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人金融信息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个人金融信息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个人金融信息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业信息化和网络化不断发展,个人金融信息侵权行为不断增加,这不但会侵害客户合法权益,也会增加金融机构诉讼风险和运营成本,进而影响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安全稳定。本文在实地调查XXXX地区个人金融信息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通过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个人信息的构成一般是由生活和工作两大方面,生活信息,包括:个人或家庭组成和成员信息、个人或家庭财产信息、个人或家庭成长信息等;工作信息,包括:目标管理、职业规划、工作任务、日程计划、通讯信息、邮件、工作日记、纸质和电子文档等。

(二)个人信息滥用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具体而言,个人信息被滥用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擅自提供个人信息。有关机构未经法律授权、未经本人同意,将所掌握的个人信息提供给其他机构。比如,银行、保险公司、航空公司等机构之间未经客户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共享客户信息,这是一些企业获取他人信息的重要渠道。

2、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近年来,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牟利的问题十分严重。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兜售房主信息、股民信息、商务人士信息、车主信息、电信用户信息、患者信息的现象,并形

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

3、有关机构不能对掌握的个人信息尽到妥善保管的义务,导致个人信息遗失、泄露。比如,某高校就发生过数千名学生和老师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账号和密码外泄的事件。而医疗机构将病历卡挂在住院病人床头、将化验单放在检验室门口任由患者和家属自取的做法也属于保管不善。

4、个人信息被冒用。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其个人信息被他人冒用办理有关的业务。比如,冒用他人身份证件,办理银行开户业务、电信入网业务、驾照申办业务等。

二、金融服务行业中个人信息的状况

(一)金融机构个人金融信息管理意识较弱。从目前各金融机构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普遍未认识到个人金融信息是关乎客户隐私保护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现在的银行机构均未将个人金融信息泄漏作为一种重要风险来对待,未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纳入金融机构整体风险管理框架中。根据网上已发布的调查还显示,75%的一般居民和个体工商户表示金融机构在对其营销业务产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未进行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知识的培训,未履行对客户风险防护和告知义务;仅25%表示在办理业务中金融机构提及过。

(二)金融机构个人金融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从实地调查情况看,辖区银行机构均建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机构,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制度建设方

面还不到位,银行机构均未形成完善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管理制度,已有的制度主要分散于信息安全管理或银行卡、存贷款等各类具体业务制度中,没有形成体系,也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规定的要求覆盖信息采集、传输、加工、保存、使用和销毁等所有工作环节的要求。

(三)客户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意识整体不强。金融机构客户层次有差异,素质参差不齐,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认知度一般,据网上调查显示25%的一般居民和个体工商户对个人金融信息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比较了解,40%的听说过,35%表示不知道;55%的被调查居民和个体工商户对个人金融信息的如何使用保管表示不了解,知道一些的仅占25%,且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办理业务时的泄露个人金融信息的现象;65%的被调查居民和个体工商户不清楚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途径以及相应的维权措施,了解的仅占15%。

三、个人金融信息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和问题

(一)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法律不完善、行政法律责任缺失。一是目前我国尚未设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散乱,呈零星、分散状态,不成体系,主要是:《宪法》中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侵犯、公民享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在《民法通则》中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刑法修正案》中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

个人信息罪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个罪名。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相关立法组织已向国务院提交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草案。二是行政责任缺失,对于侵犯银行客户个人信息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没有规定直接适用的罚则,监管部门也缺乏对金融机构违规泄漏客户信息进行处罚的直接依据。

(二)金融机构个人金融信息管理内控机制不健全。辖区金融机构普遍未形成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有效组织管理机制,各业务部门在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方面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一是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缺乏专职个人信息保护人员,个人信息保护的职能难于充分发挥。二是信息查询监测不到位,缺乏信息调阅查询的监测检查记录,难于跟踪个人信息使用的全过程。三是个人信息保护保密安全教育不到位,对外包人员行为的控制也有所欠缺。

(三)金融机构个人金融信息技术管控能力不强、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不完善。金融机构存储个人金融信息的系统建设管理不完善,各系统缺乏保护监督制约机制,未对系统进行统一整合。以农业银行为例,当前个人金融信息分散在存贷款、支付结算、银行卡、电子银行等业务中,业务又分属不同部门运营,且由不同信息系统支持,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使得信息保护更加困难。一是各系统之间缺乏信息保护监督制约机制,对系统查询信息的权限控制不足,工作人员查询时,往往能够获取超过其权限的信

息。二是技术防控手段较弱,安装或使用个人金融信息系统的计算机未设置光驱、USB等数据输出屏蔽设备,对信息的导出、下载、打印、复制难以有效实施管控。

(四)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监管不到位。2011年人民银行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但总体来说监管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是现有监管制度较为零散且可操作性不强,主要针对存款、电子银行、信用卡业务等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个别规定,无法覆盖各类业务,也不能全面规范个人信息采集、使用、保管的全流程。二是针对性不强,如《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管理规定》主要是针对个人存款账户个人信息的管理,《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是为加强反洗钱监管,不是针对个人信息保护。

三、发达国家经验借鉴

(一)确立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地位。在很多国家,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直接采用“个人隐私”称谓,如1974年美国《隐私权法》、1988年澳大利亚《隐私权法》、德国《联邦数据保护法》、英国1998年《数据保护法》等,都无一例外地把保护个人隐私权和信息权作为首要任务。美国国会于1978年通过的《金融隐私权法》(RFPA)主要用于保护客户隐私,《金融服务现代法》,要求每个金融机构有明确和长期的尊重客户隐私义务,并保护客户的非公开信息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二)针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法律防范措施。为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各国对数据的采集、利用、保管都有明确规定。如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指令》以法律形式明确数据使用管理六大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个人数据仅为指定目的而处理;二是终极原则,个人数据仅为指定、明示、合法的目的而收集,不得与目的相违背;三是透明性原则,应当告知当事人有关数据处理情况;四是合适原则,收集处理数据时应保证数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合适性;五是个人保密性和安全性原则,应采取相应的手段、措施确保处理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六是监控性原则,数据保护机构应该监控数据的处理,数据使用只有经数据主体明确表示同意才能进行处理,若未征得客户同意,超出使用目的使用个人信息属违法行为。

(三)建立完善的权利救济制度。一是建立民事责任制度。根据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指令》,对于非法收集、处理、使用个人信息,故意或过失提供错误信息或不完整信息等给有关当事人造成损害的,都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二是行政救济制度。确立个人信息保护机构,负责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执行和对信息控制人的监督,并采取行政措施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或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如德国的联邦数据保护专员对未经授权收集、处理通常情况下无法取得的个人数据等严重违法行为处以25万欧元以下的罚款。三是刑事责任的规定,对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定的行为,造成信息非法泄露而侵犯个人隐私或引起资金安全损失的

要严格追究刑事责任。

四、对策建议

(一)健全完善个人金融信息法律法规体系。一是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个人信息的法律性质、立法宗旨、基本原则、信息主体对本人信息享有的权利、侵犯个人信息权利的救济等重要问题,保证整个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二是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一整套系统化、多层次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制度,如完善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法规制度,完善征信监管主体法规制度,建立依法合规的个人信息查询办法和规定,建立行业监管机制等。三是明确并设立专门个人信息管理机构,对使用私人信息的社会团体或个人进行严格监督,同时确立信息侵权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通过行政、司法等手段将信息收集、处理和使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故意泄露信息、篡改信息、损害个人信用行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以及法律责任。

(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一是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纳入对银行总体风险监管框架中,制定个人信息保护部门监督管理制度,对客户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保管、保密等环节作出详细规定,明确对金融机构违规泄漏客户个人信息的监管处罚措施。二是建立统一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规范和标准,促进金融机构构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体制和机制,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三是加强对金融机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检查监测力度,督促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范个人信息数据库管理。

(三)健全金融机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内控制度。一是督促金融机构应尽快完善个人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对个人信息采集、使用、存储管理做出明确规定,有效保护客户个人信息安全;二是明确各岗位人员保密管理职责权限,制定安全控制流程,对信息查阅、下载、拷贝实行严格审批、登记和权限管理;三是强化监督问责,定期对信息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审计和检查监督,同时监督机构应加大对金融机构涉及客户信息系统执法检查力度,排查个人金融信息外泄隐患。

(四)加强金融机构系统技术支持和管理。一是提升信息安全保护水平,综合运用先进的防火墙、身份识别与认证、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第三方认证以及网络安全监控等技术并及时更新,有效防范来自于外部的攻击。二是强化内部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完整的信息系统监测制度,通过软硬件等方式切断或控制接入信息系统的计算机信息输出功能,并建立各种违规操作信息系统安全预警机制。三要进一步整合完善个人金融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工作,全面整合金融机构业务部门个人金融信息,以便于进行统一保护管理。

(五)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宣传教育力度。一方面加强对金融机构员工安全保密教育管理,增强员工法律意识,认真落实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各项法律规定和规章,严格遵守“为客户保密”的原则,杜绝信息非法使用、泄露和出售事件的发生。同时,金融机构应严格履行信息披露和安全提示职责,及时告

知客户个人金融信息泄漏后造成的风险以及信息泄露后如何处置和维权,并引导客户采取安全有效的方式保护客户个人金融信息。另一方面,注重提高公民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民众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提高防范意识。

商业银行存款营销现状及对策

商业银行存款营销实际上是银行服务营销,即通过把可盈利的服务,可满足客户需要的服务,引向经过选择的客户,通过实现客户愿望,达到吸收存款目的的行为。存款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存款始终是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中国加入wto后,商业银行更应实施科学的存款营销管理,以应对外资商业银行的存款竞争。一、商业银行存款营销现状从国有商业银行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存款营销方面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科学的营销管理,营销水平低下,方式原始。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目前存款营销中最为流行的一种方式。关系营销对象主要是对公存款客户,即公司客户。为了争取公司客户,取得对公存款,各商业银行利用一切手段,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关系增加存款。如,利用员工的各种亲戚关系、战友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争取公司客户。有些商业银行没有关系创造关系,争取公司客户,如某些商业银行或者采取封官许愿方式,将其他行有客户资源的人员拉走,借以拉走客户;或者以高薪形式招聘有客户资源的人员为员工,借以争取客户等。并美其名曰:存款营销的资源型人才战略。事实上资源型人才是有限的,且是可以转化的。(二)私利营销私利营销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存款营销方式。私利营销的实质是通过满足客户中有关人员的私欲,达到争取客户,增加存款的目的。私利营销从小到请客吃饭,大到送礼,包括礼品、礼金等,有礼、有利,有存款。这种营销方式从长远来看,有可能既害了客户,又害了员工,最终害了银行本身。人的私欲是无止境的,私欲可以相互影响、传染,但是银行的存款成本是有限的,私利营销也是有限的,且只能满足低层次客户需要。(三)守株待兔式营销守株待兔式营销亦称坐商,是一种传统的营销方式。即通过提供热情周到的柜台服务,吸引客户增加存款。严格来讲,这只能叫等客上门,称不上营销。随着各类股份制银行的建立,各商业银行网点的增加,以及客户需求的升级,坐门等客已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长此以往,守株待兔式营销只能让商业银行重温守株待兔的故事。(四)简单服务营销简单服务营销,即以为客户提供上门收款、上门送银行结算回单等简单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低级需求,稳定客户,并达到稳定、增加存款的一种营销方式。该方式是传统营销方式的一种进步,只能满足客户的低层次需要,解决不了客户高层次需求问题,不能有效达到营销目的。 二、提高商业银行营销水平对策从商业银行存款营销现状分析可见,现存营销方式原始,营销成本高,存款营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针对目前存款营销现状,结合自己多年的存款营销管理实践,笔者认为,提高商业银行存款营销水平,有效应对外资银行竞争,可采取如下对策:(一)实施存款营销环境分析存款营销环境是指对商业银行存款营销起着潜在影响的各种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对存款营销既存在创造机会,又存在着威胁,熟悉了营销环境,就能趋利避害。因此,开展存款营销前有必要进行营销环境分析。影响存款营销的外部因素很多,营销环境分析的重点包括经济因素、政府因素、技术因素、客户因素、竞争者因素五类。 !"经济因素分析。通过分析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包括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周期、市场现状和潜力、物价水平、投资和消费趋向、进出口贸易及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等,确定存款营销策略和营销重点。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实施存款营销,避免盲目营销。#"政策因素分析。主要是分析国家金融政策、法律与金融市场因素。通过分析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确定对不同客户的营销策略;通过分析有关的金融法律、法规,保证依法合规开展存款营销;通过分析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确定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对策及规模,达到合理有度实施票据存款战略。$"技术因素分析。通过分析一个城市或地区的计算机、现代化通讯、互联网状况及利用程度,确定银行的客户需求战略,以最新、最快捷的技术服务,满足客户需要。%"客户因素分析。通过分析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公司(企业)、个人客户的结构、需求等因素,针对性地制订客户营销战略,实施有效营

浅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浅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所谓互联网金融(ITFIN )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 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形态。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平台上,让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地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火爆发展,在促进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众创新和寻找更多的投资机遇打开了大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融资渠道,也为大众提供了投资理财的新选择。2013 年6 月17 日,全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支付宝”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推出了新型金融产品,被分析专家认为是彻底打通互联网与理财分界的新模式——余额宝。自此之后,互联网金融伴随着余额宝产品的快速发展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需求也随之剧增,涉

嫌非法融资,平台捐款跑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因为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性,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增强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主基调。就近几年的第三方支付领域来看,第三方支付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挪用备付金、为违规违法行为提供了支付通道、变造交易、牌照租借、敏感信息泄露、违规转包、违规开展其他金融业务等违规现象,放大了金融体系的欺诈风险、非法集资风险和洗钱风险,需要进行集中整顿和清理。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存在高风险性、强关联性和内在脆弱性,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2014 年的“e 租宝500 亿骗局”让人心有余悸,e 租宝涉及投资人数超过90 万名,1,200 余册材料被深埋6 米地下,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使行业的声誉和消费者的信心受到了冲击,更有资料显示,截至2015 年12 月国内共有1,302 家P2P平台倒闭,668 家跑路,互联网金 融的风险可见一斑。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风险控制能力弱。风险控制历来被视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监管 和法律约束,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整个行业面临诸多 的政策和法律风险。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好不好,取决 于风险控制做的好不好,要时刻注意创新发展和防范风险两

金融业发展状况

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郭莉班级:11级财务管理2班学号: 近年以来,内蒙古金融业快速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加快进驻脚步,金融环境和金融服务明显改善,业务品种渐趋丰富,银行业在稳健经营的同时加快了扩张步伐,保险业和证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向着成熟化过渡,金融市场交易活跃,融资结构逐步改善。 一、内蒙古金融业总体发展现状 (一)金融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为说明问题,我们引入区位商系数对内蒙古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地位进行分析。区位商系数是衡量区域内部某一行业发展水平和优劣地位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LQ=h/H。其中:h为区域内某行业的产值在本地区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H为该行业的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LQ>1时,表明该行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一般来说,区位商越大,该行业在该区域的优势地位越高;区位商等于或小于1,则说明该行在该区域的优势地位比较低(见表1)。 (二)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亟待提升 为说明问题,我们引入金融相关比率进行分析。金融相关比率是一个规模指标,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净资产)之比”。通常可简化为计算金融资产总量与GDP之比。这一指标能大致反映出金融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程度。其计算公式为:FIR=(S+L)/GDP,式中FIR表示金融相关比率;S代表存款额;L代表贷款额;GDP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一般情况下,金融相关比率越高,说明金融聚集程度越高,金融资源越丰富。 目前,内蒙古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手中,金融机构最主要的金融工具是存款和贷款,而股票和企业债券在金融资产结构中占比很小,所以我们选用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作为内蒙古金融资产的替代衡量指标(见表2)。 (三)、金融业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毕业论文_广东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策略

目录 一、广东金融运行的现状 (1) (一)金融资产实力延续增势,信贷投放稳步增长 (1) (二)对外开放程度加大 (1) (三)金融现代化步伐加快 (1) (四)金融总量领先优势 (2) 二、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 (一)通胀膨胀带来压力,金融结构不平衡 (2) (二)金融风险隐患,资产质量有待提高 (2) (三)信用环境有待改善 (3) (四)资金投放分布不够合理,影响全省整体经济发展 (3) (五)金融总量虽居全国首位,但某些指标仍落后于其他省份 (3) (六)金融创新滞后 (4) 三、广东金融业目前存在问题的成因 (5) (一)面对金融风险的冲击,改革创新精神不够 (5) (二)现行制度的缺陷制约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5) (三)缺乏金融产业的总体规划和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措施 (5) 四、对广东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制度,创新市场 (6) (二)提高资产质量,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推动信贷消费 (6) (三)通过总体规划以及整合金融资源促进广东产业结构调整 (7) (四)做好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提升化解金融风险能力 (7) (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8) (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多元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 (8) (七)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强化金融服务意识 (9)

广东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978 年以来,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率先推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过30年来的发展,广东已经成为金融大省。银行业稳健发展,货币信贷条件逐步向常态水平回归,证券和保险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改革深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但广东现在还不是一个金融强省,金融业对于经济的贡献率还低于其他兄弟省份,金融创新依然有所滞后,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寻找问题的根源,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让广东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广东金融业的现状 (一)金融资产实力延续增势,信贷投放与一般贷款稳步增长 截至2011年11月末,广东中外资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7711亿元,同比增长9.8%,存款规模连续22年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各项贷款余额58027亿元,同比增长12.9%,贷款规模连续26年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信贷投放结构不断优化。加大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批发零售业,契合广东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分项目看,主要是单位经营贷款和贸易融资增长较快,分别增加137亿元和56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20亿元和5亿元。个人贷款平稳增长,个人经营和消费贷款分别增加15亿元和24亿元。 (二)对外开放程度加大 目前,广东金融业已经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截至2010年末,广东外资银行机构达到156家,资产总额打到3450亿元,外资银行支行机构网点到2010年末在广东共设立98家支行。外资证券机构实现了零的突破,截至2010年末,广东已有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12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1家中外合资期货公司入驻,同时也加快外资保险公司加入步伐。 (三)金融现代化步伐加快

金融营销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引言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经济多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金融机构以其优质的服务、灵活的经营给我国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冲击。我国金融机构正逐步丧失原有的垄断优势地位,金融市场需求差异化日益突出,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浪淘沙始见金,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谁又会中途折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家金融机构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新的应变措施的推出。 金融营销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对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业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内外资机构数量大大增加,金融机构如何通过正确的营销方式在日益残酷的金融同业竞争中发展和壮大,逐渐成为金融营销厄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在对金融营销相关概念进行概述并指出开展金融营销必要性及意义的基础上,从分析金融营销在我国的发展入手,在此视角下结合我国金融营销发展现状,借鉴国外金融机构发展金融营销的成功经验,指出国内外金融营销发展差距。并结合新时期金融市场形势与特点,论证了我国金融营销的发展趋势。最后,针对这一趋势提出了金融机构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占领市场制高点所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1 金融营销概述 1.1 金融营销的内涵 金融营销是在一般市场营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企业市场营销在金融领域的运用,是金融机构对特定金融产品的营销。具体来讲,金融营销是指金融机构通过交换,创造和出售他人所需所欲的金融产品和价值,建立、维持和发展与各个方面的关系,以实现各方利益的一种经营管理过程[1]。 金融营销也是一种营销活动,具有一般产品营销的共性:必须面对市场,了解市场需求,了解竞争者,通过交换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并在长期的经营中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关系;必须注重对营销过程的管理,通过分析、计划、实施和控制来提高营销的总体水平;必须注重营销的社会性,兼顾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2]。 1.2 金融营销的特点 金融营销作为一种服务营销, 它与一般工商企业的市场营销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的, 这种营销活动的主客体、目的要求及标的都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从金融营销的主体——金融机构的地位看,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不仅要在自己筹集活动中针对不同投资者的需要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要在资金运用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其作为交易中介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中介服务。 ⑵从金融营销的客体——金融服务的消费者看,随着金融市场发育日趋成熟,也使参与金融活动的金融消费者数量日益增多,构成日趋复杂,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⑶从金融营销的目的和要求看,实现收益最大化为金融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目的[3]。由于金融服务的提供和服务的消费过程往往是同步进行的,从而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提供规范的服务赢得更多的顾客。 ⑷从金融营销的标的——各种金融产品来看,它是金融活动中与资金融通的

浅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金融、社会和人们生 活的各个领域,网络金融、网上购物消费、网络银行等电子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 其是加入WTO,经过网络革命洗礼的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后开始在电子化、网络化 方而捷足先登。件随着网上银行、网络证券等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 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但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积极有效地的应对全球金融 服务提供的挑战,又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建立网络金融的发展新战略,是摆在我国金融业界的新问题。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客户持续增长 面对着风起云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2P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大举进军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零售业务。银行除了不断完善电子银行和网上商城等平台外,不少 银行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新模式。2011年全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781万亿元,注 册用户数达到4.34亿户,是美国总人口的1.4倍,目前仍逐年增长。 (二)业务品种不断完善 银行业在占领和巩固电子商务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如果仅仅把业务停留在支付、结算等领域是远远不够的。某国有大行同时上线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个人平

台”、’‘善融商务企业平台”。这二大平台不仅为客户搭建交易平台,还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和贷款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有望创新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信贷融资的新模式。银行创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有利于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银行了解客户全面、真实的信息和数据,可以不断完善批量化信贷业务的数学模型,提高小微企业和零售贷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范职业操守不良带来的道德风险。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完善和开拓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领域。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创设小微企业互联网交易平台,企业在网上提出贷款申请和财务数据,银行据此进行评分,通过线上和线下互动,企业在无抵押、无担保情况下就可能获得贷款融资。(三)交易成本的降低 网络金融的发展,客户对原有的传统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则是利用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进行交易,网络交易无须面对面、无须等待,这样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机构所需的不再是原有的柜台人员,而是一套完善的、使用方便快捷的软件设施,如POS机,ATM机,网上银行及客户终端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随时随地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提供的服务,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还大大降低了柜面的压力,提高了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 二、我国互联金融发展的前景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金融行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形成的革命性的冲击,代表这一个新的

金融行业现状

金融业(银行机构)猎头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一、我国银行业市场现状 二、金融业人才供需情况 三、银行机构紧缺职位 四、金融从业人员薪资水平 五、金融业猎头市场份额 六、金融猎头机构(竞争对手)分析 七、银行与猎头公司的交互 八、SWOT分析 九、尚待解决的问题 十、附录

金融业(银行机构)猎头市场调查报告 一、我国银行业市场现状 我国银行业的机构数量较多,除了3家政策性银行以外(开发行、农业发展、进出口),还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建)、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114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上千家城市信用社以及一大批农村信用社。在华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达到191家(如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英国渣打银行、香港东亚银行、香港南洋商业银行等),其中已有84家获准从事人民币业务。 图1 中国各银行营业网点分布图 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共197560个。4家大型商业银行营业网点68 180个;政策性银行营业网点2188个;股份制商业银行营业网点3696个;城市

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营业网点7187个;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网点80692个;邮政储蓄营业网点35617个。 二、金融业人才供需情况 1、需求量大 目前,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这几个省市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对金融行业的中高端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从金融行业特性来说,一个企业的高端人才或者说高端服务,决定着这个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同时,从金融行业人才求职活跃度来看,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活跃程度比较高,1/3以上的人员会主动出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综合来看,金融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的原因有三: (1)从银行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使国内金融人才,尤其是与业务密切相关的中高端本地金融人才极为抢手,人才之战越演越烈; (2)国内外众多风险投资机构开始在内地、海外拓展投资业务,使投行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加; (3)股市回暖,对理财顾问、理财分析、规划师等专业人才的需求迅猛。 2、人才匮乏 国内外资金融机构中,华人高级职员如总监、副总裁等的年薪普遍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高者可达40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令人头疼的是,目前国内符合这些要求的高级人才少之又少,猎头找起来也很费劲。 (1)银行业: 一方面,国有银行大多数人才缺乏境外培训和工作的经验,虽然目前大陆国有金融系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他们适应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作方式,对本行业之外的金融业务关注比较少,这与国外当前金融运作模式有不少距离。这使得许多企业不得已从海外引进高级金融人才。 另一方面,那些高薪引进的人才又对国内经济市场运行机制不熟悉,国外这类人才一旦被挖进来,他们的通病就是“严重的水土不服”。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 策 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班级:金融九班 学号: 20111811425 姓名:李宪 指导老师:李睿 成绩: 提交时间: 2014年12月25 日

摘要 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做出了相应对策分析。文章开篇对中国期货市场发展阶段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萌芽阶段、治理与整顿阶段、规范发展阶段、开创金融期货时代四个阶段。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的介绍中国期货市场中的23个上市交易的期货品种,主要是围绕着期货品种上市交易以来的成交状况进行分析说明。而后指出了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1.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2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3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4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5.期货理论研究不受重视。接下来介绍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的显著成效期货市场布局逐渐趋于合理,发展速度逐步加快,经济地位和影响明显提升。紧接着提出了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对策:1加快制度创新、监管体制创新和交易所体制创新,2加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3逐渐完善以股票指数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文章最后对中国的期货市场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期货市场、期货合约、商品期货、金融期货

目录 前言 (1) 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沿革 (2) 二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期货市场规模和上市交易品种有限,影响了期货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3) (二)期货市场投机成分过重,期货市场总体效率不高 (4) (三)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机制有待完善 (6) (四)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前景 (6) (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 (6) (二)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 (8)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最新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结构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资料

2016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结构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一、财富管理发展概述 伴随着我国GDP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与此对应的财富管理市场也经历了十几年的迅猛增长。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已超百亿元。其中主要是由银行理财、保险、信托、公募及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及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组成。 1.1 财富管理市场发展回顾及趋势 1.1.1财富管理定义 目前,对于财富管理的概念并无准确定义,我们借鉴国际经验及国内行业共识,整理后认为,财富管理是指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通过向客户提供现金、信用、保险、投资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将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帮助客户达到降低风险、实现财富增值的目的。财富管理范围包括现金储蓄及管理、债务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保险计划、投资组合管理、退休计划及遗产安排。 按照财富管理的定义来看,财富管理的涵盖很广,会涉及到银行理财、保险、信托、公募及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及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等等。其产品形式会涵盖银行理财、信托、股权投资基金、债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基金、券商资管计划、保险资管产品,投资型保险,期货资管等等。同时,财富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私密性:能为人们提供一对一的一站式理财服务,它涵盖了个人、家庭和事业的一揽子综合金融和增值服务解决方案。 第二,高端性:可以为人们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中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确保资产能带来可预期的增长。同时,由于个体资产规模较大,资产运作起来的更加轻松自如。 1.1.2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推动社会财富快速累积,由此财富管理这一新兴词语取代银行存款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投中研究院将我国财富管理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潜伏期、萌芽期、生长期。 1)潜伏期(1979-1990) 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社会经济及财富都得到快速增长,国家政策摆脱了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发展,居民理财也摆脱了真空地带。但是,银行定期存款却仍然是那个时代老百姓的唯一金融理财产品,而其中国库券由于利率较高,成为人们争相投资的产品。 在随后的80年,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相继开放了国库券交易市场,每年老百姓都要义务性地买一些。但是手中本来就没几个钱的老百姓很多等不到几年以后再兑现,特别

互联网金融现状、监管及前景分析

互联网金融现状、监管及前景分 互联网金融当前尚没有科学的定义、业务边界和明确的监管规则,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路径,已经快速演变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经历了两次大的发展浪潮:1990年代中期开始,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银行等实体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了线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移动支付、网上保险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互联网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另类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直 接或间接向客户提供第三方金融服务业务开始兴起。由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推动,电子商务、互联网业与金融业三者之间的交叉业务日益频繁,三业融合趋势明显,派生了一种新金 融形式一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与生俱来的特征是便利、快捷、具有包容性(例如对服务对象没有收入歧视等),体现了普惠金融的理念和价值。有人认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相 结合的新兴领域,不是互联网技术的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想以技术作为必要支撑的金融。也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各种金融业务与现代IT、Web技术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形 式。 由于贷款人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匿名网络环境下的贷款经验不足以及信息非对称性 更严重等,面临的资金交易风险比传统金融业要高出很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除了改变传统 金融格局竞争外,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鼓励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多层 次发展的宗旨。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传统金融生态环境,给传统金融领域带来了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但在互联网金融繁荣的背后,最终的发展结果如何仍然存在很多变数。在此背景下,要冷静思考,联网金融因何而起?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是什么关系?互联网金融是否需要监管,需要怎样的监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一、互联网金融兴起缘由及基本特征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王力 张红地《中国金融》2013 年第 10 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02 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连续 8 年在 全国保持第一,据统计,从 2000 年到 2009 年,内蒙古 GDP 年均增速达到 18.7%,在西部 12 个省市区中独树一帜,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内蒙 古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型投资拉动、各盟市间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等问题也十分突出,这种发展模式不可能持续。2010 年,内蒙古自治区党 委、政府做出决定,将不再追求 GDP 增速,而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 经济结构作为首要任务,提出了“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转 变,如何提升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b5E2RGbCAP 一、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金融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为说明问题,我们引入区位商系数对内蒙古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地位进行 分析。区位商系数是衡量区域内部某一行业发展水平和优劣地位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LQ=h/H。其中:h 为区域内某行业的产值在本地区国内总产值 中的比重,H 为该行业的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LQ >1 时,表明该行业 专业化程度较高,一般来说,区位商越大,该行业在该区域的优势地位越高; 区位商等于或小于 1,则说明该行在该区域的优势地位比较低(见表 1)。
p1EanqFDPw
资料来源: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和 2012 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从表 1 中三次产业增加值来看, 内蒙古目前是“二、三、一”的产业 结构,第二产业占相对优势的地位,区位商系数最高;第一产业则处于相对劣 势地位;第三产业的区位商系数 DXDiTa9E3d 最低,只有 0.8,金融业的区位商系数更是仅有 0.6。这些数据说明,内蒙 古的产业还处于比较低的传统产业发展阶段,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还不高,特 别是金融业还没有形成比较优势的地位,处于相对滞后的发展态势。RTCrpUDGiT 2、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亟待提升 为说明问题,我们引入金融相关比率进行分析。金融相关比率是一个规模 指标,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 (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净 资产)之比”。通常可简化为计算金融资产总量与 GDP 之比。这一指标能大致 反映出金融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程度。其计算公式为:FIR=(S+L)/GDP,式 中 FIR 表示金融相关比率;S 代表存款额;L 代表贷款额;GDP 为地区国内生 产总值。一般情况下,金融相关比率越高,说明金融聚集程度越高,金融资源 越丰富。5PCzVD7HxA

我国金融营销现状与发展

金融营销是指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的营销活动,指金融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客户为核心,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创造、提供与交换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金融机构的赢利目标的一系列社会与管理活动。通过这一概念可以看出,金融营销具有一般营销的性质与特点。但这种营销又具有特殊性,这是因为金融业的一些特点所决定的,即金融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明显区别于工商企业的产品,针对这些特殊性,金融营销在实际操作上也有值得特别关注的地方。 1.金融产品的不可分割性。普通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可在时间地点上分离,而金融产品是一种综合行服务,产品的提供必须与相关服务在时间和地点上同步。 2.金融业务的非差异性。对于一般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有形产品,可以申请专利,免受仿制或伪造。而金融业务大多是无形产品,不同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产品非常相似,产品的创新又缺乏法律保护,金融机构间很容易相互模仿。 3.客户的双重性。一般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时面对的都是单一的买方,而金融机构的营销必须是双重的,一方面是资金和信用的买方,另一方面是资金的卖方。这要求营销的策略也必须是双重的。 4.金融营销的安全性。由于金融机构的营销内容大多是资金货币等,且金融机构对其营销的资金大多也只有使用权,到底必须足额偿还,所以金融的营销活动必须以安全行为前提。我国金融营销发展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到2001年底,是金融营销在我国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较大的成果。金融服务理念的树立;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趋势加强;分销渠道的拓宽;开始运用广告和公关等促销手段。 由于我国金融营销起步晚,又缺乏系统的营销理论指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营销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营销观念是一种贯穿于金融业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的经营哲学,是一种时时处处都要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的经营理念,而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营销配合,影响整体合力的发挥;把市场营销片面地理解为广告与促销,其实广告与促销仅是营销的一种方式,而不是金融营销的全部内容。 2.金融产品创新的品种虽多,但技术主创的品牌较少。近年来,一些金融企业不大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只是盲目地跟随,模仿竞争者,使营销行为趋于同化,创新速度也滞后于公众对银行服务的实际需要。 3.价格作为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的主要营销手段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价格是营销组合中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当前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促销方式较多,但营销组合决策不足。从产品的促销活动方式来看,其基本方式主要有四种: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目前,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促销方法从广告方式来看,有印刷广告、视听广告、户外广告以及橱窗陈列、招贴等营业现场广告。这些广告虽然媒体日趋多样化,但是目标都仅是广而告之,以强调说服为目标和强化提醒为目标的广告甚少。在人员推销方面,内容显得单调,出售的多为存款商品,且客户面较小,相

资产管理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金斧子受邀出席“互联网时代资产管理”沙龙助力泛资管时代 ----------------------- 1第二篇:资产管理业未来发展解析大有可为 ------------------------------------------------------------ 3第三篇:2014年资产管理机构市场份额数据------------------------------------------------------------ 4第四篇:2014年国内主要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规模数据 ----------------------------------------- 5第五篇:信托规模再创新高资产管理快速增长 --------------------------------------------------------- 5第六篇:银行理财产品或出新规推动理财向资产管理转型------------------------------------------ 6第七篇:2014年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前景浅析------------------------------------------------------------ 7第八篇: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主要变化 ------------------------------------------------------------ 7第九篇:阳光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机会分析 --------------------------------------------------------- 8 ①法制法规健全为行业带来的发展空间------------------------------------------------------------------- 8 ②策略多样化,产品个性化将推动行业的发展---------------------------------------------------------- 9 ③投研规范化程度逐年提高 ---------------------------------------------------------------------------------- 9 第十篇: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 ------------------------------------------- 9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篇:金斧子受邀出席“互联网时代资产管理”沙龙助力泛资管时代 自从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更加规范、更加务实的新时代。 为了符合新时代下的需求,9月23日由CFA协会发起举办的“互联网时代的资产管理”

浅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浅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所谓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形态。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平台上,让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地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火爆发展,在促进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众创新和寻找更多的投资机遇打开了大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融资渠道,也为大众提供了投资理财的新选择。2013年6月17日,全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支付宝”在其官方上正式推出了新型金融产品,被分析专家认为是彻底打通互联网与理财分界的新模式——余额宝。自此之后,互联网金融伴随

着余额宝产品的快速发展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需求也随之剧增,涉嫌非法融资,平台捐款跑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因为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性,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增强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主基调。就近几年的第三方支付领域来看,第三方支付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挪用备付金、为违规行为提供了支付通道、变造交易、牌照租借、敏感信息泄露、违规转包、违规开展其他金融业务等违规现象,放大了金融体系的欺诈风险、非法集资风险和洗钱风险,需要进行集中整顿和清理。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存在高风险性、强关联性和在脆弱性,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2014年的“e租宝500亿骗局”让人心有余悸,e租宝涉及投资人数超过90万名,1,200余册材料被深埋6米地下,涉及围之广影响之大,使行业的声誉和消费者的信心受到了冲击,更有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国共有1,302家P2P平台倒闭,668家跑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可见一斑。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0912130211 国贸0902 魏琪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金融服务贸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它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主要的是挑战。是各种社会资源以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服务业获得了长足进步,金融资产总量快速增长,金融服务业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已基本形成了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以信托、银行、保险、证券为四大支柱、以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对于转轨时期的我国经济来说,金融资产快速增加且大大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其意义非同小可,而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一个顺应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的初步建成,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对微观经济活动,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数,对策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体的比较健全和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1年底,全部金融机构(含证券、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达21.8万亿元,其中存款货币银行总资产14.1万亿元,所占比例64.7% l.银行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1997年以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强化统一法人制度,撤并分支机构,精简人员。为更好地支持广大中小企业,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中国还陆续增设和重组了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整顿规范的基础上,将2200多家城市信用社组建成109家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深化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了3家农村商业银行,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及其县市联社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支 持农村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2.证券类金融机构在规范中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证券类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管理逐步规范。到2001年底,中国共有证券公司109家,证券投资基金51家,基金的发行总规模804.23亿元,基金资产总值804亿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证券类金融机构发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 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状,从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出发,提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

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