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管理工作手册(上册)
环境管理手册
目录目录。
.。
...。
..。
.....。
.............。
10.0概述。
...。
....。
.。
....。
.。
..。
.......20。
1 实施令..。
.。
...........。
.....。
..。
...20。
2管理者代表任命.。
...。
....。
.。
......。
.....。
.30。
3 手册说明...。
..。
........。
.。
.。
......。
...40。
4 环境方针....。
...。
.。
...。
..。
...。
.。
.50。
5 公司概况.。
.....。
.......。
..........。
..60.6GB/T24001-2004标准条款及本手册章节号对照表。
..。
..。
.。
...71.0范围.。
........。
.。
..。
.。
.....。
...。
...82.0 引用标准和文件..。
.。
..。
..。
......。
...。
.93.0 定义.。
.......。
...。
.。
...。
........104.0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
...。
.。
..。
.....。
114。
1 总要求..。
...................。
.......。
114.2环境方针...。
.。
.........。
..。
...。
......114.3规划(策划)..........。
.。
....。
..。
....。
114。
4实施和运行.。
...........。
........。
...。
.124。
5检查和纠正措施。
..........。
.。
.。
...。
.。
..。
.174.6管理评审.。
..。
..........。
..。
......19附录A:《环境管理手册》发放清单。
........。
.....。
.。
20附录B:环境体系各要素逻辑关系图.。
.。
.....。
....。
....21附录C:组织架构图.。
..。
...。
.......。
......。
22附录D:职能分配表.............。
.。
...。
...。
环境管理手册全
******部件有限公司环境管理手册编制:审批:****年5月3日发布****年5月8日实施环境管理手册文件编号:SB/QM-2008A 第0次修改第1页共22页目次手册颁布令 (2)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3)企业简介 (4)手册的管理 (5)总要求 (5)环境方针 (5)策划 (6)4.3.1 环境因素 (6)4.3.2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7)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8)4.4 实施与运行 (9)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9)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11)4.4.3 信息交流 (12)4.4.4 文件 (12)4.4.5 文件管理 (13)4.4.6 运行控制 (14)4.4.7 应急准备与响应 (14)4.5 检查 (15)4.5.1 监测和测量 (15)4.5.2 合规性评价 (16)4.5.3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16)4.5.4 记录控制 (17)4.5.5 内部审核 (17)4.6 管理评审........................................................................... 1 8--19 附录1 环境方针 (20)附录2 环境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21)附录3 环境管理程序文件清单 (22)附录4 环境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23)环境管理手册文件编号:SB/QM-2008A 第0次修改第2页共22页手册颁布令本手册依据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准要求编制而成。
本手册阐明了本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是公司环境管理准则和法规性文件,也是向社会和认证组织提供信任的依据。
现予批准发布,自2008年5月8日生效实施。
希望全体员工必须理解、贯彻。
总经理:2008年5 月3日环境管理手册文件编号:SB/QM-2008A 第0次修改第3页共22页管理者代表任命书为建立、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特任命同志为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职责和权限(见第9页)。
环境管理手册(1)
环境管理手册(1)1.总那么32.引用标准 33.术语定义 34.环境治理体系要求 4 4.1总要求 4 4.2环境方针 6 4.3策划 9 4.3.1环境因素 9 4.3.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0 4.3.3目标和指标 12 4.3.4环境治理方案 14 4.4实施与运行 16 4.4.1组织结构和职责 16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21 4.4.3信息交流 23 4.4.4环境治理体系文件 25 4.4.5文件操纵 26 4.4.6运行操纵 28 4.4.7应急预备和响应 30 4.5检查和纠正措施 314.5.1监测与测量 31 4.5.2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32 4.5.3记录 33 4.5.4环境治理体系审核 344.6治理评审 365.附表 37 5.1环境因素清单 37 5.2重要环境因素台帐 41 5.3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45 5.4环境目标、指标和治理方案台帐 47 5.5环境治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 51 5.6环境治理体系组织结构图 52 5.7生产工艺流程图 53 5.8厂区平面布置图 54 5.9环境治理手册修改状态表 551.总那么1.1 目的在公司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爱护环境,确保依据GB/T24001—1996 idt ISO14001:1996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治理体系。
制定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环境治理方案,并使其文件化,通过公司生产全过程的治理,实现污染预防和体系环境行为的连续改进。
1.2适用范畴本环境治理手册是本公司环境治理体系的核心,适用于本公司的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适用于公司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体系的内审、治理评审和第三方认证。
对本公司的相关方亦应将手册中的相关事项向他们传达。
1.3 制定及修改本环境治理手册的制定、修改依据«文件治理工作程序»进行。
2.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4001—1996 idt ISO14001:1996环境治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4004—1996 idt ISO14004:1996环境治理体系原那么、体系和使用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环境管理工作手册
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环境管理工作手册环境管理工作手册文件号:SSIPPM/V—HJ版本号:E生效时间:201421编制:一体化文件编写组批准:_____________ 冷慧枝 _________序号标题页码-、总贝y (4)二、职责 (5)三、程序文件 (6)P-19清洁、卫生程序 (6)P-20 消杀、绿化程序 (8)P-27环境/职安运行控制程序 (9)五、工作规程 (12)W/HJ-01清洁管理规程 (12)W/HJ-02环境消杀管理规程 (18)W/HJ-03 绿化养护和管理工作规程 (22)W-HJ-04噪声控制管理规程 (28)W/HJ-05污水管理 (30)W/HJ-06 废气管理规程 (32)W/HJ-07 化学物品管理规程 (34)W/HJ-07 固体废弃物管理规程 (37)六、支持文件 (40)七、记录表格 (41)清洁工作检查表 (42)不合格情况记录 (43)绿化清单 (44)消杀工作月检表 (46)消杀工作记录表 (47)绿化养护工作日记录表 (49)绿化养护月检查表 (50)绿化施肥记录表 (52)环境监测记录表 (53)环境因素/危险源检查控制记录表 (56)固体废弃物处置登记表 (54)一、总贝y1、本手册所称环境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影响和调控物业小区业主或物业使用人与环境的关系,使物业环境质量达到最佳,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物业达到增值保值的目标。
2、本手册主要包括对清洁、绿化、消杀、二次供水、固体废物、危险化学品等与物业环境相关的因素的管理,通过对此类业务的管理控制,确保物业环境符合服务质量和环保的要求,提升顾客良好的生活、工作体验。
3、本手册适用于公司管理区域内所有物业的类型。
二、职责1、公司分管副总或总经理负责审批重大环境改造方案。
2、综合管理部部负责对公司总体环境进行监督和管控,识别重大环境因素,提出制定环境管理制度、标准和流程;对小区环境日常管理运作进行监督抽查;对环境供方的资格进行审查和质量评审,检查指导物业服务中心对供方的管理监督工作。
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手册
环境管理手册编号:版本: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号:公司发布实施本手册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写。
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及公司的实际情况。
本手册是阐明公司环境方针、指导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以达到公司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的体系文件之一,是公司实施环境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对社会作出环境保护的基本承诺。
现批准颁布本手册,年月日起正式实施,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在责任范围内实施环境管理手册的规定。
日期:总经理:为保持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公司环境方针和目标,现任命为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协调和处理体系运行中的工作,确保提高公司员工的环保意识,提出改进需求,持续改进公司环境绩效。
公司总经理:日期:公司简介我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的厂家,主要从事的开发生产。
我公司已配备了最完善的生产设备和测试设备。
生产设备有:,并先后通过了2000版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欧盟的ROHS认证和质量信誉双保障证书、优质产品证书,全部产品都在通过国家认可的测试中心测试为合格的产品,2006年被评为星级企业。
我公司也是世界驰名品牌企业的长期配套供应商,如等上百家公司,并批量出口英。
我公司也是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海外经营方面有非常好的操作经验,能保证顾客的货期。
公司地址:电话:传真:邮政编码:我公司环境管理方针全员参与,增强环境意识遵规守法,坚持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预防环境污染持续改进,加强环境管理其内涵是:—环境是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活动空间。
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文明生产、保护环境是我们应尽的社会义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责任。
——运用先进合理的生产技术和绿色手段,致力于环境改善、污染预防、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产生,营造环保、绿色产品,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通过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追求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企业的环保能力和效果,在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的目标,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企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谐调。
环境管理手册(含表格内容)
6.2.1 制定适合本公司的环境方针。
6.2.2 识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评价并确定其中的重要环境因素。
6.2.3 识别并确定适用于本企业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6.2.4 确定优先原册,建立适宜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6.2.5 建立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实施环境方针,制定环境管理方案,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
5 术语与定义
为在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中,对所使用的术语有共同的理解。本手册采用标准GB/T24001-2016idt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使用指南》中的定义。
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6.1 要求
6.1.1 从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ISO14001标准的要求,建立动态的环境管理体系。
源资源;持续改进,争创环保企业。”是公司环境方针。
“科技领先,优质高效,顾客至上,遵信守约”是公司质量方针。
“务实、创新,团结、奋博,优质、高效”是公司经营理念。
“顾客至上,遵信守约”是XXX人对您的承诺。
XXX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拼搏进取的企业精神,诚信、创新、务实、超越的企业文化,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设备精良、技术精湛、品质过硬的高科技企业,更好地为国防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
2 管理与控制
本手册权属于XXX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有,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全部或部分复制,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手册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写,经总经理批准后颁布实施。管理代表负责手册的编写、评审、修改、换版及条文解释等工作,并确定手册的发放范围,负责对手册进行统一编号分发。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对手册内容进行评审及更改:
6.1.2 为保证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正确运行和有效实施,实现环境管理方针和目标而编制由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构成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7-1大气环境管理课件
Page 36
(2)荒漠化 工程措施:设置工程沙障,固定流动沙丘 植物措施:封沙育草、飞播
(3)盐碱化 水利改良:沟渠排水、井灌井排
(滴灌、喷灌、疆坎儿井)
农业生物改良:增加有机肥,调整农业用地结构 化学改良:利用富含钙的石膏等改良
Page 30
土地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 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Page 31
草场退化
我国的草场过渡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 的退化也因而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 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牧畜头 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 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Page 15
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二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 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 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Page 16
Page 17
Page 18
144
12
18
Page 19
三、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宏观分析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宏观分析,是指在制定大气污染综 合整治规划时,根据当地的大气污染和大气环境特征,从 生态系统出发,对影响大气质量的多种因素进行系统的综 合分析,从宏观上确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的方向和重点, 从而为具体制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提供依据。
Page 6
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
大气是生命的支柱,它为人类及动物提供呼吸所需要
的O2。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吸入13kg(10m3)的空气。
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合成碳水化合物,提供人 类和动物的食物。 大气中的N2通过不同形式的固氮作用以及一系列复杂的 生物化学反应,转变为生命不可缺少的氨基酸。
大气科学与管理作业指导书
大气科学与管理作业指导书第一章大气科学基础理论 (2)1.1 大气组成与结构 (2)1.2 大气物理特性 (3)1.2.1 温度 (3)1.2.2 压力 (3)1.2.3 密度 (3)1.2.4 湿度 (3)1.3 大气化学过程 (3)1.3.1 光化学过程 (3)1.3.2 气溶胶过程 (3)1.3.3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3)第二章大气探测与观测技术 (4)2.1 地面气象观测 (4)2.2 高空气象观测 (4)2.3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4)第三章气象要素与气候变化 (5)3.1 气温与降水 (5)3.2 气压与风 (5)3.3 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 (6)第四章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 (6)4.1 全球大气环流 (6)4.2 区域大气环流 (7)4.3 天气系统与天气预报 (7)第五章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 (7)5.1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传播 (7)5.2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8)5.3 环境保护政策与管理 (8)第六章气象灾害与风险管理 (9)6.1 气象灾害类型与特征 (9)6.1.1 气象灾害类型 (9)6.1.2 气象灾害特征 (9)6.2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9)6.2.1 风险评估方法 (9)6.2.2 风险评估指标 (10)6.3 气象灾害应急与管理 (10)6.3.1 应急预案制定 (10)6.3.2 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 (10)6.3.3 社会力量参与 (10)第七章气象信息与服务 (11)7.1 气象信息采集与处理 (11)7.2 气象信息发布与服务 (11)7.3 气象信息应用案例分析 (12)第八章大气科学研究方法 (12)8.1 观测与分析方法 (12)8.1.1 地面观测 (12)8.1.2 高空观测 (12)8.1.3 数据分析 (13)8.2 数值模拟与模型 (13)8.2.1 气象模型 (13)8.2.2 气溶胶模型 (13)8.2.3 化学传输模型 (13)8.3 实验研究方法 (13)8.3.1 实验设计 (13)8.3.2 实验观测 (13)8.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13)8.3.4 实验验证 (14)第九章气象产业发展与管理 (14)9.1 气象产业概述 (14)9.2 气象产业政策与管理 (14)9.2.1 气象产业政策 (14)9.2.2 气象产业管理 (14)9.3 气象产业市场分析 (15)9.3.1 市场规模 (15)9.3.2 市场需求 (15)9.3.3 市场竞争格局 (15)第十章国际合作与交流 (15)10.1 国际气象组织与活动 (15)10.2 国际气象合作项目 (16)10.3 国际气象交流与合作策略 (16)第一章大气科学基础理论1.1 大气组成与结构大气科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大气圈及其与地球表面相互作用的学科,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措施手册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措施手册第一章概述 (3)1.1 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 (3)1.2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发展趋势 (3)第二章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控制 (4)2.1 工业排放源控制 (4)2.2 交通排放源控制 (4)2.3 生活排放源控制 (5)第三章燃料燃烧控制技术 (5)3.1 燃料清洁化技术 (5)3.1.1 燃料替代技术 (5)3.1.2 燃料预处理技术 (5)3.1.3 燃料添加剂技术 (6)3.2 燃烧设备优化 (6)3.2.1 燃烧器设计优化 (6)3.2.2 燃烧室结构优化 (6)3.2.3 燃烧过程参数优化 (6)3.3 燃烧尾气净化 (6)3.3.1 脱硫技术 (6)3.3.2 脱硝技术 (6)3.3.3 除尘技术 (6)3.3.4 脱汞技术 (7)第四章工业废气处理技术 (7)4.1 吸收法 (7)4.2 吸附法 (7)4.3 催化转化法 (7)4.4 生物处理法 (7)第五章城市大气污染防治 (8)5.1 城市绿化 (8)5.2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8)5.3 城市交通优化 (8)第六章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 (9)6.1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政策 (9)6.1.1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9)6.1.2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9)6.1.3 《大气污染防治法》 (9)6.2 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法规 (9)6.2.1 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9)6.2.2 地方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0)6.3 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10)6.3.1 主导 (10)6.3.2 企业履行主体责任 (10)6.3.4 监管执法 (10)第七章大气污染防治监测技术 (10)7.1 污染物监测技术 (11)7.2 气象因素监测技术 (11)7.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11)第八章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案例 (12)8.1 工业废气治理工程案例 (12)8.1.1 项目背景 (12)8.1.2 治理目标 (12)8.1.3 工程内容 (12)8.1.4 工程实施与效果 (12)8.2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案例 (12)8.2.1 项目背景 (13)8.2.2 治理目标 (13)8.2.3 工程内容 (13)8.2.4 工程实施与效果 (13)第九章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评价与选择 (13)9.1 技术评价方法 (13)9.1.1 经济效益评价法 (13)9.1.2 环境效益评价法 (13)9.1.3 综合评价法 (14)9.1.4 社会效益评价法 (14)9.2 技术选择原则 (14)9.2.1 科学性原则 (14)9.2.2 适用性原则 (14)9.2.3 经济合理性原则 (14)9.2.4 环境友好性原则 (14)9.2.5 社会可接受性原则 (14)9.2.6 创新性原则 (14)第十章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管理 (15)10.1 项目策划与管理 (15)10.1.1 项目目标与任务明确 (15)10.1.2 项目可行性研究 (15)10.1.3 项目实施方案制定 (15)10.1.4 项目组织与管理 (15)10.2 项目实施与监督 (15)10.2.1 项目实施进度监控 (15)10.2.2 项目质量把关 (15)10.2.3 项目资金管理 (15)10.2.4 项目监督与评估 (16)10.3 项目验收与评价 (16)10.3.1 项目验收标准制定 (16)10.3.2 项目验收程序与方法 (16)第十一章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与培训 (16)11.1 宣传教育策略 (16)11.2 培训体系建设 (17)11.3 公众参与与监督 (17)第十二章大气污染防治国际合作与交流 (17)12.1 国际合作机制 (17)12.2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18)12.3 国际先进技术引进与推广 (18)第一章概述1.1 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大气污染防治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态平衡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工作手册
目录Ⅰ、工作职责…………………………………………………………………………2—31、境清洁绿化主管 (2)2、清洁绿化班长 (2)3、环境管理员 (3)Ⅱ、作业程序…………………………………………………………………………4—61、绿化养护 (4)2、环境清洁 (5)Ⅲ、技术标准…………………………………………………………………………7—421、绿化 (7)2、清洁卫生 (29)3、环境污染 (34)Ⅳ、质量要求…………………………………………………………………………43—44工作职责岗位名称:环境清洁绿化主管直接上级:综合管理部经理直接责任:1、在综合管理部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指导各物业的环境绿化、清洁卫生以及消杀等工作;2、尽力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积极配合综合管理部及其他部门处理好各种关于客户的投诉事件。
3、负责起草公司环境清洁绿化的各种文件、报表、通知和内部管理规定;制定公司环境清洁绿化的各项环境清洁保洁任务;4、负责各管理处有关清洁卫生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并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清洁卫生的各种检查工作,协调内外关系;5、协助管理处制定保洁的工作流程与监督质量,接受业主和其他人员的建议;监督各物业内的清洁与保洁工作,按照公司的要求落实;6、负责提高改善环境清洁绿化的各种工作流程,使工作人员安排更加合理,并对即将发生的问题进行预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7、负责公司新接管物业的环境清洁绿化设计,编制岗位计划和管理流程,并牵头组织培训和实施,协助新接项目的物业管理走上正轨;8、负责清洁卫生的新技术的推广,和清洁卫生的大众意识到宣传,尽量做到我们接管的物业内干净整洁,无污染,营造祥和的物业(小区)。
岗位名称:管理处清洁绿化班长直接上级:管理处主任直接下级:环境管理员(后备义务消防员)直接责任:1、对管理处主任负责;2、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劳动纪律及管理处各项规章制度;3、熟悉和遵守国家有关环境清洁的法规法律,熟悉掌握所管辖的物业基本情况,能够根据辖区特点设定岗位工作范围以及工作频率;4、负责协助公司环境清洁绿化主管对本项目及新增项目的接管及验收工作,做好前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包括环境清洁设施,环境的污染的受损度的检测,以及防止受污染的设施、设备的安装试用等;特别是声、水、大气、电磁、光等方面的污染。
物业知识教材:物业大气环境管理
物业知识教材:物业大气环境管理物业知识教材:物业大气环境管理一、物业大气污染监测对物业区域内的大气污染进行监测时,应根据污染物排放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气象周期的变化规律以及监测目的要求的时间分辨率(如确定污染物对人体的慢性危害时,需测定污染物的日平均、月平均或某一时段的平均浓度,急性危害则要求3分钟的分辨率,光化学烟雾危害要求10分钟的分辨率等),来确定大气污染监测的采样周期。
为了显示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要注意正确选择监测点。
不同污染物和污染源所造成的大气污染范围是不同的。
由点源和线源引起的小范围的污染,污染浓度分布主要取决于大气扩散过程。
应根据大气扩散模型计算出地面浓度分布最大点,此点即为最佳采样监测点。
由面源引起的一定区域的污染,由于这类污染的地面污染浓度分布相当均匀,主要受地形和当时气象条件的影响,且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
因此,可按均匀区的范围、用地类型和均匀气象区特性,在预计的最高浓度点设置监测采样点。
关于大气污染监测点的密度的确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监测范围。
由于高大建筑物和热岛效应的影响,其中各局部的污染物浓度差异可能很显着,但考虑经济性,又不能在每个均匀区都设监测点,而只能折衷选定能达到一定置信水平的点数,有的直接按人口密度来确定监测点数;有的采用方格法,即将每个均匀区分成若干小格,求出每个小格的污染物通量,再综合考虑区域具体情况确定区域监测点数;二是采样周期的长短。
监测结果的平均时间越长,其代表区域空气质量的合理性也越显着,监测点也可适当少一些;三是污染物的化学活性。
有的污染物惰性很强,如CO,可在空气中停留几十天甚至几年,除公路两侧外其浓度变化较小;而SO2在空气中很易氧化,仅能停留几小时到几天,变化较大。
因此,确定监测点密度还要考虑污染物的化学活性。
最后,是关于大气污染物采样的问题,大气污染物采样可分为气态污染物采样和粒状污染物采样两方面。
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有直接采样和浓缩采样两种。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册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册2011年08月05日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 关闭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 | 关闭京嘉环保空气过滤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空气污染防治设备专业厂商,拥有近20年专业治理经验,值得信赖!内容简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册》分为八篇,共28章。
主要内容包括:大气污染的基础知识及大气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气体和粉尘的性质;能源、燃烧和燃烧污染物的控制;各种除尘器及其选择方法;气态污染物(硫氧化物、固定源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及机动车排放)治理技术;净化系统(集气罩、管道系统、通风机和电动机)设计;主要工业(电力工业、水泥工业、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及其浓度估算模式。
目录第1篇总论第1章概论1.1 大气污染的概念1.2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1.2.1 大气污染物1.3 大气污染问题的产生和发展1.3.1 工业发达国家大气污染的发展和控制历程1.3.2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发展历程1.4 大气污染的工程控制途径1.5 中国大气污染的现状1.6 中国大气污染控制战略目标和措施参考文献第2章大气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2.1 大气污染防治法2.2 大气环境保护标准体系2.2.1 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分类2.2.2 大气环境保护标准汇总2.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2.3.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3.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3.3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2.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4.1 制定原则2.4.3 行业标准2.4.4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2.5 空气污染指数及报告2.5.1 空气污染指数分级及其浓度限值2.5.2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参考文献第2篇气体和粉尘的性质第3章气体的性质3.1 气体的湿度3.1.1 绝对湿度3.1.2 气体的相对湿度3.1.3 气体的含湿量3.1.4 湿气体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3.2 气体的密度3.2.1 单一气体的密度3.2.2 混合气体的密度3.2.3 气体密度的换算3.2.4 气体体积流量的换算3.3 气体的黏度3.3.1 气体黏度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3.3.2 混合气体的黏度3.4 气体的热容和定压热的计算3.4.1 气体的热容3.4.2 定压热的计算3.4.3 混合气体的比热容3.5 某些气态污染物的特性3.5.1 硫化合物3.5.2 氮化合物3.5.3 碳化合物3.5.4 有害大气污染物参考文献第4章粉尘的性质4.1 粉尘的粒径和粒径分布4.1.1 颗粒的粒径4.1.2 颗粒的形状4.1.3 粉尘的粒径分布4.1.4 粒径分布函数4.1.5 多众数分布4.2 粉尘的物理性质4.2.1 粉尘的密度4.2.2 粉尘的安息角与滑动角4.2.3 粉尘的含水率4.2.4 粉尘的润湿性4.2.5 粉尘的光学特性4.2.6 粉尘的荷电性和导电性4.2.7 粉尘的黏附性4.2.8 粉尘的自燃性和爆炸性参考文献第3篇能源、燃烧和燃烧污染物的控制第5章能源和燃料5.1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概况5.1.1 能源的分类5.1.2 世界能源资源及利用概况5.1.3 中国能源资源及利用概况5.1.4 能源利用中的环境问题5.2 固体燃料5.2.1 煤的种类及化学组成5.2.2 煤的分析5.2.3 煤的使用特性和分类5.3 液体燃料5.3.1 液体燃料的化学组成5.3.2 燃料油的分类5.3.3 油品的主要使用特性5.4 气体燃料5.4.1 气体燃料的组成5.4.2 主要气体燃料5.5 可再生能源5.5.1 太阳能5.5.2 风能5.5.3 地热能5.5.4 生物质能5.5.5 海洋能参考文献第6章燃料燃烧过程及计算6.1 燃烧所需空气量和燃烧产物生成量6.1.1 完全燃烧所需空气量6.1.2 完全燃烧产生的烟气量6.1.3 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气量6.2 燃烧产物及过量空气系数的检测计算6.2.1 气体分析方程6.2.2 过量空气系数的确定6.3 燃烧温度6.3.1 完全燃烧时的理论燃烧温度6.3.2 不完全燃烧(有离解)时的理论燃烧温度6.3.3 理论燃烧温度的近似估算6.3.4 实际燃烧温度6.4 燃烧产生的污染物6.4.1 颗粒物的生成机理和燃烧条件6.4.2 SOx的生成机理和燃烧条件6.4.3 NOx的生成机理和燃烧条件6.4.4 燃料燃烧的排放因子参考文献第7章燃烧装置中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方法7.1 气体、液体燃料燃烧装置中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方法7.1.1 引言7.1.2 固定式燃烧装置的NOx排放特性7.1.3 抑制NOx生成的方法7.1.4 CO、炭黑等的控制方法7.2 煤燃烧装置中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方法7.2.1 粉煤燃烧装置中NOx的生成特性7.2.2 粉煤燃烧装置中NOx的控制方法7.3 沸腾燃烧装置中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方法7.3.1 沸腾炉内脱硫7.3.2 沸腾炉内脱氮7.3.3 二段燃烧沸腾炉脱硫和脱氮7.3.4 脱硫剂的再生参考文献第4篇除尘装置第8章除尘装置的分类、性能和选择8.1 除尘装置的分类8.2 除尘装置的性能8.2.1 除尘装置技术性能的一般表示方法8.2.2 除尘效率的表示方法8.2.3 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8.3 除尘装置的选择8.3.1 根据粉尘性质选择除尘装置8.3.2 根据运行条件选择除尘装置8.4 除尘装置的费用8.4.1 设备费8.4.2 运行费8.4.3 总费用参考文献第9章机械式除尘器9.1 重力沉降室9.1.1 沉降室的捕集效率9.1.2 沉降室的设计9.2 惯性除尘器9.3 旋风除尘器9.3.1 旋风除尘器内气流流型简介9.3.2 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9.3.3 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9.4 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形式和性能9.4.1 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形式9.4.2 常用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和性能9.5 组合式多管旋风除尘器9.5.1 串联式旋风除尘器组合形式9.5.2 并联式旋风除尘器组合形式9.6 旋风除尘器的选择设计和应用9.6.1 旋风除尘器的选择设计9.6.2 旋风除尘器的应用参考文献第10章袋式除尘器10.1 袋式除尘器的主要类型10.1.1 袋式除尘器的分类10.1.2 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机理10.1.3 典型的袋式除尘器10.2 袋式除尘器的滤料10.2.1 袋式除尘器滤料的材质10.2.2 对袋式除尘器滤料的要求10.2.3 袋式除尘器滤料的种类10.2.4 织造滤料及其性能10.2.5 针刺毡滤料及其性能10.2.6 复合耐高温针刺毡——氟美斯(FMS)和特氟美针刺毡10.2.7 覆膜滤料及其性能10.2.8 消静电滤料及其性能10.2.9 烧结不锈钢纤维毡10.3 袋式除尘器的设计和计算10.3.1 选用袋式除尘器应考虑的因素10.3.2 袋式除尘器的设计和选用步骤10.3.3 袋式除尘器的设计实例10.4 袋式除尘器的故障及其排除10.5 袋式除尘器的工业应用10.5.1 在钢铁工业的应用10.5.2 在水泥工业的应用10.5.3 在有色冶金工业的应用10.5.4 在机械工业的应用10.5.5 在炭黑工业的应用10.5.6 在电力工业的应用10.5.7 在生活垃圾焚烧炉烟尘净化中的应用10.5.8 在筑路行业的应用(沥青混凝土拌和机的烟尘治理)10.5.9 滤筒式除尘器的工业应用10.5.1 0陶瓷质微孔管过滤式除尘器的工业应用参考文献第11章电除尘器11.1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11.1.1 电除尘器的除尘过程11.1.2 电晕的发生11.1.3 电场11.2 粒子荷电及粒子捕集11.2.1 粒子荷电11.2.2 粒子的捕集11.2.3 理论分级效率方程的修正11.3 电除尘器的结构11.3.1 电晕电极11.3.2 集尘电极11.3.3 电极清灰装置11.3.4 气流分布装置11.3.5 电除尘器高压绝缘、密封及隔流11.4 电除尘器的选择设计和计算11.4.1 电除尘器本体结构的设计和计算11.4.2 电除尘器振打机构的设计和排灰装置11.4.3 电除尘器的设计实例11.5 电除尘器高压供电装置11.5.1 高压供电装置的种类11.5.2 高压供电装置的控制方式11.5.3 电源容量的选择11.5.4 电除尘器低压电源控制装置11.5.5 脉冲电源11.5.6 恒流源11.5.7 高频开关电源11.6 电除尘器的维护、管理及经济分析11.6.1 电除尘器的维护11.6.2 电除尘器的管理11.6.3 电除尘器的经济分析11.7 新型电除尘器11.7.1 带辅助电极电除尘器11.7.2 组合式除尘技术参考文献第12章湿式除尘器12.1 概述12.1.1 湿式除尘器的分类12.1.2 湿式除尘器的性能和净化效率12.1.3 湿式除尘器的选择12.2 重力喷雾洗涤器12.3 湿式旋风除尘器12.3.1 旋风水膜除尘器12.3.2 卧式旋风式水膜除尘器12.3.3 中心喷雾旋风除尘器12.4 自激喷雾除尘器12.4.1 冲击水浴除尘器12.4.2 冲激式除尘机组12.5 文丘里除尘器12.5.1 文丘里除尘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2.5.2 文丘里管的凝聚效率12.5.3 文丘里管的压力损失参考文献第5篇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第13章气态污染物治理设备13.1 吸收设备13.1.1 吸收设备的类型和特点13.1.2 吸收设备的设计和计算13.1.3 吸收法的典型工程应用13.2 吸附设备13.2.1 吸附设备的类型和特点13.2.2 吸附设备的设计和计算13.2.3 吸附设备典型工程应用13.3 催化转化设备13.3.1 催化转化设备的类型和特点13.3.2 催化转化设备的设计和计算13.3.3 催化转化设备典型工程应用13.4 其他设备13.4.1 燃烧设备13.4.2 冷凝设备参考文献第14章硫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14.1 控制硫氧化物排放的方法14.1.1 大气中SO2的来源及危害14.1.2 SO2的性质14.1.3 SO2污染控制的主要方法14.1.4 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的应用情况14.2 燃烧前脱硫14.2.1 煤中硫的形态14.2.2 物理脱硫14.2.3 化学脱硫14.2.4 生物脱硫14.2.5 煤炭转化14.3 燃烧中脱硫14.3.1 型煤燃烧固硫14.3.2 流化床燃烧脱硫14.3.3 炉内喷钙脱硫14.4 烟气脱硫14.4.1 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14.4.2 双碱法14.4.3 氨法14.4.4 钠碱法14.4.5 金属氧化物吸收法14.4.6 海水脱硫14.4.7 活性炭吸附法14.4.8 喷雾干燥法脱硫14.4.9 干法脱硫14.4.1 0高能电子活化氧化法14.5 烟气脱硫技术的综合评价14.5.1 烟气脱硫工艺的技术性能分析14.5.2 烟气脱硫技术综合评价结果14.5.3 烟气脱硫工艺选择的主要原则参考文献第15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15.1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15.1.1 SCR脱硝原理15.1.2 SCR脱硝工艺流程15.1.3 SCR脱硝性能影响因素15.2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概述15.2.1 供氨与注氨系统15.2.2 催化反应器及附属组件15.2.3 SCR控制系统15.3 催化剂设计与管理15.3.1 催化剂结构形式15.3.2 催化剂体积计算15.3.3 催化剂的钝化与中毒15.3.4 催化剂的寿命管理15.3.5 失效催化剂的处理15.4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15.4.1 SNCR工艺原理15.4.2 SNCR脱硝工艺流程15.4.3 影响SNCR脱硝效率的因素15.4.4 SCR与SNCR工艺比较15.5 其他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15.5.1 吸收法15.5.2 非热等离子体法15.5.3 吸附法15.5.4 催化分解法15.5.5 微生物法参考文献第16章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16.1 概述16.1.1 挥发性有机物的概念16.1.2 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16.1.3 挥发性有机物的危害16.1.4 挥发与溶解蒸气压16.2 冷凝法净化含VOCs废气16.2.1 冷凝原理16.2.2 工艺流程16.2.3 冷凝计算16.2.4 直接冷凝法净化回收含癸二腈废气16.2.5 吸收?冷凝法回收氯乙烷16.3 吸收法净化含VOCs废气16.3.1 吸收过程16.3.2 吸收设备和吸收剂16.3.3 工艺流程16.3.4 空调生产有机废气治理工艺16.4 吸附法净化含VOCs废气16.4.1 吸附剂16.4.2 多组分吸附16.4.3 活性炭的吸附热16.4.4 吸附剂再生16.4.5 吸附工艺16.4.6 固定床活性炭吸附净化炼油厂表曝池恶臭污染16.5 燃烧法净化含VOCs废气16.5.1 直接燃烧法16.5.2 热力燃烧法16.5.3 催化燃烧法16.5.4 蓄热式燃烧法16.5.5 蓄热式催化氧化法16.5.6 不同燃烧法的比较16.5.7 燃烧热16.5.8 燃烧动力学16.5.9 催化燃烧净化石化污水处理厂废气16.6 生物法净化含VOCs废气16.6.1 生物法的选择16.6.2 生物过(滴)滤降解16.6.3 生物法净化VOCx实例16.7 其他方法净化含VOCs废气16.7.1 非平衡等离子体净化技术16.7.2 膜吸收净化技术16.7.3 微波催化氧化净化技术16.8 净化VOCs方法的选择参考文献第17章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17.1 车用燃料改进和燃料替代技术17.1.1 改进车用汽油17.1.2 改进车用柴油17.1.3 替代燃料技术17.2 机动车排放污染形成和机内控制技术17.2.1 发动机工作原理17.2.2 汽油机污染物形成机理17.2.3 汽油机排放污染物机内控制技术17.2.4 柴油机污染物形成机理17.2.5 柴油机排放污染机内控制技术17.2.6 电动汽车技术17.3 机动车排放污染机外净化技术17.3.1 汽油机排气净化技术17.3.2 柴油机排气净化技术17.3.3 非排气污染控制技术17.4 机动车排放控制管理对策17.4.1 实施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17.4.2 完善机动车排放控制管理体系17.4.3 科学规划交通设施17.4.4 其他非技术性对策参考文献第6篇净化系统设计第18章集气罩18.1 集气罩的形式和性能18.1.1 集气罩的基本形式18.1.2 集气罩的主要性能18.2 密闭罩的设计和计算18.2.1 设计原则18.2.2 排气量的计算18.3 外部集气罩的设计和计算18.3.1 设计原则18.3.2 排气量的计算18.4 热过程接受罩的设计和计算18.4.1 热射流参数法18.4.2 流量比法18.5 吹吸罩的设计和计算18.5.1 临界断面法18.5.2 流量比法18.6 槽边集气罩的设计和计算18.6.1 设计原则18.6.2 条缝式槽边集气罩的设计和计算18.6.3 平口式槽边集气罩的设计和计算18.7 排气柜的设计和计算18.7.1 排气柜的形式和设计原则18.7.2 排气柜的排气量计算18.7.3 排气柜的布置和排气系统参考文献第19章管道系统设计19.1 概述19.1.1 管道设计的基本内容19.1.2 管道材料和规格19.2 管道的压力损失19.2.1 沿程压力损失的计算19.2.2 局部压力损失的计算19.3 管道的设计和计算19.3.1 管道布置19.3.2 除尘管道的设计和计算19.3.3 高温烟气管道的设计和计算19.3.4 其他管道的设计和计算19.4 管道的热伸长及其补偿19.4.1 管道的热伸长量计算19.4.2 管道自然补偿计算19.4.3 伸缩器的选择和计算19.5 管道支架布置及推力计算19.5.1 支架形式和布置19.5.2 各种固定支架的推力计算19.5.3 管道重力负荷及跨距计算19.5.4 管道扭力计算19.6 防腐蚀19.6.1 概述19.6.2 防腐蚀措施19.7 管道与设备保温19.7.1 设置保温的原则19.7.2 保温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19.7.3 保温的热力计算19.7.4 保温结构与施工参考文献第20章通风机和电动机20.1 通风机20.1.1 通风机的分类与命名20.1.2 通风机的特性曲线20.1.3 通风机在通风系统中的运行20.1.4 通风机的联合运行20.1.5 通风机的选型及注意事项20.2 电动机20.2.1 异步电动机型号的表示方法20.2.2 异步电动机的分类20.2.3 Y系列小型鼠笼转子异步电动机20.2.4 异步电动机的选择20.3 其他附属设备的选型20.3.1 液力偶合器的选型20.3.2 三角胶带传动计算20.4 通风机房布置参考文献第21章净化系统参数的测定21.1 测定位置的选择和测点的确定21.1.1 测定位置的选择21.1.2 测点的确定21.2 管道中气体温度和湿度的测定21.2.1 管道中气体温度的测定21.2.2 管道中气体湿度的测定21.3 管道中气流压力、流速和流量的测定21.3.1 管道中气流压力的测定21.3.2 管道中气体流速和流量的计算21.4 管道中气体含尘浓度的测定21.4.1 过滤称重法21.4.2 光电透射法21.5 管道中气态污染物的测定21.5.1 管道中气态污染物的采样21.5.2 气态污染物的测定方法21.6 净化装置性能的测试21.6.1 处理气体量的测试21.6.2 压力损失的测试21.6.3 净化效率的测试21.6.4 净化装置性能的测试次数21.6.5 污染物浓度和净化效率的测定误差参考文献第7篇主要工业大气污染源的控制技术第22章电力工业大气污染控制22.1 概述22.1.1 废气的来源和分类22.1.2 火电厂烟气的特点22.1.3 火电厂烟气控制方法22.2 火电厂逸散尘污染控制22.2.1 火电厂逸散尘污染源及排放因子22.2.2 火力发电厂逸散尘的特性22.2.3 火电厂逸散尘的控制方法22.3 火电厂烟尘污染控制22.3.1 火电厂烟尘的排放因子22.3.2 火电厂烟尘的控制技术22.4 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控制22.4.1 火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因子22.4.2 火电厂二氧化硫的控制技术22.5 火力发电厂氮氧化物的控制技术22.5.1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22.5.2 烟气脱硝技术参考文献第23章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控制23.1 水泥生产工艺简介23.1.1 水泥生产方法23.1.2 水泥生产用原料和燃料23.1.3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简介23.2 水泥厂主要大气污染源及其污染物23.2.1 粉尘污染源23.2.2 废气污染源23.3 水泥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23.3.1 大气污染防治基本要求23.3.2 粉尘防治措施23.3.3 废气的防治措施23.4 水泥厂防尘设计23.4.1 除尘设计一般规定23.4.2 除尘设备选型23.4.3 常用设备除尘排风量计算简介23.4.4 抽风点设计的一般要求23.4.5 管网设计23.4.6 除尘系统保温、加热器要求参考文献第24章钢铁工业大气污染控制24.1 概述24.1.1 生产工艺24.1.2 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24.1.3 钢铁工业废气特点24.1.4 控制技术概况24.1.5 废气治理技术发展趋势24.2 烧结厂废气治理24.2.1 概述24.2.2 原料准备系统除尘24.2.3 混合料系统除尘24.2.4 烧结机烟气治理24.2.5 烧结机尾、整粒系统烟气除尘24.2.6 球团竖炉烟气治理24.3 焦化厂废气治理24.3.1 概述24.3.2 焦炉装煤烟气治理24.3.3 焦炉推焦烟尘治理24.3.4 熄焦烟尘的控制24.3.5 焦炉炉体烟气治理24.3.6 筛、贮焦烟气治理24.3.7 煤气净化及化学产品生产过程污染物的控制24.3.8 焦炉煤气脱硫24.4 炼铁厂废气治理24.4.1 概述24.4.2 炉前矿槽除尘24.4.3 高炉出铁厂除尘24.4.4 高炉煤气袋式除尘技术24.5 炼钢厂废气治理24.5.1 概述24.5.2 吹氧转炉烟气净化24.5.3 炼钢电炉烟气除尘24.5.4 混铁炉烟气除尘技术24.6 铁合金厂废气治理24.6.1 概述24.6.2 矿热电炉废气治理24.6.3 钼铁车间废气治理24.6.4 钒铁车间回转窑废气治理参考文献第25章有色冶金工业大气污染控制25.1 概述25.2 铝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5.2.1 氧化铝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5.2.2 电解铝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5.3 铜冶炼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5.3.1 概述25.3.2 主要生产工艺25.3.3 大气污染物排放25.3.4 污染防治技术25.3.5 铜冶炼工艺烟气的净化25.3.6 烟气治理实例25.4 铅、锌冶炼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5.4.1 概述25.4.2 主要生产工艺25.4.3 大气污染物排放25.4.4 污染防治技术25.4.5 烟气治理实例25.5 冶炼烟气制酸25.5.1 接触法制酸工艺25.5.2 二氧化硫烟气的净化25.5.3 二氧化硫的转化25.5.4 二氧化硫的干燥25.5.5 三氧化硫的吸收25.5.6 低浓度烟气两转两吸制酸工艺实例参考文献第26章化学工业大气污染控制26.1 概述26.1.1 化学工业分类及其产品26.1.2 化工废气种类及特点26.2 硫酸工业大气污染控制26.2.1 概况26.2.2 工业实例——硫酸生产中废物的处理及综合利用26.3 硝酸工业大气污染控制26.3.1 概况26.3.2 治理原理、技术、工艺流程26.3.3 工业实例26.3.4 最新技术26.4 氯碱工业大气污染控制26.4.1 概况26.4.2 治理原理、技术、工艺流程26.5 无机化肥工业大气污染控制26.5.1 概况26.5.2 化肥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26.6 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控制26.6.1 概述26.6.2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26.6.3 硫化氢废气26.6.4 二氧化硫废气26.6.5 恶臭气体26.6.6 烟尘和粉尘26.7 有机原料及合成材料工业大气污染控制26.7.1 乙烯装置废气排放及治理26.7.2 低压法制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污染控制26.7.3 环氧乙烷、乙二醇生产污染控制26.7.4 苯酚、丙酮装置的污染控制26.7.5 甲醇装置污染控制26.7.6 己内酰胺装置的污染控制26.8 涂料生产过程大气污染控制26.8.1 涂料生产工艺简介26.8.2 涂料生产中VOCs的污染与防治参考文献第8篇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第27章大气污染气象学27.1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27.1.1 气温的垂直分布27.1.2 干绝热直减率27.1.3 大气的静力稳定度及其判据27.1.4 位温及位温梯度27.1.5 逆温27.1.6 气温层结与烟流形状27.2 大气边界层的风场27.2.1 风场的概念27.2.2 大气边界层的理想风场27.2.3 大气边界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27.2.4 平均风速的风速廓线模式27.2.5 风的日变化和年变化27.2.6 地方性风场参考文献第28章大气污染物扩散浓度估算模式28.1 点源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高斯模式28.1.1 高斯模式的坐标系及假设28.1.2 无界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28.1.3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28.2 有效源高的估算模式28.2.1 有效源高的估算28.2.2 烟流抬升高度的计算公式28.2.3 地面绝对最大浓度28.3 环评导则中推荐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估算模式28.3.1 大气污染物浓度估算一般方法28.3.2 封闭型扩散模式28.3.3 熏烟型(漫烟型)扩散模式28.3.4 小风和静风时的点源扩散模式28.3.5 颗粒物的倾斜烟云模式28.4 非点源大气污染物环境浓度估算模式28.4.1 线源扩散模式28.4.2 面源扩散模式28.4.3 体源扩散模式28.5 烟囱高度的设计28.5.1 烟囱高度的计算28.5.2 烟囱设计中的几个问题28.6 厂址选择28.6.1 背景浓度28.6.2 对风的考虑特别声明: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环境管理工作手册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环境管理工作手册环境管理工作手册文件号:SSIPPM/W—HJ版本号:E生效时间:2014.2.1编制:一体化文件编写组批准:冷慧枝目录序号标题页码一、总则 (4)二、职责 (5)三、程序文件 (6)P-19清洁、卫生程序 (6)P-20 消杀、绿化程序 (8)P-27环境/职安运行控制程序 (9)五、工作规程 (12)W/HJ-01清洁管理规程 (12)W/HJ-02 环境消杀管理规程 (18)W/HJ-03 绿化养护和管理工作规程 (22)W-HJ-04 噪声控制管理规程 (28)W/HJ-05污水管理 (30)W/HJ-06 废气管理规程 (32)W/HJ-07 化学物品管理规程 (34)W/HJ-07 固体废弃物管理规程 (37)六、支持文件 (40)七、记录表格 (41)清洁工作检查表 (42)不合格情况记录 (43)绿化清单 (44)消杀工作月检表 (46)消杀工作记录表 (47)绿化养护工作日记录表 (49)绿化养护月检查表 (50)绿化施肥记录表 (52)环境监测记录表 (53)环境因素/危险源检查控制记录表 (56)固体废弃物处置登记表 (54)总则一、总则1、本手册所称环境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影响和调控物业小区业主或物业使用人与环境的关系,使物业环境质量达到最佳,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物业达到增值保值的目标。
2、本手册主要包括对清洁、绿化、消杀、二次供水、固体废物、危险化学品等与物业环境相关的因素的管理,通过对此类业务的管理控制,确保物业环境符合服务质量和环保的要求,提升顾客良好的生活、工作体验。
3、本手册适用于公司管理区域内所有物业的类型。
职责二、职责1、公司分管副总或总经理负责审批重大环境改造方案。
2、综合管理部部负责对公司总体环境进行监督和管控,识别重大环境因素,提出制定环境管理制度、标准和流程;对小区环境日常管理运作进行监督抽查;对环境供方的资格进行审查和质量评审,检查指导物业服务中心对供方的管理监督工作。
环境管理手册(总56页)
环境管理手册(总5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环境管理手册版本号A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控制状态编号******有限公司1.目录 (1)2.发布令 (2)3.环境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3)4.环境方针发布令 (4)5.序 (5)6.企业概况 (6)7.环境管理体系手册管理 (7)8.环境管理体系总要求 (8)9.环境方针 (9)10.环境因素菜 (10)11.法律与其他要求 (12)12.目标和指标 (13)13.环境管理方案 (15)14.组织结构和职责 (16)15.培训、意识与能力 (21)16.信息交流 (22)17.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24)18.文件控制 (26)19.运行控制 (27)20.应急准备和响应 (28)21.监测和测量 (29)2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30)23.环境记录 (31)2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32)25.管理评审 (34)26.附录附录A 环境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清单 (36)附录B 环境因素清单 (37)附录C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1)附录D 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42)附录E企业平面布置图 (47)附录F 企业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图 (48)附录G 危险化学品清单 (49)附录H 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一览表 (54)依据GB/T24001-1996 idt 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实用指南》标准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环境管理手册。
环境管理手册简要描述了环境管理体系17个要素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环境管理工作长期遵循的企业标准,现予以发布。
******有限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要将环境管理手册提供的标准和准则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预防污染、节能降耗,实现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
******有限公司总经理:年月日兹任命***为公司环境管理者代表,授权如下:1.确保公司按照GB/T24001-1996 idt ISO14001:1996标准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审查体系的运行情况,及时向总经理汇报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环境绩效。
环境工作手册
00 环境管理手册目录A/0 1/1 序号标题00 环境管理手册目录01环境管理手册颁布令02环境管理手册说明03环境管理手册修改记录04环境方针4.1环境管理体系运作流程4.2环境方针4.3.1环境因素4.3.2法律与其它要求4.3.3环境目标与指标4.3.4环境管理方案4.4.1组织结构与职责4.4.2环境培训意识和能力4.4.3环境信息交流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4.4.5文件控制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4.5.1监测和测量4.5.2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3环境记录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4.6 管理评审01 环境管理手册颁布令A/0 1/101 颁布令本环境管理手册是根据GB/T24001:2004 —ISO14001:2004国际标准的要求制定的,是描述本公司环境保证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对相关方的环境保证的承诺。
本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必须严格执行本手册的要求。
手册的发布和修改的批准由总经理负责。
任何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部门设置,相互关系的调整都应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通过对环境管理手册的修改来实现。
任何与环境管理体系要素有关的管理规定都应按有关程序,通过修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来传达。
A版环境管理手册颁布日期:总经理:日期:02 环境管理手册说明A/0 1/1 02环境管理手册说明:环境管理手册是公司各项环境活动必须遵循的法规,是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需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本环境管理手册按照GB/T24001: 2004—ISO14001:2004国际标准的17个要素进行编写。
环境管理手册由ISO14000小组负责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负责手册的最终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职能部门执行。
质量管理部负责环境管理手册的发放和更改,手册使用人员必须使用公司最新版受控手册,文件管理人员根据环境管理手册发放清单填写环境管理手册发放登记表,接收人签名,公司职员不得使用非受控环境管理手册,未经许可不得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