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孩子打闹,这是一种有效的社交形式
幼儿园安全教案不打闹
幼儿园安全教案不打闹1.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不打闹是幼儿园安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能够帮助幼儿了解到打闹的危险性,并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则和行为准则,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确保幼儿园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2. 打闹的危险性打闹是指在游戏和互动过程中,孩子们采取身体接触、肢体动作、快速移动等行为进行的嬉戏活动。
尽管打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是不当的打闹行为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人身安全伤害打闹过程中,幼儿可能会发生摔倒、碰撞、扭伤等意外伤害。
孩子们在打闹中过于激动或者不慎操作,可能会使自己或他人受伤。
2.2 感情冲突和矛盾打闹可能引发幼儿之间的感情冲突和矛盾。
有些孩子在打闹中可能会超过对方的承受范围,导致争吵或冲突的产生。
这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会产生负面影响。
2.3 扰乱学习秩序打闹可能会干扰到其他幼儿的学习和活动。
在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中,一定程度的安静和秩序是必要的,打闹行为会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幼儿的学习。
3. 设立规则和行为准则为了避免打闹行为带来的安全问题和教学秩序的干扰,幼儿园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则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则和行为准则:3.1 不得大声喧哗幼儿园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们应该尽量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在游戏和互动中,应该注意控制声音大小,避免干扰到其他孩子及教师。
3.2 不得伤害他人幼儿在进行游戏和互动过程中,应该明确不得伤害他人的原则。
不得采取击打、踢踏、推搡等行为,不得使用危险物品作为游戏道具。
3.3 不得干扰他人学习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中,不得打扰其他学生的学习。
在课堂活动和自主学习时间内,孩子们应该尽量保持安静,克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
3.4 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孩子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
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和人身安全,避免在打闹过程中过度接触他人身体。
如何在与孩子沟通中避免冲突和争吵
如何在与孩子沟通中避免冲突和争吵孩子是家庭中最宝贵的财富,而与他们的良好沟通是建立亲密关系和塑造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然而,在沟通过程中,冲突和争吵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为了建立和谐与开放的沟通环境,父母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避免孩子沟通中的冲突和争吵。
1. 倾听是关键在与孩子谈话时,倾听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父母们应该真正地倾听孩子所说的话,并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尊重。
不要打断或中断他们的发言,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当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时,他们更愿意积极参与谈话,而不会感到冲突的产生。
2. 掌握正确的语言和声音语言和声音的选择对于与孩子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积极的表达方式,避免批评和指责。
用温和、平静的声音与孩子交流,而不是提高音量或愤怒的口吻。
这样的语言和声音可以传递出一种亲和力,从而在沟通中避免冲突的发生。
3. 尊重孩子的观点和感受在沟通中,尊重孩子的观点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他们的观点与您的观点不同,也要对他们的想法保持开放和尊重。
给予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有助于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尊重孩子的感受,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情绪得到关注,这将有助于减少冲突和争吵的发生。
4. 使用非语言沟通沟通不仅仅依赖于语言,非语言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势等都可以传递出信息。
保持良好的姿势和眼神接触,以表达对孩子的关注和尊重。
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积极的情绪和愿意与孩子合作的意愿,可以有效地避免冲突和争吵的产生。
5. 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沟通与和谐的家庭氛围息息相关。
创造一个彼此尊重和支持的家庭环境是减少冲突和争吵的关键。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建立和谐氛围的基石。
定期举行家庭会议,开放地讨论家庭中的问题和决策,让孩子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使他们感到被重视和平等,从而减少冲突和争吵的发生。
6. 建立明确的沟通规则和界限制定明确的沟通规则和界限有助于减少冲突和争吵的发生。
小学生安全教育打闹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在校园中,打闹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威胁到了校园的安全。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打闹事件的发生,本文将从打闹的危害、原因及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打闹的危害1. 伤害身体:打闹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摔伤、擦伤、骨折等伤害,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 损害心理健康:长期打闹的学生容易形成暴力倾向,对他人产生敌意,导致心理创伤。
3. 影响学业:打闹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导致成绩下降,影响个人发展。
4. 影响校园和谐:打闹现象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给其他同学带来困扰,甚至引发校园暴力。
二、打闹的原因1. 年纪特点: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容易模仿他人,导致打闹行为。
2. 家庭教育:部分家长对子女溺爱,忽视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形成不良习惯。
3. 学校教育:部分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不到位,导致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
4. 同伴影响:学生之间的模仿和从众心理使得打闹行为在校园中蔓延。
三、预防打闹的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学校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打闹的危害。
2. 完善规章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对打闹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3. 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遵守纪律。
4. 优化教学环境:学校要努力改善教学环境,减少学生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人际关系问题。
6. 加强师生沟通: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
7. 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8. 增强法制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校园打闹安全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谈谈一个在我们校园生活中时常出现,却又容易被忽视的话题——校园打闹安全。
我们都知道,校园是知识的殿堂,是培养我们健康成长的地方,但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打闹现象。
今天,我就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确保校园打闹安全,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
一、校园打闹现象的原因1. 年轻气盛,精力旺盛。
青春期的我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容易在嬉戏打闹中释放自己的能量。
2. 交往需求。
在校园中,同学们渴望结交朋友,通过打闹这种方式,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3. 模仿心理。
部分同学看到其他同学打闹,觉得有趣,便纷纷效仿,导致打闹现象蔓延。
4. 缺乏安全意识。
有些同学在打闹过程中,不注重安全,容易造成伤害。
二、校园打闹的危害1. 身体伤害。
在打闹过程中,若不注意安全,容易发生跌倒、碰撞等意外,造成身体伤害。
2. 心理伤害。
长时间的打闹,可能导致同学间产生矛盾,影响心理健康。
3. 影响学习。
打闹分散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4. 负面影响。
校园打闹现象,容易给外界传递不良信息,损害学校的形象。
三、如何确保校园打闹安全1. 增强安全意识。
同学们要充分认识到打闹的危害,自觉遵守校园纪律,做到文明礼貌,尊重他人。
2. 适度打闹。
在打闹过程中,要注意适度,避免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伤害。
3. 学会自我保护。
在打闹过程中,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受伤。
4. 互相监督。
同学们要相互监督,共同维护校园安全。
5. 加强家校沟通。
家长和学校要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
6. 开展安全教育。
学校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四、结语同学们,校园打闹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
以下是我对校园打闹安全的一些建议:1.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打闹过程中,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受伤。
2. 注意场合。
在公共场合打闹,容易影响到他人,所以要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
如何化解孩子之间的矛盾
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应坦然面对,把成长空间留给孩子。
每一次冲突都是孩子学习的机会,孩子在一次次冲突中,不断学习与人相处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掌握社交原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化解孩子之间的矛盾?1、了解事情的起因,判断孩子是打闹还是受欺负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动作的力度,也不懂得身体那些部位(眼、嘴、头)不可触碰等等,因此,平常打打闹闹的行为,很有可能给对方造成伤害。
平常在家时父母要多提醒孩子,玩闹的时候不要动作过度,可以轻轻地拉拉手、击击掌等。
如果孩子之间玩闹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打闹看得过于严重。
2、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和同伴之间的冲突的能力,应该引导孩子充分了解伙伴的需要,明白为什么意见会不一致,为什么会发生冲突。
这就需要孩子主动询问其他小伙伴,倾听对方的观点。
当孩子懂得倾听和了解冲突的关键,也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如果孩子懂得创造性地解决冲突,而不是采用暴力或者求助的方式,就说明孩子懂得照顾他人的需要。
这样做有效地克服了自我中心意识,让孩子在各自需要都基本满足的情况下能够和平相处。
这样,孩子也不会胆小自卑,能够大胆独立地解决伙伴之间的矛盾。
3、引导孩子想办法解决当孩子面对麻烦时,爸妈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帮孩子想办法,更不能在孩子尚未思考时急着给孩子出主意。
当孩子有想法时,爸妈应该第一时间鼓励孩子尝试,而不是带着批判的目光去对待。
因为你的批判会让孩子产生依赖。
4、公平公正当孩子解决不了矛盾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地介入,但是一定要公平公正,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家长在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时候,要秉承着公平的原则,不能单纯地判断谁对谁错。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有些家长会告诉自己的孩子要让着其他小朋友,要学会谦让,但是谦让并不是在和同伴交往中一味地忍让,它会让老实人觉得憋屈,而不愿谦让的人占尽便宜。
这样,他们永远不会谦让,他们觉得所有的人都应该谦让他们,如此一来,他们永远不会谦让,谦让的品质便无法形成。
幼儿园防止儿童斗殴安全教育
幼儿园防止儿童斗殴安全教育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玩耍的地方,是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
然而,斗殴却时常发生,简单的打闹也可能升级为斗殴。
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和遏制儿童斗殴,保障儿童安全。
首先,幼儿园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制度。
制度应明确规定儿童在幼儿园内的行为规范,禁止打闹打架,不得攻击其他孩子,不得带有危险性的饰品,如耳环、项链等。
同时,幼儿园也要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让孩子知道违反规定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比如,可以禁止孩子参加外出游玩等娱乐活动,直到孩子意识到错误,愿意遵守规定。
其次,幼儿园的老师应该注意观察孩子之间的相处规律。
在发现两个孩子之间有冲突时,及时沟通,理智地解决冲突,化解矛盾。
老师也应当给孩子们针对冲突解决的建议,让孩子们学会爱护友谊,理性解决问题。
第三,幼儿园要加强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从未来幼儿园的入学教育中就应开始进行,教孩子们如何避免斗殴、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在遇到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此外,幼儿园也应该根据季节、时间等不同情况对儿童进行不同的安全教育。
比如,寒假要告诉孩子们多穿衣保暖,不要随便玩游戏机、智能设备等。
第四,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爱感。
比如,组织孩子们进行集体游戏,学唱童谣、玩积木、画画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互相认识,理解和尊重彼此,增加友爱感。
同时,这些活动也是对孩子们友好行为的肯定,可以让孩子们得到一定的激励和鼓励。
最后,家长也应该参与到儿童安全教育中。
幼儿园可以在家长会或其他形式的会议上,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与幼儿园保持沟通,共同制定防范儿童斗殴的方法。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与人沟通、如何处置矛盾。
总之,幼儿园作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其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幼儿园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开展活动等,共同预防儿童斗殴的发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积极、快乐的学习环境。
岁儿童的社交冲突如何解决
岁儿童的社交冲突如何解决《4 岁儿童的社交冲突如何解决》在 4 岁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更多地与外界互动,社交活动也逐渐丰富起来。
然而,随之而来的社交冲突也不可避免。
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如何妥善解决这些冲突,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4 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他们在情绪管理和换位思考方面的能力还相对较弱。
他们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当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与小伙伴的想法不一致时,就容易引发冲突。
当孩子之间发生社交冲突时,家长或教育者要保持冷静和客观。
不要急于评判谁对谁错,而是先倾听每个孩子的陈述。
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尊重和理解。
比如,两个孩子为了一个玩具争抢起来,我们可以先蹲下身子,温和地说:“别着急,一个一个跟我讲讲是怎么回事。
”引导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也是解决冲突的关键。
很多时候,孩子们因为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才会通过争抢、哭闹等方式来引起注意。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进行交流,鼓励他们用完整的句子来描述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比如,当孩子想要某个东西时,教他们说:“我想要这个玩具,因为我很喜欢它。
”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同样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例如,讲一个关于分享和互相帮助的故事,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和做法。
另外,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也是解决社交冲突的有效途径。
可以给孩子们安排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比如一起搭建积木、共同完成一幅画等。
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渐学会分工协作、互相协商,从而减少冲突的发生。
当孩子在解决冲突中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句简单的“你能和小伙伴好好商量,真棒!”或者一个小小的奖励,都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愿意在今后的社交中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人际关系和冲突解决是他们必须学会的重要技能。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冲突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并且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一、倾听和尊重倾听和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无论与谁交流,都要倾听对方的意见、观点和感受,不要轻易打断对方。
同时,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个人选择。
倡导平等、尊重和友善的言行,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态度。
二、表达自我和发展自信教育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演讲比赛等,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主动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合作是人际关系中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合作项目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育孩子要懂得倾听他人意见,善于与人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并且要学会与他人分享成功和失败。
四、引导冲突解决冲突在人际关系中是难免的,关键是要教育孩子正确解决冲突的方法。
家长可以与孩子分享解决冲突的案例,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教育孩子妥善处理冲突的技巧,如学会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以及控制情绪和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五、示范正确行为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
因此,家长要成为良好的示范,与他人保持友好的交往、良好的沟通态度,并且通过言行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家庭规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结起来,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倾听和尊重、表达自我和发展自信、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引导冲突解决和示范正确行为。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将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幼儿园应对幼儿打闹问题方案分享
幼儿园应对幼儿打闹问题方案分享幼儿园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孩子们在这里接受教育,学习交往,培养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
然而,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之间经常会出现打闹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和情绪,还会给幼儿园带来管理上的困难。
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幼儿打闹问题,成为了幼儿园管理者和老师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原因分析幼儿打闹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可能是孩子们的一种自然表现,也可能是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心理和不良行为造成的。
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特征: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的行为表现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出现打闹行为。
2.自我认知不足:幼儿园的孩子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也不够懂得如何与别人相处。
3.家庭教育不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到位,孩子就会在幼儿园里表现出不良行为,如打闹。
4.班级管理不当:幼儿园里的班级管理是关键,如果班级管理不当,孩子们就会出现打闹等问题。
二、解决方案针对幼儿园里出现的打闹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解决幼儿打闹问题的关键。
幼儿园里的班级管理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班级规章制度、班级环境、班级文化等方面。
具体措施包括:(1)规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惩罚制度,如惩罚细则、奖励制度等。
(2)建立安全保障机制,规定园内游戏及活动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加强对孩子的监管。
(3)建立班级文化,推行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2.家长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教育是幼儿园里解决打闹问题的重要环节。
具体措施包括:(1)定期开展家长教育工作,向家长传达幼儿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2)与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和问题,共同解决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里的问题。
(3)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行为习惯,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环节,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解决打闹问题的重要途径。
小孩打闹怎么教育的方法
小孩打闹怎么教育的方法打闹是小孩在成长过程中经常表现出的一种行为。
虽然打闹可以带给他们欢乐和互动的机会,但是有时候这种行为也可能导致伤害或者不适当的行为。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教育小孩不要过度打闹,遵守适当的行为规范。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帮助你教育小孩如何合理打闹。
1. 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首先,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清晰的规则和界限,明确说明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例如,告诉他们不要推搡或者粗暴地对待其他人,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
2. 以身作则作为家长,你需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如果你自己在他们面前表现出过度打闹或者粗暴的行为,那他们就很容易模仿你的行为。
因此,你应该努力展示出温和、友善和尊重的行为,让他们明白这些是正确的行为方式。
3. 多加沟通和互动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打闹,以及他们如何看待打闹对他人的影响。
通过和他们一起讨论,你可以向他们解释什么是适度的打闹,以及如何与他人进行互动,使这种行为变得更友好和有趣。
4. 教导解决冲突的方法打闹有时可能导致冲突和争吵。
教导孩子合适的解决冲突的方法非常重要。
例如,你可以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与朋友发生了争执,应该怎样通过沟通和妥协来解决问题。
让他们明白使用语言表达而不是使用暴力是更好的选择。
5. 奖励和表扬当你发现孩子遵守了规则并表现出适当的行为时,及时给予他们奖励和表扬是很重要的。
这样可以增强他们认可正确行为的意识,并激励他们继续保持合适的打闹方式。
6. 监督和引导家长在孩子打闹时应该进行一定的监督和引导。
当他们过度打闹或者出现不适当的行为时,及时制止并解释何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同时,引导他们参与其他有益的活动,如运动、阅读或艺术,以帮助他们释放精力和培养其他兴趣爱好。
7. 倡导分享与合作教育小孩如何分享和合作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有助于他们培养团队合作和友善互助的精神。
幼儿园孩子打闹如何引导家长
幼儿园孩子打闹如何引导家长幼儿园孩子打闹指的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一种行为,通常表现为孩子们在玩耍、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规矩、过分闹腾、互相抢占玩具等。
针对幼儿园孩子打闹,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了解孩子打闹的心理发展阶段孩子的行为是与其心理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
一般来说,幼儿时期孩子的行为会比较粗暴,也比较自私,难以自我控制,因此在打闹过程中会显得比较乱。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行为是正常的发展现象,不要因此过于紧张。
二、教育孩子尊重他人、控制情绪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尊重他人、控制情绪的意识。
孩子在幼儿园打闹通常是因为自我情绪失控,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此时需要家长进行正确引导。
在家长的教导下,孩子会慢慢理解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尊重他人。
三、引导孩子理性思考问题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可以通过故事、插图等方式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让孩子明白有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同时帮助其学会用言语、姿势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
四、制定游戏规则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制定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学习规则和约束,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
同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游戏情况,适时改变规则的制定,让孩子感到游戏的公平性和乐趣性。
五、父母要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家长需要和老师积极沟通,听从老师的建议,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打闹的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在沟通过程中,家长不要过于激动,要保持冷静合理的态度,与老师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走出矛盾纠葛,消除不良情绪影响,避免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总之,对于幼儿园孩子打闹的问题,家长需要正确引导,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注重教育,制定游戏规则,与老师进行积极沟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使孩子在快乐游戏中更好地成长。
孩子互相打架家长如何处理
孩子互相打架家长如何处理孩子互相打架家长如何处理1.家长保持冷静,适当做旁观者家长只是引导者,绝不干预孩子。
孩子之间的打闹是很平常的,要把自己当做旁观者,不要立马参与进去判断是非对错。
家长们应该静观其变,避免冲突升级就可以了。
2.教会孩子“冷静”当孩子有一股冲动想要打其他孩子的时候,让他双手合在一起,默数十秒。
这个动作可以让他们立刻有宣泄愤怒的效果,你可以协助他们把手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去打别人。
如果他成功完成这个动作,记得马上给予鼓励。
或者,当发现孩子有打人举动时,家长应该温和地抓住孩子的肩膀,直接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不可以打人,暂时离开。
”引导孩子坐到椅子上或者离开现场,要求他安静地坐在那里直到他情绪安定下来。
3.言传身教,做睿智真诚又有原则的父母在与自己孩子交谈时,使用的语言一定要理性,不能急躁或者激进。
要告诉孩子,只有你告诉我真实情况,我才能发表意见。
这样,就避免了孩子对家长的盲目依赖崇拜心理,让孩子的心态也冷静下来。
之后,鼓励孩子说真话,说实话,讲出自己的当时的想法,和对方的言行。
这个过程,一定要温和,有礼有节。
父母的态度和言行,不仅可以安定孩子的心神,还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4.表明自己的立场在孩子受伤或感觉委屈时,对孩子不必一味的说教,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父母要积极迎合孩子寻求关爱的心理,站在孩子这一边。
在平复了孩子的心情后,在通过分析事情告诉宝宝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
5.让孩子自己选择解决方式,父母给予针对性、实质性建议在交流过程中,对于孩子做的对的地方,要明确肯定。
孩子做错的地方,则要坚定指出。
让孩子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这样,有利于孩子找出正确的处理办法。
谁的错,谁领着。
如果孩子确实有错,应该鼓励孩子向对方道歉。
如果孩子没错,要给孩子鼓励,让他以理性、勇敢的态度去跟对方讲理。
而且,这时候,应该给孩子几个处理突发情况的建议,让孩子练习应变能力。
孩子互相打架家长如何处理,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尽量不要插手孩子之间的事情,然后耐心地与孩子交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处理矛盾。
解决幼儿应对同伴冲突的策略
解决幼儿应对同伴冲突的策略幼儿阶段是孩子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这个阶段学会了很多基本的社交技能,但也会遇到许多同伴冲突的问题。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需要帮助幼儿学会应对同伴冲突的策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解决幼儿应对同伴冲突的策略。
第一,倾听和理解当幼儿遇到同伴冲突时,我们首先需要倾听他们的话语,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幼儿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和同伴产生冲突,比如玩具的归属权、意见不合等。
我们可以通过倾听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理解和关心,同时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教导冷静应对在幼儿阶段,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很差,当他们遇到冲突时很容易情绪失控,大声哭闹或者动手打架。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需要教导幼儿冷静应对。
可以通过言语引导、示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导幼儿如何在冲突发生时保持冷静,不用动手打人。
也要教导他们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感受。
解决问题的方式当幼儿遇到同伴冲突时,需要教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商量、妥协、道歉等方式解决问题。
当两个小朋友为了一个玩具争执不下时,可以引导他们商量一下轮流玩,或者找其他的玩具玩。
也要鼓励幼儿学会道歉,当他们理解自己的错误时可以主动向对方道歉。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第四,引导积极沟通在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沟通。
让幼儿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
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倾听对方的声音,学会尊重他人。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沟通技巧,让他们学会更好地处理同伴冲突。
第五,培养友好关系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友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带领幼儿参加各种团体活动,让他们有机会结识更多的小朋友,培养友谊。
也要鼓励幼儿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解决幼儿应对同伴冲突的策略
解决幼儿应对同伴冲突的策略一、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同伴冲突的情况,这是幼儿接触社会的必经之路。
同伴冲突不仅有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伤害,也会使他们感到沮丧、挫败和失望。
因此,幼儿应该学会应对和解决同伴冲突,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本文就幼儿应对同伴冲突的策略进行探讨,并根据具体案例说明策略的实际应用。
二、幼儿应对同伴冲突的策略1.沟通解决法沟通解决法是幼儿应对同伴冲突的一种重要策略。
这种方法强调在冲突中积极地沟通和解决问题,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和他人,并促进与同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引导幼儿进行沟通解决:①促进情感交流:在幼儿情绪高涨时,教师可以抱起幼儿,安慰他们,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
②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问幼儿,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听取幼儿的讲解,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根源和来源,以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例:班里的小芳和小明发生了争吵,小芳认为小明不应该拿走她的玩具。
老师通过问小芳“发生了什么事”来引导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妥协解决法妥协解决法是幼儿应对同伴冲突的另一种方法。
在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时,双方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利益,这时就需要进行妥协,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引导幼儿进行妥协:①寻找共同点:教师可以询问双方是否有共同点,并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达成妥协。
例:班里的小军和小李争抢同一件玩具,老师询问他们是否有其他喜欢的玩具可以一起玩。
②分配资源:如果冲突是因为资源分配问题引起的,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相互分享和合作,以达到共同利益。
例:班里的小明和小华都很喜欢同一本绘本,老师让他们一起看,轮流翻页。
3.调解解决法调解解决法是幼儿应对同伴冲突的第三种方法。
当两个幼儿无法通过沟通和妥协解决冲突时,教师可以主动介入,进行调解。
这时,教师的角色就像是一个公正的裁判员,主要任务是帮助幼儿解决冲突,而不是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
幼儿园日常安全教育打闹(3篇)
第1篇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们快乐玩耍的天地。
然而,在欢乐的童年时光里,孩子们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打闹现象。
这些打闹行为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给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此,加强幼儿园日常安全教育,预防打闹,共建和谐校园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园打闹现象的原因分析1. 生理原因:幼儿时期,孩子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大量的运动来满足身体成长的需求。
然而,由于活动空间有限,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推搡等打闹行为。
2. 心理原因:幼儿时期,孩子们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他们缺乏对他人感受的感知和关爱。
在玩耍过程中,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同伴的感受,从而导致打闹现象的发生。
3. 家庭原因: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影响。
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自私、霸道等不良行为,从而引发打闹现象。
4. 幼儿园管理原因:部分幼儿园在安全教育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行为,导致打闹现象屡禁不止。
三、幼儿园日常安全教育策略1. 加强安全教育课程:幼儿园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打闹的危害,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关键,幼儿园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能力,使他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们的不良行为。
3. 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幼儿园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尊重同伴。
通过举办各类集体活动,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减少打闹现象的发生。
4. 家校合作: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打闹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孩子们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四、预防打闹的具体措施1. 教师观察与引导:教师应密切关注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发现打闹苗头时,及时进行制止和引导,避免事态扩大。
幼儿园孩子互相打闹如何引导家长
幼儿园孩子互相打闹如何引导家长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孩子在这里不仅学习知识,还与其他孩子互动交流。
然而,有时孩子之间的互相打闹可能会引起家长的担忧。
本文将为家长提供一些引导的措施,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幼儿园孩子之间的互相打闹。
了解互相打闹的原因首先,家长需要了解互相打闹的原因。
孩子之间的打闹通常是出于好奇心、探索欲望、表达情感、寻求注意或建立友谊。
打闹有时也可能是因为孩子们还不太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缺乏合作能力。
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理解互相打闹的益处孩子之间的互相打闹虽然看似有些粗野,但它也有一些积极的益处。
例如,打闹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此外,打闹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如合作、竞争、分享和倾听。
因此,家长在引导孩子时也要适度地鼓励他们适度的打闹。
教育孩子互相尊重和友爱重要的是,家长要教育孩子们互相尊重和友爱。
他们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们打闹时应该注意的底线,比如不伤害对方、不侮辱对方等。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教育孩子:1.亲身示范尊重和友爱的行为,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2.鼓励孩子们用友善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来交流,而不是使用暴力或攻击性的言辞。
3.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和谐、友善的氛围,以促进孩子们对友爱的理解和模仿。
4.教育孩子们学会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与幼儿园沟通合作与幼儿园的沟通和合作是解决孩子互相打闹问题的关键。
家长可以:1.与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
2.定期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互动情况。
3.如果孩子存在打闹问题,家长可以与老师一同制定解决方案,进行共同引导。
4.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和指导,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以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鼓励孩子参与适当的活动为了减少孩子在幼儿园里的互相打闹,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参与适当的活动。
适合幼儿的活动包括:1.拓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小学生排队打闹安全教育
一、引言排队打闹是小学生常见的一种行为,尤其在放学时,同学们急于回家,容易发生拥挤、推搡等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本文将针对小学生排队打闹进行安全教育。
二、排队打闹的危害1. 交通安全隐患:排队打闹时,同学们容易忽视交通安全,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 校园安全隐患:拥挤、推搡容易造成校园内的摔伤、碰伤等意外事故。
3. 影响学校形象:排队打闹破坏了学校的纪律和秩序,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
4. 影响同学关系:打闹行为可能导致同学间产生矛盾,影响同学间的友谊。
三、安全教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同学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2)利用班会、升旗仪式等时间,进行校园安全知识教育。
(3)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普及安全知识。
2. 规范排队行为(1)制定排队纪律,明确排队打闹的后果。
(2)设立排队示范岗,引导同学们排队时保持距离,文明礼让。
(3)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时刻关注同学们的排队情况。
3. 强化安全教育(1)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同学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安全教育讲座,让同学们了解安全知识。
(3)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同学们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
4. 建立奖惩机制(1)设立“安全小卫士”称号,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彰。
(2)对违反排队纪律、打闹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给予纪律处分。
四、家长配合1.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排队行为,教育孩子遵守纪律,文明排队。
2.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交通安全,确保孩子安全出行。
3.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关心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五、总结小学生排队打闹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规范排队行为、强化安全教育和家长配合等措施,相信我们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小学生排队打闹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中班幼儿打闹的原因分析
中班幼儿打闹的原因分析原因一:身体需要,和品行无关孩子喜欢打闹,只是在互相展示自己身体的力量,体现能量,他们觉得这样做很酷:我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控制更多的人和事。
这样的身体语言,让孩子觉得直接且更有说服力。
因此,他们在无法表达一些情绪的时候,就会启动身体语言,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同时,孩子也愿意用这样的身体动作表示对抗,这样攻击性的意识是种条件反射,也是对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
孩子如果连别人攻击都不知道反抗,那说明他的本体感需要加强;而那些总爱攻击别人的孩子,也只是对自己的身体语言控制不好,缺少家长的必要约束导致的。
不要认为喜欢打闹的孩子就是坏孩子、熊孩子,这是一个普遍现象,随意贴上标签不是负责任的做法。
原因二:社交需要,和喜好无关孩子1岁半之前,都属于“平行游戏”阶段,就是自己玩自己的。
如果感兴趣就在旁边看一会,实在太喜欢就直接上手玩,但此时互不打扰,依旧是两个个体,没有交集玩同一个玩具的趋势。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知道了自己的喜好,就有了竞争和对比。
这时,孩子就希望找到和自己玩得来的伙伴了,有的会在插入别人游戏时问上一句:“我可以玩一会吗?”这就是交往的开始。
当然,越是亲近的两个孩子越容易发生争吵,因为他们很可能有相同的兴趣。
因此家长要知道,打闹并不代表不喜欢对方,而是有太多相近的地方。
这种行为在孩子看来充满了乐趣。
孩子还会在这样的交往模式中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积累更多和善友好的交往方式。
比如:孩子知道下手太重会伤害到别人,做鬼脸也并不能让别人笑,慢慢就会发现,只有恰当得体的行为才能赢得更多伙伴的喜欢。
其实打闹对孩子来说和游戏一样重要,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会发现他们打闹时多数是兴奋的,发自内心哈哈大笑的,眼神里充满了刺激和愉悦。
他们通过这样的行为和伙伴亲昵,用身体语言表达喜欢。
在孩子这里,打闹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中性的。
孩子通过打闹控制身体和行为,使大脑神经处在快速运转状态,刺激大脑皮质和海马体神经元的生长。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症?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症?别怕,社交恐惧症?咱们一起“玩”出来!哎,说起社交恐惧症,我最近就碰上了一个有意思的事儿。
我邻居家有个小姑娘,叫小雨,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特招人喜欢,长得水灵灵的,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可就是特别怕跟人说话。
每次去超市,只要碰到熟人,小雨就躲到我身后,死活不肯出来,看着她那副紧张的小模样,我都替她着急!你说,孩子嘛,交朋友,跟人打招呼,这都是挺正常的事儿,可小雨却总是躲躲闪闪的,你说这可怎么办呢?我琢磨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个好办法!什么办法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找机会让她多跟人“玩”!我观察小雨发现,她好像特别喜欢画画,而且画得还挺不错呢!我就想着,能不能用她喜欢的东西来帮助她走出社交恐惧的阴影呢?于是,我准备了一堆彩色笔和画纸,然后邀请了楼下几个小朋友来我家一起玩。
一开始,小雨还躲在房间里,我鼓励了她好久,她才怯生生地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她最喜欢的画笔。
我故意拿出一张画纸,画了几个简简单单的小动物,然后说:“来来来,小雨,你试试看,也画几个你最喜欢的动物,咱们比比看谁画的更漂亮!”没想到,小雨一下就来了兴致,她拿起画笔,在纸上认真地描绘着,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其他小朋友也围了过来,他们有的拿着笔,有的用手指指点着,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画的内容。
小雨也渐渐地放开了,不再躲躲闪闪,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还跟小朋友们分享了自己画的“秘密”。
看着小雨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心里高兴极了。
原来,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症,并不一定要用什么高深的技巧,而是要从他们喜欢的兴趣爱好入手,让孩子在玩耍中逐渐放松,建立自信。
那天,小雨在画画的过程中,还主动地跟小朋友们打招呼,跟他们讨论画画技巧,还说要和他们一起去公园玩。
看到小雨积极主动的变化,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现在,我和小雨经常一起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去公园玩,去图书馆看书,等等。
我发现,只要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给他们创造和他人交流的机会,他们就能慢慢地克服社交恐惧症,变得越来越自信。
同伴冲突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意义 - 同伴交往
同伴冲突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意义 - 同伴交往同伴冲突在儿童生活中屡见不鲜,对此很多家长感到焦虑不安,尤其是看到孩子间出现争吵、打斗等行为时,往往急于干涉。
我们习惯把孩子间的冲突看作儿童成长中的“负面事件”,力图消除和避免。
其实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冲突是幼儿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事件,对幼儿的社会交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1.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交往中的高发事件。
同伴冲突是伴随着儿童同伴交往出现的,在幼年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
美国心理学家霍姆伯格研究发现,12~16个月的婴儿,其相互行为大约一半是破坏性或冲突性的。
随着年龄增长,同伴交往技能不断提高,冲突频率会逐渐降低。
2.幼儿同伴冲突类型多样。
3岁前,同伴冲突都是关于物品、空间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冲突,如争夺玩具、图书等。
3岁后,随着同伴交往的发展,冲突类型变得多样。
除以上冲突仍占较高比例外,儿童谋求加入游戏群体引发的冲突(一方想加入,另一方排斥)、维护共同活动规则引发的冲突(对违反游戏规则、幼儿园行为规则的同伴进行指责)、敌意行为(无故挑衅、欺负他人、报复等)引发的冲突比例不断提高。
3.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和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是冲突产生的根源。
幼儿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特点,他们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体会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在同伴交往中,他们往往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主张自己的权益,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甚至控制同伴的行为。
思维特点一样,但需求却各不相同,因此孩子们在一起活动时就很容易发生冲突。
此时,如果儿童能够通过协商、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把矛盾化解,避免冲突的产生和升级。
但是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缺乏,因此冲突时常发生。
4.同伴冲突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我们很多人担心的相反,幼儿的同伴冲突,除极少数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外,大部分不仅无害,反而可以促进儿童的同伴交往。
首先,同伴冲突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去自我中心化。
冲突中儿童认识到在自身需要外,其他小伙伴也有自己的需要,如果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容易产生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怕孩子打闹,这是一种有效的社交形式
01
朋友生完二胎后,忙碌的好像都在朋友圈里消失了。
不过再发朋友圈的时候,是在感慨
两个孩子的相处方式。
平时,她为两个年龄相近的孩子,时不时打架和争抢操碎了心。
但发现两个孩子在外面的时候,哥哥又总是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妹妹,生怕妹妹磕着,那一刻,很像一个小英雄。
每次想起那个画面,都让她很欣慰。
毕竟,从小都是独生子女的她,自己童年还是很孤独的。
她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到现在,都有点社交恐惧症。
这似乎和童年记忆里,父母上班,自己常常一个人在家,那段童年记忆里的阴影有关。
朋友觉得,她生二胎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两个孩子有伴。
她觉得,看着两个娃一起健康成长,当妈的再累再辛苦也值了。
02
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和我姐又何尝不是这样?
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常会为一件芝麻小事,打的你死我活,甚至可以说,快把整个屋子都要掀翻天了。
每次父母,看到我们打架或者因为吵架相互不理睬的时候,也会因此有强烈的挫败感。
就连超级爱孩子的我妈,偶尔也要抱怨:“养两个孩子,可真麻烦呀。
”
可见两个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对周围人来说,简直是人生灾难。
记得父母亲,那时因为工作忙,想要在假期,把我和姐姐送到爷爷奶奶家。
可每次送去的当天,爷爷奶奶就会建议:“还是让两个孩子还是回家吧。
我们年纪大了,实在是没有精力,看管这两个总是闹腾的孩子。
”
我小时候皮的有点出名,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假小子”。
就是和班上的男生打架,基本上也吃不了亏。
我甚至记得,我爸一个同事,一个男生的妈妈,还跑来找我爸告状,说我打了她儿子。
当然,她也承认,是她儿子先动手。
不过很快就被我打哭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也多半是和我姐在打架中,锻炼和培养起的能力。
03
不过,要是我姐带着我,去家属区的公共浴室洗澡,我姐又会自觉化身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妈妈”。
她绝对要给我先洗干净后,才会自己再洗。
有时她因为冲水时间太短,嘴巴都会冻得发青。
洗完后穿衣服,她也是先照顾我。
那时周围阿姨看到,都会表扬她:“这姐俩感情深,姐姐把妹妹照顾的真好。
”
她下次把我照顾的就更好了。
我记得生病发烧时,屁股上注射了青霉素,痛的迈不开腿,很有一会,根本没法走路。
这时,我姐就会像个勇敢的战士,把我像扛枪一样背在自己的背上,背着我,步行回家。
我们家离医院,怎么着也有一公里路呢。
现在想来,我身高还比我姐高4厘米。
可能也是小时候,在我姐长个子的关键时期,常背着我负重前行,我把我姐给压矮了吧。
04
上中学后,我姐告诉我,女孩子大了要学点女子防身术。
她就带着我一起练习,街头买来的《女子防身术》小册子。
现在想起来,我们两个人,居然连武术都能自学,这些成长的记忆,是有多欢乐!那年,我高考失利,其实在意料之中,毕竟我作为一个多年的学渣,要想考上大学,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学霸的我姐,当时已经读大四了。
她认真地给我分析形势,认为我的学习现状,再努力一下,是可以实现考上大学这个梦想的。
她对我说:“读了大学,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你如果不去读大学,你就一辈子困在这个小城里,会极大限制你的发展。
我希望,未来我们的人生,同样精彩。
”
那年,暑假两个月,她陪着我一起在家复习数学。
从初中知识给我讲到高中知识,整整拉通复习了一遍。
在那段复习的日子里,我俩没有踏出过家门一天。
复读时,我姐每周给我写一封信,为我加油,促我进步。
在我姐的帮扶和鼓励下,我也终于考到她读书的城市。
到现在为止,我们两个人,不管是买第一套房,还是第二套。
两人所居住的小区,间隔都没超过1000米。
我们现在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会在暑假时带着孩子一起去旅行。
我们的孩子,彼此感情也很深。
但最重要的是,我和我姐在工作上表现出的游刃有余,都源于比较出色的表达力和沟通力。
我们在进入社会之后,都属于社交能力比较强,与人交往能力比较强的那一类人。
我深度怀疑,在我们童年的经历里,打闹、冲突与解决矛盾本身,就是一种社交演练。
05
科学家也用研究成果证实了这个想法。
他们认为:“在人类儿童中,早期的打闹游戏与长大更好的社交能力有关。
”也许正因为拥有了社交能力,又促进了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孩子在玩耍进行沟通的锻炼。
科学家们也在其他的物种里,发现了这种打闹游戏的习性,比如说老鼠。
他们通过,对老鼠大脑如何发育的研究,系统地探索了玩耍如何影响老鼠大脑发育。
科学家还将幼年参与打闹的老鼠与幼年不参与打闹的老鼠,进行了比较。
发现老鼠幼年时被疏远、隔离,的确在成年后在社交方面会有障碍。
成年后,那些幼年时,缺乏玩耍的老鼠和其他老鼠相处时,表现出的问题,值得人类借鉴和思考。
那些老鼠也知道如何进攻和防守,知道如何向别人示好,以及如何在危险面前撤退,但它们见机行事的能力较弱。
而那些童年经常打闹的老鼠,在成年后,尤其是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凭直觉,快速做出反应,表现出更加机敏的特点。
06
这似乎也很像学校里面学渣和学霸的区别。
尤其是进入社会以后,逐渐表现出来的某些差异。
似乎在适应社会的能力方面,学渣更具有天然的优势。
这可能也和他们学生时代,就需要就作业、学习、考试等问题,与学霸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躲避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方面,也总要想足各种理由和多种应对策略。
可以说,学渣所关注及面对的学习环境,往往比专心致志的一心扑在学习上的学霸更为复杂。
科学家得出的结论很有意思:“幼年时的打闹和玩耍经验,会促使大脑产生更具可塑性的化学物质,从而有助于保持大脑的可塑性。
”
由此可见,父母们没必要为孩子们之间的打闹问题操碎了心。
只要不存在危险的因素,这就是一种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孩子的世界里,打闹也是感情亲密的明确标识。
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里,对孩子学会基本的社交技能颇有益处。
我想,我和我姐,数年前的成长亲历,就是最好的明证。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