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教案》word版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资料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建筑史》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我们将从原始社会的简陋住所,一直探讨到明清时期的宫殿、庙宇和园林建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基本发展脉络,认识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 通过对建筑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各个时期建筑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重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的掌握,以及建筑艺术的美学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建筑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我国不同时期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对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进行阐述。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参观故宫为例,让学生模拟导游,介绍故宫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4. 例题讲解: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例,分析其建筑风格和园林布局。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并比较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差异。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节2. 内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及其影响。
2. 答案要点:唐代建筑风格特点:宏伟壮观、布局严谨、装饰华丽。
影响:影响了后世建筑的审美观念和设计理念,如宋代建筑的精细、明清建筑的雄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当地的历史建筑,亲身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的掌握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需要了解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变化,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word版第一章:中国建筑史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3. 认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3.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
2. 举例法:通过具体建筑案例展示中国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四、教学作业1. 预习相关教材章节,了解中国建筑史的基本概念。
2. 搜集中国建筑的图片资料,感受中国建筑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进度。
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和建筑材料。
3. 认识中国古代建筑在艺术和文化上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和建筑材料。
3. 中国古代建筑在艺术和文化上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古建筑,直观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
四、教学作业1. 预习相关教材章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2. 搜集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分析其结构和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进度。
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实例分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古建筑考察和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3. 学生古建筑考察和研究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024年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建筑史教案

2024年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工程管理》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中国建筑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建筑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鉴赏能力,激发对建筑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代建筑中传统元素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
难点:如何将传统建筑元素应用于现代建筑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著名古建筑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建筑史。
2. 讲解:按照时间顺序,讲解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
(1)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对称、和谐、稳重。
(2)近代建筑: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开始出现多元化。
(3)现代建筑:融合传统元素,注重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现代建筑中传统元素的应用,如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建筑作品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围建筑中的传统元素。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建筑史发展脉络2. 各个时期建筑特点3.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你所熟悉的现代建筑,探讨其中所融入的传统元素。
2. 答案:根据学生分析的现代建筑,给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史的发展,是否激发学生对建筑文化的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当地古建筑,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提高建筑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现代建筑的发展动态,了解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创新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案例选择;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word版一、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掌握其基本特点和主要成就,从而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2)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成就;(3)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2.1 建筑材料(1)木材: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因其易于加工、施工方便和可持续利用等特点而受到青睐。
(2)砖石:在砖石结构建筑中,砖主要用于砌筑墙体,石主要用于柱子、梁、基石等承重构件。
2.2 建筑结构(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包括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等结构类型。
(2)砖石结构:主要用于大型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如佛塔、城墙等。
2.3 建筑风格(1)对称布局:中国古代建筑普遍采用对称布局,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
(2)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如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成就3.1 宫殿建筑如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古代建筑的豪华与辉煌。
3.2 宗教建筑如佛教塔、道教宫观等,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宗教影响力。
3.3 民居建筑如福建土楼、四川民居等,体现了民间建筑的特色和智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3.4 园林建筑如苏州园林,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传承与演变4.1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建筑规模逐渐扩大,出现庭院式布局。
4.2 秦汉时期:统一天下,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现大型宫殿和城市。
4.3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建筑风格受到影响,出现佛教建筑。
4.4 隋唐时期:国家繁荣,建筑技术不断创新,出现木结构建筑的高峰。
4.5 宋元时期:城市商业繁荣,建筑风格趋向多元化。
4.6 明清时期:建筑技术日趋成熟,出现故宫等代表性建筑。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建筑史》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建筑类型及其代表作品,重点探讨官式建筑、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的特色与风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掌握不同类型的建筑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及其分类。
教学重点:官式建筑、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建筑模型、图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引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介绍木构架、斗拱、屋顶、彩画等建筑元素。
(2)官式建筑:以故宫为例,讲解其布局、建筑风格及象征意义。
(3)宗教建筑:以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为例,分析其建筑特色及宗教内涵。
(4)园林建筑:以颐和园为例,阐述园林建筑的布局、意境及美学价值。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身边的中国古代建筑,分享观察心得。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点2. 官式建筑:故宫3. 宗教建筑:佛教寺庙、道教宫观4. 园林建筑:颐和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2)分析故宫的建筑风格及象征意义。
(3)比较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的建筑特点。
2. 答案:(1)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点:木构架、斗拱、屋顶、彩画等。
(2)故宫的建筑风格:严谨对称、宏伟壮观;象征意义:皇权至上、国家统一。
(3)佛教寺庙:以塔为中心,注重宗教氛围;道教宫观:以殿堂为主,强调仙境意境。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word版第一章:中国建筑史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3. 认识中国建筑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3. 中国建筑的特点;4. 中国建筑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建筑案例,展示中国建筑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中国建筑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发展脉络和特点;3. 分析:分析典型建筑案例,如故宫、长城等;4. 总结:强调中国建筑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兴趣。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中国建筑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2.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3. 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宫殿、寺庙、住宅等;2.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木结构、砖石结构等;3.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秦汉风格、唐宋风格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结构体系和艺术风格;2. 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结构体系和艺术风格;3. 展示: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4. 总结:强调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中国古代建筑,进行深入研究。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建筑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脉络;2. 了解中国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3. 认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风格变化。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外建筑史教案主讲人:***前言为什么要学建筑史?了解中外建筑发展的基本情况,掌握各种不同类型建筑风格的演变和特点。
是其它设计的源泉,在以后的艺术设计实践中,运用所学习的建筑史的知识指导设计实践,尤其进行特定文化风格的设计。
怎样学习建筑史?掌握中外建筑形制、施工技术、材料运用等;通过课堂教学,掌握各类建筑类型的文化背景,提高史论知识;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各种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参考书目: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刘先觉译:《世界室内设计史》。
成绩评定办法:平时作业+出勤情况=平时成绩;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综合评定成绩。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情况2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背景与历史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木架建筑的优势:木架结构的缺陷,也限制了它的发展:穿斗式木构架的特色:抬梁式木构架的特色:大式(斗拱)与小式(无斗拱);大木作(承重体系)、小木作(装修体系)。
屋顶建筑群的组合:建筑与环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善择吉址、因地制宜、整治环境、心理补偿建筑类型:▪居住建筑、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礼制建筑、宗教建筑、教育、文化娱乐建筑、商业与手工业建筑、园林与风景建筑、市政建筑、标志建筑、防御建筑工官制度:思考题:▪名词解释:抬梁式屋架、穿斗式屋架。
▪简答:木结构的优缺点。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教学要求:本章要重点理解各时代建筑的特点,及各类建筑在前代基础上的突破;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化发展和特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背景及在历史中的地位;掌握中国古代建筑演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六七千年)⏹仰韶文化(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西安半坡村遗址)⏹龙山文化(河南安阳后岗龙山文化、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已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划的图案,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郑州商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商)⏹洛阳东周王城、诸侯城址(邯郸赵故城、山西侯马晋故城。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方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教案的稿纸上,笔尖轻轻触碰着纸面,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作为中国建筑史的十年磨砺,让我对这个课题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理解。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古老而辉煌的建筑殿堂。
一、课程概述我们要明确,《中国建筑史》这门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变迁,掌握各个时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课程分为十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一个时期的建筑风貌。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把握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
2.分析建筑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的美学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测绘、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我会结合实物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建筑的美;课后,组织学生参观实地建筑,进行测绘实践。
2.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分析其设计理念、建筑风格、历史背景等。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建筑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问题。
4.课堂互动:设置问答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内容1.先秦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重点介绍宫殿、宗庙等建筑。
2.秦汉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讲述长城、阿房宫等著名建筑。
3.魏晋南北朝建筑:佛教建筑兴起,介绍寺庙、塔等建筑。
4.隋唐建筑:盛世气象,讲述宫殿、园林、桥梁等建筑。
5.宋辽金建筑:建筑技艺成熟,介绍城市布局、园林景观等。
6.元明清建筑:以皇家建筑为主,讲述故宫、颐和园等。
7.民居建筑:介绍各地民居特色,如福建土楼、安徽徽派建筑等。
8.近现代建筑:讲述外来建筑风格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如洋楼、别墅等。
9.当代建筑:分析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如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
10.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探讨如何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实现建筑创新。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
2.实践成绩:包括测绘实践、设计作业等。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建筑史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2. 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3. 培养学生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研究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建筑史的主要时期和代表性建筑;2.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构造和装饰;3. 中国建筑文化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2. 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原则和特殊构造;3. 分析中国建筑文化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图片和视频资源;3. 学生手册和练习册;4. 建筑模型和样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幅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中国建筑的兴趣;2. 提问:你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什么了解?你喜欢哪些建筑风格?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建筑史的主要时期和代表性建筑,包括古代、中古和近现代;2. 解释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构造和装饰,如屋顶、柱子、门窗等;3. 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原则和特殊构造,如对称性、木结构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中国传统建筑案例,分析其特点和设计原则;2. 学生展示并互相评价,讨论不同建筑案例的差异和共同点;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个现代建筑案例,分析其受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2. 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对现代建筑的理解和感悟;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思考中国建筑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五、练习与总结(10分钟)1. 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解答疑惑;3.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教学延伸:1. 参观当地的中国传统建筑,让学生亲身感受其特点和魅力;2. 组织学生进行建筑模型制作或设计比赛,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中国建筑史的更多细节和背后的故事。
《中国建筑史教案》word版

教案200 1 ~200 2 学年第一学期院(系、部)建筑系教研室建筑历史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任课专业、年级、班级99建筑学主讲教师姓名朱永春职称、职务教授使用教材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2001 ~2002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实施小结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采用教材: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史》任课教师:朱永春实验(实习)指导教师:谢鸿权辅导教师、助教:谢鸿权任教班级 99建筑学计划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安排总课时学时,学分,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实习)学时本学期计划授课学时,其中理论 5 9 学时,实验(实践、实习)学时实施情况:实际完成的授课总课时 5 9 学时,其中理论5 9 学时,实验(实践、实习)学时按实施教学编写的教案理论有 22 部分,实验(实践、实习)有部分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成绩计算方式考试90% 作业10%教学小结:按计划授完全部内容,教学效果良好。
宋材栔制度为难点,可单独设一节介绍《营造法式》与大木作制度。
任课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系主任签名:年月日教案2002 ~200 3 学年第一学期院(系、部)建筑系教研室建筑历史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任课专业、年级、班级 00建筑学主讲教师姓名朱永春职称、职务教授使用教材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史》华侨大学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第一章:中国建筑史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意义。
2. 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3. 认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3.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史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2. 举例法:通过具体建筑案例分析,展示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3.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建筑史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涵盖中国建筑史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的课件。
3. 案例图片:准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图片,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意义,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建筑史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3. 分析:通过具体建筑案例,分析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和世界影响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我国建筑史的认识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建筑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
3. 认识中国古代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2.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3.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4.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主要类型和结构体系。
2. 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古建筑,直观了解建筑材料和构造。
3. 对比法:通过对比不期的建筑,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中国美术作品鉴赏”中的第5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建筑的分类及特点,重点分析宫殿、陵墓、园林、宗教建筑等典型建筑样式,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学会欣赏和分析古代建筑艺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古代建筑的分类、发展历程及典型样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概述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2)分类介绍宫殿、陵墓、园林、宗教建筑等典型建筑样式。
(3)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3. 实践活动4. 例题讲解以故宫为例,分析其建筑特点及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古代建筑,分析其特点并绘制平面图。
七、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分类:宫殿、陵墓、园林、宗教建筑特点:木构架、斗拱、飞檐、彩绘、对称布局2. 文化内涵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风水学说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分析其特点及文化内涵。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包括建筑名称、时代背景、建筑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古代建筑,实地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程度和逻辑性;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应用;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6.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7.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条理性;8.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9.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第一章:中国建筑史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史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中国建筑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概述发展脉络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建筑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方式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2.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方式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结构和构造方式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建筑特点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第三章:中国近现代建筑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背景和特点掌握中国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认识中国近现代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2 教学内容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背景和特点中国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中国近现代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背景和特点,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建筑特点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近现代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第四章:中国当代建筑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掌握中国当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认识中国当代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4.2 教学内容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中国当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中国当代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当代建筑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建筑特点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当代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第五章:中国建筑史的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史的重要案例及其特点掌握中国建筑史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认识中国建筑史案例在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史的重要案例及其特点中国建筑史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中国建筑史案例在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史的重要案例及其特点,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建筑史案例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案例特点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建筑史案例在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性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第六章:中国建筑的材料与工艺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及其特性掌握中国建筑的主要工艺和技术理解材料与工艺对中国建筑风格和结构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的主要材料(如木材、砖石、瓦等)及其特性中国建筑的主要工艺和技术(如榫卯结构、砖雕、木雕等)材料与工艺对中国建筑风格和结构的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的主要材料及其特性,主要工艺和技术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建筑的材料和工艺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实践操作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建筑的工艺和技术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或动手实践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七章:中国建筑的布局与规划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的布局原则和规划理念掌握中国建筑的典型布局形式(如庭院式、轴线式等)理解布局与规划对中国建筑艺术和功能的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的布局原则和规划理念中国建筑的典型布局形式及其特点布局与规划对中国建筑艺术和功能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的布局原则和规划理念,典型布局形式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建筑案例,让学生理解布局与规划的实际应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布局与规划对中国建筑艺术和功能的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具体建筑案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八章:中国建筑的装饰与细部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装饰的种类和特点掌握中国建筑细部装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理解装饰与细部对提升建筑美感和文化价值的作用8.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装饰的种类(如彩画、雕刻、金砖等)及其特点中国建筑细部装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装饰与细部对提升建筑美感和文化价值的作用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装饰的种类及其特点,细部装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建筑的装饰和细部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实践操作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建筑的装饰和细部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或动手实践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九章:中国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掌握中国建筑的生态设计理念和技巧理解中国建筑如何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9.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国建筑的生态设计理念和技巧中国建筑如何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设计理念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建筑案例,让学生理解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具体建筑案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十章:中国建筑的传承与创新10.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在历史传承中的演变掌握中国建筑在当代创新中的发展趋势认识中国建筑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保持活力10.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在历史传承中的演变中国建筑在当代创新中的发展趋势中国建筑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保持活力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在历史传承中的演变,当代创新中的发展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建筑案例,让学生理解传承与创新的应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国建筑史概述1. 中国建筑史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完整版)潘谷西中国建筑史教案:绪论、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状况

授课学时
2学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章节)
绪论、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状况
教学目标
了解古建筑整体特征、发展脉络
教学重、难点
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特点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绘图板
教学过程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一·建筑多样性与主流
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
四.建筑群的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北方住宅庭院开阔,为有充足的阳光,南方庭院狭小,称为“天井”
五.建筑与环境
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流派-—-—儒家和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建设者都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善择基址、因地制宜、整治环境、心理补偿
六.建筑类型
氏族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来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1。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zhen)鄩(xun)。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2.作为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特点之一的斗栱,在汉代已经普遍使用。
3.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特色之一的屋顶,形式也开始多样化。
4.在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三国、晋、南北朝 220~589年
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我国自然山水式风景自秦汉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大发展。
中国最早出现的建筑是先民们为了谋求基本生存空间而构筑的穴居和巢居。其后产生了供集体活动使用的大房子,进而又有了为氏族祭祀而设立的祭坛和神庙。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资料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建筑史》的第三章“古代建筑”,详细内容涉及古代建筑的风格、结构特点、装饰艺术以及其在不同朝代的演变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基本风格和结构特点,掌握古建筑在各个朝代的代表性建筑。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建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对建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装饰艺术。
教学重点:古建筑在不同朝代的演变过程和代表性建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故宫、颐和园等古建筑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古代建筑的基本风格和结构特点b. 古代建筑在不同朝代的演变过程c. 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3. 例题讲解:以北京故宫为例,分析其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和装饰艺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个古建筑的结构简图,并分析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建筑的基本风格和结构特点2. 古代建筑在不同朝代的演变过程3. 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建筑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古建筑,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提高对中国古建筑的认识。
同时,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课后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装饰艺术。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古建筑题目。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装饰艺术1. 古建筑结构特点:建筑中的斗拱、梁、柱、枋等部件,具有独特的结构作用和装饰功能。
古建筑中的榫卯结构,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2. 古建筑装饰艺术:装饰题材丰富,如龙、凤、蝙蝠、莲花等吉祥图案。
装饰手法多样,包括雕刻、彩绘、镶嵌等。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建筑史》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结构特点、装饰风格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古代建筑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装饰风格及建筑技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故宫、颐和园等著名古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各时期的建筑特点。
(2)详细讲解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装饰风格及建筑技艺,结合建筑模型、挂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古代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古代建筑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建筑发展历程2. 古代建筑结构特点3. 古代建筑装饰风格4. 古代建筑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故宫的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答案要点:故宫的建筑特点包括:对称布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等;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皇权至上、儒家思想等方面。
2. 作业题目:论述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答案要点:古代建筑在设计时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如选址、布局、材料等,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建筑史》,深入了解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建筑史优质教案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建筑史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中国建筑史展开,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以及第二节《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特点》。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古建筑的结构体系、古建筑的特点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掌握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2. 学习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体系,理解古建筑在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的建筑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建筑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主要类型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建筑模型、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建筑图片,引发学生对古建筑的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古建筑的历史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内容学习:(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如秦砖汉瓦、唐风宋韵等。
(3)古建筑的结构体系:讲解木构架结构、砖石结构等,分析其优缺点。
(4)古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古建筑类型,分析其特点并设计一座具有古建筑元素的现代建筑。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古建筑结构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座古建筑。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历史演变主要类型结构体系特点2. 古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分析报告,包括古建筑的历史、类型、结构、特点以及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建筑的了解程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观当地古建筑,深入了解古建筑的文化内涵,提高建筑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与启发性;5.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与实用性;6. 作业设计的评估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入性与连贯性。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建筑史》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建筑风格的演变以及著名建筑实例分析。
重点讲解木构架结构、斗拱、屋顶造型等元素,并以故宫、颐和园等为例进行详细解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掌握木构架结构、斗拱、屋顶造型等建筑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分析著名建筑实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木构架结构、斗拱等建筑元素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建筑风格的演变以及著名建筑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建筑风格的演变,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古建筑的特点和美感。
4. 例题讲解:以故宫为例,讲解木构架结构、斗拱等建筑元素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颐和园的建筑特点。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木构架结构斗拱屋顶造型2. 建筑风格演变古代宋代明清3. 著名建筑实例故宫颐和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自己家乡的一座古建筑,描述其特点并阐述其历史价值。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课堂所学,从建筑元素、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描述清晰,观点明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古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开展古建筑保护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践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中国古代建筑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身的结构和风格,还应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200 1 ~200 2 学年第一学期
院(系、部)建筑系
教研室建筑历史
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
任课专业、年级、班级99建筑学
主讲教师姓名朱永春
职称、职务教授
使用教材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2001 ~2002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实施小结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
采用教材: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史》
任课教师:朱永春实验(实习)指导教师:谢鸿权
辅导教师、助教:谢鸿权任教班级99建筑学
计划安排: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安排总课时学时,学分,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实习)学时
本学期计划授课学时,其中理论 5 9 学时,实验(实践、实习)学时
实施情况:
实际完成的授课总课时5 9 学时,其中理论5 9 学时,实验(实践、实习)学时
按实施教学编写的教案理论有22 部分,实验(实践、实习)有部分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成绩计算方式考试90% 作业10%
教学小结:
按计划授完全部内容,教学效果良好。
宋材栔制度为难点,可单独设一节介绍《营造法式》与大木作制度。
任课教师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
2002 ~200 3 学年第一学期
院(系、部)建筑系
教研室建筑历史
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
任课专业、年级、班级00建筑学
主讲教师姓名朱永春
职称、职务教授
使用教材统编教材《中国建筑史》
华侨大学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