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论文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谈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小学生的一项必备的数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提高。
那么,如何让每个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能力呢?一、“景、典、动”培养小学生计算的兴趣1.“景”——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情景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不仅获得练习计算的机会,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
例如在学生学习乘法口诀后,可编故事记口诀、读儿歌记口诀。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教师和学生比赛看谁背得快。
又例如在学生学会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个位是5的两个数相乘的简便方法,如:15×15,先把个位的两个5相乘得25,再用十位上的1乘比它多1的数,写在百位上,所以得225。
学生在惊讶中急不可待地计算,希望寻找答案,效果远远胜于让他们算二三十道乘法计算题,而他们却还不知疲倦地想再试试。
2.“典”——典型事例催生兴趣“典”就是要引经据典,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烘托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催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
比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的陈景润等等。
3.“动”——课外活动增添兴趣开展课外活动可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学数学论文8篇
小学数学论文8篇一、培养小学生数学研究兴趣的重要性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好数学对学生未来其他学科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接受数学教育的起点,对未来的数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因此,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研究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在7-12岁的年龄段,小学生的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他们的数学研究能力也会随着兴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兴趣而产生厌学心理,将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因此,好的教育教学应该是全面发展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兴趣的方法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研究兴趣是关键。
我们需要以此为原则,不用超出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
例如,小学奥数比赛在校园里非常流行,但很多题目超出了小学生的知识范围,这样的研究榜样虽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和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结合社会生活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双重因素。
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
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研究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研究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研究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2.所采取的方法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从小学数学的教学研究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提高教学能力XXX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挑战比城市教师更多,因此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来提高教学能力。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创新能力是以一般学习能力为基础的提高和飞跃。
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实施愉快教学,坚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带着问题去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带着问题去尝试;鼓励学生操作实践,带着问题去验证。
教师应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新形象或新事物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创造性思维不被固有的方法限制,克服了思维惰性,打破了思维定势。
创造性思维摆脱了已有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是提出了具有新意的观点、方法,或是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种多样的情境创设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情境可以为课堂增色不少。
巧妙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提高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设情境要紧扣数学知识,具有科学性和相关性,其生活情境必须是正确的,必须突出教学内容生动性,能够吸引学生注意。
2.多种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应激发学生质疑问题。
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会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练习中学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自主提问,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引导拓展,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在教学第一册《统计》一课时,例题中已经将小狗、小猴、小猪排好队,可以有以下提问过程。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把自己作为求知者,依据已有的认知结构,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自主选择外界影响,实现自身认知结构的重建与改造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与发展的学习方式。
一、建构“四环节”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1、定向定向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分析学习者现有学业状况,明确现实学习目标、步骤等,对学习行为进行规划与启动的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学习是对新学习有所准备。
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和兴趣已发展到把新的学习作为他前进的下一步骤。
学生在认识自己的基础情况下,引起学习的意向,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的内容,采取适应学习的方式,实现“每个学生在他的自身起点上前进”。
同时,为学生把握学习策略定下基调。
这个阶段教师起“明示”作用,学生行为趋向是“明确”。
定向常用的操作方式有:课题推想、预习提示、假设质疑、目标定向等。
2、研习研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以现实学习材料为依据,通过模仿、操作、猜测、讨论等,探求未知的知识领域的过程。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
这个阶段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实现陶行知提出的“六个解放”。
教师起“导示”作用,学生行为趋向是“探究”。
其常用的操作方式有:自主读取、自主体验、自主探索、自主辩议、自主交流等。
3、确认确认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复现和反思,以语言为中介对研习内容进行比较准确的表达,形成能被主体吸纳的信息,并与“内存”建立联系的过程。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和发表学习成果,展示学习内容,感受成功学习的愉悦,庆贺学习的成功,刺激再学习。
教师起到“提示”的作用,学生的行为趋向是“发现”。
确认的主要方式有:表达、讲解、交谈等。
4、转化转化就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把取得的学习成果迁移、内化为主体内存信息的过程。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我们教师研究的课题。
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因为一个人学识渊博,大量的知识是靠自己学习得来的。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我们教师可以在教给他们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一)自学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圣陶先生说:”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很有限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鼓励孩子自己学习,在课堂之外学习,锻炼观察本领,思考、试验的本领,创作的本领,还要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
”要适应现在的社会,就必须不断地学习。
这就要求自己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自己会学习。
(二)自学能力是学习的需要。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知识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自己学习的能力,但由于没有掌握自己学习的方法,或在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不知道怎么自学?学生学习的兴趣受到影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探求。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们当老师的要采取一些有用的方法把学生引到自学的道路上来。
教师要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需要。
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
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根本得不到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教育现状,我们当老师的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
在国内,陶行知早就强调,”教学的本质是学习”。
在国外,赞可夫强调,”把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
学生能自己学习知识,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透彻,所学知识就更加扎实。
学生的动脑能力更强。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让学生拿出所带的圆形物体。
你能量出所带物体的周长吗?学生积极发言,说出很多种方法:用线围物体量一圈,再量线的长度;把圆形物体在尺子上滚一圈,再看尺子的刻度;把圆形的纸物体,用剪子剪开,再量长度...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关系,到此学生自己解决了本课的问题。
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
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开阔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
例如“24时计时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存入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背景黑夜变暗、白天变亮,快天亮时配有公鸡叫鸣的声音。
这样一来,熟悉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
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利用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开放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的措施。
这一策略包括课堂师生交往开放、课堂情境创设开放、课堂提问设计开放、课堂练习指导开放等。
它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里以课堂提问设计开放为例来阐述这一策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
而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此,教师在“点”上的“提”和学生在“面”上的“问”这两个方面的提问设计很重要。
(1)教师在“点”上的提。
浅谈对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浅谈对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至关重要。
作为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计算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计算教学也存在着如下误区。
1、计算教学情境化。
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
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
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
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
3、口算练习去传统化。
重视口算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但有些教师去掉这一优良传统,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
导致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这样的口算水平势必影响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4、计算练习淡化。
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片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面对以上问题,小学数学运算教学应在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的同时,着力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具体的做法如下:一、计算教学形式非程式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计算教学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也就是说要避免将运算及实际运用割裂开,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理解计算算理。
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方法论文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方法[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获取其思想和方法,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小学生的“还原”思维和数学学习兴趣,感悟学习数学的思想。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数学能力的培养、方法、探索小学数学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就应体现其发展性,为小学生的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做准备。
小学学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给学生的不应只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小学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一、引导学生规范地“说”,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1、在概念叙述中准确地“说”。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成的本质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具有精确、简练、逻辑性强等特点。
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概念表述的准确性。
如讲到奇数、偶数时,可说:7是奇数、14是偶数。
但讲到约数、倍数时便不能说7是约数、14是倍数,而应说:7是14的约数,14是7的倍数。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概念表述时决不能满足于学生说出大体意思,而应加强学生对概念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指导。
2、在推理过程中逻辑地“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用到分析推理的方法,而逻辑性是推理的生命,以推理的形式来训练学生“说”的逻辑性是个好途径。
如:一个工程队修一条长650米的水渠,已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40米,剩下的要用9天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在解答这道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去分析题中数量关系:(1)要求平均每天修多少米就要先知道什么?(剩下多少米和修的天数)。
(2)要求剩下多少米就要先知道什么?(这条水渠共长多少米和已经修了多少米)。
(3)要求已修多少米就要先知道什么?(原来每天修多少米和已经修了多少天)。
经过这样的分析后,引导学生完整有条理地说一遍,再让学生说一说解题过程:已知平均每天修40米,修了5天,便可求出已经修了多少米;把水渠的总长减去已修的长度,便是剩下未修的米数,便可求出每天修多少米了。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论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我们都知道,数学主要是对计算的考察,是对学生综合计算能力的一个整体的考察。
一个学生,只有有良好的综合运算的能力,才能够真正的学好数学。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很多还有马虎的毛病,怎样让他们对数学有兴趣,提高数学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改变传统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有兴趣,喜欢学,愿意学,才能真正的学好,计算的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我们知道一个鲜活的课堂,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深入其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因此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情景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是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更贴近生活,这样学生才会更好理解,更爱学习。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去改进教学(一)学生急躁没有耐心很多的小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侯,都很急躁,总是想着赶快做完,赶快得到计算的结果。
这样的心理,在做简单的运算的时候还可以,往往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运算就有很多学生就总出现错误了,这是学生计算的差距也就拉开了。
其实这些不是学生不会,是因为他们没有耐心,不会认真的审题,没有耐心一步一步的去计算,去推理。
因此我们一定要适时的引导,磨练学生的性格。
(二)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数学的计算题,本身就是一个很枯燥的东西,没有什么具体的故事情节,就是一道道的运算题,但是在计算的时候,却又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在内。
如果学生在抄题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抄错一个符号,或数字,都会对整道题有影响。
学生们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在看题、审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把计算式题的数字或符号抄错,有的还出现串行的现象。
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们养成检查的习惯,多检查几遍,同时我们出题的时候,尽可能一次不要出很多,字迹要大些,行与行之间要留出适当的距离。
(三)有些学生有排斥的心理小学阶段的孩子,天性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不会长时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浅谈小学生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
我们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
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
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
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
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
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
其次,试着看懂例题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
试做“做一做”。
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
第三,寻找生活数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本文简述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力培养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针对小孩子的实际情况,首先,我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工农子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结果成为农艺技师,养猪、养鸡专家等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知道是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
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
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
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走,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让。
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
小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
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
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
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二、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1.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
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我认为低年级应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
小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析小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学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培养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研究怎么去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如何去学习?在实践中,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浅析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改变教育观念,增强学生自主意识改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互联网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教育的封闭状态,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
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源泉。
在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应让位于学生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指导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则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宰,进而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不能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必须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这也就是说学生要学到扎实的知识,首先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这样,学生所学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
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更重要的方面来要求。
课标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一、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学习是为了应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
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当家长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并帮助家长计算利息和利息税。
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他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3.加强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
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
浅谈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通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重要门径,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其科学素养的提升、人生发展的奠基和未来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学校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概念,接着分析了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培养方法,旨在为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二、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概念数学解题能力是指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是整个数学教育和学习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志。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形成稳定的基础知识、领会题意、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清晰、步骤正确、结果正确、程序简便为目的。
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不仅反映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同时还是小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体现。
三、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1. 小学生求解问题的方法单一。
目前,许多小学生只会通过模板式地套公式、思维僵化地去逆向解题,而且计算错误率很高。
这不利于他们培养有效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2. 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深刻。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大多是在口算、背诵、娱乐化教育等形式下进行的,他们往往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不足,导致后续的数学学习受到了限制。
3. 小学生对解题顺序的掌握不够熟练。
小学生在解题时,缺乏应对时间的敏感度,没有培养出对解题顺序的熟练掌握,使得他们解题长时间、错误率大,甚至有时无法完成。
四、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培养方法1. 强化概念教育,提高数学知识储备。
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有坚实的概念基础作为支撑。
学校应采用引入故事、实物、视觉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让其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储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
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
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
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论文(推荐10篇)
进步小学生计算才能的几点做法论文〔推荐10篇〕篇1:进步小学生计算才能的几点做法论文进步小学生计算才能的几点做法论文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根底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才能至关重要.平时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的计算才能很差,那么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去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才能很弱的现状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根底知识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人认为是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本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才能的欠缺.比方运算法那么、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根底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可以合理灵敏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即使孩子在计算中他虽然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根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们不可以急于求成,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根底工作.二、注重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老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如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进步计算正确率的保证.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一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好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二想:确定运算步骤.三算:低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展计算.四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展验算外,根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四、重视口算训练《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才能,要重视根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根底,也是计算才能的重要组成局部.”只有口算才能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进步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低年级的最根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和一位数乘法.我们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展口算.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到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根底.五、巧批作业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每册都安排有专门的计算教学单元.进展这类教学时,多数老师都有同感,教学枯燥乏味,虽然计算教学的练习题解题思路简单,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至低谷,教学效率极低.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在修改学生作业时,一般不按照传统的“老师修改,学生改错”的方式进展.详细的做法是:作业全部正确的老师给一个红色的“100”分,假如有少许错误的作业老师不做任何标记,发回给学生自己找错误,订正完以后,假如正确老师给一个蓝色的“100”分.假如作业错误特别多的学生,老师那么是进展个别辅导.学生对这种特别的作业修改方式很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主动拿着作业找老师评分.虽然这种修改作业的方式很占用老师的时间,但效果很好.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计算才能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篇2: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的几点做法论文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的几点做法论文计算才能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根本才能,是学习数学的根底,培养和进步学生的计算才能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小学生数学论文 (4)
小学生数学论文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的起点,良好的数学基础对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灵活性。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应用广泛,小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重要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天都坚持做数学练习,提醒他们按时完成作业。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练习和游戏等。
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数学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掌握,还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以下是数学学习的一些实际应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涉及到数学。
例如,购物时计算物品的价格和找零,制定时间表来合理安排活动,测量和计算食材的分量等等。
通过将数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提高生活质量。
科学研究中的数学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化学、物理、生物等科学领域,数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解释现象。
四年级数学的小论文(通用7篇)
四年级数学的小论文四年级数学的小论文(通用7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的小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的小论文篇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广泛而值得探讨的课题。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直观思维是指为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敏锐的观察力、迅速的判断力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常试和判断。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有意无意地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和现象,通过比较、概括,反映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直观性的特征,就能获得正确表象。
数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是具体实物、图形、模型、学具。
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着的,学生只有先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观察、操作,进行比较、分析,在感性材料基础上,才能获得数的知识。
例如1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先要数小木棒:1根小木棒、2根小木棒、3根小木棒......10根小木棒,然后数课文实物图:1只熊猫、2只小鹿、3只蝴蝶......10只小气球,通过数具体事物,在获得感性材料基础上,才能建立1、2、3 (10)的概念。
在这样数形结合的教学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直观思维的能力。
如角的认识,既要观察有锐角、直角的物体,也要观察有钝角的物体;要出示大小不同的角的图形,也要出示位置不同的各种角的图形;既要出示静态中的角,也要演示动态中的角。
精品数学论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同时小学数学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否达到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计算上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一直困惑着我们每一位老师。
我们不禁会感慨平时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花了很大的工夫为什么学生还是会出现这些计算的问题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
我想主要是:第一我们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去分析学生所犯的错误,而没有理性的去看待这一问题。
很多情况是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
他们在观察试题中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对事物的观察缺乏整体性,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因此常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以及漏写数字等所谓的粗心错误。
第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感悟能力与成人不能相比,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是有限的,在感知试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的法则、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区分,常常出现心理学上的“痕迹性错误”。
第三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尚处于培养阶段,还没有成熟,他们在进行计算时随意性较大。
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是拿到题目就算,往往对于他们不能口算的题目他们会很快的一口报出答案,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犯错的可能。
那么,在我们平时的计算教学中,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做哪些有效的工作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第一在讲解不同类型计算时,一定先要讲清算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楚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合作、训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引导;训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99-01
教学的目的在于如何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呢?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可以说数学知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让学生们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
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
让学生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
一、着力引导,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首先从理解题意开始。
理解题意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能力。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引导学生用了枚举法、数字符号描述法、假设法层层深入进行讨论。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
动既彰显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了学生择优提升学习技巧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方法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
二、重视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为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解决难题,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通过小组学习,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观点渐趋统一。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难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们的“情商”,培养初步的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从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给学生们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
三、增强民主,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利。
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在教学中我们也要重视挖掘学生们的“潜能”。
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情况选择好的方法,也可以接受挑战再寻求更好或更难的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完成对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构建。
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会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训练,内化学生的数学能力
1、要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
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再现。
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新”,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2、要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
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去提高。
3、要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4、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各自不同的思路,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从而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5、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争论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不断地产生创造的欲望。
学生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若干次错误或不完善的思考。
教师则努力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智慧的火花不
断闪现,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长,数学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五、勤于实践,巩固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加强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郑国民.数学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小学数学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 吴正宪.我与小学数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