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学习体会感悟发言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学习体会感悟发言3
一、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就要深度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一是要重点关注已脱贫贫困户返贫问题。
有的贫困户虽然已经脱贫,但由于家庭突发事件或大病极易出现返贫现象。
要做好扶贫监测和预警。
二是要关注贫困户就业问题,许多村由于缺乏持续产业,或集体经济发展不稳定,直接影响贫困户就业,进而影响收入。
要在发展产业上持续发力,找准发展点,一方面壮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要引导村民掌握脱贫技能实现持续稳定脱贫。
三是要关注贫困边缘户问题,对这部分群体也应特别关注,纳入帮扶对象,关注并帮助解决困难。
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战斗堡垒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政治意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党建引领,加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使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要强化党员教育引导,通过农村党支部书记“领头雁”培训,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徐学习心得体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徐学习心得体会小康社会是在X年我国改革开放转型后正式提出的战略之一。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从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接连奋斗,不断拼搏,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但相应的所存在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存在的短板也需要加快补上,不能拖后腿。
一、贫穷落后地区的发展意识还很缺乏,我国要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贫穷地区人们的发展意识,这是重中之重,国家制订一些与贫穷地区发展相配套的倾斜扶持政策,这样才能使贫穷落后地区脱贫致富。
二、各地区的发展太不平衡,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依旧还有很大的一部分,特别是偏远的山区,温饱问题还是没能得到显著的改善,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还有很大一部分得不到解决,过高的房价也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一个重大因素。
三、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某些偏远地区对社保医保这个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楚。
要强化对重点弱势群体和就业贫困人员的扶持,做到人人有保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学习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心得体会八
学习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心得体会八
补短板就要“知问题”。
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
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
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
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
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
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
补短板就要“明思路”。
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一是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是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
三是要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
四是要健全社保兜底机制。
补短板就要“觅方法”。
在补短板的过程中,始终用最有效的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4 从区域看,补短板就补齐“深度贫困地区”这块短板。
深度贫困地区是指“三区三州”以及贫困发生率超过X%的贫困县和贫困发生率超过X%的贫困村,这些地方往往是交通、资源、公共设施等最薄弱,且经济发展最难。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是短板中的短板,特别是今年受X疫情的影响,要补齐这个短板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要解决这块“硬骨头”,就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实行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主要是加强水、电、路等基本设施和农村危房改造,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同时要加强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兜底保障工作。
从人群看,补短板就补齐“老弱病残贫困人口”这块短板。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中,老弱病残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其中因病致贫占X.X%,因残致贫占X.X%,X岁以上贫困老人占X.X%。
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多数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因此,要重点解决看不上病,看不起病、孩子辍学、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就意味着,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制度,必须统筹安排财力,解决这块短板。
从领域看,补短板就补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这块短板。
主要聚焦的问题是大气污染、城市黑臭水体、农村环境脏。
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学习心得体会二
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学习心得体会二
如何补短板,强弱项,跑好“最后一公里”,实施精准攻坚,我们在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正确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
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
”个体目标并不是整体目标的均分。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情况不一,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
这就意味着每个地区奔着小康的标准也不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差异,实现各地的小康。
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中,有的是绝对指标,有的是相对指标。
如脱贫是绝对指标,是指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个标准也就是达到“两不愁、三保障”。
环境改善是相对指标,如要求劣V类水体比例低于X%,在将来可能会随着环境的改善而变化。
三是把握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结果。
从定量分析看,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任务,也就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但从定性判断看,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的获得感也是需要考虑在内的方面。
只有。
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学习体会发言7
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学习体会发言7近日,有幸学习了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的一系列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
从经济指标上看,在经济总量、GDP和城镇化率都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体现到经济数据上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从人民生活水平上看,党的十八大确定的X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X年翻番目标,可以如期实现。
主要是体现在我国到X年底贫困人口比X年底累计减少X万人,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效举世公认。
作为一个基层的党员,这几年我也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脱贫的重视,扶贫是我这几年听到最多的一个词,特别是对偏远乡村的扶贫方针,确确实实的细化到每个党员身上,扶贫已经成为党员的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国农村居民接入电力的比例为X%,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X.X%,这一点就是全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缩影。
中国地大物博,许多偏远山村地势险峻,电缆线路的迁改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就是在党中央的坚决贯彻下,基础党员不怕困难,用于挑战,在X年我国农村居民接入电力比例达到X%,这其中有党中央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决心,也有基层党员工作者开拓进取的决心,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意志。
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我们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
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和发力点。
以下是整理了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希望你喜欢。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篇一区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大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摆在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由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也很突出。
东部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增长,而中、西部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还很滞后,在生态环境和民生等方面也存在很大挑战。
这些客观存在的区域发展难题都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从实际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论述对于解决区域发展难题,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更加重视发展的协调性和共享性,以公平、协调和共享为核心。
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重视人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一定促进作用。
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重要论述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区域发展中把协调作为核心内容,有助于解决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们各方面的正常需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我国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
通过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我国东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和层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部地区稳步发展,基础设计建设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西部地区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共同的福社。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坚持绿色发展,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边疆地区和偏远山区等贫困地区的发展,大力支持这些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帮助发展区域优势产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提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心得体会交流发言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心得体会交流发言5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冲刺阶段,最紧迫的任务只剩下了一些仍需弥补的短板,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以赴推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到x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全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关于脱贫攻坚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扶贫干部都能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能够真抓实干的去执行扶贫工作,但仍有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对扶贫工作敷衍塞责,开展扶贫工作只重其表,应付了事,甚至对扶贫这项任务存在抵触、抗拒心理,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
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既是要求,也是承诺。
没有民族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民族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使一个人掉队,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让所有人群全部实现全面小康。
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
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要坚持河长领治护水长清,让“河长制”变为“河长治”,坚决有力维护河湖健康。
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抓好监测预警、重点区域安全度汛、次生灾害防范等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要强化河湖执法监管,以最大的力度、最强的措施保护好水环境,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8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篇1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中强调了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经济实力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得到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同时文章中指出了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在工作中,我们要把握好以下三对关系并找准工作方向,一是要把握好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关系,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的关系。
在找准补短板的方向后,我们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
从“人群”这一方面来看,要聚焦于老弱病残贫困人口,着重解决看病难、看不上病、孩子辍学、危房改造、饮书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区域”方面来看,要紧盯深度贫困地区,根据不同地区的致贫原因精准施策。
从“领域”方面来看,补短板要着重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
文章中指出,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四项要求,一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三是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四是健全社保兜底机制。
补短板是硬任务,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要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认真履行职责、咬定目标、不断奋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实施精准攻坚,同全国人民一起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心得体会篇2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攻坚,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悟体会交流发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悟体会交流发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区域发展失衡短板。
总书记曾指出:“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难免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经济条件差距较大等现象,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目前,我国最大的区域不平衡在于城乡发展不平衡,而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地区。
为了打好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到X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增强个人环保意识,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治理进程加速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与以往相比,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环境问题尤其是农村环境问题,依旧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和短板。
要想融化环境问题这块“坚冰”,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不能有一丝松懈分神,而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深入推进生态。
2020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0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精选5篇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这篇文章中的重要观点之一,也是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2020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
2020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篇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但也存在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
党员干部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
一是扛好落实脱贫攻坚任务。
贫穷,是精神生活和社会物质生活的综合现象。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仅仅只是在数字上完成,出现短时间完成后的反弹现象,而是要在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能力,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方可源远流长。
二是扛好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桂林是一座旅游城市,环境优劣对整个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桂林市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水平极不平衡,具体表现有生活水平高、房价高等,在这一方面亟需提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辖区农村向城市化的进程中飞速迈进,但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凸显出现人与环境的矛盾,以及环境修复需要周期。
未改造的农村区域,基础设施差,群众意识不高、生活习惯不能改变等,造成文明城的建设。
需要健全完善机制,积极探索推进漓江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协调发展模式,切实抓实落实。
三是扛好民生领域工作推进,为不断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努力前进。
特别是要做好贫困人员的保障,从思想意识,劳动能力上提供根本性解决帮助,特别是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人员,要完善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允许物质上的差距和不平衡存在,不搞平均主义、不搞数字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学习体会感悟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学习体会感悟2 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基层干部要狠抓短板弱项,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带领群众一鼓作气往前冲,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
其次,要抓重点,准确把握短板问题: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人口,因病因伤致贫;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高;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恶劣,生存条件不适宜人居住,基础设施薄弱等。
我们基层干部要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快扶贫验收、以奖代补、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异地搬迁工作进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此外,我们也应正确认识X疫情带来的新挑战,疫情的影响导致补短板进度减慢,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也应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积极设立公益岗位,促贫困人口就近就业,落实好社会救助帮扶,深度贫困地区采取异地搬。
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心得体会交流发言5
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心得体会交流发言5
一、紧抓工作重点,“补短板”是硬任务。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以及人群之间的差距不可避免,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在某些地区和某些方面不免存在难啃的“硬骨头”,或是影响“木桶”容量的“最短板”。
这时就需要我们有“敢啃硬骨头,敢补最短版”的决心和信念,实事求是,攻坚克难,切实完成“补短板”这一关键任务。
二、明确工作方法,“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想要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战,就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履行主体责任,咬定目标,真抓实干。
坚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这一科学而高效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具体来说比如锁定老弱病残人口,瞄准深度贫困地区,聚焦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领域,采取精准对策。
三、把握三组关系:进行科学评估。
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的整体目标,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和不同人群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二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又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
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6篇
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感想6篇【篇1】“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计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党的108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10月18日,____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1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2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兼顾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到达全面小康水平。
经历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实力获得了极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18年经济总量9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合约9770美元,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位居前列。
城镇化率接近60%,高于中等收入国家52%的平均水平。
脱贫攻坚战获得决定性进展,成效举世公认;9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2018年已达48.1%。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均预期寿命2017年达76.7岁,比世界平均预期寿命高4.2岁。
我国农村居民接入电力的比例为100%(2016年),饮用安全水源的人口比例达95.8%(2015年),均远高于87.4%和71%的世界平均水平。
虽然我国获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有1些短板的存在。
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
贫困人口较为集中,自然条件极端卑劣,脱贫攻坚任务最重,这类就需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方式进行解决问题,让大众阔别条件卑劣的地区,到条件良好的地方发展生存。
对部份已脱贫摘帽但返贫风险较大的地区,大多属于发展严重滞后、生态非常脆弱的地区,产业基础普遍较弱,脱贫成果有得而复失的隐忧,我们需要继续对其脱贫成果进行巩固,坚持“4个不摘”,继续巩固脱贫成效,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顺利衔接起来。
基层干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3
基层干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作为执行各项决策部署的“终端”,我们对城乡日新月异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清楚地看到社会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中的短板问题,因而要肯定成就,更要正视问题、补上短板。
看到成就才能创造成就,肯定努力才能更加努力。
曾几何时,一个家庭拥有一辆小汽车是一件非常值得夸耀的事,但今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曾几何时,许多农村孩子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部手机,但今天就连三岁小孩也对手机熟悉异常;曾几何时,进入农村只能完全靠步行,但今天即使驾车也能畅行无阻;曾几何时,我们何曾想到生活会变得如此美妙、如此动人、如此可爱?正如同志所说:“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
”这不能不说我们赶上了时代的“高速列车”,不能不说我们的努力盛开了理想之花,也不能不说一句:“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正视短板从而补上短板,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脱贫攻坚是一项涉及国计民生、惠及千秋万代的伟大工程,不是简单的“数字脱贫”和“纸上脱贫”,因而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其恢弘浩大的一面,要用“微观”视角去检视,找出一个个可能打乱全局的“蚁穴”,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将“短板效应”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
在思想上,需补上僵化的短板。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党员干部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善用“巧劲”而非“蛮力”,多站在不同视角思考事物的不同方面,懂得抓住生活的灵感,以民为师,让思想“活”起来。
在行动上,需补上弱化的短板。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脚尖垫得再高,也不如亲自走一走、看一看来的实在。
党员干部资料准备得再充分、情况再熟悉,但如果行动上弱了一分,在贫困对象眼中就会弱了两分,在人民群众心中就会弱了十分。
只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成为“巨人”,才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脱贫攻坚的“短板”才能说补上了。
解决了当前短板问题不代表没有短板,达成了现阶段目标不代表一劳永逸。
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5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
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严峻形势,强化政治担当,瞄准短板弱项,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要对照“全面性”要求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
脱贫攻坚,补齐短板。
补农村“短板”,城乡融合是关键。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并不是一味地拆村建城,也不是强行融合发展,而是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融合。
补农村“短板”,乡村振兴是重点。
乡村振兴必须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只有如此,才能早日补齐农村短板,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水平、平衡的、无短板的全面小康。
保护生态,筑牢底板。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做到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不能因为遇到困难、遇到挑战,就放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就放松对环境监管和环境准入的要求。
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把握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节奏和力度。
要更加注重精准治污,更加注重科学治污,更加注重依法治污,更加注重因时因地因事采取适宜的策略和方法,有。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学习心得()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学习心得()《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学习心得第一篇:_月_日出版的第 11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今年仅剩七月,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坚决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要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匠心”补齐短板。
《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精神,是“匠心”所在。
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匠心”。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如此。
党员干部要使出“绣花功夫”,找准本地的发展短板,要沉下心来分析^p 研究补短板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步骤。
要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中间,把准真症结、找准真需求、定准真措施。
要牢牢把握“精准”二字,深耕细作,把短板补精细,确保无沙眼、无毛刺、无瑕疵。
要用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匠人”补好短板。
完成一项大的工程,不是一两人就能完成的,必须团结协作才行。
协作是团队精神的要义,爱岗敬业是团队协作共进的根本,这是一种“匠人”精神。
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不是一人的单打独斗,需要全社会的团结协作。
广大党员干部要与困难群众心连心,争取各级组织和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团结好方方面面的“匠人”,共同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要充分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严字当先、实字托底,不打花拳绣腿、不摆花架子。
要勇于直面问题和挑战,不能碰到困难就回头,遇到麻烦就回避,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又稳又好。
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攻坚克难的冲劲、韧劲、实劲,在补短板的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要拿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匠劲”补牢短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
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就是我们的衡量标准,不宜再作调整。
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第二,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所有市县、所有人届时都要翻番,更不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届时都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
对此,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广泛宣传。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在时间节点上是一致的。
可以说,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任务,也就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
当前,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要结合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部署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