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习得的联结主义模式
联结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应用
联结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应用朱雅莉(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0-0082-02摘要联结主义理论通过模拟大脑神经结构的运作来研究认知行为。
该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分布式表征和浮现特征。
通过联结主义理论对语言习得进行研究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深化我们对语言习得过程的认识。
关键词分布特征浮现表证第二语言习得Application of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Connectionist Theory in Research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Zhu YaliAbstract The connectionist theory researches cognitive behavior through simulat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neural architecture of the brain.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the theory i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mergence characteristics.To research language ac-quisition with the connectionist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and it can deepen out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Key word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emergence characteris-tic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联结主义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在人脑的神经网络如何处理语言信息,并通过怎样的刺激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二语习得研究中联结主义、竞争模式研究综述
二语习得研究中联结主义、竞争模式研究综述作者:颜志敏曾贤模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4期摘要:本文综述了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两大认知理论模式:联结主义模型、竞争模式,先从其概念及观点入手,再综述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予以评价,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做了借鉴。
关键词:二语习得;联结主义模型;竞争模式作者简介:颜志敏(1993-),女,贵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及语用学,本文第一作者;曾贤模(1962-),男,贵州人,副教授,从事认知语言学和认知语义学研究,本文第二作者。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31.前言二语习得(以下简称SLA)研究已形成两大对立阵营:认知派和社会派,在过去近20年里,虽社会文化取向的SLA研究发展很快,但认知取向的SLA研究一直主导着该领域的刊物(Larsen-Freeman,2007;Zuengler & Miller,2006)。
Gass等人(2007)认为,尽管认知派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收到社会派的挑战,SLA作为认知科学的总体方向并未由此改变。
基于认知的SLA研究专著与文集也层出不穷(见文秋芳,2013)。
可见在一定程度上认知理论在SLA研究中占据主流优势。
SLA领域引入了重要的认知理论或模式,拥有全新视角和强大解释力的同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理论与实践探讨有待深入。
因此本文将对SLA研究中四大重要认知理论进行评述,归纳分析其主要特征与研究中存在不足,以期望有助于他们在SLA 研究中的应用。
2.联结主义模型在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中述评联结主义模型(Connectionsim,以下简称CM)是一种旨在模拟人脑结构及其功能并简化大脑结构特征的信息处理系统。
其核心内容为人类认识能力构成部分(事件、概念和语言)松散地呈现在认知系统内,具有高度互动性(Ellis,2003)。
国外研究主要有二语发展中词汇项与主题作用的匹配、动词形态和数的特征等。
联结主义理论及第二语言习得探究
联结主义理论及第二语言习得探究摘要: 桑代克开创了联结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学习定律,逐步形成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解释人类大脑的认知活动并可以动态整体地解释二语习得的认知机制。
其包括练习律、效果律等在内的一系列联结主义学习观已广泛用于解释二语习得理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为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普遍语法可及说提供理论依据,其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在不同领域与不同学科的建构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键词: 联结主义二语习得母语一、引言桑代克(Edwar d Lee Thorndike,1874―1949)是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亦称“联结主义心理学”,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在机能心理学之后,行为主义心理学之前,是桑代克在对动物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学习心理学理论。
二、联结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桑代克和许多早期的行为主义学家们一样,把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
早期的学习理论家们提出某些反射如膝跳反射,不用大脑加工就能发生,他们于是假设其它行为也同样决定于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射,而不是通过有意或无意的思考。
桑代克虽然也同样将行为看作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但其超越早期行为主义学家之处在于他提出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
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笔者将阐述此联结主义学习观的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桑代克的“学习主律”。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是指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予活动则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或无准备时强制给予活动则感到焦虑。
桑代克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为了保证学习的发展,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
所以,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原则,这就是所谓的准备律。
联结主义视角下二语语音习得中的母语迁移
学习有干扰 作用 的迁 移) 顺 向迁移 ”( ,“ 先行学习对后继学 习 的影 响 )和 “ 向迁 移 ”( 继 学 习对 先 行 学 习 的 影 响 ) 逆 后 , 以及 “ 内迁移 ”( 语 关于同一语言的 已有知识对新 知识学 习 的影 响)和 “ 语际迁移 ”( 跨语言的相互影响) 。研究发现 , 母语迁移会 出现在音位、词汇 、词法 、 句法和语篇等各个语 言子系统 中,其中 以音位层面上的影响最为 明显 。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 e n oE rpa m l) t d .uo enf i ,汉语属 hI a y 于汉藏语系 ( ioTb t mi ) Sn .ie nf l ,两种语言在语音层面存 中的很多辅音清浊 成对 出现 ,汉语 的声母 除 m,1 ,l ,其余全为清音 , 1 ,r 外 此 外,汉语 中无复辅音 ;元音与韵母存在异 同:英语元音划 分 更细 ,汉语 韵母 中缺 失某些与英语相似的音素;汉语与英 语 声韵拼合存在 异 同:汉字 的发音模式为元音 或辅音~ 元
第3 O卷 第 1 期 1 21 00年 1 月 1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掌掌 报
J ur lo o na fHuBe i TV n v r i U i e st y
V 1 0 No 1 o. , .1 3 No e e . 0 0 1 5 1 6 v mb r 2 1 . 0 ~ 0
[ 键 词 ] 联 结 主义 ;二 语 习得 ;母 语 迁 移 ;语 音 教 学 关
[ 中图分类号] H0
一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 (0 0 10 0 .2 0 87 2 2 1 )1—150 不一 的概率型式 。 人类 大脑 能够利用从多个渠道获取的概率 信 息 ( 括语 用 等知 识 )迅速 综 合并 推理 出正 确 的解释 包 ( edn eg M.. 9 7 。由于学 习的过程始于数据 的驱 Siebr , S,1 9 ) 动, 所形成 的概率型式是学 习过程的 自然结果, 是先前确 不
二语习得研究中联结主义、竞争模式研究综述[权威资料]
二语习得研究中联结主义、竞争模式研究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两大认知理论模式:联结主义模型、竞争模式,先从其概念及观点入手,再综述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予以评价,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做了借鉴。
关键词:二语习得;联结主义模型;竞争模式作者简介:颜志敏(1993-),女,贵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及语用学,本文第一作者;曾贤模(1962-),男,贵州人,副教授,从事认知语言学和认知语义学研究,本文第二作者。
[]:H09 []:A[]:1002-2139(2016)-24--031.前言二语习得(以下简称SLA)研究已形成两大对立阵营:认知派和社会派,在过去近20年里,虽社会文化取向的SLA 研究发展很快,但认知取向的SLA研究一直主导着该领域的刊物(Larsen-Freeman,2007;ZuenglerMiller,2006)。
Gass等人(2007)认为,尽管认知派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收到社会派的挑战,SLA作为认知科学的总体方向并未由此改变。
基于认知的SLA研究专著与文集也层出不穷(见文秋芳,2013)。
可见在一定程度上认知理论在SLA研究中占据主流优势。
SLA领域引入了重要的认知理论或模式,拥有全新视角和强大解释力的同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理论与实践探讨有待深入。
因此本文将对SLA研究中四大重要认知理论进行评述,归纳分析其主要特征与研究中存在不足,以期望有助于他们在SLA研究中的应用。
2.联结主义模型在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中述评联结主义模型(Connectionsim,以下简称CM)是一种旨在模拟人脑结构及其功能并简化大脑结构特征的信息处理系统。
其核心内容为人类认识能力构成部分(事件、概念和语言)松散地呈现在认知系统内,具有高度互动性(Ellis,2003)。
国外研究主要有二语发展中词汇项与主题作用的匹配、动词形态和数的特征等。
此类研究表明CM能够在语言的各个领域析取出一些规则,也可以类型规则方式进行运作。
二语习得的新联结主义认知视角及新的认知取向
联结主 义 舶思想最早来 自 1 世纪的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之父 9 Jr ( 9) a 1 0, ms 8 他主要根据大脑活动来理解 的微 联想来描述大脑功能( 张宁 2o) 9 年出版的《 o6。18 8 并行分布加工: 认知 之搽索》 阐述了认知领域的新联结主义。与传统的认知理 论相比, 皓 主义 新 是 饧戈 时代的变革。认知科学是关于人类心智 Ⅱ
学流派。从 匕 世纪五十年代起, 由 就提出语言知识从根本上说 0 r
是 I 形式语法系统, 这种认识乃是基于—个基本假设: 脑是处理符 ^ 号系统的机器( 】 9 ) I e 18 。符号主义 l 0 1 认为 人 脑象计算机—样具有对
联结与学习理论关注的新联结虽然存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交叉, 但二者 又l 有明显差别的, 妫 了与传统意 义匕 是 不 泛化白‘ 勺 将其称之 ’ ’ 相区别, 我们 联结主 ’ 。贾林祥(04对此也曾经从联结主义产生 20)
许多特点(l t 1 2。 Pt t 9 ) 该理}睬霸结构和功能模拟的方法 林祥 9 } 仑
0) 0, 4 在计算饥 匕 实现的模型由形似神经元的信息加工单位组成, 信
息结点将其联结起来, 形成网络结构。节点之间的联系因被启动而加 强, 或因不被启动而弱化( 王初明 2O) O1。同时网络对信息的每—次加
度看待。— 钟
为学习理论自联结, 勺 二是与符号主 义 针锋相对的认知
琶 , 考’ 学术界曾出现不同的解释。
理沦的—/ 派。作为学习理沦 f
2 世纪初, 0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 学习即联结, 心即人 的联结系
统’第—次从联结的视角对学习现象和行为进行了探究。学术界对作 ’ ,
* 收 稿 日期 :O 8 2 0 2 O —1 - 8
联结主义理论下的儿童语言结构习得-语言文化论文-文体论文
联结主义理论下的儿童语言结构习得-语言文化论文-文体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以神经生物机制为基础提出的联结主义理论自问世以来,极大推动了认知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联结主义模型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
其次结合联结主义理论基本观点,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儿童语言结构习得的认知机制及发展模式进行了考察,旨在为儿童语言习得研究提供联结主义新视角与新思路。
关键词:联结主义理论;儿童语言习得;认知机制;发展模式自20世纪50年代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诞生以来,语言研究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其学科内容从分析语言结构逐渐转向探讨语言机制。
Chomsky认为人类语言具有普遍性,先天性及自治性三大基本属性。
语言普遍性即为各族语言虽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本质上却拥有共通的语法机制。
语言先天性则指,共通的语法操作系统深植于我们的基因当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人脑正是通过这样一套内置的语法操作系统,对来自外界环境的语言刺激进行形式化加工,从而组织并获得语言。
语言能力的自治性即认为,语言能力是于感知觉,记忆等认知功能之外,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高级认知模块。
这种语言自治观是当时认知心理学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模块理论的具体表现。
此外,乔氏语言观与同时代,在认知科学领域兴起的“符号主义观”不谋而合。
二者都将人脑视为依照固有形式规则进行操作的符号加工系统。
也就是说,只需找出人脑这部“图灵机”的形式规则,就可以运用计算机对其认知模式进行模拟,这也是早期人工智能的基本理念。
但随着认知科学研究领域的飞速发展,学界对人脑结构与认知机制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开始意识到任何心智功能均源于生物神经活动这一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符号主义观与模块化理论对人脑信息加工与心智解读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二者最大弊端在于,其根本观点与生理学上的神经活动规律相悖。
大脑是由百上千亿个神经元构建而成的神经网络系统。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二语习得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关注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机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二语习得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模式。
本文将介绍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主要理论模式以及其发展趋势。
一、行为主义模式行为主义模式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响应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行为主义者提出了语言习得是通过接受刺激和产生反应来完成的理论观点。
斯金纳(Skinner)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模仿和奖惩来习得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行为主义模式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逐渐被否定。
研究人员发现,语言习得并非仅仅是通过刺激和响应形成条件反射来完成的,还涉及到认知、情感和交际等多方面的因素。
行为主义模式逐渐被认为是过于简单和机械的,无法全面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过程。
二、认知模式认知模式是二语习得研究的另一重要理论模式。
认知模式认为语言习得是基于认知结构和过程的,语言学习者通过不断地接受和加工信息来完成语言习得。
在认知模式中,语言学习者被视为信息处理系统,他们通过认知过程来理解和习得目标语言。
认知模式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研究者通过实验和调查来探讨语言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策略,以及这些过程和策略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认知模式还促进了对语言习得技术和工具的发展,例如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系统和虚拟语言学习环境等。
认知模式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认知模式倾向于过分强调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而忽视了外部环境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认知模式较少关注语言习得的社会和情感因素,无法全面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性。
三、社会文化模式社会文化模式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新兴理论模式。
社会文化模式强调语言习得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学习者通过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来习得目标语言。
在社会文化模式中,语言学习被视为是一种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互动的过程,语言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和参与交际来完成语言习得。
二语习得三大主流理论的比较与分析
- 222 -校园英语 /二语习得三大主流理论的比较与分析四川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王玲【摘要】二语习得主要研究学生在习得母语之后如何学习其他语言。
关于该研究主要有三大理论,即强调环境在塑造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环境论,重视学生先天特性的先天论,以及把学习者的内在特性和环境因素结合起来的相互作用论。
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相互作用论为二语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即语言学习的内因和外因应当同时并重。
【关键词】二语习得 环境论 先天论 相互作用论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涉及许多相互关联因素的复杂过程,它研究的是学生在习得母语之后如何学习其他语言。
到目前为止,关于二语习得研究主要有三大派别,即强调环境在塑造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环境论(Environmentalist Theories),重视学生先天特性的先天论(Nativist Theories),以及把学习者的内在特性和环境因素结合起来的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list Theories)。
这些理论为人们加深对二语习得的认识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视角,下面是本文对这些理论的简要探讨。
一、二语习得三大主要理论1.环境论。
环境论认为环境因素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行为主义、联结主义和文化适应模式等理论在讨论二语习得时都非常重视环境的作用。
行为主义(Behaviorism)认为语言学习是模仿、练习、反馈和习惯形成的结果。
根据行为学家的观点,所有的学习都是以同样的过程进行的。
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形成文字和物体或事件之间的“关联”,通过重复强化这些关联经验。
学习者模仿正确就会获得鼓励,或收到反馈以纠正他们的错误。
行为主义者把二语学习者视为“语言生产机器”,而语言环境则被看作是关键的决定因素。
联结主义者(connectionists)也把二语习得大部分归因于环境的作用,而不是学习者本身固有的内在能力,并主张人与生俱来就是很简单的学习力,没有任何具体的语言结构。
连接主义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连接主义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引言:语言学习一直是学术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连接主义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理论框架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习研究中。
本文旨在探讨连接主义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以及其对于教育实践的启示。
一、连接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连接主义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强调学习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号传递来实现的。
连接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是建立在大量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上,学习者通过经验不断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和技能。
二、连接主义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1. 语言输入与输出连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大量的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而实现的。
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通过接触大量的语言输入,如听力和阅读材料,潜移默化地习得语言知识。
同时,通过输出,如说话和写作,学习者能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2. 强化学习连接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不断试错和反馈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尝试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并接受他人的反馈和纠正,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环境设计连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环境对于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语言学习中,创造积极、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共同构建知识,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教育实践中的连接主义理论应用1. 个性化学习连接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学习的方式和节奏也会有所不同。
在语言学习教育中,应用连接主义理论可以倡导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效果。
2. 创新教学连接主义理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和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语言学习教育中,可以通过引入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技术支持连接主义理论适应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相信技术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可以大大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二语习得是指人们在学习第二外语时所经历的过程。
二语习得研究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介绍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包括行为主义模型、知觉-学习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和认知心理学模型,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行为主义模型行为主义模型认为习得语言的过程是通过被动模仿模式、反复练习和引导来实现的。
这个模型强调语言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典型代表是斯金纳的提出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他认为在重复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输入和输出交互作用,将逐渐构建出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
知觉-学习模型知觉-学习模型提出音位、词汇、句子等语言结构的学习是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实现的。
这个模型认为语言系统中的规律性和模式性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代表如Chomsky提出的的语法翼式和Krashen提出的的输入假设等。
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强调人类二语学习的自然属性,认为二语习得是对人类认知、推理和记忆能力的挑战。
这个模型通过计算机前端和后端的结合来研究人类语言学习能力,并且试图用计算机进行二语学习辅助。
认知心理学模型认知心理学模型强调个体对外在语言输入进行理解和组织的能力。
他认为语言是由思维的产物,并且构建语言结构需要有认知基础。
其中有注意力、记忆、语言推理等认知过程被视为影响人们习得语言的因素。
其代表如阿姆斯特朗等人提出的多知觉道路理论和曼尼内提出的经验论。
四种理论模式涉及到的研究方向都各不相同。
行为主义模型重视语言环境,知觉-学习模型重视语言规律,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模型注重强调语言背后的认知作用。
这些模型的发展趋势是相互融合,各种理论深度渗透,致力于建立更为科学、全面、复杂的二语习得理论。
在未来,二语习得研究将面临更加繁琐复杂的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许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动二语习得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
联结主义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联结理论与加工理论指导下的语言习得研究
联结理论与加工理论指导下的语言习得研究作者:魏亚丽周广艺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11期[摘要]本文探讨了心理语言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主要介绍了联结主义模型和加工论两种典型的语言加工机制模式。
旨在为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联结主义;加工论一、引言近几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这令众多研究者开始注重对人脑的构造及功能的深入研究。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语言学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心理语言学这一新兴学科逐渐成为了研究者的研究热点。
心理语言学属于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它对语言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语言活动的心理过程与语言活动的对应关系。
上世纪80年代,Rumeihart、Mc Clelland等研究者提出了“联结主义模型”。
该模型用来模拟人类认知,它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定义了大脑的表征本质和计算本质式,被后来的研究者看做是模拟人类认知的最佳模式。
“联结主义模型”认为认知过程是平行进行的,是通过神经网络的方式通达的。
联结主义网络通过单元、抑制、激活、联结等特征有效的表达语言行为。
伴随联结主义模型同时产生的另外一个理论模型即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加工论模型”。
加工论不同于联结模型,认为认知过程不是一个平行过程,而是系列式(serially)和序列式(sequentially)的运行过程。
加工论对人脑认知机制的阐释也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加工论是人类更高级别的心理过程的呈现。
本文将从语言加工视角阐述“联结主义模式”和“加工模式”以及这两个模式所包含的其它有影响力的理论模型以此来阐明该理论模型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二、语言习得中的两种典型模式:联结主义模式和语言加工论联结主义模式(Connectionist Models)认为人脑像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是由大量的神经元组成的,这些神经元构成了大脑的处理器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大脑在处理信息时,神经元开始启动,多个神经元相互作用。
语言习得研究概述-汉语教学
形成性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通过观察、练习、作 业、师生互动等方式,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调整教学策略。
终结性评估
在教学结束后进行, 通过考试、测验、口 头表达等方式,全面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和水平。
诊断性评估
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 和问题,进行有针对 性的评估,以找出问 题所在并提供解决方 案。
自我评估
概念映射
认为语言习得是将语言形式与意 义进行映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 学习语言的词汇和语法,逐渐形 成概念系统。
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
认为语言习得是在社会互动中完成的,学习 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逐渐掌握语言 的交际功能。
双向模型
认为语言习得是双向的过程,学习者既通过输入学 习语言,也通过输出练习语言。
当代汉语教学
1 2 3
发展与现状
当代汉语教学在全球化背景下迅速发展,成为世 界范围内重要的外语教学领域之一。
教学方法与手段
当代汉语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 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注重实际交际能 力的培养。
挑战与前景
当代汉语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如师资短缺、教材 建设等,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教学 的前景依然广阔。
语言习得研究概述汉语教学
目录
• 语言习得理论 • 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 汉语教学方法 • 汉语习得的难点与策略 • 汉语教学评估与测试
01语言习得理论源自行为主义理论01 强化理论
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模仿和反复强化的过程,通 过模仿和重复,学习者逐渐掌握语言规则。
02 刺激-反应理论
强调语言习得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形成的, 学习者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渐形成语言习惯。
任务学习
深入探讨语言习得与学习的理论模型
深入探讨语言习得与学习的理论模型语言习得与学习是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语言习得与学习的理论模型,包括行为主义模型、认知模型和社会交互模型。
首先,我们来讨论行为主义模型。
行为主义模型认为语言习得与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馈的过程。
根据行为主义模型,语言学习是通过重复和强化来实现的。
在这个模型中,学习者通过模仿和重复他人的语言表达来获得语言能力,而错误的表达则会受到纠正和强化。
行为主义模型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然而,行为主义模型并不能完全解释语言习得与学习的复杂性。
因此,认知模型应运而生。
认知模型认为语言习得与学习是一种基于认知过程的活动。
在这个模型中,学习者通过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来获得语言能力。
认知模型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语言学家皮亚杰。
与行为主义模型和认知模型不同,社会交互模型强调了社会环境对语言习得与学习的影响。
社会交互模型认为语言习得与学习是一种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来实现的。
在这个模型中,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交流来获得语言能力,并通过社会互动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语言表达。
社会交互模型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布伦纳。
尽管行为主义模型、认知模型和社会交互模型都对语言习得与学习提供了一定的解释,但它们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实际上,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
例如,行为主义模型中的重复和强化在认知模型和社会交互模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认知模型中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社会交互来实现。
此外,现代语言习得与学习的理论模型还包括了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语言习得与学习涉及到大脑的多个区域和多个神经网络的协同作用。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理解语言习得与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总结起来,语言习得与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行为、认知、社会交互和神经科学等多个层面。
行为主义模型、认知模型和社会交互模型为我们解释语言习得与学习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专业的语言习得理论
专业的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是指一个人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接触和使用语言逐渐掌握并运用一门语言的过程。
专业的语言习得理论旨在解释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语言教学和学习。
本文将探讨几个经典的专业语言习得理论,并介绍它们的应用和影响。
一、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一种纯粹的行为反应,是通过刺激—反应的联结建立起来的。
在语言学习中,重点放在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上,强调通过重复和模仿来形成条件反射式的语言习得。
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然而,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并没有考虑到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它忽略了语言习得中的内在认知过程,无法解释儿童创造新的句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认知语言习得理论认知语言习得理论强调人类思维的参与和认知过程对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它认为语言习得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推理来实现的。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是认知语言习得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认知语言习得理论强调了语言习得中的主观经验和个体差异。
它指出了语言测量和认知心理学在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性。
然而,该理论也被批评为过于关注理论构建,忽视了习得者在实际交际中的社会互动和实践经验。
三、社会语境语言习得理论社会语境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社交互动和语言使用的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它强调了社会文化背景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指出了社会化对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在社会语境语言习得理论中,教学的重点是提供丰富的真实语言环境和意义交流的机会。
社会语境语言习得理论提出了习得者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和需求。
它强调了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注重在语言交际中的真实性和情境化。
然而,该理论也存在过度依赖社会互动和社会环境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体学习者的差异和个体差异。
综上所述,专业的语言习得理论为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构建主义是三种经典的语言习得理论,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机制。
二语习得:“信息处理论”和“联结主义”怎么看?-英语教学法原著选读97
二语习得:“信息处理论”和“联结主义”怎么看?-英语教学法原著选读97英语教学法原著选读总目录(截至2016年)原创不易,公益翻译,请随手转发。
感谢!在上一篇,《二语习得:“输入假说”怎么看?- 英语教学法原著选读96》中,我向大家承诺后面一定录音解说选文的语法要点。
抱歉的是本周我嗓子不舒服,说不了话,又一次食言了!实在是对不起大家!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前面有朋友批评我说,你水平这么low,还怎么好意思出来讲,讲了不如不讲!说实话,这对我的积极性无疑是不小的打击。
我水平不高,这我是知道的;但我水平很LOW,我真没想到。
对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慢慢想明白了,这位朋友估计是觉得我的语音不太好,“就像初中英语教师”。
说得没错,在我的英语教师职业生涯中,我担任时间最长的正是初中英语教师,前后干了八年。
当然,仔细回想一下,我的讲解方式也是有问题的,过多注重语言形式,对于教学法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阐发。
我想,有人批评,往往并不是坏事,这促使我们审视自己,找到缺点,力求改正,从而使我们所做的事情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感谢这位批评的朋友!本着这种想法,也碰到嗓子不好,就暂停一下,好好思考一下怎样把这个系列做得更好。
当然,在思考期间我也不能闲着,比如对于译文,我就进行了反复的校阅,确保无误,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希望朋友们多多批评指正!------------------------以下英文原文取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授权转载的“外语教学法丛书”之九《语言学习机制》第二章“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EXPLAIN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二语学习的几种理论解释)”:原文(作者:Lightbown & Spada)译文(翻译:Liz,审校:武太白)Heading: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EXPLAIN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二语学习的几种理论解释Information processing信息处理Cognitive psychologists working in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of human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tend to se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s the building up of knowledge systems that can eventually be called on automatically for speaking and understanding. At first, learners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any aspect of the language which they are trying to understand or produce. It is assumed that there is a limit to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a human can pay attention to at one time. Thus, for example, a learner at the earliest stag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will probably pay attention to the main wordsin a message and not be able to also notice the grammatical morphemes which are attached to some of those words. Gradually, through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learners become able to use certain parts of their knowledge so quickly and automatically that they are not even aware that they are doing it. This frees them to focus on other aspects of the language which, in turn, gradually become automatic (McLaughlin 1987). The performance which will eventually become automatic may originate from intentional learning, for example in formal study, but this is not always the case. Anything which uses up our mental processing space, even if we are not aware of it or attending to it 'on purpose', is a possible source for information or skills which can eventually be available automatically, if there has been enough practice. Note that, in this context, practice is not seen as something mechanical, but as something which involves effort on the part of the learner.利用人类学习和表现的信息处理模型工作的认知心理学家,倾向于将第二语言的习得视为建立知识系统的过程,该系统最终可以被自动地访问,以帮助人说话和理解。
联结抑或动态_二语习得中的联结主义理论与动态系统理论_李梦莉
第29卷 第2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Vol. 29 No.2 2016年3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Mar. 2016——————————————收稿日期:2015 - 10 - 17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Y201326935);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JDW1502) 第一作者简介:李梦莉(1974-),女,四川隆昌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教学与测试。
E-mail: limengli@联结抑或动态:二语习得中的联结主义理论与动态系统理论李梦莉1,范 琳2(1. 宁波大学 外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研究所, 北京 100089) 摘要:联结主义理论和动态系统理论指出二语习得具有非线性、动态性及初始状态敏感性,认为语言习得具有浮现特征,强调频率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此外,联结主义和动态系统理论还可以解释二语习得中的不同现象。
联结主义理论用于解释语法学习中的U-型学习效应、母语迁移;动态系统理论提出动态语法的概念并用于解释多语动态系统。
关键词:联结主义理论;动态系统理论;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 5124(2016)02 - 0038 - 05Larsen-Freeman 指出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动态系统理论(DST)与二语习得具有惊人相似性。
首先两者都以动态过程为特征,学习者内部的L2语法总是在变化;其次,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因素交叉作用影响中介语发展轨迹,还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习得过程成功的程度;最后,语言项目学习不是线性的过程,而是非线性过程。
[1]二语习得研究的另一重要理论是联结主义理论。
联结主义模型也叫“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一组相互联结的神经元, 由大量联结在一起的加工单元组成。
言语感知的联结主义模型
2009 年 9 月 第 30 卷 第 5 期
言语感知是语言理解的起始阶段, 是指听者把连续 的语音辨认为单词的过程。在心理语言学中, 言语感知的 研究主要包括语流的切分以及音位与单词的辨认两个方 面。从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联结主义被广泛地应用于心 理语言学的研究之中, 本文将针对联结主义心理语言学对 于言语感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与评价。 一、 语流的切分 言语的感知不同 于文字 的识别, 因为 言语不 像印出 来的文字那样分解成一个个分离的单位。因此, 在言语感 知的过程中, 人们首先需要对连续的语流进行切分, 把由 讲话者发出的声音 转化为一 系列听者 可以辨 认的单位。 语流切分的提示特征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关于言语感知研 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因为人类的语音缺乏恒定的特质。一 种语言包含一定数量的音位, 但是各个音位在具体环境中 的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 周围的语音、 协同发音、 讲话 人发音器官的差异以及言语的韵律特征等因素都有可能 造成 音 位 的 具体 表 现 形 式 的 变 化。 由 Cu tler 和 Norris ( 1988 )提出的计量切分策略 ( metrical segmen tat ion strate gy , M SS) 就是专门针对连续语流的切分而提出来 的。该 理论认为, 听者会利用语言中关于词汇的统计学信息进行 语流的切分。例如, 在英语中, 实义词更 有可能以强音节 开始, 那 么听者 就会在 遇到 强音节 时进 行切 分。 Selk irk ( 1984)提出了响度原理 ( sonority princip le)。响度是指一 个语音比另一个语音更为响亮的共鸣性质。响度原理认 为在一个音节中节首辅音的响度较低, 之后逐渐升高到音 节核心处达到高峰, 之后便在音节尾音处逐渐降低。 S el
新联结主义:二语习得的认知视角的开题报告
新联结主义:二语习得的认知视角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二语习得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
它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语言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主要研究了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差异、习得顺序、习得机制、习得难度等问题,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分析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和特点。
联结主义理论是知识表达和记忆的一种观点,它认为知识不是储存在人的大脑中,而是以连接的方式存储。
这种连接建立在各种不同的元素之间,形成了网络结构。
联结主义理论的一个主要假设是,思维和学习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进行的,也就是说,信息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的。
联结主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习研究中,以探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认知过程。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主要从认知视角出发,分析联结主义和二语习得的关系,并探讨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
3. 研究问题1) 二语习得和联结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联结主义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二语习得过程?3) 联结主义对二语习得教学具有什么启示?4) 目前在联结主义视角下进行的二语习得研究有哪些?5) 联结主义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是什么?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主要收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联结主义与二语习得的文献,包括学术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探究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法,总结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限制。
5.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并探究联结主义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科研和教学实践具有启示作用,为提高学生的二语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6. 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归纳和收集,确定研究框架和研究问题。
第二阶段:文献分析,梳理联结主义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第三阶段:总结分析联结主义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限制。
第四阶段:撰写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