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徽商兴衰对浙商的启示

合集下载

徽商没落的现代启示

徽商没落的现代启示

徽商没落的现代启示花开花落,草荣草枯,荣枯有数,盛衰有常。

称雄明清商界四百年的徽州商帮,似乎也难逃客观规律发展的法则,在清道光以后逐渐趋于衰落,走向消亡。

但任何事物,其盛也决非无由,其败也自必有因。

如今,我们分析徽商衰败的历史原因,自是为了现代徽州经济发展的需要。

1 徽商没落的时代背景笔者认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形成和铁桶一般的封建体制的瓦解,是繁荣了三四个世纪的徽商经济走向没落的最重要背景。

要言之,清道光二十年(1840),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点燃了中国百年不熄的战火,一百多年的外患内扰,是中国整个趋于败落的根本原因。

如果说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中国的大门,那么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社会战乱,就是对徽州商帮加速衰落的最致命一击。

这个致命一击,指的就是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战争。

这场战争始于1851年1月(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基本结束于1864年(同治三年六月),历时14年。

如果将天津沦陷后,太平军与捻军的抗清斗争算在内,则一直延续到1968年8月(同治七年六月),前后计18年。

战火蔓延了18个省的600余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其主战场是西至武汉,东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为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

这些地方,恰恰是徽商经营活动的最主要区域。

太平军与清军在这一带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实际上切断了长江船运,中止了徽商的吴楚贸易活动,使江南市镇的商业活动陷于瘫痪。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在江南一带,徽州商帮活动鼎盛时期,那是无徽不成镇。

是徽州商帮促进了江南市场的形成发展及其繁荣,而江南市镇又为徽州商帮提供了商业舞台。

太平天国运动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这些工商业市镇,几乎无一幸免,都遭到战争的破坏,导致所有这些市镇工商业活动完全停顿。

无奈之下,大量的徽州商人只好纷纷抽回资金,变卖资产,回到徽州本土以避战乱,保存资本。

然而,徽州这块向为中原人逃避战乱的“世外桃源”,这次却成了太平军与清军交锋的重要战场。

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修订稿

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修订稿

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中国商帮期末论文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徐德云我国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一、徽商与晋商1.徽商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团,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州府之外的松散的安徽各地区商人个体,一般称之为“皖商”,与徽商对应。

2.晋商晋商,指的就是山西商人,从明朝初发迹至民国初年没落,历经五百年;在没有飞机、电话、计算机网络的年代,晋商的马车与骆驼队伍开辟出中国的盐路、茶路。

他们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南起武夷山,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经西伯利亚通往圣彼得堡、欧洲的茶叶商路。

这也是继古代丝路没落后,新兴起的另一条国际商路。

二、徽商精神与晋商精神1.徽商精神卫国安民的爱国精神。

从早期徽商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到明中后期徽商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穷困的生存环境迫使徽商走出家门,他们一般以小本起家,闯荡商海。

许多徽州大商人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后终于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

度势趋时的竞争精神。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活跃于市场的徽商必须时时细心预测市场,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行情,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商品种类的盈虚和供求情况,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去选择所经销的商品,并且能够使经营时间、地点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机变。

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

徽商的和协精神不仅表现在家族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

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

惠而不费的勤俭精神。

“致富思源”,他们大多数人特别珍惜得来不易的财富。

火徽商的衰落看浙商

火徽商的衰落看浙商
先进 的 管理 经验对 其 家族 经营 模 式进 行完 善和 创
后 ,其族 人随之而来 ,都在 当地经 商 ,逐渐垄断 了 市场 。可以说 ,徽商早就 发明了 “ 积聚经济 ”,当 然这 不是 产业积聚 ,而是 家族 宗族 乡族 的积 聚 。这
是 ,如 何 有效地 将 大 量的 商业 资本 转化 为 产业 资
本 ,将进一步影 响产业资本的优化升级 。
错 ,但如果仅是 以低级 的 “ 炒房 ”方式投入: 量商 赶 业资本 ,则 不仅违背了正常 的市场经济原则 ,增加 了社会 的不安 定因素 , 自身也将 面临着 巨大 的商业 风险 。因为. l 这种商业投 资行为的本质 己变成 了 t ̄ l, :T k

个 已经彪炳史册 ,一个正在崛起 。细察徽商
业史上的一大奇迹 。
徽商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 ,而浙商
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 ,经商能 正在创造着中国当代民营经济发展 的新
Z EH N G Z E H SA GMA A I 93 N
维普资讯
CLA S S
[ 浙商课堂]
辉煌 。 经过 2多年 的艰苦创业 , 目前 ,浙商 己成为 0
全 不同 ,但如果过度热衷 于将资本 “ 资土地 ”, 投
全 国人数 最 多 、分布 最广 、影 响 最大 的经 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群 所 面临的结果将会很相似 。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 ,将 体 。无论从数 量还是质量 来看 ,浙江 商人都 已经成 为 中国当之无愧 的第一创富集团 。

适度 商业 资 本投 资于 可 以赢 利的 房地 产业 本 无过
资本 ,在世 界产业大发展 的潮 流 中,仍将这些 商业 资本 留于封建体制下 的销售 、流通领域运作 ,最终 导致 其在与经历 “ 工业革 命 ”洗礼的洋人 的较 量中 败 下阵来 。这是徽商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

浙商精神议论文

浙商精神议论文

浙商精神议论文有关浙商精神的思考——《浙商研究》课程论文学编姓校号名:::指导教师:时间:2014年7月15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晋商和徽商没落的情况下浙商异军突起,发展速度惊人,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中国的发展。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浙商精神的内涵和其精髓;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来观察浙商独有的特质;并思考如何学习和发扬这种精神,浙商精神在当今社会形态和市场形势下应该有何发展;最后谈一些个人的感悟和收货。

关键词:浙商精神;创新;艰苦;一、浙商精神的含义对当代浙商精神的新提炼和新概括,应该遵循两大基本原则:一是充分展示浙商精神的整体提升和动态趋进;二是牢牢抓住当代浙商精神内涵的有机成分,以其为核心,层层推进。

从当代浙商精神的现有概括中,大致涵盖了吃苦精神、隐忍精神、诚信精神、开拓精神、变通精神、创新精神、包容精神、合作精神等要素,这里我们将其统括为四个方面,即意志坚定、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科学精神;诚实经营、讲求信誉的伦理精神;创业创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灵活变通、四海为家的包容精神。

我们进一步将当代浙商精神的时代内涵凝练为十六字:“守志笃行,诚信为怀;开天掘地,有容乃大”。

[1]我觉得浙商精神的最核心的灵魂是一个字“敢”,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吃苦。

因为一切特质都是在有了比较之后才能存在的,浙商的特点,就在这个字。

安徽山西的商人们当初也是吃苦耐劳,敢为人先,但是在发展起来后,却安于现状,传统保守,没有更多的创新。

在古代,创新精神在合适的时候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却不像现在一样不可缺少。

所以我想与其说浙商精神,不如说是当代企业家们的经商精神。

在这个时代,金钱如同奔涌的河流在全世界流通,只要让钱“转”起来,就可能获得巨大的利益,想要在复杂变化而且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中赚取一杯羹,必须要有浙商这种“敢”的精神,这也正是浙商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二、浙商精神的体现采用Carree and Thurik(2002)的定义,可以把企业家精神归结为三类:Kirznerian企业家是Profit seeker,他们寻找市场中的利润机会;Knightian企业家是risk bearer,他们承受市场风险而获利;Schumpeterian企业家是新产品的创造者,利用自己的才能创造产品,并获得垄断利润。

{J}商道507

{J}商道507

从衰落的古代商帮中兴起的浙商姓名:学号:摘要:如今,浙商作为具有鲜明浙江地域文化特色的企业家群体,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庞大的人才群体。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浙商不仅能成为徽商、晋商那样具有广泛而长远影响的商人群体,成为人文内涵丰富的经济品牌,又能跳出古代商帮由盛而衰的覆辙,促使其长盛不衰?为此,汇总报告反思并切实借鉴历代商帮兴衰的经验教训,就显得十分必要。

明清时期,晋商、徽商两大商帮曾利倾朝野,鼎足华夏,各领风骚数百年。

然而,随着时光流逝,由于内外交困,最终落花流水春去也,由辉煌兴盛而至日暮途穷。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我们有必要来探究一下关键词:浙商晋商、徽商发展商业文化启示1.导论“古有晋商徽商,今有浙商崛起”。

毫无疑问,浙商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最活跃的商帮。

经常有人问起,浙商的个性特点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好回答。

因为浙商不是一个菜,而是一桌菜,温州、绍兴、宁波、金华、嘉兴等地的商人群体都各有特点。

这桌菜有甜的、有酸的、有辣的,还有咸的,你说这桌菜什么味道,我们只能说这桌菜味道很好,很难说是哪一个味道。

所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浙商的特点,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

现在,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古代商帮历史。

2.徽商与晋商的兴衰2.1徽商2.1.1徽商的地理徽商,即徽州商人,一般指徽州府所属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和婺源六县经商之人。

多数学者认为,徽商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嘉靖,清代乾隆达到鼎峰,至嘉庆、道光年间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1.2徽商的发展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

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

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徽商兴衰启示探讨

徽商兴衰启示探讨

徽商兴衰启示探讨分别从敬业精神、进取精神、文化精神、诚信精神、外部环境和自身分析了徽商兴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现代企业的借鉴作用。

标签:徽商;精神;资本转换;产业升级徽商,俗称“徽帮”,曾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商帮,承载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商业文化。

然而,这股曾创造辉煌的商业势力却在清朝中后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的命运。

那么,徽商的成功和没落给我们现代企业带来哪些启示呢?徽商能够迅速崛起必然有其成功之处,其中独特的徽商精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敬业精神和地区传承的商业传统。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徽州这个地方可耕土地非常少,除了产茶并没有什么资源。

所以自唐朝以来商业活动就开始兴盛,到了明清时期从事商业的人口超过全地区的一大半。

而由这种商业文明所孕育出的敬业精神也贯穿于徽商发展的始终。

敬业精神是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具有的一种执着的信念和深深投入的意识,古徽商是如此,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更应以此作为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

(2)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被人们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吃苦耐劳和勤恳努力,有着敬业、执著、拼搏、坚韧、进取等优秀品质。

人格化的骆驼,更是给人以一种不畏道路艰险、忍辱负重、长途跋涉、富有进取开拓精神的深刻印象。

无怪胡适先生曾把具有骆驼般意志和品质的徽帮商人形象地比作“徽骆驼”。

古徽州人民,具有山里人的执著和坚韧,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拼搏,为了家乡的富有而攀岭越谷,走出大山,不畏艰难,而且他们勤劳朴实,这才创造了徽商数百年之辉煌。

从事企业经营必然有风险,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如果没有随时迎接失败的准备,又怎么能在商战中百战不殆,修成正果呢?“忍辱负重,坚忍不拔”就是徽骆驼们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也是现代企业走向百年老店的必然选择。

(3)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显著特点,徽商是很爱读书的,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

爱读书给徽商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提高了徽商的文化素养、文化品位,较高的文化素质成为与士大夫们交往的“粘合剂”,同时也给徽商的商业经营带来便利。

徽州文化与徽商兴衰的历史启迪

徽州文化与徽商兴衰的历史启迪

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学方面,“两浙”作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直接促成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仅从文学与文化关联的意义上来说,“两浙”文化就为“两浙”作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审美视角。

以鲁迅为例,他开辟的“改造国民性”的主题思路,在整个新文化、新文学生成和发展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不仅仅只是指他是浙江人的缘故,也不仅仅只是说他是一个特殊的个案(实质上,对于中国新文化、新文学而言,近现代的“两浙”区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人士、文学家),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两浙”文化对他的成长,对他的思想、性格、思维方式、文化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的痕迹。

“两浙”文化的孕育和影响,为“两浙”文化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融入世界、认识世界的文化感知方式,使之获得了文化转基因的内在催化动力。

从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特点上来看,“两浙”文化人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内源性的基因转换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从“两浙”文化与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内在联系上,我们发现,在明清之际,“两浙”区域作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已成定局,同时,“两浙”区域文化也因此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形成与北方区域中心文化双峰并峙的局面。

因此,到近代,在中国文化整体性地遭遇西方文化冲击,出现了空前的意义危机而不得不进入历史转型时期,由于中心文化积重难返,而边缘的区域文化则相对地获得了自身开放求变的空间;这样,一方面是大环境所驱使,另一方面则由于“两浙”文化固有特性的驱使,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原先一向以“柔美、“精细”而著称的“两浙”区域的江南文化,反而能够对整个文化格局的变动作出迅速的反应,并强有力地激活自身,一举走到了时代的最前沿。

特别是在文化观念上获得了与旧文化完全不同性质的转换,导致文化内部范式的更新,价值因子获得创造性转化,并促使新的文化理念与结构体系的生成和建构,为现代人的意义重构提供一种新的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价值观。

“两浙”文化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这种影响力,表明新文化生成与发展是有着其内在的理路(innerlogic)和质的规定性的;因为在这当中,区域文化的原型转基因功能发挥了特定的作用。

徽商的兴衰对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启示

徽商的兴衰对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启示
因 。儒 家 的思 想本 就 是 封建 思 想 的产 物 , 徽 商也 就 限制 在 封建 思 想
对 整 个 企 业 的 内部 进行 研 究 , 分 析企 业 内部各 个 要 素所 需 要 的管 理 里 , 导 致徽 商 难 以 向近 代商 人进 行 演变 。近 代 以来 , 徽商 抱 残 守 旧 ,
安定与统一 , 就 不 会 有 个 人 事业 的兴 旺 和 发达 。 “ 国 家兴 亡 , 匹 夫
徽商 除 了从 事 多种 商 业 和 贩运 行 业 外 , 还直 接 办 产 业 。休 宁 商
人 朱 云 沾 在 福 建开 采铁 矿 , 歙 县商 人 阮弼 在 芜 湖 开 设染 纸厂 , 他 们 边 生 产边 贩 卖 , 合 工 商 于一 身 。 徽商 经 营多 取 批 发和 长 途 贩运 。休
二 、微商 的经 营之道
1 .卫国安 民, 精忠报 国
从 早 期 徽 商 不 辞劳 苦 , 运 粮 输边 , 到 明 中后期 徽 商 积 极 参 与抵
抗 倭 寇 侵 略 的 斗争 , 乃 至 近 代徽 商 为 了 抵御 外 国入 侵 , 踊 跃 捐 资 捐
物, 处 处 时 时体 现 了他 们 的爱 国精 神 。 因为 他 们 深 知 , 没 有 国 家 的
关键 词 : 徽商; 经营; 培养; 管 理
我 国企 业 发展 与管 理 受 到组 多 因 素 的制 约 , 要 想 发展 好 和管 理 念虽 然 为 自身 的 发展 带 来 了促 进 作用 , 但是 也是 导 致徽 商 没 落 的原 好企业 , 就 要 在企 业 的成 本 控 制 和 企 业 利润 上 进 行 经 济 管理 研 究 ,
管理纵横 I S we e p i n g O V B F t h e M a n a g e m e体 系的启示

徽商商业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及其相关启示

徽商商业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及其相关启示

起源与形成
徽商起源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商帮之一。
其形成与徽州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02 03
发展历程
徽商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包括初期的小本经营、中期的跨区域贸易 和后期的多元化经营等。在每个阶段,徽商都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智慧和 经营策略取得了显著成就。
衰落与复兴
04
CATALOGUE
当代社会背景下徽商文化应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企业形象
01
02
03
挖掘徽商精神内涵
深入挖掘徽商文化中诚信 、勤俭、务实等精神内涵 ,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 的重要内容。
传承徽商经营之道
借鉴徽商经营理念和策略 ,注重品牌建设、质量管 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提 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徽商在产品和服务上追求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品质,满足客户需求 。
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意识
同舟共济、相互扶 持
徽商之间注重团结协作,相互扶持,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和 挑战。
资源共享、互利共 赢
徽商在经营中注重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回馈社会、造福桑 梓
徽商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回馈社会,为家乡和社会做 出贡献。
徽商商业文化对 经济的影响及其 相关启示
汇报人:XX 20XX-02-05
目 录
• 徽商商业文化概述 • 徽商商业文化对经济影响 • 徽商精神内涵与传承价值 • 当代社会背景下徽商文化应用 • 启示与思考:如何借鉴徽商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01
CATALOGUE
徽商商业文化概述
徽商历史背景与发展
01
徽商商业文化对经济影响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完整版)浙商与晋商、徽商的比较

(完整版)浙商与晋商、徽商的比较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浙商与晋商、徽商的比较《浙商》记者徐王婴一位温州商人对记者说,“到北京出差,几乎所有的酒店,一看你的身份证是温州的,住宿费自动打对折。

”今天,无论是到北京、上海,抑或是香港、纽约,随着一个个“浙江村”、“浙江市场”的兴建,随着浙江游客在海外和国内的京城、大上海等地大把大把地花钱,随着一批又一批的浙江商人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和社会精英,浙江商人开始成为这些城市最受欢迎的人群之一,并成为中国财富的一个符号。

浙江人,因浙商群体的崛起而感到了荣耀。

某种程度上,浙商的崛起或者说引人关注与排行榜有莫大的关系。

2000年福布斯“中国50首富”排行榜,浙江有9位企业家荣登榜上;2001年中国大陆首富100位企业家,浙江有17位;2002年又有11 位,2003年的《福布斯》榜中又有13人上榜,而在胡润的富人榜中17位浙江人登上中国内地百富榜,在“《新财富》400富人”中(以企业所在地计算),人数最多的依然是浙商,占了62名。

与此同时,2003年全国工商联按照年营业收入总额“炮制”了2002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的名单。

浙江民企共入围185家,占总数的37%。

其中,前十位中,浙江企业有其四,前100强中,浙江占了34席。

而这“500强”的排名,浙江早在1999年就占了112家,比例超过了1/5,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而最令人刮目的还在于浙商庞大的群体阵容。

截止到2002年底,浙江省私营企业总户数达24.73万户,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户数等五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浙江,这个陆地面积仅为全国陆地面积1.06%的资源小省,其GDP水平位居全国第4位,人均GDP已经多年稳居第一。

一串串令人眩目的数字掀起了浙商的盖头。

浙商,被人们惊呼为“中国财富制造商”与“东方犹太人”。

然而,如果以为浙商是中国开天辟地最为响亮的商帮,那就是孤陋寡闻而且颇有夜郎自大的意味了。

从徽商的衰落看当代浙商存在的问题

从徽商的衰落看当代浙商存在的问题

从徽商的衰落看当代浙商存在的问题唐涛李越(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41)摘要:徽商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支重要的商帮,在中国商业史中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走向台前的浙商,正逐步成为中国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经营者群体。

徽商衰落的教训留给后世很多的启迪,浙商要良性发展应当从中吸取营养。

当前,在研究浙商怎样学习徽商的观点中很多是从徽商文化和徽商精神切入,也有从官商结合和分离着手。

本文试图独辟蹊径,撇开时代条件的差别,尝试从经营模式和运行方式的角度加以阐述。

关键词:徽商;浙商;家族经营;商业资本;产业资本一、徽商简史和当代浙商徽商即徽州商人,一般是指原徽州府籍(今天的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的商人结成的商人集团之总称。

明朝中叶徽州商人形成商人集团,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 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欧洲某些国家。

徽商作为一支实力雄厚的商帮, 其商业资本之巨, 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

徽商以自己的杰出实践实现了雄踞中国商界四百余年的辉煌,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一大奇迹。

徽商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而浙商正在创造着中国当代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浙商即浙江商人,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后。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目前,浙商已成为全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经营者群体。

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浙江商人都已经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创富集团。

据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初步调查,目前有近500万浙江人在国内和世界创造财富:省外390多万, 境外100多万。

浙江人在外设立的市场主体近80 万家, 注册资本金2000亿元,投资总额达6000亿元,各种不同形式的商会、促进组织就有150个。

在创造财富的质量上,历年的全国民营企业500 强排序、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以及各类慈善纳税榜中,浙商以及他们领导的企业都位于全国前列。

增强企业六种能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_徽商_晋商和世界著名企业对浙商发展的启示

增强企业六种能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_徽商_晋商和世界著名企业对浙商发展的启示
4.强化品牌意识。2007 年“世界品牌 500 强 ”中 , 美 国 占 245 席 , 居 世 界 第 一 ; 中国以 12 席排名第 8 位。
5.重 视 企 业 文 化 。企 业 文 化 是 指 企 业 的价值观、信念和企 业 行 为 方 式 的 总 和。所有成功的世界大企业集团都有 优 秀 的 企 业 文 化 。“ 企 业 文 化 , 是 当 代
2. 企 业 要 做 强 做 久 , 必 须 注 重 创 新 。 晋 商 创 造 职 业 经 理 人 、股 份 制 、票 号, 胡雪岩对有功者特设“功劳股” …… 正 是 这 些 创 新 活 动 成 就 了 他们今 天的事业。
3.企 业 要 做 强 做 久 , 必 须 加 大 人 力 资本投资, 重视顾客与市场。徽商、晋商 都非常重视对后代的教育, 培养接班人。 山西票号通过职业经理人制度、身股制 度等吸引和留住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稳 定了商号骨干队伍。世界大企业视市场 为最高目标、顾客为经营主要驱动力, 企 业活动均围绕市场与顾客的需求进行, 给企业提供了持续的发展动力。
聘用职业经理人的 商 号 , 所 有 权 属 于 财 晋商留下来的庄园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3) 抱
东, 经营权归掌柜( 职 业 经 理) , 实 行 经 理 残守缺, 不能顺应时势发展。20 世纪初期, 山
西票号曾有 4 次改组为银行的机会, 但均因 一些财东和总号经理不愿改革, 坐失良机。
世界著名企业的经验
7.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上世纪 90 年 代以来, 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 念成为时代潮流, 特别是非政府组织设 立 企 业 社 会 责 任 认 证 SA8000 和 社 会 责 任 会 计 标 准 AA1000, 以 及 联 合 国 2000 年成立全球契约后, 影响越来越大, 加入 全球契约的企业已上千家。目前, 某些发 达国家以我国企业没有履行社会责任义 务为名, 禁止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 此态 势值得民营企业高度关注。

旧徽商兴盛及衰弱的启示

旧徽商兴盛及衰弱的启示

旧徽商兴盛及衰弱的启示所谓徽商,即指徽州商人,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的的徽州籍商人的总称。

在中国古代素有“徽商为十大商帮之首”和“无徽不成镇”之说法,可见徽商作为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性的商帮群体,其在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诞生徽商这一群体的徽州指的是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和绩溪六个县,古称为新安郡,历史悠久,为何这个地区能诞生一个在八百年过程中持续兴盛的商人群体呢,而后又因何走向衰弱,在此文中我想根据自己平时读书所得略作阐述。

首先是徽商因何兴起?徽州地区地形特点“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利和庄园”,在农业社会,这样的地形决定了所在地区无法承载太多人口。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有八次因为北方发生战乱而导致的北人南迁,大量北方士族及其附庸跨作为南北分界的淮河和长江,到江南地区定居,士人群体的到来给南蛮之地带来了先进的文化,附庸其存在的人群特别是农民和小生产者则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手工技术,这些都是中国文明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一、世家大族群体促成的文明提升中国广大南方地区在西晋之前人口的组成为百分之九十的山越族和山苗族(此两族为今天南方各少数民族的祖先),百分之十的流官、流官家庭后裔及从北方带来上任的附庸人口及其后裔,大部分人口绳文刺青,文化及其落后,生产力也极为低下。

从西晋后期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到金灭北宋、元灭南宋,前后八次北人南迁、衣冠南渡,特别是庞大的世家大族群体,使得南方文化获得巨大提升,到了明清时期,南方文化明显超越北方,这从明朝洪武年间明廷为了照顾北方士子特意将科举分设南北榜可以看的出来。

我们说,所谓世家大族,都是长期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读书传家的地主士人群体,他们掌握着传统社会最先进的文化思想和道德传承,与此同时,依附每个世家大族的附庸人口则掌握着先进的耕作技术,他们的到来对于广大南方地区的文明发展而言是革命性的。

以徽州婺源江湾镇的晓起村为例,唐朝末年黄巢变乱,当时在朝廷里担任户右监的汪万武率领家人及附庸农民南迁,来到今天晓起这个地方,发展到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原先的荒无人烟之地发展成为村中户口近千、茶园数百顷的经济繁盛之地,更有数人考中举人进士,晓起汪氏成为徽州大族,影响颇大。

徽州兴衰的启示

徽州兴衰的启示

徽商兴衰的启示翻开中国的地图,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商帮是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整个分布地域呈新月形状。

谈起中国商帮,首屈一指的应该是徽州商帮。

明中期至清中叶,徽州商帮称雄华夏商界三百余载,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

当是时,黄山白岳间十室九商,巨商显宦迭出,自然美景、人文情态、商业经济交相辉映,盛极一时。

接下来,清末社会动荡、朝廷政策变更、资本主义兴起,然而徽商们由于自身原因未能及时实施经营转型,没有搭乘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航船,无可挽回地从巅峰摔到谷底,徽州随之顿陷窘境。

反思徽商盛衰的历程,对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颇具借鉴意义。

发展需要危机意识。

徽州的地理环境非常不利于拓展农耕,人口剧增导致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迫使一部分徽州人向非农行业分流。

徽商崛起于危机,沉没于享乐。

口粮紧张是生存危机,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一些徽州先民正是在生存压力和利益驱动下被迫操“四民之末”,从最初的“米生意”做起,到后来“其货无所不居”,逐渐做大做强,为摆脱生存危机而在商界迅速崛起。

遗憾的是,徽商们的兴趣点多在仕途。

许多商人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就很少关注实业,忘记了发家前的筚路蓝缕,享乐思想滋生,将大量资本消耗于奢侈生活,危机感缺失,发展也就到了尽头,接着就是开始逐渐的消失在商战历史的尘烟中。

发展需要团队精神。

“商场如战场”,自古而然,战斗力来源于凝聚力。

“商成帮,学成派”是古代徽州社会情状的显著特征,也是徽州先民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一个标志。

徽商在长期商海浮沉的实践中,正是凭借这种非凡的“团队精神”不断壮大实力,提升自我的竞争力,在扬州、杭州、上海、武汉、芜湖等地,创造了古代商界的一个个奇迹,甚至形成对特定区域市场和行业的垄断,留下了“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佳话。

发展必须合理利用资源。

徽商初期经营的成功归功于他们善于立足本土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徽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地狭人稠,寸土寸金,徽州先民有良好的惜地传统。

近代徽商衰落的反思和启示

近代徽商衰落的反思和启示

封面文章056曾经无所不至,所到之处又常能给人带来商业繁荣的徽商为何到了近代,居然衰落了对多数中国人来说,徽商是一个谜团。

曾经无所不至(“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所到之处又常能给人带来商业繁荣(“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的徽商,到了近代,居然衰落了。

如果说徽商的崛起和兴盛,能给当代企业家带来大量的启示,那么,徽商的衰落过程,以及个中原因,则更值得反思和咂摸。

为此,《中外管理》在对南开大学卞利教授进行专访时,特意围绕徽商的衰落做了大量的探讨。

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中外管理》:历史上的徽商文化虽然灿烂,但到了当代,徽商还是遇到相当大的挫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卞利:徽商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衰落,有几方面原因。

从外因来说,第一是清朝政策的变化。

我们从徽商的主要行业来说,比如:盐商。

徽商中的盐商基本可以认为是官商,他们靠政治力量走上历史舞台。

明初实施赴边开中之法,规定商人输送米粮到边塞或京都,将给予其食盐运销权,即盐引(发给商人的领盐凭单)。

由此,晋商和徽商崛起,徽商虽在两淮经营盐业,可还抵不过晋商。

晋商一开始也是经营盐业,在北方边地轻车熟路,徽商跑到冰天雪地则人生地不熟,所以当时势力不如晋商。

后来到了明弘治五年,1492年时,朝廷把“赴边纳粮”获得盐引,改为“纳银”了,商人按照市场粮价交银子就可以获得盐引了。

徽商抓住机遇,开始崛起。

到了16世纪中期,徽商在盐业经营中取得了压倒性优势。

而到了清朝道光年间,进行盐业改革,就把盐业垄断打破了,各地商人只要缴税都可以批发盐,徽商一下子失去优势,立马倒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动荡,很快两淮盐商一败涂地,一片瓦砾、一片荒凉。

再看钱庄生意,近代银行业进入中国后,徽商没能跟上转变,还在做传统典当业、传统钱庄。

当时朝廷让徽商来做银行,但依然不干,等现代银行业崛起,典当行之类就不是对手了。

当传统遭遇“三千年未见之变局”《中外管理》:以上是国内环境的变化,国外因素是否有影响?文|本刊记者 李靖徽州宏村承志堂,曾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057卞利:第二个原因是西方殖民者的竞争。

徽商兴衰的启示

徽商兴衰的启示

徽商兴衰的启示徽商大致产生于明中叶,在明清商业史上与晋商齐名,“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徽商在我国历史上大约存在了400余年,其贸易活动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其商品曾远销到世界市场并大受欢迎,对当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结和研究徽商经营的成功经验,不仅对我国商贸行业应对今后日益复杂的经济贸易全球化局面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也对加入WTO后我国财政总体筹划有一定的意义,一、徽人经商的基本经验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明清时期徽州商人正式形成了一个商帮集团。

徽商的兴起,通常认为与地理环境有关。

徽州粮食产量少,但特产却很丰富,陆路交通困难,水路交通却还方便,于是他们将境内丰富的土特产运出销售,再将本地需要的产品从外地输进来。

徽商出行的势头,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他们的足迹踏遍全国,不但京城、省会及大小城镇是徽商活跃之处,连穷乡僻壤、深山老林、沙漠海岛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不乏徽商的活动。

徽商的商业资本发展犹如滚雪球一般快速壮大,拥资百万乃至千万的大富商人数愈来愈多。

一个徽商发财后,总有一批人在其卵翼下发展成新富商。

因此,徽州的富商愈来愈多,其资金总量也越来越大,各种渠道流入的资金使得整个徽州“富甲天下。

”徽商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采取灵活的资本运作方式徽商的资本组合形式是多样化的、灵活的,主要类型有自由资本和借贷资本相结合、独资和合资相结合、委托和非委托经营相结合等。

每一类中又有许多形式,如行商坐贾并行、商品的囤积与垄断贸易并行,产销一体化与赊销赊购并行等。

徽商很早就懂得资本对于经商成功的重要性,因此,其所采取的资本运作方式十分灵活。

许多创业伊始的徽州商人出自贫苦之家,是迫于生计才外出经商的,而从事长途贩运活动通常都需要大量的资本,因而这些商人在从商之初大都采用贷资经营、合资经营或委托经营的方式。

采取贷资经营方式的,其借贷活动一般都在同乡同族之间或徽州商帮内部,债权人往往念及乡族之谊,给债务人很低利息的贷款以进行资助和救济,因而债务人的负担较小。

传统商帮的兴衰及其启示

传统商帮的兴衰及其启示

传统商帮的兴衰及其启示宋元以后尤其是明清,中国的商业有了很大的开展,出现了所谓的十大商帮,这就是粤商、闽商、宁波商、龙游商、江苏洞庭商、徽商、江右商〔江西商帮〕、鲁商、晋商、陕商,其中最有名者是晋商和徽商。

传统商帮崛起和开展的原因是什么?又是如何走向了衰败?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周建波教授为我们梳理了以晋商为中心的传统商帮的开展轨迹。

商品经济全球范围内的开展人均GDP的不高以及长期的缓慢增长,说明国内消费能力不高,这是不利于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的,是号称世界制造大国〔手工生产〕的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机器生产〕的重要原因。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兴旺、更先进。

”按照安格斯·麦迪森的计算,在公元元年中国GDP占到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公元1820年,中国GDP占到了世界总量的32.9%,远高于欧洲国家的总和。

当时的世界GDP总量,按1990年时的国际美元来计算,中国为2286亿美元,为世界第一,英国为362.3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印度为1114.17亿美元,法国为384.34亿美元,三国总和占世界总量的26.7%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那么强调指出,1500~1800年,“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当时名副其实地是以中国人为中心的”。

因为“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贸易都是顺差,是最重要的白银净进口国,用进口美洲白银来满足它的通货需求。

美洲白银或者通过欧洲、西亚、印度、东南亚输入中国,或者用从阿卡普尔科出发的马尼拉大帆船直接运往中国。

虽然学者们在具体的统计数字上还有微小的分歧,但都认为至少在1820年以前,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界动态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08月/13日/第S02版/明清时期,在中国商史上的晋商、微商,曾利倾朝野,鼎足华夏,各领风骚数百年。

然后,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终至 落花流水春去也,由昔日的辉煌繁盛而步入日幕途穷之路。

晋商、微商是明清历史的一面多棱镜。

晋徽商兴衰对浙商的启示吴潮海浙商,虽然在近代才崛起,而且在学术界也并未引起重视。

然而,宁波帮、龙游帮毕竟在中国商史上曾威风八面、盛极一时。

何况,当今浙商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成为华商大家庭中的一支新锐,而且在向着当今中国的第一商帮不断发展壮大。

新浙商作为反映浙江地域文化的企业家群体,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庞大的人才群体。

然而,当今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是,究竟如何用理性铸造浙商更为辉煌的历史,究竟怎样才能使浙商不仅能成为徽商、晋商那样具有广泛而长远影响的商人群体,成为人为内涵丰富的经济品德,而且能延缓其生命周期,促使其长盛不衰,历代的高帮究竟有没有经验教训可资借鉴?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欲有所作为,必先师古人之长处,包容世间万商之良方,为我所用;欲免踏覆辙,务必去除前人之弊端,吸取前人之教训,为我所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徽商、晋商兀然崛起,一个历经300年而不衰,一个更是称雄500年而不弱,实在是商界的奇迹。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 徽帮。

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至迟在东晋时期,就已有历史记载,以后代有发展。

徽商走出深山后,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终于不断发展壮大。

明清时期,徽商作为一支重要商帮,活跃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有的商人还涉足海外。

自明中叶至清中叶,其间除明末清初由于战乱一度沉寂外,徽商保持了300多年鼎盛辉煌时期,在当时的中国商界独占鳌头。

无徽不成镇,构成了一代商业帝国,影响真可谓至大至深。

数百年前,伴随着 走西口那悲凉的歌声背井离乡、远走塞外以谋生计的几个山西穷乡亲,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竟成了连现代许多大企业都自愧不如的连锁商业集团。

他们既为行商,又当坐贾,把分店遍设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天山脚下,东海之滨,终于占据了全国商业魁首地位。

特别是山西票号,一经产生,便迅猛发展,很快就汇通天下、利赖九州,基本上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中国银行之发轫。

票号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新水平,也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就是这样两支利倾朝野、鼎足华夏的商帮,发展到近代却随着封建王朝的消亡而走向衰败,由昔日辉煌繁盛而步入日暮途穷之路,最终一蹶不振。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徽商、晋商是徽州、三晋历史全面发展的支点,包括两地文化的发达,也都源自徽商、晋南的 酵母,而且两地灿烂文明的创建,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昌盛。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明财富,值得研究和借鉴。

更何况,徽商、晋南是明清历史的一面多棱镜:从他们身上可折射出种种社会问题,曾叱咤风云、辉煌一时的两支劲旅,为何会走向衰落?从史学家推究出的衰落的一些枝蔓对我们不无启示,不无教益。

两大巨商的衰败,既有客观外部因素,也有主观内部原因:历史学家认为,晋商、徽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专制王朝的政治干扰与战乱破坏。

中国封建社会是漫长的农耕社会,封建正统思想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历来重农经商。

这种政治体制不但不保护商业,提供正常经营的法律与秩序,反而杀鸡取卵,给予蓬勃发展的商业经济以致命打击。

这就说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须受到制度文化的制约。

同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也使两支劲旅大伤元气。

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用其在中国攫取的经济职权,挤压中国工商业者,使中国的手工业、商业蒙受重大损失。

除了外因,主要是内因在起作用。

如在封建王朝重重禁令、处处干扰的大系统、大气候下,晋商、徽商无所作为。

于是,总体上他们所获得的财富积累也就不愿,也不能用来扩大再生产,投向产业、金融业,而只有转向购买土地,转化为地主,再培育子弟读书从政的道路上来。

再加之,在 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明、清时期,晋商、徽商致富后大都 广营宅,置田园。

如山西曲沃县商人彭太,经营获利后,数年内购置土地600多公顷。

正是这样,我们的先辈晋南、徽商在初具规模后,就妄自尊大、不思进取,没能做到超越自己,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从而失去一次又一次新的发展机会。

更有甚者,当穷困潦倒初创阶段,他们的足迹遍天下,频历风波之险,可一旦富足了,富者巨贾们却将大量金钱挥霍浪费掉,家家过着帝王般的穷奢极欲的豪华生活。

长盛命题题解何在迅速崛起的浙商解体,汇合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

然而,时代的发展,历史性地给我们提出了怎样才能使浙商长盛不衰的命题。

反观晋、徽商的兴衰史,究竟有哪些题解?题解之一:与时俱进,求新思变,推动市场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晋商与徽商恰恰没能做到超越自我而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开拓新的经营领域,而是囿于传统,固守旧的传统行业,从而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发展机遇。

因而,徽、晋商文化,具有只是反映一地商人的文化观念而是一元封闭性特点。

毋庸讳言,作为新一代浙商,在前期也是凭着几乎原始的冲动循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而行,缺少一种超前的以及超越的精神力度,因而导致一些消极的因素在滋长。

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过程,改革发展的时代,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呼唤和要求创新的时代。

作为浙商,也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强科贸、技贸、工贸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依托,技术引进与开发相结合,面向国际市场的创新体系,努力使浙江省培育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策源地。

题解之二:优化环境,因势利导,促成要素资源的对等双向流动。

浙商的崛起,导致民资较为充盈。

据央行测算, 十五期间,浙江民间资本总数可达8300亿元。

自 九五以来,浙江已有7000多亿元民资进入各个投资领域,居全国之首。

(!人民日报∀2003.12.1)。

而这些民资大多数投进了省外。

目前,浙商在上海的企业有5万多家,注册资本总额达610亿元,总投资规模为500亿元之多。

浙籍民企在上海投资总额、企业总数和资产总数,均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

民资的大量外流,固然与外省市区用种种优惠政策诚邀浙江企业加盟有关,但也与本地投资环境不无关系。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不少企业都是在 螺狮壳里打道场,可由于土地是浙江省的稀缺资源,往往试图发展却无法满足。

如义乌市,每年土地需求量为2万亩,可实际用地指标仅为1500亩,于是地价不断攀升。

为此,政府对用地企业的制约条件越来越多,从用地公示情况来看,目前企业每审批一亩土地指标,投资额需100万元以上。

商业用地涨幅更是惊人,去年出让的其中一宗土地,每平方米竟达22万元之多。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的自由流动不可阻挡。

可缺乏双向、对等的要素资源流动,已成为省内经济的一个软肋。

如温州,不仅向全国输出了大量资本,而且还输出了几十万具有聪慧头脑和创业精神的商人和企业家,但流入的却远不及输出,难以支撑本地经济的升级。

为此,民资的大量外流,已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

有的认为,浙商所导致的资本流动,带来了企业、人才、技术、产权等诸多要素的流动;更有的不无忧虑,认为民资的大量外流会导致浙江经济的 失血, 民资浩浩荡荡外迁,久而久之有可能造成浙江资本与产业的空洞。

为此,要进一步消除各种形式的壁垒、围墙和门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现代理念和服务意识。

着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使本地资本留得住,而且给入浙企业以市民待遇。

把与国际接轨的口号,具体化为优良的硬件设施、一流的软件服务、良好的配套产业、优美的生态条件,积极营造 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题解之三:紧抓机遇,顺时而动,努力寻求产业的强大支撑。

据历史学家分析,晋商从经营商业到金融业,始终没有离开 商的领域,固守在流动领域中活动,未能把大量的商业利润投入到发展近代工业中去,投入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线去,这是晋商败亡的致命伤。

(!徽州朝奉∀164)历史忠告我们,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商业的繁荣难以持久。

依托产业办市场,是市场繁荣的根本经验所在,如义乌,经过20多年的培育与发展,已形成一个在全国小有名气的产业群,一双小袜子、一副小拉链、一件小饰品,都已 放眼神州,网布全球,真可谓占尽风光。

在全省,由市场派生出来的产业也越来越多,生命力也越来越强,使市场和产业走上了一条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

但是,由于重复投资、分散建设,导致产业规模相对偏小,发展后劲依然不足,正如 蚂蚁雄兵所比拟的那样,在最早进入市场的企业中,多数并没有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推进迅速做大。

要加大产业支撑的力度,特别要注重提升产业载体,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形成项目群迅速集聚、产业链不断延伸的良性互动局面。

而制造业的最大优势在于日用消费品的加工制造。

它既有围绕专业市场形成的区域特色经济的规模优势和分工优势,又有技术趋于成熟的优势和销售网络优势。

这些产品尽管都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但又是不断消耗、更新的需求弹性大,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为此,传统的轻型加工制造业,可列入优先发展行列,并通过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质量,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品种,增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题解之四:乘势而上,拓展市场,着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反观历史,不能开拓新的活动区域和经营项目,是晋、徽商又一失误之处。

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变化,当今的浙商要把注重开拓的创新精神运用到改革实践之中,大胆地走出去拓疆扩域,我国理论界人士乃至领导层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浙江这块市场经济的热土。

并作出了权威性的结论,浙江人从蛰守浙江到走出浙江是一种进步,从零星出击到集团输出更是一种成功。

就前些年来说,在走出国门的实力、能力尚嫌不足时,走出浙江,在全国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价值链,应当是务实而有成效的对策。

大胆地引进来,又勇敢地走出去,在立足国内的同时,还要到世界经济的海洋中搏击风浪,寻求商机,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为此,要实施 以质取胜和 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商品结构和市场布局。

一方面,要引入全新的流通方式,大力发展代理制、连锁经营、配送中心、仓储式经营等现代物流方式,继续到全国各地发展 连锁式分市场,形成以本地市场为龙头,与各地分市场密切分工协作的全国性市场,以创造市场联合效应;另一方面,要重点扶持出口骨干商品,培育和开发名牌产品出口,形成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浙江出口商品群。

按照重点突破、多元发展、全方位开拓的要求,优化出口市场布局,深度开发欧美出口市场,巩固、发展对亚洲市场出口,积极开拓非洲、南美、中东、俄罗斯、东欧等市场。

努力做到传统市场寸土不让,新兴市场见缝插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