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全国Ⅲ卷历史-解析(适用地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
高考历史试题2017年全国卷高考历史试卷汇编精校Word版真题含答案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目录本文档使用全国卷省份试卷部分,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试卷使用情况如下。
全国Ⅰ卷省份: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全国Ⅱ卷省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山东;全国Ⅲ卷省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2017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全国Ⅰ卷)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全国Ⅰ卷)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全国Ⅱ卷)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2017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全国Ⅱ卷)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全国Ⅲ卷)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全国卷历史试题(全国Ⅲ卷)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本试题卷共15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017年新课标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评析
2017年新课标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评析宜宾县第二中学校樊平2017年高考,全国23个省份回归全国卷,其中,广西、贵州、云南、四川4省使用文综全国卷三。
全国卷三是考试中心2016年调研川渝高考,为实现回归全国卷平稳过渡的产物。
通过这两年是卷三试题分析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宏观整体感知试题稳定性强,延续了全国卷命题风格,重视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考查,关注时代脉搏,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
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注重了图文并茂,有图片、表格、绘画,多角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试题难度适中与2016年基本持平,学生普遍感受较好。
二、试题分布、布局表一:2016年与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Ⅲ(丙卷)必修部分各模块所占比重(专题角度)从表一可以看出,全国卷三,选12个选择题嫣然延续了中国古代史4个题,中国近现代史4各题,世界历史4各题的布局。
从模块角度看,近两年政治史、经济史比重均超过70%,政治史、经济史比重大,思想史史比重有所下降。
表二:2016年与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Ⅲ(丙卷)必修部分各模块所占比重(通史角度)从表二,从通史角度看,必修部分中国古代史(28分、26分)、中国近现代史(分别为33分、28分),世界古代史(4分)世近现代史(24分、28分),试题三个部分中古市、中近现代市、世界史比重基本持平,充分体现了全国卷“厚古薄今,重中国、轻世界”的命题特点。
因此在复习教学中,必修把握全国卷试题结构特点,全面复习基础上,有重点,有层次、有目标的有序推进复习。
表三: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Ⅲ(丙卷)考点、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考查统计三、微观看试题1.选择题部分:依然延续全国卷表格,图片,绘画等多样表现形式,如24题的汉子图片,26题的唐代土地制度表格,30题,婆媳上冬学。
但今年在27题增加了史学方法考查,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这与新课标考纲的调整密切相关,2017年新课标考纲考纲在,描述与阐释能力上做了修订,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修订为“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修订为问“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带详细评析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带详细评析2017年高考历史考试已结束,考试后考生最关心的就是试题的对与错。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xxxxxx,欢迎大家阅读。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C2. D3. D4. A5. B6. D7. A8. B9. C 10. A11. B 12. C 13. D 14. A 15. A 16. D 17. A 18. C 19. C 20. B21. B 22. C 23. D 24. A 25. C 26. C 27. A 28. B 29. D 30. C31. C 32. D 33. A 34. C 35. D二、简答题36.(1)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分布地区较为分散(2分),国家宏观调控较弱,炼焦工业技术含量低,投资小(2分),国内市场需求量大(2分),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
(每点2分,共8分)(2)山西省焦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小(2分),技术水平低,废弃物排放量大(2分),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破环环境,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2分),政府干预少,没有相应的回收治理措施。
(每点2分,共6分)(3)沿途会有粉煤灰污染(2分),汽车尾气污染(2分),噪声污染(2分)等。
(每点2分,共4分)(4)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清洁生产,减少三废排出(2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2分),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将运输货物遮起,减少粉尘污染(2分),也可以采取集中大规模运输,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线路等方式来减少污染(2分)。
(每点2分,共6分)37.(1)海平面上升,距离长;纬度高,气温低,昼长短;路面滑,徒步行走难度大;两侧山地,地势起伏大。
(2)夏季气温高,白昼长;生物资源丰富,食物易获取。
(3)距离长,工程量大;高寒地区,一年中海平面高差变化大,对建筑材料要求高;水深较深;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工程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一年中可施工时间短,工期较长;位置偏远,人员物资运输成本和生存成本高等。
高考-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2.(4分)《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4分)表: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 1.4%小计139100%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4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6.(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2017年高考历史全国三套试卷解析
Ⅲ-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 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 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 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 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Ⅰ-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 “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 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 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 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 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的文化传播到当地,另外各诸侯国与周王室的频繁交往也带动 了各地文化交流,故A项符合题意;通过分封,周天子成为 “天下共主”,但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西周 实行分封制,当时并未出现中央集权,排除C项;宗法制通过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 父系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权力的分配与继 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而题
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 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 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 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 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 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Ⅰ-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 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 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 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 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高考历史试题201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试卷汇编精校Word版真题含答案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目录本文档为自主命题省份试卷部分,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试卷使用情况如下。
全国Ⅰ卷省份: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全国Ⅱ卷省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山东;全国Ⅲ卷省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自主命题省份:北京、天津、江苏、浙江。
-2017年北京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北京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天津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天津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江苏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江苏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海南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海南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共18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卷一、单选题1.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地主控制了郡县3.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6.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7.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8.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9.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017年文综历史部分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卷(全国III卷)答案及解析24 正确答案A解析西周时期,西周时期,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文字是统一的,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文字因为广泛的使用被简化,提高书写效率,故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古代文字的演变解题思路学生需要对基本的文字演变的历史知识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了解,能够看懂材料图示才能准确的解答。
易错点学生对文字的演变缺乏了解,不能看懂材料所给的信息,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导致错选。
25 正确答案C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
B项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且汉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
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各行业的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体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
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汉代经济的发展解题思路仔细的阅读材料是作答的关键,同时也应该知道汉代前期经济发展的情况,二者结合进行作答。
易错点学生缺乏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能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和概括材料导致回答错误。
26 正确答案A解析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拥有土地较少的和较多的都是少数,大部分土地拥有量是在20----130亩,这是自耕农经济,故A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很容易知道B项错误;均田制的内容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D 项生产效率的问题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古代的自耕农经济解题思路学生一个方面要能够读懂材料,能准确的分析材料,另一个方面还要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成分27 正确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对于宋太宗是否去过宫中这一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所以B项正确。
历史事实除了通过历史叙述,还可以通过实物呈现,故A项错误;北宋时期的文献虽然对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有不同记载,但这并不代表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历史叙述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因此综合多种历史叙述不一定能够确认历史事实,故D项错误。
2017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解析
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西周到战国,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繁琐的文字不便书写,于是汉字由“图画+繁杂”逐渐向“抽象+简化”演变。
答案A。
在纸张(汉代)未发明前,书写材料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排除B。
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以富国强兵为主,不涉及文字演变,排除C。
书同文系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材料显示的是“从西周到战国”,排除D。
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 17.3%20~130 103 74.1%131~300 10 7.2%300以上 2 1.4%小计139 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历史事实除历史叙述外,还可以通过实物呈现,排除A。
不能从斧声烛影一事记载不同,就得出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无限接近真相恰是有史德的历史人的不懈追求),排除C。
如果历史叙述不真实,综合再多种历史叙述也不一定确认历史事实,排除D。
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2017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解析 (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简析(适用地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西周到战国,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繁琐的文字不便书写,于是汉字由“图画+繁杂”逐渐向“抽象+简化”演变。
答案A。
在纸张(汉代)未发明前,书写材料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排除B。
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以富国强兵为主,不涉及文字演变,排除C。
书同文系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材料显示的是“从西周到战国”,排除D。
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不涉及义利观的变化(一说义利观发生改变是在明朝),也不涉及“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事实是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排除A、B。
材料中的“倾”指影响大,不是“控制”的意思,富商也不是豪强,排除D。
根据发家致富者“不可胜数”,可知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项正确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占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户数比例达到74.1%,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答案A。
超级大地主并不多,说明当时地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排除B。
材料显示是唐朝后期,当时均田制已经瓦解,从材料中也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排除C。
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项错误。
【高考试卷】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Ⅲ文综(历史)卷解析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文化·先秦·汉字演变【解析】题干图片中的两字变化反映出篆书由繁到简、从象形意味到符号化、从不规则不工整到规则工整的发展趋势。
书写材料从青铜到竹木缯帛,书写由难到易,不能成为从繁到简、从象形意味到符号化的原因,故排除答案B;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没有涉及文字方面的内容,故排除答案C;“书同文、车同轨”系秦统一后,为消除区域差异而采取的措施,所以答案D不正确;先秦时期,文化、学术不断下移,下层民众文化水平低、文字使用的功利性实用性要求强烈,必然要求其趋简求易,因此,汉字的使用对象不断扩大、使用次数日益频繁是导致汉字字形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故答案A符合要求。
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秦汉·汉初经济政策【解析】从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汉初从事农工商的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的很多。
战国材料只能反映经济现象,不能反映社会价值观,且汉初儒、法、道三派价值观并存,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排除答案A;重农抑商自商鞅变法始便成为中国古代统治者的基本政策,因此排除答案B;材料反映不出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所以排除答案D;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促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从事农牧工商的人致富恰恰是其具体表现,故答案C符合题目要求。
26. 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课件解析
▪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 C.扩大福利政策的掩盖范围
▪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A 【解析】 20世纪70年月的经济危机 导致了政府要削减干预国家经济,所以A项 正确。
B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使各州和 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要把权力真 正的下放到地方。
▪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 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 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依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
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
例开试儒童”;很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
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快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
湾历史纲要》
▪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 景和目的。〔15分〕
▪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 的统一。〔10分〕
▪ A.有利于稳固社会主义阵营
▪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认
▪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救济
▪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确实立
▪ 答案: B 【解析】渡江战役时,新中国尚未 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故排解A 项。
▪ 人民 的这一行动保卫了中国领海、领土、 领空等主权,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认,故B 选项正确。
▪ B项是1789—1792年法国的政体。
▪ 1793年后的法国废除了君主制,材料“既 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群众,既是法庭又是被 告”,说明人民把握权力,表达了人民主权 原则,故C项正确。
2017高考历史真题(新课标3)(含答案解析版)
D.法律至上
11.(4 分)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
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
资。这一措施旨在( )
14.(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8.(4 分)如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 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7.(4 分)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
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
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提高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4.(4 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 9.(4 分)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高考试题】2017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简析(适用地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西周到战国,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繁琐的文字不便书写,于是汉字由“图画+繁杂”逐渐向“抽象+简化”演变。
答案A。
在纸张(汉代)未发明前,书写材料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排除B。
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以富国强兵为主,不涉及文字演变,排除C。
书同文系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材料显示的是“从西周到战国”,排除D。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第246页。
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不涉及义利观的变化(一说义利观发生改变是在明朝),也不涉及“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事实是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排除A、B。
材料中的“倾”指影响大,不是“控制”的意思,富商也不是豪强,排除D。
根据发家致富者“不可胜数”,可知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项正确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占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户数比例达到74.1%,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答案A。
超级大地主并不多,说明当时地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排除B。
材料显示是唐朝后期,当时均田制已经瓦解,从材料中也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排除C。
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项错误。
2017年全国Ⅲ卷历史试卷分析
2017年全国Ⅲ卷历史试卷分析附录:2017年全国Ⅲ卷历史试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26.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基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行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2017年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 试卷及解析(新课标ⅲ)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2.(4分)《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4分)表: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1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 1.4%小计139100%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4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26.(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4103102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 Ⅲ卷)文综历史试题 简析(适用地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24.图 4 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 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西周到战国,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 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繁琐的文字不便书写,于是汉字 由“图画+繁杂”逐渐向“抽象+简化”演变。
答案 A 。
在纸张(汉代)未发明前,书写材料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 排除 B 。
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以富国强兵为主,不涉及文字演变,排除C 。
书同文系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材料显示的 是“从西周到战国”,排除 D 。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第 246 页。
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 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不涉及义利观的变化(一说义利观发生改变是在明朝), 也不涉及“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事实是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排除 A 、B 。
材料中的“倾”指影响大,不是“控 制”的意思,富商也不是豪强,排除 D 。
根据发家致富者“不可胜数”,可知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 项正确26.表 1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20 以下 17.3% 20~130 74.1% 131~300 7.2% 300 以上 1.4% 小计 139 100%表 1 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占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户数比例达到74.1%,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答案A。
超级大地主并不多,说明当时地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排除B。
材料显示是唐朝后期,当时均田制已经瓦解,从材料中也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排除C。
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项错误。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有自耕农、均田制词条。
高中历史辅助教程》P126照片。
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历史事实除历史叙述外,还可以通过实物呈现,排除A。
不能从斧声烛影一事记载不同,就得出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无限接近真相恰是有史德的历史人的不懈追求)排除C。
如果历史叙述不真实,综合再多种历史叙述也不一定确认历史事实,排除D。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选修第238页: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解析】由“至今两年来”可知事情的起点是1895 年(材料时间是 1897)。
《马关条约》签订后为赔偿日本,清政府放 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直接选 A 。
说多了,都是泪。
直接看书——《高中历史辅助教程》第 147 页。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第 147 页照片。
29.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 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B【解析】“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习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是西方仪式,说明当时的婚 礼仪式中西合璧,B 项正确【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节多次提到“中西习俗的融合”。
照片 从略。
30.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 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B【解析】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非社会主义阵营成员,排除 A 。
解放军的反击是迫使列强退出我军防线,,排除 C 。
“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政策,排除 D 。
31.图 5 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图 5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扫盲教育” 不是纯粹的艺术想象,排除D 。
文人画是集绘画、书法、篆刻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排除 A 。
同时期西方流行后现代主义美术,排除 B 。
【备注】学过《高中历史辅助教程》的同学,我们的教程对本题的所有知识点一个都不错过。
下图分别来自该教程必 修第 281 页、251 页、313 页、316 页。
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宣誓旨在A.限制权力滥用B.防止官员腐败C.培育权利观念D.增强责任意识【答案】D【解析】仅凭宣誓不能真正限制权力滥用,也无法防止官员腐败,排除A 、B 。
材料不仅强调公民享有权利,还强调公 民要遵守义务,排除 C 。
官员和陪审员任职宣誓、青年男子成人宣誓,是为了让他们增强责任意识,更好地履行本职 工作,D 项正确。
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 1793 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 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答案】C【解析】国民公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正式选举会议”、“是权威机关”、“是法庭”可知国民公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是 十字街头”、“是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也是民意的代表,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C 项正确。
34.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 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A【解析】由时间可以判断材料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改革前农民每年只发放一次物质报酬,待遇很低;改革后改 为按季度或按月度发放、“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A 项正确。
35.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 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 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解析】二战后,美国推行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导致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尼克松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 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正确。
【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第 196 页,有 1970 年代,西方国家减少国家干预的知识点。
“” , ( ( 。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 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1608 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 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外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 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 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
1642 年,其势 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 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 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
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 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 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15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10 分)40.(25 分)(1)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 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2)方面: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 民族、文化认同。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 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
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 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41.(12 分)命题中心未提供答案。
【解析】本题考点是近代以来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中华文明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