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版生物《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江苏核心素养微专题 5科学思维之假说-演绎法

合集下载

“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探究

“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探究

“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探究假说演绎法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与高中生物高考的紧密相连,本文将就此进行探究。

一、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概念假说演绎法指的是基于现有科学知识,根据对待研究对象的了解形成的一个假设或者理论,通过实验论证和验证该假说是否成立的方法。

其基本流程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说--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假说演绎法的主要特点在于科学家提出的假说必须具有实验验证性,只有通过实验得出的有效数据才能最终验证该假说是否成立。

二、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生物学课堂上,教师常常会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提出假说,然后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举一个例子,当学生学习到酵母菌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酵母菌的适宜生长温度是多少,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设计实验,验证假说是否成立。

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学生能够了解科学研究过程中重要的角色,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能力,并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在高中生物高考中相当重要。

假说演绎法在生物高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高考中,生物学试题多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根据已知的实验数据,运用假说演绎法推断分析问题。

例如,有一道典型的高考生物试题:“当昆虫受到杀虫剂的毒害,体内一些酶活性会降低。

请你根据这一事实,猜测酶活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要解答这道题,考生首先需要有一定的生物学常识,掌握昆虫酶的作用及其受杀虫剂影响的相关知识。

其次,考生需要通过已知的酶活性降低事实,提出可能的原因并且予以验证。

通过这道试题的解答,考生既能够展现出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能够展现出他们的实验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因此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高考中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和高中生物高考中都非常重要,生物学教师和考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假说演绎法的重要性,在教学和备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该方法。

从假说-演绎法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培养

从假说-演绎法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培养

从假说 - 演绎法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培养兰杰新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中学 723400假说-演绎法(Hypothetical-deductive-method)又称为假说演绎推理,是一种理论推演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自然科学诸如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教育科研之中。

假说-演绎法的内容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一是提出问题,就是在观察现象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二是形成假说,即就是针对问题通过经验、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一套理论。

三是演绎推理,就是根据所提出的假说进行演绎推理从而得到理论上的结果。

四是实验验证,就是真正去做实验得到实验结果,然后将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对从而对假说进行验证。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证实),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证伪)。

最后是得出结论。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明确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其中“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可见,新的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思维是非常重视的,这关系到科学精神的树立,科学态度的形成,科学习惯的养成,科学思维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社会人才的选拔以及未来科学家的造就。

在高中生物必修2中,孟德尔分离定律就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来的经典范例。

教材以孟德尔发现分离现象、探索分离规律为主要线索,以近乎“白描”的方式,叙述了孟德尔所作的主要工作:一、发现了问题:孟德尔通过观察七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发现并提出问题:为什么F1只有一种性状而F2却有两种性状且比例为3:1呢?二、提出了假说:孟德尔在观察、经验、想象和理论的指引下,形成了对分离现象进行解释的一套初步的理论(这就是假说)。

高中高三生物习题江苏高中高考总结复习用遗传规律

高中高三生物习题江苏高中高考总结复习用遗传规律

遗传规律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含“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查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

以下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孟德尔依照减数分裂的有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C.为了考证提出的假说能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达成了测交实验D.测交后辈性状分别比为1∶1,能够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2.孟德尔经过实验发现了基因分别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一平等位基因的遗传切合基因分别定律B.两平等位基因的遗传必定切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 AaBb 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后辈必定会出现9 种基因型D. AA、 Aa、 aa 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此中只有Aa 的遗传依照基因分别定律3.孟德尔采纳“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则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孟德尔经过豌豆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B.孟德尔所作的独一假定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C.孟德尔采纳测交实验考证了所作出的假定的正确性D.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是实验→假定→考证→结论4.以下对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表此刻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的随机联合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分别或组合是互不扰乱的C.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跟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D.一平等位的遗传依照分别定律,两对或多平等位的遗传必定依照自由组合定律5.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问这对夫妻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和该病遗传所依照的遗传规律分别是A. 1/4 ,分别规律C. 1/4 ,自由组合规律()B. 3/8 ,分别规律D. 3/8 ,自由组合规律6.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

2020届全国新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假说演绎法及其应用

2020届全国新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假说演绎法及其应用
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不是因为它最终能 够转化为理论, 而是因为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研究
的逻辑起点,指明了研究的方向。人们从假说中演 绎出一系列命题, 经过实验的证实或者证伪,作
为假说是否合理的判据。因此,假说演绎法成为现 代科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7
辨析:下列说法哪些属于孟德尔提出的假说?
(1)纯种高茎与矮茎杂交,子一代都是高茎 没有矮茎; 否 (2)孟德尔让F1与隐形纯合子豌豆杂交种植;否 (3)从豌豆粒色分析,黄色与绿色之比为3:1;否 (4)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形性状的现 象称为性状分离。 否 (5)每个遗传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状。 是 (6)针对两对遗传因子,受精时遗传因子的 组合形式有9种。 是
8
假说
9



10


11


12
总结:假说的形式有——文字、图解等;同样演绎的 形式也有文字、图解等。
假说
演绎
13
【例2】牵牛花一天中颜色会发生变化 :早晨红色 ,傍晚紫色 (观察现象 ),牵牛花的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提出问题 )? 设想 : 是否是由于光照强度引起的 ,即强光照后为紫 ,长时间弱光或无光 则变红(作出假说 )。如果红牵牛花清晨受强光照 ,则很可能会变紫 (演绎推理 )。选若干红色牵牛花分两组 ,在清晨 A 组给强光照 ,B 组黑暗处理 ,观察实验结果(实验验证 )。若 A 组变紫 ,B 组仍为红 色 ,则假说正确 (得出结论 )。
3
一、假说演绎法思想的提出
1644年,笛卡尔在《哲学原理》的第二章中写道:“鉴于这里所研究的事物具
有相当重大的意义,而如果我断言我发现了别人所未发现的真理,那么我就可能被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假说——演绎法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假说——演绎法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假说——演绎法摘要】假说——演绎法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其思路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关键词】生物教学;假说——演绎法【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120-0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是生物教学在新课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大纲对此要求层次高,许多学生感到假说——演绎法很抽象。

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假说——演绎法?首先应使学生弄清楚其定义: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假说——演绎法的思路表现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区别归纳法和演绎法:前者是从特殊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后者是从一般到特殊,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该类中的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

二者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

从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过程中,以观察——归纳为主的方法逐渐让位给以假说——演绎为主的方法。

这是因为现代科学从总体上来说,已经不是处在经验材料的收集阶段,而是处于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演绎的阶段。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紧紧结合高中生物必修2教材中的几个案例来讲解假说——演绎法。

案例1:孟德尔做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亲本杂交实验中,发现F1表现一致,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的现象,提出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演绎推理的过程: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接近1∶1,最后通过具体测交实验检验假设,从而得出分离定律。

假说演绎法在高考题中运用

假说演绎法在高考题中运用

假说演绎法在高考题中运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渗透“假说———演绎法”教学的难得的好方法,特别是在促进学生感悟创新科学研究方法及探究生物科学的能力培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要掌握了“假设———演绎法”的思维方法,高考中遗传探究题题目往往容易迎刃而解。

假说演绎法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假说演绎可以理解为科学分类、合理假设;逆向思维、正向作答。

科学分类、合理假设是人们以一定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科学事实为依据,以已有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对未知的自然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运动规律及其未知事物的存在或尚待发现的预期事物的形象等进行分类讨论所做出的推测性解释(或猜测、猜想)。

逆向思维、正向作答是将假设当做已知条件推断结果和现象,若与题意(事实)不一致舍去;若与题意(事实)一致,就反过来组织语言书写答案。

如(2013 新课标卷Ⅰ)31(. 12 分)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

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 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 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

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 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①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 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 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上述5 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②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 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该实验的思路。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于落实“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本人对“假说―演绎法”学习、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假说――演绎法”概述1.“假说―演绎法”的基本内涵“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形成推论),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推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以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为指导,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往往要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类比及想象等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已有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预先在自己头脑中作出的假定性解释。

就其组成而言,包含已知事实和推测性假定两种基本成分。

假设通过这两种成分的搭配明确问题解决途径,在条件与结果之间建构设想。

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

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的主要任务是试探性地对已有的经验和事实作出解释,并对未来的经验和事实提出预测。

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不仅能够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应必须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

即除了解释性条件,还必须有预见性条件。

如果由假说作出的科学预见得到实际的证实,那么就标志着假说已经转化为理论。

就假说能否解释已知事实与能否预见未知事实相比而言,后者是假说具有真理性的更有力的证明,当然更能作为假说是否能转化为理论的鲜明标志。

假说必须经过科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发展为科学理论。

观察、实验所检验的常常不是假说本身,而是假说的推论,即从该假说中逻辑地推导(演绎)出来的描述个别现象或事件的推论。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

“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探究

“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探究

“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探究“假说演绎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基于已有的理论和观察到的事实,提出一个假设,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这个假设的方法。

这个方法在高中生物高考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考试得分。

假说演绎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生物学中,很多现象和问题并不是直接观察到的,而是需要通过推理和假设来解释和解决。

通过学习和实践假说演绎法,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考中,经常会有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考察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理解和解释能力,通过运用假说演绎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得到正确的解答。

假说演绎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生物学实验中,经常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验证或推翻假设。

通过反复实践,学生可以熟悉各种实验操作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果。

在高考中,有一部分试题是涉及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通过掌握假说演绎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这些试题,得到更高的分数。

假说演绎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生物研究中,往往需要通过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来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掌握假说演绎法,可以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

这种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发挥作用,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假说演绎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得分。

在高考中,生物学科往往涉及到多种知识点和概念,题目也较为复杂。

通过学习和实践假说演绎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中的知识和概念,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在考试中,学生可以通过假设并进行推理和实验,得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答题准确性,还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得到更高的分数。

热点专题8利用假说—演绎法探究变异的类型-2025年生物学高考总复习课件

热点专题8利用假说—演绎法探究变异的类型-2025年生物学高考总复习课件

受。为了探究假说的正确性,请利用植株N的自交子代完成以下实
验设计。
实验方案:任选一株 无香味 植株作父本和多株有香味植株作母本进行
杂交,统计子代表型及分离比。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 无香味∶有香味=1∶1
,则假说一正确;②
若全部为无香味或无香味∶有香味=1∶2
返回导航
高考总复习·生物学
任选一株子代的无香味植株(父本)与多株有香味植株(母本)杂交,统计子 代表型及分离比;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假说一正确,则亲代为Y-y×yy, 子代中Y-y∶yy=1∶1,表现为无香味∶有香味=1∶1;若假说二正确,亲 代为Y-y×yy或Y-Y-×yy,由于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受精能力为正常雄 配子的1/2,则子代全部为无香味或无香味∶有香味=1∶2。
返回导航
返回导航
高考总复习·生物学
【解析】C表示染色体上的倒位区,故品果蝇C区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 结构变异,A正确;正常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Y,CIB品系果蝇和正常眼雄 果蝇交配,即X+XCIB×X+Y→F1 X+X+∶X+XCIB∶X+Y∶XCIBY=1∶1∶1∶1,由于I为雄性果蝇胚胎致死的隐 性基因,故子代中XCIBY死亡,后代中棒眼雌果蝇所占比例1/3,B正确;由 于含有I基因的雄果蝇胚胎致死,不可能产生XClB的雄配子,故自然状态下 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XClBXClB的雌性个体,C错误;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是 否发生了隐性突变,可用正常眼雄蝇(X+Y)和F1中的CIB雌果蝇X+XCIB杂交: 若X染色体上发生了隐性突变(假设基因用w表示),则杂交后代为XCIBX+、 X+Xw、XwY(新性状)、XCIBY(致死),雄性个体为新(突变)性状,D正确。

高三生物最后冲刺,如何用“假说--演绎法”解遗传题(共18张PPT)

高三生物最后冲刺,如何用“假说--演绎法”解遗传题(共18张PPT)

模型分析:基因位置类(常/X染色体的判断)
(3)若要进一步验证以上推断,可从F2中选择材料进行杂交 实验,则应选择F2中表现型为______野__生__型__雌__、__雄____果蝇作 为亲本进行实验,若____杂__交__一__代__表__现__型__及__比__例__为__野__生__型_ _雌__果__蝇__:__野__生__型__雄__果__蝇__:__突__变__型__雄__果__蝇__=_2_:__1_:__1则推断成立 。
本题:
(1)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你 能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F2雌雄均出现野生型:突 变型为1:1, 但总性状分离比不为3:1?
(2)提出假说: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
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 因中的一个。
(2)从实验结果可推断控制该 性状的基因位于__X___染色体上。
典型例题
1.(10分)小鼠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实验材料,弯曲尾(B)对正常尾
(b)显性。遗传学家针对小鼠的尾形进行了相应的遗传实验:
实验一:
父本
母本
子一代
弯曲尾
正常尾
弯曲尾(♀)∶正常尾(♂)=1∶1
实验二:遗传学家将一个DNA片段导入到子一代弯曲尾雌鼠的体细胞中, 通过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
(说明:①插入的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小鼠体内存在该DNA 片段,B不表达,b基因的表达不受影响;②若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 基因(B、b),将导致胚胎致死。) 请回答:
(1)实验一中父本的基因型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
(2)遗传学家认为该DNA片段插入到小鼠染色体上的位置有4种可能(见 下图)。为确定具体的插入位置,进行了相应的杂交实验。(不考虑交叉 互换)

运用“假说-演绎法”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运用“假说-演绎法”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应用谈谈心得和体会。 对“ 假 说一 演 绎 法 ” 的 基 本 认 识 在人类的发展史 中, 许 多 科学 的 结 论 都 是 运 用 “ 假说 一 演 绎法 ” 发现的。 例如 : 牛 顿 创 立 光 的 颜 色 理论 过 程 、 凯库勒提出 苯分 子 的环 状 结 构 、 爱 因斯 坦 相 对 论 的 提 出 和 验 证 过 程 , 这些 无不体现“ 假说一演绎法” 在科 学 研 究 中的 重 要 性 。 假 说 是 人 们 以 一 定 的 经 验 材 料 和 已知 的 科 学 事 实 为 依 据. 以 已有 的科 学 推 论 和技 术 为指 导 , 对 未 知 的 自然 现象 或事 物产 生 的原 因 而 作 出 的 推测 性 解 释 。 演 绎 是 由前 提 必 然 得 出结 论 的推 理 .或 是 从 一 些 假 设 的 命 题 出发 , 运用逻辑规则 , 导 出另 一 命 题 的过 程 。也 就是 从 普 遍 性 的理 论 知 识 出 发 , 认识个别 的 、 特 殊 的现 象 的一 种 逻 辑推


理方法 。
所谓 “ 假说一演 绎法 ” , 是 指 在 观 察 和 分 析 的基 础 上 提 出 针对性问题后 . 通 过 严 谨 的推 理 提 出解 释 问 题 的 假 说 , 根 据 假 说 进 行 演 绎 推 理 .最 后 通 过 实 验 检 验 演 绎 推 理 得 到 预期 的结 果。 如果 实 验 结 果 与 预 期 结 果 一致 , 则假说成立 ; 反之 , 假 说 不 成立 。 “ 假说一演绎法 ” 的一 般 步 骤 为 : 发现 问题一提 出假说一 演绎 推 理一 预 期 结 果一 实 验 结 果 与 预 期 结 果 是 否 吻 合 — 得出 结论 。 二、 高 中生 物 课 本 中“ 假说一演绎法” 典型 课例 在《 遗传与进化 》 模 块 中, 关于 “ 假说一演绎 法” 的 相 关 素 材较多 . 这 些 内容 主 要 集 中于 模 块 二 的第 1 到第4 章, 如基 因 与 染色体关系的探究历程 , D N A 分 子 的结 构 、 复 制 方 式 及 中心 法 则 的提 出与 证 实 , 遗传密码的破译。 “ 假说一演绎法” 的最 典 型 教 学 素 材 .莫 过 于 孟 德 尔 杂 交 实 验 中豌 豆 的一 对 相 对 性 状 的 杂交实验。 下 面 以此 为 例 。 谈谈如何运用“ 假说一演绎法” 提 高 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 . 观 察 实验 , 发 现 问题 。 以孟 德 尔 一 对 相 对 性 状 高 茎 和 矮 茎 为 研 究 对 象 ,展 示 孟 德 尔 的 杂 交 实 验过 程 图 . 由 学 生依 图讲 解 实验 操 作 流 程 。 在 此 过程 中. 学 生 时 不 时 地 会 用 到 生 物 学 的一 些 基 本 术 语 . 如 杂 交 中的 正 交 、 反交 , 生 物学 基本 概 念 , 如 自交 。 以及 豌 豆 雌 雄 同花 植 物 如 何 进行 异花 授 粉 。 这些 实验 操 作 表 述 , 无 形 中激 发 了学 生的好奇心 ,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语 言表 达 能 力 和 理 解 能 力 。 在 教 师 的 引 导思 考下 . 学 生 会 对 该 图解 提 出各 种 各 样 的 疑 问 . 如 “ 为什 么 亲 本 无 论 正 交 还 是 反 交 , 后 代 都 表 现 为 高 茎 呢? 矮 茎 性 状 就 消 失 没有 了 吗 ?” “ 为 什 么 子 二代 中又 出现 了矮 茎 ?” 这 些问题的提出 .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 给 予 学 生 发 散 思 维、 启 用 已有 知 识 的 空 间 . 有 利 于 学 生 理 解 孟 德 尔 的科 学 研 究 方法。 在学生的质疑声中 , 教师提醒学生 , 不 能 停 留在 实 验 现 象 的观察和描述上 。 对 数 据 进 行 处 理是 否会 有 新 的发 现 ? 在 老师

“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探究

“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探究

“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探究引言高中生物高考是学生们备战大学入学考试的重要一关,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考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假说演绎法是一种科学探究方法,它在生物高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假说演绎法对高中生物高考的重要性,并且从实际案例和科学理论的角度加以说明。

一、什么是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包括了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结果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它要求科学家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提出一个合理的假说,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个假说,最终得出科学结论。

假说演绎法要求科学家严谨地思考问题,确保实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假说演绎法在生物高考中的具体应用在生物高考中,假说演绎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生物的基础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假说演绎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准确理解问题、合理提出假说,并通过实际的案例和数据进行验证,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来说,生物高考中常涉及到一些生物现象的解释和推导。

关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考题可能会要求学生分析某种免疫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为什么会出现某种疾病等。

这时候,学生就需要通过假说演绎法来分析这些问题,提出可能的解释和原因,并通过相关的实验或案例加以验证。

只有通过假说演绎法,学生才能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复杂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三、假说演绎法对学生的重要性假说演绎法在生物高考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假说演绎法,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去解释和推导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这对学生不仅在高考中有着明显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在将来的学习和科研中将会受益无穷。

假说演绎法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实验和案例的分析,学生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奥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能够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热情和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谈“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例谈“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例谈“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摘要:“假说—演绎法”是人们认识事物、探究规律的重要科学方法之一。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实施,以观察为基础,以演绎为核心,以实验为重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自主思考、掌握方法,拓展学生的热情和思维空间。

关键词: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逻辑推理能力《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探索方法和技巧,以便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假说—演绎法”是高中生物学习的最基本方法,学生要结合原有认识建立假说,通过层层推进、逻辑演绎、实验操作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从而获取新知,提升能力。

一、“假说—演绎法”的概念和逻辑关系“假说—演绎法”是指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提出问题,并据此进行猜想、推理而得出解释问题的一种或几种假说,以假说为出发点进行演绎推理、设置实验、推理验证,得出与实验事实相符的假说或者推翻某种假说,最终获取真理。

“假说—演绎法”又被称为演绎推理,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形成和构造科学理论的重要思维方法。

该方法具有“预期结论,推理验证”的特点,在问题提出后,根据自身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来尝试解决问题。

在推理中提出假说,并对其中的理论或规律进行预测,学生围绕假说进行分析、推理和讨论,设置一系列的实验进行验证,在不断的检验和修正中,构成相关的理论。

可见,“假说—演绎法”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优秀载体,对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图1为“假说—演绎法”中的逻辑关系。

二、“假说—演绎法”的教学实施策略1.观察是基础,提出问题激发思维意识观察是开启学生思维模式的钥匙,是对个别、特殊、具体事物进行演绎归纳的前提。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事物的细节进行细致观察,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推进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思考的过渡,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情感和经验,对事物进行积极地分析,找出其中的核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立假说的模式中去。

2020年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08 利用“假说—演绎法”解决生物变异实验探究题

2020年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08 利用“假说—演绎法”解决生物变异实验探究题

题型08 利用“假说—演绎法”解决生物变异实验探究题“假说—演绎法”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某种假说,然后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孟德尔发现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就是“假说—演绎法”的充分体现。

高考复习中,通过挖掘“假说—演绎法”内涵,运用它解答遗传设计题时分解为3步:提出假设,正向演绎推理(结论→结果),逆向答题(结果→结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选择题1.将稳定遗传的茉莉花紫色花品种和白色花品种杂交,子一代均为紫色花(正反交结果一致)。

为探究其遗传机理,某同学进行如下研究:提出假设:茉莉花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演绎推理:若将F1与亲代白花进行杂交,预期子代中紫花∶白花=1∶1实验验证:将F1与亲代白花进行杂交,统计子代花色为紫花∶红花∶白花=1∶2∶1下列针对上述研究过程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该同学的演绎推理是错误的B.演绎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相符,上述假设不成立C.依据实验结果假设应修正为:茉莉花花色由两对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D.对F1自交后代进行演绎推理,结果应该是紫花∶红花∶白花=9∶6∶1【答案】A【解析】据题干可知,用纯种白花与纯种紫花杂交,正反交的结果F1均表现紫红花,说明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但无法得知该性状由几对等位基因控制。

故需要通过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验证。

A、该同学的假说是“茉莉花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紫花对白花为显性”,则F1为杂合子(Aa),若将F1与亲代白花(aa)进行杂交,预期子代中紫花(Aa)∶白花(aa)=1∶1,该演绎推理过程合理,A错误;B、演绎推理后需进行实验验证,若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则假说正确,若不相符,则假说错误,由题干可知,该同学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故假说错误,B正确;CD、假说错误,则应依据实验结果假设修正为:茉莉花花色由两对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设为Aa、Bb),则F1基因型为AaBb,对F1自交后代进行演绎推理,预期结果应该是紫花∶红花∶白花=9(A—B—)∶6(A—bb+aaB—)∶1(aabb),C、D正确。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假说-演绎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假说-演绎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假说-演绎法”在解题中的应用许敬良
【期刊名称】《中学生物教学》
【年(卷),期】2018(0)8
【摘要】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了"假说-演绎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并以3个具体实例进行了试题分析,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深化对"假说-演绎法"的认识和理解。

【总页数】2页(P61-62)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假说-演绎法
【作者】许敬良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1
【相关文献】
1.理解假说演绎法培养理性思维的\r生物核心素养 [J], 刘莹
2.基于“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以假说 - 演绎法的教学体会为例 [J], 柳仕刚
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假说-演绎法”应用的课堂实践研究 [J], 金永霞
4.假说演绎法在解决遗传探究试题中的应用 [J], 李志强
5.深度体验假说—演绎法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以"假说—演绎法"专题复习为例 [J], 姜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 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 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 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 离定律。
【方法规律】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 (1)验证分离定律: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 比例为3∶1;或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后代出现两 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F1(BbDd),F1自交得F2,若F2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符合孟 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性状分离比 (9∶3∶3∶1),则说明基因B、b与D、d分别位于两对同 源染色体上。
答案:(1)AaBBDd 紫冠非糯非甜 (2)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 1 (3)1/256 (4)品系乙和丙 让F1个体自交,得F2 F2出 现4种表现型(非糯非甜、非糯甜、糯非甜、糯甜),且 比例为9∶3∶3∶1
(2)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 且比例为9∶3∶3∶1(或其变形);或杂合子与隐性纯合 子测交,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或 其变形)。
2.玉米紫冠(A)对非紫冠(a)、非糯(B)对糯(b)、非甜 (D)对甜(d)有完全显性作用,3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现有3个纯种的玉米品系,即甲(aaBBDD)、乙(AAbbDD) 和丙(AABBdd),某小组设计获得的aabbdd个体的杂交方 案如下: 世纪金榜导学号
第一年:种植品系甲与丙,让品系甲和丙杂交,获得F1的 种子;
第二年:种植F1和品系乙,让F1与品系乙杂交,获得F2的 种子;
第三年:种植F2,让F2自交,获得F3的种子; 第四年:种植F3,植株长成后,选择表现型为非紫冠糯甜 的个体,使其自交,保留种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 (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型有______________种。 (3)F3中aabb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考向一 假说—演绎法解答实验设计题 1.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 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 学号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 现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 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 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核心素养微专题5 科学思维之假说-演绎法
1.定义:“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 种科学方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 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 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2.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3.实例: (1)分离定律的发现。 (2)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 (3)确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寻找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AaBbDd各占1/4,让其自交得F3,只有AaBbDd自交后代中 会出现aabbdd的个体,且概率为(1/64)×(1/4)=1/256。 (4)为了验证基因B、b与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上,即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测交法、自交法、 单倍体育种法、花粉鉴定法等。题中要求设计可行的 杂交实验方案,可选用品系乙(bbDD)和丙(BBdd)杂交得
(4)为了验证基因B、b与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上,请在甲、乙、丙3个品系中选取材料,设计可行的杂 交实验方案: 第一步: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得F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 基因B、b与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1)杂合子同时含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由 于显性基因的显性作用,隐性基因不能表达,所以杂合 子表现为显性性状。 (2)获得的饱满玉米子粒和凹陷玉米子粒中,必有一种 类型为隐性性状,为隐性纯合子,则另一种类型为显性 性状,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有下面两种思路验证基 因的分离定律:
第一种思路:让其分别自交,若某一类型后代出现两种 表现型,且比例为3∶1,则证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 循分离定律;若其后代均未出现性状分离,则二者皆为 纯合子,可让二者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得F2,若F2出 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则证明这对相对性状的 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5)寻找遗传物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 验。 (6)激素调节的发现。 (7)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 (8)遗传密码的破译。 (9)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
4.运用假说—演绎法解题: (1)理解经典实验研究过程中的演绎步骤。 (2)运用假说—演绎法解答实验设计题: ①仔细审题——看清条件和要求;②策划方案——明确 可能情况;③假说—演绎推理——在草稿纸上书写简要 图解,预期各种可能的实验结果;④比较、判断,得出结 论;⑤作答——按照要求,科学作答。
第二种思路:让其先杂交,若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 例为1∶1,则证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若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则说明双亲均为纯合子,F1 为杂合子,让F1自交,若F2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3∶1,则证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答案:(1)显性性状 (2)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 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 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 验证分离定律。
C.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 的过程 D.“测交实验”】选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是 孟德尔作出的假说之一,A错误;分离定律假说的核心内 容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中,B错误;孟德尔是依据实验现象提出的假 说,在假说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理,C错误;测交实验是 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验,D正确。
【解析】(1)由题干可知,aaBBDD(甲)×AABBdd(丙) →F1:AaBBDd,表现型为紫冠非糯非甜。 (2)AaBBDd(F1)×AAbbDD(乙)→F2:AABbDD、AABbDd、 AaBbDD、AaBbDd,且比例为1∶1∶1∶1,全部表现为紫 冠非糯非甜。(3)F2中AABbDD、AABbDd、AaBbDD、
【解析】选C。孟德尔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 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A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 子决定的”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之一,B正确;孟德 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 物核遗传,C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自己作出 的假设是否正确,D正确。
4.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利 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提出基因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 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所作假说内容之一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 上成对存在” B.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 的雌雄配子”
考向二 判断实验研究过程中的演绎步骤 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 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 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 的是 (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 基础上的 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之一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 子决定的” 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解释所有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 程中的遗传现象 D.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 交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