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历史上各个“山头”形成的来龙去脉.

解放军历史上各个“山头”形成的来龙去脉.
解放军历史上各个“山头”形成的来龙去脉.

解放军历史上各个“山头”形成的来龙去脉

山头是根据地的俗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军是由大大小小的山头组成的,这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颇有相似之处,其间分化组合,关系非常复杂。下面我把我军各山头的形成情况作一简单介绍,希望能对爱好军史的朋友有所裨益。

山头的形成分三个时期,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一、红军时期

红军时期是我军的初创时期,大大小小的山头数不胜数,其中,除琼崖红军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以外,其他山头都逐渐合并,最后形成了四大山头: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陕北红军。其中大山头里面又有小山头。

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有三大主力军团:1军团、3军团、5军团。

先说5军团,该军团前身是国民党西北军26路军,1931年在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后来一、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会师后,该军团划归张国焘指挥,后来参加西路军,在甘肃被马家军全部消灭,该山头遂不存在。5军团出的最高级人物是当过副总理的姬鹏飞和副总长李达上将。

下面详细说说1、3军团。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建立了工农革命军一军一师,起义部队由武汉国民警卫团、安源矿工和萍、浏、澧的农军组成。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上了井冈山,又收编了王佐袁文才的地方武装,这是毛泽东的最基本部队。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宋任穷、张宗逊、陈士榘、陈伯钧、黄永胜上将都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南昌起义残余部队,发动了湘南暴动后,也来到井冈山。这支部队出了朱德陈毅林彪三个元帅和粟裕黄克诚一个半大将,还出了6、7个上将。两支部队会合后成立了红4军,下辖3师8团,但只有两个团是主力,即秋收起义部队的31团和南昌起义部队的28团。后来红4军(28团为核心)、红6军(黄公略组建的江西

地方部队)、红12军(31团为核心)扩编为红1军团。1928年7月,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建立红5军,12月来到井冈山与朱毛会师。后来,红5军加上李灿的红8军(原5军5纵队加上程子华大冶兵暴部队组成)发展为红3军团,再后来,邓小平发动百色起义建立的红7军在张云逸大将带领下也加入了3军团。由于毛彭在井冈山时就心有芥蒂,影响了1、3两个军团之间也互有不满,3军团出身的王平上将在回忆录中就谈到过1军团对3军团的歧视。这件事影响很久远,直到59年庐山会议批彭德怀时,林彪还提出来过要彻底搞清1、3军团关系问题。长征后期,成立陕甘支队,3军团合并于1军团,番号从此取消。后来中央红军又成立了6、7、8、9、10军团,除10军团有方志敏山头的部队外,其他军团都是在上述山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另外还要说一点,中央本来曾决定将彭德怀的3军团扩编为红三方面军,但为彭德怀拒绝,他觉得部队太少,搭那么大的架子没意义,于是这个番号一直空缺。

红二方面军:二方面军实际上是到了长征即将结束时才成立的,开始时一直称为红2、6军团。红2军团是贺龙的部队。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没有象刘伯承、叶剑英那样到苏联留学,而是回到老家湘鄂西拉队伍,建立了红4军,后与洪湖地区周逸群、段德昌、许光达的红6军合并,建立红2军团。这支队伍最多时曾达到三万人,但两任政治领导都起副作用,影响了部队的发展。先是邓中夏来贯彻立三路线,使部队遭到极大损失;后来的夏曦贯彻王明路线,更是乱杀一气,怀疑一切,弄的人人自危,6军出身的领导干部几乎被杀害殆尽,一度全军团只剩下三个半党员:贺龙、夏曦、关向应和卢冬生,军团也缩编为红3军。红6军团原是中央红军系统的,前身是红3军团的红8军和湘鄂赣地方部队红18军。后来为了牵制敌人,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先期北上,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从湘赣地区赶到湘鄂西与2军团会合,一起活动。

由于任弼时党内地位高,两个军团会,得以解决夏曦问题,挽救了红2军团的命运。2、6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师后,按中央指示,2、6军团加上罗炳辉的9军团(当时归属四方面军指挥,改称32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前身是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起来的鄂豫皖红军。最早部分是黄麻起义余部组成的第七军,后改称11军31师;商南起义部队为32师;六霍起义部队为33师。创始人吴光浩军长牺牲后,徐向前接任军长。后11军改称红1军,许继慎任军长。后来,1军与蔡申熙的15军(原3军团8军余部发展起来的)合并,改称红4军,旷继勋、徐向前先后任军长;同时,鄂豫皖又建立了一支新部队25军;不久,4军、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由于张国焘决策失误,队伍在鄂豫皖呆不住了,转移到了四川,在那里建立了川陕根据地,鼎盛时期有5个军,近10万人。但使它如此强大究竟是谁的功劳,至今没有明确的评价。一号人物张国焘先是叛变中Gong,后遭国民党唾弃,除了他在回忆录中自我标榜外,谁都恶心他,因此很少有人论及他的领导才能。二号人物陈昌浩精明强干,但政治上有张国焘做主,军事上有徐向前指挥,而他后来指挥西路军时遭到惨败,使他的水平究竟如何让人颇有疑问。前一段网上有一篇文章《红军中最大的冤案》,就是为陈昌浩抱屈,但该文章题目耸人听闻,内容华而不实,作者对党史军史了解不深,写作态度不够严肃。三号人物徐向前是有军事才能的,但他是张国焘一手提拔起来的,究竟有多少自主权也很难说,连他的夫人被张逮捕杀害他都无法阻拦。

红一、四方面军长征中先联合又分裂,造成了两军的严重对立。本来四方面军人多势众,但先是张国焘南下战略失败,随后西路军失败,两个军全部损失,只有李先念率领一小股部队逃出,连总指挥徐向前都是要饭才回到陕北的,这使得张国焘底气大虚,从此双方攻守逆转。许世友等四方面军将领就是在红大上学时因为不满一方面军的歧视,才计划出逃回四川打游击的。

陕北红军:陕北红军从规模和影响上讲,不能与三大主力红军相提并论,但它在红军的存亡绝续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说到陕北红军,不能不先提及鄂豫皖红军。当初鄂豫皖红军主力西征四川时,留下了一小股部队红25军,由沈泽民、徐海东、吴焕先率领,在当地打游击,后来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就是这支部队的。但这支部队在蒋介石的重兵围剿下很难继续立足,于是在沈泽民牺牲后,由中央派来的军长程子华和徐海东等人率领也开始长征,并最先到达陕北。到陕北后,他们发现那里有刘志丹的两块小根据地,于是两支部队合并,建立了红15军团,徐任军团长、程任政委、刘任副军团长。正宗的陕北红军其实是很弱小的,但这支小部队却出了个大人物高岗,此人曾一度被毛泽东作为接班人培养,地位和刘、周并列。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时,从出发时的八万人减少到八千人,1、3军团合并为1军团,于是15军团加入进来,组成了新的红一方面军。当时的15军团兵强马壮,但徐海东坚决服从中央指挥,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对中央帮助极大。因此毛泽东一直很感激徐海东,称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尽管他后来因伤病长期休养,没有工作,但55年授衔时仍排为第二大将。

二、抗战时期

抗战时期,原来的四大山头逐渐演变为五大山头。

三大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红一方面军改编为第115师,红二方面军为第120师,红四方面军为第129师。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下辖343旅,旅长陈光,为原1军团部队;344旅,旅长徐海东,为原15军团部队。平型关战役后,林彪受伤出国,这支部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聂荣臻率领,建立了晋察冀军区,成了一个新的山头,即以后著名的华北山头。“华北山头”这个词文革时曾很常用,杨余傅被打倒时开始批华北山头,一直批到九一三事件之后。晋察冀军区除了聂荣臻从115

师带去的基本部队外,后来又加入了两股,一股是原东北军吕正操部建立的冀中军区,另一股是李运昌建立的冀热辽军区。第二部分主要是由罗荣桓、陈光率领的343旅,东出山东,建立了山东军区。第三部分是344旅部队,后一分为二,一部由杨得志率领建立了冀鲁豫军区,另一部由黄克诚率领建立了苏北军区,皖南事变后该部加入了新四军。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治部主任关向应。下辖358旅,旅长张宗逊,为原2军团部队;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为原6军团部队。由于贺龙过于看重统一战线,该师不注重建立根据地,一直发展缓慢,是几支部队中最弱的,该师建立的晋绥军区与其他几大根据地相比要小的多。担任120师副师长是萧克一生最辉煌的时候,后来就不再得志了。八路军中另外两位副师长聂荣臻和徐向前后来都是元帅,萧克却只授了个上将军衔,这主要是因为二、四方面军会师时,萧克支持张国焘,被毛泽东视为叛徒。王树声尽管在一、四方面军会师时也坚决支持张国焘,但他本就是四方面军的人,各为其主,也不为过,毛泽东能原谅他,55年仍授他大将军衔。而萧克是毛在井冈山的老部下,因此不能容忍。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张浩(林彪堂兄)。恢复政委制后,邓小平接替因病去职的张浩,担任政委。下辖385旅,旅长王宏坤,为原4军部队;386旅,旅长陈赓,为原31军部队。该师活动范围主要在晋冀鲁豫地区,以385旅为主建立了太行军区,386旅为主建立了太岳军区,还有陈再道的冀南军区,后来,115师的冀鲁豫军区也划归129师管辖。

原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既包括原中央红军留下的部队,如陈毅部、粟裕部;也包括原红25军留下的部队,如高敬亭部;还有谁也不属的小部队,如闽东的叶飞部。尽管它是个军,但级别只能与八路军的师平级。这又形成一个新的山头。不过,中央从八路军派出了大量部队加入新四军,使新四军的成分大为改变,后来,只有粟裕的一师和谭震林的六师是比较纯的新四军部队,其他几个师都是原来八路军的部队

了。还有个特殊情况:李先念的新四军五师,虽然名义上属新四军序列,但它归中央直接领导,其实是个小山头。他的部队既不是由原南方游击队组成,也不是八路军部队南下,而是李先念从延安带一部分干部过去自己发展起来的。到抗战后建立了中原军区,更明确脱离了新四军领导。

三、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原来的五大山头格局不变,但地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东北:抗战胜利后,中央原准备派林彪到山东军区接管老部队,但半路上改派他即刻出关,和国民党抢占东北地盘。然后,山东军区的老部队(原343旅发展起来的)和新四军3师(原344旅发展起来的)从海路陆路分别进入东北,建立了东北根据地。随后建立了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但这支部队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红一方面军山头了,高级指挥员里四方面军的干部很多。程子华的冀察热辽部队原属晋察冀军区,但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部队隔断了两处的联系,该部队改隶东野指挥,即后来的13兵团,但该兵团被林彪视为异类,屡受排挤。

西北:彭德怀在党的“七大”后召开的华北工作会议上挨了一通批判后,不再让他上前线指挥作战了,只担任解放军的参谋长,协助毛朱。但他不甘寂寞,胡宗南进攻陕北后,再次向中央请缨,鉴于他的指挥才能,毛泽东把贺龙部队交给了他,(在此以前,贺龙已只管后勤供应工作了,野战部队由张宗逊负责。)组建了西北野战军。贺龙只负责晋绥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改为西北军区。军区和野战军分头管理,各战略区中只有西北地区一家有这种现象。

中原:抗战胜利后,原129师的晋冀豫区加上杨勇的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了晋冀鲁豫军区。1947年,按照中央战略部署,刘邓大军抢渡黄河,进军大别山,建立了大中原军区(与原李先念的小中原军区相区别),原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原李先念部改隶

刘邓指挥。49年整编后二野有三个兵团,杨勇5兵团就是原冀鲁豫军区部队,陈赓的4兵团是原太岳军区部队(386旅),陈锡联的3兵团是原太行军区部队(385旅)。

华北:抗战胜利后,晋察冀和其他战略区一样分为两摊,主力部队组建为野战军,军区管地方部队和后勤供应。刘邓大军南下后,原晋冀鲁豫军区与晋察冀军区合并,建立了华北军区。1949年全军整编时,华北野战军未加入野战军序列,三个兵团直接受中央指挥。这三个兵团只有杨成武的20兵团是晋察冀的老部队,周士第的18兵团是原129师的太岳军区部队,杨得志的19兵团是原冀鲁豫军区部队。后来,18、19兵团都划归一野指挥。

华东:115师的部队进军东北后,原山东军区交给新四军,陈毅任司令兼新四军军长,原新四军的地盘建立华中军区暨野战军,中央原定由粟裕任司令,但他很谦虚,坚持由张鼎丞任军区司令,自己任副司令兼野战军司令。当时的华中军区只是战略上受陈毅指挥。同时,陈毅对山东军区的原八路军部队指挥也不顺利,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指挥员时有冲突,加上分兵造成的兵力不足,所以,解放战争初期华东战场形势并不乐观。鉴于此,中央决定华中山东合并为华东军区及华东野战军,这才摆脱了被动局面。

三大战役后,地域又发生变化。东北野战军改称四野,一直打到广东,建立了中南军区,辖豫鄂湘粤桂五省,解放后改称广州军区。华东野战军改称三野,华东军区辖苏浙皖闽赣沪六省市,解放后改称南京军区。中原野战军改称二野,解放大西南后,建立了西南军区,辖云贵川藏四省区,解放后改称成都军区。西北野战军改称一野,西北军区包括陕甘宁青新五省区,解放后改称兰州军区。华北野战军整编时已经撤消,华北军区辖京津冀晋蒙五省区市,解放后改称北京军区。东北野战军入关后,东北军区依然存在,辖黑吉辽三省,解放后改称沈阳军区。山东军区建国初期对华东军区呈半独立状态,后志愿军归国后,大部分留在山东军区,于是该军区彻底独立,解放后改称济南军区。四方面军抗战以后基本上被分散,各部队都有,以后的地域性就不太明显;二方面军人数本来就少,又是由两部分合并而成的,地

域性也不明显,西北地区六军团的人略多一些;比较明显的是广州军区、南京军区和北京军区。南京军区是新四军的地盘,北京军区是聂荣臻的地盘,而林彪九一三时想到广州另立中央更说明了问题。

毛泽东对待山头的态度是:承认山头、消灭山头。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就是为了消除山头。但山头的真正消除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事了。(转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五)

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史上的70个军(五) 仅供参考 第41军: 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948年11月改称第41军,辖第121、第122、第123、第154师,吴克华任军长,莫文骅任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平津、广西等战役。 第42军: 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1 948年11月改称第42军,辖第124、第125、第126、第155师,万毅任军长,刘兴元任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平津、鄂西等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 第43军: 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1948年11月改编为第43军,辖第127、第128、第129、第156师。洪学智任军长,赖传珠任政治委员。先后参加平津、渡江、湘赣等战役。1985年10月该军被撤销。 第44军: 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1948年11月改称第44军,辖第130、第13l、第132、第157师,邓华任军长,吴富善任政治委员。先后参加平津、湘赣等战役,1952年10月该军番号撤销。 第45军:

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1948年11月改称第45军,辖第133、第134、第135、第158师,黄永胜任军长,邱会作任政治委员。参加了平津、广西等战役,1952年10月该军番号撤销。 第46军: 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1948年11月改编为第46军,辖第136、第137、第138、第159师,詹才芳任军长,李中权任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1985年该军被撤销。 第47军: 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1948年11月改称第47军。辖第139、第140、第14l、第160师,梁兴初任军长,周赤萍任政治委员。先后参加平津、宜沙等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 第48军: 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1948年11月改称第48军,辖第142、第143、第144、第16l师,贺晋年任军长,陈仁麒任政治委员。参加了平津、湘赣等战役,1952年3月该军番号撤销。 第49军: 前身是东北军区第12纵队。1948年11月改称第49军,辖第145、第146、第147、第162师,钟伟任军长,袁升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分类

一、军官的军衔 现役军官军衔共设三等十级: 即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海军、空军军官的军衔分别冠以“海军”、“空军”字样; 专业技术军官的军衔冠以“专业技术字样”。 军官佩带的肩、符号必须与其军衔相符。 二、士兵的军衔 士兵军衔是区分士兵等级表明身份的称号、标志和国家给予士兵的荣誉。 士兵军衔按兵役性质分为: 志愿兵役制士兵军衔(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和义务兵役制士兵军衔(上等兵、列兵)。 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 高级士官(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中级士官(上士、四级军士长)、 初级士官(下士、中士)、 兵(上等兵、列兵)。 士兵军衔中,一级军士长为最高军衔,列兵为最低军衔。海军、空军士兵的军衔分别冠以“海军”、“空军”字样。 士兵必须按规定佩带与其军衔相符的肩章、符号。 现行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1.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2.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委员为上将; 3.大军区正职为上将、中将,大军区副职为中将、少将; 4.正军职为少将、中将,副军职为少将、大校; 5.正师职为大校、少将,副师职为上校、大校; 6.正团职为上校、中校,副团职为中校、少校; 7.正营职为少校、中校,副营职为上尉、少校; 8.正连职为上尉、中尉,副连职为中尉、上尉;

9.排职为少尉、中尉 专业技术军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中将至少校;中级专业技术职 务为大校至上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为中校至少尉。 志愿兵役制士兵按军衔等级分为:高级士官(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中级士官(四级军士长、上士);初级士官(中士,下士)。义务兵役制士兵为最高军衔 文职制度: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文职干部是被任命为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 办事员级以上职务,不授予军衔的现役军人,是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 文职干部按照工作性质分为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和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 文职干部编制范围:军队中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医疗卫生、教学、新闻、出版、图书、档案、文化艺术、体育等单位的部分专业技术干部职务,以及机关、院校、医院等单位部分从事行政事务、服务保障的干部职务。 文职干部的职务等级: 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的专业技术职务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 等级分为1级至14级,1级为最高级;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的职务分为正 局级、副局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一级科员、二级科员、 办事员。文职干部的级别设置为特级、1级至9级,特级为最高级。文职干部的待遇基本与现役军官的待遇相同。 文职干部着制式服装,佩带帽徽、肩章、军种符号、领花。根据工作 需要,文职干部可以改任军官,并按照有关规定评定授予军衔。 等级称号: 在旧中国和现在的台湾地区称作“军衔”。 军衔的等级,通常由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和士兵构成,有的国家 在将官之上还设有元帅,在尉官与士官之间还设有准尉。军衔按获得者的 兵役状况和所在部队的专业性质在横向上又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许多国家 的法律规定,军衔是军人的终身荣誉,非经法律判决不得剥夺,不犯错误不得降低,具有一定条件的军人退役后,在规定的场合有权者佩带军衔符号的军服。实行军衔制度的意义,主要是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部队的指挥与管理,促进正规化建设, 对国际联盟作战和军队间交往也具有重要作用。 军衔等级设置的数量每个国家各不相同,最多的设二十多级,最少的 只设十几级。军衔等级设置多少,总体上受本国军队的规模和编制体制的 制约。欧洲早期的军队最大编制是团,所以当时最高军衔只到上校,将军 则是代表君主或元首指挥作战的首领。以后,随着军队组织编制的扩大,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40种优秀品质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40种优秀品质 1.吃苦耐劳 社会发展,吃苦似乎是一件奢侈的事。但军营永远有不少苦头吃,高强度的训练和经常遇到的恶劣自然环境培养了军人“吃大苦耐大劳”的素质。回到地方,这种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便演化成特别能战斗的生产力。退伍兵在创业初期也是以“在部队什么苦没吃过”自勉。靠这种信念,他们渡过难关。 2.忍耐 两军对阵勇者胜,两军相持久者胜。在军队,常胜将军是那些能忍耐的人,在商界,能做最多的生意、有最多的主顾、行销最多的商品也是那能忍耐的人。忍耐,不但是军人的制胜法宝,而且是商人成功的关键。 3.牺牲(奉献)精神 当兵意味着牺牲,牺牲花前月下牺牲天伦之乐牺牲安逸生活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牺牲意味着奉献,你牺牲掉的东西就是你要奉献的。只有自己肯牺牲,别人才会奉献。牺牲是付出,付出那么多,回报一定丰厚。 4.善于总结 每年的年终总结、每月的思想汇报、每天的晚点名,总结向军人身上的军装,只要还穿着军装就有总结。总结知得失。成功总结 —1—

经验,经验越积越多;失败总结教训,教训越来越少。军人深谙骄傲使人落后总结使人进步的道理。 5冒险精神 特有的独属于军营的很多“第一次”对于不少人来说意味着冒险。第一次打靶是冒险、第一次投手是冒险、第一次演习是冒险、冒险精神就这样培养起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是商界真理。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的结果,只能给别人打工。 6.绝对服从 军人从军营第一课学会服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无条件地执行命令,没有服从就不会有胜利。整体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个体的服从精神,服从精神是高强执行力之母。 7.自信 在各种豪迈口号、激情标语和动员的熏陶下,再自卑的人军营也能帮他建立自信。自信是战斗力。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自己创业赚钱的本领充满自信,他说:“如果把我剥的一文不名丢在沙漠中,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8.纪律性 守纪律是军人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天下无贼》里葛优的团队敌不过单枪匹马的刘德华,“有组织,有纪律”是经验也是教训。组织内的个体如果缺少纪律性,该组织是一盘散沙。遵守纪律的本质是遵守游戏规则。没有老板会喜欢以破坏游戏规则为乐的员工。 9.责任感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六)

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史上的70个军(六) 仅供参考 第51军: 由武汉以南贺胜桥、金口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9兵团改编而来。1949年7月改编为第51军,辖第211、第212师,张珍任军长,杨春圃任政治委员。1950年11月该军番号撤销。 第52军: 由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一部改编而成。1949年11月改编为第52军,辖第214、第215、第216师,王劲修兼任军长,杨树根任政治委员。主要在广西桂北执行剿匪任务。1951年11月该军军部和番号撤销。 第53军: 由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保安部队为基础改编而成。1949年11月改编为第53军,辖第217、第218、第219师,彭杰如任军长,王振乾任政治委员。主要在广西桂北执行剿匪任务。1951年11月该军军部撤销。 第54军: 由原第45军和原第44军各一部合编组成。1952年10月改编为第54军。辖第130、第134、第135师,丁盛任军长,谢明任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第55军:

前身是第48军军部及第144师和第49军第145师、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等部。1952年10月改编为第55军,辖第144、第215、第219师,陈明仁任军长,王振乾任政治委员。担任守卫雷州半岛的任务。1985年10月31日该军番号被撤销。 第58军: 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及其改编的桐柏军区。1949年2月改编为第58军,辖第172、第173、第174师,孔庆德任军长,方正平任政治委员。成立后随即执行剿匪任务。1949年9月该军番号撤销。 第60军: 前身是华北军区第8纵队。1949年2月改称为第60军,辖第178、第179、第180师,王新亭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扶眉、秦岭、解放成都等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能标准的知识;《军人体能标准》的内容及制定过程 能力目标:使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军人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增强自己的体质,做好保家卫国的准备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经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能标准》日前正式颁发施行,全军和武警部队将按照这一标准组织实施体能训练。 《军人体能标准》是在1994年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发的《军人体育锻炼标准》的基础上,适应军事训练改革发展需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作战对军人体能要求,以增强官兵体质、打牢战斗力基础为根本目标,自2002年起,历时近5年时间修编而成。期间,总参谋部先后组织6所院校开展了15项专题研究,完成了体系结构的总体设计,组织了“渡海抗眩晕预适应训练试验”“高原训练生理负荷强度试验”等23项科研试验,采集了500余万组数据,于2004年初颁发《军人体能标准》(试行本),指导部队普遍试训,并在3次组织专家集中汇审修改,征求各军区、军兵种、总部机关和有关院校意见基础上,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容科学、标准适度、保障简便的《军人体能标准》。 《军人体能标准》由总则、通用体能标准、入伍训练体能标准、飞行人员体能标准和附录5个部分构成。 据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军人体能标准》拓展了适用范围,首次实现了对全军所有现役人员体能训练的系统规范;优化了结构体系,突破专业局限,将各军兵种现行训练大纲的36标准合并为通用、入伍训练、飞行人员三个标准,将体能项目整合为基础性、专业性和辅助性三类;创新了训练内容,把年龄、性别、海拔作为调节训练难度强度的主要参数,把体型标准作为军人必须达标的内容;着眼实战需要,删除技巧性、观赏性的体能项目,增加紧贴任务、符合实战的训练内容。这些新变化,有利于全体官兵开展体能训练、提高体能素质,便于各级根据岗位性质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对直接服务作战、提高训练效益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书评

读《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有感 本书真实详细描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诞生以来这80年得战斗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起,已经走过了80年的战斗历程。人民解放军的80年,是全心全意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80年,是战胜千难万险不断发展壮大的80年,是为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付出巨大牺牲、建立丰功伟绩的80年。 8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与全国人民一起,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夺取了政权,巩固了国防,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并且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在长期建军和作战实践中,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人民军队建设的道路,由一支弱小的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的、具有一定现代化程度的强大的现代化人民军队。80年来的历史表明,人民解放军无愧是一支人民军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中国革命的事实证明,“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80年来,人民解放军在发展壮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指导未来的中国军队建设、军事斗争,遏制战争和夺取战争的胜利,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些经验和启示是: 第一,始终不渝的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第二,坚持开展强有力的政治工作。 第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军队建设和作战实行正确的战略指导。 第四,努力探索不同规律的战争规律实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第五,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使军队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第六,加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 第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在纪念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当前国际形势虽然趋于缓和,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还未得到改变,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一系列的严重挑战。在新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将一如既往的坚决保卫国家领土、领海和领空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积极支持和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同时,全面加强军队建设使人民解放军沿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道路继续胜利前进。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确定的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是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为此,人民解放军的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包括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国防科研等,都将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导和统揽下,周密规划全面部署和深入展开。全军的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都服从于服务于这一战略方针的需要,都为确保这一战略方针的实现而展开并力争切实取得成效。人民解放军正“努力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前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开阔的视野和前瞻的眼光,坚持创新,积极迎接世界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以时不带我的紧迫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完成军事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坚定不移的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

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山,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

改称政治委员)。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党的洛川会议和我党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8月将红军主力部队改名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师和直属队。全军共4.6万人。同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 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由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八路军这个名称已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国民政府令其改变番号,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八路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该纵队是由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苏中军区独立旅和新四军第7师第20旅大部合编组成的华中野战军第6师发展而来的。 1938年春,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湘鄂赣、湘赣边、粤赣边、皖浙赣、湘南等到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共2300余人,改编组成新四军第1支队。陈毅任司令员,下辖第1、第2团。3月,第1支队到达皖南歙县岩寺镇集中。5月,陈毅率部东进,展开于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地区。同年冬,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调至苏南,由第1支队领导。同时,第1团调至皖南归第3支队领导。1939年5月,第6团进至苏州、常熟、太仓之间地区活动,改称江杭第2路军。在茅山地区又组建新的第6团。 1939年11月7日,第1支队领导机关与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领导机关。1941年3月,江南指挥部第2支队改编组成亲四军第16旅,归新四军第6师建制。1942年12月31日,新四军第2旅旅部率第4团南下与第16旅合并组成新的第16旅。1945年2月5日,第16旅改编为苏浙军区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支队及独立第2、第3团。第1纵队编成后,参加苏浙军区三次反顽战役。8月参加战略反攻,收复溧阳、金坛、句容、溧水等10余座县城。10月,渡过长江向北转移。 1945年11月,新四军苏浙军区第1纵队奉命从苏浙皖边北撤至江苏省东台县,改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王必成任司令员,江渭清任政治委员,段焕竞任副司令员,。陈铁君任参谋长,刘文学任政治部主任,下辖5个团,共1.1万余人。纵队成立后,在邵伯、樊川地区扼守京杭运河,保卫苏皖边区首府淮阴。1946年5月,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与苏中军区独立旅合编,组成华中野战军第6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下辖第16、第18旅,共1.4万余人。7月至8月,参加苏中战役,在泰兴、如皋、李堡、丁堰、林梓、分界等地,歼灭国民党军1.5万余人。10月,参加涟水保卫战,给进犯的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以重大杀伤,掩护了苏皖解放区后方机关的转移。此时,新四军第7师第20旅大部编入第6师,成立第17旅。12月,参加第二次涟水保卫战。1947年1 月上旬,鲁南战役期间,在苏北方向担任阻援。2月上旬,华中野战军第6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王必成任司令员,江渭清任政治委员,皮定均任副司令员,陈时夫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所属第16、第17、第18旅依次改称第16、第17、第18师,共3.5万余人。2月,参加莱芜战役,在攻占和扼守吐丝口战斗中,歼灭国民党军2.2万余人。4月,在泰蒙战役中担任阻援。5月上旬,挺进鲁南作战。中旬,回师北上参加孟良崮战役,会同兄弟部队抢占垛庄,切断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退路,封闭合围口,为战役全胜做出了贡献。7月,参加南麻、临朐战役。8月进入鲁西南作战。9月初,南渡黄河,参加沙土集战役。月底,和兄弟部队一起越过陇海路,进军豫皖苏边区,横扫民团、土匪等地方武装,攻克毫县、界首、阜阳、新蔡等城。12月,在平汉、陇海路破击战中,于毫县、鹿邑、太康地区担任阻援。1948年2月,攻占兰考县城,全歼国民党军第119旅,后进至濮阳地区进行新式整军运动。6月,参加豫东战役,先在兰考以东阻援,后参加围歼国民党军区寿年兵团。9月,参加济南战役,在鲁南准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政治工作条例总则(草案)[1] (一九五四年四月十五日) 第一条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 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保卫祖国、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缔造者和组织者。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路 线和军事路线是这个军队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紧紧地 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坚决地为着党的纲领、路线,为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二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同全国人民一道,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以高度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英勇果敢的行动,取得了抗美援朝斗争的胜利。 在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新 的历史时期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坚决遵循党在过渡 时期的总任务,发扬光荣传统,以苏联军队为榜样,积极地有步骤地建设自己成为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以 保卫我国国防,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保卫东方与世界和平, 第三条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设立党的 各级委员会,作为部队统一领导的核心;并确定党委统一的集体的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为党对军队的领导 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包括有关方针、政策、计划的问题,保证上级指示的执行问题,对部队的思想领导问题,干部调配、处理问题,以及部队工作的统一安排问题等等,除紧急情况得由有关首长紧急处理外,均先由党委员会讨论,做出决定,属于军事工作方面的由军事指挥员负责组织实施执行,属于政治工作方面的由政治委员负责组织 实施执行。政治委员和军事指挥员同为部队首长,对部队的各项工作共同负责,在一般情况下,政治委员又是党的全盘工作的主持者。这种党委统一的集体的领导下的首 长分工负责制,是由我国军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并 适合我军情况的既有统一领导又有分工负责的制度,是 我军完成一切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的保障。 第四条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 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政治工作就是党的工作。中国人民 解放军的各级政治机关是在各该上级党委、政治委员、政治机关和同级党委、政治委员领导下指导党的活动,管 理党的基层组织和进行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关,政治工作 的基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精神教育军 队,提高全体成员的共产主义觉悟,巩固军队内部和外 部的团结。在内部,保持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军事 工作、政治工作以及其他各种工作之间的团结;在外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 中国军队一直有很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而且具有中国特色,也就是说只有中国军队才具有这种传统。为什么我们的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能所向披靡,答案很简单,因为那是人民的军队。一个国家没有国魂,那会“国将不国”;一个民族没有民魂,必然会没落;毫无疑问,一个军队没有军魂,只能是一盘散沙,不会有任何战斗力。我们军队的军魂是什么,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放弃一切,甚至是最宝贵的生命! 我们这支军队的成立的时候就决定了他的军魂,80年前,为了挽救内忧外患(当权者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压迫)的民族,为了挽救多灾多难的劳苦大众,南昌城下,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2万余名国民革命军的官兵举行了起义,向压迫劳苦大众的反动势力打响了第一枪,有了我们现在这支人民军队的诞生。在众多脍炙人口、扣人心弦的红色经典革命歌曲里,一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浓缩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很多的优良传统!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我认为这句话的实质就是党指挥枪!这是“三大纪律”中的第一条纪律,也是最重要的纪律!党指挥枪这是一个绝不能更改的纪律!共产党是人民大众的党,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党;枪是指武装力量即中国人民军队,所以说党指挥枪就是由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党来指挥军队,这样才能为

广大劳动人民争取更多的利益!在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历次的革命斗争中正是一切行动听从党的指挥,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辉煌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和平发展时期,中国军队正是一切行动听从党的指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对现在的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这句话的含义是要保护人民财产不受侵犯,不要侵占人民群众的利益,哪怕是像一针一线这样细微利益也不要侵占,也要爱护。在很多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大娘为了感谢中国军队打败了敌人,会把家中最好的东西送给士兵们,士兵的军官总是笑容可掬地说,“大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我们革命队伍铁的纪律,您的心意我们领了,东西您拿回去!”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正是用事实说明,中国人民军队是和别的军队是不一样的,人民军队是保护群众利益,剥削阶级军队是侵占群众利益。他们不是为了某一小撮人的利益而革命,他们恰恰是为了最广大的劳动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是人民公仆还是人民公害的根本区别、根本标志!这样的纪律,这样的做法,将使人民群众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定不移拥护中国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因此,保护群众利益,制止侵害群众利益是一个原则问题,是关系到党的执政群众基础问题! 第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只有真正经历和磨练了艰苦,才能练就着不畏牺牲的精神和意志品质!中国人民军队一直拥有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英勇的意志品质、战斗精神和革命精神。正

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十大经典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十大经典战役 四渡赤水 时间:1935年1月19日——3月31日 地点:川、黔交界的赤水河 双方:红一方面军;国民党方面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 熟。 。 平型关凯旋的八路军 平型关战役作战图 平型关大捷 时间:1937年9月25日——9月27日

地点:山西省灵丘县西南平型关 双方:八路军第115师;日军板恒征四郎第5师团21旅团一部。 结果: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全部辎重车辆 意义: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的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伪军 时间: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 地点:东北战场 双方:东北野战军;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 结果:歼灭东北“剿总”及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整师及地

方部队计47.2万人,俘虏国民党军少将以上军官186名。 意义:辽沈战役的胜利,抢占了战略先机,使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 庆祝太原解放的资料照片 太原战役 达38 83 意义:淮海战役是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毛泽东欣喜地指出,淮海战役的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也基本上解决。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天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手稿

资料图:林彪写给陈长捷的信 平津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地点:华北地区 双方: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傅作义集团。 金城战役要图 金城战役 时间:1953年7月13日——7月27日 地点:抗美援朝东线战场金城以南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实施军事战略转变,对八路军、新四军进行了调整。中央军委所辖各大单位改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山东军区、华中军区、晋察冀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中原军区和华南各游击纵队。同时组建野战部队,建立了野战指挥机构。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及西北军区 (一)、晋绥野战军晋绥野战军和晋绥军区野战纵队是为适应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的需要而成立的。1945年8月11日,中央军委命令成立晋绥野战军,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贺龙兼司令员,关向应兼政治委员(后李井泉),张宗逊任副司令员,李井泉任副政治委员,张经武任参谋长(后许光达代),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后孙志远)。下辖第358旅、独立第1、第2、第3旅和以后成立的独立第4、第5旅。8月21日,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内调出,直属中共中央军委领导。1945年8月,晋绥野战军和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内调出,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由贺龙、李井泉统一指挥,担负向日伪军开展大反攻的任务。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部队,仍沿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番号,其编制序列和领导人如下:1、1945年8月晋绥野战军编制序列

司令员: 贺龙(兼)(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政委: 关向应(兼)(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因病未到职)高岗(代)(不久奉调赴东北)习仲勋 副司令员: 徐向前(后调晋冀鲁豫军区)张宗逊 副政委: 谭政(不久奉调赴东北)李井泉 参谋长: 张经武许光达(代) 政治部主任: 孙志远 副参谋长: 李夫克 政治部副主任: 冼恒汉下辖第三五八旅、独立第一旅、独立第二旅、独立第三旅、独立第四旅、独立第五旅。第三五八旅旅长: 张宗逊(兼)黄新庭(10月以后)政委: 余秋里 独立第一旅旅长: 高士一王尚荣(11月以后)政委: 朱辉照独立第二旅旅长: 许光达政委: 孙志远(兼)独立第三旅旅长: 杨嘉瑞政委: 金如柏 独立第四旅(1945年11月成立)旅长: 顿星云政委: 杨秀山 独立第五旅(1946年10月成立)旅长: 贺炳炎政委: 王赤军 2、1945年12月晋绥野战军编制序列在贺龙赴晋绥前线后,由王世泰代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高岗兼代政治委员(关向应因病不能坚持工作),徐向前任副司令员,谭政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简称武警部队)序列中有一支最危险、最辛苦的兵种,它就是--武警森林部队! 前天在医院碰到两个消防战士,他们问我们是什么警种,我们说是森林,他居然问我们森林是干嘛的,这要是地方人就算了,你一个武警战士还不知道,哼,要不是我心情好不非得把你的牙打掉!武警部队序列之森林部队,你们知道武警森林部队吗?也许当我提到武警森林部队的时候有太多的人感到陌生,更多的兵种会说森林部队是最舒服的兵种!我想要告诉大家:如果你真的没有身临其境就不要乱评论。 有人说武警内卫比我们累~他们的武装越野是背着八一式自动步枪再外加一个小背包,野战部队累!解放军部队累!那也叫累吗?我们每次要背着三十五公斤以上重的背囊、还要扛着十一公斤重的风力灭火机进行武装越野,每个星期还要进行一次野外拉练三十公里和急行军,回来后我们一样是全身湿透、脚上全是泡,如果你掉队了的话(当然并没有)回到营区你一个人围着大操场全副武装先来十圈开跑吧,每年还要有长达一个月之久的野外驻训,主要练习野外生存(一袋单兵食品、一块压缩饼干和一水壶水要生存一个星期,期间还要训练) 爬山和徒步行军!其训练强度仅仅次于特种部队! 这只是一项代表性训练,也最不是最累最让人心寒的!在每次执行灭火作战的时候,坐着运兵车,装备往车里一放、本来就坐三十个人却要挤上四十个人,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那叫遭罪啊,那种感觉、那种滋味,没有真正尝试过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坐车行进还好,在大森林里全副武装往山上爬也不算什么。因为你接近火场的时候是徒步的,路程自然也不会太远,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如果是坐飞机进入的那就完了,因为回去的时候大都是 走着回去,没有个几天几夜是出不来的。 上山的时候并不是很好,山上没有路,全是小树和丛灌,前面专门有人拿着砍刀开路的,很是辛苦,一趟山下来全身都会被刮伤!吃饭多时候是单兵食品,特别是休息的时候,晚上山里像冬天一样冷,而且是那种冰冷的感觉!最难受的时候是根本不允许你休息,无情的大火 在不断的燃烧森林资源、不断吞食和破坏着我们的生态环境! 知道森林大火的燃烧速度吗?每小时几十公里!在大山里你能跑多快,而且因大火产生的热流又有什么能阻挡吗?而我们只能拿着二号工具、(新兵时总爱叫拖布)风力灭火机一点点 突破,更多的时候是两三天也不休息一次,记得第一次上山打火是在黑龙江呼中自然保护区,山很高、林很密,在接近火场的时候风向突变,后面有人已经被大火烧了,要不是队长指挥正确、风向改变的话我们一个中队恐怕就全军覆灭,在灭火作战中被大火烧伤你知道是什么后果吗?首先是手上、脚上全是水泡、严重点可以说是毁容,那里的浓烟也可以让人窒息!当然也不排除遇到野兽的意外,在火场休息的时候如果你一个人去厕所就一定不要走远,茂密的森林很容易使人迷路,一旦迷山,那得看你小子“迷山自救”的军事理论学的怎么样了,哼哼,如果你小子在上课的时候偷玩手机的话,那么你能够生存的几率会很小!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我们森林武警并不是单纯的森林防火灭火,我们的职责还有防讯抗洪、

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十大经典战役

盘点: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十大 经典战役 1、四渡赤水 时间:1935年1月19日——3月31日 地点:川、黔交界的赤水河 双方:红一方面军;国民党方面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3个旅,川军12个旅,桂军3个师,黔军3个师。 结果: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意义:坚定的战役决心与灵活的战役行动相结合的典范;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这场战役是毛泽东的得意之笔;毛泽东军事思想从此走向成熟。 2、直罗镇大捷 时间:1935年11月20日——11月23日 地点:陕北直罗镇 双方:红军第1、15军团;国民党东北军5个师。 结果:毙敌1000余人、俘虏5300余人,缴获各种枪3500余支(挺)。

毛泽东:直罗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3、平型关大捷 时间:1937年9月25日——9月27日 地点:山西省灵丘县西南平型关 双方:八路军第115师;日军板恒征四郎第5师团21旅团一部。 结果: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全部辎重车辆意义: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的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百团大战 时间:1940年8月20日——12月5日 地点:华北地区 双方:八路军105个团;日伪军。 结果:毙伤日军第35师团步兵旅旅长;阪田泰次郎少将以下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虏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意义:开辟了敌后战场新局面,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和“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梦想。 5、辽沈战役 时间: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十三个王牌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十三个王牌军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作战部队的编制主要是以纵队(军)为主,而这三年多的时间又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时候,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解放军作战的战史是以解放战争为最重要的篇章。因此,我精选了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功显赫的英雄纵队(军),由于这些部队都是身经百战,我不可能把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每一个作战都说到,只能简单的说一下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亮点,又因为精选的数量正好是十三个,故把他们称为军威无敌人民解放军的十三个王牌军。 这十三个纵队(军)是依靠他们光荣的战史选进的,但是以下我给他们之间的排序不是以战功战力而定,首先是按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前后排序,野战军中的各纵队排序又是以王牌军番号前后而定,特此声明,请大家不要误解。 王牌军(一)、华北军区60军 司令员王新亭 8纵(军)是华北军区表现最出色的一个纵队(军),8纵(军)打运城、攻临汾、战晋中、克太原,仗仗主力,仗仗打得精彩,临汾战是我军由运动转向攻坚第一战,在严重缺火器的情况下,面对临汾易守难攻的坚城,巧用土行孙战法,用坑道爆破,破敌防线23旅,被中央军委授于:光荣的临汾旅。8纵(军)出其不意直朴晋中,先在张兰镇灭阎锡山的精锐主力美械亲训师及亲训炮兵团之后,又围赵承授集团的1号主力,为我军晋中大捷立头功。太原战中,8纵(军)出色完成最为艰难的外围战,为克华北最大堡垒太原,做出重要贡献。1949年2月编为60军,参加进军西北,西南的围歼战。 王牌军(二)、华北军区63军 司令员:先杨成武,后郑维山 3纵(军)为华北劲旅,在保北战场坚持作战,诱敌生误觉,令敌第三军北上,使我军终获清风店战役大捷,3纵(军)为主力攻克石家庄,首开我军攻取大城市的先例。在涞水战役中,3纵(军)一面围攻涞水,一面集中主力抓住战机,勇于打援,围歼驰援的傅军1号主力35军,王牌虎头师32师,就在这时敌骑4师又飞兵赶到,3纵(军)又兵进行阻击,身处3面顽强作战,英雄果敢向敌纵深猛插、分割,刀斩虎头师o在新宝安战役中,3纵2面受敌,一面猛突王牌35军,一面果断阻击104军,为消灭傅1号主力35军,立下头功。1949年1月编为63军,以后攻太原、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该纵队是由山东军区所属鲁南军区和滨海军区部分部队发展而来的。 1945年9月14日,山东军区所属鲁南军区第3、第5团和第2军分区主力团,组成山东军区第8师,王麓水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下辖第22、第23、第24团,共1万余人。10月,归津浦前线指挥部指挥,参加界河、兖州、枣庄、韩庄等战斗,攻占邹县、滕县两城,歼灭国民党军第19集团军9000余人,师长王麓水在滕县战斗中牺牲。 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8师,何以祥任师长,丁秋生任政治委员。6月底,南下淮北,8月,参加泗县战役。9月,参加两淮保卫战,在来安集、渔沟一线,配合第2纵队阻击国民党军第7军增援。10月底,北返鲁南,出击台儿庄、枣庄,攻占南北罗、陶沟桥、燕子景等地。12月,在宿北战役中,攻占制高点峰山、晓店子,全歼国民党预备第3旅6000余人。1947年1月,在鲁南战役中,攻克尚岩、凤凰山和马庄,协同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第26师师部。 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第8师与滨海警备旅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何以祥任司令员,丁秋生任政治委员。下辖2个师,第8师番号不变,滨海警备旅改称第9师,共2.5万余人。2月,在临沂附近阻援,保障莱芜战役的顺利进行。3月23日,鲁南军区第10师归第3纵队建制,改称第7师。4月,配合兄弟部队发起泰安战役,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72师,俘师长杨文泉以下官兵1.1万余人。5月,于新蒙公路阻援,保障了孟良崮战役顺利进行。6月至7月,向外线出击,连克大汶口、宁阳等地。9月初参加沙土集战役。9月下旬,进军豫皖苏边区作战。11月,破击津浦路宿县及固镇段。12月13日,参加平汉路破击战,破击许昌至官亭段铁路,并攻占许昌城。25日至26日,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攻克金刚寺,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3师后,南下围攻确山,迫使国民党军主力从大别山回援。 1948年1月,第7师机关分散至豫皖苏边区各分区工作,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其部队分别编入第8、第9师。3月,参加洛阳战役,担任对洛阳城东南和北面的主攻,全歼国民党军青年军第206师。第8师第23团第1营首先突破东门,华东野战军授予"洛阳营"荣誉称号。6月,参加豫东战役,与兄弟部队一起攻占开封,全歼守敌。9月,参加济南战役,为解放济南做出了贡献。11月至次年1月,参加淮海战役,协同兄弟部队先在徐州以西张公店歼灭国民党军第181师和曹县保安旅,后在歼灭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中做出了贡献。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建制。孙继先任军长,丁秋生任政治委员,来光祖任参谋长,刘春任政治部主任。第8师第24团和胶东军区南海独立团合编为第64师,马冠三任师长,李荆山任政治委员;第8师第22团、第23团改编为第65师,陈士法任师长,王六生任政治委员;第9师改称为第66师,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现代化而斗争* (一九五六年九月十八日) 彭德怀 同志们: 我完全同意刘少奇同志的政治报告、周恩来同志发 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报告和邓小平同志 修改党章的报告。现在我代表军委,就军事工作向大会 作一次简单的汇报。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斗 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的道路,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 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反复的胜利和失败而最 后走向胜利的。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就积极领导了我国一九二四 年到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当革命势力伸入长江流域、 工人农民运动大发展的时候,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这是彭德怀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军事工作的发言。 的国民党反动派,就立刻暴露了反革命面目,于一九二七 年春夏之交发动反革命政变,以史无前例的白色恐怖袭 击了当对的革命势力,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被屠杀了。但是共产党和革命人民并没有被压服,相反 的激起极大的义愤,纷纷以武装起义回答了反动派的白 色恐怖。其中最著名的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 义,并在起义中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一九二七年十月,秋收起义部队的一部分在毛泽东 同志领导下,首先进到湘赣边境的井冈山地区;随后,南 昌起义部队的一部分到达井冈山会合,建立了以井冈山 为中心的湘赣边区革命根据地,举起镰刀锤头的红旗,喊 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向党和全国人民指出了一条正 确的奋斗道路,形成了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在这个中 心影响之下,各省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纷纷建立红军 游击队和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各地区红军游击 队,经过几年反“围剿”的激烈斗争,在大量消灭国民党军 队和地主武装之后,发展到三十万人,建立了千万人口以 上的革命根据地。然而,到了一九三一年,党被王明、博古 教条主义者所统治,无论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都犯了严 重的“左”倾错误,使多年辛苦流血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 地几乎全部丧失,人民军队也几乎全部毁灭。具有伟大历 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的领导,确立了毛 泽东同志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才扭转了这个危险的局势, 红军的基本战斗骨干才得以保存下来。这个时期,我党我 军受到了极大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 争的经验,使全党全军基本上认识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 线和军事路线,从而为抗日战争准备了极有利的条件。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 犯,到一九三七年“七七”,即向我国举行大规模的军事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