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点焊控制器与机器人控制系统的通讯设计第二章概论
点焊机器人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点焊机器人控制系统毕业设计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了制造业的主流趋势。
而点焊机器人作为其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在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点焊机器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设计一套点焊机器人控制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点焊机器人的精准控制,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操作安全性和减少操作难度。
二、设计目标本设计旨在设计一套全自动化的点焊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 实现对点焊机器人的精准控制,并能够自动完成多种复杂任务。
2. 提高点焊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并保证产品质量。
3. 提高操作安全性和减少操作难度。
三、设计方案1. 系统框架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包括上位机、下位机和PLC三个部分。
其中上位机主要负责图形界面的显示和操作,下位机主要负责点焊机器人的运动控制,PLC主要负责点焊机器人的输入输出控制。
2. 硬件设计本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控制芯片,并配合步进电机和直流电机实现点焊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要加入各种传感器、电源、开关等辅助设备。
3. 软件设计本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作为上位机软件开发工具,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
下位机采用Keil C51进行编程。
PLC则采用三菱公司的GX Works 2进行编程。
4. 功能设计本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图形化界面:通过上位机可以实现对点焊任务的设置、调试和监控等操作。
(2)自动化控制:通过上位机设置任务参数后,下位机可以自动完成点焊任务。
(3)故障检测:系统具有故障检测功能,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报警并停止运行。
(4)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将每次点焊任务的数据进行记录,并保存到数据库中。
四、总结本设计提出了一套全自动化的点焊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点焊机器人的精准控制,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并保证了产品质量。
《机器人技术概论》讲义之欧阳德创编
《机器人技术概论》讲义目录第一章机器人概论- 1 -《机器人概论》研究的内容- 1 -什么是机器人?- 1 -机器人的发展- 2 -为什么要发展机器人?- 3 -机器人发展的三个阶段- 3 -机器人学- 4 -机器人的分类- 4 -第二章机器人的数学基础- 6 -第一节位置和姿态的表示- 6 -第二节坐标变换- 7 -第三节齐次变换- 8 -第三章机器人运动学- 11 -第一节机器人运动方程的表示- 11 -第二节连杆变换矩阵及其乘积- 12 -第四章机器人的感觉系统- 18 -第一节传感器原理简介- 18 -第二节传感器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20 -第五章机器人驱动与控制技术- 28 -第一节驱动电机- 28 -第二节位置控制- 30 -第六章机器人轨迹规划- 35 -第一节轨迹规划的一般性问题- 35 -第二节关节轨迹的插值- 35 -第三节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38 -第一章机器人概论《机器人概论》研究的内容在机器人研究中,我们通常在三维空间中研究物体的位置。
这些物体可用两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来描述:位置和姿态。
我们会首先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和计算这些参量。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而不考虑引起这种运动的力。
在运动学中,我们研究位置、速度、加速度和位置变量对于时间和其它变量的高阶微分。
其中,正运动学方程描述各个关节变量在工具坐标系与基坐标系间的函数关系;逆运动学通过给定工具坐标系的位置和姿态,计算各个关节变量。
机器人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时,在接触的地方要产生力和力矩,统称为操作力矢量。
n个关节的驱动力(或力矩)组成的n 维矢量,称为关节力矢量。
静力学研究在静态平衡状态下,操作力向关节力映射存在着的线性关系。
动力学主要研究产生运动所需要的力。
为了使操作臂从静止开始加速,使末端执行器以一定的速度作直线运动,最后减速停止,必须通过关节驱动器产生一组复杂的力矩函数来实现。
机器人的感觉主要介绍产生机器人的力觉、视觉、触觉、接近觉等相关的传感器。
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绪论 (1)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1机械手简介 (1)1.1.2机械手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2)1.2 PLC的控制系统 (4)1.2.1 PLC的概述 (4)1.2.2 PLC的优点 (5)1.2.3 PLC的应用领域 (6)1.3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7)2机械手的系统组成 (8)2.1工艺过程及控制要求 (8)2.1.1工艺过程 (8)2.1.2控制要求 (9)2.2机械手组成 (10)2.3本章小结 (11)3方案论证和选择 (12)3.1机械手控制方式 (12)3.1.1利用单片机实现对机械手的控制 (12)3.1.2利用传统继电器实现对机械手的控制 (12)3.1.3利用PLC实现对机械手的控制 (13)3.2可编程控制器的主要特点 (13)3.3驱动系统方案的选择 (14)3.4本章小结 (16)4系统的硬件设计 (17)4.1系统硬件介绍 (17)4.1.1限位开关 (17)4.1.2电磁阀 (19)4.2 CPU选型及I/O分配 (21)4.2.1 PLC主机选型 (21)4.2.2液压系统 (22)4.2.3机械手搬运系统输入和输出点分配表 (23)4.3电气接线图 (24)4.4其它地址分配 (26)4.5本章小结 (26)5系统的软件设计 (27)5.1系统工作过程 (27)5.2主程序(组织块) (29)5.3子程序(逻辑功能块) (30)5.4本章小结 (34)6总结 (35)谢辞 (36)结束语 (37)参考文献 (38)附录 (1)1绪论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
工业机械手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机械手技术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气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
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性和适应性,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详解-精
一、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
(3)具有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系统刚性好。除直角坐标机器 人外,机器人关节上的位置检测元件不能安装在末端执行器上,而 应安装在各自的驱动轴上,构成位置半闭环系统。但机器人的重复 定位精度较高,一般为±0.1 mm。此外,由于机器人运行时要求 运动平稳,不受外力干扰,为此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刚性。
一、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特点
(2)运动描述复杂,机器人的控制与机构运动学及动 力学密切相关。描述机器人状态和运动的数学模型是一个 非线性模型,随着状态的变化,其参数也在变化,各变量 之间还存在耦合。因此,仅仅考虑位置闭环是不够的,还 要考虑速度闭环,甚至加速度闭环。在控制过程中,根据 给定的任务,应当选择不同的基准坐标系,并做适当的坐 标变换,求解机器人运动学正问题和逆问题。此外,还要 考虑各关节之间惯性力、哥氏力等的耦合作用和重力负载 的影响,因此,系统中还经常采用一些控制策略,如重力 补偿、前馈、解耦或自适应控制等。
(6)工业机器人还有一种特有的控制方式—— 制方式。当要工业机器人完成某作业时,可预先移动工业机器人 的手臂来示教该作业顺序、位置及其他信息,在此过程中把相关 的作业信息存储在内存中,在执行任务时,依靠工业机器人的动 作再现功能,可重复进行该作业。此外,从操作的角度来看,要 求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尽量降低对操作者的要求。因 此,多数情况要求控制器的设计人员不仅要完成底层伺服控制器 的设计,还要完成规划算法的编程。
工业机器人点焊工作站的系统设计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常州机电
知识准备
二、电阻焊接控制装置IWC5-10136C IWC5-10136C电阻焊接控制装置为逆变式焊接电源,采用微电脑控制,具备高性 能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可以按照指定的直流电流进行定电流控制,具有步增机 能以及各种监控及异常检测机能。 1.IWC5焊接电源的技术参数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常州机电
知识准备
2) 焊接变压器小型化 焊接变压器的铁芯截面积与输入交流频率成反比, 故中频输入可减小变压器铁芯截面积,减小了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尤其适合 点焊机器人的配套需要,焊机轻量化,减小机器人的驱动功率,提高性价比。
3) 电流控制相应速度提高 1kHz左右频率电流控制响应速度为1ms,比工频 电阻焊机响应速度提高20倍,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焊接电流实时控制,形成多 种焊接电流波形,适合各种焊接工艺需要,飞溅减少,电极寿命提高,焊点质 量稳定。
表3-10 IWC5-10136C电阻焊接控制装置技术参数
额定电压及周波数
额定电压 焊接电源周波、415V、440V、480V±15% 50Hz/60Hz(自动切换) 在控制器内部从焊接电源引出 约80VA(无动作时) 强制式空气冷却
冷却条件
IGBT 单元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
常州机电
知识准备
2) 恒定热量控制 在点焊中,随着焊点数的增加,电极顶端的直径就会增大 ,以及电极的氧化,导致电极间的电压下降。通过恒定热量控制,使焊接电流 随着电极的损耗而逐步加大,保证两者乘积也就是功率的值不变。 恒定热量控制与定电流控制相比,其优点是发生的飞溅比较少。但是恒定热量 控制方式无法像定电流控制方式一样直接设定焊接电流,因此使用比较麻烦。 6.IWC5焊接电源系统连接 (1) IWC5焊接电源的配线 IWC5焊接电源的配线如图3-25所示。
第二章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设计基础
水平多关节机器人( SCARA )
l 结构特点 - 作业空间与占地面积比很大, 使用起来方便; - 沿升降方向刚性好,尤其适合 平面装配作业
SCARA-Selective Compliance Assembly Robot Arm
1978年由日本山梨大学牧野洋 教授首先提出
并联机器人 模拟器
定姿态达到的点所构成的体积空间。记作Wp (P)。
➢ 次工作空间:总工作空间中去掉灵活工作空间所余下的部分。记作Ws
(P)。
工作空间
工作空间的两个基本问题: 1、给出某一结构形式和结构参数的操作机以及关节变量的变化范围,求 工作空间。称为工作空间分析或工作空间正问题。 2、给出某一限定的工作空间,求操作机的结构形式、参数和关节变量的 变化范围。称工作空间的综合或工作空间逆问题。
等,医疗外科… 微动机构和微型机构:显微外科、细胞操作、误差补偿器. 加工设备:虚拟轴机床,很容易获得6轴联动,前两年研究
的较多,近年来,大家发现虚拟机床很难获得高的加工精 度,如天津大学的黄田教授等人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发现很 难超过20μ .
娱乐:《真实的谎言》中的拍摄施瓦辛格驾驶鹞式飞机,就 是在一个stewart平台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
工业机器人常见构型 机器人基本概念与关键参数 机器人的运动学 机器人工作空间与轨迹规划 机器人静力学与动力学 机器人关键功能部件 机器人元器件与传动方式 机器人典型结构与运动 机器人设计与分析 机器人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
机器人组成
机器人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从控制观点来看,机器人系统 可以分成四大部分:机器人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控制系统、感知反馈系统。
9. 示教再现:具有记忆再现功能的机器人。操作者预先进行逐步示教,机器人记 忆有关作业程序、位置及其他信息,然后按照再现指令,逐条取出解读,在一 定精度范围内重复被示教的程序,完成工作任务。
点焊机器人方案
点焊机器人方案概述点焊是一种常用的焊接方法,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
传统的点焊工艺需要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下且易受到操作者技术水平的影响。
为了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引入点焊机器人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介绍一个点焊机器人方案,包括机器人选型、系统设计和工作流程等内容。
机器人选型在选择点焊机器人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重复定位精度:点焊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焊接位置,因此机器人需要具备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
- 负载能力:点焊机器人通常需要携带焊枪和焊接工具,所以需要有足够的负载能力。
- 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需要稳定可靠,具备良好的编程和调试能力。
- 扩展性:考虑到未来的更新和升级,机器人需要具备一定的扩展性,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基于以上要求,我们选择了XYZ焊接机器人作为点焊机器人的基础设备。
XYZ焊接机器人具备高度、冲床机械臂焊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具体流程-行程、速度增加跟踪精度较好的特点,适合进行点焊操作。
系统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是支撑整个系统的基础,对于点焊机器人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 主体框架:选择高强度、轻量化的材料,确保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关节设计:根据焊接工艺的要求,设计机器人的关节结构,以实现多自由度的运动。
3. 焊接工具:选择适合点焊的焊接工具,包括焊枪和焊接电源等。
4. 安全保护:设计相应的安全装置,保证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电气控制系统是点焊机器人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控制器:选择适用的控制器,具备良好的编程和调试能力,可以稳定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2. 传感器:安装必要的传感器,例如光电开关、接近开关等,以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化控制。
3. 电气元件:选择优质的电气元件,确保机器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软件编程设计软件编程是点焊机器人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焊接路径规划:根据焊接工艺的要求,通过编程确定焊接路径和焊点位置,并生成相应的焊接程序。
焊接机器人系统教材PPT课件
第一节 焊接机器人概论
一、焊接机器人的定义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多用途的、可重复编程的自
动控制操作机,具有三个或更多可编程的轴,用于 工业自动化领域。
焊接机器人是从事焊接作业(包括切割与喷涂)
的工业机器人。
二、焊接机器人的分类
1、按用途来分
弧焊机器人
Unimate机器人
第二节 焊接机器人系统的基本配置
焊接机器人系统教材(PPT77页)
内容
焊接机器人操作机 机器人焊接系统 外围设备
焊接机器人系统பைடு நூலகம்材(PPT77页)
焊接机器人系统教材(PPT77页)
一、焊接机器人操作机的选择
1、自由度:
焊接机器人基本都属于6轴关节式,其 中1、2、3轴的运动是把焊枪(焊钳) 送到焊接位置,而4、5、6轴的运动是 解决焊枪(焊钳)的姿态问题。
(安装方式,送丝轮,控制方式,送丝方式)
2、送丝软管
(结构,送丝导管)
3、焊枪
(鹅颈弯曲角,TCP的调整,拉丝焊枪)
防撞传感器
焊接机器人系统教材(PPT77页)
焊接机器人系统教材(PPT77页)
影响送丝稳定性的因素
➢ 送丝机的送丝速度控制精度不高; ➢ 送丝轮的压紧力不适合; ➢ 送丝导管和焊丝的直径不匹配; ➢ 焊丝表面铜镀层脱落; ➢ 导丝管过长或者弯曲角度过大; ➢ 焊枪鹅颈角度不合适;
焊接机器人系统教材(PPT77页)
焊接机器人系统教材(PPT77页)
2、点焊装置
焊接机器人系统教材(PPT77页)
焊接机器人系统教材(PPT77页)
装备组成
➢ 焊钳; ➢ 变压器; ➢ 定时器。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第2版-课件--第1章-工业机器人概论-
实际作业tact time最大缩 监视ROBOT的姿势、负荷, 设置面积A4尺寸,重量约
特
短15%幅度。附加功能:附 依据实际调整伺服增益/滤
加轴控制、追踪机能、
波。
8kg的新设计小型控制器。 搭载独自开发的5节闭连结
点 Ethernet等提升目标。
冲突检知机能,支持原点 机构及64bitCPU;
参 最大合成速度:5.5m/s 数 最大可搬重量:3.5kg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也在积极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 “十三.五”以来,国家出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对机器人产业进行了全面 规划,要求行业、企业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积极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第1章 工业机器人概论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第1章 工业机器人概论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发展概况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应走什么道路,如何建立自己的发展模式,确实值得探讨。中国工程院在 2003年12月完成并公开的《我国制造业焊接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总结报告》中认为,我国应 从“美国模式”着手,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向“日本模式”靠近。
目前,我国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运动学和轨迹规划等技术, 形成了机器人部分关键元器件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一些公司开发出的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 已经在多家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也已广泛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总体来 看,在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迅猛。由此可见,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依托汽车产业,并迅速向各行业延伸。对于
机器人行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焊接机器人相关参数及设置
焊接机器人相关参数及设置标题:焊接机器人的参数及设置一、焊接机器人的基本参数1、机器人型号:这是选择焊接机器人的首要步骤。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型号,例如负载能力、臂展、精度等。
2、控制器:控制器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性能。
选择具有高处理能力、快速响应和稳定性的控制器。
3、伺服系统:伺服系统是焊接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速度。
4、焊机型号:选择适合的焊机型号,确保它可以与机器人控制器兼容,并且能够满足实际的焊接需求。
二、焊接机器人的设置步骤1、准备工作:需要确保机器人工作区域的安全,包括设置防护栏、关闭不必要的电源等。
2、校准:对机器人进行校准,以确保其运动轨迹的准确性。
这包括对机器人的底座、关节和工具进行校准。
3、编程: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机器人编程语言(如G代码)编写程序。
这可以包括运动轨迹、速度、焊接参数等。
4、测试:在正式使用前,需要进行测试以确认机器人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这包括检查机器人的运动轨迹、焊接质量等。
5、调整:如果测试结果不满足要求,需要对机器人进行调整。
这可能包括更改程序、调整焊接参数等。
6、维护:定期对机器人进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这包括清洁、润滑关节、检查电线等。
三、总结焊接机器人的参数及设置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
在选择机器人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配置。
在设置机器人时,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准确、焊接质量优良。
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也是保证机器人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工业机器人的焊接应用焊接机器人标题:工业机器人的焊接应用:焊接机器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机器人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工业机器人更是凭借其高效、精准和可靠的特点,成为了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众多工业机器人应用中,焊接机器人的使用尤为引人瞩目,它们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题库 答案
1.下列选项中不是工业机器人组成部分的是( D )。
A.机械结构 B. 动力装置C. 控制系统D. PLC2.减速器在机械传动领域是连接动力源和( D )之间的中间装配A. 法兰盘B. 伺服编码器C. 轴承D. 执行机构3.机器人的当前位置表达了( D )相对于()的对于关系A. 关节坐标系、世界坐标系B. 世界坐标系、用户坐标系C. 世界坐标系、工具坐标系D. 工具坐标系、用户坐标系4.FANUC M-1i独特的平行连杆机构,最大幅度提高了( A )A. 动作速度B. 运动空间C. 工作精度D. 适应性5.与在线编程相比,不是离线编程所具有的优点( D )A. 减少停机的时间,当对下一个任务进行编程是,机器人可仍在生产线上工作。
B. 使编程者远离危险的工作环境,改善了编程环境。
C. 使用范围广,可以对各种机器人进行编程,并能方便地实现优化编程。
D. 示教具有在线示教的优势,操作简便直观。
6.历史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用于( A )的材料处理工作。
A.通用汽车 B. 核反应堆C. 纺织工业D. 食品加工业7.在相同控制装置内不能创建( A )个以上相同名称的程序A. 1B. 2C. 3D. 48. 工业机器人中TCP是下列坐标系中( B )的原点。
A.基坐标系 B. 工具坐标系C. 用户坐标系D. 工件坐标系9. 当机器人的( D )按钮被按下,机器人立即停止运行。
A.启动 B. 停止C. 复位D. 急停10. FANUC M-1i独特的平行连杆机构,最大幅度提高了( A )A. 动作速度B. 运动空间C. 工作精度D. 适应性11. 机器人专用输入端子台(MXT)用于外部伺服使能有效端子为( D )。
A.EXESP B. SAFFC.FXT D. EXSVON12. 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控制,主要是依据下列( C )进行控制。
A.模拟量输出 B. 用户专用输出C. 机器人输出D. 操作面板输出13. 上下料工作站中输送线分为多段,进行( C )机器人运行检测。
PLC控制下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实现
PLC控制下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操作实现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PLC控制下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实现的相关技术原理和应用。
一、PLC在工业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1.1 工业机器人系统概述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根据预先确定的程序,以自主方式完成各种工业操作任务的自动化设备。
它具有高速度、高精度、高稳定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装配生产线、焊接、喷涂等领域。
工业机器人系统通常由机械臂、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1.2 PLC在工业机器人系统中的作用PLC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设备,它通过编程控制各种工业机械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操作。
在工业机器人系统中,PLC主要担任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控制系统运行逻辑:根据工艺过程,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动作控制,包括移动、抓取、放置等操作。
(2)实时监测和控制: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工业机器人的运行状态,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3)任务调度和协调:根据生产任务,进行工业机器人的任务调度和协调,实现多台机器人的联动操作。
2.1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需求分析在工业生产中,工业机器人往往需要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任务,如装配、搬运、焊接等。
这些操作任务需要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和生产任务进行合理调度和控制。
工业机器人系统还需要实现对机器人的动作、速度、力度等参数的精确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2 PLC控制系统设计在工业机器人系统中,PLC控制系统需要根据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工艺要求进行设计。
需要确定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等。
然后,根据工艺流程和生产任务,设计PLC控制程序,包括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故障诊断等功能模块。
通过编程软件对PLC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以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机器人概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机器人概论》期末试卷一、填空题1、(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2、喷漆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体)、(计算机)和(控制系统)组成。
3、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合作研制的(HT-100A)点焊机器人于1999年7月正式通过了验收。
4、日本的(雅马哈)、(本田)、(铃木)等摩托车的主要结构件全部采用焊接机器人作业。
5、1998年6月,(法国、意大利、日本)三国共同研制了一种名为Robokid的焊接机器人,它能用激光三角测量法“看”到焊缝,并且可以随时调整焊炬的路线,保证对准焊缝。
6、(2005)年,韩国大宇造船和海事工程公司(DSME)研制成功的(船体真空喷丸机器人)可以自动喷丸船体的外表面。
这项发明可以提高生产力,防止污染,减少工人因作业疲劳导致的肌骨骼失调,全面改进船舶的建造质量。
7、日本最早开发的核工业机器人是(单轨的),活动范围很窄,只能对某些核设备进行定向的巡检。
8、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过程中,世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即(日本模式)、(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
9、(阿西布朗勃法瑞集团(ABB))在世界上率先研发出了电力驱动工业机器人和工业喷漆机器人。
10、(1969)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加藤一郎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以双脚走路的机器人,因此被尊称为(仿人机器人之父)。
11、现代的仿人机器人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高仿人)形机器人、(多功能人)形机器人、(生化)机器人、(场地)机器人等类型。
12、世界上最早的聊天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这款机器人名为(阿尔贝特),用(BASIC语言)编写而成。
13、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中,一条长(0.8 m)的机器鱼在一项全新的仿生学研究成果,波动推进的支持下,顺利实现了不用螺旋桨的设想。
14、美国第一代侦察机器人是在海军陆战队的支持下,由(海洋系统中心)研制的。
15、微型无人机的种类分为(有固定翼)微型无人机、(旋翼)微型无人机和(扑翼式)微型无人机三种。
汽车点焊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 献 :
【 】林 尚扬 , 1 陈善本 , 桐. 接机 器人 及其 应 用 [ . 京 : 械 李成 焊 M]北 机
工业 出版社 ,0 0 20 .
【 】卢本. 2 焊接机器人的类型和应用[ ]现代焊接 , 0 ,( ) 1 — J. 2 67 6 :1 0
3 系统软件设计
3 1 控 制 系统 主程 序 的设 计 .
点 焊 机 器人 控 制 系 统 经 过 一 系 列 的 初 始 化 设 备 后 ,进 入 主 循 环 。主 循 环 主要 是 判 断 故 障 ,处 理 操 作 台 和 人 机 界 面 ,控 制
夹具 、点焊机 器人 和焊接控 制器 。采 用 O O MR N公司的软件 包 C Porm e 软件 ,支持语句表 ( T ) X—rga m r S L 、梯形 图 ( A L D) 和 控制 系统流程 ( S ) C F 。控制系统主程序包括 :( )M I 1 A N子程 序负责操作台上 的按钮 ,选择开 关 ,急停开 关等 状态 的读取 , 判定操作者在此操作 台上设定的操 作模式 ;( )D S L Y子程 2 IP A 序负责相关功能界面的选择 ,完成触摸屏 的显示 、触摸屏 上对 各设备 的操作 ;( )J 1和 JG 3 I G I2子程序负责夹具上接近开 关, 行程开关 ,气缸上磁性开关等状态的读取 ,完成夹具 的时序 控 制 ; ( ) R B T子 程 序 完 成 机 器 人 初 始 化 ,实 现 机 器 人 的 各 4 OO 种动作 时序的控制以及机器人的状态报 警等等 ;( )TM R 5 IE — TP R S 程 序 负 责 监 视 当 前 生 产 数 ,控 制 修 磨 时 间 以及 电 ID E S子
点焊机器人系统的构建(接线部分)
3.1 点焊机器人系统的基本组成3-1SD07D00013 点焊机器人系统的构建3.1 点焊机器人系统的基本组成上图中列出了点焊机器人系统功能性的完整配备,从功能上,可以归为以下几类:类型设备代号(按上图)功能及说明机器人相关(1)(4)(5)(13)(14)(15)(20)(16)(17)(18)建立机器人与其它设备的联系,由日本安川引进。
点焊相关(2)(3)(11)实施点焊条件,点焊设备制造商配套提供。
供气系统(6)(19)仅在使用气动焊钳时使用,焊钳加压气缸完成点焊加压,系统设计者配备。
供水系统(7)(8)(10)用于对设备(2)(11)的冷却,系统设计者配备。
供电系统(12)(22)系统动力(20)3.2 MOTOMAN点焊机器人3-2 SD07D00013.2 MOTOMAN点焊机器人应用于点焊用途的机器人主要有ES165N/ES165RN及ES200N/ES200RN,它们专门应用于点焊的主要特点在于,焊钳联接的气管、水管、I/O电缆及动力电缆都已经被安装在机器人本体上,这样,机器人在进行点焊生产时,焊钳移动自由,可以灵活地变动姿态,同时可以避免电缆与周边设备的干涉。
3.2.1 机器人基座部(电缆、气管、水管的接入)3.2.2 机器人U臂连接部3-3SD07D00013.2.3 气动焊钳内部配线图3.2 MOTOMAN 点焊机器人3.2 MOTOMAN 点焊机器人3-4SD07D00013.2.4 电动焊钳内部配线图SD07D00013.3 机器人NX100控制柜与点焊控制器的通讯3.3 机器人NX100控制柜与点焊控制器的通讯3.3.1 【机器人输入】3-53.3 机器人NX100控制柜与点焊控制器的通讯3-6 SD07D00013.3.2 【机器人输出】SD07D00013.4 机器人与焊钳的联接3.4 机器人与焊钳的联接3.4.1 气动焊钳3.4.2 电动焊钳3-73.4 机器人与焊钳的联接3-8SD07D00013.4.3 焊钳I/O 控制接线图上图反映的是机器人对气动焊钳动作的控制信号(I/O)的标准分配。
工业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工业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替代人力完成各种重复性、繁琐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而机器人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则是确保机器人正常运行的基础。
一、电气控制系统概述电气控制系统是指通过电气元器件和电气控制设备来实现机器人各个部件的协调运动和灵活操作的技术系统。
它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和电源四部分组成。
1. 控制器:控制器是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接受和处理外部输入的指令,并根据指令驱动机器人的各个执行器进行相应的动作。
控制器一般由主控板和伺服驱动器组成。
2. 传感器:传感器用于采集机器人所需的环境信息和运动状态,如力量、位置、速度等。
常见的传感器有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
3. 执行器:执行器是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将电气信号转换为机械运动。
常见的执行器有电机、液压马达等。
4. 电源:电源为整个电气控制系统提供稳定的电能供应,保证机器人正常运行。
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步骤1. 确定机器人运动方式: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机器人的运动方式,如轮式机器人、足式机器人等。
不同的运动方式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影响。
2. 确定机器人的自由度:根据机器人需要完成的任务,确定机器人的自由度。
自由度高的机器人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动作,但同时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更高。
3.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根据机器人的运动方式和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采集所需的环境信息和运动状态。
4. 设计控制器:根据机器人的自由度和任务需求,设计相应的控制器。
控制器要能够接受和处理外部输入的指令,并驱动机器人的各个执行器进行相应的动作。
5. 设计电路连接:根据控制器的设计,设计电路连接,包括控制信号线路、电源线路等。
6. 进行电气连接:按照设计的电路连接方案,进行电气连接。
连接要牢固可靠,避免出现短路、接触不良等问题。
7. 进行功能测试:完成电气连接后,对机器人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功能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焊接机器人通讯及CPLD原理2.1焊接机器人通讯原理焊接机器人系统是一个多机分布式系统,机器人、焊接装置和相应的辅助、监控设备构成了焊接加工单元,单元的各个部分都是彼此独立的,需要依靠串行通信把各部分信号集成起来。
串行通信是把组成信息的各个码位在同一根传输线上,从低位到高位,逐位地、顺序地进行传送的通信方式,所用的传输线少,一个方向上只须一条传输线,采用串行方式进行近距离交换数据很普遍,由于还可以借助某些现成的通信网进行信息传送,因此也适合于远距离传送。
在实时控制和管理方面,采用多台微处理机组成分级分布控制系统中,各CPU之间的通信一般都是串行方式。
所以串行接口是微机应用系统常用的接口。
在串行通信中,信息在一个方向上传输,只占用一根通信线,因此这根线既作数据线又作联络线,也就是说要在一根传输线上既传送数据信息,又传送联络控制信息,这就是串行通信的最首要的特点。
各种串行通信都有自己的一系列约定(协议)。
因此,串行通信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信息格式有固定的要求,分异步和同步信息格式,与此相应,就有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两种方式。
第三个特点是串行通信中在传输线上对信息的逻辑定义与TTL不兼容,因此,需要进行逻辑电平转换。
常用的串行总线接口标准有RS-232C、RS-422和RS-485 。
RS-232C 驱动器与TTL 电平连接必须经过电平转换。
由于RS-232C 是单端输入和单端输出, 共模噪声会耦合到正常信号中, 所以RS-232C 需要提高电平幅值,即使如此,该标准信号的传输速率也只能达到20kb/ s , 而且最大距离仅15m , 如果要进行更远距离的信息传输,引入的干扰更多, 必须加调制解调器和线路分配器, 使系统扩展受限制。
RS-422/ 485是差分平衡型电路, 其输入端为双端差分放大器, 输出端为双端平衡驱动器[19]。
它有几个好处: 由于输入端的差分放大作用,抵消了干扰噪声, 提高抗干扰能力;采用这种接法,两条信号线形成回路,与信号地无关,这样避免了电平偏移;双端平衡驱动器的输出端比单端不平衡驱动对电压信号放大了一倍。
RS-485 作为RS-422 的增强型版本,其负载能力、输入阻抗以及抗共模干扰能力均优于RS-422。
在差分平衡系统中,一般选用双绞线作为信号传输介质。
由于双绞线在长度方向上完全对称,因而它们所受的外界干扰完全相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差模干扰信号的影响。
而以共模方式出现的干扰信号,在接收器的输入端受到了抑制,所以能实现信号的可靠传送。
这两种标准都是目前工业环境下既经济又实用的串行接口标准。
通讯接口中还有数字I/O通讯方式,对于不需要传输大量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数字I/O通讯方式只模拟开关量的对信号电平进行传输。
2.2 CPLD功能及原理2.2.1 PLD发展及分类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可编程逻辑器件)是电子设计领域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途的一项技术,它的影响丝毫不亚于70年代单片机的发明和使用。
可以毫不夸张的讲,PLD能完成任何数字器件的功能,上至高性能CPU,下至简单的电路,都可以用PLD来实现。
PLD如同一张白纸或是一堆积木,工程师可以通过传统的原理图输入法,或是硬件描述语言自由的设计一个数字系统。
PLD 是作为一种通用集成电路生产的,它的逻辑功能按照用户对器件编程来规定。
一般的PLD的集成度很高,足以满足设计一般的数字系统的需要。
这样就可以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而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必去请芯片制造厂商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了。
通过软件仿真,可以事先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完成以后,还可以利用PLD的在线修改能力,随时修改设计而不必改动硬件电路。
使用PLD来开发数字电路,可以大大缩短设计时间,减少PCB面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典型的PLD由一个“与”门和一个“或”门阵列组成,而任意一个组合逻辑都可以用“与一或”表达式来描述,所以,PLD能以乘积和的形式完成大量的组合逻辑功能。
这一阶段的产品主要有PAL(Programmable Array Logic可编程阵列逻辑)和GAL(Generic Array Logic 通用阵列逻辑)。
现在应用广泛的PLD主要是可擦写的可编程逻辑器件EPLD(Erasable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可编程逻辑器件EPLD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Aletra公司推出的基于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 可擦除可编程ROM)和CMOS技术的PLD,后来发展到采用EECMOS工艺制作的PLD。
从某种意义上讲,EPLD是改进的GAL,基本逻辑单元是宏单元。
宏单元是由可编程的与阵列、可编程寄存器和可编程I/O三部分组成的。
它在GAL基础上大量增加输出宏单元为数目,提供更大的与阵列,灵活性较GAL有较大改善,集成密度大幅度提高,内部连线相对固定,延时小,有利于器件在高频率下工作,但内部互连能力十分弱。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是Xilinx公司1985年首家推出的,它是一种新型的高密度PLD,采用CMOS-SRAM工艺制作。
FPGA的结构与门阵列不同,其内部由许多独立的可编程逻辑模块组成,逻辑块之间可以灵活地相互连接。
FPGA 的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可编程逻辑块、可编程I/O模块和可编程内部连线。
配置数据存放在片内的SRAM或者熔丝图上,基于SRAM的FPGA器件工作前需要从芯片外部加载配置数据。
配置数据可以存储在片外的EPROM或者计算机上,设计人员可以控制加载过程,在现场修改器件的逻辑功能,即所谓现场可编程。
FPGA出现后受到电子设计工程师的普遍欢迎,发展十分迅速。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是20世纪80年代末Lattice公司提出了在线可编程ISP(In System Programmability)技术以后,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
CPLD是在EPL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EEPROM工艺制作。
与EPLD相比,增加了内部连线,对逻辑单元和I/O单元也有非常大的改进。
CPLD至少包含三种结构:可编程逻辑宏单元、可编程I/O单元和可编程内部连线。
部分CPLD 器件内部还集成了RAM、双口RAM存储器,以适应DSP应用设计要求[20]。
2.2.2 FPGA/CPLD的选择比较由于FPGA/CPLD的集成规模非常大,可利用先进的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进行电子设计和产品开发。
由于开发工具的通用性、设计语言的标准化以及设计过程几乎与所用器件的硬件结构没有关系,因而设计开放成功的各类逻辑功能块软件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21]。
与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相比,FPGA/CPLD显著的优势是开发周期短、投资风险小、产品上市速度快、市场适应能力强和硬件升级回旋余地大,而且当产品定型和产量扩大后,可将在生产中达到充分检验的VHDL设计迅速实现产品开发投产。
FPGA基于SRAM的架构,集成度高,以LE(包括查找表、触发器及其他)为基本单元,有内嵌Memory、DSP等,支持I/O标准丰富。
具有易挥发性,需要有上电加载过程。
在实现复杂算法、队列调度、数据处理、高性能设计、大容量缓存设计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如Altera Stratix系列。
CPLD基于EEPROM工艺,集成度低,以MicroCell(包括组合部分与寄存器)为基本单元,具有非挥发特性,可以重复写入。
在粘合逻辑、地址译码、简单控制、FPGA加载等设计中有广泛应用,如Altera MAX3000A系列。
尽管FPGA和CPLD都是可编程ASIC器件,有很多共同特点,但由于CPLD 和FPGA结构上的差异,具有以下各自的特点。
(1)CPLD更适合完成各种算法和组合逻辑,FPGA更适合于完成时序逻辑。
换句话说,FPGA更适合于触发器丰富的结构,而CPLD更适合于触发器有限而乘积项丰富的结构。
(2)CPLD的连续式布线结构决定了它的时序延迟是均匀的和可预测的,而FPGA的分段式布线结构决定了其延迟的不可预测性。
(3)在编程上FPGA比CPLD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CPLD通过修改具有固定内连电路的逻辑功能来编程,FPGA主要通过改变内部连线的布线来编程;FP GA可在逻辑门下编程,而CPLD是在逻辑块下编程。
(4)FPGA的集成度比CPLD高,具有更复杂的布线结构和逻辑实现。
(5)CPLD比FPGA使用起来更方便。
CPLD的编程采用EEPROM或FASTFLASH技术,无需外部存储器芯片,使用简单。
而FPGA的编程信息需存放在外部存储器上,使用方法复杂。
(6)CPLD的速度比FPGA快,并且具有较大的时间可预测性。
这是由于FPGA是门级编程,并且CLB之间采用分布式互联,而CPLD是逻辑块级编程,并且其逻辑块之间的互联是集总式的。
(7)在编程方式上,CPLD主要是基于EEPROM或FLASH存储器编程,编程次数可达1万次,优点是系统断电时编程信息也不丢失[22]。
CPLD又可分为在编程器上编程和在系统编程两类。
FPGA大部分是基于SRAM编程,编程信息在系统断电时丢失,每次上电时,需从器件外部将编程数据重新写入SRAM中。
其优点是可以编程任意次,可在工作中快速编程,从而实现板级和系统级的动态配置。
(8)CPLD保密性好,FPGA保密性差。
(9)一般情况下,CPLD的功耗要比FPGA大,且集成度越高越明显。
对于一个开发项目,究竟是选择FPGA还是选择CPLD,主要看开发项目本身的需要。
对于普通规模,且产量不是很大的产品项目,通常使用CPLD比较好。
对于大规模的逻辑设计、ASIC设计,或单片系统设计,则多采用FPGA。
本课题是基于对点焊机器人的通讯接口的研究应用,所以选择CPLD进行实验。
2.2.3主流CPLD的性能比较开发一个项目,所选用的逻辑资源量是否满足系统的要求是首先要考虑的。
大规模PLD器件的应用,大都是先将其安装在电路板上,然后再设计其逻辑功能,而且在实现调试前很难准确的确定芯片耗费的资源。
系统设计完成后,有可能要增加新功能,以及后期的硬件升级可能性。
因此适当估测一下功能资源以确定使用什么样的器件,对于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较有好处的。
Altera、Xillinx、Lattice三家PLD主流公司的产品都有HPLD的特征,且有多种资源产品供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