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PPT课件
在服用多种药物时,患者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
良反应的发生。
关注药物副作用
03
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关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过敏、恶心、
呕吐等,及时向医生反映并处理。
05
康复期管理与自我保健意识提升
定期随访评估机制建立
随访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评估指标选择
选择客观、可操作的评估指标,如生活质量、症状控制等。
风热感冒
采用辛凉解表法,选用金银花、连翘等中药清热 解毒,减轻发热、咳嗽等症状。
虚证感冒
针对体质虚弱的患者,采用扶正祛邪法,选用黄 芪、党参等中药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药物选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01
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建议进行,不可自
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02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表面传播。
发病率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尤其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 时更易发生。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01
02
03
病原体感染
主要由病毒、细菌等病原 体引起,如流感病毒、腺 病毒、肺炎链球菌等。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 感染呼吸道疾病,如老年 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 等。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汇报人:xxx 2023-12-09
目 录
• 引言 • 预防措施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 • 康复期管理与自我保健意识提升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概述
定义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病毒、细菌等)侵入呼吸 道引起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喉炎等)和 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疫苗接种的时机
疫苗接种通常在儿童期进行,也有一些疫苗需 要在成年后接种,接种时间根据不同疫苗有所 不同。
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前需要注意身体状况,不要在发热或患急性疾病时接种疫苗;接种后也需要保持局部卫生,避 免感染。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传播。
05
感染性疾病的治 疗与管理
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
感染性疾病应尽早开 始治疗,以减轻症状、 缩短病程、降低并发 症风险。
合理用药
根据病原体种类、病 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 体差异,选择合适的 药物和剂量。
综合治疗
结合药物治疗、营养 支持、休息等多种措 施,全面提升患者的 康复能力。
隔离与防护
对患者进行隔离,防 止病原体传播;同时 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 的防护措施。
疫苗接种
隔离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可以有效 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其他人的健康。
个人卫生
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基本 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患者等。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的 重要性
疫苗接种是预防感 染性疾病的有效手 段,能够增强人体 免疫力,降低感染 风险。
疫苗接种的 时机
02
感染性疾病的症 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发热
发热是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通常是感染病原体后免疫系统的 反应。
咳嗽、呼吸困难
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时,如感冒、 流感等,常见咳嗽、呼吸困难等 症状。
皮肤问题
如皮疹、瘙痒、红肿等,可能是 感染病毒或细菌后皮肤组织的反 应。
诊断方法
直接检查
通过观察、触诊和叩诊等直接 检查方法,发现患者体征异常。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
毕桂芝
1
概述
• 病原体 • 可传播性 • 流行性 • 感染后免疫 • 临床特点 • 可预防性 • 医院内感染
2
病毒性疾病
3
麻 疹(measles) 一、病因
麻疹病毒引起,此病毒存活能力非 常差
4
二 、流行病学
• 传 染 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 传播途径:呼吸道 • 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终生
2.中药治疗:全身(清热解毒类) 局部(紫金锭,如意金黄散,仙人掌)
3.治疗并发症:
42
百日咳 (pertussis,whooping cough)
一、病因
百日咳杆菌引起
43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发病6周内有传 染性,2-3周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呼吸道进行传播 (三)易感人群:5岁以内多见
54
出疹期: 时间:发热24小时内,48小时达高峰 顺序:颈部-躯干-四肢 性质: 口周苍白圈: 帕氏线:
恢复期: 出现脱皮,不留色素沉着
55
(二)轻型 (三)中毒型 (四)脓毒型 (五)外科型或产科型 五、并发症
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肾小球肾炎))
56
六、诊断检查 1.血像检查 2.细菌培养 七、治疗
青霉素:5万单位/公斤,7-10天。 头孢类或红霉素
57
预防 1.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58
室温 衣被 皮肤清洁 剪短指甲 皮肤瘙痒:0.25%冰片,炉干石洗剂或5% 碳酸氢钠溶液 疱疹破溃:1%龙胆紫 皮肤继发感染:抗生素(局部或全身)
59
体温:物理或药降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精神状态以及食欲 并发症
46
毕桂芝
1
概述
• 病原体 • 可传播性 • 流行性 • 感染后免疫 • 临床特点 • 可预防性 • 医院内感染
2
病毒性疾病
3
麻 疹(measles) 一、病因
麻疹病毒引起,此病毒存活能力非 常差
4
二 、流行病学
• 传 染 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 传播途径:呼吸道 • 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终生
2.中药治疗:全身(清热解毒类) 局部(紫金锭,如意金黄散,仙人掌)
3.治疗并发症:
42
百日咳 (pertussis,whooping cough)
一、病因
百日咳杆菌引起
43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发病6周内有传 染性,2-3周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呼吸道进行传播 (三)易感人群:5岁以内多见
54
出疹期: 时间:发热24小时内,48小时达高峰 顺序:颈部-躯干-四肢 性质: 口周苍白圈: 帕氏线:
恢复期: 出现脱皮,不留色素沉着
55
(二)轻型 (三)中毒型 (四)脓毒型 (五)外科型或产科型 五、并发症
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肾小球肾炎))
56
六、诊断检查 1.血像检查 2.细菌培养 七、治疗
青霉素:5万单位/公斤,7-10天。 头孢类或红霉素
57
预防 1.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58
室温 衣被 皮肤清洁 剪短指甲 皮肤瘙痒:0.25%冰片,炉干石洗剂或5% 碳酸氢钠溶液 疱疹破溃:1%龙胆紫 皮肤继发感染:抗生素(局部或全身)
59
体温:物理或药降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精神状态以及食欲 并发症
46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ppt 课件
汇报人:XXX
01
感染性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02
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与诊断
03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04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05
常见感染性疾病介绍
06
感染性疾病的社会影响
目 录
01
感染性疾病的定 义与分类
定义
感染性疾病是什 么
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 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 与人、动物与动物或 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 播的一类疾病。
诊断方法
1
临床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 和病史,医生可以对感染性
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测
通过血液、尿液、痰液等样 本的化验,可以进一步确定 病原体类型和感染程度。
3
影像学检查
通过X光、CT、MRI等影像 学检查,可以观察感染部位 和病变程度,有助于诊断感
染性疾病。 介绍常用的诊断方法,如实 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以辅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影响
感染性疾病爆发时,公共卫生体系 需增加医疗资源,如床位、医护人 员等,以满足患者需求。
针对特定感染性疾病,政府可能调 整公共卫生政策,如实施旅行限制、 隔离措施等。
感染性疾病的爆发可增强公众对公 共卫生的关注,促使人们更加重视 个人卫生和预防措施。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
公共卫生政策调整
分类
感染性疾病按照病原 体种类可以分为病毒 性感染、细菌性感染、 立克次体感染、螺旋 体感染、原虫感染、 蠕虫感染等。
分类
细菌性感染
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痢疾等。
病毒性感染
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流感、水痘等。
汇报人:XXX
01
感染性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02
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与诊断
03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04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05
常见感染性疾病介绍
06
感染性疾病的社会影响
目 录
01
感染性疾病的定 义与分类
定义
感染性疾病是什 么
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 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 与人、动物与动物或 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 播的一类疾病。
诊断方法
1
临床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 和病史,医生可以对感染性
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测
通过血液、尿液、痰液等样 本的化验,可以进一步确定 病原体类型和感染程度。
3
影像学检查
通过X光、CT、MRI等影像 学检查,可以观察感染部位 和病变程度,有助于诊断感
染性疾病。 介绍常用的诊断方法,如实 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以辅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影响
感染性疾病爆发时,公共卫生体系 需增加医疗资源,如床位、医护人 员等,以满足患者需求。
针对特定感染性疾病,政府可能调 整公共卫生政策,如实施旅行限制、 隔离措施等。
感染性疾病的爆发可增强公众对公 共卫生的关注,促使人们更加重视 个人卫生和预防措施。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
公共卫生政策调整
分类
感染性疾病按照病原 体种类可以分为病毒 性感染、细菌性感染、 立克次体感染、螺旋 体感染、原虫感染、 蠕虫感染等。
分类
细菌性感染
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痢疾等。
病毒性感染
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流感、水痘等。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ppt课件
强调国际间在感染性疾病防控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共 同应对全球性的卫生挑战。
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感染性疾病防控领域的应用,如基因编 辑、疫苗研发等,提高防控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加强感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和能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人群的免 疫水平。
个人防护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 触患者等,减少感染风险。
传染病测
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报告和 控制疫情。
环境卫生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传播 。
感染性疾病与公共卫生
传播方式
介绍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包 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 播等,以及不同传播方式的防控
分类
感染性疾病可根据病原体种类、传播方式、发病部位等多种方式 进行分类,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源可以是患者、带菌者、动物等 ,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食物和水传播、接 触传播等。
易感人群
不同年龄段、职业、地域的人群对不同的感染性疾 病有不同的易感性。
对症治疗
疼痛管理
对于感染引起的疼痛,采 用合适的镇痛药物进行疼 痛缓解,提高患者的舒适 度。
退热处理
对于发热症状,采用解热 药物或物理降温方法,帮 助患者降低体温,缓解热 感不适。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对于感染引起的代谢紊乱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紊乱,保持内环境稳定。
免疫治疗
免疫增强剂
使用免疫增强剂,增强患者的免 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
实验室诊断方法
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感染性疾病防控领域的应用,如基因编 辑、疫苗研发等,提高防控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加强感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和能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人群的免 疫水平。
个人防护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 触患者等,减少感染风险。
传染病测
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报告和 控制疫情。
环境卫生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传播 。
感染性疾病与公共卫生
传播方式
介绍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包 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 播等,以及不同传播方式的防控
分类
感染性疾病可根据病原体种类、传播方式、发病部位等多种方式 进行分类,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源可以是患者、带菌者、动物等 ,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食物和水传播、接 触传播等。
易感人群
不同年龄段、职业、地域的人群对不同的感染性疾 病有不同的易感性。
对症治疗
疼痛管理
对于感染引起的疼痛,采 用合适的镇痛药物进行疼 痛缓解,提高患者的舒适 度。
退热处理
对于发热症状,采用解热 药物或物理降温方法,帮 助患者降低体温,缓解热 感不适。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对于感染引起的代谢紊乱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紊乱,保持内环境稳定。
免疫治疗
免疫增强剂
使用免疫增强剂,增强患者的免 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
实验室诊断方法
真菌性感染疾病PPT课件
肺部真菌感染
肺曲霉病
由烟曲霉、黄曲霉等真菌 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咳 痰、发热、胸闷等。
肺隐球菌病
由隐球菌属真菌引起,症 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 、胸痛等。
肺念珠菌病
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 发热、呼吸困难等。
肠道真菌感染
肠道念珠菌病
肠道隐球菌病
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症状包括 腹泻、腹痛、发热等。
保持良好的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 的作息,避免疲劳和过
度压力。
接种疫苗
根据需要接种相应的疫 苗,提高对特定疾病的
免疫力。
切断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洗脸、洗澡,保持个 人卫生习惯。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与患有真菌性感染疾病的 人接触,特别是避免共享个人
物品,如毛巾、浴巾等。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清洁居住和工作场所,保 持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
医疗设施的消毒
医疗机构和护理设施应定期对 接触患者和易感人群的物品和
表面进行消毒。
药物治疗与预防
遵医嘱治疗
预防性用药
一旦确诊患有真菌性感染疾病,应遵医嘱 治疗,并完成整个疗程。
对于某些高风险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预 防性用药以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自行购药和使用非处方药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皮肤癣菌病主要由接触传染导致,如接触患者皮损部位或污染物。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水疱等,可出现脱 屑和糜烂。诊断依据为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治疗以局部抗真菌药物为主,严重时可口服抗真菌药物。
病例三:隐球菌脑膜炎
总结词
隐球菌感染导致的脑膜炎
外科感染病PPT课件
介绍了外科感染病的定义、分类以及 常见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外科感染病的临床表现
详细描述了外科感染病的常见症状和 体征,如发热、疼痛、肿胀等,以及 不同部位感染的特殊表现。
外科感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概述了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包括实 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抗感染治疗 等。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包括保持个人 卫生、加强免疫力、及时处理伤口等 措施。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对外科感染病进行诊断。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病原学检查等,可帮助确定病原体类型和感染程度。
02
外科感染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生素
根据感染病菌类型,选择合适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菌 素、青霉素等。
抗炎药
用于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案例二:烧伤后感染
总结词
烧伤后感染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 。
详细描述
烧伤后感染通常发生在烧伤后的2-3周内,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 ,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预防烧伤后感染的关键在于及时清创、使 用抗菌药物和加强免疫治疗。
案例三:骨折后感染
重建手术
在感染控制后,可能需 要进行重建手术以恢复
功能和外观。
其他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维持患者生命 体征。
物理治疗
如红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 环和伤口愈合。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和支持。
03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外科感染病的临床表现
详细描述了外科感染病的常见症状和 体征,如发热、疼痛、肿胀等,以及 不同部位感染的特殊表现。
外科感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概述了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包括实 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抗感染治疗 等。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包括保持个人 卫生、加强免疫力、及时处理伤口等 措施。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对外科感染病进行诊断。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病原学检查等,可帮助确定病原体类型和感染程度。
02
外科感染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生素
根据感染病菌类型,选择合适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菌 素、青霉素等。
抗炎药
用于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案例二:烧伤后感染
总结词
烧伤后感染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 。
详细描述
烧伤后感染通常发生在烧伤后的2-3周内,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 ,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预防烧伤后感染的关键在于及时清创、使 用抗菌药物和加强免疫治疗。
案例三:骨折后感染
重建手术
在感染控制后,可能需 要进行重建手术以恢复
功能和外观。
其他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维持患者生命 体征。
物理治疗
如红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 环和伤口愈合。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和支持。
03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认识感染性疾病培训课件
3
感染性疾病的分类
Understand infectious diseases
感染性疾病: 医学上将所有由病原
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 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 体有: 细菌、真菌、病 毒、寄生虫等。
认识感染性疾病
4
感染性疾病的分类
Understand infectious diseases
一、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认识感染性疾病
25
4.术前准备用药 术前患者往往有焦虑情绪, 产生较强烈的 生理心理应激反应, 引起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氧气及能 量消耗增加, 心肺负荷加重。苯巴比妥为镇静催眠抗惊厥的药 物, 临床上麻醉前用药, 以产生镇静, 增强麻醉作用。阿托品是 M胆碱受体阻断药, 能降低患者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抑制腺体 的分泌, 能够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动较大的双(单) 侧下胸痛, 与咳嗽、 深吸气有关
带状疱疹呈刀割 样或灼热样剧痛
认识感染性疾病
食管炎多呈 烧灼痛
18
04
不同感染部位的治疗
认识感染性疾病
19
急性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窦、咽、喉。上呼吸道感染是人 类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在病程上有急、慢之分。
感染 用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有病毒引起(如: 鼻病毒、流感病 毒、腺病毒等),近些年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或细菌单 独引起感染有增多的趋势。常见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 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01
粘液性痰:
痰由白色泡沫转为脓性多为细 菌性感染;
02 浆液性痰: 见于肺水肿
03 脓性痰: 见于化脓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04
血性痰:
是由于呼吸道粘膜受侵害、损害 毛细血管或血液渗入肺泡所致
感染性休克病症PPT演示课件
感染性休克治疗原则与措施
抗感染治疗策略选择
01 02
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在休克未纠正以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根据原发感染灶 、临床表现等推断最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强力的、抗菌谱广的杀菌剂进 行治疗。
抗感染治疗目标
在休克纠正、病情稳定后,应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 针对性较强的窄谱抗生素。
加强支持治疗
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液体复苏和必要的器官功能支持,提高 患者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价
针对并发症的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如机械通气治疗
ARDS、血液净化治疗MODS、 抗凝治疗DIC等。
效果评价
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 室指标和影像学表现等,及时评 估治疗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调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在充分容量复苏的前提下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脏器灌注压。
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呼吸功能支持
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应 在原发病灶得到有效控制后,及
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肾功能支持
并发急性肾衰竭时,如条件允许应 及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胃肠功能支持
并发胃肠功能衰竭时应给予胃肠减 压、保护胃肠黏膜、抑制胃酸分泌 等对症治疗。
整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
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观察, 了解其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为 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提供有价值
的参考信息。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感染性休克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感染性休克的概念 、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
合理用药知识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讲 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抗感染治疗策略选择
01 02
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在休克未纠正以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根据原发感染灶 、临床表现等推断最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强力的、抗菌谱广的杀菌剂进 行治疗。
抗感染治疗目标
在休克纠正、病情稳定后,应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 针对性较强的窄谱抗生素。
加强支持治疗
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液体复苏和必要的器官功能支持,提高 患者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价
针对并发症的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如机械通气治疗
ARDS、血液净化治疗MODS、 抗凝治疗DIC等。
效果评价
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 室指标和影像学表现等,及时评 估治疗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调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在充分容量复苏的前提下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脏器灌注压。
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呼吸功能支持
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应 在原发病灶得到有效控制后,及
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肾功能支持
并发急性肾衰竭时,如条件允许应 及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胃肠功能支持
并发胃肠功能衰竭时应给予胃肠减 压、保护胃肠黏膜、抑制胃酸分泌 等对症治疗。
整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
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观察, 了解其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为 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提供有价值
的参考信息。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感染性休克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感染性休克的概念 、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
合理用药知识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讲 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ppt课件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通过采集病变组织样 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结构和 细胞形态的变化,从而确定感染性疾病
的一种实验诊断方法。
组织病理学诊断可以用于确诊各种感染 性疾病,如肝炎、肺炎、肿瘤等。
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 病变组织和细胞形态的变化,有助于明 确诊断。缺点是需要采集病变组织样本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空 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 负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实验诊断的重要性
实验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 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室检测可 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原体的 种类和感染程度。
实验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 科学依据。
微生物培养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缺 点是培养时间较长,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设备和经验。
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的抗原或抗体,间接推断是否存在感染的一种实验诊断方法。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间接免疫 荧光试验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化检测流程
对检测流程进行优化,减 少操作环节和时间,降低 误差率,提高检测效率。
标准化试剂和仪器
推动试剂和仪器的标准化 ,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 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
建立质控体系
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 验室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 的可靠性。
定期质控检查
对实验室的仪器、试剂、 操作过程等进行定期检查 和校准,及时发现并纠正 问题。
多重检测与高通量检测
多重检测
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及快速诊断ppt课件
➢ 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的检 测(鉴别诊断)
➢ 疾病或治疗反应的监测
➢ 局部与全身性感染 ➢ 脓毒症的诊断和监测 ➢ 新生儿脓毒症的检测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仪器和试剂
• BET-24A细菌内 毒素分析仪
• MB-80微生物快 速动态监测系统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国外把 PCT作为最敏感的感染标志。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降钙素原 PCT : 分子结构
血清降钙素(CT)的前 肽物质
分子量:14.5 kDa 由116个氨基酸组成
的糖蛋白质 无激素活性
11号染色体上
的单拷贝基因
转录
降钙素原前体内源多肽酶
甲状腺滤泡细胞
降钙素原 PCT
正常情况下
分解
降
细胞内特殊 钙
蛋白酶
素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随着患者对抗生素治 疗的响应,引起了 PCT血中浓度水平的 典型变化过程
儿童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3
病毒感染(virus infection)
麻疹病毒 风疹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6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肠道病毒 EB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轮状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 微小病毒B19 单纯疱疹病毒 巨细胞包涵体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付流感 甲至戊型肝炎 虫媒病毒 HIV 、SARS病毒 ……
4
细菌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
精神差,嗜睡 口腔粘膜: 粘膜疹消退 发迹、头面部可见充血性斑丘疹(形态)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少量湿啰音 心率快,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
诊断?
8
CBL(3)
病程第4-6天继续发热,T40.8C 皮疹逐渐增多,遍布躯干及四肢,部分可见融合
儿童感染性疾病(1)
北大医院儿科
1
内容
概述 CBL 疾病特点总结 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手足口
2
概述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在人体组织内繁殖,并 引起组织病变或损伤。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 染性的疾病。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百日咳 痢疾杆菌 伤寒和付伤寒 非伤寒沙门菌感染
脑膜炎球菌 淋球菌 白喉 霍乱 破伤风 大肠杆菌 厌氧菌 结核杆菌……
5
儿科感染性疾病
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占儿童死因的首位(63%); 上个世纪,生活、卫生条件的改善,新技术的应用,
抗生素的开发、研究和使用,疫苗的大面积推广使用 ,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抗生素耐药性:青霉素,异烟肼 某些疾病的复活:梅毒 新病原和新疾病的出现:HIV,SARS
病毒感染(virus infection)
麻疹病毒 风疹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6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肠道病毒 EB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轮状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 微小病毒B19 单纯疱疹病毒 巨细胞包涵体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付流感 甲至戊型肝炎 虫媒病毒 HIV 、SARS病毒 ……
4
细菌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
精神差,嗜睡 口腔粘膜: 粘膜疹消退 发迹、头面部可见充血性斑丘疹(形态)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少量湿啰音 心率快,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
诊断?
8
CBL(3)
病程第4-6天继续发热,T40.8C 皮疹逐渐增多,遍布躯干及四肢,部分可见融合
儿童感染性疾病(1)
北大医院儿科
1
内容
概述 CBL 疾病特点总结 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手足口
2
概述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在人体组织内繁殖,并 引起组织病变或损伤。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 染性的疾病。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百日咳 痢疾杆菌 伤寒和付伤寒 非伤寒沙门菌感染
脑膜炎球菌 淋球菌 白喉 霍乱 破伤风 大肠杆菌 厌氧菌 结核杆菌……
5
儿科感染性疾病
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占儿童死因的首位(63%); 上个世纪,生活、卫生条件的改善,新技术的应用,
抗生素的开发、研究和使用,疫苗的大面积推广使用 ,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抗生素耐药性:青霉素,异烟肼 某些疾病的复活:梅毒 新病原和新疾病的出现:HIV,SARS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流行病学特征与影响
疾病的传播方式
描述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如
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等。 01
预防措施的必要性
阐述采取预防措施对于减少疾病传播
和控制感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性。
03
疾病的影响范围
介绍感染性疾病对社会、经济和公共
卫生的广泛影响,强调防控的重要性。 02
公共卫生干预与防控
疾病预防控制
感染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 立克次体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
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多种类型。
感染途径与传播方式
01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等。
02
飞沫传播
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谈话时产生的飞沫。
03
空气传播
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如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或气溶胶。
针对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制定科学的预防控制措 施,如疫苗接种、疫情监测等。
健康教育与宣传
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感染性疾病的认 识和防控意识,促进健康行为。
社会参与与协作
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形成全社会共 同参与的防控格局。
感染性疾病与全球健康
全球健康威胁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健康的主要 威胁之一,对全球公共卫生造 成严重影响。
病情监测与护理
病情观察与 记录
通过监测患者生命 体征、症状和体征 变化,记录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护理措施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 施,如保持病房清 洁、消毒、隔离等, 减少感染传播风险。
营养与心理 支持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 持和心理支持,增 强患者免疫力和治 疗信心,促进康复。
肺部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 精准和有效。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将有 助于提高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谢谢观看
肺癌
肺癌与肺部感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有时难以鉴别,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确 诊。
03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以消除肺部感染的病原体。
抗病毒治疗
针对病毒感染,可选用抗病毒 药物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进行治疗。
抗炎治疗
肺部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目录
• 肺部感染性疾病概述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与诊断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01
肺部感染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微生物 侵入肺部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感 染。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 等,增强身体免疫力。
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咳嗽、 咳痰、发热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遵医嘱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按时服药, 不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患者排痰,如 拍背、吸痰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安慰和支 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咳痰
患者咳出痰液,多为黄色或绿 色,有时痰中带血。
胸痛
肺部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胸痛, 通常为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
咳嗽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 精准和有效。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将有 助于提高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谢谢观看
肺癌
肺癌与肺部感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有时难以鉴别,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确 诊。
03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以消除肺部感染的病原体。
抗病毒治疗
针对病毒感染,可选用抗病毒 药物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进行治疗。
抗炎治疗
肺部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目录
• 肺部感染性疾病概述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与诊断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01
肺部感染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微生物 侵入肺部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感 染。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 等,增强身体免疫力。
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咳嗽、 咳痰、发热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遵医嘱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按时服药, 不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患者排痰,如 拍背、吸痰等。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安慰和支 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咳痰
患者咳出痰液,多为黄色或绿 色,有时痰中带血。
胸痛
肺部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胸痛, 通常为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
咳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猪和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全身中毒性损害,主要累及全身毛细血管,引起循环障碍和出血,以及广泛的实 质器官变性、坏死而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受累器官包括:肺、肝、肾、心脏、横纹肌及神 经系统等。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 急性细菌性痢疾
(1)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黏液分泌亢进,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 (2)进一步发展形成特征性的假膜性炎,大量纤维素、坏死组织、炎细胞、红细胞及细 菌混合所致,假膜呈糠皮状,随着病变的扩大可融合成片。 (3)大约1周假膜开始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溃疡多较表浅。 (4)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黏液脓血便)。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1)起病急骤,病原体为毒力较低的福氏或宋内痢疾杆菌。 (2)好发年龄:2~7岁儿童。 (3)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一般为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 (4)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一般为卡他性炎或滤泡性肠炎。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病理学(第9版)
3. 儿童及青壮年患者多见,全年均可发病,夏秋两季最多。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细菌
小肠淋巴组织
MPS吞噬
菌血症
潜伏期(10天)
细菌内毒素 再次入血
败血症、毒血症
回肠末端淋巴组织肿胀(第1周)
细菌随胆汁再次进入小肠
肠壁淋巴组织 坏死和溃疡形成(第2~3周)
病菌清除,痊愈(第4周)
病理学(第9版)
病理学(第9版)
伤寒肉芽肿,左上角示伤寒细胞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 肠道病变
伤寒肠道病变以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的病变最为常见和 明显。按病变发展过程分四期,每期大约持续1周:
(1)髓样肿胀期 (2)坏死期 (3)溃疡期: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在集合淋巴小结发生 的溃疡,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孤立淋巴小结处的溃疡小而圆;溃 疡较深,可致穿孔 (4)愈合期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 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 2. 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等,称伤寒细胞 3. 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或伤寒 小结(typhoid nodule),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
胃
黏膜固有层内增殖 释放内毒素
大肠黏膜 黏膜上皮细胞
炎症反应 肠黏膜溃疡
吸收入血
※ 志贺杆菌
毒血症 外毒素
水样腹泻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 病变部位 主要发生于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 2. 根据肠道病变特征、全身变化及临床经过的不同,菌痢分为以下三种: (1)急性细菌性痢疾 (2)慢性细菌性痢疾 (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了解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及深部真菌病的病因和病变特 点。
第三节
伤寒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原体 伤寒杆菌,革兰阴性菌,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测定血清 中抗体增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伤寒的依据之一。菌体裂解时所释放的内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2.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细菌随粪、尿排出,污染食品、饮用水和牛奶等或以苍蝇为媒介 经口入消化道而感染;伤寒患者或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原体 革兰阴性短杆菌。包括福氏、宋内、鲍氏和志贺菌,均能产生内毒素,志贺 菌尚可产生强烈外毒素
2. 消化道传播 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痢疾杆菌从粪便中排出后可直接或间接 (苍蝇为媒介)经口传染给健康人
3.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 4. 好发于儿童,其次是青壮年,老年患者较少
肠伤寒髓样肿胀期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 其他病变
(1)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及骨髓由于巨噬细胞的活跃增生而致相应组织器官肿大, 镜检可见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 (2)心肌纤维可有颗粒变性,甚至坏死 (3)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也可发生颗粒变性 (4)皮肤出现淡红色小丘疹(玫瑰疹) (5)膈肌、腹直肌和股内收肌常发生凝固性坏死(亦称蜡样变性) (6)伤寒杆菌可在胆汁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胆汁由肠道排出,成为带菌者 (7)可有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
第十七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三节 伤寒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七节 性传播疾病 第八节 深部真菌病 第九节 寄生虫病
重点难点
掌握 伤寒、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淋病、梅毒和尖锐湿疣的病变特点。
熟悉 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梅毒和尖锐湿疣的病因。
病理学(第9版)
细菌性痢疾(结肠黏膜有多数表浅 “地图状”溃疡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 慢性细菌性痢疾 (1)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多由急性菌痢转变而来。 (2)肠道病变此起彼伏,新旧混杂,慢性溃疡形成,溃疡边缘不规则,黏膜增生形成息肉;慢性
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肠壁不规则增厚,严重者可造成肠腔狭窄。 (3)临床上,腹痛、腹泻、便秘、黏液脓血便;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成为慢性带菌者及传染源。
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鼠类传播给人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 基本病变为全身小血管的出血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肿胀、脱 落和管壁的纤维素样坏死,尸检时可查见全身皮肤和各脏器广泛出血。
2. 典型病程呈五期经过,依次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3. 重症病例发病急骤,有明显的中毒症状,常伴有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和三红(颜面、 颈和上胸部潮红),呈醉酒貌。
第七节
性传播性疾病
病理学(第9版)
性传播疾病
➢ 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一类疾病 ➢ 传统的性病(venereal diseases)仅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
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猪和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全身中毒性损害,主要累及全身毛细血管,引起循环障碍和出血,以及广泛的实 质器官变性、坏死而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受累器官包括:肺、肝、肾、心脏、横纹肌及神 经系统等。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 急性细菌性痢疾
(1)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黏液分泌亢进,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 (2)进一步发展形成特征性的假膜性炎,大量纤维素、坏死组织、炎细胞、红细胞及细 菌混合所致,假膜呈糠皮状,随着病变的扩大可融合成片。 (3)大约1周假膜开始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溃疡多较表浅。 (4)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黏液脓血便)。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1)起病急骤,病原体为毒力较低的福氏或宋内痢疾杆菌。 (2)好发年龄:2~7岁儿童。 (3)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一般为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 (4)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一般为卡他性炎或滤泡性肠炎。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病理学(第9版)
3. 儿童及青壮年患者多见,全年均可发病,夏秋两季最多。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细菌
小肠淋巴组织
MPS吞噬
菌血症
潜伏期(10天)
细菌内毒素 再次入血
败血症、毒血症
回肠末端淋巴组织肿胀(第1周)
细菌随胆汁再次进入小肠
肠壁淋巴组织 坏死和溃疡形成(第2~3周)
病菌清除,痊愈(第4周)
病理学(第9版)
病理学(第9版)
伤寒肉芽肿,左上角示伤寒细胞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 肠道病变
伤寒肠道病变以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的病变最为常见和 明显。按病变发展过程分四期,每期大约持续1周:
(1)髓样肿胀期 (2)坏死期 (3)溃疡期: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在集合淋巴小结发生 的溃疡,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孤立淋巴小结处的溃疡小而圆;溃 疡较深,可致穿孔 (4)愈合期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 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 2. 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等,称伤寒细胞 3. 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或伤寒 小结(typhoid nodule),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
胃
黏膜固有层内增殖 释放内毒素
大肠黏膜 黏膜上皮细胞
炎症反应 肠黏膜溃疡
吸收入血
※ 志贺杆菌
毒血症 外毒素
水样腹泻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 病变部位 主要发生于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 2. 根据肠道病变特征、全身变化及临床经过的不同,菌痢分为以下三种: (1)急性细菌性痢疾 (2)慢性细菌性痢疾 (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了解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及深部真菌病的病因和病变特 点。
第三节
伤寒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原体 伤寒杆菌,革兰阴性菌,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测定血清 中抗体增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伤寒的依据之一。菌体裂解时所释放的内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2.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细菌随粪、尿排出,污染食品、饮用水和牛奶等或以苍蝇为媒介 经口入消化道而感染;伤寒患者或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原体 革兰阴性短杆菌。包括福氏、宋内、鲍氏和志贺菌,均能产生内毒素,志贺 菌尚可产生强烈外毒素
2. 消化道传播 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痢疾杆菌从粪便中排出后可直接或间接 (苍蝇为媒介)经口传染给健康人
3.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 4. 好发于儿童,其次是青壮年,老年患者较少
肠伤寒髓样肿胀期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 其他病变
(1)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及骨髓由于巨噬细胞的活跃增生而致相应组织器官肿大, 镜检可见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 (2)心肌纤维可有颗粒变性,甚至坏死 (3)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也可发生颗粒变性 (4)皮肤出现淡红色小丘疹(玫瑰疹) (5)膈肌、腹直肌和股内收肌常发生凝固性坏死(亦称蜡样变性) (6)伤寒杆菌可在胆汁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胆汁由肠道排出,成为带菌者 (7)可有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
第十七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三节 伤寒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七节 性传播疾病 第八节 深部真菌病 第九节 寄生虫病
重点难点
掌握 伤寒、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淋病、梅毒和尖锐湿疣的病变特点。
熟悉 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梅毒和尖锐湿疣的病因。
病理学(第9版)
细菌性痢疾(结肠黏膜有多数表浅 “地图状”溃疡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 慢性细菌性痢疾 (1)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多由急性菌痢转变而来。 (2)肠道病变此起彼伏,新旧混杂,慢性溃疡形成,溃疡边缘不规则,黏膜增生形成息肉;慢性
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瘢痕形成,肠壁不规则增厚,严重者可造成肠腔狭窄。 (3)临床上,腹痛、腹泻、便秘、黏液脓血便;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成为慢性带菌者及传染源。
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鼠类传播给人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 基本病变为全身小血管的出血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肿胀、脱 落和管壁的纤维素样坏死,尸检时可查见全身皮肤和各脏器广泛出血。
2. 典型病程呈五期经过,依次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3. 重症病例发病急骤,有明显的中毒症状,常伴有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和三红(颜面、 颈和上胸部潮红),呈醉酒貌。
第七节
性传播性疾病
病理学(第9版)
性传播疾病
➢ 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一类疾病 ➢ 传统的性病(venereal diseases)仅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