶尾骨的连续性中断失去正常的解剖关系称为骶骨骨折,可合并骶神经损伤。

[诊断]一、症状骶骨骨折者骶部疼痛,因臀肌附着于骶骨,行走时臀肌收缩牵拉骨折端而疼痛加重,又因坐位时重力直接作用于骶尾部引起疼痛而不能坐椅。

如同时伴有骨盆其他部位骨折时,则疼痛更甚且范围更广。

无移位骶骨骨折者,多无神经症状。

凡波及骶孔之骨折者,鞍区麻木,甚至发生大小便潴留或失禁、性功能障碍。

波及第1、2骶椎之骨折者,可出现类似坐骨神经痛症状。

尾骨骨折脱位者尾部疼痛,但一般多可忍受,常取半侧坐位以减轻疼痛,坐下或坐位站起时疼痛加重,严重者在排便时引起剧烈疼痛。

二、体征骶骨骨折者骶部肿胀、瘀斑或有皮肤挫伤、擦伤,局部压痛明显,肛门指诊检查骨折部有压痛和异常活动。

骨折波及骶孔者,鞍区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骨折波及第1、2骶椎者,患侧下肢感觉、运动及跟腱反射障碍等。

合并骨盆骨折者,应注意全身情况,并注意有无合并直肠、膀胱、尿道损伤等。

尾骨骨折脱位者尾部压痛明显,但局部肿胀、瘀斑多不明显,肛门指诊检查局部有明显压痛、异常活动或有移位畸形。

三、特殊检查:无。

四、辅助检查X线表现骶尾部正位(前后位)照片显示骶骨有无横折或纵折。

局部骨皮质显现皱褶,骶弓线发生断裂、错位、成角或向下局限隆起,或骶孔上缘有折裂阴影,或骶孔不对称,多说明有骨折存在。

骶尾部侧位照片可显示骶骨骨折移位、尾骨骨折或脱位,但无移位骨折则较难辨认。

合并骨盆前环骨折者照片应包括整个骨盆。

如怀疑骶髂关节受累者,应加拍斜位片。

因该处肠内容物较多,肠气可能遮盖无移位之骨折线,拍片时应常规清洁灌肠。

[症候分类]一、骶骨骨折分型骶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间接暴力所致者较少见临床上一般分为:1、横断骨折:以第3骶椎处多见,此处为骶髂关节下缘,故其下方易因暴力作用而折断,多为裂缝骨折,暴力强大者骨折远端可向前移位。

2、粉碎骨折:直接暴力作用于局部而引起星状或不规则的粉碎骨折,移位多不明显,易漏诊。

第十三节--骶髂关节扭伤

第十三节--骶髂关节扭伤
矢状X光片显示向前〔后〕 旋错位的耻骨支向前〔后〕 错位〔图2-36〕。正位X 光片显示双侧髂骨大小不 等,旋前侧髂骨横径变窄, 旋后侧髂骨横径变宽。耻 骨闭孔与之相反,旋前侧 的闭孔变大,旋后侧的闭 孔变小。此外股骨颈长短 也可呈现相应变化。
临床上可发现仰卧位时, 一侧足过度外旋〔俗称阴 阳脚〕或过度内旋,不呈 正常“∨〞形位置。
【仰卧屈髋压膝法-分膝法 】
〔一〕体位;仰卧,两膝分开,双足跟并齐,使鼻-脐-足跟 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双手置于腹部,全身放松。
〔二〕 手法:令患者双目微闭,“意守丹田〞,然后深 吸气后再缓慢呼出,至呼气将尽
时,医者双手将分开的双膝用有弹性的巧力下压,此时常 可闻及腰骶部复位之弹响声,术毕。
〔三〕适应症:此手法适用范围很广,主要包括: 1.骶髂关节半脱位,无论是前脱位还是后脱位,亦无论
是单侧或双侧,均可复位。 2.腰骶关节错位。 3.髋关节半脱位。 4.假性下肢不等长。
【治疗】
王燮荣骶髂整骨手法
骶髂关节合法 耻骨联合合法 56. 王燮荣骶髂整脊
髂骨前方上提+骶骨固定
髂骨前方上提+骶骨固定抗阻运动
整脊悟
整脊平衡因人异, 谈骨论筋审病机, 骨错缝与筋出槽, 病症触诊加影像, 辨证分型导治疗, 伤啥恶啥为原则, 大道至简朔其源, 宗其法而离其式, 筋骨并重动静合, 整脊正骨必整肌, 理论通则百病医, 锻炼功法要选对, 医患配合效勘奇。
【解剖生理】
骨盆是躯干的重要 座基、由骶骨、双 侧髂骨、坐骨和耻 骨连结而成。 骨盆与周围肌肉韧 带共同构成一自锁 系统。 对骨盆产生重要力 学作用的肌肉有骶 棘肌、髂腰肌、臀 肌、闭孔内外肌、 梨状肌和腘绳肌。
骨盆的肌肉
骨盆的肌肉

骶髂关节损伤(骶髂关节功能紊乱)

骶髂关节损伤(骶髂关节功能紊乱)

骶髂关节损伤(骶髂关节功能紊乱)这是亮健康复的第 346 篇文章骶髂关节是连接骨盆与脊柱的关节,位于骨盆的后部,承受主要的脊柱向下的力量,在运动中它会承受更大的负荷,。

此关节面由骶骨侧方的耳壮面与骨盆后部的耳壮面构成,骶骨的关节面朝向后外,其前面较后面宽。

相对的关节面之间间隙很小,关节面粗糙不平使两关节面密切相嵌,此此关节活动度较小。

属于滑车关节;前面有骶髂前韧带、骶髂后短韧带、骶髂间韧带、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进行固定。

骶髂关节是微动关节,虽然周围有很多肌肉,但是起固定作用的主要是韧带。

骶髂关节损伤也叫骶髂关节功能紊乱,是指由于该关节活动度活动度异常、关节面位置发生改变,导致周围组织受到挤压,而出现局部疼痛的现象。

骶髂关节损伤多见于急性损伤,局部发生炎症、肿胀、以及伴随有神经刺激症状。

这种损伤长见于划艇运动员、越野滑雪这类损伤发病率较高,骶髂关节损伤导致下腰痛占20%左右。

骶髂关节损伤的方式:1、骶髂关节活动异常:过于松弛或者活动过度受限,导致受力时发生关节面发生位移或者周围软组织拉伤。

2、剧烈运动、撞击、外伤等导致骶髂关节半脱位。

3、长时间姿势不良情况下工作。

4、皮划艇的上体大幅度摆动和用力。

5、越野滑雪中的下肢向后外侧用力登雪。

临床症状:1、直腿抬高患侧受限并有骶髂疼痛;患侧脚不敢着地,臀部不能坐凳子上。

2、骶髂关节处可有局限性压痛。

3、髋外展肌力偏弱。

4、急性发作期,在腰下部一侧可出现疼痛,大多较为严重,放射至臀部或者腹股沟区;但一般不会放射到坐骨神经的小腿分布区。

5、疼痛也可能源于轻微跌倒、怀孕、或者全身麻醉过程中的不适宜体位。

有时候,坐骨神经的剧烈疼痛,可能是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所以患者可能不会提到背部疼痛。

与骶髂关节相关评估测试:1、骶髂关节活动度的活动度虽小,就这3-5度的活动度却十分的重要;以“右侧腿向前迈步”为例:当我们的左腿在前,右腿在后时,右侧的骶髂关节会产生一个相对的运动,患侧脚不敢着地,臀部不能坐凳子。

骶髂关节扭伤诊断与治疗PPT

骶髂关节扭伤诊断与治疗PPT

观察疼痛程度:注意疼痛是否加重或减轻, 以及疼痛的部位和性质
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注意皮肤颜色是否 正常,以及皮肤温度是否正常
观察活动能力:注意患者是否能够正常行 走、站立和坐下,以及活动是否受限
观察神经功能:注意患者是否有麻木、无 力等症状,以及神经功能是否受损
观察肿胀情况:注意肿胀是否加重或减轻, 以及肿胀的部位和范围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骶髂关节扭伤诊断 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护理人员 02 骶髂关节扭伤概述 03 骶髂关节扭伤诊断方法 04 骶髂关节扭伤治疗方法 05 骶髂关节扭伤预防措施
06 骶髂关节扭伤患者注意事项
单击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第一章
骶髂关节扭伤概述
第二章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骶髂关节扭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骶髂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损 伤,引起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骶髂关节扭伤患者注意事项
第六章
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锻炼
遵医嘱进行药 物治疗,如口 服非甾体抗炎 药、局部外用
药等
遵医嘱进行物 理治疗,如热 敷、冷敷、电
疗等
遵医嘱进行康 复锻炼,如肌 肉力量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
练等
遵医嘱进行生 活方式调整, 如避免久坐、 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X光片:观察关节间隙、骨密度和骨 结构
CT扫描:观察关节内部结构、软组 织损伤和骨损伤
MRI:观察关节内部结构、软组织损 伤和骨损伤
超声检查:观察关节内部结构、软组 织损伤和骨损伤
核素扫描:观察关节内部血流和代谢 情况
诊断依据: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 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骶髂关节损伤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骶髂关节损伤

骶髂关节损伤是指骶骨与髂骨之间的关节发生损伤,常见于运动员和跌倒伤害患者。

中医对于骶髂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从中医病证诊断和疗效标准的角度来探讨骶髂关节损伤的治疗。

一、中医病证诊断1. 阴性病证与阳性病证骶髂关节损伤在中医里主要包括阳性病证和阴性病证两种病证。

阳性病证包括韧带损伤、骶骨髂骨不稳、局部压痛,阴性病证主要表现为晨僵、步态异常、久病痛等。

2. 望、闻、问、切中医诊断骶髂关节损伤需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望:观察患者的步态和身体姿势,是否出现异常的姿势和行走方式;闻: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发作的时间和诱因;问: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身体感觉;切:通过按压患者的相应穴位或部位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

二、疗效标准1. 疼痛缓解标准骶髂关节损伤的治疗首要目标是缓解疼痛。

中医常采用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以及中药治疗来缓解疼痛。

治疗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明显扩大,甚至可以完全消失为标准。

2. 功能恢复标准中医治疗骶髂关节损伤强调功能的恢复,常采用中药熏洗、针灸配合功能锻炼来加速患者的功能恢复。

治疗后患者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明显增强,行走和坐立不再有明显的异常表现为标准。

3. 长期疗效标准对于骶髂关节损伤患者,中医治疗还注重长期疗效的保持。

通过中药调理和康复锻炼,让患者的骶髂关节在长期内保持稳定和无疼痛感。

总结中医在骶髂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结合物理治疗和中药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恢复功能并保持长期疗效。

针对骶髂关节损伤的治疗,中医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选择,也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方法。

以上是对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探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中医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过程中,中医医师通常还会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具体来说,中医在治疗中会根据患者的芳龄、体质、病情轻重等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骶髂关节扭伤(称骶髂关节半脱位)

骶髂关节扭伤(称骶髂关节半脱位)

骶髂关节扭伤(称骶髂关节半脱位)【病因】骶髂关节由凸凹不平相互交错的耳形关节面组成,前后有长短不等的韧带予以稳定,躯干的重力经骶髂关节传达至两下腰。

当孕妇受内分泌改变的影响,或因长期卧床,腰麻或全麻后均能引起骶髂关节松弛,影响骶髂关节的稳定,当受到外力时引起骶髂关节扭伤或错位。

但由于骶髂关节坚强而稳定,不易引起扭伤或错位。

当姿势不正、肌力失调、韧带松弛时,扭转的外力可使凸凹不平的骶髂关节面排列紊乱,间隙加宽。

在关节腔负压的情况下将滑膜吸入关节间隙嵌顿,引起剧烈疼痛。

根据扭伤的方向不同可引起骶髂关节前脱位或后脱位。

(一)骶髂关节前脱位是当髋关节伸直,膝关节屈曲,拉紧股四头肌和髂股韧带向前牵拉髂骨时,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后旋转的外力可使髂骨向前移位。

(二)骶髂关节后脱位当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N绳肌紧张向后牵拉髂骨时,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则骶骨与髂骨发生方向相反的扭转,可引起髂骨后旋移位。

【症状】【临床表现】骶髂关节扭伤后突感伤侧骶髂部剧烈疼痛,动转不灵,面色苍白甚而休克,同侧下肢不敢负重,躯干向前及病侧倾斜,约20%~60%的患者合并同侧下肢放射痛,多在臀部、大腿后部(股后侧皮神经)坐骨神经分布区和大腿根部前内侧,引起放射痛的原因有:1.骶髂关节附近的韧带、肌肉或其他软组织受第4、5腰神经、骶神经支配,当骶髂关节扭伤时可引起这些神经的反射性神经疼。

2.坐骨神经或股后侧皮神经束紧贴骶髂关节和梨状肌的前侧,当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因扭伤出血,肿胀或梨状肌痉挛时可直接刺激神经束引起放射痛。

3.骶髂关节扭伤时合并腰骶关节扭伤也可刺激神经根引起坐骨神经痛。

当检查时可发现:立体姿势,站立时躯干向健侧倾斜,以健肢负重,患腰足尖着地,手扶患髋以减少活动及疼痛。

坐位姿势、坐位时以健则坐骨结节负重,双手支登以减轻负重。

上床姿势,患者先坐于床旁,然后以双手扶住患肢以防止患侧骶髂关节疼痛。

骨盆分离试验阳性,内收肌紧张。

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及分析

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及分析

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及分析【中图分类号】R68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3-0069-02【关键词】骶髂关节损伤手法治疗讨论与分析骶髂关节损伤是急性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

近几年来,我们根据损伤的程度和机理,将其分为扭伤、前半脱位、后半脱位三种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法治疗,效果满意。

1 一般资料收治的45例病人中,男18例,女27例。

其中骶髂关节扭伤30例,前半脱位4例,后半脱位11例。

半脱位患者年龄偏低,7~15岁占10例。

2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2.1骶髂关节扭伤伤侧骶髂关节疼痛,并可向下肢放射,增加腹压时疼痛加重。

站立位患侧下肢不敢着地,呈屈曲状:坐位健臀负重。

局部有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并可触及痛性筋结。

骶髂关节的特殊试验如“4字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过伸试验”均阳性。

2.2骶髂关节半脱位具有扭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由于疼痛剧烈和范围广泛,骶髂关节的特殊试验几乎无法进行,并易造成假阳性,注意与腰骶部损伤区别。

前半脱位髂前上棘前向下移位,髂后上棘内陷,患侧下肢显长。

后半脱位临床表现与其相反。

X线骨盆正位片见骶髂关节间隙增宽[1]。

3 手法治疗3.1骶髂关节扭伤①在压痛点周围先用滚、按、揉、点法进行放松治疗,手法应柔和均匀治疗十分钟左右。

②指压点穴以镇痛,用双手大拇指叠压痛点一分钟反复三四次以缓解肌痉挛。

③斜扳法,术者一手按压骶髂关节部,另一手握持患者膝部,上扳患肢侍后伸至最大范围,略施重力并稍向健侧即可复位。

3.2骶髂关节前半脱位患者仰卧位,术者两手分握患侧踝部及膝部,令髋关节极度屈曲,增加压力,并同时使大腿外展外旋,常能听到响声,表示复位成功。

3.3骶髂关节后半脱位患者仰卧位,小儿采用牵抖法,令助手双手抱住患儿腋下,术者双手握双踝拔伸半分钟左右后,左右抖动3~4次,向上用力抖动1次。

大人采用扳腰法,将患侧大腿外展20°,术者一手抱住患侧大腿上抬,一手按压腰骶部,在左右摆动中伺机用力抬压双手。

骶髂关节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

骶髂关节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
带腔压力增高,从而刺激韧带部位等神经末梢引发疼痛。
• 2. 韧带松弛和关节错位 • 骨盆的骨性稳定结构为耻骨联合和骶髂关节,关节周围韧带松弛等因素导
致其稳定性下降,再加上外力作用,致使关节轻度错位、失稳、功能受限, 所附着的软组织伴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外周神经被卡压,产生疼痛。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 3. 退行性病变和炎症反应 • 关节腹侧的薄层关节软骨于30岁左右开始退变,随着关节软骨的持
骶髂关节(SIJ)由关节腔和韧带腔组成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 任何原因导致骶髂关节的轴向过负载和/或旋转过负载,均可引发骶髂关节 痛,主要包括下肢不等长、脊柱侧弯、妊娠、步态和生物力学异常、慢性 累积性损伤、增龄所致退行性改变以及脊柱融合手术史等。发病机制较复 杂,可能包括:
• 1. 机械应力损伤 • 累积性损伤导致骶髂关节应力增加,骨膜被激惹,关节功能障碍和关节韧
围肌肉韧带松弛、关节稳定性下降,体重增加和过度的前凸姿势导 致骶髂关节应力增加、分娩的机械性创伤加重局部水肿和炎性反应, 最终导致骶髂关节痛。
• 脊柱手术后尤其是腰骶部固定融合术后,骶髂关节作为融合区域的 邻近关节,骶髂关节应力增加从而加速其退化,进而导致疼痛。
• 髂嵴取骨尤其是髂骨后部不恰当取骨也可导致骶髂关节韧带和滑膜 部分断裂从而引发疼痛。
骶髂关节是少活动关节,类似于肩锁关节和 腕关节等。踝关节是滑动关节,活动性较大, 类似于肩关节和髋关节等。
三、因和发病机制
SIJ发生轻微半脱位,造成关节后韧带高压。这 可能导致韧带中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并引起疼痛。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 骶髂关节痛往往由多个损伤因素导致。 • 产后女性高发,往往与妊娠时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骶髂关节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骶髂关节损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由于骶髂关节面凹凸不平,周围韧带多,各种暴力均可使关节面移位及韧带损伤,关节软骨、滑膜、韧带或肌肉损伤后局部形成血肿,如治疗不及时可发生纤维样变,使肌肉韧带或关节发生粘连,引起慢性腰骶部疼痛。

[诊断]
一、症状
(一)骶髂关节和骨盆其他部位损伤除局部肿胀、疼痛
外,常因骨盆稳定性破环,翻身困难或不能翻身。

后环损伤侧下肢床上移动困难,根据受伤机制不同,伤侧骨盆可内翻或外翻畸形,髂骨翼外翻时髋臼外旋,因此下肢亦呈外旋畸形。

若双侧骶髂关节同时发生骨折脱位,可表现为双侧髂骨翼同时内翻,呈骨盆内聚畸形,双侧骨盆同时向上移位。

(二)骨盆骨折并发症:
1、血压下降,脉博加快。

早期患者烦躁,后期可表现昏迷;
2、直肠肛管损伤;
3、阴道损伤;
4、尿道、膀胱损伤,排尿困难,尿道口或会阴部流血;
5、神经损伤:可伤及马尾神经、坐骨神经等出现相应症状;
6、大血管损伤,可伤及髂外动脉。

(三)腹腔脏器损伤:可有实质或空腔脏器损伤,出现相应表现。

二、体征
(一)多有骶髂关节压痛。

(二)“4”字试验(Patricktest)、骨盆挤压分离试验:
可用于单纯骶髂关节韧带损伤检查,有损伤者上述体征阳性。

但不宜用于骨折脱位患者,以免增加患者痛苦和加重损伤。

(三)骨盆畸形:髂骨翼内翻或外翻,可通过以下体征鉴别:①脐棘距,即脐与髂前上棘的距离。

内翻时其值小于健侧,外翻时大于健侧。

②髂后上棘突出程度:患者仰卧,检查者用手伸人臀后触摸对比。

髂骨翼内翻时,伤侧髂后上棘突出;外翻时,伤侧髂后上棘下陷。

若伤侧骨盆有明显上移,则髂后上棘高于健侧。

(四)患者常有其他合并伤体征。

三、特殊检查:无。

[鉴别诊断]
骶髂关节损伤的诊断依据:①外伤史;②临床表现;③X线片:有骨折脱位者,容易根据骨盆平片进行诊断。

单纯韧带损伤无骨折脱位者易漏诊,必要时拍双侧骶髂关节切线位片。

对比两侧骶髂关节间隙,若有韧带损伤常可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

[症候分类]
按受损结构不同可分为:
1、骶髂关节韧带损伤
(1)单纯的韧带损伤:即通常所指的扭伤,由活动姿势不良所致。

(2)伴骨盆前环骨折的韧带损伤:暴力作用于骨盆,使前环发生骨折,骶髂关节的前侧韧带或后侧韧带损伤,关节间隙张开,但由于一侧韧带尚存,未发生关节脱位,而骨盆的稳定性部分破坏,发生变形。

2、骶髂关节脱位或骨折脱位
骶髂关节上部韧带关节,属假关节,下部耳状关节是真正动关节,其脱位可分3种:
(1)经耳状关节及韧带关节脱位,不伴骨折;
(2)经耳状关节与骶骨l、2侧块骨折脱位;
(3)经耳状关节与髂骨翼后部斜形骨折脱位。

前两类
骨折脱位方向与人体纵轴平行,脱位侧骨盆受腹肌和腰肌牵拉向上移位,稳定性极差,复位后不易维持。

第3类骨折线为斜形,髂骨翼部分对脱位侧骨盆上移有一定阻力。

3、骶髂关节外骨折
未累及骶髂关节的骶骨或髂骨骨折。

(1)髂骨翼后部直线骨折:骨折线与关节平行,伤侧骨盆因腰肌和腹肌的牵拉而上移。

(2)骶孔直线骨折:骶骨4个前后孔发生骨折,骨折线相连,使骶骨侧翼与骶管分离,因骨折线与人体纵轴平行,靠近中线,肌肉牵拉力强,伤侧骨盆上移可较明显,强大的压力作用可致L5横突骨折。

Pennal将骶髂关节损伤按外力作用方向分为3型。

(1)前后致压型:指骶髂关节受到前后方向的撞击致伤。

如伤者处于俯卧位,两髂部着地,骶部被重物砸压,因骨盆环前宽后窄,反冲力使着地重的一侧髂骨翼外翻,耻、坐骨支骨折或耻骨联合分离,应力继续,则髂骨进一步外翻,使骶髂关节或相邻部位发生损伤。

因骨盆环的变形表现为伤侧髂骨翼外翻或扭转,与对侧骨盆分开,故又称为分离型。

由于髂骨外翻,髋关节相应处于外旋位。

(2)侧方致压型:指骶髂关节受到侧方撞击力致伤,如伤者摔倒侧位着地,或立位骨盆侧方被运动物撞伤,或侧卧
位时骨盆被重物压伤。

骨盆受到来自侧方的暴力先发生前环薄弱处耻骨上、下支骨折,应力继续,使髂骨翼内翻,后环部骶髂关节或其邻近发生骨折脱位。

伤侧骨盆受压内翻,耻骨联合向对侧移位,骨盆环向对侧扭转变形,也称为压缩型。

(3)垂直撕脱型:骶髂关节受到纵向暴力,剪切力使关节发生骨折脱位。

常同时累及双侧骶髂关节,使整个骨盆明显上移。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骶髂关节损伤若同时有其他严重合并伤或并发症,应先救治。

骶髂关节损伤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和维持复位。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一)单纯韧带损伤无骨折及脱位卧床休息3~4周。

(二)伴骨盆前环骨折的韧带损伤因骶髂关节无脱位,治疗主要是纠正骨盆扭转畸形,使韧带在恢复原位下愈合。

1、侧方致压型(压缩型):手法矫正,腹带固定,下肢牵引6周,或卧床6~8周,但后者不一定可靠。

2、前后致压型(分离型):挤压矫正,骨盆悬吊6周或下肢内旋位石膏固定6周。

(三)骶髂关节脱位和骨折脱位
1、经耳状关节和韧带关节脱位与经耳状关节和第1、2骶骨侧块骨折脱位,因稳定性差,治疗以牵引复位并保持为主。

牵引重量应大,占体重的1/7—1/5为宜,一般无过牵引 6周前不应减重,以免韧带完全愈合前再脱位。

牵引时间不应少于8周,牵引重量小和减重早是再脱位的主要原因。

2、经耳状关节和髂骨翼斜形骨折脱位,因骨折线斜形,创面是海绵骨,复位后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治疗以闭合手法复位,骨盆环形固定,牵引维持为主,牵引重量同前,时间可缩短至6周。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因损伤机制不同,复位方法和牵引方式也应有所区别。

(1)复位方法:①复位前氯氨酮麻醉,达到止痛和肌松目的。

伤后1周内早期复位法,在患侧下肢和双腋下行牵引和对抗牵引。

压缩型损伤,术者用手掌自髂骨翼前内向外下推压复位,分离型损伤,自髂骨翼外上向下内推压复位。

②伤后1周l~2kg,在2~3周内,采用牵引床复位,复位后用环形胶布及腹带固定。

(2)牵引方式:①压缩型损伤采用下肢伸直牵引,可矫正髂骨翼内翻,不用骨盆悬吊,以免加重髂骨翼内翻和对侧扭转变形;②分离型损伤采取屈髋20‘(布朗架)下肢牵引,
加用骨盆悬吊可矫正髂骨翼外翻。

二、手术治疗
骶髂关节损伤除合并耻骨联合分离有时需内固定外。

Clernel和Hamberg报告前方入路整复和固定骶髂关节脱位的方法。

手术取除关节内游离软骨,直视下复位,并用4孔加压钢板跨越骶髂关节固定,手术结果大部分骶髂关节得到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