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历古今12时辰对照表
中国农历时辰表
中国农历时辰表一、背景介绍农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对于时间的理解十分深刻。
农历中的十二时辰是一种颇为特别的时间概念,用来区分一天中的不同时段。
每个时辰都有着独特的名称,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二、农历十二时辰列表以下是农历十二时辰的列表及其对应的时间:子时:23:00-01:00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卯时:05:00-07:00辰时:07:00-09:00巳时:0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三、每个时辰代表的象征每个时辰都有着独特的象征和寓意,以下是对每个时辰的介绍:子时:万物萌发,新的开始;涵盖了一切生命的无限可能。
丑时:鸡犬之声,平静安逸;人们渐渐进入沉睡状态。
寅时:太阳初升,迎接新的一天;具有开始、启动、生长、崭新等意义。
卯时:阳气逐渐充沛,大地开始喜庆;万物春生,朝气蓬勃。
辰时:阳气渐渐升起,地气涌动;表示了能量逐渐增长,积极向上前进的状态。
巳时:太阳高悬,天气渐热;意味着阳气盛行,万物向上发展。
午时:太阳到达最高点,万物生长最茂盛;象征着万物迎来了最旺盛的时期。
未时:日头偏西,气渐渐凉;人们开始安静下来,休息。
申时:太阳开始落山,万物处于丰收时节;收获,秋后的成果,万物的胜利与奖赏。
酉时:人们回家,入睡安眠;夜幕降临,安宁与归属的内在感受。
戌时:万物开始休息,宁静无聊;人们逐渐沉入梦中,恢复充沛的精力。
亥时:月上中天,阴气盛极;一切都处于畏寒、休眠、暗成长的状态。
四、农历十二时辰在生活中的应用农历十二时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间概念,其在生活中有着多种应用。
比如,在农村地区,人们常常根据时辰的不同进行农事活动的规划,如在子时拔河、在午时集体午寝等。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农历十二时辰也被认为是调理身体的一个重要时间点,人们可以根据不同时辰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养生活动。
时辰时间对照表及说明
时辰时间对照表及说明古代十二时辰,时辰,时辰对照表,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12时辰,时辰表【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昼夜时辰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
其向阳之地面为昼,背阳地面则为夜。
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
这样,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
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
古代时间24小时对照表
现代时间
古代时辰
古代时间
别名和描述
23:00-00:59
子时
夜半
又名子夜、中夜,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01:00-02:59
丑时
鸡鸣
又名荒鸡,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03:00-04:59
寅时
平旦
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在此时最猛。
05:00-06:59
卯时
日出
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07:00-08:59
辰时
食时
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09:00-10:59
巳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来自称为隅中。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11:00-12:59
19:00-20:59
戌时
黄昏
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门口。
21:00-22:59
亥时
人定
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午时
日中
又名日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13:00-14:59
未时
日昳
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15:00-16:59
申时
哺时
又名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17:00-18:59
酉时
日入
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时辰古今对照
zǐ子夜半,又名子
23~1点鼠在这时间最跃
1~3点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chǒu丑鸡鸣,又名荒
3~5点老虎在此时最猛
yín寅平旦,又称黎
mǎo卯日出,又名日
5~7点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7~9点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chén辰食时,又名早
9~11点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sì巳隅中,又名日
11~13点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wǔ午日中,又名日
13~15点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wèi未日昳,又名日
15~17点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shēn申哺时,又名日
17~19点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yǒu酉日入,又名日
19~21点狗开始守门口
xū戌黄昏,又名日
21~23点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hài亥人定,又名定
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十二时辰(更)对照表
十二时辰(更)对照表时辰,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狗开始守门口。
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古代的更(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晚上7点-9点为一更,晚上9点-11点为二更,晚上11点到凌晨一点为三更,晚上1点到3点为四更,晚上3点-5点为五更.。
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时间的衡量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就像上古时代的十二时辰一样,有迹可循。
自古到今,十二时辰成为古代时间测量的常用方式,但随着古代的演变,十二时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古代的十二时辰以天为单位,按照中央时制,十二时辰分别用一字描述,从子时到夜晚定义如下:
子时:23:00-1:00
丑时:1:00-3:00
寅时:3:00-5:00
卯时:5:00-7:00
辰时:7:00-9:00
巳时: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十二时辰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比如计算时间时多了二十四的节气时间、星期天的算法、月份的算法等等,使得古代的时间更加精确准确。
此外,古代人还创造了一些特殊的称呼,来描述某一时间点。
比
如上午的“黎明”、下午的“正午”、雨后的“晴空”、夜里的“黑夜”等,融合着古代文化的风格,为时间测量增添了一抹韵味。
古代的十二时辰,把一天分成了十二段,伴随着不同时辰及其中蕴藏的文化,给我们旷世遗产,也是我们今天衡量时间的重要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但古代的十二时辰所产生的节奏感,仍然随着古老的历史,呈现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
伴随着时辰的改变,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节奏去衡量时间,体验生活的不同感受。
总之,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在古老的历史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变成了更加实用和多样化的时间衡量方式。
古代十二时辰记时法与现代时间对照表
古代十二时辰记时法与现代时间对照表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09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未时:日映,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7时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21时至23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从隋代开始,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科举考试在中国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影响巨大。
1、院试有称郡试、道试。
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
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
考中者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学)学习。
2、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
考中者称“ 举人”,以有做官的资格。
第一名称“解元”。
3、会试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考中者称“ 贡士”(或“中式进士”)。
第一名称“会元”(“会魁”)4、殿试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白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
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
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
第一名称“状元”(亦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三人同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
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古代的十二时辰和现代的时间对照表一直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
在古代,十二时辰(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的时间概念,相当于现代的二十四小时。
它们在汉代就已被提出,起源于古代天文学,代表了一天从午夜开始至半夜结束的十二段时间,每一段时间为二十四分之一小时。
在古代,十二时辰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物品,它们不仅受到一般百姓的重视,而且也受到朝廷的重视。
古代时期,朝廷就规定每天要从午夜开始数起,一共数十二次,以此来提醒人们注意时间。
穿越了几千年的历史,如今,十二时辰仍然保留着它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不管十二时辰的发展历史如何,让我们看看它们和现代的时间对照表。
十二时辰的时间段与现代的24小时制的时间段大致如下:子时(0:00-2:00):凌晨0:00-2:00丑时(2:00-4:00):凌晨2:00-4:00寅时(4:00-6:00):凌晨4:00-6:00卯时(6:00-8:00):早上6:00-8:00辰时(8:00-10:00):早上8:00-10:00巳时(10:00-12:00):上午10:00-12:00午时(12:00-14:00):中午12:00-14:00未时(14:00-16:00):下午14:00-16:00申时(16:00-18:00):下午16:00-18:00酉时(18:00-20:00):傍晚18:00-20:00戌时(20:00-22:00):晚上20:00-22:00亥时(22:00-24:00):深夜22:00-24:00从古代到现代,十二时辰一直以不变的形式存在着,它们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历史的一段缩影。
就像我们古代的先贤所说的:“时间是一切,它是古代和现代最重要的标准。
”了解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的对照关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也让我们有机会来感受古代文化的神秘魅力。
伴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十二时辰的时间概念在现代世界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它仍然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文明复兴运动发动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让我们有机会去“回到古代”,重新体验古代文明精彩的一面。
古代十二时辰记时法与现代时间对照表
古代十二时辰记时法与现代时间对照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21时至23时)。
24时辰对照表24时辰对照表是什么
24时辰对照表24时辰对照表是什么
一天分为24个小时,在古时候,古人是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的,每个时辰都对应着每种生肖出没的时间。
那么你知道古人时辰对照表对应的现在的时间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古代24时辰对照表
古代24时辰对照表
古代24时辰:
子时(23:00-0:59): 子时以子为首,代表它是一天的第一时。
丑时(1:00-2:29): 丑时以牛为首,代表农业生活开始。
寅时(2:30-3:59): 寅时以虎为首,代表夜晚过去,天将要亮。
卯时(4:00-5:29): 卯时以兔为首,代表新的一天刚刚开始。
辰时(5:30-6:59): 辰时以龙为首,象征着希望的开始。
巳时(7:00-8:29): 巳时以蛇为首,代表一天中心的到来。
午时(8:30-9:59): 午时以马为首,代表人们投入到繁忙的工作和
活动之中。
未时(10:00-11:29): 未时以羊为首,代表一天继续向前走。
申时(11:30-12:59): 申时以猴为首,代表活力旺盛,完成任务的
时机到来。
酉时(13:00-14:29): 酉时以鸡为首,代表休息断更,开始回归平静。
戌时(14:30-15:59): 戌时以狗为首,代表精神饱满,继续努力完
成任务。
亥时(16:00-17:29): 亥时以猪为首,代表一天的任务结束,停止
行动。
晚上的时间:
子时(17:30-18:59): 子时以子为首,代表一天的开始,调整自我。
丑时(19:00-20:29): 丑时以牛为首,代表放松心情,准备迎接新
的一天的到来。
寅时(20:30-21:59): 寅时以虎为首,代表黄昏的气息,把工作和活动放下,准备进入夜晚。
卯时(22:00-23:29): 卯时以兔为首,代表夜晚的静谧,以静心准备重新迎接新一天的开始。
古代24时辰对照表
古代24时辰对照表以下是古代24时辰对照表:1.子时(23:00-01:00):半夜11点至凌晨1点之间,为母时的前一段,也是黑夜中最晚的时刻,道家称之为“太极开始”,儒家称之为“龙腾”。
2.丑时(01:00-03:00):丑时是24时的第二段,此时正值凌晨1点至3点之间,为平夜部分,俗语有“爆竹声,丑时满城”。
3.寅时(03:00-05:00):寅时是24时的第三段,此时正值凌晨3点至5点之间,为清晨部分,俗语有“八点钟,人活动,寅时入梦乡”。
4.卯时(05:00-07:00):卯时是24时的第四段,此时正值凌晨5点至7点之间,被称为“一天之中最清静的时辰”,俗语有“中午匆匆,卯时尚睡”。
5.辰时(07:00-09:00):辰时是24时的第五段,此时正值清晨7点至9点之间,是一天之中最开始的部分,俗语有“江上见桃花开,辰时昼短夜长”。
6.巳时(09:00-11:00):巳时是24时的第六段,此时正值上午9点至11点之间,道家称之为“胎生之时”,儒家称之为“伏时”,俗语有“鸡鸣喔喔叫,巳时状元中”。
7.午时(11:00-13:00):午时是24时的第七段,此时正值中午11点至1点之间,俗语有“太阳最高处,午时最热也”。
8.未时(13:00-15:00):未时是24时的第八段,此时正值下午1点至3点之间,俗语有“下午炎炎,未时人懒”。
9.申时(15:00-17:00):申时是24时的第九段,此时正值下午3点至5点之间,道家称之为“燥气起处”,儒家称之为“消融之时”,俗语有“夕阳余晖,申时人归”。
10.酉时(17:00-19:00):酉时是24时的第十段,此时正值傍晚5点至7点之间,是夜晚到来之前的最后一段,俗语有“酉时雁叫声,夜色将暗笼”。
11.戌时(19:00-21:00):戌时是24时的第十一段,此时正值晚上7点至9点之间,俗语有“夜深人静时,戌时月当头”。
12.亥时(21:00-23:00):亥时是24时的第十二段,此时正值晚上9点至11点之间,为母时的最后一段,也是黑夜中最早的时刻,俗语有“婴孩娇黄,亥时到床”。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
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
(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21时至23时)。
十二时辰具体时间-生活类
十二时辰具体时间-生活类关键信息项:1、十二时辰的名称2、每个时辰对应的具体时间段3、每个时辰适合进行的主要生活活动4、不同时辰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1、十二时辰简介11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计时方法。
12 十二时辰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十二时辰具体时间划分21 子时:23:00 01:0022 丑时:01:00 03:0023 寅时:03:00 05:0024 卯时:05:00 07:0025 辰时:07:00 09:0026 巳时:09:00 11:0027 午时:11:00 13:0028 未时:13:00 15:0029 申时:15:00 17:00210 酉时:17:00 19:00211 戌时:19:00 21:00212 亥时:21:00 23:003、十二时辰与生活活动的关系31 子时:此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宜睡眠休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
32 丑时:肝经当令,深度睡眠有助于肝脏排毒和修复。
33 寅时:肺经活跃,患有肺部疾病的人此时可能会咳嗽加剧。
34 卯时:大肠经当令,适合起床排便,然后进行晨练或准备早餐。
35 辰时:胃经旺盛,是吃早餐的最佳时间,为身体提供一天的能量。
36 巳时:脾经当令,此时大脑思维活跃,适合工作和学习。
37 午时:心经当令,午餐后宜小憩片刻,养心安神。
38 未时:小肠经当令,可适当补充水分,促进营养吸收。
39 申时:膀胱经活跃,此时适合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
310 酉时:肾经当令,适合适当运动,增强肾功能。
311 戌时:心包经当令,可进行轻松的娱乐活动,放松心情。
312 亥时:三焦经当令,准备入睡,让身体进入休息状态。
4、十二时辰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41 遵循十二时辰的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人体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十二时辰对照表,来看看自己的命辰!
十二时辰对照表,来看看自己的命辰!经常会在电视或者书中看到古人对时间的表达和我们现在的说法大不相同,很多人不明白其中意思,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每种动物的出没时间来给各时辰命名。
十二时辰对照表十二时辰详解【子时】夜半,又名中夜、子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为:23:00-01:00)【丑时】鸡鸣,又名荒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为:01:00-03:00)【寅时】平旦,又称早晨、日旦、黎明等:是日夜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为:03:00-05:00)【卯时】日出,又名破晓、旭日、日始等:是太阳刚露脸,冉冉初升的时间。
(北京时间为:05:00-07:00)【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朝食”之时就是古人吃早饭的时间。
(北京时间为:07:00-09:00)【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将近中午的时候被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为:09:00-11:00)【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为:11:00-13:00)【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的这段时间称为日跌。
(北京时间为:13:00-15:00)【申时】哺时,又名夕食、日铺等:(北京时间为:15:00-17:00)【酉时】日入,又名日沉、傍晚、日落:太阳落山的时候称为日入。
(北京时间为:17:00-19:00)【戌时】黄昏,又名日暮、日晚、日夕等: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万物朦胧,天地昏黄,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为:19:00-21:00)【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都已安歇睡眠。
人定也就是人静的意思。
(北京时间为:21:00-23:00)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我们现时每昼夜是24小时,在古时则为12个时辰。
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后,人们把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
古代时间与现代时间名称对应表
亥时
人定
21 — 23 时
时辰划分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现今时间
23 时 0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 时 11 时 12 时 13 时 14时 15 时 16 时 17 时 18 时 19 时 20 时 21 时 22 时
时刻划分
上四刻 下四刻 上四刻 下四刻 上四刻 下四刻 上四刻 下四刻 上四刻 下四刻 上四刻 下四刻 上四刻 下四刻 上四刻 下四刻 上四刻 下四刻 上四刻 下四刻 上四刻 下四刻 上四刻 下四刻
古代时间与现代时间名称对应表
古代时辰
俗称
现今时间
子时
夜半
23 - 1 时
丑时
鸡鸣
1 — 3时
寅时
平旦
3 - 5时
卯时
日出
5 - 7时
辰时
食时
7 - 9时巳时隅中 Nhomakorabea9 - 11时
午时
日中
11 - 13时
未时
日昳
13 - 15 时
申时
晡食
15 - 17 时
酉时
日入
17 - 19时
戌时
黄昏
19 — 21 时
古代时辰对照表
古代时辰对照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