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全面小康的思考
-------计科144 周升升610311415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源于十六大,起始于由邓小平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小康社会。
江泽民同志把这样的小康社会概括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而上世纪末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状态。
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
一是指人均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
不全面,是讲我们以往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
发展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
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要迈入小康社会,又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覆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发展仍然是当代中国的核心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更有质量、更加均衡、更加全面、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与以往的高速增长相比,尽管增速略有放缓,但
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是最高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很快,国内消费贡献度上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 4.8%,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80位左右,经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但要有实体经济的发展,还要有服务业的发展;不但要有城市建设的提质发展,还要有农村和中小城镇的提质发展;不但要拉动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还要拉动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不但要有民生投入和公共服务投入,还要有社会建设与治理的投入;不但要有资源开发性投入,还要有环境保护性投入,等等。
在这些方面,蕴藏着广阔的发展潜力与空间。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着眼于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就是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实际出发,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之举。
要看到,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
我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
我们正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状况持续改善,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必须讲求质量和效益。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在经
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们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们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以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无疑是我国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
如果说速度换挡是表象,那么,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则是本质,其实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能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取决于改革创新的力度、发展动力的转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劳动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来支撑发展。
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文明。
我们要在努力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的同时,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切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确保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我们中国梦的关键性一步,作为祖国未来的人才,完成全面小康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坚定我们的脚步,秉着奋发的心,向全面小康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