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奥数三年级举一反三第二十四周++简单推理(一)优秀名师资料

最新小学奥数三年级举一反三第二十四周++简单推理(一)优秀名师资料
最新小学奥数三年级举一反三第二十四周++简单推理(一)优秀名师资料

第二十四周简单推理(一)

专题简析:

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题:

□+△=28 □=△+△+△

□=()△=()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就要进行分析、推理。学会了推理,能使你变得更聪明,头脑更灵活。数学上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推理。

解答这类推理题时,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等式中几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消去等方法来进行解答。

□+△=28 □=△+△+△

□=()△=()

思路导航:根据□+△=28,我们可以得出□=28-△;由□=△+△+△得到28=△+△+△+△,4个△等于28,一个△等于28÷4=7;由□=△+△+△可求出□=7+7+7=21。

练习一

1,☆+○=18 ☆=○+○

☆=()○=()

2,△+○=25 △=○+○+○+○

△=()○=()

3,○+□=36 ○=□+□+□+□+□

○=()□=()

□×△=36 □÷△=4

□=()△=()

思路导航:根据□÷△=4可知△为一份,□是这样的4份,即□=4△;又根据□×△=36,可以得到4△×△=36,即△×△=9,进一步得到△=3,□=4△=4×3=12。

练习二

1,○和□各表示几?

○×□=16 □÷○=4

○=()□=()

2,想想,填填。

○×△=20 ○=△+△+△+△+△

○=()△=()

3,□和○各代表几?

□=○+○+○+○○×□=16

□=()○=()

三年级奥数简单推理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级:三年级 课时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奥数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第22讲-简单推理 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 S 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①学会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推理; ②利用我们的推理来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③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坚韧 不拔、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 授课日期及时段 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 一、分析推理 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题: □+△=28 □=△+△+△□=()△=()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就要进行分析、推理。学会了推理,能使你变得更聪明,头脑更灵活。数学上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推理。 解答这类推理题时,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等式中几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消去等方法来进行解答。 二、解题策略 解答推理问题,要从许多条件中找出关键条件作为推理的突破口。推理要有条理地进行,要充分利用已 经得出的结论,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考点一:图形推理 例1、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28 □=△+△+△ □=( ) △=( ) 典例分析 知识梳理

例2、下式中,各种图形各代表几? ☆+○=18 ☆=○+○ ☆=()○=() 例3、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36 □÷△=4 □=()△=() 例4、○和□各表示几? ○×□=16 □÷○=4 ○=()□=() 例5、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16 □+△+△=14 □=()△=() 例6、□+□+○+○=38 □+□+○=22 □=()○=() 例7、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34 ○+○+○+○+□+□+□=48 □=()○=() 例8、☆+☆+△+△+△=24 △+△+△+△+☆+☆+☆=36 ☆=()△=() 例9、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 □+□+□=△+△+△+△☆+□+△+△=80 ☆=()□=()△=() 例10、△+△=○+○+○ ○+○+○=□+□+□ ○+□+△+△=100 ○=()□=()△=() 考点二:简单逻辑推理 例1、一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等于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饼干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

最新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精品教案-

最新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 ) 优秀教案 第 1 讲找规律 一、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 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 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 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 1) 3, 6, 9, 12,(),() ( 2) 1, 2, 4, 7, 11,(),() ( 3) 2, 6, 18,54,(),() 练习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 1) 2, 4, 6, 8, 10,(),() ( 2) 1, 2, 5, 10,17,(),() ( 3) 2, 8, 32,128,(),() ( 4) 1, 5, 25,125,(),() ( 5) 12,1,10,1,8,1,(),() 【例题 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1) 15,2,12,2,9,2,(),() ( 2) 21,4,18,5,15, 6,(),() 练习 2:按规律填数。 ( 1) 2, 1, 4, 1, 6, 1,(),() ( 2) 3, 2, 9, 2, 27,2,(),() ( 3) 18,3,15,4,12, 5,(),() ( 4) 1, 15,3,13,5,11,(),() ( 5) 1, 2, 5, 14,(),() 【例题 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1) 2, 5, 14,41,()(2)252, 124,60,28,() ( 3) 1, 2, 5, 13,34,()(4)1,4,9,16,25, 36,()练习 3:按规律填数。 ( 1)2,3,5,9,17,(),()(2)2,4,10,28,82,(),()( 3) 94,46,22,10,(),()(4)2,3, 7,18,47,(),() 1 / 197

(完整word)小学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75 ○=( ) △=( ) 2、将一张饼切一刀,最多可切成( )块,切两刀最多可切成( )块,切四刀最多 可切成( )块。 3、一篮鸡蛋,3个一数余1,5个一数余2,7个一数余3,这个蓝子一共有( )个鸡蛋。 4、小明家今年种菜的正方形的地比去年大,去年每边种105棵,今年每边多种出1棵, 那么今年比去年多种( )棵。 5、根据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将每组的第三十个图形填在括号里。 ①○△△○○△△○○△△○……( ) ②△○○○△△○○○△△○……( ) ③○△△○△△○△△○△……( ) 6、有两个数:80和81920把第一个数乘以2,同时把第二个数除以2,( )次后两数相 等。 7、一本书有132页,在这本书的页码中,一共用了( )个数字。 8、五个连续单数的和是155,这五个数中最小的的一个是( )。 9、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5把钥匙5把锁,但不知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最多要试 ( )次,才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 10、两个两位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是73,另一个加数不知道,只知道另一个加数的十 位数增加5,个位数增加1,那么求得的和的后两位数字是72,另一个加数原来是( )。 11、请你把31个苹果分装在五个盒子里,使得无论拿几个苹果都不用打开盒子,只要把 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盒子拿走就可以了,那么这五个盒子中,装苹果最多的盒子里有( )个苹果。 12、将1-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九个圆圈内,使三角形每边的数之和是23。

1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下面算式成立。 Ω ΩΩΩΩΩΩΩΩΩΩΩ 6 5 6 0 ? 14、下图中有( )个三角形,( )个正方形,( )个长方形。 15、1,3,5,7,9,11……99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出一个多位数1357911131517…… 999,这个多位数是( )位数。 16、老师把一套竞赛题分给三名同学来完成,将这套题的一半还多5道分给了李强,将 剩下的一半少2道题分给了王红,最后剩下26道题给了杨光,这套竞赛题共有( )道题。 17、小明参加象棋比赛,胜一场得5分,平一场得3分,负一场得0分,他在16场比

最新版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A版2018印刷(全word可编辑)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A -201808印刷 第1周平均数(一) 练习1: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练习2: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100平方米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田是500平方米,平均每100平方米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100平方米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平方米? 3.把甲级糖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乙级糖每千克多少元? 练习3: 1.一个技术员带4个普通工人完成了一项工作,每个普通工人各得200元,这位技术员的收入比他们5人的平均收入还多80元。问这位技术员得多少元? 2.小宇与五名同学一起参加数学竞赛,那五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79分、82分、90分、85分、84分,小宇的成绩比6人的平均成绩高5分。求小宇的数学成绩。

3、两组工人加工零件,第一组有30人,平均每人加工60个零件。第二组有25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工人加工的平均数多6个。两组工人平均每人加工多少个零件? 练习4: 1.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数学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问这是他第几次数学测验? 2.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 3.小明前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为了使平均成绩达到92,5分,小明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

三年级奥数 简 单 推 理(二)

简单推理(二) 姓名: 例题1王帆、李昊、吴一凡三人中,有一人看了《地球奥秘》这部科技片。当老师问他们三个谁看了这部科技片时: 王帆说:“李昊看了。” 李昊说:“我没有看。” 吴一凡说:“我没有看。” 如果知道他们三人中有两人说了假话,有一人说的是真话,你能判断谁看了这部影片吗? 练习:1,王峰、朱红、王艺三人中,有一人打碎了玻璃,当老师问谁打碎玻璃时:王峰说:“朱红打碎的。” 朱红说:“我没打碎。” 王艺说:“我没打碎。” 他们三人中有两人说了假话,有一人说的是真话。你能判断是谁打碎了玻璃吗? 2,小张、小王、小李三人参加宴会,他们分别喝了一杯酒、两杯酒、三杯酒,当小吴问他们各喝了几杯时: 小张说:“我喝了两杯。” 小李说:“我喝得最少。” 小王说:“我喝的杯数不是偶数。” 他们三人只有一人讲得不对,他们各喝了几杯? 3,运动场上,有1、2、3、4四个班正在进行接力赛对于比赛胜负,在一旁的张明、王浩、李哲进行猜测。 张明说:“我看一班只能得第三,冠军肯定是三班。” 王浩说:“三班只能得第二,至于第三名,我看是二班。” 李哲说:“肯定四班第二,一班第一。”

而真正的结果,他们每人的预测只对了一半。请你根据他们的猜测,推出比赛结果。 例题2张老师、王老师和李老师三位老师,其中一位老师教美术,一位老师教音乐,一位老师教书法。已知: (1)张老师比教音乐的老师年龄大; (2)王老师比教美术的老师年龄小; (3)教美术的老师比李老师年龄小。 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练习:1,小王、小李和小徐三人中,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工程师。现在知道: (1)小徐比工人年龄大; (2)小王和教师不同岁; (3)教师比小李年龄小。 请问:小王、小李和小徐各自做什么工作? 2,刘艺、王天、张明三个男孩都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男女混合双打。事先规定:兄妹俩不可搭伴;第一盘由刘艺和小红对张明和小英;第二盘中由张明和小平对王天和刘艺的妹妹。小红、小英、小平各是谁的妹妹? 3,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教语文、数学、英语课。 (1)甲上课全用汉语; (2)英语老师是一位学生的哥哥; (3)丙是一位女教师,她比数学老师泼。 请问:三位老师各教什么课?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1-20

第1讲 定义新运算 一、知识要点 定义新运算是指运用某种特殊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义,从而解答某些算式的一种运算。 解答定义新运算,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序,将数值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算式进行计算。 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的“+、-、×、÷”不同。 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但它在没有转化前,是不适合于各种运算定律的。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假设a*b=(a+b)+(a-b),求13*5和13*(5*4)。 【思路导航】这题新运算被定义为:a*b 等于a 和b 两数之和加上两数之差。这里“*”就代表一种新运算。在定义新运算中同样规定了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因此,在13*(5*4)中,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5*4)。 练习1: 1.将新运算“*”定义为:a*b=(a+b)×(a-b).。求27*9。 2.设a*b=a2+2b ,那么求10*6和5*(2*8)。 3.设a*b=3a -b ×1/2,求(25*12)*(10*5)。 【例题2】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4×q-(p+q)÷2。求3△(4△6)。 【思路导航】根据定义先算4△6。在这里“△”是新的运算符号。 练习2: 1.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 =4×q -(p+q )÷2,求5△(6△4)。 2.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 =p2+(p -q )×2。求30△(5△3)。 3.设M 、N 是两个数,规定M*N =M/N+N/M ,求10*20-1/4。 【例题3】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7*4=________;210*2=________。 【思路导航】经过观察,可以发现本题的新运算“*”被定义为。因此

冬6(教师)三年级奥数:简单推理

前热身: 264÷3= 265÷5= 644÷7= 412÷4= 875÷4= 815÷5= 专题简析 嘉

答:煎三个至少需要三分钟。 随堂练习: 1、煎面包时,第一面要烤2分钟,第二面只要烤1分钟,即烤一片面包需要3分钟。小丽用的烤面包机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她每天早上只吃三片面包。最少需要烤多少分钟? 2、小佳用平底锅烙饼,这只锅能同时放四张饼,烙一张要4分钟(每面各需两分钟),可小佳需要烙6张饼,他最少需要几分钟? 嘉题二 1、小嘉、小英和小奥都戴着太阳帽去郊游,她们戴的帽子一个是红色的、一个是黄色的、一个是蓝色的。只知道小嘉没戴黄色帽子,小英没戴黄色帽子,也没戴蓝色帽子。请你判断小嘉、小英和小奥分别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分析:从条件中“只知道小嘉没戴黄色帽子,小英没戴黄色帽子,”可知小奥戴的是黄色帽子,从而逆推小英戴的是红色帽子,小嘉戴蓝色帽子。 答:小嘉戴的是蓝色帽子,小英戴红色帽子,小奥戴的是黄色帽子。随堂练习: 1、小嘉、小英和小奥三个同学比身高。小嘉说:“我比小英高。”小英说:“我比小奥高。”小奥说:“我不是最高的。”请你判断他们的高矮顺序。

2、某班学生中,有红色铅笔的人就没有黄色铅笔,没有红色铅笔的人有蓝色铅笔。那有黄色铅笔的人一定有蓝色铅笔吗? 嘉题三 1、小明妈妈的笔记本电脑开机密码是个六位数,只知道这个密码的开头和结尾的数字分别是6和7,并且知道这六位数密码每相邻的三个数字之和是16。你能破译这个密码吗? 分析:因为每相邻的三个数的和是16,所以密码的第二、第三之和应是16-6=10,那么第四个数字是16-10=6,与第一位相同,而第六位数字是7,由此可知第五位数字是16-6-7=3,进而可以推理出第三位数字是7,第二位数字是3。所以这个密码是637637。 随堂练习: 1、李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八位数,第一位数字和最后一位数字分别是8和0,并且相邻三个数字的和是8和0,并且相邻三个数字的和是10。你知道李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吗? 2、有一个密码锁的密码是一个六位数,第一位数字和第四位数字都是6,第二位数字比第三位数字大1,并且每相邻的四位数字之和是21。这个密码锁的密码是多少?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全三年级的.doc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全三年级 一、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如自然数列: 1, 2, 3, 4,双数列:2, 4, 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 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 二、精讲精练 【例题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 ( 1) 3, 6, 9, 12,(),() ( 2) 1, 2, 4, 7, 11,(),() ( 3) 2, 6, 18, 54,(),() 练习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 ( 1) 2, 4, 6, 8, 10,(),() ( 2) 1, 2, 5, 10,17,(),() ( 3) 2, 8, 32, 128,(),() ( 4) 1, 5, 25, 125,(),() ( 5) 12, 1, 10, 1, 8, 1,(),() 【例题 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1) 15, 2, 12, 2, 9, 2,(),() ( 2) 21, 4, 18, 5, 15, 6,(),() 练习 2:按规律填数 . ( 1) 2, 1, 4, 1, 6, 1,(),() ( 2) 3, 2, 9, 2, 27, 2,(),() ( 3) 18, 3, 15, 4, 12, 5,(),() ( 4) 1, 15, 3, 13, 5, 11,(),() ( 5) 1, 2, 5, 14,(),() 【例题 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1) 2, 5, 14, 41,()(2) 252,124, 60, 28,() ( 3) 1, 2, 5, 13,34,()( 4) 1, 4,9, 16, 25, 36,() 练习 3:按规律填数 . ( 1) 2, 3, 5, 9, 17,(),()( 2)2, 4, 10, 28, 82,(),()

(完整)三年级奥数 简单推理

简单推理 一、知识要点 解答推理问题,要从许多条件中找出关键条件作为推理的突破口。推理要有条理地进行,要充分利用已经得出的结论,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一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等于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饼干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 【思路导航】根据“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两袋饼干的重量”与“4袋牛肉干的重量=一包巧克力的重量”可推出: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量。因此,一袋饼干的重量=两袋牛肉干的重量。 练习1: (1)一只菠萝的重量等于4根香蕉的重量,两只梨子的重量等于一只菠萝的重量,一只梨子的重量等于几根香蕉的重量? (2)3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糖的的重量,12袋牛肉干的重量等于3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糖的重量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 (3)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等于4只鸭的重量。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几只鸭的重量? 【例题2】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 【思路导航】根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与“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可推出:“一头象的重量等于12匹小马的重量”,而“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因此,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

(1)一只西瓜的重量等于两个菠萝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等于4个苹果的重量,1 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两个橘子的重量。1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橘子的重量? (2)一头牛一天吃草的重量和一只兔子9天吃草的重量相等,也和6只羊一天吃草的 重量相等。已知一头牛每天吃青草18千克,一只兔子和一只羊一天共吃青草多少千克? (3)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等于4只鸭的重量,两只鸭的 重量等于6条鱼的重量。问:两只小猪的重量等于几条鱼的重量? 【例题3】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18 ○+□=10 【思路导航】在第一个算式中,3个○相加的和是18,所以○代表的数是:18÷3=6, 又由第二个算式可求出□代表的数是:10-6=4. 练习3: (1)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 □+□+□+□=32 △-□=20 (2)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15 ○+○+□+□+□=40 (3)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8 △+△+△=○ 【例题4】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 △-○=2 ○+○+△+△+△=56 【思路导航】由第一个算式可知,△比○多2;如果将第二个算式的○都换成△,那么 5个△=56+2×2,△=12,再由第一个算式可知,○=12-2=10.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全三年级)

三年级数学奥数培训资料 第1讲找规律 一、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 (2)1,2,4,7,11,(),() (3)2,6,18,54,(),() 练习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4,6,8,10,(),() (2)1,2,5,10,17,(),() (3)2,8,32,128,(),() (4)1,5,25,125,(),()

(5)12,1,10,1,8,1,(),() 【例题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2)21,4,18,5,15,6,(),() 练习2:按规律填数。 (1)2,1,4,1,6,1,(),() (2)3,2,9,2,27,2,(),() (3)18,3,15,4,12,5,(),() (4)1,15,3,13,5,11,(),() (5)1,2,5,14,(),()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 (3)1,2,5,13,34,()(4)1,4,9,16,25,36,() 练习3:按规律填数。 (1)2,3,5,9,17,(),()(2)2,4,10,28,82,(),() (3)94,46,22,10,(),()(4)2,3,7,18,47,(),() 【例题4】根据前面图形里的数的排列规律,填入适当的数。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全三年级)

第1讲找规律 一、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 (2)1,2,4,7,11,(),() (3)2,6,18,54,(),() 练习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4,6,8,10,(),() (2)1,2,5,10,17,(),() (3)2,8,32,128,(),() (4)1,5,25,125,(),() (5)12,1,10,1,8,1,(),() 【例题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2)21,4,18,5,15,6,(),() 练习2:按规律填数。 (1)2,1,4,1,6,1,(),() (2)3,2,9,2,27,2,(),() (3)18,3,15,4,12,5,(),() (4)1,15,3,13,5,11,(),() (5)1,2,5,14,(),()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 (3)1,2,5,13,34,()(4)1,4,9,16,25,36,() 练习3:按规律填数。 (1)2,3,5,9,17,(),()(2)2,4,10,28,82,(),() (3)94,46,22,10,(),()(4)2,3,7,18,47,(),() 【例题4】根据前面图形里的数的排列规律,填入适当的数。 学习参考

三年级奥数简单推理

简单推理 前言: 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题: □+△=28 □=△+△+△ □=()△=()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就要进行分析、推理。学会了推理,能使你变得更聪明,头脑更灵活。数学上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推理。 解答这类推理题时,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等式中几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消去等方法来进行解答。 例题1 下图中,□和△各代表几? □+△=28 □=△+△+△ □=()△=() 练习:1,☆+○=18 ☆=○+○ ☆=()○=() 2,△+○=25 △=○+○+○+○ △=()○=() 例题2 下图中□和△各代表几? □×△=36 □÷△=4 □=()△=() 练习:1,○和□各表示几? ○×□=16 □÷○=4 ○=()□=()2,想想,填填。 ○×△=20 ○=△+△+△+△+△○=()△=() 例题3 下图中,□和△各代表几? □+□+△=16 □+△+△=14 □=()△=() 练习:1,□+□+○+○=38 □+□+○=22 □=()○=() 2,□+□+□+△+△=52 □+□+△+△+△=48 □=()△=() 例题4 下图中,□和○各代表几? □+□+○+○+○=34 ○+○+○+○+□+□+□=48 □=()○=() 练习:1,☆+☆+△+△+△=24 △+△+△+△+☆+☆+☆=36 ☆=()△=()

练习: 1,小王、小李和小徐三人中,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工程师。现在知道: (1)小徐比工人年龄大; (2)小王和教师不同岁; (3)教师比小李年龄小。 请问:小王、小李和小徐各自做什么工作? 2,刘艺、王天、张明三个男孩都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男女混合双打。事先规定:兄妹俩不可搭伴;第一盘由刘艺和小红对张明和小英;第二盘中由张明和小平对王天和刘艺的妹妹。小红、小英、小平各是谁的妹妹?

(完整)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1-40完整版(2)

第一讲平均数(一) 专题简析: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例1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分析与解答: (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2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3)1箱苹果+1箱桃=37×2=74(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或74—28=46(个)。

练习一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2 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分析: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二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3,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例3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三年级下册奥数试题-简单推理(二) 人教版

简单推理(二) 典型例题1 1个菠萝的重量等于4根香蕉的重量,两个梨子的重量等于1个菠萝的重量,1个梨子的重量等于几根香蕉的重量? 巩固练习1 1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量等1包巧克力的重量,1袋饼干的重量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 典型例题2 1只小鹿的重量等于4只猴子的重量,1只猴子的重量等于3只兔子的重量,1只兔子的重量等于2只松鼠的重量,1只小鹿的重量等于多少只松鼠的重量?

巩固练习2 1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1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1头象的重量等于多少头小猪的重量? 典型例题3 A、B、C三人分别是一小、二小和三小的学生,在区运动会上他们分别获得跳高、跳远和垒球冠军。已知,二小的是跳远冠军;一小的不是垒球冠军;A不是跳远冠军,B既不是二小的也不是跳高冠军。问:他们三人分别是哪个学校的?各获得哪项冠军? 巩固练习3 小红、小丽、小菊都戴着太阳帽去参加野炊活动,她们戴的帽子一个是红的,一个是黄的,一个是蓝的。只知道小红没有带黄帽子,小丽既不戴黄帽子,也不戴蓝帽子。请问小红、小丽、小菊分别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典型例题4 李刚、宋为和陈硕。一位是工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1)李刚和医生不同岁,(2)医生比宋为年龄小,(3)陈硕比教师年龄大。你能知道谁是工程师,谁是医生,谁是教师吗? 巩固练习4 王戈、李丹和付玉三位老师。一位教语文,一位教数学,一位教英语。现在只知道:(1)王戈和语文老师是邻居,(2)语文老师和付玉不是邻居,(3)付玉和数学老师是同学。你能知道三位老师分别教什么科目吗? 课后练习 1、两袋糖的重量等于3包巧克力的重量,3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12袋牛肉干的重量,1袋糖的重量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

小学数学奥数举一反三3年级(全)

第一周数图形 专题简析: 小朋友,你想学会数图形的方法吗?要想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数出线段、角、三角形……那就必须要有次序、有条理地数,从中发现规律,以便得到正确的结果。要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关键是要从基本图形入手。首先要弄清图形中包含的基本图形是什么,有多少个,然后再数出由基本图形组成的新的图形,并求出它们的和。

例题1 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D C B A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采用以线段左端点分数数的方法。 以A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 、AC 、AD 共3条; 以B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 、BD 共2条; 以C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 共1条。 所以,图中共有线段3+2+1=6条。 我们还可以这样想:把图中线段AB 、BC 、CD 看作基本线段来数,那么: 由1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AB 、BC 、CD 共3条; 由2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AC 、BD 共2条; 由3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AD 只1条。 所以,图中共有3+2+1=6条线段。 练 习 一 1,数出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 (1)E D C B A F (2)E D C B A 2,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D C B A O

例题2 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O D C B A 思路导航:数角的个数可以采用与数线段相同的方法来数。 以AO 为一边的角有:∠AOB 、∠AOC 、∠AOD 三个; 以BO 为一边的角有:∠BOC 、∠BOD 两个; 以CO 为一边的角有:∠COD 一个。 所以图中共有3+2+1=6个角。 小朋友,如果把图中∠AOB 、∠BOC 、∠COD 看作基本角,那应该怎样数呢?动动脑筋。 练 习 二 1,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C B A O E D C B A O 2,数出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二年级奥数之简单推理含答案

简单推理 【例题1】 桌子上有三盘苹果,小猫说:“第一盘比第三盘多3个。”小狗说:“第三盘比第二盘少5个。” 猜一猜,哪盘苹果最多?哪盘苹果最少? 思路导航: 根据小狗说的“第三盘比第二盘少5只”,可知第二盘比第三盘多5只,再根据小猫说的“第一盘比第三盘多 3只”,可知第一盘、第二盘都比第三盘多,也就是第三盘最少,再想:第一盘比第三盘多3只,第二盘比 第一盘多5只,就知道第二盘的苹果最多,第三盘苹果最少。 解:第二盘苹果最多,第三盘苹果最少。 练习1 1.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两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1)芳芳比阳阳大3岁;(2)宁宁比芳芳小1岁。 2.桌子上放着橘子、苹果和香蕉,苹果比橘子多2个,橘子比香蕉少3个。猜一猜,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3.有一个三层的书架,第一层比第二层多5本书,如果从第一层取3本放到第三层,那么第一层就和第三层一样多。猜一猜,哪一层放书最多?哪一层放书最少? 【例题2】 王、徐、刘三人中,一位是工人,一位是教师,一们是农民。已知(1)王比教师的体重重;(2)刘和教师体重不同;(3)王和农民是朋友,你能猜出王、徐、刘三人中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是教师吗? 思路导航:

” ,” 解答这类问题时可以画一张表按条件逐项推理,得出三人各是什么工作,根据( 1)可知王不是教师;根 据(2)可知刘不是教师,只有徐是教师,是的打“√ 是打“× 根据(3)可知王不是农民,也不是教师, 一定是工人,由此,可推出刘一定是农民。 王 徐 刘 工人 √ × × 农民 × × √ 教师 × √ × 解:王是工人,刘是农民,徐是教师。 练习 2 1.二年级举行数学竞赛,王菲、周勇、李明取得了前三名,已知王菲不是第一名,李明不是 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请排出三人的名次。 2.娟娟、卉卉、婷婷、佳佳四人画鸡,第人画 1 只,有黑公鸡、白公鸡、黑母鸡、白母鸡, 又知:卉卉和娟娟的鸡都是黑色的,婷婷和娟娟画的都是母鸡,问:白公鸡是谁画的? 3.张、王、李三位老师都在某校任教,他们各教音乐、体育、美术中的一门。张老师不教美 术,李老师不会画画,也不会唱歌,你能说出三位老师各任教什么课程吗? 【例题 3】 密西西岛上住着说真话和说假话的两种人,说假话的句句是假话,说真话的句句是真话。有 一天,飞飞去岛上探险,碰到甲、乙、丙三个人,互相交谈中,有一段对话: 甲说:“乙和丙都说假话。” 乙说:“我没有说假话。”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版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A版 第10讲假设法解题(一) 一、知识要点 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甲、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与乙数的1/5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1/4”、“乙数的1/5”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了“甲数与乙数的4/5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5。 解:乙:(185-42×4)÷(1-1/5×4)=85 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 1.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与乙的1/10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元钱? 2.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抽调甲队人数的1/7,乙队人数的1/3,共抽调78人,甲、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3.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3多50吨,五月份完成总数的2/5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例题2】 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9,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1/9后剩下的一样多。 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后,相当于彩色电视机的(1-1/9)=8/9。 (250+5)÷(1+1-1/9)=135(台) 250-125=115(台) 答:彩色电视机原有135台,黑白电视机原有115台。 练习2: 1.姐妹俩养兔120只,如果姐姐卖掉1/7,还比妹妹多10只,姐姐和妹妹各养了多少只兔? 2.学校有篮球和足球共21个,篮球借出1/3后,比足球少1个,原来篮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 3.小明甲养的鸡和鸭共有100只,如果将鸡卖掉1/20,还比鸭多17只,小明家原来养的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例题3】师傅与徒弟两人共加工零件105个,已知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3/8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4/7的和为49个,师、徒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思路导航】假设师、徒两人都完成了4/7,一个能完成(105×4/7)=60个,和实际相差(60-49)=11个,这11个就是师傅完成将零件的3/8与完成加工零件

小学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之应用题(一)

一、知识要点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需要我们小朋友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好应用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题意,掌握数量关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的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到必须的两个条件。在实际解答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有时,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就更容易了。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学校里有排球24只,足球的只数比排球 的2倍少5只,学校有排球、足球共多少只?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把24只排球看作1倍数,足球 的只数比这样的2倍还少5只,用24×2-5=43(只)可 以求出足球的只数,再用43+24=67只可以求出两种球的总只数。 练习1:1.小红每分钟跳绳25下,小军每分钟跳的下数比小红的3倍少16下,小军每分钟比小红多跳几下? 2.王奶奶家养鸡12只,养鹅的只数比鸡的只数的4倍还多7只。王奶奶家共养鸡、鹅多少只? 3.少先队员种柳树30棵,种的杨树的棵数比柳树棵数的3倍多14棵。少先队员种的杨树、柳树共多少棵? 【例题2】人民广场花圃中有180盆郁金香,比月季花盆数的3倍少15盆。月季花有多少盆? 【思路导航】从上图可以看出,把月季花的盆数看作1 倍数,郁金香的盆数是这样的3倍少15盆。如果郁金香再增 加15盆,就正好是月季花盆数的3倍。因此用(180+15) ÷3=65(盆)就可求出月季花的盆数。 练习2:1.小明的父亲每月工资1000元,比小明母亲每月工资的2倍少200元。小明母亲每月工资多少元? 2.饲养场养母鸭400只,比公鸭只数的7倍还多36只。饲养场养公鸭多少只? 3.水果店卖出9筐水果,平均每筐重45千克。卖出水果的千克数比剩下的3倍还多27千克,还剩多少千克水果?

三年级奥数简单推理

三年级奥数简单推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简单推理 前言: 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题: □+△=28 □=△+△+△ □=()△=()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就要进行分析、推理。学会了推理,能使你变得更聪明,头脑更灵活。数学上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推理。 解答这类推理题时,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等式中几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消去等方法来进行解答。 例题1 下图中,□和△各代表几? □+△=28 □=△+△+△ □=()△=() 练习:1,☆+○=18 ☆=○+○ ☆=()○=()2,△+○=25 △=○+○+○+○ △=()○=()例题2 下图中□和△各代表几? □×△=36 □÷△=4 □=()△=() 练习:1,○和□各表示几? ○×□=16 □÷○=4 ○=()□=() 2,想想,填填。 ○×△=20 ○=△+△+△+△+△ ○=()△=() 例题3 下图中,□和△各代表几? □+□+△=16 □+△+△=14 □=()△= () 练习:1,□+□+○+○=38 □+□+○=22 □=()○=()2,□+□+□+△+△=52 □+□+△+△+△=48 □=()△=()

例题4 下图中,□和○各代表几? □+□+○+○+○=34 ○+○+○+○+□+□+□=48 □=()○=()练习:1,☆+☆+△+△+△=24 △+△+△+△+☆+☆+☆ =36 ☆=()△=()2,○+○+○+△+△=54 △+△+△+○+○+○+○ =76 ○=()△=()例题5 下图中□、☆和△各代表几? ☆+☆=□+□+□ □+□+□=△+△+△+△ ☆+□+△+△=80 ☆=()□=() △=() 练习: 1,△+△=○+○+○ ○+○+○=□+□+□ ○+□+△+△=100 ○=()□=()△=() 2,○+○=□+□+□ □+□+□=△+△ △+□+○=40 △=()□=()○=() 简单推理 再叙: 小文比小林高,小林比小佳高,那我们可以推断,小文一定比小佳长得高,这也是一种推理。与前面推理题不同的是,这种推理解答时不需要或很少用到计算,而要求我们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通过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 做推理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认真分析,为了找到突破口,有时先假设一个结论是正确的,然后验证它是不是符合所给的一切条件,若没有矛盾,说明推理正确,否则再换个结论来验证。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1、用1元、2元和5元币中的两张,一共可以组成几种不同的钱数? 【答案解析】只有1元、2元和5元,要求每次拿2张,可以有1元和2元,1元和5元,2元 和5元三种不同的钱数。 1元+2元=3元 1元+5元=6元 2元+5元=7元2、小华买了一支铅笔、2块橡皮、2个练习本,付了1元钱,售货员找给他5分钱。小华看了看1支铅笔的价钱是8分,就说:"叔叔,您把账算错啦。"想一想,小华为什么这么快就知道账算错了? 答案与解析: 利用数的奇偶性判断,不用计算就可知道这笔账算错了。因为1支铅笔的价钱8分是个偶数,另外,不论橡皮和练习本的价钱是多少,2块橡皮,以及2个练习本的钱也都是偶数,所以小华应付的总钱数应当是个偶数,他付了1元即100分,售货员找回的钱数也应是个偶数。但售货员叔叔实际找给他的5分是个奇数,所以小华说售货员把这笔账算错了,可见小华并不需要计算,只是根据奇偶性进行判断,就知道这笔账算错了。 3、小伟和小丹家住同一条街,二人又在同一学校上班。可是每天早上,小伟上学时向南走,小丹上学却向北走。这是为什么? 答案:因为小伟住在学校的北边,小丹住在学校的南边,学校在两家的中间。 4、问题:体育课上,23名男生一、二报数,最后一个人报的是单数、还是双数? 5、1、 1,2,3,4,5,6,…….31一共有多少个偶数,多少个奇数? 【答案解析】 用分组的方法,一共有15个偶数,16个奇数。 6、萌萌家三月份用电32度,比二月份节约14度。这两个月一共用电多少度? 答案与解析: 78度 二月份:32+14=46(度),32+46=78(度) 答:这两个月一共用电78度。 7、10个杏子的重量等于1个梨子和2个橘子的重量,4个杏子和1个橘子的重量等于1个梨子的重量.1个梨子的重量等于几个杏子的重量? 考点: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 分析:我们用梨与杏的重量表示出橘子的重量,即,1个橘子的重量=一个梨子的重量-4个杏子的重量,然后再用杏表示出梨的重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