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放疗进展

合集下载

质子重离子疗法对脑转移瘤的疗效论断

质子重离子疗法对脑转移瘤的疗效论断

质子重离子疗法对脑转移瘤的疗效论断脑转移瘤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移至脑部形成的肿瘤。

由于脑部结构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脑转移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

近年来,质子重离子疗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放疗技术,逐渐在肿瘤治疗领域崭露头角。

那么,它对于脑转移瘤的疗效究竟如何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质子重离子疗法的原理。

质子和重离子射线在到达肿瘤部位时,能够释放出较高的能量,从而对肿瘤细胞造成更有效的杀伤。

与传统的放疗相比,这种疗法具有独特的物理学优势。

它能够更精准地定位肿瘤,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降低放疗带来的副作用。

在治疗脑转移瘤方面,质子重离子疗法的优势逐渐显现。

由于脑部的神经组织对放射线的耐受性较低,传统放疗在治疗脑转移瘤时,往往会因为放射线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认知功能障碍、脑水肿等。

而质子重离子疗法能够在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影响,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质子重离子疗法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有效性。

例如,一项针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研究发现,接受质子重离子治疗后,患者的肿瘤控制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生存期也有所延长。

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放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明显减轻。

然而,质子重离子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脑转移瘤患者。

在决定是否采用这种治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肿瘤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对于体积较大、多发或者位置特殊的脑转移瘤,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质子重离子疗法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这也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一个因素。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治疗成本有望逐渐降低,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这种先进的治疗方法。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前,会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和评估,以确定肿瘤的特征和患者的耐受能力。

脑肿瘤放疗后假性进展的诊断分析及其治疗方法

脑肿瘤放疗后假性进展的诊断分析及其治疗方法

223最近几年来,对采取放化疗治疗恶性脑肿瘤患者的密切观察和随访,辨别肿瘤复发和假性进展已经成为医生十分困扰的一个临床难题。

本文研究分析脑肿瘤放疗后假性进展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45~65岁之间,所有的患者在行第一次手术后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病情诊断,其中患有星形细胞瘤的患者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有3例,间变形少枝胶质细胞瘤患者有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5例。

13例患者在手术后均行常规外放疗,2例患者在手术后先接受γ-刀治疗,分别在3个月后、4个月后接受常规外放疗。

1.2 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为主要治疗手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早期选择较大剂量的甲泼尼松配合脱水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扩血管药物,对患者注射甲泼尼松每三日就将剂量减半,3周后改变为口服。

当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消失,MRI 结果显示为:脑水肿以及占位效应有了显著的降低,患者用药剂量可以逐渐减少直至停止用药。

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次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以切除MRI 上体现的病灶,并且保证不影响神经功能,最终达到减压的目的。

确保患者的化疗剂量不会超标1.3 评定标准诊断脑肿瘤假性进展[1]主要有以下几项:(1)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相关病史,确保患者的化疗剂量不会超标,避免由于不正确的放化疗操作诱发肿瘤假性进展。

(2)患者进行放化疗治疗或较早发生高颅压现象,会增大其肿瘤假性进展的机率。

(3)观察患者的MRI 检测结果,若直观到患者脑部有大片水肿,则提示患者可能为放射性脑水肿。

(4)观察患者的MRS 和PET 扫描结果,若发现患者的病灶处于低代谢的状态,此结果有助于对假性进展做进一步判断。

(5)针对可能患有肿瘤假性进展的患者,首先行糖皮质激素的实验性治疗,若是治疗产生效果,则发生肿瘤假性进展的机率会增大,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做的密切观察。

肺癌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肺癌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临 床 医 学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48~70岁,平均60岁,卡氏评分40~80分。

脑转移病灶经CT或MRI扫描证实,均为单发病灶。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为肺癌,其中鳞癌10例,腺癌8例,小细胞癌5例。

1.2 治疗方法23例均用热塑面膜固定,应用6 MV—X线行全脑两野水平对穿照射,总量DT 30~40Gy,2GY/次,5次/周。

在全脑放疗结束后行CT检查,对残留病灶行三维适形放疗。

患者取仰卧位,继续佩戴原面罩,在面罩上做好摆位标记点,在螺旋CT下定位增强扫描,扫描层厚5m m,扫描范围从颅顶至颅底线以下5cm。

然后将获得的C T图像资料输入三维T P S计划系统进行处理。

医师参照放疗前CT图像勾画靶区GT V,GT V外放20m m为PT V,物理师根据肿瘤大小、位置采用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放疗计划,用3~4个非共面野照射,95%以上的剂量曲线完全覆盖PTV,并将脑干、视神经和晶体的受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单次剂量2GY/次,5次/周,总次数为10次。

1.3 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指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指病灶体积缩小50%以上;稳定(NC)指病灶缩小不到50%或增大在25%以下;进展(PD)指肿瘤体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为CR+PR。

2 结果2.1 近期疗效放疗结束后本组23例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缓解率达100%。

其中CR 4例,PR 17例,NC 2例,有效率为91.4%。

2.2 生活质量治疗最后根据卡氏评分标准予以计分:治疗前后计分提高10分者为提高,减少10分以上为降低,提高或减少<10分者为稳定。

本组提高、稳定、降低者分别为20、3、0例。

3 讨论随着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观念和手段的提高,肿瘤治疗疗效也在不断提高,生存率的延长远处转移的相对发生率进一步增加。

脑转移放疗总结

脑转移放疗总结

脑转移放疗总结NCCN指南一:1-3个病灶1.PS好治疗期望较高者(1)可手术+ WBRT[1] / SRS(2)SRS+ WBRT(特别适合1个病灶[1])(3)SRS2.病灶分散预期生存<3月(1)WBRT(2)化疗(只在个别敏感肿瘤[2B])(3)姑息或支持治疗治疗后每3月一次MRI 复发后根据前期治疗决定或者姑息治疗二:>3个病灶WBRT或者SRS治疗后每3月一次MRI 复发后可行SRS或手术或者姑息治疗三:放疗剂量:(一)全脑放疗标准剂量30Gy/10f 或者37.5 Gy /15f [95-08]对于PS差症状明显的500 cGy*4f(二)SRS剂量[RTOG 90-05]肿瘤大小<2cm 2-3cm 3-4cm最大剂量24Gy 18Gy 15Gy四:OAR限量视神经视交叉脑干≤8 Gy motor strip to 15 Gy. [RTOG 0320]问题:1. WBRT后多长时间SRS?RTOG 9508: WBRT后1周内RTOG 0320: WBRT后2周内临床:1月后临床应用一:病灶数量及诊断是个重要前提临床常用WBRT+SBR方案具体为:WBRT 3.0Gy *10f观察1月后局部病灶有反应后才可进行SBR加量局部SBR推量至5000cGy (如:400 x 5、300 x 10)二:同步加量:具体为:PTV300 cGy *10f PGTV400/500 cGy *10f (经验较少少用)Nccn笔记:1 肺癌脑转移最多见40-50% 特别是男性2 大脑半球80% 小脑15% 脑干5%3 全脑放疗有效率为50%,中位生存4-6月,总体治疗欠佳4 SRS后晚期的脑水肿及脑坏死不常见5复发与放疗后改变影像学上难以区别6复发后治疗应根据初始治疗决定WBRT或SRS后复发不应再行WBRT 7 个人理解:临床试验比较难得出生存的结论看局控和症状改善评分标准1. RPA分级标准[RTOG 95-08]或者2. GPA评分ECM:颅外转移3. SIR标准(头刀专用)主要参考文献RTOG 90-05(2000):1.入组患者为行或SBR≥3个月后复发的患者预期生存>3月2.推荐了单次最大量3.局部复发的定义:PTV外5mm及以内RTOG 95-08(2004)1.入组:1-3个脑转移灶2.目的:比较WBRT+(2周内)SBR 和WBRT3.方法:WBRT:37.5Gy/15f/3weeks 1周后给予SBR剂量参考90054.结论:WBRT+SBR改善KPS 提高单发转移的生存6.9 vs 4.5应成为1个脑转移的标准治疗5.不治疗1-2个月放疗后6个月1.分组1-3个转移灶在RTOG9508基础上进行WBRT + SRS 13月WBRT + SRS+替莫唑胺6月WBRT + SRS+厄洛替尼6月2. 方法WBRT (37.5 Gy /15f)SRS(RTOG 90-05)TMZ:放疗开始时75mg/m2/day*21 days,结束后根据情况150-200 mg/m2/day,5 days/month,6month ETN (150 mg/day). 放疗开始时到--6 months after WBRT+SRS 3. 结论:阴性结论无意义4.研究不足:1.无EGFR基因检测;2.ENT服用6个月无依据。

脑转移瘤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

脑转移瘤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

02 03
内照射治疗
内照射治疗是将放射性核素植入肿瘤组织内或注入脑脊液中,使肿瘤细 胞受到近距离的高剂量照射。这种方法适用于体积较小的肿瘤或局部复 发的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精确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三维立体定向装置 将高能射线精确地聚焦在肿瘤上,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这种 方法适用于位置深在或毗邻重要结构的肿瘤。
原理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识 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脑转移瘤的目的。
适应症
免疫治疗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脑转移瘤,尤其是那些对传统治 疗方法不敏感或复发的患者。同时,患者需具备一定的免疫 功能和耐受能力。
免疫治疗药物与方法
药物
免疫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 这些药物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适应症
放射治疗适用于大多数脑转移瘤患者,特别是那些不适合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患者。 同时,对于原发灶已得到控制的单个或少数脑转移瘤,放射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技术与方法
01
外照射治疗
外照射治疗是利用直线加速器或钴-60治疗机产生的X射线或γ射线,从
体外对肿瘤进行照射。这种方法适用于体积较大的肿瘤或全脑照射。
颅内压监测与引流
术中常规进行颅内压监测,对于颅内 压增高明显的患者,可放置引流管进 行外引流。
立体定向活检术
对于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肿瘤,可采 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活检,明确病理 诊断。
手术切除程度与预后
切除程度
手术目标是尽可能全切肿瘤,同 时保护正常脑组织。切除程度可 分为全切、近全切和部分切除。

小细胞脑转移治疗方案

小细胞脑转移治疗方案

小细胞脑转移治疗方案引言小细胞脑转移是一种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指原发癌症在身体其他部位发展转移至脑部形成继发病灶。

该病病情进展快,对患者健康和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小细胞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小细胞脑转移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和放疗方案,并对治疗进行综合评价。

治疗方法小细胞脑转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放疗。

通过药物治疗可以直接杀灭肿瘤细胞,而放疗则可以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病灶,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

药物治疗化疗药物小细胞脑转移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紫杉醇、依托泊苷等。

这些药物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药物目前,针对小细胞脑转移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恶性黑色素瘤抑制因子(BRAF)抑制剂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的进展。

放疗方案小细胞脑转移的放疗方案主要包括整脑放射治疗和局部放射治疗两种。

整脑放射治疗整脑放射治疗是指将整个脑部都暴露在放射线下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消灭小细胞脑转移的病灶,但对正常脑组织也会有一定损伤。

局部放射治疗局部放射治疗是指仅对病灶部位进行放射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但可能无法完全清除所有的肿瘤细胞。

综合评价小细胞脑转移的治疗方案综合考虑了药物治疗和放疗的优势。

药物治疗可以直接杀灭肿瘤细胞,而放疗可以在局部范围内破坏病灶。

综合使用药物治疗和放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小细胞脑转移的治疗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肿瘤的耐药性可能会限制药物治疗的效果。

其次,放疗对正常脑组织也会有一定损伤,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

因此,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结论小细胞脑转移的治疗方案通过药物治疗和放疗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治疗过程中仍需注意药物耐药性和放疗副作用的问题。

脑转移瘤放射治疗进展

脑转移瘤放射治疗进展

Ⅺu的应用, 性脑转移 比例 较原来认为的要 离 多发 有报道达到 9 %∞ 。目此 。 0 J 目前 太多教脑转移 患者选择 的治疗是全脑 照射。
l 放 射治 疗 的 方法 及 疗 效 _] 2J I
脑转移瘤 自然生存( 中住生存) 期为 1个月, 妊过 治疗后 中 位 生存期可提 高 3 —6个月 。 疗效较好 的甚至可提 高到 1 2个月。 7% ~ 0 o 8 %以上的脑转移 惠者使 用放射 治疗 , 经典 的脑转移 治 疗方 法是 行 奎脑 2侧 野 对 穿 熙 射 , 瘤 刑量 为 300 400 肿 0 0
例脑转移 患者进行调 查 结果是 Kn f v 能评 分为 3 加 . a ̄s 功 k 0 5 ~ ,0 o和 9 0 ∞ 7 ~8 0—10等 4组惠者 的 中位生存期 分别 为 I 0 , 245和 75个月。Dee- wet 究认为具有 下列 4个预后 , . i l n 和 s研
维普资讯


Jn.2 0 a 0 2.
2 3.H 1 0
脑转 移瘤 放射 治 疗 进展
夏 云 飞
中 山大学肿瘤 医院放疗科 ( 州 506 ) 广 100
癌症 患者约 有 2 % ~3 %发 生脑 转移… 。脑转 移 的肿 瘤 5 5 原发部位 以肺、 乳腺 最常见 , 次还 有 黑 色素 瘤、 其 城毛 膜癌、 消
床 随机 试 验评 价 了 不 同分 割 方 案 的 治 疗 效 果 先 是 进 行 两 项
3 手 术 结台 放 射 治 疗 _] 1J 1
手 术 浩 疗 的 适应 证 : 孤 立 性 的转 移 灶 , 其 对 较 大 的 、 对 尤 内
有 出血 、 坏死或 囊性 变的、 又位 于可行手术切 除部位的 ; 一般 情 况好 , 原发灶 已被控制又无 明显全 身其他转 移灶者 可行手 术切 除术 。但 在一些 特殊 情 .也 需要手 术 治疗 , 尻 即转 移灶 占住 明

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疗或转移瘤切除术后全脑放疗的疗效比较

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疗或转移瘤切除术后全脑放疗的疗效比较
A s o t A m T o p r s ro c c r i ugr ( R )a n i ee t npu h l —banrdo ea y WB T o et a bt c : i r oc m ae t e t t a o re S S l ew t rsc o lsw o e ai d s y o h i e ri a it rp ( R )f t e t h rh r —
脑转移瘤 患者行立 体定 向放疗 与转移瘤切除术后全脑放疗的患者生存 时间和脑转 移瘤控制情况 均无 明显 差别 , 患者 的生存 时 关键 词 : 脑转移瘤 ; 单发 ; 立体定 向放疗 ; 术后全脑放疗
S e e t c i a i s r e y a o e v r u e e to l s wh l - a n t r o a tc r d o u g r l n e s s r s c i n p u o e Br i r d o he a y f r sng e b a n m e a t ss p te t a i t r p o i l r i t sa i a i n s
L in qa g . 0 Z i u IJa .in HU h . n i
( . eat etfN uougr ii epe o i l2 D p r et R do eayS a dn u r o i lS a dn 5 20 1Dp r n er re Xa nP ol m o s y j H s t ;. eat n o ait r ,h nog Tmo H s t ,h nog2 30 ) pa m f h p pa
P tns ngopA( 3 )r evdf m 3 as G )t 4 yS S adpt nsi gopB n=3 )u dret eet no t i aet i ru n= 8 e ie r 0g y ( y o 0G R ,n ai t n ru ( i c o r e 4 n ew n rsci fh r o e m t ts n ee e 0 y4w e s R . vrlsri lO )adbancn o( C e nl e . eut O lvr t a e s i adrci d G / ek aas v 4 WB T O ea uv a( S n ri ot l B )w r aay d R sl nmu i i e — l v r e z s taa

放疗,在“精”不在多!

放疗,在“精”不在多!

最新放疗,在“精"不在多!恶性肿瘤最难以治愈的原因在于其全身转移特性,尤其是脑转移会造成神经功能障碍,降低病人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针对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临床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放射疗法。

为减少对神经功能带来的副作用,放射治疗应尽可能限定于局部病变位置,因此需要辅助用药增强局部放疗效果,提高病人对放射治疗敏感性。

但是由于脑部特殊的解剖结构,血脑屏障的存在阻碍了绝大多数药物向脑内的渗透,限制了它们对放射治疗的辅助疗效。

因此发现可穿透血脑屏障、副作用低的放射增敏药物在恶性肿瘤脑转移治疗中尤为关键。

近日,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Leandro Cerchietti团队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Angel Roffo癌症研究所的Alfredo Navigante团队合作,共同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

他们发现,L-精氨酸有作为脑转移放射辅助治疗药物的可能性。

放疗前,给予脑转移病人口服L-精氨酸,可显着增强他们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抑制脑部转移瘤生长。

此外,他们还揭示了L-精氨酸增强肿瘤放疗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依赖于N0S2酶活,补充L-精氨酸可在N0S2作用下产生更多N0,引起肿瘤细胞过氧亚硝基水平升高,导致糖酵解和TCA过程下调,同时导致肿瘤细胞DNA损伤加重,抑制DNA损伤修复过程,导致细胞死亡[引。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调节血管功能的小分子,也被证明在肿瘤细胞生存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4]。

基于这一特征,研究人员希望使用药物限制肿瘤NO的产生,提高脑转移病人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但实际上该方法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且伴随较大的副作用[2]。

既然限制肿瘤的NO效果不理想,那给予肿瘤过量的NO ,超过其耐受水平,是否增强放射治疗的效果呢?多种肿瘤动物模型研究和临床实验发现,高水平的NO的确会增加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可能是因为No增加了肿瘤血流并限制了缺氧环境下的耗氧量[5]。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
常采 用 WB T。WB R RT 中位 生存 时 间可 达 到 4 ~
与传统放 射 治疗相 比 , 体定 向放射 治疗 ( t— 立 se roa t a is rey S S 具 有 毒 副 作 用 小 及 风 e tci rdo u g r , R ) c
6个 月 , 最佳 支持 治疗 相 比 , 明 显改 善 患 者 的生 与 可
存 时 问L 。 R OG 独 立 递 归 分 级 指 数 (e us e 4 ] T rc ri v p ri o iga ay i, P 是脑 转移 瘤 患 者最 为 重 at inn n ls R A) t s
要 的预 后 因素 , 级 ( P 1级 : S 7 、 龄 < 分 R A KP ≥ 0 年 6 5岁 、 原发 肿瘤 得 以 控制 、 颅 外 转 移病 灶 ; P 无 R A3 级 : S 7 ; 他 的则 为 R A 2级 ) 低 , 后 越 KP < 0 其 P 越 预 好 。不 同 R A分 级之 间存 在着 明显差 异 , 生存 时 P 其 间也 不 同。R A 、 、 P 1 2 3级 的生 存 时 间分 别 为 71 . ~
原 发灶 是否 控制 等与 生存 率并无 相关 。在另一 项 ]
1 放 射 治 疗
1 1 单纯 全脑 放射治 疗 .
全 脑 放 射 治 疗 ( oe ri a itea y wh l ban rdoh rp ,
脑转移 WB T者中, R 所有 患者病 理类 型均 为小 细胞 肺 癌 , 有 效 率 为 5 , 位 生 存 时 间 为 4 7个 其 O 中 . 月 l 。WB 9 ] RT的放 射治疗 并 发症 近 期 主要 有 恶 心 、
楚 的边 界 , 状较 规则 , 形 类似 球形 。脑转 移瘤 虽然 显

全脑放疗联合适形放射治疗脑转移瘤52例

全脑放疗联合适形放射治疗脑转移瘤52例
福 建 医科 大 学教 学 医 院 福 建 省 肿 瘤 医院 放 疗 科 ( 5 0 4 301) 林培成 程 文 芳 陈 明 强
好 的 实 时 性 。 吴 群 林 等 研 究 发 现 ,7 O岁 病 人 异 丙 酚 的
1 张 加 强 ,邢 玉 英 , 杜 文 力 , 等 . 瑞 芬 太 尼 靶 控 输 注 时 靶 浓 度 和 时 测 血 药 浓 度 的差 异 —— 靶 控 输 注 系 统 的 性 能 评 价 . 中 华 麻 醉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A 组 异 丙 酚用 药 量 减 少 ,苏 醒 时 间 、麻 醉 恢 复 时 间 、 自动 坐 起 时 间缩 短 。发 生低 血压 或 呼 吸 抑 制 的病 例 A 组 均 较 B组 少 ( P< 0 0 ) . 5 ,在 T 、T。 T 时 ,A 组 的 z 和

丙酚靶控输注的方法克 服了患 者对异丙 酚药 效的个体 差异 , 使 异 丙 酚 用 药 量 更 加 个 体 化 ,而 保 证 麻 醉 过 程 的平 稳 。在 注 药后两组 的 MA P、HR、S O p 均 有 所 下 降 ,说 明 围 手 术 期 仍 需 加 强 呼 吸 循 环 管 理 ,特 别 是 老年 及 危 重病 人 。 总 之 ,听 觉 诱 发 电位 指 数 指 导 异 丙 酚靶 控 输 注 用 于 胃镜 检 查 ,可 减 少 异 丙 酚 的用 量 ,且 受 检 者 的血 流 动力 学及 呼 吸 功 能 更 加 稳 定 ,降 低 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率 。
维普资讯
福建医药杂志 20 0 8年 6 第 3 月 O卷 第 3期
F j nMe ,u e2 0 , l O No 3 ui dJJ n 0 8 Vo , . a 3
3 1

肺癌转移到脑放疗多少次,还能治吗

肺癌转移到脑放疗多少次,还能治吗

肺癌是现代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由于肺癌不容易早期发现,等到有明显症状出现再去做检查发现,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肺癌转移到脑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放疗是肺癌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那么肺癌转移到脑放疗多少次,还能治吗?肺癌转移到脑的放疗是一个比较长期的治疗过程,而放疗的时间和频率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对于只有一个脑瘤的患者,放疗的次数一般在3—20次之间,剂量相对较高,这样才能有效地杀灭癌细胞。

但是,对于转移性脑瘤大面积存在的患者,则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治疗并逐渐增加剂量,以此来控制病情和保障疗效。

当发现肺癌转移到脑后,首要的是要及时治疗。

通常情况下,放疗是肺癌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在放疗过程中,由于组织的照射会给脑部带来一定的损伤,可能会对脑部产生一些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包括头昏、恶心、呕吐、头疼等等,因此,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需要注意加强对身体的关注和细心照顾。

放疗治疗肺癌转移到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一定能够得到保证。

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癌症的进展,并缓解患者疼痛和压力,但是并不一定能彻底康复。

在治疗中,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并加强营养,同时配合中药调理,减轻身体不适反应,补充身体正气,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注重调节患者的整体状态,同时兼顾局部癌肿,通过调节患者机体内环境,恢复机体气血、阴阳、腑脏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达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治疗目的。

三联平衡理论,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学理论,以及多年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由袁希福老中医总结归纳出的一条中医防治肿瘤的规律。

在临证中,其抗癌理论的实质内涵是,抓住癌症患者关键病机——“虚、瘀、毒”并统筹兼顾,采取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三大对策,在辨证施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灵活用药,恢复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促使气血调和,紊乱的内环境重新归于平衡,疾病亦趋康复。

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放疗几次?放疗能控制转移吗

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放疗几次?放疗能控制转移吗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方式。

然而,即使进行了手术治疗,乳腺癌仍有可能发生转移,其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肝和骨骼等。

如果乳腺癌术后转移至脑部,患者需要接受放疗治疗。

那么,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放疗需要几次呢?对于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放疗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放疗通过高能量的电离辐射对脑部进行照射,使癌细胞的DNA受到损伤,并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放疗治疗方案的次数和剂量会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转移部位和数量等因素来制定。

需要注意的是,放疗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疲劳等。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短暂的,并可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得到缓解。

此外,放疗的治疗效果需要时间来显示,通常需要2-3个月的时间。

在接受放疗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生活质量。

与放疗相比,中医短期内缩小瘤体的效果没有那么明显,但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老体弱、广泛转移,失去西医治疗机会的患者也能使用。

中医治疗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不仅仅着眼于局部的癌肿,更是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在控制病情发展,抑制肿瘤细胞扩散转移的同时,也会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补充元气,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疗方法,注重病人的生活质量,突出和谐的治疗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应该及时纳入治疗方案。

作为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袁希福老中医通过科班、师承、家传学习,深入研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经典医学著作,并结合4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三联平衡”抗癌理论。

在临证中,通过抓住癌症关键病机“虚、瘀、毒”并统筹兼顾,扶正患者元气,调节气血、阴阳、脏腑功能,重建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五年复发转移高峰期。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ppt课件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ppt课件

肺癌脑转移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 学检查,观察颅内是否存 在异常病灶,有助于诊断
肺癌脑转移。
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 ,检测其中是否存在肺癌 细胞,有助于确诊肺癌脑
转移。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
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 水平,如癌胚抗原、神经 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有 助于诊断肺癌及其脑转移
特点
肺癌脑转移通常是肺癌晚期的表现,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产生严重影响。
肺癌脑转移的发病机制
血液传播
肺癌细胞通过血液系统进入颅内,在脑实 质或脑膜上形成转移病灶。
淋巴系统扩散
肺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进入颅内淋巴组织, 导致淋巴转移。
直接浸润
肺癌病灶直接侵犯颅骨或硬脑膜,进而扩 散至颅内。
新型药物类型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药物类型如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在肺癌脑转移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临床试验进展
目前正在进行多项肺癌脑转移治疗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05
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
总结词
手术联合放化疗是肺癌脑转移的常用治疗方法,通过切除肺部肿瘤和脑部转移灶,结合放疗和化疗, 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肺癌脑转移概述 •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现状 • 肺癌脑转移治疗进展 • 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 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案例分享
01
肺癌脑转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肺癌脑转移是指肺癌细胞通过血液或 淋巴系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颅 内生长和扩散。

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

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

Pr g e so e t e t o an M e a t ss o r s fTr a m n sf r Br i t sa i
fo r m Lun n e g Ca c r
Xigln . oJa g, n — gDu’ Ha in o _
J C m rh ni u o ram n e t n u lU , , ag u2 3 0 , . hn ; . o pe es eT m r et e t n rfA h i - ic B n b 3 0 4 P R C ia v T C eo PO ne ,
关 注 。 合 治疗 较 单 一治 疗 能 够 提 高患 者 的生 存 时 间 。 是还 有 一些 问题 需要 进 一 步 的 研究 , 寻 找 高效 放 疗增 综 但 如
敏 剂 , 后 局部 治疗 的作 用 . 脑 预 防性 照射 ( c ) 剂量 和 介 入 时间 , 割 模式 及不 良反应 等 。 后 的治 疗 目标 术 全 p I的 分 今
fo l ng c n e e d f rh re plr t n.Fi ly h e g a fft r h r py i n to l o p oo g te s ri a u r m u a c r n e u te x o ai o nal ,t o lo u u e te a s o n y t r ln u v lb t h v
h r p si c e sn l o c r e . o rh n ie t t n a e t te h n a s l r t n a n r a e t te a yi n r a i gy c n e n d C mp e e sv r ame t o p t ns oh rt a i ge t ame tc n ic e s e e t i n e h

质子重离子治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鉴识

质子重离子治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鉴识

质子重离子治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鉴识脑转移瘤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转移到脑部形成的肿瘤。

这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近年来,质子重离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放疗技术,在脑转移瘤的治疗中逐渐崭露头角。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质子重离子治疗。

质子治疗和重离子治疗都属于粒子治疗,它们与传统的光子放疗(如 X 射线、γ 射线)不同。

传统放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因为光子在穿透组织的过程中能量不断释放,形成“散射”。

而质子和重离子在进入人体后,能够形成独特的“布拉格峰”,即能量大部分集中在肿瘤部位释放,从而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那么,质子重离子治疗对于脑转移瘤究竟有哪些疗效呢?一方面,质子重离子治疗能够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由于其能量精准聚焦的特点,可以给予脑转移瘤更高的照射剂量,从而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对于一些体积较小、位置较深或者靠近重要神经结构的脑转移瘤,传统放疗可能因为剂量限制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质子重离子治疗则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另一方面,质子重离子治疗能够降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

脑部是人体最为精密和重要的器官之一,正常脑组织对于放疗的耐受性相对较低。

传统放疗可能导致放射性脑坏死、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质子重离子治疗由于对正常脑组织的保护更好,可以显著降低这些副作用的发生风险。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质子重离子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单发或寡转移的脑转移瘤患者,质子重离子治疗后的局部控制率较高,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同时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改善。

然而,质子重离子治疗脑转移瘤也并非完美无缺。

其治疗费用相对较高,限制了一部分患者的应用。

而且,目前对于一些复杂的脑转移瘤病例,如多发、大体积或者伴有广泛脑水肿的肿瘤,质子重离子治疗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肺癌脑转移治疗现状案

肺癌脑转移治疗现状案

肺癌脑转移治疗现状案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脑转移的发生率较高。

脑转移后,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需要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将就药物治疗、放疗、手术切除、免疫治疗、综合治疗、颅内压增高处理、康复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及效果评估和监测等方面,阐述肺癌脑转移的治疗现状。

1. 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主要通过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或其他药物,直接作用于脑部病变部位,以减缓肿瘤进展。

全身治疗则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抗肿瘤药物,对全身的肿瘤细胞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放疗放疗是肺癌脑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精确的放射线照射,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或抑制其生长。

放疗方式包括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

全脑放疗可覆盖整个脑部,适用于多发脑转移患者;立体定向放疗精度更高,适用于单发或少发脑转移患者。

放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3.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手段,适用于单发脑转移且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

通过手术将肿瘤完整切除,达到减缓肿瘤生长、减轻患者症状的目的。

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方面。

手术后需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防治并发症。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肺癌脑转移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等,可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肿瘤疫苗则通过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治疗在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免疫治疗,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5.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将上述多种治疗方法进行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案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案

目前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方法有手术和放射治疗两种,我们下面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第一、手术治疗
针对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来说,可以选择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针对身体素质比较差的患者来说就不能实施了,所以一般当肺癌出现脑转移之后,患者可手术的可能性会降低。

第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目前的范围很广泛,临床上常见的肺癌脑转移瘤治疗范围有:
1、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针对肺癌脑转移瘤的转移病灶比较多的患者很适合,用高剂量的放射线全脑放疗,减少了患者的脑转移可能性。

2、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
伽玛刀治疗针对转移病灶相对较少的肺癌脑转移瘤治疗效果好,针对性更强,对其他部位的损伤相对较小。

3、预防性全脑放疗
当肺癌到了晚期的时候或者做过肺癌脑转移瘤手术治疗之后,担心出现脑转移瘤复发的情况,采用适当剂量的放射线进行全脑放疗,起到一定的预防肺癌脑转移瘤复发的效果。

这也是综合治疗的一种习惯手段。

听了上面的介绍后,对于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您是否已经有所了解了呢?目前肺癌还是以吸烟为主要导火线,所以脑瘤就医网专家还是要提醒您,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您尽早戒烟!。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放疗后进展的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放疗后进展的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包头医学2020年第44卷第2期小细胞肺癌在整个肺癌中所占比重约为20%,具有高度侵袭性发展趋势,大约有8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脑转移,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

脑转移常采用放疗进行治疗,但放疗后,一些颅内病灶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进展情况,采用能够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能否提高疗效,临床仍缺乏深入研究[1]。

本文针对所收治的88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疗后进展患者,给予不同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探讨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疗后进展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4组:卡莫司汀组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5~75岁,平均(65.4±3.9)岁;替莫唑胺组中,男14例,女3例,年龄45~75岁,平均(65.2±3.7)岁;拓扑替康组中,男20例,女2例,年龄45~75岁,平均(65.0±3.5)岁;未化疗组中,男19例,女4例,年龄45~75岁,平均(64.6±3.2)岁;4组年龄等资料经全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

1.2方法①卡莫司汀组:卡莫司汀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92)与EP 联合来治疗:80mg/m 2,d1,依托泊苷注射液[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43]:80mg/m 2,d1~d3,顺铂注射液(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43)60mg/m 2,d1,方案每3周1次;②替莫唑胺组:替莫唑胺胶囊(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637)150mg/m 2,连续服用5天,依托泊苷注射液80mg/m 2,d1~d3,顺铂注射液60mg/m 2,d1,方案每3周1次;③拓扑替康组:盐酸拓扑替康胶囊(南京瑞年百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204)1.4mg/m 2,连续服用5天,在第5天给予顺铂(75mg/m 2)静脉输注,方案每3周1次;④未化疗组: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转移瘤的放疗进展孙新东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流行病学简介随着恶性肿瘤系统性治疗的进步和神经影像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脑转移瘤发生率明显增高在成人颅内恶性肿瘤中,转移性肿瘤占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及胃肠道肿瘤等流行病学简介Chin J Radiat Oncol,July 2008.17发生脑转移的原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其它肺癌为什么容易脑转移?n肺血供和淋巴非常丰富,癌细胞极易侵入临近小静脉、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形成瘤栓,进入血循环n肺组织中存在较多的由转移性糖蛋组成的旁分泌因子,它刺激癌细胞生长、脱落、转移n由于供脑的血量大,约占全部血循环的1/ 6~1/ 4,同时由于肺血管与椎静脉之间常有吻合支,所以脑部得到癌栓的机会较多. 故更易转移至脑肺癌为什么容易脑转移?n另有研究表明,肺癌细胞具有嗜神经组织的特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别的亲和力n此外,肺为活动性器官,咳嗽等因素引起胸腔压力的改变,均可促使癌细胞脱落进入血循环脑转移灶的病理学特征p脑灰白质交界处多见。

80%~85%位于大脑,小脑占10%~15%,脑干仅占2%~3%p脑转移瘤倾向于多发。

多发占70%~86%,单p中心常有坏死、囊性变p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和白血病易发生脑膜转移,经脑脊液扩散,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p黑色素瘤、肾癌脑转移灶易发生瘤内出血脑转移瘤脑转移瘤脑转移瘤预后n n n有所好转:30%~50%,3年8~10%,5年5~8%脑转移瘤预后Ø卡氏评分>70ØØØØØ多因素分析,显示五大因素有利于生存率:LJROBP 2000 (47) 993-993LJROBP 2000 (47) 1001-1006脑转移的预后指数分类(RPA 分级)I 级II 级III 级原发疾病状况控制未控未控颅外转移无有有病人所占% 20 65 15中位生存(月)7.1 4.2 2.3脑转移瘤的治疗n目的主要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n脑转移的治疗是全身治疗一部分,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还在于加强对颅外病灶的控制n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物及对症等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全身情况,神经功能状态,原发肿瘤部位,有无颅外多处转移,1.脑转移是全身转移的一部分------WBRT或SRT,可考虑给予化疗2.颅外病灶控制,一般情况好:①可手术者,手术+WBRT±SRT/SRS(1个病灶I,2~3个病灶IIb;或单用SRT/SRS (IIb)②不可手术者,WBRT+SRT/SRS;或单用SRT/SRSWBRT ±化疗全脑放疗(WBRT)的地位WBRT指证:多发转移灶;或一般情况差,不适合手术或放射外科的单发病灶;或颅外肿瘤无法控制者WBRT的基本疗效:全脑放疗的剂量与疗效作者年份例数方法中位生存(月)Harwoodansimson 1977 101 30/10Vs10/1 4.0-4.3Borgelt 1981 64 12/2Vs20/5 2.8-3.0 Chatani 1986 70 30/10Vs50/25 3.0-4.0Murray 1997 445 54.4/34Vs30/10 4.5全脑放疗剂量与疗效RTOG随机研究组中位生存(周)690130Gy/2wks30Gy/3wks40Gy/3wks40Gy/4wks 21 18 18 16736120Gy/1wk30Gy/2wks40Gy/3wks 15 15 18760630Gy/2wks50Gy/4wks 18 17791630Gy/2wks30Gy/2wks+MISO*30Gy/3wks30Gy/3wks+MISO 20 17 18 142006年Meta分析:改变时间、剂量、分割,并未提高疗效标准治疗:3.0Gy/10f 或 2.5Gy/12f分割剂量大于3Gy增加脑放射性损伤的风险性WBRT的副作用(RTOG-9104):脑转移瘤大多数死于全身疾病未控,WBRT 后的生存期一般不会太长。

但WBRT 1年后仍生存的病人可出现放疗相关的迟发性并发症n注意力、记忆力减退n脑萎缩n脑组织坏死nnn全脑放疗小结n WBRT是对颅内所有组织的放射治疗,有效率约60%n RTOG关于WBRT时间、剂量、分割与疗效的多项Ⅲ期临床试验(包括加速超分割)均未进一步提高生存率n WBRT的长期毒性主要包括嗜睡和迟发的神经功能障碍、痴呆等。

放射诱导的脑白质病发生率约11%,其发生与单次剂量>3Gy有明显关系n目前NCCN推荐的全脑放疗的剂量分割为40Gy/20f或30 Gy/10f或30 Gy/ 12f虽然WBRT一直是脑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法。

由于正常脑组织耐受剂量的限制,WBRT最高只能给予40Gy左右的照射剂量,远达不到转移瘤的致死剂量,仍有35%~60%的患者WBRT后局部未控移数目为1~4个的局限性脑转移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p p p 可产生良好的放射生物学效应p 适用于多个病灶(≤4个)转移瘤的治疗p 一次或数次较大剂量照射,治疗周期短p 有可能使病人生存获益SRS/SRT 的优势:SRS/SRT的适应症n患者一般情况较好,KPS>60分n肿瘤体积小(直径小于3~3.5cm)、圆形、边界明确n无明显颅内高压症状总体疗效SRS/SRT 的优点n nnSRS/SRT 的优点n SRS/SRT 可有效治疗经WBRT 或外科手术后复发的脑转移患者Alexander E, et al.J Natl Cancer Inst 1995;87:34-40ØAlexander 等报道:18例复发患者经SRS 后,其1、2年局控率分别是85%和65%,中位生存期9个月ØBreneman 等报道:复发患者经SRS 后,其中位生存期可Ø率分别是91.3%和84%p 颅内高压未得到控制p 转移瘤内有活动性出血p 难以耐受SRS/SRT 的体位和时间SRS/SRT 的禁忌症:p 不能预防颅内远处新发病灶的出现p放射坏死发生率较高(5%~10%)pp 需要专用设备SRS/SRT 的局限性:Gamma knifeX-ray knifeConformal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CSRS Conform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CSRT对于脑转移瘤而言,CSRT更符合放射生物学原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MST (RPA-3): 4.2个月2.5个月()Strahlenther Oncol. 2004,180:263SRS vs WBRT 对比研究1年LC (RPA1):59%26%()1年LC (RPA 2):71%21%(P <0.001)1年OS (RPA 1):66%55%(P >0.05)1年OS (RPA 2):46%22%(P >0.05)SRS vs WBRT 对比研究MST :11.7个月11.0个月SRS vs S 对比研究(2)206例脑转移瘤(1~2个,RPA 1~2)。

SRS 组94例S 组112例12 Months OS :54%38%(P <0.05)12 Months LC: 64%54% (P >0.05)18 Months OS :36%30%(P >0.05)24 Months OS :20%14%(P >0.05)24 Months LC: 34%29% (P >0.05)SRS vs S 对比研究SRS :23例S+WBRT :74例1year LC: 100%85.1%(P=0.02)1year OS :56%62%(P=0.11)(2)200例脑转移瘤(RPA1~2,1~2个转移瘤)SRS :94例,S+WBRT :106例1,2年OS 无统计学差异(P=0.19)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3,55:1169SRS vs S+WBRT 对比研究(1)SRS 组268例SRS+WBRT 组301例Overall MST :8.28.6(P >0.05)RPA-1MST :14.215.2(P >0.05)RPA-3MST :5.35.5(P >0.05)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2,53:519SRS vs SRS+WBRT 对比研究(2)RTOG-9508333例脑转移瘤(RPA1~2,1~3个,≤4cm )SRS SRS+WBRT单发灶的MST : 4.9 6.5 (P <0.05)鳞癌的MST: 3.9 5.9 (P <0.05)治疗后6个月PS 状态SRS vs SRS+WBRT 对比研究SRS与WBRT+SRS的比较--1–3个脑转移灶Comparison of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 Alone and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WBRT) plus Three Brain Metastases(Rades D. et al, Strahlenther Onkol 2008;184:655–62)基线特征颅内控制率比较局部控制率比较总生存期比较结论n在治疗1~3个脑转移灶的患者时,WBRT + SRS在颅内控制和局部控制方面显示出比出优势n鉴于颅内控制和局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对于RPA1级的患者EORTC22952-26001n(Kocher,德国)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1~3个脑转移灶,入组353例,160例接受手术切除,185例接受SRS(边缘剂量20Gy),其后随机分组,180例接受WBRT(30Gy/10f),179例观察累积颅内进展率6个月24个月治疗区内复发颅内新发病灶WBRT组15.2 31.2 16.4% 17.6%观察组39.7 54.2 31.3% 32.4% P<0.0001)颅内进展致死率OSWBRT组25.0%10.9个月观察组43.0%10.7个月(P>0.5)n延长生存时间WBRT+SRS 与S+WBRT的比较--1~3个脑转移灶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plus stereotactic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OP + WBRT) for 1–3 brain metastases: Results of a matched pair analysis( Rades D. et al,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4 5 ( 2 0 0 9 ) 4 0 0 –4 0 4)基线特征总生存期比较颅内控制率比较局部控制率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