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一)

合集下载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讨论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 资源环境的约束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而人口众多且经济快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水资源和土地的消耗也急剧上升。

这种情况下,资源环境的约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 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如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

这些行业在提高GDP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加剧了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3. 资源消耗与外部依赖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大量资源的消耗,尤其是能源和原材料。

然而,国内资源供给有限,中国在许多关键能源和资源领域依赖进口。

这种外部依赖使得中国经济更加脆弱,而且还可能导致资源价格的上升和供应风险。

4. 资源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为了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推动节能减排,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其次,鼓励新能源和清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第三,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鼓励和支持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投资,推动经济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5.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中国需要在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平衡,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首先,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更加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和惩罚力度。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资源环境挑战。

总之,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结合。

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并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环境。

2018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经济转型》(试题及答案) 整合版

2018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经济转型》(试题及答案) 整合版

自发到自觉自发自觉自悟内部成本外部化内外成本核算化外部成本内部化基本成本市场化生态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乡村中国统一关联不大对立统一对立自我循环率效率与公平经济最大化最佳利用率管制性为主公益性为主法制性为主经济性为主无关联对抗性一致性共通性正处在帕累托最优尚未实现帕累托最优已经完成了帕累托最优调整永远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201520162018 2014 2010 2009 2012 2013是否否是是否是否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自我循环率效率与公平经济最大化最佳利用率无关联对抗性一致性共通性生态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乡村中国2015201620182014管制性为主公益性为主法制性为主经济性为主正处在帕累托最优尚未实现帕累托最优已经完成了帕累托最优调整永远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自发到自觉自发自觉自悟统一关联不大对立统一对立内部成本外部化内外成本核算化外部成本内部化基本成本市场化是否是否是否否是否是管制性为主公益性为主法制性为主经济性为主自发到自觉自发自觉自悟内部成本外部化内外成本核算化外部成本内部化基本成本市场化自我循环率效率与公平经济最大化最佳利用率无关联对抗性一致性共通性生态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乡村中国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统一关联不大对立统一对立2015201620182014正处在帕累托最优尚未实现帕累托最优已经完成了帕累托最优调整永远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否是否是是否是否是否自我循环率效率与公平经济最大化最佳利用率内部成本外部化内外成本核算化外部成本内部化基本成本市场化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统一关联不大对立统一对立管制性为主公益性为主法制性为主经济性为主生态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乡村中国无关联对抗性一致性共通性20152016201820142010200920122013正处在帕累托最优尚未实现帕累托最优已经完成了帕累托最优调整永远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否是是否是否是否否是1、自()年起,海淀区生活垃圾才实现完全收运,转运至六里屯填埋场。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当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中国制造业在人均劳动生产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组织等方面所处的明显劣势,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建议对策。

一、当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发展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相对于国内其他产业发展较快,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制造业人均增加值低。

虽然中国制造业目前发展迅速,但其增加值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仍旧与制造业强国有很大距离。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指出,按2000年美元的固定价格计算,2009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MVA)的15.6%,而日本占15.4%,美国仍保持19%的份额名列第一。

这三个国家的总产值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一半。

但在人均制造增加值方面,中日的差距仍然悬殊,2008年,日本人均制造增加值接近9000美元为世界最高,而中国仅约为700美元,是中国人均制造增加值的13倍,说明中国制造业的获利能力不强,制造业技术水平较低。

2.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缺乏核心技术。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一直是阻碍我国制造业提高发展水平,国际竞争力和比较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中国多数行业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大部分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绝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优秀人才,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甚少,自主开发能力薄弱。

3.竞争优势的层次低下。

目前中国制造业大多集中在低水平层次上,增值能力有限,附加值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高技术产业严重不足。

在我同外贸领域取得领先竞争优势的行业80%以上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技术领域中,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的竞争力指数均非常低,“世界制造工厂”实际上是世界低端产品及零部件的廉价供应商。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工业生产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人类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然而,工业生产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

本文将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的资源分布和种类,这直接决定了工业生产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

例如,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一些地区形成了以能源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基地;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可能发展成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区。

地理环境还决定了工业生产的成本。

例如,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土地成本等都直接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活动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例如,一些重工业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生活质量。

同时,工业生产也会对自然资源造成消耗。

过度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可能会导致资源枯竭,进一步影响工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有负面影响就否定它。

事实上,工业生产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合理的工业生产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环境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可持续的工业生产方式,既能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又能保护地理环境。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期待找到一种更加环保、高效的工业生产方式。

例如,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物的再利用;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减少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压力。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地理环境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和约束条件,而工业生产又对地理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这种关系,通过科技创新、政策引导等方式,实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

环境保护与钢铁工业清洁生产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焦点。

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条件下的县域工业推进机制

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条件下的县域工业推进机制
要 和紧迫。
[ 关键词 ] 资源环 境约束 ; 县域 工业 ; 障碍 ; 制 机 [ 中图分类号 】 17 F 2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6 3—0 1 ( 0 8 叭 一 1 1 4 17 7 2 20 ) 0 2 —0

资源环境约束 日益强化给县域 工业发展 提出 了严 构建资源 节约型 、 环境友好型 的社会 主义和谐社 会 , 要更加


资源环 境约 束 强化 条件 下县 域 工业 发展 的 主要
产 资源严 重短缺 , 也资源减 少 、 土: 荒漠化 程度加 重 , 森林 资 障碍
( ) 念 滞 后 一 观
些地方政 府为推动经济增长 、 高就业 率 、 提 增加 财政
济还是正处于工业化 起步 阶段 , 多县域 的工业 生产 经营 税 收 , 许 重经济发展 、 轻环境 保护 的思想 观念 比较 严重 , 至 甚 还 比较粗放 , 县域工 业的快 速增 长在 很大程度上靠高投入 、 在 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选择对环境污染视而不见 乃至纵容 高消耗 、 源、 拼资 拼环境 , 工业 化进程 中 的资 源浪 费和 环境 保护 , 抑制 了其环境保 护 和资源节 约 的主导作 用 。在 现行 由于外部约束力不强 , 县域 工业 企业 普遍忽视生态 污染没有从根本上得 到遏制 ,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与人 口、 资 体制下 ,
维普资讯
第 1 期 |o n n Isi t f ma ie ,S in ea dTeh oo y o ra f Hu a n tueo t Hu nt s ce c n c n lg i
出 了更 高 更 严 的 要 求
新世 纪新 阶段 , 国要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 发展观 , 力 土流失 、 全 努 土地荒漠化 、 环境污染 、 资源浪 费等 问题 。

资源环境强约束下工业发展路径选择

资源环境强约束下工业发展路径选择
产 业 经 济
山 东 财政 学院 学报 ( ,刊 双E l
20 09年 第 2期 ( 第 10期 ) 总 0
资 源 环 境 强 约 束 下 工 业 发 展 路 径 选 择
张 英 王 杰
( . 东经 济学 院, 东 济 南 2 0 1 ; . 1山 山 50 4 2 中央财 经大 学, 北京 10 8 ) 00 1
[ 摘
要] 中国 工业 发 展 所 面 临 的资 源环 境 约 束 日益 突 出。 资 源 危 机 对 工 业发 展 的 制 约 主要 体 现 在 资 源短 缺 、 资
源浪 费及 对 外依 存度 过 高等 方 面 , 根 源在 于价 格 机 制 问题 , 业 结 构 、 济 法律 制 度 缺 陷 也是 其 主要 原 因。 环 境 问 其 产 经 题 对 工业 发展 的 制约 主 要 体 现在 环 境 污 染 大 大 降低 了工 业 发 展 的 效 率 , 根 源 是 能 源 结 构 对 环 境 不利 、 源 利 用 效 其 能 率低 、 曲的 政 绩 考核 标 准及 环 境 资 源 成 本 的 高度 外 部 化 。 工 业 发展 与 资 源 环 境 问题 对 立 统 一 。粗 放 型 的 工 业 发 展 扭
特别是 与工业发 展息息 相关 的各 类能 源 、 、 、 、 铁 锰 铜 钾 盐 等后 备 储 量严 重 不足 , 已远远 不 能 满足 工业 飞 速 发展 的需 要 , 供需 缺 口持续 扩 大 。能 源 及 工业 原 材 料 的短 缺 已经成 为严 重制 约工业 发展 速度 及 规模 的关键 因素 。近 几 年 , 大规 模 的 电 荒 、 煤荒 、 荒 不 油
模 式造成资源与环境危机 , 反过 来工业发展 又受到资源与环境 的强烈制约。 因此 , 必须遵循科 学发展观 , 改变靠过度

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发展河南工业的思考

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发展河南工业的思考

[ 中图分类号 】4 7 F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3— 6 8 20 ) l 0 6 0 10 70 (06 l 一 0 8— 3
已消耗 6 . % , 明的天然气储 量 已消耗 5 . % 。煤炭 71 探 34
资源相对短 缺 和生态 环境 恶化 与经 济发 展 的矛盾 日益突 出是全 国普遍存在 的现 象 , 河南 的经济 发展也面 临着同样 的问题 。在这种新形 势下 , 何从根 本上转变 如
矛盾 , 的严重 短缺将使 工业 发展的行业 、 构 、 资源 结 数量
受到致命 的限制。 环境 因素也严 重制 约着 工业 的发 展 。河 南环 境 承 载能力弱 的缺 陷 十分 突 出 , 地 承 载量 为 每 平方 公 里 土 51 , 8 人 是全国平均水平 的 4 2倍 和世界 平均水 平 的 l . 4 倍。全省 2 0 0 5年排放工业废气 14 8亿标立方米 , 59 二氧 化硫排放量为 12 4 6 .5万 吨 , 全 国第 一 ; 居 排放 工业 污水 和生活废水 2 .6亿 吨 , 62 在省辖 四大水 系 中, 5类和 劣 5 类水质约 占4 % , 原浅 层 地下 水 受 到不 同程 度 的污 0 平 染, 部分农村地 区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 可以预 见 , 来河 南 的发展 , 未 既要 满 足近 l 河南 亿 人 民提高生活水平 和生活 质量 的强烈要求 , 又将面 临资 源、 环境 条件 的严重 制约 , 要承 受来 自世界 市场 与资 还
严重 , 生态环 境恶化 趋势 尚未得 到遏制 , 已经成 为制 约 工业增长和经济发展 的关键 因素 。
河南许多资源 总 量居全 国前 列 , 由于人 口众 多 , 但 人均资源 占有量很 少 。如 全 省水 资源 总量 为 4 7亿 立 0 方米 , 居全 国第 l , 9位 但人均 只有 4 0立方米 , 当于全 1 相 国平均水平 (0 8立方米 ) 29 的大 约 15 相 当于世 界平均 /, 水平 的 12 , / 0 按联合 国制定 的标准 , 于极 度缺水 地区。 属

我国工业发展的要素供给和资源环境条件发生阶段性变化

我国工业发展的要素供给和资源环境条件发生阶段性变化

我国工业发展的要素供给和资源环境条件发生阶段性变化作者:付保宗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19期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呈现日益明显的要素增长驱动型、资源能源高损耗型特征。

2006年到2011年,工业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下降至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20.8%;2000年到2011年,工业增长的资源环境损耗成本由9.4%提高至14.9%(见表1)。

当前,驱动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工业资本产出效率呈下降态势,资本高增长趋势难以持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投入高增长成为支撑工业高增长的主导力量。

工业资本在波动中总体保持了较高增速,工业增长对资本的依赖性不断强化。

1992年到2011年,工业固定资产净值(以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7%,略低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但显著高于同期工业就业增长。

以不变价计算,1992年到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拥有量年均增长9.3%。

这一时期,资本产出效率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1992年以来,受益于市场改革加快推进,工业劳动生产率、技术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均有较大改善,因而促进工业资本产出效率明显提高。

1992年到2001年,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均增长10%,低于同期工业增速3.3个百分点;工业资本产出效率由85%上升到96.3%,到2003年最高上升至101.4%。

由于投资高增长持续、劳动生产率增势减弱及技术管理效率提升缓慢,近年来工业资本产出效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依托资本数量增长推动工业增长的模式受到挑战。

2002年到2011年,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均增长11.5%,与同期工业增速基本持平。

工业资本产出效率从2003年高点降至2010年的88.3%,降低13个百分点。

我国工业资本高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高资本回报率带来的拉动作用和高储蓄率产生的推动作用,但两个方面下降压力均在增大。

一方面,工业资本回报率强劲增长是工业企业扩大投资的重要诱因。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1)(1)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1)(1)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关系问题研究目录摘要关键词一、二、中国的工业结构与环境污染关系概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状况(二)中国环境问题现状(三)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三、建立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动态平衡(一)树立环保观念,建立科学发展观制度(二)开展税制改革四、参考与文献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伴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使得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日趋增大,在人们消耗了资源产生GDP的同时,也造成了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的严重破坏,而环境污染对工业发展的制约也日渐凸显出来。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两者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

我们只有掌握好二者的平衡,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业发展环境问题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一、中国的工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概况(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状况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化加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迅速扩张;2008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2.9万亿元人民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到43%。

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8%。

对国家税收的贡献达到50%。

钢、氧化铝、水泥、原煤、化肥、微型计算机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二是建立了具有一定技术水平、门类齐全的完整工业体系,工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组织结构得到了优化,能源、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和电子制造工业快速发展。

三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的能耗为2.19吨标准煤,比2007年下降了8.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了4.42%和5.95%。

四是工业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200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了工业增加值的10.1%,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4.8%,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船舶、航空航天等装备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了。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转型和升级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转型和升级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转型和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资源和环境的需求也在相关的增大,这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约束和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以适应资源环境约束的新形势。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瓶颈资源和环境的优劣势,是制约产业瓶颈的关键。

面临着资源环境的持续约束,许多产业面临着生产成本高、产品价格不具竞争优势等问题。

例如,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中使用的优质煤炭、铁矿石等矿物资源,资源严重匮乏,价格较高,因此许多工业产业面临转型的挑战。

以中国为例,环境和资源的局限也限制着其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破坏环境和消耗资源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人民日报曾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0万亿人民币,这也表明,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对于支撑以及制约产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必要性经过多年来的沉淀,到今天,产业升级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既重要又必要的新发展战略,目的在于拓宽企业生产的发展思路,并且在优化生产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效的经济发展。

和阵痛一般的产业转型,主要是指企业从传统的产业结构走向高质量、高效益和环保型新产业的转型。

这种转型是一项全方位的改革,需要从供应链、生产流程、营销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思考有效的解决方案。

以今天的中国为例,中国政府也正在大力推进“垂直向下”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通过布局绿色制造、新型基础设施、智慧物流、科技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努力推动原始资本的积极转化。

整个动力机体的更新升级,势必将带动全国经济价值的快速提升。

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创新方式产业转型和升级目的在于创造品牌效应、提升生产效能、促进行业多元化发展。

为适应新环境的需要,企业需要从市场的不同角度、全球视野来审视自己的处境,进行精细化的调整和升级。

1.品牌建设:企业品牌的建设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度,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环境约束下中国地区工业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环境约束下中国地区工业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T z , b): 1 , b) E( ‘ , y /D ( Y , () 7 E E( , b; 一b)= 1 ( T Y, y , / 1+D ( , b; Y , Y,一b) ) () 8
种低 消耗 、 污 染 型 的工 业 发 展模 式 。相 对 于其 他 低
总量 居 世界 第 一 , 国 已有 1 3的河 流 和 1 4近岸 我 / /
国情相违背 , 坚持走人与资源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
化道 路是实 现 可区间工 业发展 严重 不平 衡 , 就决定 地 这 了我 国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不 能 采 取 一 刀 切 的统 一 模
生态 环境受 到一定 程度 的污染 和破 坏 。 2 发展模 式 B — 资源节 约 、 . — 环境 友好 型 B模 式是 一种 资源 节约 、 境友 好 型发 展模 式 , 环 处 于 B模 式 的地 区的工 业 T E和 E E均 较 高 , 一 T 是

∑ A ≤ ; ≥0 A ;
门投 入 产 出数 据 对 我 国 3 个 省 市 区的 工 业 化 发 展 路 径 进 行 实 证 研 究 。 结 果 表 明 , 部 地 区 相 对 实 现 了 资 源 节 1 东
约、 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模 式, 而中西部地区总体上仍未 走 出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 型粗放 式发展老路 。地 区间工

=1
:l


; ≥ 0 A ;
() 5
m : 1, , ; = 1, , ; = l, , ; = 1, , … M i … ,n … Ⅳ k … K
资源 和人力 资源投 入 的利用 效 率 , 而 以较 少 的资 从 源投入 保 持 较 高 的工 业 化 发 展 水 平 。然 而 这 类 以

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条件下县域工业发展模式探析

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条件下县域工业发展模式探析
产 业 , 须 以可持 续 性 发展 为前 提 。具 体 说 , 是 要 在 利 用现 有 必 就
资 源 的 同时 ,要 做 好 资金 的充 分 积 累 .确保 产 业 发 展 的 可持 续 性 ; 转 化 资 源 的 同时 , 保 护好 环 境 , 保 生 态 发 展 的可 持 续 在 要 确
陈 斐. 资 环 束 化 件 县 工 发 模 探 亚 等:源 境约 强 条 下 域 业 展 式 析
经 济 管 理
资源环境约柬囊他条件下县域工业发晨模式I析 案
陈 亚斐 ’刘桂文 , (. 南学 院 , 1湘 湖南 郴 州
【 摘
4 30 ;. 州市委 党校 , 南 郴 州 2 00 2郴 湖

凤” “ 和 引凤 筑 巢 ” 筑 巢 引 凤 ” 是 加 强工 业 园 区建 设 . 客 商 。“ 就 为 和 企业 提 供 良好 的投 资 兴 业 环 境 ,并 通 过 招 商 引 资 发 展 工 业 。
“ 引凤 筑 巢 ” 是 将 整 块 土地 实行 整体 出让 或 出租 。 引 进 的 政 就 让 府部 门、 研 机构 、 科 大专 院校 、 知名 企 业 自行 开 发 建设 工 业 园 区 ,
本 , 引进 发 展型 道 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但 我 们也 应 清 醒地 注意 到 , 走 当前 招 商 引 资竞 争 日趋 白 炽 化 , 量 力 而 行 , 可 违 法 行 事 , 其 不要 引 进 应 不 尤 污染 型企 业 , 否则 得 不 偿 失 。
各 县市 产 业 升级 任 重 道远 , 必须 高 度 重 视 , 明确 目标 , 取 措施 。 采
就 是通 过 招 商 引 资发 展 工 业 的模 式 .主要 表 现 为 “ 巢 引 筑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

中国的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一、工业发展的概述1.工业化的定义与发展阶段2.我国工业化进程及主要成就3.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与发展二、环境污染的概念与分类1.环境污染的定义与特点2.主要的环境污染类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3.环境污染的来源与危害4.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三、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1.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的原因2.环境污染对工业发展的影响3.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4.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发展的协同推进四、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与措施1.环境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2.环境治理政策的演变与发展3.国家重点污染治理项目与成效4.环境保护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五、工业绿色转型的路径与实践1.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的理念与应用2.节能减排技术与工艺的创新3.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4.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六、青少年如何参与环境保护1.提高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2.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宣传环保知识3.倡导绿色学校,减少校园污染4.关注环境政策,参与社会监督七、未来中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趋势1.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2.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3.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国际合作4.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与挑战以上内容涵盖了关于中国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工业化进程中的哪个阶段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解题方法:回顾工业化进程的各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环境污染问题的特点,找出答案。

答案:在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2.习题:下列哪种产业更容易导致环境污染?A. 新兴产业B. 传统产业解题方法:分析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特点,判断哪种产业更容易导致环境污染。

答案:B. 传统产业3.习题:环境污染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解题方法:分析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找出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工业的发展笔记摘抄(3篇)

中国工业的发展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中国工业发展概述1. 工业发展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依赖进口。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形成了以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汽车、家电等为主体的完整工业体系。

2. 工业发展特点(1)规模庞大:我国工业增加值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工业总产值、制造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均居世界前列。

(2)结构优化:我国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3)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工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前列,工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多。

(4)产业链完整:我国工业产业链完整,上下游配套能力较强,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中国工业发展成就1. 工业增加值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60.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1.5万亿元,增长了517倍。

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30.1%提高到2019年的27.8%。

2. 工业产品产量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例如,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为9.97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9.6%;原煤产量为38.6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7.7%;原油产量为1.91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8%。

3. 工业创新能力我国工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前列。

2019年,我国专利申请量为138.2万件,授权量为89.9万件。

4. 工业产业链我国工业产业链完整,上下游配套能力较强。

在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工业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工业发展挑战1. 结构性矛盾我国工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如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

2. 环境污染工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

第六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本章通过介绍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稀缺性及其消耗特征,比较了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全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解读了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的环境约束。

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消耗特征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它的消耗特征可概括为: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拥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利用效率低,数量巨大,呈快速增长,同时一些主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大。

(一)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以及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疆域辽阔,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3位。

领土及领海跨越寒温带、暖温带及亚热带、热带四个气候带,气候复杂多样;地质构造过程复杂,地表形态丰富。

这些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中国资源总量和类型都是十分丰富的,很多自然资源的蕴藏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可以说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具体分析,却有许多明显的不足。

1、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中国自然资源总类繁多,资源绝对数量可观,按资源总量计算,我国耕地、森林、草地、淡水、矿产等自然资源都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按人均计算,中国大多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国土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耕地、森林、淡水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如图6-1)。

图6-1中国资源人均量相对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10》2、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分布与经济区域结构不匹配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带,降水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平衡,冬季相对干燥,旱灾频繁,危害作物生长或增加成产成本;夏季雨量丰沛,很多地方洪涝成灾,造成滑坡或泥石流,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中国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很不平衡,尤以水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更为突出。

中国83%的水资源集中在占全国耕地38%的长江流域及以南部地区,而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等流域,耕地占全国42%,水资源却仅占9%;80%的矿产资源分布在西北部,石油和煤炭的75%以上分布在长江以北,而工业分布却集中在东部沿海,能源消费也集中在东部。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
20 年第 1 期 08 1 总第 3 期 0
经济 研究导 刊
E N0MI S ARCH GUI E CO C RE E D
N0. 12 0 I ,0 8 S r l o3 e i -0 aN
资 环黝 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欠 地区的 源与 发达 工业发 展
赵 西 三
(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河南 郑州 4 0 0 ) 50 3

要: 欠发达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 阶段 , 工业发展 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更为显著 , 有效缓 解资源与
环 境 约 束 的 主要 手段 是 通 过 产 业 结 构 升级 与技 术提 升 , 进 工业 发展 模 式的 转 变 , 源 与环 境 约 束 的增 强 在 某种 程 推 资 度上会推进这一转变过程 , 实现工业发展的两个转型 , 增强 区域 工业竞争力。 关 键词 : 源 与环 境 ; 资 欠发 达 地 区; 业 发展 工 中图分 类号 :2 92 文 献 标 志码 :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20 )1 — 14 0 F9 . 7 A 17 — 9 X(0 80 1 0 3— 2
展 规律 , 离 资 源禀赋 的“ 超 型 ” 业 发展 是没有 脱 赶 工 竞 争 力 的 。欠 发 达 地 区 的 工 业 发 展 要 把 重 点 放 在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构 建 符 合 资 源 禀 赋 条 件 的 产 业 结 构 , 重 点 是 提 升 产业 内部 结 构 。在 一 些 有 资 源 优 势 的 产 业 中 要 加 快 发 展 步 伐 ,推 动 企 业 延 伸 产 业 链 条 , 优
在 未 来 相 当 长 一 段 时 期 内 仍 然 会 处 于 加 速 发 展 阶 段 , 观上 仍然 需要 依靠 资 源 的消耗 来维 持工业 竞 客 争 力 ,工 业 污 染 短 期 内 也 不 会 降 到 一 个 较 低 水 平 , 既 要 依 托 资 源 优 势 大 力 发 展 传 统 工 业 以 获 取 比较 优 势 , 产 业 升 级积 累 资 本 , 要 在一 些 高 技术 产 为 又 业部 门加快 发展 步伐 , 以免 与 发 达 地 区 的 差 距 继 续 拉 大 , 业发 展面临 的压力 更大 。 工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的基本经济国情变化还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新型工业化道路下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现代化战略还有待探索从工业化进程的评价看,中国整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还有庞大的农业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我国地区之间发展十分不平衡,我国是一个工业经济大国,但还没有成为工业经济强国,所有这些国情和国情变化,以及由于国情变化而应采取的政策和战略调整,我们还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要走新型工业道路,关键是推进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

从各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看,我国的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差异巨大,为此,一定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现代化实现模式。

这种实现模式的探索和选择,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既要考虑到中国工业的总量、结构等现状因素,又要考虑到中国工业发展05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的传统道路和特征等历史因素,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中国转轨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典型二元经济、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宏观经济背景因素,最后还要考虑到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迅速发展等趋势因素。

探索一个区别于发达国家的中国工业化实现模式,是中国工业未来发展和工业化实现的关键所在。

也就是说,中国实现工业现代化、推进工业化进程一定要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和二元经济特征、工业门类比较齐全、非均衡发展的工业大国的基本经济国情。

2、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还很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收到明显成效。

无论从能源消耗强度指标还是从劳动生产率指标的变化看,这一时期都有较大改善。

1995~2004年,我国每万元GDP的能源消耗分别为224吨标准煤和1、44吨标准煤,下降幅度达357%;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每个从业人员生产的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85万元和8、99万元,增长了3、86倍。

资源环境约束与区域协调发展

资源环境约束与区域协调发展

资源环境约束与区域协调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愈发凸显,如何在各种约束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资源环境约束1.资源约束资源的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城市化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各种资源面临着枯竭和匮乏的风险,其中最突出的是能源资源。

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但是其能源结构相对单一,依赖于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不仅导致了能源资源的快速消耗,还带来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2.环境约束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首先是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来源于燃煤和交通排放。

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其次是水污染问题,由于工业和生活排放的废水,导致水资源的匮乏和水质的恶化,使得城市化和农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最后是土壤污染问题,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及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导致了土壤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

二、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之一,其目标是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实现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协调和互补。

1.宏观政策中国政府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宏观政策,引导资源和资金向西部和东北地区倾斜,促进偏远地区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实行了“分区统筹”、“平衡发展”和“区域联动”等政策,推动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消除地区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

2.产业升级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优化,也实施了很多措施,包括财政资金的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等。

其中,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转型,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政府推进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3.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政府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统筹人口政策”,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一)摘要]中国工业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显著。

人口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构成中国工业发展的绝对障碍,而且在许多方面中国的资源条件(特别是在总量规模和品种的丰富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中国也不具有特别的资源丰度优势,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一个基本国情。

依靠大量消费能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使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了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

储量、投资、产能(包括运输能力)、价格(机制和承受力)是工业资源问题的四个基本层面,其中,不同资源产品的价格特征又是资源供求问题的核心问题。

最根本的问题是:工业化是一个效率至上的市场竞争的过程,而且是国际化、全球化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竞争力决定着生存、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可行标准。

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或者一个工业部门实现了以耗费资源技术为主向以节约资源技术为主的转变,称之为“竞争力突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竞争力突变的含义是:在社会(包括国际社会)认同的管制标准直至尽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管制标准的条件下,在无歧视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节约资源技术比耗费资源技术更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技术进步。

关键词]资源;环境;工业发展;工业竞争力工业生产本质上是一个人类参与的物质资源的形态转化过程,即将自然资源加工制造成可用于消费或再加工过程的产品,而且需要采取自然资源作为加工制造过程的动力。

因此,消耗自然资源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

同时,工业生产过程还会产生废料(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废物),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所以,造成环境的改变也是工业生产活动的必然后果。

问题是,无论是资源的消费还是环境的改变(特别是污染和破坏),都是有限度的。

过度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不仅使工业生产无法持续进行,而且将破坏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中国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人口参与规模最大的工业发展过程,对资源的消费和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中国工业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显著。

特别是进入21世纪,资源和环境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这使得我们必须严肃地思考:中国是否能够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更为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下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期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一、中国工业增长的资源环境条件1.关于中国资源条件的基本判断由于工业生产是人为改变物质形态(即进行加工制造)的过程,所以,大量采用自然资源(作为工业原料)和开发能源(提供工业动力),是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在地球上,很多自然资源和矿物能源是不能自然再生的(有些自然物质从地质演化的可能性来说即使可能自然再生,但由于再生周期过于漫长,例如,石油和煤炭的形成,对于现实的人类活动来说也完全相当于不可再生)。

所以,大规模的现代工业生产受到自然资源和能源供应条件的约束,而且,其约束性将越来越强(金碚,2005),是人类工业化所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亚洲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亚洲是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洲)。

但与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密度并不算特别高。

同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韩国等国家相比(更不用说同新加坡相比),中国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当然,如果同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土大国相比,中国的人口密度就是非常高了。

无论是土地面积、土地资源、林木资源、水利资源,还是矿藏资源,中国的资源基础储量都比较丰富,但如果按人均占有量计算,中国大多数资源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如果从国土面积的资源禀赋量来看,中国各种资源丰度不等。

中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国土面积占世界7.1%,耕地占世界7.1%,草地占世界9.3%,水资源占世界7%,森林面积占世界3.3%,石油2.3%,天然气占世界1.2%,煤炭占世界11%.2.中国经济增长已接近资源环境的约束边界据有关部门的资料,我国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全国已发现20多万处矿点、矿化点,目前仅对其中2万多处作了勘查评价。

从1999年开始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已经取得重要成效,完成了全国21个主要成矿远景区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进一步摸清了资源潜力,新发现矿产地421处。

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于猛,2004)。

因此,从总体上说,人口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构成中国工业发展的绝对障碍,而且在许多方面中国的资源条件(特别是在总量规模和品种的丰富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中国也不具有特别的资源丰度优势,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一个基本国情。

因此,主要依赖自然资源来推动工业的长期增长不是中国工业化的可行道路。

以能源为例,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报告,2010年中国能源需求将达到21.6亿至23.2亿吨标准煤。

为了保障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国未来20年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天然气等仍需大量进口。

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达到13.2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加2.28亿吨标准煤。

报告认为,中国煤炭资源可供开发规模为每年20亿吨左右;原油产量的高峰期在2015年前后,最大产量可能达到2亿吨左右;2010年,天然气产量将可能达到800亿至1000亿立方米。

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

1990年至2003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4.2%.煤电油供求矛盾相当突出。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分析:对煤炭的国内需求将超过21亿吨,而我国目前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矿井产量只有12亿吨,仅占全年煤炭产量的61.35%.我国煤炭资源从总体上讲比较丰富,但精查储量不足。

目前可供建设大中型矿井的精查储量大约300亿吨左右,仅可以设计建设1.6亿吨规模的矿井。

估到2020年煤炭储量缺口1250亿吨,详查储量缺口2100亿吨,普查储量缺口6600亿吨,需要投资400亿元以上……加之资源管理工作滞后,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资源紧张局面加剧。

特别是我国煤炭生产技术落后,目前,全国煤炭机械化程度仅为42%,主要技术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性能指标落后10年至15年左右(王一娟,杨大鹏,2005)。

实际上,我国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已达到相当高的强度。

以电力为例(我国电力供应主要依靠以煤炭为燃料的火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我国新增发电能力493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总装机达到4.4亿千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如果进行国际比较,美国的发电装机能力大约为8亿千瓦,英国、德国、法国三个国家总共3亿千瓦。

而日本用2.8亿千瓦的装机,创造了比我国高得多的国内生产总值。

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发电装机能力以超过英、德、法三国的总和。

但是我国仍然缺电,重要原因之一是高耗能工业多,工业耗电占了74%,城乡居民用电只占11%,第一产业用电占5%左右。

与能源高强度开发和大规模消费相对应的则是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近10个百分点。

我国主要用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90%,加权平均高40%左右。

其中,我国火电厂供电煤耗为每千瓦时404克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我国多耗煤27.4%(王洁,杨联民,2004)。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依靠大量消费能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使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了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

中国现阶段工业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资本形成率非常高,而且,在资本形成总额中固定资本形成比例很高,特别是近年来又有明显提高。

2003年,中国的资本形成率即投资率为42.3%,固定资本形成占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高达99.7%.这显示出,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于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的使用和占用量将非常高,重工业的高速增长将是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一个突出特点。

世界上任何国家实现工业化都必须在世界范围进行资源配置,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工业化更需要利用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源,当然,同时也向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和资源。

由于中国工业的持续高速增长,现阶段资源消耗量明显增大,甚至对世界资源产品市场产生很大压力。

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能源平衡一直表现出明显的缺口。

能源消费中工业消费量占有特别高的比重。

而且,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都明显提高。

实际上,对钢铁、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消费量也都大幅度增长。

同时,非农业土地占用量大幅度提高,使得中央政府不得不在2004年采取了严厉的控制措施来保护耕地,制止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资源产品的需求已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能源、原材料需求强劲增长,矿产品供不应求,主要矿产品价格普遍攀升,2004年,许多矿产价格创多年来最高记录。

中国经济飞速增长致使需求量猛增被认为是造成这种局面首要原因。

2004年价格提高的矿产品包括:钢铁、铜、镍、铝、镁、锡、铅、铂、金等。

据英国商品研究机构(CRU)统计,2004年1月~11月,全球粗钢产量9.452亿吨,全年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其中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22.1%,占亚洲一半、世界的1/4.2004年年初,控制全球80%铁矿石贸易量的三大铁矿石生产公司——淡水河谷公司、里奥廷托公司和BHP比利顿公司都宣布,把他们2004/05财政年度生产的主要铁矿石产品价格提高18.62%。

这3家公司还都相继把产量提高了9%左右。

分析指出,中国需求量猛增是这3家公司提高产量和价格的主要因素。

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据有关专家初步测算,2004年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总量达5.45亿吨,高于2003年的5.15亿吨,其中80%的增长是中国购买量增加所致。

目前全球钢铁需求量还在不断增长,专家预测2005年铁矿石价格还将增长15%(阎卫东,丁晓红,2005)。

3.中国工业技术的弱原创性和强模仿性是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资源短缺现象和很大的环境压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工业发展必须因循西方工业发展所决定的技术路线;在西方工业发展中所形成的既定技术路线,同中国的资源禀赋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西方现代工业的动力主要是石油,而中国的能源结构则是以煤炭为主。

中国虽然石油资源相对匮乏,但煤炭保有储量高达1万亿吨以上。

据国土资源部2004年6月发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2年年底,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按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计算,中国煤炭资源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

而且中国天然气资源蕴藏较丰富但勘探、开发和利用不够。

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天然气远景资源量可达47.14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14万亿-18万亿立方米;目前中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86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47万亿立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