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
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

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1.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是指对排放源头进行控制,使其不超过排放标准,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到环境中的技术手段。
(1)降低能耗的技术降低能耗技术是通过提高设备的运转效率,减少能量的浪费,从而降低排放物的排放浓度。
降低能耗技术包括:增加设备的运转效率、改进设备设计、利用废热回收、设备节能、改善生产工艺等。
(2)排放控制技术排放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控制排放源头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达到控制排放的目的。
排放控制技术包括: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设备、加强产能建设、更新设备、控制生产工艺、加强检测监测等。
(3)监控技术监控技术是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排放情况,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
监控技术包括:在线监测、SIMS技术、串联质谱呼气测定仪等。
2.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是指对已经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减排的技术手段。
(1)生物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分解和转化,从而达到减排和治理污染的目的。
生物治理技术包括:生物膜法、厌氧反应器、生物滤池、生物脱硝等。
(2)物理化学治理技术物理化学治理技术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从而达到减排和治理污染的目的。
物理化学治理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膜分离、气相氧化、化学吸附等。
(3)综合治理技术综合治理技术是对多种污染物综合治理的技术手段。
综合治理技术包括:废气多级处理系统、生态工程、废水处理综合系统等。
3. 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的应用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的应用是指将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应用于具体的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项目中。
(1)工业废气治理工业废气治理是指对排放工业废气进行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工程和技术手段。
工业废气治理涉及的技术包括:吸附、催化氧化、生物滤池、湿式电收尘、烟气脱硫等。
(2)市政污水治理市政污水治理是指对市区内的污水集中收集后进行净化处理的工程和技术手段。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治理环境污染,各种治理技术和方法被提出和采用。
本文将就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进行探讨和介绍。
一、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生物技术利用生物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对环境进行净化,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和生物吸附两种方式。
生物降解是指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净化环境的过程,生物吸附是指在生物体内利用吸附作用吸附污染物质,从而净化环境。
生物技术的优点是高效,经济,对环境和人体无害。
但是其弱点是需要长时间完成治理,净化效果不一定稳定。
二、物理技术物理技术是对环境污染进行处理的一种手段,其利用物理力量或者物理化学反应将污染物分离出来。
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方式。
物理吸附是指将污染物和吸附剂通过物理作用力相互作用,从而分离污染物,而化学吸附则是通过吸附剂与污染物的化学反应,使污染物从环境中分离出来。
物理技术的优点是稳定,效率高,但是需要较高的成本,运作难度比较大。
三、化学技术化学技术是处理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化学反应来加速净化环境。
主要包括化学沉淀和化学吸附两种方式。
化学沉淀是指利用反应生成的沉淀剂将污染物沉淀下来,而化学吸附则是利用吸附剂将污染物吸附下来。
化学技术的优点是效率高,处理速度快,但是其本身也有一些弱点,例如化学剂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四、综合技术综合技术是在前面所介绍的技术基础上综合其中的优点,形成新的技术,主要包括生化处理和物化处理两种方式。
综合技术可以说是将几种技术手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得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更加高效、稳定、可控。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这篇文章只是简单的对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进行了一些介绍。
总之,对于污染问题的治理,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而保障环境的良好状态。
同时,减少污染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决之道。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并行动,才能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共建美丽家园。
202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实验拓展】 (1)实验中,为什么要设计有清水的一组?
提示:有清水的一组作为对照组,与酸雨形成对照实验。 (2)由实验结果推测酸雨如何影响农业的发展。 提示:酸雨会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它使种子发芽率降低,影响植株生长。
【归纳升华】 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注意事项
(1)原则:保证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即单一变量原则。 (2)关键:实验还应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可以避免偶然性。
表1 实验设计表
植物 苯
A箱 无 通入苯
B箱 有 通入苯
C箱 有 不通苯
(4)分析实验数据:4种植物按照吸收苯的能力大小排列为___③__④__①__②____(填序号);
不同植物受苯污染影响程度不同,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大的是___绿__萝____。
(5)本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能___影__响____生物,生物能___影__响____环
13%
2%
A.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 B.模拟酸雨是由真实的酸雨与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 C.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粒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黄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
【知识点二 】 其他环境污染
7.污染已成为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C )
(3)如果用食醋和自来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实
验中与模拟酸雨形成对照的水,应选用___B___。
A.蒸馏水
B.自来水
C.池塘里的水 D.不是酸雨的雨水
(4)你准备以什么现象或数据(要可观察或可测量)来呈现实验结果?__种__子__的__发__芽__率___。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环境生物学(Environmental Biology)课程代码:PRN24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先修课程:环境学、无机化学一、课程介绍1.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基础课。
环境生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成为全球重大问题时,生物学家在运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环境问题实质并寻找解决环境问题途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本课程系统介绍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技术和发展动态,使学生对环境生物学能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环境生物学属于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属重点基础课,许多后续课程如环境毒理学、环境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工程、环境污染修复工程等与环境生物学密切相关。
环境生物学也是环境生态类考研科目之一,对学生的考研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与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类专业人才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须。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环境生物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以及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使学生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理解和掌握以下理论、方法和技术:1)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2)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3)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4)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5)环境污染生物净化的原理;6)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7)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8)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环境生物学为重点基础课,牵涉面广,学科交叉较多,内容丰富,而学时有限,因此,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有代表性的、有广泛应用的、最基本的、较现代化的内容作为基本要求。
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技术

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重要课题。
其中,生态环境污染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现今,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提升,人类已经掌握了许多先进的生态环境技术,进一步推动了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进程,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生态环境污染与治理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生态环境污染的危害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等过程,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这不仅仅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还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比如,大气污染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损伤,严重影响健康;水污染会产生毒素,损伤人体内部器官,引发多种疾病;土壤污染会破坏植物生长环境,影响粮食生产等。
同时,环境污染还会带来经济损失,影响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
二、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为了实现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人类使用各种技术来保护生态环境。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主要的生态环境治理技术。
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治理技术,它使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资源,通过代谢、生长、竞争、吸附等方式对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污染治理。
其中常见的生物技术包括:土壤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等。
生物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
2.物理技术物理技术是指根据物理原理和方法,对环境中污染物进行分离、净化或降解。
其主要包括:氧化技术、紫外线技术、化学沉淀技术、过滤技术等。
物理技术以其高效、可视性好、技术成熟等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3.化学技术化学技术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善环境的技术。
其中主要包括:化学还原技术、化学氧化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等,它们能够有效地降低水、大气和土壤中有害阴离子和阳离子浓度,实现了环境的净化和改良。
三、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挑战与展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技术难题和资源短缺问题。
目前,一些先进的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需要更多的科研与资金支持,同时更好地发挥技术的优势。
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其中,生物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技术,已经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生物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学知识和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改善和创造产品的技术。
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生物技术主要应用于三个领域。
第一,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是环境污染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生物技术通过改良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环境,大大提高了土壤的修复效率。
例如,通过生物法把生物质、人工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人工修复生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土壤和地下水的恢复。
第二,水污染治理。
水污染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生物技术通过生态工程、生物处理、新型材料等手段,可以有效降解有害物质,净化水源。
例如,利用微生物在水中的代谢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
通过微生物代谢,可以将污染物降解成无害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三,空气污染治理。
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生物技术通过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在城市中建立城市绿地和城市生态系统,提高空气质量。
例如,通过在城市中种植植物,可以吸收和去除有害气体,提高空气质量。
二、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案例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取得了很多成功案例。
以下即是一些应用案例。
第一,利用微生物降解化学物质。
如现代工业产品中大量含有的有机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和多氯联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这些有害物质降解为无害类似物,从而实现水和土壤的清洗。
第二,利用生态工程净化废水。
废水处理是当今污染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生态工程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和分解,使废水得到净化。
例如,利用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
第三,利用植物修复污染环境。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转化、降解等能力,恢复被污染环境的一种技术。
环境生物学s 第7章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

获取目的基因方法:1.从基因中获取目的基因。 2.利用PCR技术合成DNA 3. mRNA差异显示法获得目的基因 (反转录)
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
1977年11月美国人工方法化学合成了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基因,具有工程
菌的功能。将其置于微生物发酵罐里,繁殖,其代谢产物含有人生长激素释
放抑制素.
(1B干扰素)
第一株转基因植物:1982年美国和比利时的学者,分 别把细菌中抗碘那霉素基因转入向日葵,烟草和胡萝 卜的细胞中,使这些植物的抗药性提高八倍多。
限制酶的识别特点
• 以中轴线双侧的DNA上碱基呈反向对称,重复排 列
• 如:GAA TTC CTT AAG
CCC GGG GGG CCC
黏性未端和平末端
(2)DNA连接酶
•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键:磷酸二酯键(梯子的 扶手)
•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未端的连接。 • ③举例:E·coli DNA连接酶
(1)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 (2)细胞工程 (3)发酵工程 (4)酶工程 (5)蛋白质工程 (6)生态工程技术
(1)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用人工方法把不同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 拼接,重组在一起,然后把重组体放回宿主细胞内繁殖,最终获 得基因产物。即用人工的手段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基因产 物。
抗体主要由B淋巴细胞合成。每个B淋巴细胞有合成一种抗体的遗传基因。动物脾脏有上百万种不同的B淋巴细 胞系,含遗传基因不同的B淋巴细胞合成不同的抗体。当机体受抗原刺激时,抗原分子上的许多决定簇分别激 活各个具有不同基因的B细胞。被激活的B细胞分裂增殖形成该细胞的子孙,即克隆由许多个被激活B细胞的分 裂增殖形成多克隆,并合成多种抗体。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单细胞 经分裂增殖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单克隆细胞将合成一种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基本原理 其原理是: 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 但在体外不能进行无限分裂; 而瘤细胞虽然可以在体外进行无限传代, 但不能产生抗体。将这两种细胞融合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
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论文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论文一、现代生物技术相关学问分析现代生物技术,就是一DNA技术为主导,是对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统称,主要包含包含微生物、细胞、酶、基因、蛋白质及生物修复等工程与技术。
其中,各项工程技术都有其相应的理论基础与应用领域,但又是相辅相成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特点主要体现为:1、此项技术一生物为对象,注意再生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2、一般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过程简洁,操作具有肯定的持续性,能够有效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
3、位高纯度、优质及平安牢靠的生物制品供应了新的研发途径。
4、常规技术与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能够依据人们对新物种、品种及其他经济价值生命类型的需求进行制造。
二、水污染中现代生物技术的详细应用(一)固化微生物技术对于水污染治理,在微生物技术应用下,通过固化微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取得的效果是令人赞美的。
经过肯定时期的进展,培育微生物,在工厂废水及难降解物的分解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为人们有效处理这些废弃物开拓了新的渠道。
经过长期讨论实践,通过固化微生物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固定并长期进行废水处理,是的菌落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尤其是对难降解的有毒物质,其作用更是特别显著。
有效处理生物菌落的应用后,在活性污泥上将其固定好,对废水處理效果更佳。
(二)生物栅修复生物技术中的生物膜能够为原生动物、微生物及小型浮游生物等水污染治理供应所需的生长条件,而此项技术就是将生物膜与水生植物特点融为一起,增加水污染治理效果。
在空气与水分接触的过程中,在汽态、固态及液态见,微生物存在模式不断相互转换,从而使得微生物存在形式更加丰富,生态系统更加简单。
假如被污染水流流经此生态系统时,治污根系就会阻挡污水中的部分悬浮物质,此时生物膜的异化、通化及吸附等功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清理掉流经水体中含有的有机质。
(三)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现代生物技术进展的重要方向,新型现代生物膜反应器,内部装有较大的载体,是其共同特点,这有利于在微生物附着生长中,形成相应的.生物膜,相较之汽态反应条件,其供气与供应性好,为污染物与微生物的接触留有了充分的时间,是的微生物代谢力量不断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基因工程与环境污染生物 治理
7.2.1、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基础
遗传物质分子——脱氧核糖核酸DNA
DNA是由大量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可 变部分是其碱基序列,嘌呤和嘧啶碱基携带遗传信息, 糖和磷酸基则起结构作用。(四种碱基:腺嘌呤A、鸟 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
基因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特定的片段,不同基因的遗传 信息有各自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所决定。 基因通过转录出的信息是核糖核酸指导mRNA合成特定的 蛋白质,使基因的以表达,完成特定的生命活动。
主要应用:
降解卤代芳烃的基因工程菌 分解尼龙寡聚物的基因工程菌 分解多糖的基因工程菌 抗金属基因工程菌 除草剂降解基因工程菌 杀虫剂降解基因工程菌
第三节 细胞工程与环境污染生物 处理
7.3.1 细胞工程概述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利用细胞学技术,有计划地改造细胞 遗传结构,从而培育出人们所需要的生物品种或 具有某些新性状的细胞群体。 细胞工程的内容 细胞培养:即使细胞在继续体外生长和繁殖。
一、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融合方法
1.概念:原生质体(Protoplast)
细胞质壁分离后去掉细胞壁所余下的那部分结构 称为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具有原有细胞全部的内部结构与生理性 能,但无细胞壁,细胞呈球形,对渗透压敏感, 对外界理化因子比较敏感。
在外界理化融合因子的诱导下,不同物种间的 原生质体的质膜相互融合杂交,并在适当的条件 下,融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并恢复原来完 整的细胞形态与群落形态,构成具有多种遗传性 状的新物种。故可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来构建新物 种。
生物在生长、发育与繁殖过程中进行物质合成、 降解和转化的能力。 生物技术的核心基础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优越性:
不可取代 快速、精确 低耗、高效 副产物、副作用小 安全性好
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目前发达国家中经营石油,化工,医药,
酿造和种子等产业的公司无一例外地都竞相 开展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生物技术产业。
六、对目的基因的筛选和检测 将目的基因在入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后,必须对目的基 因进行检测,确认细胞中以摄入重组的DNA分子。检测 方法一般有遗传学方法、原位杂交法和免疫学方法。 七、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的表达,受到许多因素的表达。
目的基因的阅读框架必须与载体DNA的启示密码相吻 合。 要有适当的启动子保证目的基因的正确转录。 基因的蛋白产物有时还需要经过修饰和加工才能成为 有活性的功能蛋白。
载体成本较高;
固定化材料对传质过程有阻碍,使酶活性大多低 于游离细胞。
工程实例
用海藻酸钙包埋固定热带假丝酵母菌处理 含酚废水 运用多孔陶珠固定具脱色功能的混合菌细 胞处理印染废水
固定化藻细胞
7.3.4 废水进化生物强化技术
一、废水净化生物强化技术概述
生物强化技术(Bioaugmentation)或生物增强技 术就是为了提高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 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种群并通过基因组合 技术产生的高效菌种,以去除某一种或某一类有害 物质,促进系统内生物处理效率的方法。
五、固定化酶反应器
批量反应器 装备简单、不能进行连续反应。 连续反应器 能进行连续进、出废水,效率高。
7.4.3 固定化细胞
一、固定化细胞的特点
固定化细胞比游离细胞稳定性高,催化效率高于 离体酶;
比固定化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能完成多步酶反应,反应时无需补加辅助因子; 但固定化细胞内含有庞大而复杂的酶系,其中有 些酶是不需要的,甚至对反应是有害的,这是其 不足之处。
包埋法
将酶包裹在凝胶格子或由半透明膜组成的胶囊 中。
逆胶束酶法
逆胶束指表面活性剂等两性分子在有机溶剂中 自发形成的聚集体。 逆胶束酶法指将酶以逆胶束的形式固定。 复合法
四、可逆可溶性固定化酶
酶在可溶状态下反应,反应后经简单操作可沉淀, 回收利用。
通过改变pH、温度等理化参数,或由金属离子的 添加、去除等方法可获得可溶、不溶两种状态的 天然及合成高分子物质,将酶共价键合于这些物 质中即可产生可逆可溶性固定化酶。
第四节 酶学工程与环境污染生物 治理
7.4.1 酶学工程基本概念与研究现状
酶工程(Enzymatic Engineering)
指利用生物有机体内酶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 借助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和生物传感器等技术、装 置,高效优质地生产特定产品的技术。 目前酶工程主要研究酶的生产、纯化和固定化技 术以及在环境污染治理、工业、医药、卫生和理 论探索等方面的应用。
7.4.2 固定化酶
一、固定化酶及其特点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 又称水不溶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 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于水 但仍保持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固定化酶的特点: • 比较稳定,可长时间保持酶的活性; • 可回收、再生、重复使用,适合于连续化、自 动化和管道化工艺;
二、基因工程载体 要将一个外源的基因送入受体细胞,需要有运输工 具,这就是载体。 常用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首先由于其上有某 一限制酶的单一切点,用同种酶切断的外源DNA片段 插入该质粒的切口,就组成了重组DNA分子。其次由 于质粒上有选择性标记,可以根据受体细胞是否具有 该种标记来判断受体细胞是否获得了该重组质粒。因 此质粒在基因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
7.2.2、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一、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要进行基因片段的剪切和拼接,首先需要能在特定 位置上切割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核能将DNA片段连 接在一起的DNA连接酶。 每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其中 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把两种来源不同的DNA用 同一种限制酶来切,然后让两者的末端粘起来,在用 DNA连接酶将其连接起来,就可以组成重组DNA分子
• 可制成酶布、酶片、酶柱等多种形式。
二、酶的分离提纯
根据需要筛选产酶量高并已于培养和分离提取的优 良菌株。 按照微生物生长和生产的最适条件进行培养,即发 酵过程。 用盐析、等电电沉淀等方法对发酵液提纯。 将酶制品浓缩、结晶,并在低温下保存。
三、酶固定化方法
载体结合法 包括共价结合法、离子结合法、物理吸附法、 生物特异结合法四种。 常用载体有:活性炭、多孔玻珠、高岭土、氧 化铝等 交联法 利用戊二醛等交联剂使酶与酶发生交联而进行 固定。
基因工程:核酸的分离、提取、体外剪切、拼接重组 以及扩增与表达等技术。
生 物 技 术
细胞工程:细胞的离体培养、繁殖、再生、融合,细 胞核、质、器的移植改建。
酶工程:利用酶的特异催化功能,借助固定化,生物 反应器等新技术生产特定产品的技术
发酵工程:为微生物提供最适宜的发酵条件,生产特 定产品的技术
生物技术的依据和出发点:
7.2.3基因工程在环境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应用基因工程菌处理污染物的主要优势:
集中与创造与目的基因,提供综合性代谢新污染的通 路和杂种细胞。 提高代谢通路结构基因的表达,针对新的污染物,改 变表达的调节方式。 控制降解途径的限制性步骤,提高分解代谢酶的合成 或其他生化反应过程效率 防止有毒中污染物的产生,防止非需要产品的出现, 用确定的基因实现最初的目的。
我国生物技术目前发展的重点:为进一步
发展农业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的动植物新品 种:为防治严重疾病研制新型疫苗和药物: 为医药、食品化工和农业生产开辟新途径开 发蛋白质工程技术。
7.1.2、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 用前景
环境生物技术
就是应用于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的生物技术 体系、包括对环境污染效应的认识、环境质量评价和 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等。 生物技术最早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是利用农业废物 沤制堆肥。 废水生物处理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已经过80余年 的历程。
细胞融合:在一定条件下,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 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又称细胞杂交。
细胞重组:在体外条件下,运用试验技术从活细胞中 分离出各种细胞的结构或组件,再根据需要把它们在 不同的细胞之间重新进行装配,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 细胞。
遗传物质转移:基因在细胞水平上的转移。
7.3.2 细胞融合构建环境工程菌
普遍存在理论
投菌法理论
二、生物活液(Living Liquor Microorganism)
生物活液:含有经过筛选的天然菌种或人工培植的 变异菌种的生物制剂。
生物活液的组成: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亚硝化单 胞菌、硝化杆菌、纤维单胞菌、气杆菌、红色假单 胞菌。(以美国GES公司的LLMO为例) 使用方法:将生物活液投在进厂的截流干管或进水 井内。投加量根据进水水质并经过试验来确定。
化学诱导法:在得到两亲本原生质体后,等量
混合两亲本的原生质体,加入适量的PEG(聚 乙二醇)和钙离子溶液,保温后,洗去多余的 PEG,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出融合子。
电融合法:借助电场的作用,引发细胞融合。
二、原生质体融合来构建环境工程菌
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苯环化合物降解菌
原生质体融合构建纤维素降解菌 聚已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制备细菌杀虫剂 电融合诱导选育利用木糖和纤维二糖产乙醇 的菌株。
三、目的基因的分离
1、从基因组直接分离目的基因
常用鸟枪法,用限制酶将某种生物的DNA切成片段并分 别加入载体,对受体细胞进行转化,让外源DNA所有的片 段都在宿主细胞中大量扩增,在筛选出有目的基因的转 化细胞。该法有一定的盲目性,工作量大。
2、酶促合成法
将真核细胞基因转录的全部RNA提取出来,在体外经反 转录酶的作用,生成与mRNA互补的DNA,即cDNA,再目的基因,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直接合成。
2.原生质体融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