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维修标准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验收标准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验收标准第 6.4.1条线路设备大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 6.4.1相关项目进行验收,主要项目(轨道几何尺寸、线路锁定、道床清筛、捣固质量)一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
如有主要项目不符合标准,次要项目漏项或不合格,经整修后复验达到标准,评为“合格”。
线路大、中修验收标准表6.4.1序号项目质量标准1 轨距1.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2. 轨距变化率(不含规定的递减率)允许速度大于120km/h正线不得大于l‰,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 正线及到发线不得大于2‰,其他站线不得大于3‰2 水平符合作业验收标准3 轨向1.直线目视顺直,符合作业验收标准2.曲线方向圆顺,曲线正矢符合作业验收标准3.曲线始、终端不得有反弯或“鹅头”4 高低1.目视平顺,符合作业验收标准2.轨面标高与设计标高误差不得大于20 mm5 三角坑符合作业验收标准6 捣固1.捣固、夯拍均匀2.空吊板:无连续空吊板;连续检查50头,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8%,其他站线不得超过12%7 路肩及排水1.路肩平整,无大草,并有向外流水横坡2.符合设计要求8 道床1.清筛清洁,道砟中粒径小于25mm的颗粒质量不得超过5%2.清筛深度达到设计要求3.道床密实、符合设计断面,边坡整齐9 轨枕1.位置方正、均匀,间距和偏斜误差不得大于40 mm 2.无失效,无严重伤损3.混凝土宽枕间距和偏斜误差均不得大于30 mm10 扣件1.混凝土枕(1)扣件齐全(2)螺旋道钉无损坏,丝扣及螺杆全面涂油(3)弹条安装正确,符合要求,不符合标准的不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且无连续失效(4)轨距挡板和挡板座顶严、密靠、压紧,不密贴(缝隙大于2 mm)的数量不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且无连续失效(5)轨下垫板无缺损,歪斜大于5 mm者不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2.木枕(1)垫板歪斜及不密贴者不得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2)道钉浮离或螺纹道钉未拧紧不得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11 新钢轨及配件1.钢轨无硬弯,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大于1 mm2.接头相错:直线不得大于20 mm,曲线不得大于20 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3.轨缝每千米总误差:25 m钢轨不得大于80 mm4.接头扣件涂油,扭矩达到标准12 再用轨及配件1.钢轨无硬弯,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大于1 mm2.接头相错:直线不得大于40 mm,曲线不得大于40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3.轨缝每千米总误差:25 m钢轨不得大于80 mm,12.5 m钢轨不得大于160 mm4.接头扣件涂油,扭矩达到标准13 无缝线路钢轨及配件1.轨条端头位移不得大于20 mm,固定区位移不得大于5mm2.缓冲区接头相错量不得大于40 mm3.焊接质量符合《钢轨焊接》(TB/T1632.1~TB/T1632.4)的要求4.现场焊接接头位置符合第3.10.10条的规定5.在设计锁定轨温上、下限范围内,缓冲区接头轨缝与设计轨缝相比,误差不得大于2 mm6.锁定轨温应符合设计要求7.缓冲区接头扣件涂油,采用10.9级螺栓,螺栓扭矩900~1100N·m14 护轨1.符合桥面布置图规定2.轨底悬空大于5mm处所不超过8%3.护轨与基本轨间距离符合规定4.护轨顶面高于基本轨顶面不大于5mm,低于基本轨顶面不大于25mm5.梭头各部联结牢固,尖端悬空小于5mm6.接头靠基本轨一侧左右错牙不大于5mm7.护轨道钉或扣件齐全完好,道钉浮离2mm或扭矩不符合规定者不超过5%15 防爬设备1.安装齐全,无失效2.普通线路爬行量不得大于20 mm16 道口1.铺面平整牢固,轮缘槽符合标准2.两侧平台平整3. 排水设施良好4. 道口防护设施齐全有效17 线路外观1.标志齐全、正确、清晰2.钢轨上的标记齐全、正确、清晰3.弃土清除干净4.无散落道砟5. 施工拆除及临时拆开的防护栅栏按标准恢复,无开口及破损18 旧料回收旧料如数回收,运至指定地点,堆码整齐,并按规定移交第6.4.2条道岔大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6.4.2相关项目进行验收。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适应普速铁路运营要求,规范线路设备管理,提高线路设备修理和技术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则。
第1.0.2条线路设备修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维修策略,保持和恢复线路设备安全性、可靠性。
第1.0.3条线路设备修理分为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
线路设备大修是为全面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固有可靠度而对线路进行的大规模修理。
线路设备维修是根据线路设备变化规律,维持列车以规定速度安全和不间断地运行而对线路进行的日常维护和小规模修理。
第1.0.4条线路设备修理采用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
线路设备大修以周期修为主,日常维修以状态修为主。
第1.0.5条线路设备修理应贯彻“修理标准与线路等级匹配、投入产出经济合理”理念,实行线路分级管理。
第1.0.6条优化劳动组织,实行检、养、修分开,大力推进检测、修理专业化建设;积极推行工务、电务、供电等专业日常维修一体化管理,促进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融合。
第1.0.7条线路设备修理实行天窗修制度,铁路局集团公司应安排足够数量的天窗,以满足线路设备修理的需要。
大力推广“集中修”。
第1.0.8条积极推行机械化,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作业效率,保证作业质量。
第1.0.9条积极利用现代检测监测技术加强线路检测,利用大数据提升智能化分析水平,实现对线路的智能分析,精准修理,完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第1.0.10条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应遵守本规则。
铁路局集团公司应根据本规则制定实施细则。
第1.0.11条本规则适用于1435mm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200km/h以下的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重载铁路除外)。
重载铁路暂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非标准轨距铁路线路修理办法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并报中国铁路总公司备案。
本规则未涉及的内容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第一节基本要求第2.1.1条积极推进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提高修理质量和作业效率,确保作业安全。
铁路线路维修作业标准
铁路线路维修作业标准铁路线路的维修作业标准是针对铁路路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损坏和磨损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排查和维修。
铁路线路的维修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工作内容包括路基、道床、轨道、道岔、接触网等方面,其维修标准不仅涉及到安全、舒适、准时的旅途,还关系到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保障国家重大安全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铁路线路维修的标准应根据不同线路的使用情况和特点制定,以便对路线的维修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和实施。
对于铁路线路的维修标准,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路基维修标准铁路的路基维修是指修筑铁路时开挖出路基的那部分土壤,并在其上井筑路基的一系列工作。
路基的优劣是保证行车安全和车辆舒适的重要因素。
针对不同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制定路基维修工作的标准进行路基的维修。
道床维修标准道床是指路基上的铺设石子或者沙子的部分,它在道轨的基础上起到缓冲、分散载荷的作用,对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和舒适性有着重要作用。
在道床的维修时,应注意维修前和维修后的道床高程变化情况以及对水分的控制等问题,以保障道床维修后的稳定性。
轨道维修标准轨道是铁路线路运行的基础,轨道的正常状态可以保证火车在运行时不产生任何的晃动以及纵向、横向的偏移。
对于铁路线路的轨道修造、弯道道轨选择、架桥、隧道等特殊情况,应制定相应的轨道维修标准,以保证轨道的牢固性。
道岔维修标准道岔是指铁路线路上的转向道口和分叉口等部分。
对于道岔,应按照相应的标准分类和分级维修,并注意道岔的保养和清洁工作,以保证道岔的正常运转。
接触网维修标准接触网是采用电网导电方式与车顶重合部分相接触,用于向行驶火车供电的电气系统,重点维修包括巡检、弧垂、接触线、跳线、绝缘等各方面。
对于接触网维修工作,应制定专门的维修计划,并配备相应的维修设备,以提高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
总的来说,铁路线路维修的标准非常重要,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维修工作,才能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舒适和准时。
线路设备维修标准(正式版)
2.轨道不平顺管理
轨道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永久变形,其表现为轨道不平 顺。
轨道不平顺对高速行车安全、车辆振动、噪声、轮轨作 用力都有重要影响,是直接限制行车速度的主要因素。
实践证明,只有高平顺的轨道才能确保列车高速、安全、 平稳、舒适运行品质 。
高速铁路运输要求轨道有别于一般铁路的主要特点:高 平顺性。(从这个意义讲,高速铁路轨道修理的核心就 是解决高速铁路的平顺性问题)
严格控制与车辆主振频率相同的周期性不平顺
➢ 高速铁路具有主型车辆相对固定、车辆主振频率 比较单一、区间行车速度基本固定的特点,使得 高速铁路轨道容易产生与车辆转向架或车体主振 频率相同的危害极大的周期性不平顺。
➢ 根据列车敏感的轨道不平顺波长可知,在300~ 350km/h运行条件下,产生车体振动的轨道不平顺 敏感波长在40~100m范围,转向架的敏感波长在 7~12m范围。
➢ 根据ISO2631/1-85国际振动环境“工作能力减退”限 度标准,乘务员在2Hz,0.07g的横向振动环境下, 3小时后就会疲劳,工作能力下降,司机的判断、 应急能力就会明显减退。
➢ 通过大量人体乘车舒适性试验,为保障旅客阅读、 餐饮不受干扰,规定局部轨道不平顺引起的瞬时作 用的垂向加速度不得大于0.12~0.15g,横向加速 度不大于0.1~0.12g。
幅值与速度一定时,波长越长,影响越小,非 线性递减,但敏感波长、周期性的谐振波长影 响较大。
幅值与波长一定时,速度越髙,影响越大,非 线性递增。
高速轨道不平顺与车辆相互作用特点
➢ 幅值微小的轨面不平顺也可能引起轮轨强烈地冲 击振动,产生较大的轮轨作用力;
➢ 小幅值不平顺对车辆振动舒适性的影响增大; ➢ 影响高速铁路行车的轨道不平顺波长范围扩大; ➢ 激振频率1Hz左右的具有谐振波长特征的轨道不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铁路运输的发展,增强轨道结构强度,提高线路设备修理质量,实现科学管理,特制定本规则。
第1.0.2条线路设备修理分为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
第1.0.3条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有计划、按周期地对线路设备进行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强度,增强轨道承载能力。
线路设备维修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线路设备使用寿命。
第1.0.4条线路设备大修应贯彻“运营条件匹配,轨道结构等强。
修理周期合理,线路质量均衡”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区段配套的方针,并应采用无缝线路。
线路设备维修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0.5条线路设备大修应由大修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承担,采用必要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并安排与施工项目相适应的施工天窗。
线路设备维修应实行天窗修制度,并实行检修分开的管理体制。
第1.0.6条线路设备修理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作业质量,降低成本;改进检测方法,推行信息化技术,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和检查验收制度。
第1.0.7条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应遵守本规则。
本规则未作规定的,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采用新型线路设备时,其修理办法须经铁道部批准。
第1.0.8条本规则适用于1435mm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为200km/h及以下的线路。
非标准轨距铁路线路修理办法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第一节工作分类第2.1.1条线路设备大修分类:一、线路大修。
线路上的钢轨疲劳伤损,轨型不符合要求,不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时,必须进行线路大修。
铁路线路设备修理标准
铁路线路设备修理标准第一节线路设备修理周期第6.1.1条钢轨大修周期(直线或曲线半径2000m及以上)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
累计通过总质量虽未达到规定大修周期的成段钢轨,但60 kg/m及以下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2~4处(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75 kg/m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4~6处(不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应及时更换钢轨。
对出现严重锈蚀、严重滚动接触疲劳以及其他影响钢轨安全使用的情况时,应及时更换钢轨。
曲线半径2000m以下地段,钢轨应在侧面磨耗达到重伤前及时换轨,更换周期参见表6.1.1-2。
线路设备大修周期表6.1.1-1轨道条件周期(通过总质量Mt)轨型轨枕道床钢轨道岔、道床大修75 kg/m无缝线路混凝土枕碎石1500 90075 kg/m普通线路混凝土枕碎石700 70060 kg/m无缝线路混凝土枕碎石1000 70060 kg/m普通线路混凝土枕或碎600 600曲线钢轨更换周期 表6.1.1-2曲线半径(m)周期(通过总质量,Mt ) 轨道结构备注R ≤400 100~200 60kg/m 钢轨、无缝线路、混凝土枕其他轨道结构根据实际条件进行调整。
400<R ≤800 200~400 800<R ≤1200 400~700 1200<R ≤2000 700~1000 2000<R 或直线1000第6.1.2条 道岔大修周期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计通过总质量确定,根据对道岔设备状态评价结果,周期可作适当调整。
道岔尖轨、辙叉应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并根据道岔尖轨、辙叉磨耗和伤损情况确定更换周期。
第6.1.3条 道床大修周期原则上应按照表6.1.1-1规定的线路累木枕石 50 kg/m 无缝线路混凝土枕或木枕 碎石 55055050 kg/m 普通线路 混凝土枕或木枕碎石 450 45043 kg/m 及以下钢轨普通线路混凝土枕或木枕碎石250 250计通过总质量确定,根据对道床状态评价结果,周期可作适当调整。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线路检查记录簿工线一2(1)道岔检查记录簿工线一2(2)可动心轨单开遒岔检查记录簿(12号)注:①辙叉中部指可动心轨辙叉长心轨轨顶宽20mm左右处。
②弹性可弯中心后部指在长心轨弹性可弯中心后第一间隔铁处及侧股对应位置。
工线一2(3)可动心轨单开道岔检查记录簿(18号及以上)注:①*指该项在道岔号数为30号及以上时应查。
②18号及以上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在尖轨中部与尖轨尖端、尖轨跟端之间增加了对尖轨中前部、尖轨中后部的检查,具体位置应根据道岔类型均匀布置。
③18号及以上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在导曲线部分增加了对导曲线部分中前部、中后部的检查,具体位置应根据道岔类型均匀布置。
④辙叉中部指可动心轨辙叉长心轨轨顶宽20mm左右处。
⑤弹性可弯中心后部指在长心轨弹性可弯中心后第一间隔铁处及侧股对应位置。
⑥18号及以上号码的可动心轨道岔在辙叉中部与弹性可弯中心后部之间增加了对辙叉中后部的检查,具体位置应在辙叉中部与弹性可弯中心后都之间根据道岔类型均匀布置。
工线一3交分道岔检查记录簿工线一4菱形道岔检查记录簿工线一5曲线正矢检查记录簿曲线位置km+~km+曲线半径m 直缓点位置:号测点+ m缓和曲线长m 曲线全长m 缓直点位置:号测点+工线一6无缝线路长钢轨位移观测记录簿注:①在单线上各测点顺计算里程方向编号,在双线上各测点顺列车运行方向编号。
②顺编号方向位移为“+”号,逆编号方向位移为“-”号。
③顺编号方向分左右股。
工线一7线路综合维修验收记录验收人:(签字) 年月日工线一8道岔综合维修验收记录验收人:(签字) 年月日工线一9伤损钢轨月报.注:①在规定的检查月份以外,亦按月填报。
填报人:②表中包括探伤组及其他检查发现的所有伤损钢轨。
单位:③无缝线路以原两焊头之间为l根,累计现存数中“重伤钢轨”系指无缝年月日线路上用夹板加固者。
④伤损夹板包含没有达到第3.5.10条更换标准的其他裂纹夹板。
工线一10线路设备状态评定统计报告注:①“段、线名”栏先填写各工务段名,后填写各线名(或另用一张)。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
八、更换伤损钢轨,断轨焊复。
九、整修防沙、防雪设备,整治冻害。
十、整修道口,疏通排水设备,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十一、季节性工作、周期短于综合维修的其他单项工 作。
第2.2.12条线路、道岔临时补修主要内容:
一、整修轨道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的 处所。
二、更换(或处理)折断、重伤钢轨及桥上、隧道内轻伤钢轨。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
第三章 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
第二节 工作内容
第2.2.10条线路、道岔综合维修基本内容:
一、根据线路、道岔状态起道、拨道和改道,全面捣固。混凝
土枕地段,捣固前撤除所有调高垫板; 混凝土宽枕地段,垫碴
与垫板相结合。
二、调整线路、道岔各部尺寸,拨正曲线。
第三节:管理组织 第2.3.3条线路设备大修施工管理。 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 针,严格执行各项施工作业标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施工安 全、质量和进度。 一、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有关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流程 组织施工,合理控制施工和慢行长度。 二、施工负责人应深入现场,加强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制。 三、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实行安全监督制度。负责设备管理的工 务段,必须派人常驻施工工地,加强与施工单位的联系,相
0.8m,路堑地段不得小于0.6m,电气化铁路、无缝线路和机械
化维修作业地段有条件时宜加宽至l.Om。
第3.1.3条:侧沟的深度不得小于0.6m (干旱少雨地区或硬质岩
石路重可减少至0.4m)底宽不得小于O.4m, 土质边坡为(l:
1) ~ (l: 1.5),沟底纵坡不得小于2‰ ,困难地段不得小于1‰。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验收标准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验收标准第 6.4.1条线路设备大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 6.4.1相关项目进行验收,主要项目(轨道几何尺寸、线路锁定、道床清筛、捣固质量)一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
如有主要项目不符合标准,次要项目漏项或不合格,经整修后复验达到标准,评为“合格”。
线路大、中修验收标准表6.4.1序号项目质量标准1 轨距1.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2. 轨距变化率(不含规定的递减率)允许速度大于120km/h正线不得大于l‰,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 正线及到发线不得大于2‰,其他站线不得大于3‰2 水平符合作业验收标准3 轨向1.直线目视顺直,符合作业验收标准2.曲线方向圆顺,曲线正矢符合作业验收标准3.曲线始、终端不得有反弯或“鹅头”4 高低1.目视平顺,符合作业验收标准2.轨面标高与设计标高误差不得大于20 mm5 三角坑符合作业验收标准6 捣固1.捣固、夯拍均匀2.空吊板:无连续空吊板;连续检查50头,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8%,其他站线不得超过12%7 路肩及排水1.路肩平整,无大草,并有向外流水横坡2.符合设计要求8 道床1.清筛清洁,道砟中粒径小于25mm的颗粒质量不得超过5%2.清筛深度达到设计要求3.道床密实、符合设计断面,边坡整齐9 轨枕1.位置方正、均匀,间距和偏斜误差不得大于40 mm 2.无失效,无严重伤损3.混凝土宽枕间距和偏斜误差均不得大于30 mm10 扣件1.混凝土枕(1)扣件齐全(2)螺旋道钉无损坏,丝扣及螺杆全面涂油(3)弹条安装正确,符合要求,不符合标准的不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且无连续失效(4)轨距挡板和挡板座顶严、密靠、压紧,不密贴(缝隙大于2 mm)的数量不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且无连续失效(5)轨下垫板无缺损,歪斜大于5 mm者不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2.木枕(1)垫板歪斜及不密贴者不得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2)道钉浮离或螺纹道钉未拧紧不得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11 新钢轨及配件1.钢轨无硬弯,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大于1 mm2.接头相错:直线不得大于20 mm,曲线不得大于20 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3.轨缝每千米总误差:25 m钢轨不得大于80 mm4.接头扣件涂油,扭矩达到标准12 再用轨及配件1.钢轨无硬弯,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大于1 mm2.接头相错:直线不得大于40 mm,曲线不得大于40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3.轨缝每千米总误差:25 m钢轨不得大于80 mm,12.5 m钢轨不得大于160 mm4.接头扣件涂油,扭矩达到标准13 无缝线路钢轨及配件1.轨条端头位移不得大于20 mm,固定区位移不得大于5mm2.缓冲区接头相错量不得大于40 mm3.焊接质量符合《钢轨焊接》(TB/T1632.1~TB/T1632.4)的要求4.现场焊接接头位置符合第3.10.10条的规定5.在设计锁定轨温上、下限范围内,缓冲区接头轨缝与设计轨缝相比,误差不得大于2 mm6.锁定轨温应符合设计要求7.缓冲区接头扣件涂油,采用10.9级螺栓,螺栓扭矩900~1100N·m14 护轨1.符合桥面布置图规定2.轨底悬空大于5mm处所不超过8%3.护轨与基本轨间距离符合规定4.护轨顶面高于基本轨顶面不大于5mm,低于基本轨顶面不大于25mm5.梭头各部联结牢固,尖端悬空小于5mm6.接头靠基本轨一侧左右错牙不大于5mm7.护轨道钉或扣件齐全完好,道钉浮离2mm或扭矩不符合规定者不超过5%15 防爬设备1.安装齐全,无失效2.普通线路爬行量不得大于20 mm16 道口1.铺面平整牢固,轮缘槽符合标准2.两侧平台平整3. 排水设施良好4. 道口防护设施齐全有效17 线路外观1.标志齐全、正确、清晰2.钢轨上的标记齐全、正确、清晰3.弃土清除干净4.无散落道砟5. 施工拆除及临时拆开的防护栅栏按标准恢复,无开口及破损18 旧料回收旧料如数回收,运至指定地点,堆码整齐,并按规定移交第6.4.2条道岔大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6.4.2相关项目进行验收。
铁路线路维修作业标准(一)
铁路线路维修作业标准(一)铁路线路维修作业标准1. 概述铁路线路维修作业是保障铁路线路安全运营和旅客出行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护铁路线路的完好状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标准旨在规范铁路线路维修作业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保障维修作业的安全、高效和稳定。
2. 维修前准备工作在进行铁路线路维修作业前,我们需要进行以下的准备工作:•制定维修方案;•搜集相关资料和技术要求;•确定维修所需设备;•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工作;•对维修现场进行安全评估和防护措施规划。
3. 维修操作流程在进行维修作业时,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1.上岗前检查:对维修人员进行健康状况检查和安全防护设备检查,确保上岗前做好安全准备工作;2.准备工作:对维修工具、设备、物资进行准备;3.线路检查:检查铁路线路的情况,确定维修范围和操作方式;4.清理作业现场:对维修现场进行清理,确保安全、整洁;5.维修作业:按照维修方案和技术要求进行维修操作;6.检查验收:对维修后的线路进行检查,确保维修质量符合要求;7.清理收尾:对维修现场进行清理、整理,确保安全和环境整洁。
4. 安全措施在进行铁路线路维修作业时,我们需要严格遵守铁路单位的安全生产和作业规定,采取以下措施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维修质量:1.穿戴完整的防护设备;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作业标准和要求的符合;3.遵守安全作业规范,做好安全评估和防护措施规划;4.加强现场管理,确保现场制度执行到位;5.强化应急措施,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5. 结语铁路线路维修作业是保障铁路线路安全和旅客出行安全的必要环节,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
希望铁路维修人员能够严格遵守标准要求,保障工作的安全、高效、稳定进行,为保障铁路线路安全运营和旅客出行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6. 相关法律法规在进行铁路线路维修作业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行业安全生产规定等。
铁路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铁路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第一节线路平面第3.1.1条在线路直线地段,两股钢轨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
在线路曲线地段,应根据曲线半径和实测行车速度,在外股钢轨合理设置超高(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的线路宜按旅客的舒适条件进行检算和调整超高值)。
超高按下列公式计算:H = 11.8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υj=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H——超高(mm);υj——平均速度(km/h);R——曲线半径(m);N i——一昼夜各类列车次数(列);Q i——各类列车质量(t);υi——实测各类列车速度(km/h)。
按上式算出后,对未被平衡欠超高和未被平衡过超高分别按下列公式检算:H c=11.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HH g=H - 11.8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H——实设超高(mm);H c——未被平衡欠超高(mm);H g——未被平衡过超高(mm);υmax——线路允许速度(km/h);υH——货物列车平均行车速度(km/h)。
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应大于75 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90 mm,但允许速度大于120 km/h线路个别特殊情况下已设置的90(不含)~110 mm的欠超高可暂时保留,但应逐步改造;未被平衡过超高不应大于30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50mm,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线路的个别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70 mm。
实设超高在满足上述条件下,货物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 g,旅客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 c。
有砟轨道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125 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 mm。
无砟轨道实设最大超高不得大于175mm。
第3.1.2条如行车条件有较大变化,或曲线发生木枕压切、混凝土枕挡肩破损、钢轨不正常磨耗等情况,应根据实测行车速度和实际牵引质量,重新计算和调整超高。
第3.1.3条两线路中心距离在5 m以下的曲线地段,内侧曲线超高不得小于外侧曲线超高的一半,否则,必须根据计算加宽两线的中心距离。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
1.腐朽失去承压能力,钉孔腐朽无处改孔,不能持钉。 2.折断 或拼接的接合部分离,不能保持轨距。 3.机械磨损,经削平或除去腐朽木质后,允许速度大 于120 km/h的线路,其厚度不足140mm,其他线路不足 1OOmm。 4.劈裂或其他伤损,不能承压、持钉。 二、混凝土枕严重伤损标准 1.横裂裂缝长度为枕高的1/2~2/3。 2.纵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互配合,密切协作,协助检查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工务段应 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发现施工安全隐患及质量问题时应责 令施工单位立即纠正,危及行车安全时有权责令其停止施工。 四、施工单位必须建立以下制度: 1.施工三检制:在每次开工前、施工中和线路开通前,施工负 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分别按分工地段对施工准备、施工作业方 法和线路设备状态进行检查。 2.巡查养护制:施工现场应设置巡养人员,对施工地段进行巡 查和养护,发现并及时消除危及行车安全的处所。
线路大、中修后,无垫层的碎石道床,枕下清碴厚度不得 小于300 mm;特殊困难条件下道床厚度不足300 mm时,应清 筛至路基面,并做好排水坡。
运量小、允许速度低的线路或在隧道内、桥梁上和车站 内受建筑物限制时,可酌情降低道床厚度。但正线木枕地段碎 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200 mm,混凝土枕地段不得小于250 mm,站线不得小于200 mm。
首先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操作规程,井对职工培训后方准进 行操作和调试。 6.安全检查分析制度:施工安全工作应抓早、抓小、抓苗头、 抓薄弱环节,应定期加强检查,重点加强季节性、节假日和 工地转移前后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应组织开展事故预想 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对事故苗头和事故应及时分析、处 理,吸取教训。
3.工序交接制:前一工序应给后一工序打好基础,在前一工 序完成后,应由施工负责人组织工序负责人进行交接。 4.隐蔽工程分阶段施工制度:每阶段完成后,施工单位应会 同接管单位共同检查,并填写记录,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方 准开始下一阶段施工。 5.岗前培训制度:新工人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 和技术培 训,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采用新工艺、使用新设备时,必
铁路线路维修标准
【法规标题】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颁布单位】铁道部【发文字号】【颁布时间】1989-7-27【失效时间】【全文】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道部铁路线路维修规则1989年7月27日,铁道部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1.0.2条线路维修工作,必须掌握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
在线路维修工作中,应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各种变化的不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0.3条线路维修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改善检测手段,建立和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
要采用新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改革作业方法和劳动组织,不断地提高线路维修工作水平。
第1.0.4条本规则适用于国家铁路1435mm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
凡铁路线路维修工作,均应遵守本规则的规定。
本规则未做规定者,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
采用新型线路设备,在设计文件中应有设备标准和维修要求,并经铁道部(或铁路局)批准。
非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维修工作组织第一节维修工作内容第2.1.1条铁路线路维修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综合维修是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综合性修理。
通过综合维修,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整修和更换设备零部件,以恢复线路完好的技术状态。
经常保养是根据线路变化情况,在全年度和线路全长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的养护,以保持线路质量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临时补修主要是及时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误差限度的轨道几何尺寸及其他不良处所,以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
第2.1.2条正线线路综合维修周期的年数,由铁路局比照表2.1.2(略),结合线路大中修周期,根据各线(或按区段)的线路条件、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适当规定。
铁路行业铁路线路维护规范
铁路行业铁路线路维护规范铁路线路作为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其良好的状态对于保障列车安全、平稳、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铁路线路的质量和性能,必须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维护规范。
一、铁路线路维护的重要性铁路线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列车的反复碾压、自然环境的侵蚀、材料的老化等。
如果不及时进行维护,可能会出现轨道变形、钢轨磨损、道床板结、扣件松动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舒适度,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威胁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定期对铁路线路进行维护,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的关键。
二、铁路线路维护的基本内容1、轨道检查定期对轨道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包括轨距、水平、高低、方向等,确保轨道的几何状态符合标准。
同时,检查钢轨的表面状况,如有无磨损、裂纹、剥落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钢轨的病害。
2、道床维护道床的作用是分散列车荷载、保持轨道的稳定性。
要定期清理道床中的杂物、积土和积水,防止道床板结和翻浆冒泥。
对于道床的厚度和坡度,也要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道床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3、扣件检查与紧固扣件是连接钢轨和轨枕的重要部件,要定期检查扣件的状态,如有无松动、缺失、损坏等,及时进行紧固和更换。
4、轨枕维护轨枕要保持良好的支撑状态,检查轨枕有无裂缝、腐朽、变形等问题,对于损坏的轨枕要及时更换。
5、道岔维护道岔是铁路线路中的关键设备,其结构复杂,维护要求高。
要定期对道岔的几何尺寸、尖轨和心轨的密贴度、转辙机的性能等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道岔的正常转换和行车安全。
三、铁路线路维护的周期和标准1、日常巡检每天都要安排专人对铁路线路进行巡检,重点检查线路的外观状况、扣件的紧固情况、有无异物侵限等。
巡检人员要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2、定期检查根据线路的等级和使用情况,制定定期检查的周期。
一般来说,对于繁忙干线,每季度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于其他线路,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轨道的几何尺寸、钢轨的磨损情况、道床的状态、设备的性能等。
普速铁路线路维修实施细则
第二章、线路等级及维修周期
线路设备维修周期
胶垫维修
扣件维修 线路标志
标记
1、胶垫维修结合胶垫状态、大型养路机械维修计划同步安排。Ⅰ级 线路3年维修1遍,Ⅱ、Ⅲ级线路5年维修1遍;半径小于600m曲线地 段1~2年维修1遍; 2、胶垫维修时应同步整正偏斜胶垫,更换压溃胶垫,对评估状态连 续不良区段,要安排胶垫专项整治,进行连续成段更换。
以集中作业人员、作业机具为原则,以提升天窗利用率 为目标,结合设备单元管理,开展设备成段、成片集中 状态修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分散型的补修,提高作业 效率、天窗利用率。
根据复线、单线及车站分布、设备情况、交通条件,合 理确定线路车间每个工区管辖长度和工区设置数量,减 少作业点,加强现场控制。每个线路车间设置1个检查 工区,复线区段每1~3个站设置1个维修工区,单线区 段每1~4个站设置1个维修工区,编组站及较大站场根 据管辖设备数量设置一定数量的维修工区。
计划管理组 职责
负责天窗计划管理,根据月度天窗轮廓计划对车间上报的周天窗计划进行审 核;负责天窗作业过程管控,对车间每日提报的施工、维修天窗及临时天窗 进行审核、协调和过程监控;对Ⅰ级派工单进行审核;负责天窗统计分析, 每月形成天窗总结;负责限速及提速计划的审核、上报、下达;负责自轮运 转设备运行计划的审核、提报;负责卸砟日计划的审核提报;对计划兑现情 况进行盯控。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2) 对称(双开)道岔:是将主线向左右两侧对称分开的道岔。
(3) 三开道岔:是将一条线分为三条线,其中主线为直线,两条侧线为向左、右两侧对称分开的道岔。三开道岔是一种特殊道岔,在我国铁路上用的数量不多。
单开道岔开通主线方向,尖轨所处的位置称为定向。
8、反位
单开道岔开通侧线方向,尖轨所处的位置称为反向。
2.2、单开道岔的组成
单开道岔主要由转辙器、连接部分、辙叉及护轨和岔枕等四部分组成。
1、转辙器
1)转辙器的作用
转辙器是引导列车进入道岔不同方向的设备,其作用是将尖轨扳动到不同的位置,使列车沿主线或侧线运行。
站在岔头位置,面向岔尾方向,侧向位于主线左侧的普通单开道岔称为左开道岔。
4、右开道岔
站在岔头位置,面向岔尾方向,侧向位于主线右侧的普通单开道岔称为右开道岔。
5、顺向通过道岔
凡由道岔终端驶向道岔始端时,称为顺向通过道岔。
6、逆向通过道岔
凡由道岔始端驶向道岔终端时,称为逆向通过道岔。
7、定位
②顶铁(轨距卡)。
由于尖轨与木枕没有道钉固定,为了保持尖轨在列车通过时不被车轮横向压力所挤弯,应在尖轨轨腰上安装顶铁,这样,车轮作用于尖轨的横向力便会通过顶铁传递于基本轨,共同抵抗车轮的横向压力。故要求顶铁长度应做到尖轨贴靠基本轨时,顶铁也恰好与基本轨轨腰贴靠。若顶铁长度不准确,列车通过时,尖轨会被挤弯,形成轨距扩大或尖轨尖端不密贴,导致车轮轧伤尖轨等后果。顶铁有多种形式,有用铁板制成对的半圆形,有椎体螺栓性;而62型、75型普通单开道岔顶铁,是用铁板弯成的等腰梯形,安装于尖轨轨腰上,在转辙器中安装2~3对。
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维修作业标准
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维修作业标准线路养护维修作业是养路工作四个环节中的最重要环节,作业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设备质量,而且涉及劳动生产效率和行车安全。
线路养护维修作业是由许多单项作业组成的,只有做好这些单项作业,才能保证整体作业的质量。
线路养护维修作业一定要认真贯彻作业标准化,养路工作一日作业标准化如下:一、出工前(一)工作预报:按日计划在班组日志上公布作业项目和分工,准备好机具、备品和材料。
出库具材料及时做好登记。
(二)列队点名:布置当日工作计划(地点、项目、工作量)、质量要求以及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三)根据作业的内容,联系有关单位配合施工。
(四)按规定办法乘车或列队行走去施工地点,施工负责人在前,安全员(安全值日)在队后,推起道机必须有二人,一人负责了望,做到一站、二看、三上道。
(五)根据工作性质,指派专职防护员,按规定设置防护信号。
二、作业中(一)听从工班长统一指挥,按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则及时上道作业,做到不简化、不留病害,按规定工料定额完成任务。
(二)随时注意了望列车,听从防护员、安全员指挥,带好工具及时按规定下道避车。
(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实行安全生产,杜绝违章作业。
中间休息,人员机具必须撤离轨道。
(四)复线地段作业时,应面向来车方向。
复线及站场内作业,邻线来车本线也应下道。
(五)执行作业首件检查和随时抽查,保证质量,杜绝无效劳动。
(六)按半日清和当日清的作业要求,结束施工。
认真执行回检制度,不合质量要求,应返工重做。
三、作业后(一)撤除防护,按规定乘车办法或列队行走返回。
(二)整理机具材料入库,对号定位,堆码整齐。
(三)根据当日完成数量、质量核算工料消耗,填写日计划完成情况。
(四)分析当日安全、质量、数量、纪律等情况,进行评比记分;编制次日工作计划并组织安全预想。
四、单项作业的标准化,应按修规上的有关规定执行。
(一)线路养护维修作业一定要加强施工作业领导,实行记名修,避免无效劳动,消灭有害劳动。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路线路维修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是指对铁路线路进行维修和保养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其目的是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铁路线路维修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维修目的。
铁路线路维修的根本目的是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畅通。
具体来说,铁路线路维修的目的包括:1. 保证铁路线路的安全性。
通过对铁路线路的定期维修和保养,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
2. 保证铁路线路的稳定性。
通过对铁路线路的维修和保养,保持铁路线路的平整度和轨面水平,确保列车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3. 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铁路线路的维修和保养,减少线路故障和事故的发生,提高列车的正点率和运行速度,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二、维修原则。
铁路线路维修的原则主要包括:1. 安全第一。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维修工作必须以保证安全为首要原则,任何维修工作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2. 预防为主。
维修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3. 综合施策。
维修工作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包括定期检查、定期维修、定期更换等,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4. 精细化管理。
维修工作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制定详细的维修方案和标准,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维修内容。
铁路线路维修的内容主要包括:1. 轨道维修。
包括轨道的磨耗修复、轨道的调整和矫正、轨道的更换等。
2. 道床维修。
包括道床的加固和修复、道床的排水和防渗、道床的清理和整治等。
3. 供电维修。
包括供电系统的检修和维护、供电设备的更换和更新、供电线路的维护和保养等。
4. 信号维修。
包括信号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信号线路的维护和保养、信号系统的更新和改造等。
5. 通信维修。
包括通信设备的检修和维护、通信线路的维护和保养、通信系统的更新和改造等。
6. 桥梁维修。
铁路线路维护与检修规范
铁路线路维护与检修规范铁路线路作为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其状态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为了确保铁路线路的稳定和可靠,必须遵循严格的维护与检修规范。
一、铁路线路维护与检修的重要性铁路线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列车荷载、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轨道几何尺寸变化、钢轨磨损、道床病害等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导致列车运行不稳定、增加能耗、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定期对铁路线路进行维护与检修,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延长线路使用寿命的关键。
二、铁路线路维护与检修的主要内容1、轨道几何尺寸的检查与调整包括轨距、水平、高低、方向等参数的测量和调整。
轨距应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以确保列车车轮与钢轨的良好接触;水平的偏差要控制在允许值以内,避免列车出现倾斜;高低和方向的不平顺会影响列车的平稳运行,需要及时整治。
2、钢轨的维护与更换钢轨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磨损、裂纹等缺陷,需要定期检查。
对于磨损严重或存在裂纹的钢轨,应及时更换。
同时,还要对钢轨进行打磨、涂油等保养工作,以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
3、道床的维护道床起到支撑和传力的作用,要保持道床的清洁、饱满和良好的排水性能。
定期清理道床中的杂物、补充道砟,并对道床进行捣固,以提高道床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道岔的维护与检修道岔是铁路线路中的关键设备,其结构复杂,容易出现故障。
要定期检查道岔的几何尺寸、尖轨密贴度、转辙机性能等,及时处理道岔的病害,确保道岔的正常转换和列车的安全通过。
5、铁路桥梁和隧道的检查与维护对于铁路桥梁和隧道,要检查其结构的完整性、排水系统的畅通性以及附属设施的工作状态。
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加固、修复等措施,确保桥梁和隧道的安全。
三、铁路线路维护与检修的周期1、日常巡检每天都要对铁路线路进行巡检,重点检查线路的外观状态、轨道几何尺寸、关键设备的工作情况等。
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安排处理。
2、定期检查根据线路的等级和使用情况,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规标题】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颁布单位】铁道部•【发文字号】•【颁布时间】1989-7-27•【失效时间】••【全文】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道部铁路线路维修规则1989年7月27日,铁道部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1.0.2条线路维修工作,必须掌握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
在线路维修工作中,应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各种变化的不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0.3条线路维修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改善检测手段,建立和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
要采用新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改革作业方法和劳动组织,不断地提高线路维修工作水平。
第1.0.4条本规则适用于国家铁路1435mm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
凡铁路线路维修工作,均应遵守本规则的规定。
本规则未做规定者,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
采用新型线路设备,在设计文件中应有设备标准和维修要求,并经铁道部(或铁路局)批准。
非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维修工作组织第一节维修工作内容第2.1.1条铁路线路维修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综合维修是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综合性修理。
通过综合维修,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整修和更换设备零部件,以恢复线路完好的技术状态。
经常保养是根据线路变化情况,在全年度和线路全长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的养护,以保持线路质量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临时补修主要是及时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误差限度的轨道几何尺寸及其他不良处所,以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
第2.1.2条正线线路综合维修周期的年数,由铁路局比照表2.1.2(略),结合线路大中修周期,根据各线(或按区段)的线路条件、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适当规定。
道岔和站线的综合维修周期,由铁路局规定,其中正线、到发线岔的综合维修周期可与线路同步,但最长不宜超过两年。
铁路分局(工务段)应根据路局规定的综合维修周期,结合线路大中修计划和线路设备实际状态,因地制宜地安排综合维修。
线路质量较差地段适当缩短周期,薄弱地段可一年进行一遍。
当年线路大中修地段可不安排综合维修,但应加强经常保养。
第2.1.3条线路、道岔综合维修基本内容一、根据线路状态,适当起道,木枕地段全面捣固;混凝土枕地段,撤除调高垫板,全面捣固或重点捣固;混凝土宽枕地段,垫碴与垫板相结合。
二、改道、拨道、调整道岔各部尺寸,全面拨正曲线。
三、清筛枕盒不洁道床和边坡土垄,处理道床翻浆冒泥,补充道碴和整理道床。
四、更换、方正和修理轨枕。
五、整调轨缝,整修、更换和补充防爬设备,整治线路爬行,锁定线路。
六、矫直钢轨硬弯,整治钢轨病害和接头病害。
七、整修、更换和补充联结零件,并有计划地涂油。
八、整修路肩,疏通侧沟,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九、整修道口及其排水设备,修理和补充标志,收集旧料。
十、其他预防和整治病害工作。
第2.1.4条线路、道岔经常保养基本内容一、根据超过经常保养容许误差的轨道几何尺寸状态,成段地整修线路。
二、处理道床翻浆冒泥,均匀道碴和整理道床。
三、更换和修理轨枕。
四、调整轨缝,锁定线路。
五、更换伤损钢轨,整治钢轨病害和接头病害。
六、成段进行扣件和接头螺栓涂油。
七、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断缝焊复。
八、整修防砂、防雪设备和整治冻害。
九、整修道口,疏通侧沟,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十、季节性工作、周期短于综合维修的单项工作和其他工作。
第2.1.5条线路、道岔临时补修的主要内容一、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误差限度的轨道几何尺寸。
二、更换重伤的钢轨和夹板,更换折断的接头螺栓和护轨螺栓。
三、调整严重不良轨缝。
四、无缝线路地段断缝、重伤钢轨和重伤焊缝的处理。
五、疏通严重淤塞的侧沟,处理严重冲刷的路肩和道床。
六、整修严重不良的道口设备。
七、垫入和撤出冻害垫板。
八、其他需由临时补修处理的工作。
第二节维修管理组织第2.2.1条工务段管辖的正线长度,应根据单线或双线、平原或山区等条件确定。
单线铁路一般以200~250km为宜,山区铁路以150km左右为宜,双线铁路以300km左右为宜。
在工务段管辖范围内有枢纽或编组站时,应适当减少管辖的正线长度。
在运输繁忙、列车间隔时间短的区段,使用大型养路机械时,应设置机械化线路维修段。
工务段下设的线路维修管理组织有:养路领工区和养路工区;有人看守道口数量较多且比较集中的地区,可设道口领工区和道口工区,或设由养路领工区领导的道口工区;专业性较强且工作量较大的工作,可设由工务段直接领导的专业工队。
第2.2.2条线路维修管理组织分为修养分开和修养合一两种形式。
修养分开组织形式有:由工务段直接领导的跨养路领工区的机械化维修队,负责综合维修,养路领工区和养路工区负责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由养路领工区领导的跨养路工区的机械化工队,负责综合维修,养路工区负责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修养合一组织形式有:由养路领工区领导的2~3个机械化养路工区,或3~5个手工操作为主的养路工区,负责全面线路维修工作。
有大站时,可设站线养路工区、道岔工区。
机械化养路工区管辖的线路长度,单线铁路一般应不大于20换算公里,双线铁路一般应不大于30换算公里。
养路工区管辖的正线长度,一般应不大于10km。
第2.2.3条设有路基工区的区段,由养路工区负责的路基维修工作:修理土质路肩,清除路肩大草,疏通侧沟。
未设路基工区的区段,路基维修工作由养路工区负责,根据路基设备配置相应定员。
按《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的规定,进行路基维修、检查、评定和巡守工作。
第三节维修工作计划第2.3.1条工务段根据铁路分局下达的年度计划,结合具体情况,编制年度分季维修计划,分劈下达各养路领工区和机械化维修队。
主要内容包括:线路、道岔综合维修工作的数量和进度;经常保养工作的重点和安排;各项技术指标;劳力和主要材料计划。
线路设备状态和线路维修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一、线路设备状态评定合格率。
二、线路保养质量评定合格率。
三、道岔保养质量评定合格率。
第2.3.2条根据工务段下达的年度分季维修计划和各项技术指标,由机械化维修队与养路领工区共同编制维修队的年度分月维修计划。
由养路领工区会同养路工区和机械化工队,编制工区和工队的年度分月维修计划。
第2.3.3条养路工区每月作业计划,由养路工长负责调查与编制。
主要内容:一、综合维修的线路延长米、道岔组数,主要项目和数量,使用材料和人工数。
二、经常保养主要项目和数量,使用材料和人工数。
三、临时补修使用人工数。
四、由巡守人员负责经常保养的项目和数量。
养路工区的日作业计划,由养路工长或班长负责调查与编制。
机械化维修队和机械化工队的月作业计划,由队长或工长负责调查与编制,日作业计划由工长或班长负责调查与编制。
第2.3.4条在线路维修年季计划中,应根据线路设备条件和实际状态,结合季节特点,在不同季节合理地安排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维修重点工作。
日常应通过线路检查,掌握线路全面状态,根据轨道几何尺寸的误差程度、线路病害和其他质量情况,安排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在适时进行经常保养的基础上减少临时补修。
工务段可在不同季节根据线路具体情况,对经常保养的重点要求和工作进度,以及检验办法,临时做出规定。
第三章线路设备标准和维修要求第一节路基第3.1.1条路基应有必要的排水、防护和加固设备。
路基及其排水、防护和加固设备,应符合《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基本技术要求的规定,并经常保持稳固和完好状态。
第3.1.2条路肩宽度一般应不小于0.6m,在困难地段或年通过总重密度小于8Mt·km/km的线路均不得小于0.4m。
为适应养路机械化作业需要,每隔300~500m,在路基一侧设置停放养路机械平台一处,面积一般为25~30平方米。
第3.1.3条侧沟的深度和底宽均不应小于0.4m,土质边坡为1∶1~1∶1.5,沟底纵向坡度应不小于2‰,困难地段应不小于1‰。
横向盲沟应设于道床陷槽以下。
所有排水设备应及时清理,保持流水畅通,清理或开挖出来的泥土杂物必须运走,不得弃置在沟边上或路堑边坡上。
第3.1.4条在路基内埋设电缆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一、电缆不得埋设在路堤或路堑边坡上(过渡短经路除外)、侧沟和道床下,也不得损坏原有排水、防护和加固设备。
二、电缆沿路堑埋设时,应在堑顶天沟边2m以外,如无天沟,应在堑顶边5m以外。
沿路堤埋设时,应在路堤坡脚1m以外。
三、特殊情况下,必须在路基面下埋设电缆时,应埋设在道床坡脚以外。
电缆必须用水泥槽或其他有效措施防护,槽顶距路基面不得小于0.2m。
四、电缆埋设后,必须及时将电缆沟填满、夯实、整平,恢复路基完好状态。
五、埋设电缆前,施工单位应与工务段联系,必要时工务段派人检查。
第二节道床第3.2.1条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应不小于表3.2.1(略)的规定。
无缝线路道床碴肩,可根据需要堆高150mm。
有碴桥上无缝线路,要设挡碴板。
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顶面(以轨底处为准)20~30mm。
混凝土枕地段中部道床顶面还应凹下并低于枕底不小于20mm,凹下部分长度为200~400mm。
S—2、J—2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可不掏空,但应保持疏松。
第3.2.2条混凝土宽枕线路的道床,由面碴带和底层组成,均采用碎石道碴。
面碴带道碴粒径为16~40mm,厚度为50mm,每侧宽度为900~1000mm。
底层为普通碎石道碴。
道床顶面宽度应不小于2.9m,枕端埋入道床深度应为80mm。
第3.2.3条各种道碴必须有“碎石道碴产品合格证”作为竣工验收、评定道床质量的依据。
(道碴粒径级配,表3.2.3略)。
垫碴起道用的道碴,采用火成岩材料,级配粒径为8~20mm。
第3.2.4条道床应经常保持饱满、均匀和整齐,并应根据道床不洁情况,结合综合维修有计划地进行清筛,以保持道床弹性和排水良好。
第三节轨枕第3.3.1条轨枕每千米配置根数,应根据运量、容许速度及线路的设备条件等决定。
每节钢轨轨枕间距尺寸如表3.3.1的规定(表略)。
相错式接头、非标准长度钢轨的轨枕配置根数和间距尺寸,比照表3.3.1(略)的规定,通过计算采用接近值,但a值不得比标准大于20mm。
轨枕间距尺寸计算方法如附录一(略)。
使用大型养路机械的线路,轨枕间距尺寸可适当调整均匀布置。
第3.3.2条轨枕的位置应用白铅油标记,原则上直线地段标记在顺计算公里方向左股钢轨内侧的轨腰上,曲线地段标记在外股钢轨内侧的轨腰上。
各标记位置与轨端距离的误差不得大于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