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资料讲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1-6年级四下册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1-6年级四下册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撰稿人:向元喜程育新陈俊单元名称小节标题知识要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一、四则运算1.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
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混合运算试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理解掌握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弄清解题思路。
2.有加、减法和乘、除的混合运算加、减法和乘、除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第先乘除后加减。
1、1、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1、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一题多解的方法。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归纳发现的括号的题目的运算顺序。
重点:理解并掌握的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4.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有“0”的运算:0×任何数=0;0÷任何数=0;0+任何数=0;任何数-0=0;0不能做除数。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的特征。
2体会“0”在计算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概括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对数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对数运算定律》教案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对数运算定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数运算定律的概念,掌握对数运算定律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数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数运算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
2. 对数运算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对数运算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2. 难点:对数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对数运算定律。
2. 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对数运算定律的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对数运算定律的学习。
2. 探究对数运算定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对数运算定律,并总结表达式。
3. 讲解实例:运用实例讲解对数运算定律的应用,让学生加深理解。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拓展提高: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对数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查漏补缺。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总结对数运算定律的应用,撰写心得体会。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对数运算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对数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对数运算定律。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3)列式为:1956-1142=814(km)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
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学会解简单的方程和等式。
3. 熟练运用乘法和除法计算。
4. 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分数1. 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3.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第二单元:方程和等式1. 方程和等式的概念。
2. 解简单方程和等式。
第三单元:乘法和除法1.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3. 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
第四单元:几何图形1.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
3. 几何图形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方程和等式的解法。
3.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4.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1. 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解复杂方程和等式。
3. 几何图形的应用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合作交流能力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正确与否、书写规范与否等。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全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计划(此处根据实际教学时间安排,列出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包括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等。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充和调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4.3.《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案)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小数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学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希望能够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数位及对应的计数单位。
②关键词Hale Waihona Puke 小数,读法,写法,数位,计数单位。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设计小数之家(小数点是家的中心,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是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各有其位),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小数的结构。同时,通过小数之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简洁明了:板书设计采用简洁的图表和文字,突出重点知识点和关键词,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⑤实用性:板书设计中的小数之家故事和图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的结构,同时通过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数学故事:分享一些与小数相关的数学故事,如小数点的发现、小数在科学发明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对小数的兴趣。
-数学游戏:推荐一些与小数相关的数学游戏,如小数拼拼乐、小数购物模拟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小数知识。
-数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小数实验,如制作小数数轴、观察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4.3.《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3《四边形的内角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3《四边形的内角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认识四边形的定义,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四边形内角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四边形的定义、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的概念、计算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理解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度的概念,掌握计算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教学工具、题目练习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点,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四边形的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四边形的定义,提出四个角的概念。
2.学习:讲解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的概念,介绍计算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规律。
4.拓展:设置一些拓展题目,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5.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度的规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相关知识点。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四边形的内角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计算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练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边形的内角和的概念。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四边形的内角和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计算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下节课我将加强练习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大家提出。
《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我今天要为大家教授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乘法分配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是第67页至第69页,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应用。
乘法分配律是指:对于任何三个数a、b和c,都有a×(b+c)=a×b+a×c。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在乘法分配律中,括号内的数是如何分别与括号外的数相乘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小华2块巧克力,小华一共得到了多少块巧克力?”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
2. 讲解:然后我通过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并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 例题:接着,我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比如:“如果有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一共有多少人?”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解答。
4. 随堂练习:然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乘法分配律。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并标注出重点词汇,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一个班级有20名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块巧克力,一共需要多少块巧克力?(2)一个水果店有苹果、香蕉和橙子三种水果,苹果每斤5元,香蕉每斤3元,橙子每斤2元,如果顾客买了2斤苹果和3斤橙子,一共需要多少钱?答案:(1)20×3=60(块)(2)2×5+3×2=10+6=16(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乘法分配律,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方法。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有括号四则运算、有关0的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运用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1、整体把握,有效落实。
2、重视计算教学,夯实基础。
课时安排:6课时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2.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4.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5.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3)1956-1142=8146、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7、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8、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4.整理总结:(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具体安排如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三课时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抓住关键部分引导学生巩固。
2、四个同学跳绳,数量如下图。
姓名小丽小亮小明小贝数量(个)128 130 126 132平均每人跳几个?3、火车从南京开往上海,原来每小时行驶120千米,要3小时才能到达。
铁路提速以后,火车的时速达到140千米。
现在从南京坐火车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2、小明参加800米跑步比赛,每分钟跑310米,跑了2分钟,距终点还有多少米?4、李老师去服装城批发了18件上衣用去450元,35条裤子用去770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二)堂清反馈:归结深探第四课时混合运算第五课时有关0的运算0+12= 48-0= 67×0= 0÷23= 42-42= 2、填空。
24-()=24 ( )×23=0 0+( )=190 ( )÷47+18=183、45-45×20 (45-45)×20想: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吗?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并完成P13页“数学游戏”(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和除法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和除法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和除法的性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减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法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在运用减法和除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减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减法和除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减法和除法的关系。
2.如何运用减法和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案。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减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减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的减法和除法性质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减法和除法的性质进行计算。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减法和除法的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减法和除法的性质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减法和除法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的重难点第一单元四那么运算单元教学目的1. 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那么运算的意义,掌握四那么运算中各局部间的关系,对四那么运算知识进展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 认识中括号,掌握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展简单的四那么混合运算。
3. 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那么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4. 通过数学学习,进步抽象概括才能,养成认真审题、独立考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四那么运算的意义、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
单元教学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比拟难于理解。
课时安排:建议用 5 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 2、 3 页内容教学目的:1. 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根底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并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
2. 通过知识的迁移理解,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才能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3. 深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络。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敏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 5 页及 6 页例 3 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才能,体会乘除法和生活的亲密联络。
3. 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独立考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乘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课题:和 0 有关的四那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 6 页例 3 及相关内容教学目的:1. 会计算和 0 有关的运算,并理解和 0 有关的运算的意义。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通常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数与代数方面,学生将学习更大范围的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等。
图形与几何方面,学生将接触更复杂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与计算。
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将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初步的概率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常包括数的运算、图形的性质、数据的分析等方面。
教学难点可能在于学生对分数和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以及复杂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为了克服这些难点,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直观演示、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
三、学生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通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在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点,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包括:能够熟练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认识和理解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理解基本的概率概念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材特色与亮点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通常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案例。
教材还可能融入了数学思维方法的介绍,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教材还可能包含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谜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评估与反馈机制评估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试、作业批改、口头提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
同时,还应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问题。
八、教学建议与启示针对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建议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1、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168-34=一三4(页)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66+34)=234-100=一三4(页)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34-66=200-66=一三4(页)4、拓展提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性质》教学建议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性质》教学建议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能够熟练地运用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除法的计算方法;3.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比如:一个盒子里有多少只铅笔?如果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两只铅笔,那么盒子里一共能发出多少支铅笔?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除法,除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法则。
2. 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除法。
然后,教师可以系统地讲解除法的性质,包括“被除数与除数的乘积等于商和余数之和”,“除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3. 进行示范计算通过一些例题的示范,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除法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4.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同时可以编一些情景问题,让学生应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5. 提高拓展通过一些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情景,利用除法进行解决。
6. 归纳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除法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一些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通过示范计算和练习演练,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一些情景问题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手段1. 实物或图片: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的概念。
2.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示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情境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指数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指数运算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指数运算的基本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及其运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指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指数运算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指数运算的基本概念2. 有理数的乘方3. 指数运算的运算法则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指数运算的基本概念,有理数的乘方及其运算法则。
2. 教学难点:指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指数运算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有理数的乘方及其运算法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指数运算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指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指数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课后作业1. 练习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 寻找生活中的指数运算实例,进行分析和解答。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合作交流等方面。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素材(实际问题实例)3. 练习题库十、教学时间1课时以上为《指数运算定律》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我会竭诚为您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单元教学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比较难于理解。
课时安排:建议用5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内容教学目标:1.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
2.通过知识的迁移理解,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深刻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5页及6页例3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乘除法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课题:和0有关的四则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6页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21.会计算和0有关的运算,并理解和0有关的运算的意义。
2.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把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系统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0有关的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第四课时:课题:括号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四则运算的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不同作用,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
第五课时:课题: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10页内容教学目标:1.利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养成认真审3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优化意识。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认识到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建议用2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课题: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教学内容:教科书P13页内容4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前面、左面和上面,能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到站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在探究图形变化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第二课时:课题:观察不同物体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可能不同。
学会从相同位置可以看到相同形状的不同摆法。
2.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3.在观察比较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相同的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物体形5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在相同位置正确观察不同的物体。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会应用其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课时安排:建议用7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课题: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教科书P17例1 、P18例2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6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第二课时: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内容:教科书P20例3教学目标:1.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正确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三课时:课题:减法的性质教学内容:教科书P21例4教学目标: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体验算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7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会根据数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第四课时: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教科书P24、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能进行正确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灵活运用。
第五课时:课题: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7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简便计算。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8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第六课时:课题: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例8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连除的简便算法,并能正确运用。
2.灵活使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炼成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乘和连除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第七课时:课题:复习与整理教学内容:教科书P30、31页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交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9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5.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小数。
单元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名数的相互改写。
课时安排:建议用11课时教学。
10课题: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P32、33页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2.在合作探索中,掌握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计数单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学生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第二课时:课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内容:教科书34页、35页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进一步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学生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3.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技术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课题:小数的性质和应用11教学内容:教科书P38页、39页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根据小数的性质,能把小数进行化简或把整数和小数改写成指定位置的小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能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并概括出小数性质的过程。
第四课时: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教科书P40页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2.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并概括小数的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的大小比较同整数的大小比较的区别。
第五课时: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内容:教科书P43页、44页内容。
教学目标:12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