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水员登乘梯布置的新规范要求

合集下载

【经典推荐】液货船安全管理1000问——如何了解和掌握引航员软梯技术要求?

【经典推荐】液货船安全管理1000问——如何了解和掌握引航员软梯技术要求?

【经典推荐】液货船安全管理1000问——如何了解和掌握引航员软梯技术要求?第150期[问题来源]:由于引航员软梯不符合要求或者养护不当而导致的事故时有所闻,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引航员的人命安全,所以从国际海事组织(IMO)到各国政府以及行业组织检查等都对此十分重视。

正如近期其它文章所说,某些公司购买的是无证书的假冒伪劣或者非标产品,这给引航员的生命安全带来直接的危害,应引起公司和船上的足够重视。

作为船员来说通常并不了解这个设备的技术要求,特别是非英语国家,要准确解读技术要求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本文试将现有的技术标准梳理后给大家分享,希望籍此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分析意见]:就概念而言,引航员软梯是公约中《引航员登离船装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鉴于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软梯引起的,因此本文着重软梯的技术解读。

首先,有些读者对引航员软梯与登乘梯差异了解不清,简要说明如下。

一、检验要求区别1、引航员软梯检验依据有:1.1 SOLAS第V章23条● 2.3 引航员软梯应由制造商认证其符合本条或本组织接受的国际标准。

应按第I/6、7和8条检查软梯(这三条主要是检查和检验的要求)。

● 2.4 应使用标签或其他永久性标记清晰地标识供引航员登离船使用的所有引航员软梯,从而能为检验、检查和保持记录识别每个装置。

船上对于所标识的软梯投入使用和进行任何修理的日期应保留一份记录。

1.2 IMO A1045(27)《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建议案》1.3 ISO 799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pilot ladders2、登乘梯检验依据有:2.1《1974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III章2.2《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第VI章2.3 ISO 5489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Embarkation ladders二、外观区别两者最直观的区别在于止扭板,引航员要求设有长度至少1.8m的止扭板,而登乘梯没有;另外,考虑引航员攀爬高度不得超过9m(超过9米得结合舷梯使用),所以长度超过9m时,上部可以使用引绳,当然也可以是踏板结构。

关于IMO发布多系统船载无线电导航接收机性能标准(MSC.401(95)决议)的通告

关于IMO发布多系统船载无线电导航接收机性能标准(MSC.401(95)决议)的通告

D≤32 mm。
边绳 和 安 全 绳 需 要 在 下 平 台 上
(2)引水员机械升降器禁止使用

1.5 m处 绑 扎 。
国际 海 事 组 织 决 议 IMO A.1045(27)
(1)踏步 间距 310~350 mm。 (2)引 水 员 机 械 升 降 器 禁 止 使 用 。
(1)配合使 用 时 ,舷 梯 的最 大夹 角 不 大 于 45。。 (2)下平台在水 面上最小 5 11。 (3)舷梯下平 台需要绑扎 。 (4)下平 台与 引水员梯水 平距离 为
多系 统船 载导航 接 收机性 能标 准 的引入 ,可使 现有 和 未来 的无线 电导 航 和增强 系统 结合 在一起 使 用 ,在 海上导 航 系统 中提供 定位 、速 度和 时间 (PVT)数 据 。根据 MSC.401(95)决 议 ,在航 速不超 过 70 kn的船 舶 上 可配备一个多系统船载无线电导航接收机用于导航 目的。无论有无增强系统 ,该接收机能够整合来 自多个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NSS)和可选配的地面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测量值以形成一个有韧性的 PVT解决方案。
0.1—0.2 m 。
参 考文献 :
[1] 王森涛.巴拿马运 河扩建 计算催 升“新 巴拿 马运河型船 ”需求 [J].船舶物资与市场 ,2007(5):20-21.
[2] 蔡梅江 .巴拿 马运 河扩建 及对世界航 运 的影 响[J].中国远洋 航务 ,2008(2):69-71.
关 于 IMO 发布 多系统船载 无 线 电导 航接收机 性能标 准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 配引水 员软梯 ,不需要配置舷梯 。 (2)尽量靠近船 中位置布置 。
(2)下 平 台在 船 体 平行 。 中 体 范 围

舷梯与引水员梯的布置及其长度计算

舷梯与引水员梯的布置及其长度计算

舷梯与引水员梯的布置及其长度计算作者:谭增检庞博来源:《广东造船》2018年第04期摘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IMO关于舷梯与引水员梯的相关要求进行较详尽的阐述,介绍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舷梯与引水员梯的布置及其长度的计算方法,供同行们在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规范要求;舷梯;引水梯;长度计算;基本布置中图分类号:U667.3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length of accommodation ladder and pilot ladder and their arrangement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IMO’s requirements.Key words: Rules requirement; Accommodation ladder; Pilot ladder; Calculation of length; Arrangement1 概述舷梯是船舶的一种登/离船设施,当船舶靠港后供船员或岸上人员上下船用,平时收藏在舷旁内侧,使用时放出舷外,其布置需满足《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称SOLAS)第II-1章第3-9条款的要求。

引水员梯是专门供引水员从引水船上安全登、离被引水船的通道设施,其布置则需满足SOLAS第V/23条的技术要求。

当海平面至登/离船处的距离小于9 m时,可单独使用软梯作为引水员梯;当海平面至登/离船处的距离超过9 m时,则需与舷梯一起配合布置供引水员登、离船用。

在设备订货及详细设计中,需明确舷梯与引水员梯的长度,因此如何计算舷梯与引水员梯长度及其合理布置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IMO关于舷梯与引水员梯的相关要求进行较详尽的阐述,介绍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舷梯与引水员梯长度的布置及其计算方法。

2 IMO对舷梯与引水员梯的相关要求2.1 舷梯根据SOLAS第II-1章第3-9条款,凡是2010年1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必须在船上安装经认可的登/离船设施,以备在港口或港口相关操作时使用。

舷梯及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设计要点

舷梯及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设计要点

0 刖目
于货油软管吊的吊臂范围内,因此对货油
船级社规范及IMO规则对舷梯及引航 员主要登包离括船入装级置的的船设级计社有规具范体、详SO细LA的S公要约求第, V章 及 相 关 修 订 案 、 I M0 组织的 A .l 〇4 5 ( 27 ) 号 决 议 以 及 I M O 制定的 MSC.l /Circ.1331《登离船设施构造、维护
在进行舷梯及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设计 时 ,需要满足规格书及各有关规范规则的
轻 载 航 行 状 态 系 指 船 舶 处 于 平 浮 ,无货 物 ,剩有1 0 % 的备品和燃料的装载状态;对
要求。
1 舷梯
及客其船行而李言的,装船载舶状处态于)以载上足不全大额于乘6客00和m船m员的
长度 。另外此要求规定了舷梯使用时水平
梁 娟 麦 康 策 汪 新 勇 :舷梯及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设计要点
整 L取及值厂14家40踏8 步mm设。计此的时要下求平,台最距终离舷最梯轻长载度航 行水线大约400 mm, 满足了规范要求的此 高度值在600 mm以内的要求。
1 . 2 . 3 规则的其他要求
m 对于登离甲板高度在最轻载航行水线
1 . 1 舷梯布置 1.1.1船级社规范要求
只要切实可行,登离船设施应位于非 工 作 区 域 ,并 不 应 置 于货物或其他悬挂重 物可能在其上空经过的位置。舷梯应导向 船 尾 设 置 。在 使 用 时 ,舷梯的下端应稳固 地紧靠在平行船体长度范围内的船舷,并 应尽可能在船中一半船长范围内,且避开 所有的排水孔。
和检查/检验指南》等 。
软管吊吊机在此处增加了机械限位,要求 吊臂在经过舷梯上平台时吊臂抬升,缩小 吊臂半径,避开舷梯登乘区域,见图1。 1 . 2 舷梯长度

舷梯与引水员梯的布置及其长度计算

舷梯与引水员梯的布置及其长度计算

GUANGDONG SHIPBUILDING 广东造船2018年第4期(总第161期) 建造与修理作者简介:谭增检(1982-),男,工程师。

主要从事船舶设计工作。

庞 博(1983-),男,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船舶检验工作。

收稿日期:2018-05-08舷梯与引水员梯的布置及其长度计算谭增检,庞 博(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广州511462)摘 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IMO 关于舷梯与引水员梯的相关要求进行较详尽的阐述,介绍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舷梯与引水员梯的布置及其长度的计算方法,供同行们在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规范要求;舷梯;引水梯;长度计算;基本布置中图分类号:U667.3 文献标识码:ACalculation of length and Arrangement of Accommodationladder and Pilot ladderTAN Zengjian, PANG Bo( Guangzhou Shipyard International Co., Ltd. Guangzhou 511462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length of accommodation ladder and pilot ladder and their arrangement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IMO’s requirements.Key words: Rules requirement; Accommodation ladder; Pilot ladder; Calculation of length; Arrangement1 概述舷梯是船舶的一种登/离船设施,当船舶靠港后供船员或岸上人员上下船用,平时收藏在舷旁内侧,使用时放出舷外,其布置需满足《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称SOLAS)第II-1章第3-9条款的要求。

谈谈引水员登离船装置(引水梯)的要求

谈谈引水员登离船装置(引水梯)的要求

因为专注才更专业,快快 关注 吧!欢迎投稿:sea@正文开始由于引水梯引起的事故、投诉等问题并不少见,所以希望大家对引起重视,减少人员伤亡。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要求1、对干舷为 9m 及以下的船舶所设置的引航员软梯要求:1 ) 扶手立柱 ( H a nd h o l d S t a n c h i o n s ) 直径至少 32 mm 、高出舷墙 1 2 0 c m ,两柱之间距离 在 70cm ~ 80cm 之间;2) 根据引航员的需要,准备两根没有绳结,直径在 28mm ~32mm之间的扶手绳(Man Ropes);3) 软梯边索(Side Ropes)直径至少 18mm,两根边索之间的间距至少为40cm;4)软梯的所有踏板(AllSteps)必须保持水平并稳固地紧靠船舷侧,两块踏板之间间距为31cm~35cm;5) 设置防止软梯扭转的横撑踏板(Spreader),至少 1.80m 长;6)最下方的四块踏板可用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橡胶制成,第五块必须是防止软梯扭转的横撑踏板;7) 两块防止软梯扭转的横撑踏板之间最多设9 块踏板(Maximum 9 steps between spreaders);8) 软梯离海面高度由引航员决定;9)如果船舷侧有带状护舷材等可能会妨碍引航船艇安全靠近的结构,则应将其截短以保证至少沿船舷侧 6m 内无障碍物;对长度小于 90m 的特定用途的近海船舶或小于90m 的其他类似船舶,在其带状护舷材上留出 6m 的空隙不切实际时,则无需符合这一要求,但应采取其他适当措施确保引航员能安全登离船。

2、对没有舷门,干舷为9m 以上的船舶,必须设置组合梯(Combination Ladder),其要求如下:1) 舷梯必须紧靠船舷侧并导向船尾设置,最大坡度不超过45°,宽至少600mm,下端的平台必须保持水平,离海面 5m以上,舷梯和平台两边均应装有坚固的立柱和栏杆;2) 软梯自舷梯下端平台还需向上延伸至少 2m,其中平台以上 1.5m的软梯必须紧靠船舷侧,软梯和下端平台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在 0.1m 和 0.2m之间,引航员所需要攀爬的软梯长度在 1.5m~9m 之间;3) 推荐在设置引航员登离船装置附近的船舷侧涂一个上白下红的“9m干舷标志(9Meters Freeboard Mark)”,其宽是50cm、高4m,标志的中间线代表9m干舷高度的位置 (如果没有看到标志的红色部分,表明干舷高度小于9cm; 看到标志的红色部分,表明干舷高度大于 9m)。

船舶乘员软梯登乘梯的行为规范与礼仪

船舶乘员软梯登乘梯的行为规范与礼仪

船舶乘员软梯登乘梯的行为规范与礼仪在现代航运中,船舶乘员软梯登乘梯已经成为一项常见的操作。

然而,由于登乘梯涉及到人员的安全和船舶的运行效率,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行为规范与礼仪,以保障船员的个人安全和船舶运营的顺畅。

本文将探讨船舶乘员软梯登乘梯的相关规范与礼仪,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促进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安全意识。

首先,乘员软梯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

在登乘梯之前,乘员应该穿戴适当的个人保护装备,比如安全帽、安全鞋和救生衣等。

同时,他们也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软梯。

对于船舶乘员而言,了解软梯的用途、结构和操作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登乘梯的技巧,并且能够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其次,船舶乘员在登乘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谨慎步入梯子。

在登乘梯之前,乘员应该仔细检查软梯的安装情况,确保其固定牢固。

同时,他们应该检查自己身上的装备是否牢固,避免因个人装备松动而导致不必要的危险。

登乘梯时,应该使用双脚连环或葫芦锚的正规方式,以确保登乘梯的稳定性。

在登乘梯的过程中,船员应该一手抓住梯子的扶手,另一手可以携带所需工具或物品,以保证自身的平衡和稳定。

第三,船舶乘员登乘梯时应该保持良好的礼仪。

乘员在登乘梯之前应该遵守队列,依次等候登乘梯的秩序。

在乘员之间要保持相互尊重和礼貌,避免争吵、推搡或其他不文明行为。

当有长官或领导人员同时出现时,乘员应该主动为其让出位置或进行礼让,以展示团队协作和文明礼仪。

此外,船舶乘员在登乘梯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安全。

在操作时应该保持头部和身体的稳定,避免晃动或转身突然变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同时,乘员应该避免在梯子上跑步、打闹或从梯子上跳下来。

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摔倒或滑动,从而危及自身和其他乘员的安全。

除了上述行为规范与礼仪,船舶乘员软梯登乘梯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

例如,乘员在登乘梯之前应该确认软梯所连接的位置是否安全,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和承载力。

引航员登乘程序

引航员登乘程序

1引航员梯1.1位置和结构1.1.1每一引航员梯均应安全并固定在下述位置:●避开该船的所有排水孔;●应在船体长度平行部位范围内的舷边;●每一踏板应紧靠在船舷。

1.1.2使用能从进入或离开船舶处到水面的单根长度的引航员梯,对船舶装货、平舱和反向倾斜15°的所有情况应提供足够的保留长度。

安全加固点、卸扣和安全索的强度应至少符合本文件“2.2”规定。

1.1.3引航员梯的踏板应符合下述要求:●如用硬木制造,则应是整块的,不能有拼接;●如是硬木以外其他材料制造的,应有同等强度、硬度和耐用性,并使主管部门满意;●最下边四级可以用足够强度或硬度的橡胶或其它材料制成,并使主管部门满意;●应具有有效防滑表面;●在边绳间的软梯踏板不应小于400毫米长,115毫米宽和25毫米厚,不包括任何防滑装置或槽榫;●每块踏板间距离应相等,不小于300毫米,也不大于380毫米;●每块踏板都应水平固定。

1.1.4不得使用与引航员梯原结构方法不同的固定方法固定的换过二块以上踏板的引航员梯,这样固定的踏板应尽可能合理地用原结构方法把踏板固定在引航员梯上。

当任何换新的踏板是用踏板开槽榫方法固定在引航员梯边绳上时,这些槽应开在踏板长边上。

1.1.55级以上的引航员梯,应有不少于1.8米长的撑档,其间隔应可防止软梯扭曲。

最低一级撑档应是从软梯底部上数的第五级,在每二级撑档间不应超过九块踏板。

1.2 绳索1.2.1引航员梯的边绳:每边有二根裸露的绳索组成,直径不小于18毫米,并在最高一级踏脚以下连续无接头。

1.2.2边绳应用马尼拉麻或其它同等强度、耐用性和拉力的材料制成,以及应有防光照老化的保护并使主管部门满意。

1.2.3 应准备两根直径不小于28毫米适当固定在船上的扶索,以供必要时使用。

1.3 附属设备1.3.1 应备有装有自亮灯的救生圈及准备一根抛缆,以供必要时使用;1.3.2 对船边上的引航员梯和人员登(离)船处均应有灯光适当照明。

引航员软梯ISO 799标准修订要点分析

引航员软梯ISO 799标准修订要点分析

中国船检 CHINA SHIP SURVEY 2020.6901、 两种型式比较在ISO799-2019中,对引航员软梯绑扎型式做了较为明确的说明,相对于2004版本,在新修订的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两种绑扎方式,一种是边索捻合位置在尾部,一种是边索捻合位置在顶部,即包含上述两种绑扎方式,如图3所示。

图中红圈位置为两种方式绑扎不同之处。

第一列为接头在顶部捻合固定(即图2型式),第二列为接头在底部的捻合固定(即图1型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图2中顶部绳索的捻合方式有点问题,按照ISO 799图示要求应是根绳索两个端部捻合成一根与套环相连,而不引航员软梯ISO 799标准修订要点分析近年来,引航员软梯登乘事故频发,其构造、使用是否满足要求这个问题在港口国检验中越来越被关注。

国际海事组织(IMO)A.1045(27)决议提及了引航员软梯位置及构造,产品本身绑扎细节没有具体表述。

在MSC 308(88)决议中将产品具体要求指向了ISO 799标准。

ISO 799标准在2019年进行了修订,并于2019年2月26日生效。

相对于2004版ISO 799标准,2019版有了较多的变化。

本文从检验时比较关注或理解模糊的几点进行分析、比较。

绑扎方式目前,引水员软梯常见的绑扎方式是边索两端终止于踏板底部,即接头捻合位置布置在引水员软梯底端,如图1所示。

近年来也出现了新的绑扎方式,即接头捻合位置布置在引水员软梯顶端,相对于前者边索的穿越踏板方向是反向的,如图2所示。

这种型式在2004版里并没有描述,因此在检查时,对此有一定的疑义。

中国船级社 刘海燕新安全Safety Today2020.6 CHINA SHIP SURVEY 中国船检91是分成两根,若单根套环使用固定,强度无法保证。

另外,两种绑扎方式应注意踏板底部边索的处理,若边索捻合段在顶部,底部应当通过嵌固件穿越;若边索捻合段在底部,应当设置两道扎绳,间距60mm,下端尽可能短,避免较长的端部缠绕发生事故。

登乘绳梯标准

登乘绳梯标准

登乘绳梯标准# 《登乘绳梯标准》## 一、前言嘿,朋友!你有没有想过,当我们需要登上一些高处的东西,比如大船或者高台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种特别的工具——登乘绳梯。

这登乘绳梯啊,可关系到咱们登乘时候的安全和便利呢。

制定登乘绳梯标准啊,就是为了确保不管是谁,在使用这个绳梯的时候,都能安安全全的,不会出现意外。

就像你走楼梯,如果楼梯的台阶宽窄不一,高度也没个准儿,你走起来是不是特别不踏实?登乘绳梯也一样,得有个标准来规范它。

## 二、适用范围1. 船舶领域- 在船舶上,登乘绳梯那可是很常见的。

比如说,船员们从码头登上船舶,或者是在紧急情况下,比如发生火灾或者船舶搁浅,救援人员要登上船舶去救助船员和乘客的时候,登乘绳梯就是一个重要的通道。

这个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船舶,不管是小小的渔船,还是巨大的邮轮。

就像你看那些大邮轮,它们停靠在码头的时候,有时候会放下登乘绳梯供工作人员和游客上下船,这个时候的登乘绳梯就得符合咱们这个标准。

2. 海上平台- 海上石油平台也是一样。

工人们要从运输船登上平台去工作,或者在平台之间转移的时候,登乘绳梯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这些平台往往在茫茫大海之中,周围环境复杂,如果登乘绳梯不符合标准,那工人们的生命安全可就没有保障了。

3. 一些特殊建筑或设施- 还有些特殊的建筑或者设施,像那种海边的瞭望塔之类的。

维护人员需要定期上去检查设备、打扫卫生什么的,这时候也可能会用到登乘绳梯。

只要是有需要利用登乘绳梯进行垂直登乘的地方,这个标准就适用。

## 三、术语定义1. 登乘绳梯- 说白了,登乘绳梯就是一种由绳子和踏板(或者横档)组成的,可以让人攀爬的梯子。

就像你小时候玩的那种用绳子绑着小木板做成的简易梯子差不多,不过登乘绳梯是有专门的设计和制造要求的。

2. 踏板(横档)- 这踏板或者横档啊,就是登乘绳梯上供人踩脚的部分。

它得有一定的强度和合适的形状,这样你踩上去的时候才不会断,也不会让你的脚滑下来。

水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梯规范要求

水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梯规范要求

水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梯规范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一项涉及人身安全的专业工程,水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梯需要符合严格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探讨水电安装工程中电梯的规范要求,以确保电梯的使用安全和可靠性。

1. 设备选型要求在进行水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梯选择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用途和人员流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电梯的选型要遵循以下原则:1.1 承重能力: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人员流量预测,选择合适的电梯承重能力,确保能满足人员和货物的需求。

1.2 速度要求: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流量需求,选择适当的电梯速度,以提供快速而舒适的乘坐体验。

1.3 动力系统:电梯的动力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使用高效率、低能耗的技术,降低运行成本。

2. 设备安装要求2.1 安全间距:根据电梯的尺寸和周边环境,确定电梯与墙壁、支架及其他设备之间的安全间距,以防止碰撞和摩擦。

2.2 适当通风:电梯机房应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以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避免机器过热。

2.3 防止水浸入:电梯井道和机房应采取防水措施,防止水浸入设备内部,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

2.4 安全照明:电梯和机房应安装明亮而稳定的照明设备,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安全使用电梯。

3. 设备操作和维护要求3.1 操作面板:电梯操作面板应简洁明了,按钮布局合理,标识清晰可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3.2 紧急报警装置:电梯应配备紧急报警装置,方便乘客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及时向外界求救。

3.3 运行监控:电梯应配备运行监控系统,监测关键部件的运行状态,确保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

3.4 定期维护:电梯的维护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4. 安全防护要求4.1 防护门和门锁:电梯门应具备强度和刚性,能够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电梯井道。

4.2 底坑防护:电梯底坑应设有防护装置,防止乘客或物品掉入坑中,造成伤害或设备故障。

临水与临水高空安全作业规程(三篇)

临水与临水高空安全作业规程(三篇)

临水与临水高空安全作业规程临水和临水高空安全作业规程是为了保障作业人员在临水和临水高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以下为一般的临水和临水高空安全作业规程的主要内容:1. 操作人员要经过相关的安全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了解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2. 在进行临水和临水高空作业前,应当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的规划,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 在临水和临水高空作业区域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4. 临水和临水高空作业前,必须检查作业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状况,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5. 临水和临水高空作业时,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滑鞋等。

6. 临水和临水高空作业区域要保持整洁,杂物必须及时清理,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7. 在临水和临水高空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南,禁止擅自改变作业方式或违规操作。

8. 在进行临水和临水高空作业时,必须在有足够的照明条件下进行,确保操作人员的视野清晰,避免发生意外。

9. 在进行临水和临水高空作业时,必须随时保持沟通畅通,及时报告作业进展和发现的安全问题。

10. 临水和临水高空作业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作业现场,并将设备归位,保持作业区域的安全和整洁。

以上是一般的临水和临水高空安全作业规程的示例,实际的规程可能还会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作业内容进行细化和补充。

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都应严格遵守这些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临水与临水高空安全作业规程(二)是为了保障人员在临水和临水高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一个例子:1. 临水安全作业规程:-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所进行的临水作业区域的地形、水流情况和安全设施。

- 必须佩戴救生衣、安全带等个人防护装备,并保持良好状态。

- 在接近水域的边缘,要保持稳定的姿势,防止滑倒或失去平衡。

- 禁止未经许可下独自进行临水作业,必须有专人监督。

临水与临水高空安全作业规程范文(二篇)

临水与临水高空安全作业规程范文(二篇)

临水与临水高空安全作业规程范文一、引言本文旨在规范临水和临水高空安全作业,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作效率。

临水和临水高空作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特殊性,因此必须制定相关规程并严格执行。

二、作业人员的资质和培训要求1. 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如相关的证书或资格。

2.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包括安全意识培养、作业规程培训等。

培训内容应涵盖作业技能、防护措施等方面。

三、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作业前必须进行现场勘察和风险评估。

确定作业范围、作业条件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

2. 根据现场的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作业计划和应急预案。

包括作业流程、人员配置、危险源控制等方面。

四、临水作业的安全规程1.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防滑鞋等。

2. 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临水作业的控制措施,如设立警示标识,设置限制区域等。

3. 在作业现场,严禁吸烟、携带易燃物品等危险行为。

4. 临水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保持警觉,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5. 作业完毕后,必须做好现场清理和整理工作,确保无安全隐患。

五、临水高空作业的安全规程1. 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合适的训练和考核,掌握临水高空作业的技能和方法。

2.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安全带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

安全带必须连接到固定点上,确保作业人员在临水高空作业中的安全。

3. 临水高空作业必须进行固定点的检查和确认,确保固定点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临水高空作业必须有专人监督和指挥,确保整个作业过程的安全性。

5. 作业人员在进行临水高空作业时,必须注重沟通和合作,遵循指挥者的指示。

六、事故防治措施1. 临水和临水高空作业过程中,如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

2. 同时,必须尽快报告相关部门,寻求支持和帮助,争取最快的救援和处理。

七、后勤保障措施1. 作业现场必须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消防设备,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临水与临水高空安全作业规程(2篇)

临水与临水高空安全作业规程(2篇)

临水与临水高空安全作业规程一、凡从事临水作业的职工,由人事部门和安全技术部门,每年进行一次水上作业安全知识教育。

否则,追究部门领导人的责任。

二、进行递缆解缆、挪船梛驳、移泊、退划以及从事舷外作业时,都必须穿救生衣。

凡操作时不穿救生衣的,应及时制止,对操作时不穿救生衣不加制止的,要追究在场负责人员的责任。

三、从事临水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由高空作业转换为临水作业时,必须在穿好救生衣后再操作。

进行临水高空作业下达作业任务的部门,应编制安全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经安全部门审查和分管领导批准后,落实到人。

没有安全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从事操作的人员有权拒绝作业;如强令职工操作,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四、进行临水作业或临水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准穿拖鞋、带钉鞋、钉铁板鞋、木板鞋和跟高2.5厘米以上(包括2.5厘米)的鞋子,以及容易滑跌的鞋子;不准在栏杆、缆桩和无栏杆的舷边、顶棚以及缆绳活动范围内坐、卧;不准在作业现场开玩笑阿、打闹嬉戏,不准在舷边大小便、洗衣服、洗脸、洗脚以及洗涤其他物品。

五、趸船必须安设符合安全规定的跳板、跳船等设备,禁止使用木划拉。

六、禁止在生产(工作)时间和场所下河游泳。

七、船舶停靠时,必须系牢野缆、座(横)缆和尾缆,船身中部的两只碰垫(靠把)必须贴紧里档船舶的船身中部;夜间必须有良好的照明,船员和其他人员必须从两船紧贴船身的中部上下和通过,不准艏部跨越、跳档。

临水与临水高空安全作业规程(2)临水安全作业规程:1. 提前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确保安全措施得到充分考虑并采取。

特别注重水流速度、水深、岸边地形等因素的评估和监测。

2. 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技能,熟悉紧急救援程序,并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

3. 设立明确的工作区域,并进行适当的标识和警示,确保人员不会误入危险区域。

4. 严格遵守堤岸和河床的安全限制线,禁止越过限制线从事作业。

5. 在作业现场设置必要的临时围栏和警示线,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引水梯的安放

引水梯的安放

1.The ladder shall be efficient for the purpose of enabling pilots to embark and disembark safely, kept clean and in good order and may be used by officials and persons while a ship is arriving at or leaving a port.引航员梯应能有效地保证引航员安全上下船,应保持清洁并处于良好状态,并可在进出港时供港口官员和其他人员使用。

2.The ladder shall be secured in a position so that it is clear from any possible discharges from the ship, that each step rests firmly against the ship’s side, that it is clear so far as is practicable of the finer lines of the ship and that the pilot can gain safe and convenient access to9 the ship after climbing not less than 1.5 m (5feet) and not more than 9 m (30feet).A single length of ladder shall be used capable of reaching the water from the point of access to the ship. In providing for this due allowance shall be made for all conditions of loading and trim of the ship and for an adverse list of 15 degrees. Whenever the distance from sea level to the point of access to the ship is more than 9 m (30feet), access from the pilot ladder to the ship shall be by means of an accommodation ladder or other equally safe and convenient means.引航员梯的安放应远离一切可能从船上落下之物,每一梯蹬应紧靠船舷,尽可能远离船舶曲度较大的部位,在引航员爬行不少于1.5m,不大于9m之后便到达通往船上的安全便利的通道。

引水梯的新标准

引水梯的新标准

引水梯的新标准引水梯是一种将水从一个地方引导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

它通常由一组水槽、管道和泵组成,可以根据需要来控制水流的方向和速度。

引水梯在工业、农业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水力发电厂、灌溉系统和城市供水系统等。

由于引水梯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现有的引水梯标准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标准没有明确指出引水梯的设计要求和安全措施,使得使用者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一些标准在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上不够细致,不能满足不同场景下引水梯的要求。

制定一份全面准确的引水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关于引水梯的新标准,以确保其设计、安装和使用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一部分引水梯的一般要求1. 引水梯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并且应具备相应的合法资质。

2. 引水梯的结构和材料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以保证其在长期使用中不发生破损或变形。

3. 引水梯的外观应符合工程美学要求,并具备相应的防腐、防锈和防水措施。

第二部分引水梯的设计要求1. 引水梯的流量和承载能力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以保证其满足工作条件下的要求。

2. 引水梯的管道应具备足够的流线型设计,以减少阻力和能耗。

3. 引水梯的泵站和控制系统应具备可靠的自动化功能,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水流的方向和速度。

第三部分引水梯的安全措施1. 引水梯应设置防护设施,避免人员误入危险区域。

2. 引水梯的工作区域应设置防滑措施,防止人员在湿滑的环境中发生意外。

3. 引水梯的电气系统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确保其防止电击和火灾风险。

第四部分引水梯的维护和修理要求1. 引水梯的设备和管道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2. 引水梯的泵站和控制系统应定期维护,保持其正常工作。

3. 引水梯的使用者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引水梯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要求。

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法和验证标准,以确保引水梯的设计和使用满足预期的要求。

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水流、压力和温度等参数来进行性能测试。

【登船设施】舷梯和跳板的要求

【登船设施】舷梯和跳板的要求

【登船设施】舷梯和跳板的要求国际海事组织MSC.256(84)号决议,通过了对SOLAS公约的修正案,该修正案新增SOLAS CII-1/R3-9条关于“登离船设施”的如下要求: 1、2010.1.1以后建造的船舶,应配备登离船设施,诸如跳板梯(Gangway)和舷梯(Accommodation ladder)。

该登离船设施应按照《登离船设施的构造、安装、维护和检查/检验指南》的要求建造和安装。

除非主管机关认为符合本规定不合理或不切合实际。

2、对于所有船舶(包括2010.1.1以前建造的船舶)的登离船设施,应按《登离船设施的构造、安装、维护和检查/检验指南》的要求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处于预期用途的适用状态,并考虑任何与安全负荷相关的限制。

所有用于支撑登离船设施的钢丝绳,应按SOLAS CIII/R20.4条的要求进行维护。

3、舷梯钢丝绳应参照救生艇钢丝绳的要求,按SOLASCIII/R20.4条要求进行保养:降落所用的吊艇索应定期检查,要特别注意穿过滑轮的区域,并在由于吊艇索磨损而需要换新时或按不超过5年的间隔期(取早者)予以换新。

【注】上述跳板梯(Gangway)和舷梯(Accommodation ladder)的叫法,是参照中国船级社2009年第028号通函的翻译。

经MSC.1/Circ.1331号通函发布的《登离船设施的构造、安装、维护和检查/检验指南》,明确了对跳板和舷梯在构造、安装、维护、检查和操作试验等方面的要求,现简单摘取此指南的几点要求: 1、不应设置在货物或其他悬挂重物可能经过其上空的位置,该设施及控制该设施处应有足够的照明。

2、在其附近应备有一个带有一只自亮浮灯和一根救生浮索的救生圈,为满足SOLAS CIII/R7.1.3条的要求,救生浮索不应和救生圈保持连接,仅在应急情况下由使用者进行连接。

3、在每部舷梯或跳板梯的两端,应设置一块标记牌,以清楚显示安全操作和负荷限制,包括最大和最小允许设计倾斜角、设计负荷、最大底端板负荷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规 范影 响引 水员 梯登乘 布 置最大 的就是 辅助 舷梯 的 长 度 的选 取 ,本 文 以 73 000 DWT成 品油 轮 和 320 000 DWT超 大型油 轮两 种船 型来讨 论 。
(1)73 000 DWT成 品油 轮引水 员登 乘布 置 73 000 DWT成 品油 轮船 长 为 228.6 133,垂线 问 长为 219.7 133,型 宽为 32.26 m,型深 为 20.8 m,设 计 吃水 为 12.2 m,结 构 吃 水 为 14.5 m,典 型 的 巴拿 马 型船舶 。引水员 登乘 布置 如 图 1所示 。 前期 的设 计 主要 涉 及引水 员辅 助舷梯 长 度 的选 取 。按 照 国际海 上 安 全 公 约 SOLAS要 求 ,舷 梯 与 水平 面最 大夹 角 为 55。时 ,下 平 台距 离 轻 载 水线 的 高度 不超 过 600 mm,此 时 ,根 据该 船 的轻 载水 线 的
第 29卷 第 3期 2012年 06月
江 苏 船 舶
JIANGSU SHIP
Vo1.29 No.3 June.2012
浅 谈 引水 员 登 乘梯 布 置 的新 规 范 要 求
薛金 锋
(江苏新世纪造船有 限公 司 ,江苏 靖江 214518)
摘 要 :以 2个典型 的船舶为例 ,主要 介绍 了国际海 事组织 (IMO)关 于舷梯布 置的新 要求 以及对新 的规范要 求
1 规 范修 改 的 注意 点
1.1 规范 的生 效时 间 该 决议 适用 于 2012年 7月 1日及 以后 安 装 到
台到 水面距 离 不小 于 5 m。 (7)禁 止使用 提 升引水 员 的机械 装置 。
2 新规范要求在船舶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船 上的用 于引 水 员 登 乘 的 相 关 设 备 。该 时 间 的规 定 ,有别 于其他 规范 中要 求强制 生效 的时间 ,一般 以 船舶 的签 定合 同期 ,或者 船舶 的上 船 台时间 ,或者船 舶 的交船 期来 确定 。该决 议规 定 的时 间是设 备安装 到 船 上 的 时 间 ,对 船 厂 来 说 很 难 确 定 ,特 别 是 在 2012年 7月 1日前 建造 ,但 交 船期 在 2012年 7月 1 日之后 的船舶 。虽 然 目前 有些 船级 社 已经 向 国际海 事 申请 在此期 间 的船舶 可 以按 照设 备协 议签 定 的时 间来确 定 ,但 还没 有 正 式 的 文件 下 发 。所 以在 此 特 殊 的时间段 内建造 的船 舶必 须按 照决议 规定 的时间 安装到船上 ,否则建造后期可能需要按照新 的要求 来 修改 引水 员登 乘布置 ,后期 的更 改不 仅影 响工期 ,
通道和系泊布置有重要影响 ,尢其是对 甲板结构 的 反面加强有直接影响。如果前期 的计算 和布置错 误 ,将 带来 很 大 修 改 工 作 。本 文 以 73 000 DWT 油 轮 和 320 000 DWT超 大型油 轮 为例 ,具 体 讨 论引 水 员梯 的布 置及舷 梯长 度 的计 算 。
先前生 效 的 MSC308(88)进行 了补 充 ,规定 了引 水
(2)引水 员梯 厂家 必须 提供产 品说 明铭 牌 。
员登乘 的布 置及 注 意事 项 ,特 别 是 引水 员软 梯 与 舷
(3)引水 员辅 助舷 梯 与 引水 软梯 搭 配 使 用 的时
梯 配合 使用 时候 的要求 。引水员 登乘 布置 对船上 的 候 与水 平面 的夹 角不 能超 过 45。。
文 献标 识 码 :B
0 引言
可 能还会 造成 相关 专业 的更 改 。 1.2 引水员 登乘布 置 的新要 求
为 了能使 引 水员 安 全 的登 船 ,避 免 海上 事 故 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引 水 员 梯 产 品证 书 及 生 产 标 准 必 须 按 照
发 生 ,国际海事 组织 发 布 了 A.1045(27)号 决议 ,对 ISO 799—2004。
的理解 ,延伸 出的舷梯长度相关计算 ,为订 货提供了依据。对 目前 在建的后续船及新船的设计 ,进行 合理优化 布
置 ,避免 了船舶建造期 间出现连环 的修改 ,降低了设备修改的成本 ,确保 了新建船舶 的建造周期 。
关键词 :引水员梯 ;舷梯 ;登乘布置 ;轻载水线
中 图分 类 号 :U667.3
收稿 日期 :2012—03—20 作者简 介:薛金锋 (1982一),男 ,工程师 ,主要从事舾装 设计 、新船研 发方 面工作 。
高 度计算 出舷 梯 的长度 为 15 560 mm,如 图 1所示 。 而新 的规范要 求 引水员 的登 乘 ,只能在 舷 梯 与水平 面夹角 不超过 45。时 ,才 能 搭 配使 用 。 而且 最 大角
I 1 i

。。。 。 。b—口里垂 。 一 …


幽 L 上 甲
2l 20
距基
鼻 ,
一 一
一 鏊 :
一 距基2
水 员登 乘舷 梯长度 的设 计 。 当舷 梯 与水平 面夹 角为 55。时 ,此 时梯 长 为 26 808 mill;当与 引 水 员 软 梯 配 合 使用 时 ,舷 梯 与水平 面 夹 角 为 45。,引水 员 梯 子 的 攀 爬高 度 为 11 623 mm,不 符 合 规 范 不 超 过 9 1TI的 要 求 。该船 在横倾 15。状 态 的水线 高度 与轻载 水线 的高度 差 为7 996 mill,因此该 船 的舷 梯 的长 度 不能 按照 与水平 夹角 最大 55。的状 态来 设 计 。两 种 状 态 下吃水 变化 比较 大 ,所 以按 照通 常规 定 的状 态 来计 算超 大型 油轮 的舷梯 长度 是不 合理 的 。
(4)引 水 员 软 梯 两 边 的 辅 助 绳 索 的 直 径 D 要 求 :28 mm ̄ <D≤32 mm。
(5)引水 员 软 梯 与舷 梯 搭 配 使 用 时 ,需 要 在 舷 梯和 引水 员软梯 处增 加绑 扎 的装 置 。
(6)引水员 软 梯 与 舷梯 搭 配使 用 时 ,舷 梯 下 平
24
江 苏 船 舶
第 29卷
度 45。状态 时 ,引水员 的攀爬 高度 不超 过 9 rn,图 中 高度 是 7 424 mm,满足 要求 。该 船在 横倾 15。状 态 时水线高度与轻载水线的高度差为 4 320 mlTl。两 种状 态 ,船 吃 水 变 化 不 大 ,对 舷 梯 长 度 设 计 没 有 影 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