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2013年就业分析报告
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二零一四年二月一、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及结构我校2013年共有毕业生7599人,其中本科生3669人,研究生3930人(硕士生3205人,博士生725人)。
(二)、就业情况我校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50%。
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6.70%,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8.50%,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6.83% 。
表1-1、就业去向分布统计表学历国内升学出国(境)签约就业灵活就业本科1723 46.96%399 10.87% 1330 36.25% 96 2.62%硕士156 4.87% 91 2.84% 2854 89.05% 56 1.75%博士111 15.31% 15 2.07% 548 75.59% 28 3.86%注:1、就业率=(国内升学+出国+签约就业+灵活就业)/毕业生总人数*100%2、灵活就业=签劳动合同+单位用工证明+自由职业+自主创业(三)签约毕业生就业流向1、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流向表1-2、2013届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流向统计表图1-1、2013届本科生签约单位性质统计图图1-2、2013届硕士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图图1-3、2013届博士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图2、就业地域分布情况我校本科生在陕西省就业的人数占29.59%。
其他分布较多的省份依次为:广东省11.41%、上海市6.03%、江苏省5.71%、浙江省5.19%、北京市5.13%、山东省4.42%、四川省4.17%。
毕业研究生在陕西省就业的占38.91%。
其他分布较多的省份依次为广东省7.64%、江苏省6.86%、山东省6.66%、上海市5.10%、北京市4.70%、河南省4.56%、四川省4.50%。
图1-4、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统计图图1-5、2013届研究生就业地域流向统计图二、主要工作及特点我校坚持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以“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为宗旨,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方式。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2013年06月14日日前,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京发布。
就业蓝皮书研究团队共向2012届全国大学毕业生发放问卷超过26万份。
这份基于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和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跟踪调查研究的报告,从“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等三方面回应了公众关切。
发布会上,专家们纷纷表示,高等教育跑步进入普及化时代的背景下,迎击就业难题,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高校转变教育理念、用人单位转变用人理念成为“制胜关键”。
本科生就业率下降12%随着699万大学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就业率成为这个毕业季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
报告发布会上,调查团队也选择了率先公布这一数据,但结果却是:不容乐观。
“目前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
”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周凌波表示,报告表明,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
但周凌波同时介绍,就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而言,2012届大学生的90.9%比2011届的90.2%略有上升。
法学、英语等专业三年连亮红牌眼下适逢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不少家长颇为关心的问题是:哪些“热门”专业正遭遇“职场冷遇”,哪些专业又充满竞争力?此次报告也从就业角度进行梳理,发布了2013年就业“红黄绿牌”大学专业。
报告指出,动画、法学、生物技术、体育教育、英语等专业连续三年入选“就业红牌专业”,被视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专家指出,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月收入和就业满意度较低。
“这可以分两种情况讨论。
有些红牌专业听起来名头很响,但由于办学门槛和成本低,大部分学校都可开设,几乎是一张嘴就能开个专业,导致供大于求;另一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是因为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要求造成的,导致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企业又招不到合适人才。
应届毕业生“最难就业季”,遇企业招聘意向低—2013年毕业生供需分析报告
应届毕业生“最难就业季”,遇企业招聘意向低——2013年毕业生供需分析报告从2013年3月开始,“史上最难就业季”一词就不断刺激近700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
直到现在正式走入社会。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最新高校就业率,整体已经超过八成。
众达朴信近期对通过会员制服务,针对各行业客户企业,展开关于毕业生供需调研,从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近期毕业生求职、入职一些情况。
超过半数企业减招应届毕业生据众达朴信《2013年毕业生供需分析报告》显示54.8%的企业今年对待毕业生的态度是拒之门外。
减少应届生的招聘的原因主要是培养成本高,占30.4%,离职风险高紧随其后,占22.8%,而招聘成本为20.8%,排行为第三。
这三项不仅是主要原因,同样也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招聘模块的主要问题。
调研时期,众达朴信很多客户HR反应,招聘和培养成为了人力资源主要负担的成本,而短时间的工作后的离职和跳槽却让人力资源承担了较为沉重的风险。
而有效的规避风险,减少成本,是企业用人单位减招的根本原因。
毕业生的学习能力被众多企业关注在调研企业最看重毕业生能力的问题上,学习能力成为最高关注点,占25.6%,超过五分之一。
而道德品质、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次之,分别占18.8%、12.0%和12.0%。
而经验阅历和资格认证反而较少企业去勾选,成为能力调研题中最不重视的选项。
近年来,各老牌行业纷纷转型,新兴企业长足发展,“能够伴随企业一同成长的人”,成为高速发展企业的用人首选。
2013年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仅3450元,福利作用凸显毕业生平均起薪与去年相比,近年毕业生起薪变化不大,无论是专科、本科,还是硕士生,只比去年增加了100到200元。
而福利却随着学历越好,待遇越好。
硕士生的福利覆盖率较高,尤其是在“其他”这个选项中,占数一般以上,众达朴信调研员详细了了解了一下情况,公积金、培训基金、生日礼品在“其他”项目中占比较高。
薪酬涨幅较小,福利占比较大,从一个侧面说明,企业更注重和更倾向用福利来吸引人才。
2013年应届生就业形势分析
目录一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2013年应届生就业形势分析 . (1)(二)预测:2013年招聘形势并不乐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增加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题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调查对象 (3)(二)调查目的 (3)三调查途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调查内容:. (3)摘要:2013年应届生就业形势分析预测:2013年招聘形势并不乐观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从当前经济形势看,2013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会太好。
欧债危机、美债危机致使整个国际大形势不太乐观。
欧债危机从表面看只是少数欧洲国家的经济问题,但实际影响已经扩散至全球范围,欧债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欧盟国际经济出现明显动荡,大部分企业都出现问题,而欧共体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国的投资占中国接到的海外投资总体的近一半。
虽然中国市场仍被认为是全球最为看好的市场,但与往年相比也不能盲目乐观。
冯丽娟说,9月份各大企业的校招计划纷纷启动,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往年一直做校招计划的企业今年仍会继续,只是招聘的岗位数可能仅是去年的80%。
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去向分析
分报告一㊀应届大学毕业生㊀㊀㊀㊀㊀㊀㊀就业报告㊀㊀.3第一章毕业去向结论摘要一 总体毕业去向分布1.在2013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1.8%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2.3%的人自主创业㊂有7.9%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0.9%准备国内外读研,4.7%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3%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㊂2.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80.6%)比2012届㊁2011届(分别为81.3%㊁81.0%)略有下降;而 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 的比例2013届为4.7%,比2012届(5.3%)下降0.6个百分点,比2011届(6.1%)下降1.4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㊂230二 各类型院校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1.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78.6%)比2012届(79.5%)下降0.9个百分点,比2011届(79.8%)下降1.2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013届为12.2%,比2012届(10.9%)增加1.3个百分点,比2011届(10.1%)增加2.1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㊂2.2013届 211 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2013届为66.7%,比2012届(68.8%)下降2.1个百分点,比2011届(72.1%)下降5.4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6.9%),比2012届(24.4%)增加2.5个百分点,比2011届(19.9%)增加7.0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㊂3.2013届非 211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2013届为81.0%,比2012届(81.7%)降低0.7个百分点,与2011届(81.2%)基本持平;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9.2%)比2012届㊁2011届(均为8.2%)均增加了1.0个百分点㊂4.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为82.5%,与2012届㊁2011届(分别为83.0%㊁82.8%)均基本持平; 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 的比例2013届为5.7%,比2012届(6.8%)下降1.1个百分点,比2011届(7.4%)下降1.7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㊂三 就业地分布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江西㊁安徽),占27.2%;泛渤海湾区域(包括北京㊁天津㊁山东㊁河北㊁内蒙古㊁山西),占23.6%;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包括广东㊁广西㊁福建㊁海南),占20.2%㊂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地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区域,所占比例依次是23.2%㊁23.3%和20.6%㊂四 就业城市类型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20%在直辖市就业,28%在副省级城市就业, 52%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㊂其中本科毕业生比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直辖市就业的比例高5个百分点(分别为23%和18%)㊂我国大学生连续三届就业的城市330类型分布比较稳定,没有数据表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和之前的相比,在不同类型城市的就业比例存在明显差异㊂一 总体毕业去向分布大学毕业生:本科院校㊁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㊂毕业半年后:2013届毕业生毕业第二年(即2014年)的1月㊂麦可思在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㊂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也能够评估工作对自己知识㊁能力的要求㊂毕业去向分布:麦可思将中国本科毕业生的毕业状况分为九类: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自主创业;正在国内读研;正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读研;无工作,准备国内读研;无工作,准备到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读研;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无工作,其他㊂同理将中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毕业状况分为六类: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自主创业;毕业后读本科;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无工作,其他㊂将上述本科九类和高职高专六类毕业状况叫作大学毕业生的去向分布㊂其中,受雇全职工作指平均每周工作32小时或以上㊂受雇半职工作指平均每周工作20小时到31小时㊂已就业人群:包括 受雇全职工作 ㊁ 受雇半职工作 ㊁ 自主创业 三类人群㊂图1-1-1是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㊂可以看出,在2013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1.8%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2.3%的人自主创业㊂有7.9%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0.9%准备国内外读研,4.7%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3%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㊂图1-1-2是2011~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㊂可以看出,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80.6%),比2012届㊁2011届(分别为81.3%㊁81.0%)略有下降;而 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 的比例2013届为4.7%,比2012届(5.3%)下降0.6个百分点,比2011届(6.1%)下降1.4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㊂430图1-1-1㊀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图1-1-2㊀2011~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530二 各类型院校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211 院校: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⓪的实施意见“中确定,国家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㊂迄今为止,全国共批准 211 院校112所㊂非 211 本科院校:中国除 211 院校以外的所有本科院校㊂图1-1-3是本科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㊂可以看出,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78.6%),比2012届(79.5%)下降0.9个百分点,比2011届(79.8%)下降1.2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013届为12.2%,比2012届(10.9%)增加1.3个百分点,比2011届(10.1%)增加2.1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㊂图1-1-3㊀本科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630图1-1-4是 211 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㊂可以看出,2013届 211 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2013届(66.7%),比2012届(68.8%)下降2.1个百分点,比2011届(72.1%)下降5.4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6.9%),比2012届(24.4%)增加2.5个百分点,比2011届(19.9%)增加7.0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㊂图1-1-4㊀ 211 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图1-1-5是非 211 本科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㊂可以看出,2013届非 211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2013届为81.0%,比2012届(81.7%)降低0.7个百分点,与2011届(81.2%)基本持平;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9.2%)比2012届㊁2011届(均为8.2%)均增加了1.0个百分点㊂图1-1-6是高职高专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730图1-1-5㊀非 211 本科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图1-1-6㊀高职高专院校2011~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830变化㊂可以看出,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 受雇全职工作 的比例(82.5%),与2012届㊁2011届(分别为83.0%㊁82.8%)均基本持平; 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 的比例2013届为5.7%,比2012届(6.8%)下降1.1个百分点,比2011届(7.4%)下降1.7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下降趋势㊂三 就业地分布就业地:指大学毕业生在接受调查时的就业所在地区㊂经济区域:本研究把中国内地31个省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八个经济体区域㊂a.东北区域经济体:包括黑龙江㊁吉林㊁辽宁;b.泛渤海湾区域经济体:包括北京㊁天津㊁山东㊁河北㊁内蒙古㊁山西;c.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包括陕西㊁甘肃㊁宁夏㊁青海;d.中原区域经济体:包括河南㊁湖北㊁湖南;e.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江西㊁安徽; f.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包括广东㊁广西㊁福建㊁海南; g.西南区域经济体:包括重庆㊁四川㊁贵州㊁云南;h.西部生态经济区:包括西藏㊁新疆㊂图1-1-7和图1-1-8分别是2013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地的分布㊂可以看出,2013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江西㊁安徽),占27.2%;泛渤海湾区域(包括北京㊁天津㊁山东㊁河北㊁内蒙古㊁山西)占23.6%;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包括广东㊁广西㊁福建㊁海南),占20.2%㊂2013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地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区域,所占比例依次是23.2%㊁23.3%和20.6%㊂930图1-1-7㊀2013届本科毕业生按就业地的分布∗特别说明:东北区域经济体样本较少㊂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图1-1-8㊀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按就业地的分布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040四 就业城市类型城市类型:本研究按行政级别把中国内地城市分为以下三种类型㊂a.直辖市:包括北京㊁上海㊁天津㊁重庆㊂b.副省级城市:包括哈尔滨㊁长春㊁沈阳㊁大连㊁济南㊁青岛㊁南京㊁杭州㊁宁波㊁厦门㊁广州㊁深圳㊁武汉㊁成都㊁西安15个城市㊂部分省会城市不属于副省级城市㊂c.地级城市及以下:如绵阳㊁保定㊁苏州等,也包括省会城市如福州㊁银川等以及地级市下属的县㊁乡等㊂图1-1-9是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城市类型分布㊂可以看出,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20%在直辖市就业,28%在副省级城市就业,52%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㊂其中本科毕业生比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直辖市就业的比例高5个百分点(分别为23%和18%)㊂图1-1-9㊀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三类就业城市分布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图1-1-10是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城市类型的分布变化㊂可以看出,大学生连续三届就业的城市类型分布比较稳定,没有数据表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和之前的相比,在不同类型城市的就业比例存在明显差异㊂140就业蓝皮书图1-1-10㊀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三类就业城市分布变化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㊂240。
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调查报告
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调查报告作者:沪江大学生就业网阅读:8327编辑点评:到底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哪里?连日来小编拜访了众多就业指导专家,大学生毕业难既有供需结构性矛盾,也有应试教育和学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下面是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率为更具体、准确地反映大学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毕业生被调查时的状况分为10类,每一类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3.5%,“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16.8%。
如果将表1中第1~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达到了71.9%。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就业率最低,为67.4%。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大学生就业率显著高于女性。
男性大学生就业率为77.3%,女性为65.9%,两者相差11.4个百分点。
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和“自主创业”两项上,男性分别高出9.8和1.3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就业率最低,仅为44.3%。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率远低于东部和中部。
东、中、西部高校的就业率分别为80.3%、74.0%、58.1%。
起薪比较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
为了排除奇异值,我们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20000元之间的观测值。
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3378元。
毕业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多。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解读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解读作者:来源:《大学生》2014年第15期2013年6月9日,《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即“就业蓝皮书”)正式发布。
这是就业蓝皮书发布的第五年度,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备受关注。
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3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毕业半年后调查)。
麦可思就业报告发布之时,与会各界专家进行了讨论,我们选摘一些基本结论以及可以探讨的地方,仅供大家参考。
亮点解读:2013届就业率和非失业率皆上升麦可思数据: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4%)比2012届(90.9%)略有上升,比2011届(90.2%)上升1.2个百分点。
其中,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8%,与2012届(91.5%)基本持平,比2011届(90.8%)上升1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比2012届(90.4%)略有上升,比2011届(89.6%)上升1.3个百分点。
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
“211”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非失业率为94.9%,比2012届(94.4%)略有上升,比2011届(93.2%)上升1.7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非“211”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与2012届(91.3%)基本持平,比2011届(90.6%)上升1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
在2013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1.8%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2.3%的人自主创业。
有7.9%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0.9%准备国内外读研,4.7%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3%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3年6月9日上午,麦可思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暨研讨会”。
这是就业蓝皮书的第五年度发布,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备受关注。
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3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半年后调查)。
2013年度报告由三个部分组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培养质量”。
麦可思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目前已经调查了2006届~2012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
从2010年开始,麦《中可思对之前调查过的全国2006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再跟踪调查。
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2013年报告是第五次年度报告。
注:本书唯一作者是麦可思研究院,并非由社科院主编,请记者发稿时不要误提社科院!发布下述数据请指明数据来源于麦可思《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以使数据具有可信度和可追究责任,谢谢!麦可思研究院发布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1、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9%名词解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0.9%)比2011届(90.2%)略有上升。
其中,本科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1届(90.8%)略有上升;高职高专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90.4%)比2011届(89.6%)略有上升。
201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201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系部:外语系班级:商务英语班姓名:彭睿瑞学号:2 0 1 1 1 2 0 8 0 1 9 2指导老师:柏菁9/12/2013201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摘要:据报道,2013年面临毕业的高校大学生就有699万,我们将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困境。
这消息无疑给我们这些即将面临就业的学生,巨大的压力与担忧……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该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该如何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当前的就业形势到底怎么样?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形势时光荏苒,转瞬即逝,不知不觉我们的大学生涯就快结束了,目前折业、就业问题迫在眉睫。
但是面对“世上最难就业”的环境,作为专科生的我们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又该何去何从呢?……为此,我查阅了一些相关的信息、新闻等,也结合一些相关的报告就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些简单的总结,以及个人愚见。
一、错位的就业市场事实上,“世上最难就业”不过是标签罢了,其实目前整个中国的人才招聘市场出现了断层,需求和供给出现了严重错位的局面,“招聘难”与“就业难”的局面却愈演愈烈。
错位一: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出现整体性错位随着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加剧,市场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发生明显变化,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蓝领技工和服务人员供不应求,但人才市场供给上显然大学生和普通白领出现“假象过剩”。
1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而导致市场对第三产业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张,服务性人才需求量急剧上涨。
错位二、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双方出现意愿性错位通过一些招聘网站,我们知道,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多于二三线城市,但是要知道,这些一线城市虽然职位量较大,比起求职者的倾慕仍显得有些“狼多肉少”,一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相比较而言,由于少有人问津,三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显得格外冷清。
因而出现了毕业生扎堆在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职位无人问津情况。
我们应该清楚一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线城市的人才供给仍将是“蜂窝式”的不可缓解,竞争压力也会与日俱增,但是我们仍然不能被形势吓跑,要始终保持一种闯一闯的心态,勇往直前。
201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2013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
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
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更清楚的认识其严峻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我进行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
二、调查方式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进行调查。
三、调查内容1、毕业生就业环境: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另外,由于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钓鱼岛事件以及雅安地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表现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
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就业现状第一、就业单位性质流向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
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
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第二、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2013届毕业生签约率比往年下滑,签约进程明显低于上届同期水平。
其中,制造大类、工学专业签约率较高。
目前,制造业、电子信息服务业签约人数最多。
麦可思调查发现,截至目前,2013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
本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明显低于上届同期水平,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用人规模缩减,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
2013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3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又到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求职高峰期。
据统计2013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人,为历史之最。
那么毕业生最关心的就业形势怎么样呢?虽然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四年,但是目前全球的经济复苏依旧缓慢,下行风险依旧很大,就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就业总量不断增大。
可以说2013年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所以2013届大学毕业生要做好思想准备,但是毕业生们不要盲目悲观,我们应该看到其中的一些利好因素。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2013年的就业形势,希望对广大毕业生有所帮助。
一、在就业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依旧供大于求。
2013年大学毕业生的招聘计划和就业需求岗位明显减少,就全球经济现状而言,持续的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等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盟、美国都没有从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来,并且持续低迷,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恢复元气。
所以,很多外企的全球市场不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企业招聘量自然缩水。
由于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700万。
截止9月底数据统计,今年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数量仅为去年的80%左右。
毕业生人数增加,而企业招聘计划和岗位减少,对于毕业生的刚性需求的减少,导致了2013年的就业形势比往年都要严峻。
二、招聘企业对毕业生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
往年企业大量发布招聘,是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企业也认为一些急需的人才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然而,当前经济不景气,企业的发展低于预期,对人才的需求量自然也要少于预期。
但是毕业生的总量的却是持续增加。
所以,招聘的企业单位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更是优中选优。
三、服务行业(如酒店业、地产业、旅游业、化工制药业等)异军突起。
相比以前的热门行业,服务业凸显出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免费下载】2013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汇总
2013年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汇总
2013年11月,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编制发布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近日,全国20所高校按规定扎堆发布了首个就业质量报告,对各校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就业趋势等做出了数据统计和分析。
首批公布就业质量报告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
20所高校2013年就业质量报告出炉就业率均达90%
北京大学2013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4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16%
湖北6所部属高校发布2013年就业率均达90%以上
兰州大学201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9.29%
武汉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1.82%
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5.9%
山东大学2013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1.62%
2013年陕西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88%
电子科技大学25个研究生专业就业率100%
2013年上海交大本科生就业比例不到四成
电子科大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就业率为95.58%
浙江大学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89%
华中师范大学2013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复旦毕业生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6.85%。
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作者:王津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6期【摘要】文章以天津城建大学材料学院为例,通过分析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着眼于就业形势的新特点,分析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和今后工作的侧重方向,以便为其他相关高校的学院建设予以借鉴作用。
【关键词】就业形势;存在问题;措施2013年材料学院共有毕业生121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62人,材料化学专业59人,考取研究生15人,打工16人,就业率达到96.69%,签约率70.25%,升学率12.40%,来材料学院招聘的单位共计20余家,其中院内小型专场招聘会9次。
一、2013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一)2013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材料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去向有:考取硕士研究生5人,占毕业生比例8.1%;公务员1人,占毕业生比例1.6%;事业单位3人,占毕业生比例4.8%;国有企业15人,占毕业生比例24.2%;三资企业4人,占毕业生比例6.5%;其他企业23人,占毕业生比例37.1%。
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考取硕士研究生10人,占毕业生比例16.9%;公务员0人;事业单位1人,占毕业生比例1.69%;国有企业9人,占毕业生比例15.3%;三资企业2人,占毕业生比例3.4%;其他企业17人,占毕业生比例28.8%。
(二)就业形势特点。
学生放宽对于就业地域的选择,不再是只着眼于天津、北京、上海等直辖市,而是分布更加广泛,更有部分学生将工作定位在四川、甘肃等西北地区。
学生对于企业性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放宽,大中型国有企业仍是学生的首选,学生对于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的选择自2010年开始呈逐步增长的趋势,这也是学生就业观越来越趋于理智的表现。
学生对于薪酬待遇的要求有所提高,学生对于薪酬待遇要求较去年有所提高,基本上要求实习工资在1800元/月以上,五险最好有一金。
用人单位的数量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分化严重,上半学期来材料学院招聘的用人单位有17家,小型招聘会8场,而下半学期只有5家,小型招聘会只有1场。
2013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2013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
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二、调查目的了解本校学生的就业意向,通过统计分析,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毕业指导。
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有清楚的认识。
三、调查的时间、范围时间:2016年3月25日-----2016年4月15日范围:我校2013级工商管理学院、会审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等部分学生四、调查方式在线调查:借助OQSSYU软件把问卷调查以邮件或文件的形式发放给2013级同学填写五、调查步骤及安排1.设计好调查问卷的目的和内容。
2.搜集相关的资料。
要想把问卷调查设计好,在做问卷调查前还要做些充足的准备,需要我们在做调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素材的丰富和对研究问题的知识准备。
3.掌握好调查问卷的类型。
不一样的调查形式在调查中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为此在调查时我们要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和要求,要充分考虑到调查问卷的类型。
4.明确答题的主要内容。
在确立了答题的方法和类型后,我们就要根据具体要求细化答题内容,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答题的内容是我们进行调查的关键,也是对调查相关的内容进行划分区间的一项重要工作。
5.把握答题的结构。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调查问卷设计为封闭性的设计还是开放性的设计。
6.做好问题的措词。
一字一意,一句一章要条理清楚,为此在对问题进行表述时一定要做好精准性,使被调查者一看就能知道其中的关键所在。
2013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13年4月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目录序 (2)调研目的及样本详情 (3)调研目的 (3)样本详情 (3)报告正文 (8)一、就业情况分析 (8)1.1多数学生参加过求职活动,但求职现状依然堪忧 (8)1.2过半学生从未收到过offer (8)1.3大学生求职意向不明确的主要原因是对工作的认知不足 (9)二、求职准备情况 (11)2.1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详细的职业规划 (11)2.2近90%应届毕业生需要职业规划指导 (12)2.3近半学生认为实践对个人竞争力影响最大 (13)2.4如何提高个人竞争力 (14)三、求职渠道分析 (16)3.1综合类招聘网站成为大多数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 (16)3.2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使用最多并最有效的综合类招聘网站 (17)3.3大学生求职者选择招聘网站更看重求职效率 (18)四、就业倾向性分析 (20)4.1培训及自我提升是应届毕业生最看重的因素 (20)4.2会计/金融/银行/保险行业是首选,IT/互联网/通信/电子居第二 (21)4.3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愿意回到家乡工作 (22)五、就业压力及就业指导方向分析 (23)5.1就业压力主要源于缺乏工作经验 (23)5.2应届毕业生渴望实践、培训及与HR沟通交流的机会 (24)序随着五月份的临近,中国高校2013届应届毕业生求职季即将结束,也预示着中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主体将由“90后”构成,“90后”是社会给这一代人赋予的标签,90后的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都与其他时代的学生大不相同,特点更加鲜明。
这一代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对这些“90后”毕业生而言,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哪些因素,他们通过怎样的渠道进行求职,都是企业和高校最想要了解的信息。
据此,2013年3月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发布了2013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4月回收了8万多份有效问卷,通过认真的逻辑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了本次《2013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13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
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
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
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
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
中央财经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报告
中央财经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二〇一四年三月一日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高校。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文学、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设有49个本科专业,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自建校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9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关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精神和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就业指导,拓展就业市场,加大实习实训,优化服务质量,努力促进毕业生在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上充分、高质量就业。
2013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下:1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1.1毕业生规模结构2013年,我校共有毕业生4070人,其中本科生2454人,硕士研究生1461人,博士毕业生155人;男生1548人,女生2522人;少数民族学生534人;毕业生学科门类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理学、工学和哲学,详见表1、2。
表1 毕业生基本情况类别人数比例性别男1548 38.03%女2522 61.97% 学历本科2454 60.29%硕士1461 35.90%博士155 3.81%表2 毕业生分学科情况学科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经济学1091 44.46% 851 58.25% 121 78.07% 管理学920 37.49% 447 30.59% 26 16.77% 法学178 7.25% 155 10.61% 8 5.16% 文学170 6.93% 7 0.48% - -理学66 2.69% - - - -工学29 1.18% - - - -哲学- - 1 0.07% - -合计2454 100% 1461 100% 155 100%1.2就业率和就业结构2013年,我校毕业生中落实毕业去向13899人,总体就业率2为95.80%。
2013年应届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3年应届生就业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3-01-09 新闻来源:一览混凝土英才网
据一览混凝土英才网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对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考验。
为了稳定2013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实现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一览混凝土英才网建议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要高度重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组织好双选活动,落实好有关政策,确保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高校要继续做好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
另外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很多大企业在裁员,减少人力招募,各公司退出的人才掌握完全竞争优势;小企业的关闭导致一部分人从新就业,也影响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率。
不过十二五计划出台及十八大召开,都将促进国企深化改革,政府用人偏向年轻化,多少会影响用人单位需求将偏向年轻化及有创新意识人才,同时服务业就业机会将大大增加,引领潮流的企业品质要求将促进中国企业及个人向追求卓
越方向发展,个人的精细管理及严格的自我要求将大大增加就业成功机会。
总之,一览混凝土英才网建议应届毕业生保持平常心,尽早实习,实习期间多参与实践,多问,从“学生”扮演过渡到“企业职员”,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4月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目录序 (2)调研目的及样本详情 (3)调研目的 (3)样本详情 (3)报告正文 (7)一、就业情况分析 (7)1.1多数学生参加过求职活动,但求职现状依然堪忧 (7)1.2过半学生从未收到过offer (7)1.3大学生求职意向不明确的主要原因是对工作的认知不足 (8)二、求职准备情况 (10)2.1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详细的职业规划 (10)2.2近90%应届毕业生需要职业规划指导 (11)2.3近半学生认为实践对个人竞争力影响最大 (12)2.4如何提高个人竞争力 (13)三、求职渠道分析 (15)3.1综合类招聘网站成为大多数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 (15)3.2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使用最多并最有效的综合类招聘网站 (16)3.3大学生求职者选择招聘网站更看重求职效率 (17)四、就业倾向性分析 (19)4.1培训及自我提升是应届毕业生最看重的因素 (19)4.2会计/金融/银行/保险行业是首选,IT/互联网/通信/电子居第二 (20)4.3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愿意回到家乡工作 (21)五、就业压力及就业指导方向分析 (22)5.1就业压力主要源于缺乏工作经验 (22)5.2应届毕业生渴望实践、培训及与HR沟通交流的机会 (23)序随着五月份的临近,中国高校2013届应届毕业生求职季即将结束,也预示着中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主体将由“90后”构成,“90后”是社会给这一代人赋予的标签,90后的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都与其他时代的学生大不相同,特点更加鲜明。
这一代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对这些“90后”毕业生而言,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哪些因素,他们通过怎样的渠道进行求职,都是企业和高校最想要了解的信息。
据此,2013年3月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发布了2013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4月回收了8万多份有效问卷,通过认真的逻辑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了本次《2013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未来10年内,高校和企业将对面的是以“90后”为主体的应届毕业生群体,因此,本报告对高校、企业和求职者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调研目的及样本详情●观点摘要●2013届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2013届应届毕业生职业规划情况●2013届应届毕业生求职渠道分析●2013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倾向性分析●2013届应届毕业生求职难点及就业指导方向分析调研目的及样本详情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活动共回收问卷85389份,其中有效问卷84456份,主要目的是获取2013届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相关信息,为企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和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参考与借鉴,帮助企业优化校园招聘流程,促进校企合作,帮助大学生作出更合适的职业规划方案。
样本详情本次调研活动样本涵盖了全国各大地区的高校,包括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共七大类学科、上百个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样本中女性稍多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学生中,女生占50.89%,男生占49.11%,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
大专与本科学生是样本主体在参与本次调研的学生中,大专与本科学历的学生分别占38.20%和52.08%,而中专、硕士、博士及其他学历则分别占5.46%、2.61%、0.36%、1.30%。
其中,就读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占46.98%,构成样本主体,而就读于高职(专科)院校的学生也占39.38%的比例,是第二大样本群体,211、9851本科院校的学生则分别占了6.52%和1.90%,比例相对较小。
1211/985高校:“211”指9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确立建设的100所左右面向21世纪的高水平大学。
“985”是1998年5月北大校庆时,江泽民提出建设的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学府。
985是从211中再选的精华,只有39所。
样本中金融、管理、文科等学生居多,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生比例最低本次调研活动中,财务/金融/销售市场/管理/贸易科学类样本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6.33%,其次是文/史/法/哲/教育/艺术等学科类,达16.96%,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样本最低,仅占4.51%。
样本高校所在地以华南地区2居多,华北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低参与调研的有效样本中高校所在地26.57%分布于华南地区,超过总样本量的1/4,华北、华东地区高校则分别占19.22%、18.98%,东北地区高校最少,仅占5.34%。
2中国省份区域划分: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报告正文一、就业情况分析1.1多数学生参加过求职活动,但求职现状依然堪忧在所有样本中,参加过求职活动的样本量占总样本量的89.67%,但其中30.64%表示自己“参加过,但只是玩玩,给自己积累点经验”,仅59.03%表示自己“参加过,做了很多准备,认真对待”。
同时,仍有10.33%的学生表示自己暂时没有找工作的打算,并没有参加过任何求职活动。
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紧迫感不足,求职现状堪忧。
1.2过半学生从未收到过offer在回答“是否收到过任何形式的offer”一题时,仍有58.24%学生表示从未收到过任何offer,而在收到过offer的41.76%学生中,仅6.05%的学生表示收到了offer并已经签约,这也意味着另外35.71%的学生虽然收到了offer但是没有签约。
这组数据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收到offer的学生占用了企业宝贵的招聘名额,但是并未选择签约,仍处于观望状态,骑驴找马,而其他58.24%的学生则完全没有收到任何offer,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招聘成本和企业对应届毕业生不信任感的增加。
1.3大学生求职意向不明确的主要原因是对工作的认知不足目前很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向,而是选择走一步算一步,甚至出现仅以企业薪酬或企业规模作为求职意向的现象。
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求职意向不明确的问题,有50.65%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工作过,不知道哪些工作适合自己;甚至有24.0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自己学的专业能做什么;16.96%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没有想要应该做什么好;而选择“其他”的学生则占8.3%。
这说明目前大学生求职意向不明确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对于工作的认知的不足,不知道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能够适应于什么工作,或者不知道某个工作需要何种工作技能,这也说明了企业与学校在这方面的培训仍有所欠缺。
二、求职准备情况对于面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无疑会帮助其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但从本次调研来看,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较详尽的规划。
同时,大学生对于个人竞争力的认识和对于如何提高个人竞争力的看法,也有相当的参考意义。
个人竞争力,是指个人的社会适应和社会生存能力,以及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是个人能否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
调查数据显示,相对学科能力而言,2013应届生更加重视综合能力,如沟通表达能力、社会实践经验及社会关系等方面。
2.1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详细的职业规划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仅有19.81%的大学生有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但仍有54.21%的学生并没有详细的职业规划,甚至有25.98%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规划,走一步算一步”。
可见多数应届生缺乏明确的求职目标和规划,这也意味应届毕业生对职业规划的指导有较大的潜在需求。
2.2近90%应届毕业生需要职业规划指导在所有样本中,42.40%表示非常需要得到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或参考,另外有47.74%的学生表示需要这方面的指导,仅6.06%表示自己不需要,3.8%表示有或者没有都无所谓。
这表明目前中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仍有相当大的不足,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仍需加大工作力度,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以提高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
2.3近半学生认为实践对个人竞争力影响最大当下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已经不再单单是优异的学科成绩,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往往更高。
90后的大学生较以往的学生更加重视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他们都更加积极。
认为社会实践和实习经验最能提高个人竞争力的学生比例为40.74%;支持沟通表达能力的比例次之,为22.45%;令人意外的是认为社会关系最重要的竟占14.49%排名第三;排名最低的是外表及形象,仅占1.54%,而专业知识仅占7.84%。
表明现代大学生更重视实践和经验,同时也说明了很多大学生很难找到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识的浪费。
2.4如何提高个人竞争力对于如何提高个人竞争力这个问题,赞同“多参加实习,增加社会经验”的学生有54.51%,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多参与求职经验讨论,增强应对能力”则仅有16.27%;支持“继续升学深造”以提高个人竞争力的学生最少,只有4.99%。
说明目前大学生对实习的岗位仍有相当大的需求,各企业可以适量增加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以增加应届毕业生求职时的个人竞争力,同时可以节约企业的用人成本。
三、求职渠道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求职者的求职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求职渠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报纸的招聘版块和人才市场举办的现场招聘会,越来越多企业和求职者从传统的线下走向了更加快捷方便、成本低廉的网络招聘。
3.1综合类招聘网站成为大多数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线上招聘。
调研数据显示,互联网已经超过校园招聘会、人际关系、现场招聘会等渠道成为2013应届生获取招聘信息使用最多的渠道。
57.4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综合类招聘网站是获取招聘信息最有效的渠道,10.93%的应届毕业生通过分类信息网站获取招聘信息。
使用互联网获取招聘信息渠道的学生远远超过线下渠道。
在线下渠道中,学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是应届毕业生使用最多且认为最有效的途径,紧随其后的是社会关系、熟人介绍。
企业宣讲会的使用概率低于人际关系,而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在2013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中被使用的频率及有效性已经微乎其微。
3.2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使用最多并最有效的综合类招聘网站由于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是针对大学生求职者这类没有工作经验的综合类求职招聘网站,因此获得了大部分大学生求职者的青睐。
调查数据显示,最适合应届毕业生求职者的招聘网站中,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以57.84%的比例高居第一,而在综合类招聘网站市场上排名第一第二的招聘网站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则在应届毕业生招聘领域表现不佳,仅占11.76%和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