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的回热加热系统.ppt
合集下载
热力发电厂发电厂的回热加热系统ppt新版

w2
A, m2
用途:低加、高加 恶化传热效果(不凝结性气体)
蒸汽凝结段
(1)回热抽汽管的逆止阀关闭,破坏汽水逆向流动;
4、蒸汽冷却器的连接方式
过热蒸 汽冷却段
作用:1)↓回热加热器内汽水换热的不可逆损失 2)↑出口水温,↓端差,↑回热抽汽做功比,↑经济性0.15-0.20%
外置式蒸汽冷却器
P3
P1
2
twj
= tsj – twj
t, ° C 2
a
1
b Δt
A, m2 ↓ ,热经济性↑
表面式加热器端差的选择
t, ° C 2
a
1
b Δt
A, m2
pj 1
a
b
twj+1 tsj
2 twj
端差与换热面积的关系:
换热面积↑, ↓
t
KA 1
e Gc p
无过热蒸汽冷却段: = 3~6°C 有过热蒸汽冷却段: = -1~2°C
j+1
j
tsj
三 蒸汽冷却器及其热经济性分析
1、蒸汽冷却器
t1s
tw2
ts1
t1 tw1
2、类型 内置式:与加热器本体合成一体
外置式:具有独立的加热器外壳,布置灵活
t1s h1s
t1 h1
t h 优点:↓高压加热器台数; w2
w2
tw1 hw1
↓端差 , ↓高压抽汽, ↑热经济性
(1)该级出口水温只与供热机组调整抽汽的压力有关,热经济性比单独连接方式高;
648MPa,热段温度trh=566℃;
——除氧器滑压运行时 机组绝对内效率
气泡随液体流至高压区时,在高压作用下,迅速凝结而破裂。
发电厂的回热加热系统60页PPT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发电厂的回热加热系统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回热加热器课件

四、高压加热器的自动保护装置
在高压加热器发生故障时,为了不致中断锅炉给水或高 压水从抽汽管倒流入汽轮机,造成严重的水击事故,在高压 加热器上设有自动旁路保护装置。
高压加热器的自动保护装置的作用是:当高压加热器发 生故障或管子破裂时,能迅速切断进入加热器管束的给水, 同时又能保证向锅炉供水。
五、回热加热器的运行
因此,混合式加热器在常规发电厂中并没有被普遍采用,只用一台作为系统的除氧设备
(二)表面式加热器
表面式加热器是通过金属受热面将蒸汽的凝结放热量传给管 束内的被加热水,因此存在热阻,一般不能将水加热到该加 热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加热蒸汽的饱和温度与加热器出 口水温之差,称为端差,端差愈小,热交换的作功能力损失 愈小,热经济性愈高,但同时为了达到增强传热效果的目的, 加热器的换热面积也将随着增加。
金属消耗量多,造价高;高压加热器承受较高的压力和较高的温度, 工作可靠性较低;当加热器管束破裂或管束接口渗漏,而同时抽汽管上 逆止阀又不严密时,给水可能进入汽轮机,造成汽轮机事故;每台表面 式加热器要增设输送加热蒸汽凝结水(称为疏水)的疏水器及疏水管道。 但对回热系统而言,泵的数量少,系统较简单,投资少,系统安全性提 高,运行、管理维护方便。因此,表面式加热器在电厂抽汽段以后汽轮机的各 级不过负荷,应该根据机组的具体情况减少负荷。
加热器的启停及正常运行的具体操作中几个特别要注意的问题:
1、启动、停用或工况发生变化时的温度变化率
由于大型机组表面式加热器体积大,特别是高压加热器管板厚 度大,给水温度高,给水压力高,考虑到厚实的管板与较薄管束要 有足够的时间均匀地吸热或散热,以防止热冲击使加热器钢管泄漏, 所以要正确地启、停加热器,合理地控制其给水温度变化率。 一般给水温度变化是以加热器出口水温变化为准的,当加热器 启、停或工况变化时,温度的变化率不能太大。
热力发电厂回热系统计算PPT课件

• 进出水量:A1=1;
B1=0
• 抽汽份额:α1=τ1/ q1
• #2加热器的热平衡计算
• 吸放热量:q2=h2-hw3;γ2=hd1-hw3;τ2=hw2-hw3
• 进出水量:A2=1;
B2=α1
• 抽汽份额:α2=(τ2-B2γ2)/ q2
• #3加热器的热平衡计算
• 吸放热量:q =h -h 第;14页/γ共2=6页0;τ =h -h
4.3.4 简捷热平衡计算4
• 循环吸热量
• 循环吸热量:q0=h0-hw1+(1-α1)(r-h1)
• 循环放热量
• 循环放热量:qc=αc(hc-hwc)+α3(hd3-hwc) • 式中凝汽份额αc=1-α1-α2-α3
• 循环作功量
• 作功量:wi=q0-qc • 作功量:wi=(h0-hc+σ)-α1(h1+σ-hc)-α2(h2-hc) –α3(h3-hc)
4.3.5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7 • 疏水泵的作用
• 截断疏水的自流排放,疏水热量为本级加热器回收利用 • 疏水热量回收的效果表现为出水温度提高和无疏水排放
• 热力计算
• 含疏水泵的加热器的热力过程可以等效为混合式加热器 • 出水温度提高幅度与截流的疏水流量和加热器端差有关 • 热力计算中按照混合式加热器的定义计算各种吸放热量
4.3.4 简捷热平衡计算2
• 初终再热参数
• h0=f(p0,t0);hr=f(pr,tr)
• △H=hr-hct=f(pr,tr,pc)
• hc=hr-△H*ηri (已知效率)
• hc=f(pc,xc)
(已知干度)
• 抽汽参数
• hj=f(pj,tj)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PPT课件

倒流至汽轮机造成水击,使抽汽管、加热器壳体产生振动。 水位过低或无水位,蒸汽经疏水管流进相邻压力较低一
级加热器,排挤该低压抽汽,降低热经济性,并可能使该级 加热器汽侧超压、尾部管束受到冲蚀(对内置式疏冷器危害 尤甚),同时加速对疏水管、阀门的冲刷和汽蚀。
•28
第四节 回热加热器的运行
3、加热器的运行监督 (2)加热器出口水温 加热器出口水温应维持设计值,若低于设计值,将使高
•29
第四节 回热加热器的运行
4、加热器的防腐保护 防止腐蚀措施: 短期停用时,壳侧(即汽侧)充满了蒸汽,管侧(即水侧)
充满pH值经过调整的给水,或加人其他化学抑制剂。 要长期停用时,先将设备完全干燥,而后在壳侧、管侧均
充氮气,或在壳侧充氮气,管侧充满加入联氧的给水,使其浓 度 达 到 200mg/l, 控 制 其 pH值 为 10.0。 氮 气压 力 维 持在 0.05MPa(表压),压力低于0.02MPa时,应再补充氮气, 氮气纯度在 99.5%以上。
四、布置损失
理想回热循环及其系统全为混合式加热器。由于采用面式加 热器以及在它回热系统中所排列位置的不同,引起的热耗率损 失,称为布置损失。
五级回热系统十种方案的布置损失
编号 回热加热器的配置 布置损失,% 编号
回热加热器的配置 布置损失,%
1
F5
2
F4D1
3
F3C1F1
4
F3C1D1
5
F2C3
1.541
下端差(入口端差):指疏水冷却器端
差(即入口端差) ,它是指离开疏水冷却器
的疏水温度tsj/与进口水温twj+1间的差
值,ts/j ,tw又j1称下端差。
我国加热器端差,一般无过热蒸汽冷却
级加热器,排挤该低压抽汽,降低热经济性,并可能使该级 加热器汽侧超压、尾部管束受到冲蚀(对内置式疏冷器危害 尤甚),同时加速对疏水管、阀门的冲刷和汽蚀。
•28
第四节 回热加热器的运行
3、加热器的运行监督 (2)加热器出口水温 加热器出口水温应维持设计值,若低于设计值,将使高
•29
第四节 回热加热器的运行
4、加热器的防腐保护 防止腐蚀措施: 短期停用时,壳侧(即汽侧)充满了蒸汽,管侧(即水侧)
充满pH值经过调整的给水,或加人其他化学抑制剂。 要长期停用时,先将设备完全干燥,而后在壳侧、管侧均
充氮气,或在壳侧充氮气,管侧充满加入联氧的给水,使其浓 度 达 到 200mg/l, 控 制 其 pH值 为 10.0。 氮 气压 力 维 持在 0.05MPa(表压),压力低于0.02MPa时,应再补充氮气, 氮气纯度在 99.5%以上。
四、布置损失
理想回热循环及其系统全为混合式加热器。由于采用面式加 热器以及在它回热系统中所排列位置的不同,引起的热耗率损 失,称为布置损失。
五级回热系统十种方案的布置损失
编号 回热加热器的配置 布置损失,% 编号
回热加热器的配置 布置损失,%
1
F5
2
F4D1
3
F3C1F1
4
F3C1D1
5
F2C3
1.541
下端差(入口端差):指疏水冷却器端
差(即入口端差) ,它是指离开疏水冷却器
的疏水温度tsj/与进口水温twj+1间的差
值,ts/j ,tw又j1称下端差。
我国加热器端差,一般无过热蒸汽冷却
热力发电厂ppt课件

• 用图来反映火电厂热力系统,称热力系统图。热力系统图广泛 用于设计研究和运行管理。
3
全 厂 性
主
要
热
力
设
备
系
统
锅 汽
炉 轮
本 机
体 本
体
主 蒸 汽 系 统
热
力
系
统
按
范
围
划
分
局
(d)带有两组重力布置方式的混合式加热器回热系统
p1
p2
p5 p4 p3
pc p7
p6
9
(e)带有部分混合式低压加热器的热力系统
1
2
3
4
H4
H1
H2
H3
5
H5
6
H6
7
H7 SG
2
8C
H8 SG
1
至 C
10
(一)混合式与表面式加热器比较 • 混合式加热器因无端差,热经济性高;便于汇集汽水和除氧; • 全由混合式加热器组成的系统,每级混合式加热器的水泵应有
4
第二节 回热(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
• 回热系统既是汽轮机热力系统的基础,也是全厂热力系统的核心, 它对机组和电厂的热经济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回热原则性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用机组的热耗率 qo 来表征。现代
大型汽轮机组的 m、g 较高,均为 99% 左右。由式(1-30a) 机组热耗率 qo=3600/img 可知,如视m、g 为定值,则 qo= f (i)。所以本书在定性分析各局部原则性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 时,都用汽轮机绝对内效率(即实际循环热效率) I 来说明。
3
全 厂 性
主
要
热
力
设
备
系
统
锅 汽
炉 轮
本 机
体 本
体
主 蒸 汽 系 统
热
力
系
统
按
范
围
划
分
局
(d)带有两组重力布置方式的混合式加热器回热系统
p1
p2
p5 p4 p3
pc p7
p6
9
(e)带有部分混合式低压加热器的热力系统
1
2
3
4
H4
H1
H2
H3
5
H5
6
H6
7
H7 SG
2
8C
H8 SG
1
至 C
10
(一)混合式与表面式加热器比较 • 混合式加热器因无端差,热经济性高;便于汇集汽水和除氧; • 全由混合式加热器组成的系统,每级混合式加热器的水泵应有
4
第二节 回热(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
• 回热系统既是汽轮机热力系统的基础,也是全厂热力系统的核心, 它对机组和电厂的热经济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回热原则性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用机组的热耗率 qo 来表征。现代
大型汽轮机组的 m、g 较高,均为 99% 左右。由式(1-30a) 机组热耗率 qo=3600/img 可知,如视m、g 为定值,则 qo= f (i)。所以本书在定性分析各局部原则性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 时,都用汽轮机绝对内效率(即实际循环热效率) I 来说明。
第二章 发电厂的回热加热系统.

第二章
发电厂的回热加热系统
第一节 回热加热器的类型 第二节 表面式加热器系统的热经济性 第三节 给水除氧及除氧器 第四节 除氧器的运行及其热经济性分析 第五节 汽轮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
第一节 回热加热器的类型
回热系统既是汽轮机热力系统的基础.也是全厂热力系统的核心、它 对机组和电厂的热经济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混合式加热器结构简单,金属耗量少,造价低,便于汇集各种不同参数 的汽、水流量。 混合式加热器可以兼作除氧设备使用,避免高温金属受热面氧腐蚀。
混合式比表面式系统复杂,导致运行安全性、可靠性低,系统投资大。
一方面凝结水需依靠水泵提高压力后才能进入比凝汽器压力高的 混合式加热器内;另一方面为防止输送饱和水的水泵发生汽烛,水 泵应有正的吸入水头,需设置一水箱安装在适当高度。 根据技术经济全面综合比较,绝大多数电厂都选用了热经济性较差 的面式加热器组成回热系统,只有除氧器采用混合式,以满足给水除氧 的要求。
2.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
端差的存在,使加热器出水温度降低,从而使高压抽汽量加大,低压 抽汽量减少,使回热抽汽做功比Xr↓→ηi↓
3.影响端差的因素
e
t
KA Gc p1来自分析:●其它条件不变,传热系数K↓→θ ↑;换热面积A↑→θ ↓ ●θ 的选定主要取决于钢煤的比价。
●一般无过热蒸汽冷却段时, θ=3~6℃;有过热蒸汽冷却段 时,θ=-1~2℃。
二、 抽汽管道压降Δ Pj及热经济性
1. 抽汽管道压降的计算
抽汽管道压降指汽轮机抽汽口压力Pj 和j级回热加热器内汽侧压力Pj'之差,即
p j p j p'j
2. 抽汽管道压降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 抽汽压降ΔPj加大,则Pj'、tsj随之减小, 引起加热器出口水温twj降低,使整机回热 抽汽做功比Xr↓→ηi↓。
发电厂的回热加热系统
第一节 回热加热器的类型 第二节 表面式加热器系统的热经济性 第三节 给水除氧及除氧器 第四节 除氧器的运行及其热经济性分析 第五节 汽轮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
第一节 回热加热器的类型
回热系统既是汽轮机热力系统的基础.也是全厂热力系统的核心、它 对机组和电厂的热经济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混合式加热器结构简单,金属耗量少,造价低,便于汇集各种不同参数 的汽、水流量。 混合式加热器可以兼作除氧设备使用,避免高温金属受热面氧腐蚀。
混合式比表面式系统复杂,导致运行安全性、可靠性低,系统投资大。
一方面凝结水需依靠水泵提高压力后才能进入比凝汽器压力高的 混合式加热器内;另一方面为防止输送饱和水的水泵发生汽烛,水 泵应有正的吸入水头,需设置一水箱安装在适当高度。 根据技术经济全面综合比较,绝大多数电厂都选用了热经济性较差 的面式加热器组成回热系统,只有除氧器采用混合式,以满足给水除氧 的要求。
2.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
端差的存在,使加热器出水温度降低,从而使高压抽汽量加大,低压 抽汽量减少,使回热抽汽做功比Xr↓→ηi↓
3.影响端差的因素
e
t
KA Gc p1来自分析:●其它条件不变,传热系数K↓→θ ↑;换热面积A↑→θ ↓ ●θ 的选定主要取决于钢煤的比价。
●一般无过热蒸汽冷却段时, θ=3~6℃;有过热蒸汽冷却段 时,θ=-1~2℃。
二、 抽汽管道压降Δ Pj及热经济性
1. 抽汽管道压降的计算
抽汽管道压降指汽轮机抽汽口压力Pj 和j级回热加热器内汽侧压力Pj'之差,即
p j p j p'j
2. 抽汽管道压降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 抽汽压降ΔPj加大,则Pj'、tsj随之减小, 引起加热器出口水温twj降低,使整机回热 抽汽做功比Xr↓→ηi↓。
第二章 发电厂的回热加热系统

(3)外置式蒸汽冷却器两种连接方式的比较
串联方式 优点:蒸汽冷却器的进水温度高,与蒸汽换热平均温差小,冷却器内火用 损少,效益较显著; 缺点:主水流全部通过冷却器,给水系统的阻力增大,泵功消耗多。 并联方式 优点:主水流中分了一部分到冷却器,给水系统的阻力小,泵功可减小。 缺点: 进入较高压力加热器的水量减少,相应的回热抽汽量减小,回热抽汽做 功减少,热经济性稍逊于串联式; 进入冷却器的水温较低,换热温差较大,冷却器内火用损稍大。 蒸汽冷却器是提高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热经济性的有效措施。
混合式加热器结构简单,金属耗量少,造价低,便于汇集各种不同参数 的汽、水流量。 混合式加热器可以兼作除氧设备使用,避免高温金属受热面氧腐蚀。
混合式比表面式系统复杂,导致运行安全性、可靠性低,系统投资大。
一方面凝结水需依靠水泵提高压力后才能进入比凝汽器压力高的 混合式加热器内;另一方面为防止输送饱和水的水泵发生汽烛,水 泵应有正的吸入水头,需设置一水箱安装在适当高度。 根据技术经济全面综合比较,绝大多数电厂都选用了热经济性较差 的面式加热器组成回热系统,只有除氧器采用混合式,以满足给水除氧 的要求。
三、热力除氧原理
热力除氧原理是建立在亨利定律和道尔顿定律基础上。 1.亨利定律 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水中溶解的气体量b与水面上该气体的分压 力pb成正比。其关系式为:
bK pb p0
K为溶解度系数,如图2-22所示。
p体的全压力等于各组成气(汽)体分压力之和。
p p j ps
二、 抽汽管道压降Δ Pj及热经济性
1. 抽汽管道压降的计算
抽汽管道压降指汽轮机抽汽口压力Pj 和j级回热加热器内汽侧压力Pj'之差,即
p j p j p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损失或疏水压降产生热能贬值带来的做功损失;
(2)↓疏水经节流后产生蒸汽形成两相流的可能性;
(3)↑热经济性
布置方式:内置式、外置式
tw2 hw2
t1s h1s
t1 h1 tw1 hw1
内 置
1
式 疏
hs1 ts1 hs1 ts1
1
水
冷
t, ° C
却 器
ts1 •
ts1
• 1 • tw2
•
t•1•s
四、典型回热系统示例
1、 高、低加热器为表面式的系统
2、全混合式加热器回热系统
P1
P2
P3
3、重力方式布置的混合式低压加热器
p5
p4
p1
p2
p3
p7
pc
p6
4、带有部分混合式低压加热器的热力系统
12
3
4
H4
H1 H2
H3
567
8C
H5 H6 H7 SG2 H8 SG1
至C
五、加热器的结构
1.表面式加热器 疏水——表面式加热器中加热蒸汽在管外冲 刷放热后的凝结水
回热循环
加热器分类
汽、水接触方式 混合式加热器 表面式加热器 立式加热器
受热面布置方式 卧式加热器
立 式 加 热 器
卧式加热器
二、混合式与表面式加热器比较
1、热经济性: 2、加热器结构:
混合式高 混合式简单
3、回热系统复杂性及可靠度: 混合式复杂
4、除氧:
表面式不可以除氧
三、加热器类型选择
角度:经济性、实用性
——由于表面式加热器汽侧压力远小于水侧压 力,借助疏水泵将疏水与水侧的主水流汇合,汇 入点常为该加热器的出口水流中
2、两种疏水方式的热经济性分析
(1)疏水逐级自流方式(高、低加热器)
↑高一级抽汽量,↓低一级抽汽量,↓热经济性
(2)疏水泵方式(大中型机组末级低加热器)
疏水与主水流混合后,↓端差,↑热经济性
30万机组高压加热器管束
2.混合式加热器的结构
(1)卧式混合式加热器 用途:除氧器、大机组低加
加热蒸汽进口
凝结水进口 凝结水出口
(用 2途 ): 立除 式氧 混器 合、 式大 加机 热组 器低
加
凝结水进口
加热蒸汽进口 凝结水出口
第2节 表面式加热器及系统的热经济性分析
一、表面式加热器上端差 (出口端差)
——表面式加热器管内流动的水吸热升温后的出口 温度与该加热器内汽侧压力对应的饱和水温度之差
pj 1
a
b
twj+1 tsj
2
twj
= tsj – twj
t, ° C 2
a
1
b Δt
A, m2 ↓ ,热经济性↑
表面式加热器端差的选择
t, ° C 2
a
1
b Δt
A, m2
pj 1
a
b
twj+1 tsj
外置式蒸汽冷却器
P3
P1
P2
•
优点: ↑最终给水温度,↑本级抽汽,↓高级抽汽, ↑经济性 0.3-0.5%,布置方式灵活
缺点: 造价高
4、蒸汽冷却器的连接方式
水侧连接方式: (1)内置式蒸汽冷却器:
串联连接(顺序连接)
(2)外置式蒸汽冷却器:
串联连接:全部给水流经冷却器 并联连接:只有一部分给水进入冷却器
tw2 hw2
t1s h1s
t1 h1 tw1 hw1
内
置 式
hs1
ts1
1
•tj
蒸
t, ° C
汽 冷
• ts1
t1s••
•tw1 1
却 器
• tw2
A, m2
蒸汽凝结段 过热蒸 汽冷却段
作用:1)↓回热加热器内汽水换热的不可逆损失 2)↑出口水温,↓端差,↑回热抽汽做功比,↑经济性0.15-0.20%
p j
影响因素:蒸汽流速、局部阻力
• twj+1 pj
twj
pj < 10% pj (大机组取4%~6%) 分析: pj ↓ ,热经济性↑
j+1
j
tsj
三 蒸汽冷却器及其热经济性分析
1、蒸汽冷却器
t1s
tw2
ts1
t1 tw1
2、类型 内置式:与加热器本体合成一体
外置式:具有独立的加热器外壳,布置灵活
分类: 卧式:大机组 立式:中小机组
水室
(1)立式表面式加热器
(U形管管板式加热器)
用途:低加、高加 蒸汽
进水
出水
上级疏水
疏水
立 式 高 压 加 热 器 管 束
(2)卧式表面式加热器
用途:大机组低加、高加
疏水 进口
防冲板蒸汽进口Βιβλιοθήκη 分流隔板给水 出口
隔板
疏冷段进口
疏冷段隔板
疏水出口 管板
给水 进口
分析两种疏水收集方式的热经济性
p1
p2
p3
D1
D2
D3
p1
p2
p3
D1
D2
D3
••
h1
疏水泵方式 ↓1端差, ↓高压抽汽, ↑热经济性
•
h1
h2
疏水逐级自流方式 ↑高压抽汽,↓低压抽汽, ↓热经济性
2、疏水冷却器的设置
t1s
t1
tw2
tw1
ts1
作用:
ts1'
(1)↓疏水逐级自hs流1 排挤低压hs1抽汽所引起的附加冷源热
第二章 回热加热系统
1 回热加热器的型式 2 表面式加热器热及系统的热经济性 3 给水除氧及除氧器 4 除氧器的运行及其热经济性分析 5 汽轮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
第1节、回热加热器的形式
一、加热器
回热循环 ——回热加热器、回热 抽汽管道、水管道、疏 水管道组成的一个加热 系统
1 S
B2
aA
aB
7 Ⅰ 6 5Ⅱ 4
2 twj
端差与换热面积的关系:
换热面积↑, ↓
t
KA 1
e Gc p
无过热蒸汽冷却段: = 3~6°C 有过热蒸汽冷却段: = -1~2°C
二 抽汽管道压降Δpj及热经济性
抽汽管道压降Δpj—— 汽轮机抽汽口压力pj和j级回热 加热器内汽侧压力 pj 之差
p j p j pj
• p j1 p j
损失大;回热抽汽做功少
(四)表面式加热器的疏水方式及热经济性分析
1、疏水收集方式
疏水收集——将疏水收集并汇集于系统的主水流 (主给水或主凝结水)中
(1)疏水逐级自流方式 ——利用汽侧压差,将压力较高的疏水自流到
压力较低的加热器中,逐级自流直至与主水流汇合
P2
P1
P3
疏水逐级自流方式
(2)疏水泵方式
单级并联
与主水流分流两级并联 先j-1级,后j级的两级串联
单级串联
与主水流串联两级并联 先j级,后j-1级的两级串联
5、外置式蒸汽冷却器连接方式比较 (1)串联连接
优点:进水温度高,换热温差小,做功 损失小;
缺点:给水全部流经冷却器,给水系统 阻力大,泵功消耗多
(2)并联连接
优点:给水系统阻力小,泵功消耗少 缺点:进水温度小,换热温差大,做功
•t1 •tw1
1
A, m2
疏水 蒸汽 过热蒸 冷却段 凝结段 汽冷却段
外置式疏水冷却器
pj
p1
hj
hwj
1 hj
p2
pj+1 hj+1
hwj+1
1
hwj+2 hj+1
下端差(入口端差)
——加装疏水冷却器(段)
后,疏水温度与本级加热 器进口水温之差
p1
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