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与大国关系共99页

合集下载

中国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

中国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

[王晓彬]中国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 中国智库 2010年9月7日]发布:三略观察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故乡,也是五洲通道和资源宝库。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代欧洲就有了海权思想的萌芽,人们从古希腊、迦太基、古罗马争夺地中海通商要道的斗争中总结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19世纪末期,近代美国海权理论的奠基人马汉提出了海权思想,把争夺海权、控制海洋作为控制世界的关键,明确提出了海权“对于世界历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海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大国崛起之路就是走向海洋、经略海洋、控制海洋之路。

辉煌与屈辱中国是岛屿众多的陆海兼备的大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 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是世界上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最早的国家。

从沿海地区居民大规模采拾贝类开始计算,中国海洋渔业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而利用海水制盐则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

1405年~1433年,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远征船队七次下西洋远航,“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是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是组织最为严密、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完善的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充分表明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人完全可以成为海洋的征服者!中华民族虽然最早走向海洋,但并不具备海洋民族应当具有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

近代中国备受列强欺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洋意识淡漠,海军力量薄弱,海防废弛。

中国经略海洋的历史,既有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也有“禁海”政策的倒退;既有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胜利,也有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的屈辱。

1840~1940年100年中,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我国479次,规模较大的84次,入侵舰船1860多艘,兵力47万多人,迫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50多个。

历史上中国人的海洋观和海洋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重陆轻海,始终存在海防与塞防之争;航海技术先进,但航海的经济效益低下,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视大海为地理障碍和天然屏障,而不是把大海看作国际通道和资源宝库。

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与大国关系

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与大国关系

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与大国关系其次,中国海洋安全还面临着来自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如海盗活动、非法渔业、海洋环境污染等。

这些威胁不仅对中国的海洋资源和环境造成直接影响,也对中国的海洋经济和海洋战略安全构成了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大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海洋安全竞争和冲突。

尤其是在南海和东海等地区,中国与这些大国之间的海洋战略利益冲突明显。

其次,中国与俄罗斯等大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海洋安全合作。

作为临近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和俄罗斯在海洋安全领域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

两国加强在海洋领域的合作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总的来说,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与大国关系密切相关。

在未来,中国需要通过与周边和临近大国的合作,加强对海洋安全形势的管控,维护自身的海洋安全利益。

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与大国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全球第三大海洋领土的国家,海洋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海洋安全关系备受关注。

中美两国在南海、东海等地区存在着一定的海洋战略竞争。

美国通过加强与邻近国家的军事合作和海上巡航,试图在亚太地区保持其海上霸权地位。

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南海地区紧张局势,也对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构成了挑战。

另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海洋安全关系也备受关注。

中俄两国在联合海上军演、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有着一定的合作。

两国还合作维护地区的海洋安全稳定,共同应对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中俄两国在海洋领域的合作对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与大国之间的关系,中国还需要与周边国家加强海上安全合作。

中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之间存在着海洋领土争端和划界纠纷。

这些争端不仅对中国的海洋安全构成了挑战,同时也给中国的海洋大国形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摘要】在国际海洋形势变革的背景下,中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海洋安全挑战。

为保障海洋权益和维护国家安全,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海洋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和平利用、合作共赢、法治为基础等。

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制定海洋发展规划、加强海上执法能力、建设海洋强国等措施。

通过实施海洋安全战略,中国可以有效维护自身海洋权益,确保国家海洋安全和发展利益。

国际海洋形势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实施将对维护世界海洋秩序和促进全球海洋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国际海洋形势变革、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挑战、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实施。

1. 引言1.1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由于海洋资源丰富,海洋贸易持续增长,海洋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际海洋形势正经历着重大变革。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变得愈发重要。

中国作为海洋大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海洋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面对国际海洋形势的变革,中国必须加强海洋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确保海洋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安全稳定。

在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坚持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推动建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海洋秩序。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维护国家海洋利益,增强海洋国家实力,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支撑。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海洋强国战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海洋事业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2. 正文2.1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的背景国际海洋形势的变革源于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的发展。

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已经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和资源来源。

随之而来的是海洋资源的争夺和利益冲突,使得海洋成为了各国争夺的焦点。

一些非传统安全威胁,如海盗活动、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等,也给海洋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doc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doc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燕山国贸1102 学号201117100075 姓名徐斐然中国领土争端问题是外交方面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陆地和海洋大国,周边环境复杂,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上领土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悬而未决。

但中国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友好谈判,和平解决同中国的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积极参与各种形势的地区安全对话和合作,努力维护有利于亚洲和平与发展的地区环境,中国,还有如何解决岛屿主权归属争端和海洋划界问题,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

今年以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复杂多变的局面,特别是海洋安全形势更是扑朔迷离,以美国为首的各种军事演习在我国周边海域呈现出“扎堆”现象,使我国周边海域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在东海,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有56万平方公里,日本与我重叠的海域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钓鱼岛之争对于中日海域的划界关系重大。

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渔民被扣留,中国版图上划得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早已名存实亡。

几乎全部海洋邻国均不同程度地对我国海洋国土和权益提出无理要求,涉及1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尤其在2009年的一开始,我国周边形势似乎进入一个“多事之春”,中国领海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那些不存在争议的海洋收益中,如何保证安全甚至主权完整始终是中国挥之不去的难题中日关系逐年好转,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又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并与日方达成“战略互惠”关系是中日关系的战略选择和共同努力方向的共识。

中日东海争端却未因两国关系的改善而有丝毫缓解。

近年来,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的主权矛盾明显上升,双边摩擦日益增多,围绕海洋油气资源的争夺十分激烈,是目前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中国在中日大陆架划界问题上一直坚持“自然延伸”和公平原则,主张中国在东海的大陆架应该一直延伸至冲绳海槽。

这是有国际法上的明确依据的,而日本在东海大陆架划界上却缺乏法理依据。

我国周边关系及海洋权益

我国周边关系及海洋权益

点明海洋的战略地位海洋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和天然通道,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其对国家安全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海洋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围绕海洋权益的斗争日益尖锐,各国在海洋上的角逐不断升温。

准确的战略定位、科学的战略选择,是沿海国家维护和实现自身权利的关键。

我国海洋形势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有6个国家与我海上为邻,我国东南部诸海,除渤海为内海以外,黄海、东海和南海都与其他海上邻国存在共同海域,到了近现代,积弱的海权形势直接导致了中华帝国的衰落。

如今作为“和平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海洋战略构成我国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维护和拓展我国国家利益的现实因素。

但从地理上讲,我国所面临的却是一个封闭与半封闭型的海洋区域,海区外缘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列岛到菲律宾有世界上最长的岛链环绕,只有经由朝鲜海峡、琉球诸水道、台湾海峡、巴士诸海峡、马六甲海峡或巽他海峡才能与外部世界相沟通。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西太平洋国家海洋开发和海上活动日益频繁,我国来自海上的战略压力逐渐增加,海上防卫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也进一步加剧。

近些年来,我国在相关领域存在三大热点问题:美国强化西太平洋战略地位问题,中日钓鱼岛纠纷及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以及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复杂的南海问题。

这些未定之局必将对我国的海洋权益乃至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中美双方作为太平洋两岸的国家,尽管并没有直接的海洋领土争端,但美国却是影响我制定国海洋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美国视中国为其太平洋战略的直接或潜在的对手,不断加强其在西太平洋的海权力量,并以“岛链战略”、尤其是环绕西太平洋“边缘地带”的军事同盟体系对中国进行抑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间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主权等问题,对立、对抗逐渐升级,高层互访持续搁浅,国民感情日趋恶化。

2005年春天,伴随着日本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修改教科书、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的发生,钓鱼岛归属及东海海域划界问题更加受到人们关注,中国民间出现了针对日本的抗议和游行活动,中日关系一度紧张。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1. 引言1.1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国际海洋形势变革是指当前全球海洋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和调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交通运输日益频繁,海洋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

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对海洋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各国之间在海洋权益、海洋安全等方面存在着矛盾和竞争,海洋领域的冲突和摩擦也在逐渐增多。

2. 正文2.1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性海洋安全与人民福祉息息相关。

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海洋安全可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海洋安全战略,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提升国家国际地位,促进人民福祉,实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2.2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历史沿革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当时,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海洋安全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海洋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海洋安全政策和战略。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入,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也逐渐调整和完善。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安全”的总体方针。

随着国家对海洋事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海洋安全战略逐步强调了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和维护海洋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海洋形势的复杂化和中国在海洋事务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也不断深化和完善。

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国海洋法治实施纲要》、《中国海洋权益保障战略》等一系列文件,强调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性。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历史沿革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对海洋事务的重视程度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为中国海洋安全事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海洋国安全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

中国海洋国安全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

中国海洋国安全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自古以来得海权者兴,失海权者亡。

1994年11 月16 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海洋自然再度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

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自1996 年7 月6 日正式加入《公约》,就有了国际法基础上拥有的300 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

然而,与中国海上相邻的8 个国家,由于历史遗留等问题,都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之纠纷,中国至今尚未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成海上划界协议。

人类已进入21 世纪,中国既要保卫自己的海洋国土、捍卫自身的海洋权益,又要和周边国家一起把和平和稳定带入新的世纪。

这是一个既崭新又敏感、既对现实又对未来有深刻影响的课题。

(一)我国海洋领土安全形势我国是海洋大国,同时也是海洋小国。

我国的海岸线长度为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为世界第五,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从这些数据看,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

然而,从人均海洋面积来看,就显得十分可怜了。

按《公约》规定,中国的人均海域不到世界人均的1/10 ,人均占有面积排在世界第122 位,海洋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1/30 ,人均大陆架盆地的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1/40 ,大陆架油气资源人均不足世界的1/2 。

因此,中国应将十分重视这份海洋国土。

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如何解决海洋争端,有效地维护海洋权益,开拓国家发展的利益空间和安全空间对我国的和平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解决海洋领土争端的原则国家利益基本的一条是本国的生存和安全,最重要的国家安全利益是生存[4 ] 。

新世纪初的中国,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正致力于现代化的建设。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这要求我们与所有的周边国家和平相处。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解决人口膨胀和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这要求我们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这是一个既崭新又敏感、既矛盾又现实的课题。

中国与海上相邻的国家的海洋争端,要通过武力解决是不可能的,这不符合冲突各方的利益,也不符合美国等与这些冲突有利害关系的西方国家的利益。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

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内容提要】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国际海洋形势中国海洋安全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

由于中国在海洋安全方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来源于中国海洋空间所处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因此中国海洋安全问题应主要着眼于处理好中美、中日、中国与南海周边东盟国家的关系。

从外部来看,中国现在是四面楚歌:北方的俄罗斯,前面对你笑,后面就能捅你刀子;东边朝鲜韩国日本没一个灯省油,朝韩可以互相牵制,日本就不用多说了;南面就更不多讲了,南海一摊子一会讲,印度陈兵藏南,阿富汗的美兵与中国军人面对面站岗。

现在越南和印度沆瀣一气,美国日本俄罗斯出武器,问题还不在这,在于中国。

一、当今国际海洋形势的深刻变革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自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世界各海洋国家都在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重新制定或调整本国的海洋战略、政策和法律。

在此过程中,美、日、俄等国家海洋政策的调整尤其引人注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海洋发展的战略规划。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国会于2000年通过了《海洋法令》。

2004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发布行政命令,公布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对落实美国《21世纪海洋蓝图》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日本政府则制定了一系列海洋开发战略计划,并于2001年提出了国家海洋政策的基本框架。

欧洲方面,重建海洋强国已成为俄罗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京明确指出,俄罗斯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大国。

2001年7月,普京批准了《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海洋政策》,全面阐述了俄罗斯的国家海洋政策实质、原则、内容及其实施手段。

二、妥善处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南海问题)在南海问题上,实现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而又不危害中国与东盟战略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了中国处理南海海洋权益争端的两难困境。

从海洋权益争端看我国国家安全大势

从海洋权益争端看我国国家安全大势

从海洋权益争端看中国国家领土安全海洋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和天然通道,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其对国家安全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海洋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围绕海洋权益的斗争日益尖锐,各国在海洋上的角逐不断升温。

准确的战略定位、科学的战略选择,是沿海国家维护和实现自身权利的关键。

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6个国家与我海上为邻,我国东南部诸海,除渤海为内海以外,黄海、东海和南海都与其他海上邻国存在共同海域。

如今作为“和平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海洋战略构成我国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维护和拓展我国国家利益的现实因素。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西太平洋国家海洋开发和海上活动日益频繁,我国来自海上的战略压力逐渐增加,海上防卫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也进一步加剧。

近些年来,我国在相关领域存在三大热点问题:美国强化西太平洋战略地位问题,中日钓鱼岛纠纷及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以及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复杂的南海问题。

一、美国强化西太平洋军力对我海洋战略环境不利中美双方作为太平洋两岸的国家,尽管并没有直接的海洋领土争端,但美国却是影响我制定国海洋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美国视中国为其太平洋战略的直接或潜在的对手,不断加强其在西太平洋的海权力量,并以“岛链战略”、尤其是环绕西太平洋“边缘地带”的军事同盟体系对中国进行抑制。

“美国认为太平洋地区将来最有可能成为美军重大军事行动的战区,“世界事务重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②],并且亚洲地区有可能出现一个巨大潜力的军事竞争者[③]。

从近年开始,美国根据对新的国际安全环境的评估和对威胁的判断,对其全球战略部署特别是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

调整的核心是要对驻亚太地区特别是驻西太平洋地区军事力量进行整合,将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向亚太,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这对我海洋战略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

美国太平洋军力调整除了确有在全球打击恐怖主义的现实考虑外,更重要的还是基于应对亚太安全形势变化的长远考虑。

我国海洋周边的安全态势

我国海洋周边的安全态势

我国海洋周边的安全态势大纲一、海洋是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1.中国海洋的周边形势2.中国的第一、第二岛链二、我国海洋方向的主要威胁和潜在威胁1.美国的太平洋战略2.日、韩、越、印等国军事战略知识点汇总概念C01:中国的第一岛链C02:中国的第二岛链原理K01:中国海洋的周边形势K02:第一岛链的战略意义K03:第二岛链的战略意义K04:中国海洋的安全挑战K05:美国的太平洋战略K06:日本的军事战略K07:韩国的军事战略K08:越南的军事战略K09:印度的军事战略K10:菲律宾的军事战略K11:中国台湾的军事战略正文亚太地区安全的复杂性、多变性趋于明显。

地区热点久拖不决,朝鲜半岛形势不时紧张,阿富汗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国家政局动荡。

民族和宗教矛盾突出,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时有升温,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

亚太地区战略格局正在酝酿深刻的调整,相关大国增加战略投入,不断挑战中国的战略底线。

美国正逐步从伊拉克脱身,战略重点转向西太平洋,强化亚太军事同盟体系,加大介入地区安全事务力度。

一、海洋是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1.中国海洋的周边形势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更加多元和复杂。

中国有辽阔的国土和海域,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维护国家安全任务繁重。

“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和威胁。

两岸关系发展还面临不少复杂因素的制约,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压力增大,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存在,能源资源、金融、信息、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升,来自外部的疑虑、干扰和牵制因素正在增加。

美国不时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某些国家不时在中国周边挑起事端,举行东北亚和西太平洋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挑战中国的安全底线。

2.中国的第一、第二岛链(1)第一岛链第一岛链:北起朝鲜半岛,经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及中国的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至印度支那半岛。

当今中国周边海洋安全形势研究

当今中国周边海洋安全形势研究

当今中国周边海洋安全形势研究主讲人李大光2010年以来,受到岛屿争端和朝鲜半岛安全形势的影响,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异常复杂多变。

特别是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与中国渔船“闽晋渔5179号”发生碰撞,日方巡逻船对渔船实施拦截和非法抓扣后,导致中国海洋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一、东海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在东海,归我管辖的海域面积有56万平方公里,日本与我重叠的海域面积约21万公里,钓鱼岛之争对于中日海域的划界关系重大。

小泉时代,中日关系因小泉参坚持拜靖国神社而陷入建交以来最低点。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华的“破冰之旅”使中日双方就建立“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协议。

2007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对日的“融冰之旅”使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更加清晰。

2007年底,日本福田首相对华的“迎春之旅”再次确认中日双方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方向,使两国关系进入全面升温的新时期。

2008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又对日本了友好访问,并与日方达成“战略互惠”关系是中日关系的战略选择和共同努力方向的共识。

然而,中日在东海争端却未因两国关系的改善而有丝毫缓解。

(一)东海因日本离岛收归国有而变得复杂(二)扣压中国船长再次引发中日钓鱼岛争端(三)日美联合军演“离岛作战”直指钓鱼岛(四)钓鱼岛周围深藏中日冲突危机二、美韩敏感军演导致黄海安全形势脆弱黄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面积约38×104km2。

以山东半岛东端成山角与朝鲜半岛长山串连线,可将黄海分为北、南两部分,北黄海平均深38m,南黄海平均深46m。

黄海的北侧、西侧为中国大陆,东侧为朝鲜半岛,东南通过济州海峡、朝鲜海峡与日本海相通,南与东海相连。

进入21世纪,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演习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近年来的军事演习较之往年更加频繁,而且演习地域范围也较之以前有所扩大。

2010年以来,在中国周边特别是黄海海域的各种军事演习达到超级频密,以美国为首的各种军事演习在我国周边海域呈现出“扎堆”现象,使我国周边海域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浅谈中国海洋安全问题

浅谈中国海洋安全问题

浅谈中国海洋安全问题摘要:随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海洋安全问题日趋突出。

我国拥有广阔的海岸线,海洋安全问题成为我国面临海洋问题的一大难题,正确维护海洋权益我国的当务之急,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同时,亮出我国军事“肌肉”,加强软实力建设是维护我国海洋安全的正确手段。

关键词:中国海洋安全军事挑战稳定动荡一、海洋形势近期,中国海洋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

我国有2万多公里海岸线,7千多个岛屿,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对于这样一个地理形态的大国,拥有强大的海权本应是必然的选择。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近一半存在争议,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情况较普遍。

我国版图上划的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

我国的8个海洋邻国,对我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

近日,日趋严重的围绕我国在建“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发生的中越南海对峙问题,越方舰船冲撞在现场执行护航安全保卫任务的我国政府公务船,还向该海域派出“蛙人”等水下特工,大量布放渔网、漂浮物等障碍物,严重妨碍我国钻井平台的顺利建设。

截至目前,越方现场船只最多时达63艘,冲闯我国划定的警戒区及冲撞中方公务船累计达1400余艘次,这是对我国严重的无理挑衅。

同时越南方面还混淆视听,知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诬陷我国钻井为违背国际法,这种无理言论是不成立的。

我国海洋权益问题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海疆主权问题众多,周边众多国家与我国有领土纠纷,2010年9月份发生的中日钓鱼岛渔船相撞,中国船员被扣留事件,以及近来的中日韩三国在我国近海海域演习事件充分表明,我国的海洋周边安全环境已经十分紧张。

国际上的不安稳因素正在蠢蠢欲动,一些霸权主义国家频频发布不善言论,企图煽动挑起与我国的对峙。

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海上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其安全形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权益之争愈演愈烈,突出的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菲黄岩岛对峙,以及中越的南沙岛屿争端;二是全球性海盗和武装截船犯罪日益猖獗,如索马里、加勒比等海域海盗问题突出。

这两个问题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都是涉及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问题。

从2012 年开始,中国周边海上争端呈现出较强的对抗性。

黄岩岛对峙持续的时间长,而钓鱼岛争端的激烈程度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点,日本试图将钓鱼岛“国有化”,而中国则抓住时机,推动了对钓鱼岛的实际管理。

截至2012年11月底,仅中国海监船该年度进入钓鱼岛12海里内执法就多达34 次;12 月,中国海监飞机首次抵达钓鱼岛领空,开启了对钓鱼岛的海空立体巡航,维权力度从未如此强硬。

在黄岩岛对峙中,中菲两国执法船只近身对抗,这种直接的、地理空间上的据点对峙,大大增加了冲突升级的概率。

其结果是,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在黄岩岛海域的攻防转换,获得了对岛礁及其附属海域的实际控制权,致使菲律宾在中沙群岛遭受了近年来最大的挫败。

还有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中日两国间进行和平第 1 页(共 3 页)合作的最大障碍。

2010年是钓鱼岛主权争端升级的转折年,而2012 年则集中展现了中日关于二战后国际秩序合法性的争论,钓鱼岛事件已被上升至国际秩序的高度。

随着中日双方空中对峙的加强,钓鱼岛争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菲律宾、日本与中国在南、东两个方向发生海上争端并非偶然,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

海上争端的发生具有必然性随着中国实力和国家利益的扩展,中国海上力量的加速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010 年,国家海洋局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指出要维护中国在全球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同时形成海洋防卫战略和海洋科技战略。

但是目前,中国在海洋安全战略方面,与美国、日本等海洋强国相比,主要存在三个不足:1. 我国没有专门海上安全方面的法律。

我国周边关系与海洋权益

我国周边关系与海洋权益

我国周边关系与海洋权益亚太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巨大的人口压力使得海洋及海洋资源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后,沿海国可管辖海域范围大大扩大,使海洋邻国间海洋权益的争端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与周边海洋邻国间都存在着海洋权益的争端。

一、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朝鲜朝鲜濒临北黄海,朝鲜虽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对《公约》确定的12海里领海宽度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持赞同态度。

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º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º59′E至124º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

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0.6,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

韩国韩国与我国共同濒临南黄海和东海,两国间没有岛屿和领海主权争议,但在大陆架划分上持不同看法,韩国坚持以中间线法划分两国间相邻的大陆架,在南黄海,我国岸线长达821公里,韩国一侧为659公里,比例为1∶0.8,如以中间线划分大陆架显然有失公允;在东海,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韩国政府却不顾这一事实,和日本政府于1974年背着中国政府签订了《日本和大韩民国关于共同开发邻接两国的大陆架南部的协定》,在东海大陆架划定所谓的“共同开发区”,后又在1999年生效的《日韩新渔业协定》中在济州岛南部划定了所谓日韩共管的“暂定水域”,侵占我国大陆架近10万平方公里,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示这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我国政府决不同意并提出严正交涉。

中国海上关系

中国海上关系

海洋与中国和平发展【内容摘要】中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而中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目前我国超过90%的贸易是经由海路运输,中国东海、南海争端问题又是近年来国际热点问题之一,为了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那么和平发展的道路就势必是中国在海洋关系中采取的重要措施。

【关键字】海洋意识、中国、和平发展【引言】自19世纪以来,世界沿海国家兴衰荣辱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海洋成为了国家战略重要考虑的问题。

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海洋在世界的战略地位将更为显著,世界对海洋的争夺和在海洋领域内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却不是一个海洋强国。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我们需要抓住机遇,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权益观,确立中国21世纪和平发展的海洋战略。

【正文】一、中国为什么要注重海洋问题中国自古以来是以土地为依托的国家,农耕文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海洋意识比较欠缺,但是南海争端、钓鱼岛问题的不断出现,迫使中国要不断的加强本国的海洋意识。

并且2001年5月,联合国缔约国文件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

海洋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被提出来,标志着海洋和海洋问题已成为主导各国经济、军事发展,各国形式的重要因素。

中国就必须提升本国的海洋意识,维护本国的海洋权利。

傅莹1称,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已经有了明确的阐述。

中国首先是一个陆地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大国。

所以,中国要进一步地对外开放、进一步地融入世界,加强海洋建设是必须的。

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一)我国和平发展由来我国是一个历经沧桑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战火纷纭,特别是近一两百年更是饱经了战乱的痛苦。

如今的中国终于迈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经过历史的波折已经陷入了相对落后的局面,如何发展经济如何提高国力如何在世界强国之林中求生存是现今中国的头等大事。

而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所渴求的,所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是顺应时代的选择,也是中国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