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1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参考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答案)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天气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子女之间公平享有天气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本人的行为来保护地球天气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天气系统交给子女;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本人及子女设界说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天然资本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完成代际同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天然资本包括天气资本,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配合享有和掌管的。
一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试题(通用10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试题(通用10篇)一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试题 1一、拼一拼,连一连shā fā 电视bào zhǐ 台灯tái dēng 沙发diàn shì 报纸二、拼一拼,写一写tǔ gè rù bā()()()()三、把意思相反的词连一连大来出上左多开关下右少入去小四、加一笔变成新字例:一 _______(十)十 __________ ( ) 人()卜 _________()木 _________()口()五、连一连yáng tù zhú rì yùe huǒ日月火竹兔羊dāo yú kǒu ěr zú mù口耳目足鱼刀六、找出三拼音节,用画出来xiā liù diàn zhǎo guāshuǐ dòu niǎo miáo xuānhuǒ yún tián qiú chóng七、读一读,做一做晚上,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
我给他们送上水果。
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1.这段一共有()句话。
第()话是我给爸爸妈妈送上水果。
2.这段小文里都写了谁?请你用“ ”画出来。
别说我小妈妈您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
爸爸您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
1.“小”的反义词是()。
2.“我”不小,我会干什么?请你用“ ”画出来。
一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试题 21.拼读写汉字:gāoxìnguòmèngluòyèháojíguānxīnshànɡhǎiìjǐpénɡyǒucǎodìkànjiànbànfǎ2.请把可以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绿油油的脸蛋黑高红润润的' 眼睛迎白亮晶晶的青菜轻送圆溜溜的皮球低重3.为古诗连线:千山鸟飞绝,更上一层楼。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小学一年级语文测试试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测试试题小学一年级语文测试试题【1】一,读拼音写汉字。
(8分)zu guo yijing ? hu li zhanshi yan jing ()( ? ) ?( ?) ?( ? ) ? (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9分)人( ? ?) ?两( ? ) ?桃( ? ?)入( ? )雨( ? )跳( ? ? )该( ? ?)外( ? ?)己( ? )刻( ? ?)处( ? ? )记( ? ?)包( ? ?)台( ? ? )小( ? ?)饱( ? ?)抬( ? ?)少( ? ? )三,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8分)讠—( ? )( ? ?)口—( ? )( ? ?)纟—( ? )( ? )虫—( ?)( ? )四,选字填空。
(9分)园 ? 圆花( ? ) ? 果( ? ? )( ? )桌做 ? 作工( ? )( ? )工 ?()手工它她 ?他( ?)是我爷爷,已经退休了。
( ?)是女声合唱团的。
树上有一只小鸟。
( ?)的叫声真好听。
五,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12分)美丽的( ? ) ?送( ? ?)鲜艳的( ? ?) ?挑( ? ? )新鲜的( ? ? )捉( ? ?)六,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8分)多——( ? )哭——( ? )买——( ?)弯——( ?)七,选词填空。
(9分)本朵件 ?棵 ?块双一( ?)花 ?一( ? )书 ? 一( ?)饼干一()手 ?一()雨衣一( ?)梨树八,照样子,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12分)同学 ? ? ? ? ?走过去关心 ? ? ?儿童 ? ?轻轻地 ? 看了看秋天 ? ? ? ? ? ?关上门洋洋 ? ?到了春天 ? ?飞了梨花 ? ?来了小鸟 ? ?开了九,把句子补充完整。
(8分)①猴子在----------------- 吃桃。
②我最----------------------。
③妈妈------------------------------ ?。
第1单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第1单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徜徉B. 遐想C. 遨游D. 遒劲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3. “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是:A. 处处闻啼鸟B. 夜来风雨声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滕王阁序》B. 《岳阳楼记》C. 《醉翁亭记》D. 《出师表》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风轻轻地吹过B. 月亮挂在天空C. 花儿对我微笑D. 云朵在天空中飘荡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A. 王安石B. 苏轼C. 李白D. 杜甫8.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9.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作者是: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高适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唱了B.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C. 月光如水,洒在大地D. 他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旅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12.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的话。
13. “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甫的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14. “_________,_________”是李白的诗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15. “_________,_________”是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试题1(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试题姓名班级学号得分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基础题)和第Ⅱ卷(作文)两部分。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3.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基础题)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每空1分,共10分)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②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④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⑤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⑥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⑦《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⑧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酝酿.(liànɡ)确凿.(záo)吝.啬(lìn)B. 静谧.(mì)盔.甲(kuī)怂.恿(sǒnɡ)C. 憔悴.(cuì)恍.惚(huǎnɡ)干涸.(ɡù)D. 匿.笑(nì)狭隘.(yì)缥.缈(piāo)3.(2 分)下面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2023高考语文新高考1卷试题及解析
2023高考语文新高考1卷试题及解析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安徽第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第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孜孜不倦C. 一愁莫展D. 叱咤风云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这本书我已经借了一个月了。
C. 经过老师的耐心教导,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来上课。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扑向敌人。
B. 她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脆。
C. 他的心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
D. 所有选项答案:D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所有选项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勤奋学习吗?B. 他学习好,品德高尚。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扑向敌人。
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呢?B. 他学习好,品德高尚。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难道我们不应该勤奋学习吗?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扑向敌人。
B. 他的心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
C. 他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脆。
D. 他的学习成绩好得不得了。
答案:D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C.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D. 他的声音清脆,清脆,再清脆。
答案:D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C. 他的声音清脆,清脆,再清脆。
D. 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人人敬仰。
2023年河南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卷(含答案) (1)
河南单招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诗篇中,追求朦胧的审美情趣,以哀怨感伤格调见长的是()A.《一句话》B.《再别康桥》C.《雨巷》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宝黛吵架》中“宝玉又自己后悔:‘方才不该和他较证’”句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A.行为描写B.语言描写C.心理描写D.细节描写3.《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A.直接心理刻画B.自然环境烘托C.人物对话描写D.行为和表情显现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追求成熟,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尤其是不深的年轻人,更想以老到..成熟的面孔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和重视,甚至有的年轻人尽管还很不成熟,却陶醉于自我认定的成熟状态之中.A.时尚入世深刻B.时尚涉世深沉C.时髦涉世深刻5.下列各句中关联词语搭配恰当的一句是()A.日本妇女无论有多么大的才能,却难以像中国妇女那样充分发挥出来.B.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C.平时来这里游览公园的人尚且这么多,节假日就更多了.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B.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我大概都听懂了.C.《水浒传》生动的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D.在北京这个大的城市背景下,北京人演绎着国都的辉煌和市井的喧嚣.7.选出文言虚词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比B.宽厚而爱人而:并且C.则群聚而笑之之:他D.不如因善遇之因:因为8.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是哪一项?()A.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B.“妈妈,"我轻声喊道,“您过来-下.”C.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哥哥?D.周总理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9.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A③②④⑤①B.③②⑤④①C.⑤③②④①D.③①②④⑤10.下面诗句中有咏莲的,也有咏菊的,中咏莲的诗句是()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②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⑤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12.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A.张飞B.关羽C.李靖D.李扩13.被后人誉为“诗仙”的是哪位诗人()A.骆宾王B.杜甫C.白居易D.李伯14.被后人誉为“诗圣”的是哪位诗人()A.孟浩然B.杜甫C.白居易D.李白15.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A.李贺B.李商隐C.李伯D.李清照16.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是()A.谈话法B.讲授法C.讨论法D.参观法18.18世纪前后,形式教育派与实质教育派长期论争()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B.知识和能力的关系C.分科和综合的关系D.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关系19.一般而言,我们把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称为()A.德育途径B.德育方法C.德育过程D.德育手段20.“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符合德育的()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清晰因素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C.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性原则D.三明主义方向性原则二.判断题:(将下列判断结果填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5分,共15分)1.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2.强调全面发展指的是要求每个学生各方面都平均发展.()3.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和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4.离开了教的内容,怎么教就无从发生,离开了教的形式,教什么就将完全落空.()5.教材就是教科书.()三.填空题(本题5小道,每题3分,共15分)1.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_____三个基本过程.2.瞬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____才能被意识到进入短时记忆.3.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____影响所致.4.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以将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_____思维.5.______是创造思维的典型特点.四.阅读理解(共20分)《冯谖客孟尝君》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2.从哪里可以看出冯谖与孟尝君之间是互为对照的?3.请谈谈你对冯谖为孟尝君营就的“三窟”的看法。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1卷试题
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新课标全国Ⅰ卷一、现代文阅读Ⅰ(共9题;共35分)(2024·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四五)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四六)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
(四七)讲到这里,亡国论和妥协论者又将跑出来说:中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相等的军力和经济力;由平衡到优势,需要有超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
(四八)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
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那末,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了优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
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还不止此,目前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开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来日本的敌人不止中国一个,如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大生面吗?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孤立;中国是大国,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多助。
所有这些,经过长期发展,难道还不能使敌我优劣的形势确定地发生变化吗?(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材料二: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章(此处应为一篇现代文,由于篇幅限制,不具体展开)1. 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参考答案:在文章中,“他”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积极乐观和勇于创新的品质。
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他”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作者通过“他”在逆境中不放弃、不断尝试新方法和在失败后能迅速调整心态等细节描写来展现其性格特点。
3.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文章的主题是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持与勇气。
通过“他”的故事,作者传达了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应保持积极态度,勇敢面对,不断尝试,直至克服困难的中心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4-8题。
古诗文(此处应为一篇古诗文,由于篇幅限制,不具体展开)4. 这首诗/文的作者是谁?请简述其创作背景。
参考答案:这首诗/文的作者是[作者姓名],创作于[具体时间],背景是[创作背景简述]。
5. 请分析这首诗/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首诗/文的主旨是[主旨分析],通过对[具体内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情感/思想]。
6. 请指出这首诗/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简析其效果。
参考答案:这首诗/文运用了[修辞手法],如[具体例子],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效果分析]。
7. 这首诗/文中有哪些意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文中的意象包括[意象列举],如[诗句引用],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意象分析],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8. 这首诗/文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这首诗/文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包括[特点列举],如[具体分析],使得整首诗/文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被迫取消。
2024年新疆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
2024年新疆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2页。
2.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打造文化名片,讲好新疆故事。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的每一帧画面几乎都可以独立成画。
白雪皑皑的阿尔泰山、碧波荡漾的喀纳斯湖、渺远广阔的璀璨星空、一望无垠的烂曼花海……如同人间仙境,()。
牧羊人在晨曦中的剪影、余晖下温暖的毡房、那丰绕土地上的马蹄声声和倔强的白杨树……这些场景不仅令人振撼,更激发了人们对新疆自然之美和风土人情的向往之情。
正通过这样的文化呈现,新疆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1. 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渺远(miǎo)B. 余晖(huī)C. 倔强(juè)D. 绽放(zhàn)3. 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 烂曼B. 剪影C. 丰绕D. 振撼4. 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 妙手偶得B. 浮光掠影C. 栩栩如生D. 美不胜收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C. 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D.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如《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
6. 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赏自然之美,感文人情怀。
陶渊明的“芳草鲜美,(1)______”(《桃花源记》)写出桃花林的绚丽美好;杜甫的“造化钟神秀,(2)______”(《望岳》)表现泰山的神秀巍峨;刘禹锡的“(3)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抒发诗人的乐观精神;范仲淹的“(4)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展现奇特寒冷的边塞风光;张养浩的“(5)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描绘出山峰聚集、黄河汹涌的动势;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6)______,______”(《爱莲说》)提醒我们要像莲一样洁身自爱。
2023新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基础1.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汗水在他那络腮胡根上聚成了一粒粒晶亮的露珠。
②军队驻扎一个月,没有动过群众的一针一线。
③他的日历上是工作,工作,工作,从来没有节假日。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校将于9月1日如期开学,相关事宜欢迎家长来函垂问。
B.拙作已经寄出,心中惶恐不安,望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感谢您的家父雪中送炭,明日我将从百忙中专程到府上致谢。
D.令郎不愧生在丹青世家,他的奔马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及乐曲与你之间的故事,如《童年》让你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②不管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③这些故事包括乐曲本身的故事,如《月光曲》与贝多芬、《二泉映月》与阿炳。
④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⑤想一想,哪一首最让你怀念,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由此你联想起怎样的故事。
A.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⑤①③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①③⑤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新研究指出,南极冰层因气候变化而加速_______,将使南极皇帝企鹅数目锐减。
②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一直移到窗子,________着窗外,好像在想着什么。
③由于全球化的现实,如今新的对华大战略既不能以________为基础,也不能突然丢弃长期以来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做法。
A.融解凝视遏制 B.溶解窥视遏制C.溶解凝视遏止 D.融解窥视遏止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各题。
篇1: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一种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亦作“婉晚”。
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1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真人秀:有意思也要有意义过去几年,真人秀在中国的发展几乎可以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来描述。
这一从西方舶来的节目形态,在体验了超乎寻常繁华的同时,也深藏着隐而未现的危机。
本该以“真”为核心元素的真人秀,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始变得越来越“假”,甚至在公众言谈中成为“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
赫胥黎说“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他所担心的正是文化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碎片,而真理则被掩盖于日常生活的琐屑狂欢之中。
电视是当代社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从规律上看,任何一种节目形态发展的过程都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有人看”,即电视节目具备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基本特征,或提供实用的信息,或带来轻松的娱乐;第二个是“有意思”,即在拥有特定的观众群体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节目的制作水准,给观众带来日益精良的审美体验;第三个是“有意义”,也就是令电视履行公共文化空间的社会责任,令经过验证的主流价值得以彰显,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
目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较为顺利地完成前两个阶段的任务,《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扣精细改造,并将自己打造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
眼下的发展方向,应当是着力解决第三个问题,也就是“有意义”的问题。
“真人秀”的本质虽是“秀”,但特色在于“真”,亦即,同样是娱乐,也必然有真诚和虚假的区分。
这个“真”字,既包含节目形态设计上的真实性考量,即以“记录”而非“虚构”作为叙事和表现的主要手段;也明确要求节目在文化价值上承载一种不造作、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
脱离了返璞归真的文化内涵的真人秀,哪怕拥有再豪华的明星阵容、再盛大的狂欢场面,也只能是伪装在真实外壳下的一种娱乐至死的新形式而已。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理解复习试题1(,含答案)(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11.阅读给颜黎民的信(节选)颜黎民君: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
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
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
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
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
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
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鲁迅四月十五夜(有删改)1)鲁迅和颜黎民交流的主要话题是( )A.旅行B.看电影C.学数理化D.阅读2)鲁迅认为“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原因是( )A.古人的情感比较脆弱。
B.古人大多多愁善感。
C.古人对大自然的认知很有限。
D.古人爱美丽的鲜花,爱皎洁的明月的程度大大超过了现代人。
3)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鲁迅认为专看文学书是好的。
B.鲁迅认为要像蜜蜂一样只叮在一处。
C.鲁迅认为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不大好。
D.鲁迅认为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好的。
4)鲁迅就读书问题给颜黎民提了哪些建议?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内容说说。
语文试题 (1)
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濡.养nuò寰.宇huán 亵.渎xiè倩.影qiànB遮.拾zhé骈.进pián 颓.唐tuí倏.忽shūC赦.免shè打烊.yàng迷惘.wǎng打搅.jiǎoD蛮横.héng感触.chǔ 茁.壮zhuó宠.爱chǒng2.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róng 携.xié浪遏.è飞舟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 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句是A.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B.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C.不毛之地:不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土地十分荒凉;D.怨天尤人:埋怨上天,尤其是人类;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虽然老师对小刚进行了多次教育,但他依然我行我素;B 文秘专业的刘华介绍说,她家的收入很好,她和爸妈相濡以沫,非常幸福; C强者靠自己,弱者靠同情;怨天尤人,实在于事无补;D你看他没精打采的样子,准时在家里挨骂了;5.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6.下列空缺处应填的词语是1“……唔……荞麦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地问;2热腾腾香喷喷的荞麦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刻围着这碗面, 地吃了起来;3老板娘把他们领到二号桌, 地将桌上那块“预约席”的牌子藏了起来;A.①怯生生②头碰头③煞有介事B.①怯生生②头碰头③若无其事C.①小心翼翼②兴高采烈③煞有介事D.①小心翼翼②兴高采烈③若无其事7、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②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③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不出来;④她狂热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A、破旧仰慕自惭形秽陶醉B、陈旧敬仰惭愧羞涩沉醉C、陈旧羡慕不好意思沉迷D、破旧尊敬羞于露面沉溺8.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归园田居五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卷,含答案)(1)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双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铁人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一)本试卷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卢新宁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
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迭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托福成绩考试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
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予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迭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0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
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1.联系文章,下面对“汉语的处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国选手拿走,这种尴尬局面让人反思。
B.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当、标点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危机。
C.与“全民学英语”热潮相比照,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这说明对于母语的忽视。
D.虽然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我们的后人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汉语危机”不断的呼声却使我们不能尽展欢颜。
2.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A.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B.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 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C.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
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盼一项是A.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就让作者百感交集,忧心不平,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化责任心。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受到冷落,产生危机,因此,我们应把对母语与对外语的重视程度颠倒过来。
C.由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辞藻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
D.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说明汉语独特的魅力;古希腊文、拉丁文基本死了,说明活着的汉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仪者,魏人也。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
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壁。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索,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泰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越,上谒求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
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谢去之。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泰。
苏泰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然贫,无因以进。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
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
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奠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泰,为文檄告楚相日:“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壁,若笞我。
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4.下列各项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已而楚相亡璧亡:丢失。
B.因而数让之日让:谦让。
C.始吾从若饮若:你。
D.我顾且盗而城而:你的。
5.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苏君之计谋”的一项是(3分)①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②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③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④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⑤使人微随张仪,与伺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⑥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6.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相怀疑张仪并拷打他,张仪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提醒他应该注意防范秦国进攻他的国家。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最初苏秦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是为了让他帮助自已保住“合从”的结果。
C.对于苏秦的帮助,张仪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苏秦在世的时候不取赵。
D.张仪为人能屈能伸,明晓形势,其才能并不像他自己谦虚的那样在苏秦之下。
7.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1)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
(4分)(2)独秦能苦赵,乃遂人秦。
(3分)(3)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江天暮雪(元)陈孚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8.“千崖暮如晓”一句最值得后人称道,它描绘出什么意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5分)9.本诗描写的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为何要写渔翁的活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
(2)君子生非异也,____。
(3)秦人不暇自哀,____;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
(4)盖将其自变者而观之,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而又何羡乎?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界河[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
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
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
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
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
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
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
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
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
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第13段)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
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
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
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
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这是一场噩梦。
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他终于站到河边。
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遭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
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