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3.27)
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试讲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示例一】初中语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2)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3)“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初中语文面试说课稿范文
初中语文面试说课稿范文初中语文面试说课稿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面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面试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
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本人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
老舍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
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老舍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
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
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
老舍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老舍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各位要参加老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快来看看面试说课稿吧!老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老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bāngzhù)。
想理解更多关于老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老师(jiàoshī)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各位评委老师(lǎoshī)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jiào fǎ)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展说明。
一、说教材(jiàocái)??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明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开展程度以及他们的知识经历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为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根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要到达的』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研读赏析要掌握的』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到达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讲授法老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详细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1、目的导学法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清楚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2、情境激学法播放录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xué sheng)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3、讨论(tǎolùn)-比拟法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推理法相(fǎ xiānɡ)结合。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级中学语文说课稿(四篇).doc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四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四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篇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
作者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惊叹,引人遐想。
主要是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并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更注重调动创新思维,积极发表学生自己的看法。
尤其是这篇美丽的童话,她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有诗一般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最终汇成欢快的强音。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研讨,在感情上要学生同情他们,要爱他们,并在关爱别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这也是本篇童话的感情寄托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1).深切感受课文,是进一步理解概括的基础。
所以朗读的”质”与”量”很重要,要读出语气、节奏、感情,要多读几遍,让故事熟在口上,活在心里。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情节片断”复述”故事。
(2).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向思考,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广泛的思考,思之有据的习惯.质疑是本节课的主体,通过质疑,使主题凸显出来.(3).情画意的境界,美的语言的探讨。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课文思路,情节发展,主题的整体把握。
b) 教给一点联想、想象的知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演绎归纳、联想、想象的方法。
让他们明白联想、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以知识、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2)。
能力目标通过富有想象力的美丽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发展创新思维。
(3)。
个性品质目标充分利用复述的方式,以及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和认识,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争辩,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4)。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1)文章的特点: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的反映现实,表达了美好生活的向往,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当然让学生明白童话小说的创作源泉是真实生活。
教师招聘面试指导:初中语文《桃花源记》说课稿
教师招聘面试指导:初中语文《桃花源记》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桃花源记》。
下面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这三个维度来分享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桃花源记》选自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9课,本文是一篇文言文,作者陶渊明叙述了渔人迷路后误入桃花源,从桃花源优美的景色以及人们自由平等的生活等方面展开描述,进而表达了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学习本文有利于进一步了解陶渊明,了解那个时代。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和归纳的能力,能够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本篇文章写作时代久远,个别语言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还不是十分到位,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和总结。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梳理文章大意,理解文章内涵。
3.感受陶渊明文章创作特点,体会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学习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结合文章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堂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它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本节课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和学生进行对话,我会先询问学生是否理解“乌托邦”的含义,进而明确“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所著书名的简称。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初中语文《木兰诗》
初中语文木兰诗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语文组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木兰诗》。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木兰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单元的一篇古诗,《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个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 充满传奇色彩。
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是7年级的学生,学生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定的认识。
本阶段学生思维正在发展,已经具备了-定的概括能力, 但是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可能对文章理解得不够透彻, 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的现象,因此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初步了解文言句式,掌握文中的字词, 理清诗歌脉络形式特点。
2.熟读背诵全文并翻译,反复体验文章特点,通过合作学习, 体会文章的情感变化。
3.深刻理解和正确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1.教学重点:分析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说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举-反三的效果, 我将采用诵读法、复述法、鉴赏法展开本节课教学。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下面到了最关键的部分,那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说明。
教师招考面试中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优选.)
中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
(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单元第课,属于课内讲读课文。
本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抓住单元说明中2—3句精炼话语)《》是的代表作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
写作特点(语言简练,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等)该课能力要求(某个能力点)课后习题。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课文写作手法和艺术技巧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就能使学生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深入把握正确的分析鉴赏的方法,为高考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基于本单元教学要求、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整合为:(抓课后习题)1、2、3、4、四、说教法和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鉴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1、目标导学法。
课前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过程目的性更强,更具有方向性。
2、自主预习法。
3、朗读教学法。
《新课标》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4、合作探究教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5、训练提升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上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的学法是自读预习法,小组讨论法,美读品味法,勾画圈点法,练习法等。
这些教法学法的实施和运用,都将以集体备课形成的导学案为载体。
初中语文万能说课稿
初中语文万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语文的一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
文章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好教材。
接下来,我将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在教学重难点方面,我将重点放在理解课文内容和感受作者情感上。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我将详细描述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的深层含义。
在讨论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最后,我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最后,我将展示我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分为三个部分:1. 课题:《家乡》。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
语文面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语文面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语文面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面试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面试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观潮》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这部分内容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写得直观形象。
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
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这篇课文的选篇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继续练习抓住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教学目标鉴于上述对教材的初步分析,根据四年级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我确定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现在我着重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的教学是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会生字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天下奇观”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018教师招聘说课模板 万能
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 XX 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登高》《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3 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唐代诗歌。
第五课名为《杜甫诗三首》,《登高》是其中的第三篇。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而广为流传。
诗歌表现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满腔赤诚写进诗歌,使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盛衰起伏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很深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
对于现在高中的学生对于诗歌情感是抒发方法的学习及诗人情感的体验有很好的益处。
高中的学生具有比较积极活跃的上课状态,他们的 (语文学科)理性思维能力有了提高。
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还对语文知识的认识还缺乏深度。
因此,学习本课,意在加强学生辩证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语文)意识,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
1.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2.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2.通过合作探究品析“即景伤怀”的手法,养成合作探究意识,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沉郁顿挫的诗风,并逐步树立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1.重点:合作探究品析景、情的关系,体会“即景伤怀”的手法。
2.难点: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
我将采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的形式进行导入,通过让同学们回忆之前所学过有关登高的课文,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进而通过让同学们思考同样是登高王维和杜甫又怎样不同的感受,导入今天的新课《登高》通过以上利用新旧知识对比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将通过带领同学们进行①老师范读,学生默读。
②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③学生自由朗读。
,通过这样的反复朗读,让同学感受这首诗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感情。
引导同学们用注释以及手中的工具书对本首诗的大意进行了解。
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
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初中语文模板篇1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一、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初中学生实际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a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b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c运用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养成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的习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d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a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
b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c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以及(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三、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如,初中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或距今时代久远)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四、说教法根据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采用以下教法学法:a情景导入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b讨论法:(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发表个人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灵感。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模板
xx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模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要达到的』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研读赏析要掌握的』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1、目标导学法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2、情境激学法播放录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3、讨论-比较法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推理法相结合。
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初中语文说课稿 初中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
初中语文说课稿初中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初中语文说课稿篇一一、首先,给大家分析一下教材,这一点我将分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点:课文所处位置及作用。
《山中访友》是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三单元的第3篇课文。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优美散文。
鉴于本单元的要求,学生要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及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作适当的摘录;另外,这篇描写景物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并且作者抒发感情也很特别,将山中的景物当成朋友来写,将进山看景比作进山看朋友,因此,显得真挚自然。
综上所述,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和教学的重难点。
第二点:教学目的这一点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①理解,积累课后词语;如:“湛蓝,清澈,德高望重”等。
②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方面要求学生:①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②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德育方面要求学生: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第三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内容很多,比如课文重点词语,课文的思路,以及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
而教学难点则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二、接着,介绍一下教学方法:1、确定五法合一的教学方法新《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因此,我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采用激发兴趣法,朗读法,问题导引法,想像联想法和自读点拔法进行教学。
首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品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然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拔下,赏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初中语文说课稿 初中优秀语文说课稿(优秀11篇)
初中语文说课稿初中优秀语文说课稿(优秀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细心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11篇初中语文说课稿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初中语文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
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首先谈谈教材《背影》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而《背影》正是一篇能体现这些训练重点的极好例子。
《背影》一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三个方面:首先,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
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其次,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较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据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为解决本文重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初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教材,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说课稿
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讲课稿:敬畏自然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敬畏自然》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五篇文章都侧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想上的真谛性,以不一样形式表达了对生计环境的忧患与思虑。
《敬畏自然》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人类应当与自然和睦发展,从而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确定教课目的。
鉴于以上对于教材的认识,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课目的:(1)认识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于自然的看法。
(2)多角度赏析本文美点,感悟语言的魅力。
(3)认识人与自然和睦一致的道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设计说明:《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课目的要依据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但重申三个方面要相互浸透,融为一体。
所以我并无把它们机械地分裂开来,而是合在了一起。
(三)教课重点、难点。
教课重点:教课目的( 1),(3)教课难点:教课目的( 2)二.说教法学法。
依照以上教课内容,教课目的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打算运用以下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讲堂教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所以,我运用点拨指引法,情境教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鼓舞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力争让学生和老师在同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课活动。
(二)学法。
“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所以,我充分运用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采纳多种朗诵方式,利用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在读中丰富累积,增强语感,让学生养成优异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三)课时安排:三.说教课程序。
对于本课教课程序的设计,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的:① 简化教课程序,优化教课内容。
②不求八面玲珑,但求重点,难点打破。
③ 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加,疑问有学生解决。
据此我设计了以下教课思路:(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我播放张羽的歌曲《落叶》。
上课时,我由歌词“我就是落叶,我也有我的美”引入:一片小小的落叶,尚且拥有绚烂的生命,尚且绽开过生命的漂亮。
2018年四川教师面试之语文《春》说课稿(范文)
2018年四川教师面试之语文《春》说课稿(范文)第一篇:2018年四川教师面试之语文《春》说课稿(范文)2018年四川教师面试之语文《春》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春》。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春》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类散文。
文章作者朱自清通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热情又富有生命力的春景图。
文章语言清新且活泼,善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极力渲染了春景的美丽。
文章从盼春、绘春和赞春三个层次进行了叙述,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不仅体现了春天的缤纷多彩、生机盎然,还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希冀和对生命的热爱。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初中学段,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养成,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储备,也具有学习新知的动力和兴趣。
学生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诵读文章并合作探究,习得文章的重点并解决情感的理解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掌握文章大意并捋顺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文章中的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赏析文章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春”的眷恋与期盼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学会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赏析文章语言特点。
难点:学生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春”的眷恋、期盼与热爱,也能感受对于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3.27)2018年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3.27)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初中语文面试说课稿示例]示例一:初中语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古文,学习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因此,学生应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和思想内容,在评价中获取对主旨深刻地感悟。
除了对内容的了解,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还应关注作者对各种表达方式的应用,体会语言的妙处,积累文言知识,增强语感。
本篇课文,这是一篇自传,作者用质朴洗练流畅的语言展现了陶渊明本人的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因此,在此篇学习中,学生应从从语言着手,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学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备课。
高一学生语文知识有了较丰富的积累,逻辑思维也初步成型,对语言风格的体察能力也比较强。
但是对于比较系统的文言知识掌握还不够。
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简洁平实且富有逻辑性,学生可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在了解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学习文言知识。
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口语表达及写作的(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觉得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嗯,听到有人说是钱了,的确现在人们张口闭口都在谈钱,利益至上,这是现在的社会风气。
但是,在魏晋时期,国家政治比较复杂,部分文人志士就喜欢归隐,寄情于山水田园,虽然生活可能会比较潦倒,思想是自由的,心情是舒畅的。
你们能理解这种想法么?我看到有人摇头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一篇文言文,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讲的就是这样一位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先生。
然后,板书标题,PPT出示陶渊明简介。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首先,我会给同学们3分钟,初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用PPT 出示字词“嗜、辄、吝、褐、箪、汲、俦、觞、瓢、屡、娄、欤”,请学生读并解释,我来纠正。
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文章简述了五柳先生的哪些方面?这是一个框架型问题,学生须在阅读时,对词句进行提炼和归纳,将本来互相渗透的内容归类,这个过程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略有难度,但对语篇的提炼、归纳、总结能力是他们必须掌握的。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对文章框架有了整体上的把握,为我们下一步从细节上深入做好了准备。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是如何支撑逻辑框架的,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整理文章中所描述的关于五柳先生的不同方面的表述,并探讨其背后的深意。
因此,我会设置如下几个互相关联的问题:1.“五柳先生”因何得名?2.结合全文归纳:五柳先生有何爱好?他的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3.五柳先生为什么“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难道不是应该读得明晰通透么?4.摘取文中反映五柳先生思想志趣的词句。
5.根据我们以上的分析,总结一下:五柳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这几个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逐一分析,之后归纳总结出人物形象。
通过这样一层层地铺垫,可减轻学生归纳人物形象的难度;其次,学生也可学习这种归纳思路,即分—总。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本文语言上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这属于开放型问题,答案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许有些困难,所以可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出代表说明观点。
在陈述观点时,只要有理有据即可。
学生的不足之处,我会进行引导启发性纠正。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对于本文的语言有了一定地认识,同时也为第二课时学习文言文知识做了一定地铺垫。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最后,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八年级的学生,应有从文章中提取思想启发的意识,并且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即通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古文,学习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
因此在此环节,我会进行情感升华,突出本文的思想主旨:只要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即使没有钱也会甘之若饴。
作业:请结合陶渊明的诗文《饮酒》和《归去来兮辞》,谈谈陶渊明的思想志趣与本文有何异同。
下节课来讨论一下对一个作者的了解,应从他的作品中尽可能全方位地去了解。
因此我会将对比阅读作为学生的作业,通过作者有名的一诗一文,立体地感受作者的思想志趣。
同时表达的任务也是一次很好的口语表达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来源于网络整理)示例二:初中语文《钱塘湖春行》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钱塘湖春行》,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说教材《钱塘湖春行》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十五课,这是七言律诗,是作者被任命为杭州剌史,早春游湖时创作的,是一首描写钱塘江早春美景的著名七律。
作者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旖旎动人的风光,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愉悦闲适之情和对钱塘湖春景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二、说学情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具有一定的了解,有能力结合注释简要说出全诗大意,但对于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将引导学生从写作顺序和修辞两个方面深入,学生将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共同把握诗歌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作者创作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出示西湖十景的图片,请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美景。
引导学生照顾到全景以及最具特色的景观,之后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自评或互评问题所在。
经过互动,教师总结学生问题:1语句啰嗦,用词不讲究;2叙述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描述没有情感渗透。
然后教师引题:“美景之所以美,是因为有好的诗句清晰细致地描述。
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唐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
”通过此环节,学生可认识到,描写美景是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并且需要简练而别致的语言的,为走近文本做好铺垫。
此后,用多媒体出示白居易的人物生平与律诗的相关知识,学生可在知人论世的同时对本诗的基本形式有所了解。
(二)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范读,并引导学生通读全诗,结合注释来解释全文大意。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顺利了解到全文的内容,初步感知到全诗的情感,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我将引导学生关注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请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试着体会一下作者的观察顺序。
经过思考,学生可以总结出:描写了水、云、莺、树、燕、泥、花、草。
这些景物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组:水、云、花、草————————远景,静景莺、树、燕、泥————————近景,动景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再到远,由静及动再到静。
此处学生可能会不太理解为何花和草是远景,我会结合图片进行解释:“近看看不到太多的花和草,只有远看,才能看到繁多而多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的花,才能看到绿荫连绵犹如水一般的草。
”通过这个互动,学生会对景观的顺序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同时对描写花和草所使用的艺术手法有了清晰而生动的了解,这为下一个环节“这样写有何好处”做了铺垫。
其次,我将设置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一个问题:这样写有何好处?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从距离上讲,由远及近再到远,突出了景观优美而丰富,远近四处都是美好的景色,也侧面写出了景色太美让人目不暇接的感受;从动静上讲,由静到动再到静,体现了观察的真实性,远处的景观体现静态的美感,近处的景观鲜活生动,符合真实生活的逻辑;远近结合,动静交叉,使整首诗既富有整体上的画面美感,局部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既描述了美景,又写实地体现了客观存在,呈献给读者一副非常真实,具体的西湖春景图。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将奥斯维辛现在的美好与奥斯维辛过去的痛苦相联系,用“不该”二字进行连接形成鲜明的对比,历史上的奥斯维辛与现在的奥斯维辛反差越大,就越让人无法接受,也暗示着读者不要忘记那个伤痛。
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环节在学生掌握写作手法的同时,也能将文本内容与自身经验相结合,在体验了语言美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字的真实性与作者描写的生动细腻之处。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颔联中的“争”和颈联中的“没”两字可否“啼”“遮”?为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不可以。
此两处都是在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景观的特点:首先,“几处早莺争暖树”是将“莺”拟人,用人争先恐后的样子描述早春的莺鸟成群结队地在树上鸣叫的场景,若将“争”换成“啼”,使“群莺鸣树”的样子不够形象生动,也缺乏动态的活泼感;其次,“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将“草”拟物成水,只有水才能“没”,而春天的绿草还不是很茂盛,被风吹也不会显现出剧烈的摇动,就像是刚刚没过马蹄的水湾一般,清浅而柔顺。
此处若是将“没”换成“遮”,读者就失去了将草和水相关联的想象空间,语言表达就会略显平淡,不够真实生动。
七年级的学生对“拟人”这种修辞比较熟悉,但其实还有一种类似的手法“拟物”也常常应用于古诗词中,“拟人”与“拟物”同属于“比拟”。
通过次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比拟”这种手法有了更为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最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本诗中除了比拟,作者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除了比拟,还有对仗,每联上下句之间不但字词对偶,平仄和押韵也都达到了律诗的要求;另外首联下句还使用了夸张,用云水同低夸张地表现了春水初生,白云低垂,水天一色的场景。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将对全诗的艺术特色有了整体而全面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