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服装的发展与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服装的发展与演变

-------中山装

【摘要】中山装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结合了日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帖袋服装,被后人称之为中山装,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当时最受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甚至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题案中建议将中山装作为国家正式礼服之一。

【关键词】中山装;中国;服装;发展;文化

中山装是近代中国服装历史上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它不仅承载了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而且具备了现代服装的各种优点,这使得中山装表现出其独具一格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特质的演变与形成与中山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其不断发展的潮流趋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我们可以通过中山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了解当时中国近代服装发展的缩影,通过探讨中山装的审美特质,可以洞悉,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传承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艺术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中山装已走过近百年的历史,它既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很多著名的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由于中国著名政治人物毛泽东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人称呼中山装为“毛装”,但中国却从未有如此称呼;日本人称呼中山装为“人民服”。这种服装及其衍生的变化服装,成为1980年代以前中国民众的主要服装样式。今天中国和朝鲜的领导人在一些重要场合也会穿中山装。它不但在我国,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很大影响,被列为“影响世纪的十大服装”之一。

一、中山装的文化(加粗)

(一)历史背景

1、中山装的产生

随着西方文明的大规模入侵,近代中国最深刻的社会思想变革随之开始。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沿海的广州、上海,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开始逐步有意无意地向西方模仿学习。男式服装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西式西装、西裤、礼帽等出现在中国男性的着装上,逐渐取代传统的长袍马褂。辛亥革命之后,服制问题引起了官、商、市民广泛的讨论;新政权建立之后,改革传统的特别是满清的冠服制度成为一种必然,但西装等西式服装并没有得到官、商界一致的认同;而汉族本身又并无能适应“民主、共和”思想的民

族服装流传下来。所以,创制新的中国人的服饰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中山装的样式

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裤,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纽扣,后背整块无缝。袖口可开叉钉扣,也可开假叉钉装饰扣,或不开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对称,有盖,钉扣,上面两个小衣袋为平贴袋,底角呈圆弧形,袋盖中间弧形尖出,下面两个大口袋是老虎袋(边缘悬出1.5~2厘米)。裤有三个口袋(两个侧裤袋和一个带盖的后口袋),挽裤脚。很显然,中山装的形成在西装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国传统意识,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当中山先生穿起自己设计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时说:“这种服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不像西装那样,除上衣、衬衣外,还要硬领,这些东西多是进口的(当时这些东西多从外国进口),费事费钱。”中山装由于具备好看、实用、方便等优点,所以一经孙中山先生提倡,就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3.中山装的文化意义

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孙中山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4.中山装的流行原因

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山装的社会认可程度是与当时的国家政治、国家权力密切联系的。自孙中山先生率先穿用中山装,中国服装就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山装”时代。

革命是20世纪初几十年的政治时尚,中山装则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成为服饰时尚。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孙中山先生本人的政治威望和革命号召力之外,国家政治权力也给中山装的流行提供了强制力量。中山装既保留了西装贴身干练的风格,又融入了中国对称凝重的格调。它既根除了清代服制的封建等级区别。体现了民主共和等思想。中山装体现了传统到现代的过渡特征,而这种特征与当时中西文化融合和中国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时期是相适应的。所以中山装的流行是必然的。

5.中山装的衰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陆和台湾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区别明显,但中山装基本上经历了相同的发展走向。时至今日,大陆和台湾基本上趋于停止将中山装作为礼服使用。中山装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引导性与警示性的历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正是其历史性的政治作用的逐步散失,直接导致了中山装影响力的下降,以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6.设计理念

中山装的最初款式:上衣为敞开式立领、前门襟、5粒明扣,3或4个暗袋,。1922年中山装改为立翻领、7粒扣,下口袋为老虎袋。又改款式:上衣为立翻领,有风纪扣;衣身三开片,前门襟,5粒明扣;4个贴袋,胸部两边一边一个腹部两边一边一个,各有袋盖及1粒明扣,上面2个袋盖成倒山形,上为平贴袋,下为老虎袋,左右对称;左上袋盖靠右线迹处留有约3cm的插笔口。高档中山装,在袖口部位有3粒饰扣。与中山装配套的裤,一般采用同料同色的西式裤。

7.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最早是立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衣服前脸四个兜各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试权,衣服的内兜代表弹劾权(检察权),而弹劾权是人民制衡权力集中的杀手锏。这就是五权分立。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族共和,分别是汉、满、蒙、回、藏。

其三,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