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件 2.1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五、动力电池发展与规划
1.动力电池总体发展思路
(1)近中期,在优化现有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满足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需 求的同时,以开发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为重点,提升其安全性、一致性和寿命等关键技 术,同步开展新体系动力电池前瞻性研发。
(2)中远期,在持续优化提升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同时,重点研发新体系动力电 池,显著提升能量密度,大幅度降低成本,实现新体系动力电池实用化和规模化应用。
1.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 动力电池系统主要由电芯、电池管理系统、冷却系统、线束、结构件和外壳构成,
7
任务2.1 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一、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与分类
2.电池的分类 电池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一般按其原理可以分为生物电池、物理电池
和化学电池,
8
任务2.1 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任务2.1 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三、电池包的核心技术
3.电池热管理技术
由于车辆上装载电池的空间有限,正常运行所需的电池数
目也较大,电池会以不同倍率放电,并以不同生热速率产生大
量热量。
电池包内温度上升严重影响电池组的电化学系统的运行、
循环寿命、充电可接受性、电池包功率和能量、安全性和可靠
性等。如果电动汽车电池组不能及时散热,将导致电池组系统
3.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指分别用二个能可逆地嵌入与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负极构成的
二次电池。人们将这种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转移来完成电池充放电工作的,独特机 理的锂离子电池形象地称为“摇椅式电池”,俗称“锂电”。
10
任务2.1 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一、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与分类
1.动力电池总体发展思路
(1)近中期,在优化现有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满足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需 求的同时,以开发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为重点,提升其安全性、一致性和寿命等关键技 术,同步开展新体系动力电池前瞻性研发。
(2)中远期,在持续优化提升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同时,重点研发新体系动力电 池,显著提升能量密度,大幅度降低成本,实现新体系动力电池实用化和规模化应用。
1.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 ➢ 动力电池系统主要由电芯、电池管理系统、冷却系统、线束、结构件和外壳构成,
7
任务2.1 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一、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与分类
2.电池的分类 电池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一般按其原理可以分为生物电池、物理电池
和化学电池,
8
任务2.1 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任务2.1 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三、电池包的核心技术
3.电池热管理技术
由于车辆上装载电池的空间有限,正常运行所需的电池数
目也较大,电池会以不同倍率放电,并以不同生热速率产生大
量热量。
电池包内温度上升严重影响电池组的电化学系统的运行、
循环寿命、充电可接受性、电池包功率和能量、安全性和可靠
性等。如果电动汽车电池组不能及时散热,将导致电池组系统
3.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指分别用二个能可逆地嵌入与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负极构成的
二次电池。人们将这种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转移来完成电池充放电工作的,独特机 理的锂离子电池形象地称为“摇椅式电池”,俗称“锂电”。
10
任务2.1 认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一、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与分类
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系统及应用技术 第十一章教学课件PPT
11.2 电池系统与整车的匹配方法-纯电动车辆电池组 匹配方法
按经济车速来设计车辆续驶里程,结合电动大客车动力性指标对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 ξ D ξ S的关系曲线如图11-5所示。
11.2 电池系统与整车的匹配方法-混合动力车辆电池 组匹配方法
混合动力车辆具有两套车载能源系统,即发动机—发电机组(APU)和电池组,混合比 设计与车辆实际的控制目标和要求密切相关。控制目标反映了混合动力车辆的用途和 使用特征,主要有:续驶里程延长型,装用较小功率的APU,补充电池组电量的不 足,减缓电池组能量的消耗和电量状态的衰减;连续行驶模式,APU以连续模式工 作,电池组作为功率均衡装置,输出峰值功率和接受再生制动能量;间断行驶模式, 在闹市区或受限制区域,车辆以纯电动方式行驶,APU应及时对车载电池组进行补 充充电,同时电池组容量应足以满足车辆纯电动行驶里程要求。
11.1
(4)单位容量消耗行驶里程和单位能量消耗行驶里程 这两种电动汽车能耗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分别是单位里程容量消耗和单位里程能量消耗 的倒数。单位分别为km
(5)等速能耗经济特性 汽车等速能耗经济性是指汽车在额定载荷下,在最高档、水平良好路面上以等速行驶 单位里程的能耗或单位能量行驶的里程。通常可以测出每隔5km/h或10km/h速度间隔 的等速行驶能耗量,然后在速度—能耗曲线图上连成曲线,称为等速能耗经济特性。 此曲线可以确定汽车的经济车速。但这种评价方法不能反映汽车实际行驶中受工况变
11.3 电池包结构与设计(3)安全要求 IP防护等级:为满足防水、防尘要求,电池包应满足一定的IP防护等级,根据车辆的 总体要求,对于电池包,一般的IP防护等级要求不低于IP55 电气绝缘性能:现阶段电池包外壳多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要求在符合表11 1要求的 电压条件下,电池包正极和负极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MΩ。 电气保护功能:主要用于极端工况下,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实现电池包的高压断电保护、 (4)接口与通信协议 电池包具有对外的电能输出能力,需要与电动车辆的用电设备进行连接和通信。相应 的电气接口和机械接口在满足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需要满足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要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ppt
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未来 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循环寿命
工作温度范围
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充放电 的次数,循环寿命越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也 就越长。
工作温度范围是指电池在不同温度下可以正 常充放电的范围,工作温度范围越宽,电池 的使用范围也就越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电池单体技术
锂离子电池
01
是目前纯电动汽车应用最广泛的电池类型,具有能量密度高、
趋势分析
未来,动力电池市场将朝着更高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更低成本以及更环 保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5G技术的推广应用,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也将为动 力电池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04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与挑战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高能量密度
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增加车辆的续航里 程。
快速充电技术
研发快速充电技术,以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 效率。
固态电池
研究和发展固态电池技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和性能。
充电设施建设与规划
公共充电桩
建设更多的公共充电桩,以满 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
求。
家庭充电桩
鼓励家庭安装充电桩,方便日常 充电。
充电网络规划
合理规划充电网络布局,确保充电 设施的覆盖面和服务范围。
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逐渐受到重视,有助于降低环境 污染和资源浪费。
对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展望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出行方式的关注度 不断提高,纯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将迎来更 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固态电池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取得突破,为纯 电动汽车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快的充电速度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循环寿命
工作温度范围
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充放电 的次数,循环寿命越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也 就越长。
工作温度范围是指电池在不同温度下可以正 常充放电的范围,工作温度范围越宽,电池 的使用范围也就越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电池单体技术
锂离子电池
01
是目前纯电动汽车应用最广泛的电池类型,具有能量密度高、
趋势分析
未来,动力电池市场将朝着更高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更低成本以及更环 保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5G技术的推广应用,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也将为动 力电池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04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与挑战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高能量密度
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增加车辆的续航里 程。
快速充电技术
研发快速充电技术,以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 效率。
固态电池
研究和发展固态电池技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和性能。
充电设施建设与规划
公共充电桩
建设更多的公共充电桩,以满 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
求。
家庭充电桩
鼓励家庭安装充电桩,方便日常 充电。
充电网络规划
合理规划充电网络布局,确保充电 设施的覆盖面和服务范围。
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逐渐受到重视,有助于降低环境 污染和资源浪费。
对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展望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出行方式的关注度 不断提高,纯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将迎来更 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固态电池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取得突破,为纯 电动汽车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快的充电速度 。
《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PPT
步骤 1: SMR 1 / SMR 3 ON
步骤 2: SMR 2 ON
步骤 3: SMR 1 OFF
Page 39
项目2:动力电池组及电池管理系统 任务1:动力电池组的结构与线路分析
二、动力电池组的内部结构与线路分析 1、丰田普锐斯镍氢电池 (a)供电控制原理
READY ON
步骤 1: SMR 1 / SMR 3 ON
二、动力电池组的内部结构与线路分析 1、丰田普锐斯镍氢电池 (b)电源关闭控制原理
电源关闭
步骤 1: SMR 2 OFF
步骤 2: SMR 3 OFF
Page 43
项目2:动力电池组及电池管理系统 任务1:动力电池组的结构与线路分析
二、动力电池组的内部结构与线路分析 1、丰田普锐斯镍氢电池 (b)电源关闭控制原理
3.7V
锂电 池
磷酸铁锂电池
三元素锂电池 (镍钴锰)
3.2V 3.7V
容量特点
Page 10
项目1:动力电池组的拆卸 任务1:动力电池组的基本知识
4、电池组的连接方式
高压电池组
=多个单节电池并、串联
Page 11
项目1:动力电池组的拆卸 任务1:动力电池组的基本知识
4、电池组的连接方式
✓电池的串联 串连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电池的电压
READY ON
步骤 1: SMR 1 / SMR 3 ON
步骤 2: SMR 2 ON
步骤 3: SMR 1 OFF
Page 38
项目2:动力电池组及电池管理系统 任务1:动力电池组的结构与线路分析
二、动力电池组的内部结构与线路分析 1、丰田普锐斯镍氢电池 (a)供电控制原理
READY ON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PPT(共 67张)
数采集方法 3.掌握动力电池电量管理、电安全管理、均衡管
理、热管理等的实现方法
第7章 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 7.1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及参数采集方法 7.2 动力电池电量管理系统 7.3 动力电池的均衡管理 7.4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 7.5 动力电池的电安全管理及数据通讯
7.1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及参数采集方法
组成:端电压传感器、继电器阵列、A/D转换芯片、光 耦、多路模拟开关
应用特点:所需要测量的电池单体电压较高而且对精 度要求也高的场合使用
单体电压采集方法
(2)恒流源法
组成:运放和场效应管组合构成减法运算恒流源电路 应用特点:结构较简单,共模抑制能力强,采集精度
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使用场合 价格
普及程度
分流器
有
需插入主电路
直流、交流、 脉冲 无隔离
小信号放大、 需控制处理 小电流、控制
测量 较低
普及
互感器
无 开孔、导线传
入 交流
隔离
使用较简单 交流测量、电
网监控 低 普及
霍尔元件电流 传感器 无
开孔、导线传 入
直流、交流、 脉冲 隔离
使用简单
控制测量
较高 较普及
光纤传感器 无 -
单体电压采集方法
(5)线性光耦合放大电路采集法
应用特点:线性光耦合放大电路不仅具有很强的隔离 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还使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保持 较好线性度,电路相对较复杂,精度影响因素较多
基于线性光耦合元件TIL300的电池单体电压采集电路原理图
电池温度采集方法
(1)热敏电阻采集法
原理: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 性,用一个定值电阻和热敏电阻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分 压器,从而把温度的高低转化为电压信号,再通过模 数转换得到温度的数字信息。
理、热管理等的实现方法
第7章 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 7.1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及参数采集方法 7.2 动力电池电量管理系统 7.3 动力电池的均衡管理 7.4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 7.5 动力电池的电安全管理及数据通讯
7.1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及参数采集方法
组成:端电压传感器、继电器阵列、A/D转换芯片、光 耦、多路模拟开关
应用特点:所需要测量的电池单体电压较高而且对精 度要求也高的场合使用
单体电压采集方法
(2)恒流源法
组成:运放和场效应管组合构成减法运算恒流源电路 应用特点:结构较简单,共模抑制能力强,采集精度
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使用场合 价格
普及程度
分流器
有
需插入主电路
直流、交流、 脉冲 无隔离
小信号放大、 需控制处理 小电流、控制
测量 较低
普及
互感器
无 开孔、导线传
入 交流
隔离
使用较简单 交流测量、电
网监控 低 普及
霍尔元件电流 传感器 无
开孔、导线传 入
直流、交流、 脉冲 隔离
使用简单
控制测量
较高 较普及
光纤传感器 无 -
单体电压采集方法
(5)线性光耦合放大电路采集法
应用特点:线性光耦合放大电路不仅具有很强的隔离 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还使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保持 较好线性度,电路相对较复杂,精度影响因素较多
基于线性光耦合元件TIL300的电池单体电压采集电路原理图
电池温度采集方法
(1)热敏电阻采集法
原理: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 性,用一个定值电阻和热敏电阻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分 压器,从而把温度的高低转化为电压信号,再通过模 数转换得到温度的数字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7年,美国人摩西·法莫制造了第一辆以蓄电 池为动力可乘坐两人的电动汽车。
21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罗伯特·安德森的电动马车
22
PPT课件
第二阶段 电动汽车的发展
1881年11月,法国人古斯塔夫·特鲁夫在巴黎 展出了一台电动三轮车。加上乘员后总重 量达到
了160千克,时速达到了12千米。1882年,威 廉姆·爱德华·阿顿和约翰·培理也制成了一辆电动
16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亨利和亨利电动机
17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雅可比电动机
18
PPT课件
1835年,美国一位铁匠汤马斯·达文波特( Thomas Davenport)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台 能驱动小电车的应用电动机,并在1837年申请 了专利。
1870年代初期,世界上最早可商品化的电动机 由比利时电机工程师Zenobe Theophile Gamme所发明。1888年,美国著名发明家尼 古拉·特斯拉应用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交 流电动机,即为感应电动机。
13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法拉第及其发明的电动机
14
PPT课件
1827年,匈牙利物理学家安幼思·杰德利克( ÁnyosJedlik)开始尝试用电磁线圈进行实验 。杰德利克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后,称他的设备为 “电磁自转机”。虽然只用于教学目的,但第一 款杰德利克的设备已包含今日直流电动机的三个 主要组成部分:定子,转子和换向器。
1836年,约翰·丹尼尔进一步改进了伏特电池, 提高了伏特电池的稳定性,后人称之为丹尼尔电 池。它是第一个可长时间持续供电的蓄电池。
1859年,法国科学家普兰特加斯东(Plant Gaston)最早发明的一种能够产生较大电流的可 重复充电的铅酸电池。
6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伏特电池的小故事
15
PPT课件
1831年,美国人约瑟夫·亨利改进了法拉第电动 机,使用电磁铁代替永久磁铁,提高了输出功率 ,从而向实用电动机发展跨出了重要一步。
1834年,德国人莫里茨·赫尔曼·雅可比对亨利电 动机作了重要革新,把水平的电磁铁改为转动的 电枢,并加装了换向器,制成了第一个电动机样 机。1838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直流电 动机,安装在船上,并试航成功。从此,电动机 就完成了从实验室模型到实用电动机的转化。
1799年,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银板浸 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 有电流通过。于是,他就把许多锌片与 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 平叠起来。用手触摸两端时,会感到强 烈的电流刺激。伏特用这种方法成功的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 ”,成为早期电学实验、电报机的电力 来源。
三轮车,车上还配备了照明灯。这辆车的总重量
提高到了168千克, 时速提高到了14.5千米。
新能源汽车专业规划教材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目录
第1章 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发展历程 第2章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基本知识 第3章 铅酸动力电池及其应用 第4章 碱性动力电池及其应用 第5章 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应用 第6章 用于电动汽车的其他动力源 第7章 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
2
PPT课件
本章学习目标
3.预测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发展趋势
4
PPT课件
1.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发展历史
1 了解蓄电池的发展过程 2 了解电动机的发展过程 3 了解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5
PPT课件
蓄电池的发明
1800年代,亚历山大·伏特制成了人类历史上最 早的电池,后人称之为伏特电池。
1830年,威廉姆·斯特金解决了伏特电池的弱电 流和极化问题,使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1902年,瑞典工程师丹尼尔森利用特斯拉感应 电动机的旋转磁场观念,发明了同步电动机。
19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达文波特及其发明的电动机
20
PPT课件
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电动汽车的发明
早在1830年代,苏格兰发明家罗伯特·安德森 (Robert Anderson)便成功地将电动机装在一 部马车上,1842年又与托马斯·戴文波特 (Thomas Davenport)合作,打造出世界上 第一部以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采用不可充电 的玻璃封装蓄电池,开创了电动车辆发展和应用 的历史。
9
PPT课件
1899年Waldmar Jungner发明了Cd-Ni电 池;
1901年爱迪生发明了Fe-Ni电池;
1984年波兰的飞利浦(Philips)公司成功研 制出LaNi5储氢合金,并制备出MH-Ni电池。
10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他的铁 镍电池
11
PPT课件
1.能够描述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发展简史 2.能够分析制约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 3.能够分析推动动力电池与电动汽车发展需解决
的问题 4.能够描述当前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类
型
3
PPT课件
第1章 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发展历程 1.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发展历史 2.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发展现状
12
PPT课件
电动机的发明
1740年代,第一个电动马达是由苏格兰僧侣安 德鲁•戈登(Andrew Gordon)创建的简单的 静电设备。
1821年英国人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明电动机实验室模型,只要有电流 通过线路,线路就会绕着一块永久磁铁不停地转 动,成为电动机发展的雏形。
伏特(左)拿破仑(右)展示伏打电堆
7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丹尼尔电池的小故事 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
对“伏特电堆”进行了 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 电解液,解决了电池极 化问题,制造出第一个 不极化,能保持平衡电 流的锌─铜电池,又称“ 丹尼尔电池”。
8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普兰特和他发明的铅酸电池
1991年,可充电的锂离子蓄电池问世,实验室 制成的第一只18650型锂离子电池容量仅为 600mA·h;
1992年,SONY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民用锂离 子电池。
1995年,日本索尼公司首先研制出100A·h锂 离子动力电池并在电动汽车上应用,展示了锂离 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优越性能,引 起了广泛关注。
21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罗伯特·安德森的电动马车
22
PPT课件
第二阶段 电动汽车的发展
1881年11月,法国人古斯塔夫·特鲁夫在巴黎 展出了一台电动三轮车。加上乘员后总重 量达到
了160千克,时速达到了12千米。1882年,威 廉姆·爱德华·阿顿和约翰·培理也制成了一辆电动
16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亨利和亨利电动机
17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雅可比电动机
18
PPT课件
1835年,美国一位铁匠汤马斯·达文波特( Thomas Davenport)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台 能驱动小电车的应用电动机,并在1837年申请 了专利。
1870年代初期,世界上最早可商品化的电动机 由比利时电机工程师Zenobe Theophile Gamme所发明。1888年,美国著名发明家尼 古拉·特斯拉应用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交 流电动机,即为感应电动机。
13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法拉第及其发明的电动机
14
PPT课件
1827年,匈牙利物理学家安幼思·杰德利克( ÁnyosJedlik)开始尝试用电磁线圈进行实验 。杰德利克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后,称他的设备为 “电磁自转机”。虽然只用于教学目的,但第一 款杰德利克的设备已包含今日直流电动机的三个 主要组成部分:定子,转子和换向器。
1836年,约翰·丹尼尔进一步改进了伏特电池, 提高了伏特电池的稳定性,后人称之为丹尼尔电 池。它是第一个可长时间持续供电的蓄电池。
1859年,法国科学家普兰特加斯东(Plant Gaston)最早发明的一种能够产生较大电流的可 重复充电的铅酸电池。
6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伏特电池的小故事
15
PPT课件
1831年,美国人约瑟夫·亨利改进了法拉第电动 机,使用电磁铁代替永久磁铁,提高了输出功率 ,从而向实用电动机发展跨出了重要一步。
1834年,德国人莫里茨·赫尔曼·雅可比对亨利电 动机作了重要革新,把水平的电磁铁改为转动的 电枢,并加装了换向器,制成了第一个电动机样 机。1838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直流电 动机,安装在船上,并试航成功。从此,电动机 就完成了从实验室模型到实用电动机的转化。
1799年,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银板浸 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 有电流通过。于是,他就把许多锌片与 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 平叠起来。用手触摸两端时,会感到强 烈的电流刺激。伏特用这种方法成功的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 ”,成为早期电学实验、电报机的电力 来源。
三轮车,车上还配备了照明灯。这辆车的总重量
提高到了168千克, 时速提高到了14.5千米。
新能源汽车专业规划教材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目录
第1章 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发展历程 第2章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基本知识 第3章 铅酸动力电池及其应用 第4章 碱性动力电池及其应用 第5章 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应用 第6章 用于电动汽车的其他动力源 第7章 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
2
PPT课件
本章学习目标
3.预测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发展趋势
4
PPT课件
1.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发展历史
1 了解蓄电池的发展过程 2 了解电动机的发展过程 3 了解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5
PPT课件
蓄电池的发明
1800年代,亚历山大·伏特制成了人类历史上最 早的电池,后人称之为伏特电池。
1830年,威廉姆·斯特金解决了伏特电池的弱电 流和极化问题,使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1902年,瑞典工程师丹尼尔森利用特斯拉感应 电动机的旋转磁场观念,发明了同步电动机。
19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达文波特及其发明的电动机
20
PPT课件
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电动汽车的发明
早在1830年代,苏格兰发明家罗伯特·安德森 (Robert Anderson)便成功地将电动机装在一 部马车上,1842年又与托马斯·戴文波特 (Thomas Davenport)合作,打造出世界上 第一部以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采用不可充电 的玻璃封装蓄电池,开创了电动车辆发展和应用 的历史。
9
PPT课件
1899年Waldmar Jungner发明了Cd-Ni电 池;
1901年爱迪生发明了Fe-Ni电池;
1984年波兰的飞利浦(Philips)公司成功研 制出LaNi5储氢合金,并制备出MH-Ni电池。
10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他的铁 镍电池
11
PPT课件
1.能够描述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发展简史 2.能够分析制约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 3.能够分析推动动力电池与电动汽车发展需解决
的问题 4.能够描述当前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类
型
3
PPT课件
第1章 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发展历程 1.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发展历史 2.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发展现状
12
PPT课件
电动机的发明
1740年代,第一个电动马达是由苏格兰僧侣安 德鲁•戈登(Andrew Gordon)创建的简单的 静电设备。
1821年英国人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明电动机实验室模型,只要有电流 通过线路,线路就会绕着一块永久磁铁不停地转 动,成为电动机发展的雏形。
伏特(左)拿破仑(右)展示伏打电堆
7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丹尼尔电池的小故事 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
对“伏特电堆”进行了 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 电解液,解决了电池极 化问题,制造出第一个 不极化,能保持平衡电 流的锌─铜电池,又称“ 丹尼尔电池”。
8
PPT课件
图片小贴士
普兰特和他发明的铅酸电池
1991年,可充电的锂离子蓄电池问世,实验室 制成的第一只18650型锂离子电池容量仅为 600mA·h;
1992年,SONY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民用锂离 子电池。
1995年,日本索尼公司首先研制出100A·h锂 离子动力电池并在电动汽车上应用,展示了锂离 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优越性能,引 起了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