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上海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上海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45分,其中第1—15题每题1分,第16—30题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代表该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纸中相对应的位置内)1.“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歌词中“泥板上的文字”是指A、甲骨文字B、楔形文字C、拉丁文字D、玛雅文字2.“自14世纪以来,在意大利生活中就占有如此强有力地位的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是被当作文化的源泉和基础,生存的目的和理想”。

这段话描述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B、启蒙运动兴起C、宗教改革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3.《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其中“巴厘满”即A、内阁B、首相C、议会D、法院4."一个幽灵在欧洲的上空徘徊……无产阶级子这场革命当中,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全世界!全世界无产阶级者联合起来!”这段文字当出自A、马克思和恩格斯B、欧文与傅里叶C、圣西门和傅里叶D、欧文与圣西门5.科恩说:“普鲁士在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为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

“他强调的是”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A、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强化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C、促使德国走向强盛大国之列D、给德国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6.右图中在一战前夕缔结“三国协约"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7.”在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吏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

“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B、变法运动的开展C、农民起义的冲击D、选官制度的改革8.西方学者科利思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

这部著作当是A、《大唐西域记》B、《马可·波罗行记》C、《海国图志》D、《哥伦布航海日志》10.菲利浦·约瑟夫在《列强对华外交》中写道:它揭开了(英国)对华事务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闭关锁国的破产……。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3. 唐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中宗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算盘5. 明朝时期,下列哪位航海家七次下西洋,展示了我国的海上实力?A. 郑和B. 麦哲伦C. 哥伦布D. 达·伽马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8. 辛亥革命后,下列哪位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袁世凯D. 孙中山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1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地点是?A. 北京B. 上海C. 南京D. 广州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江泽民A. 1954年宪法B. 1975年宪法C. 1978年宪法D. 1982年宪法A. 世贸组织B. 联合国C. 亚太经合组织D. 上海合作组织A.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B. 丝绸之路经济带C. 中巴经济走廊D.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6.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______制度。

17. 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______。

18. 元朝时期,我国设立的最高行政区域是______。

19. 明朝时期,我国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______。

20.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我国战败,被迫签订______条约。

21.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______革命的开始。

22. 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地点是______。

23. 1940年,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______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破袭战。

初中历史会考材料题及答案(辛苦整理)

初中历史会考材料题及答案(辛苦整理)

一、改革和恰当的政策凋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在实施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逐渐增强,先后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请写出秦朝为抵御匈奴和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经济交流修建的两大工程。

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

工程:万里长城、灵渠。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

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据材料二,写出中国“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名称。

列举在这次自救运动中创办的两个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

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一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4)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丰义国家对苏联坛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

共同点: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5)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指什么?这一时期在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又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方针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二册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二册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册((1))【2008年闭卷】屈辱、抗争、探索——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

(共18分)某校历史兴趣⼩组围绕近代中国历史,分三个主题出⼀期板报。

第⼀个主题可以概括为“欲哭⽆泪,太悲惨了,看不尽的惨案,满⽬献⾎”。

1、19世纪的中国不断遭到列强的侵略,如两次、中法战争、中⽇和⼋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2、清政府被迫签订⼀系列不平等条约。

条约的内容总是包括:割地——沙俄⾥哪个条约成为强占中国领⼟最多的列强;赔款——勒索赔款数额最⼤的是《条约》;开埠——最早在条约中提出开放通商⼝岸要求的是国;……中国主权遭到践踏。

第⼆个主题可以概括为“热⾎沸腾,太壮观了,数不清的英雄,名垂青史。

”3、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近代中国涌现了⽆数的民族英雄。

请说出两位你最尊敬的民族英雄名字:、。

第三个主题可以概括为“发⼈深省,太深沉了,全民族的精华,都在上下探索。

”4、社会各阶层为摆脱民族危机前赴后继。

百折不回。

农民阶级先后发动了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官僚阶层进⾏了寻求⾃强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命派发动了救亡图存的变法;资产阶级⾰命志⼠发动了⾟亥⾰命,建⽴民国。

然⽽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民才摆脱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最终赢得了民族解放。

((2))【2008年开卷】每个中国⼈嘴边都有⼀部⽣动的中国史,脱⼝⽽出的流⾏话语沉积着集体的记忆,凝聚着民族的情感和时代精神。

(共25分)某校历史兴趣⼩组计划于2009年推出以“60Ian60句:脱⼝⽽出的共和国史”为主题的系列板报,记录共和国变化发展的⾜迹。

如:1949年——中国⼈民站起来了1951年——谁是最可爱的⼈1966年——造反有理1976年——⼤块⼈⼼事,揪出四⼈帮1982年——⼀国两制1991年——希望⼯程2008年——同⼀个世界,同⼀个梦想1.选择“中国⼈民站起来了”作为1949年的流⾏语,是因为…………()A.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B.解放战争进⼊战略反攻c.中华⼈民共和国成⽴了 D.中国⼤陆统⼀得以完成2.下图刊登于1958年《⼈民⽇报》头版,与这张照⽚对应的流⾏语是……()A.“总路线”B.“⼤跃进”C.“合作化”D.“破四旧”3.1971年的中国流⾏着这样三句话:“友谊第⼀,⽐赛第⼆”、“乒乓外交”、“⼩球推动⼤球”。

最新上海市历史合格考试卷

最新上海市历史合格考试卷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图中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A BCD2.在雅典城邦具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A.全体居民B.成年女性C.成年男性公民D.外邦人和奴隶3.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却留下了A.佛教B.印度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4.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元首制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5.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星罗棋布。

其核心地区是A.中原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6.制定礼乐制度,倡导德治的是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公7.历史上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授爵制,奖励农耕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B.商鞅改革C.孝文帝改革D.查理·马特改革8.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A.鲜卑B.魏C.蜀D.吴9.下图喻指的政治现象出现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0.元朝时期,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机构是A.澎湖巡检司B.宣政院C.中书省D.枢密院11.明王朝在统治初期设立了法外行事的机构以加强专制统治。

该机构时A.政事堂B.内阁C.厂卫D.军机处 12.“人文主义”、“古典文化”、“世俗化”是某书中的核心概念。

该书研究的主题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13.确立“议会至上”原则的法律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合众国宪法》 14.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手工工场 B.现代工厂 C.垄断资本 D.跨国公司15.一百五十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2015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含答案)

2015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含答案)

2015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答复,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一〔共11分〕1.司南〔或指南车、指南针〕〔1分〕活字印刷〔或印刷术〕〔1分〕造纸术〔1分〕2.毕昇〔1分〕北宋〔或宋〕〔1分〕蔡伦〔1分〕东汉〔或汉〕〔1分〕3.作出判断即得2分能从四大发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它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或从发明的唯一性等任一角度加以阐述,言之成理即得2分二〔共10分〕1.B、C〔全部答对得1分〕英〔1分〕2.A、C〔全部答对得1分〕联邦制度确立〔或国家独立、民族独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稳固等〕〔1分〕3.〔1〕蒸汽〔1分〕内燃〔1分〕〔2〕B、C〔全部答对得1分〕A、D〔全部答对得1分〕4.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消耗〔答复具体内容也可得分,但大小概念不得并列,顺序可颠倒,每条1分〕三〔共9分〕1.A〔2分〕2.C〔2分〕3.B〔2分〕4.创作者对抗战的情感、态度与认识;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及时代特征;作品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响〔顺序可以颠倒,每条1分〕四〔共10分〕1.毛泽东〔2分〕2.B〔2分〕3.认为此事重大而加以关注;认为中美有可能从敌对变成朋友〔任答一条即得2分〕4.从冷战格局下中、美、苏之间的关系变化加以说明,言之成理即得4分Ⅰ.开卷部分〔共60分〕一〔共10分〕1.A〔2分〕2.印度〔或佛教、南亚〕、罗马〔或基督教、欧洲〕〔顺序可颠倒,但不可同义反复,每条2分〕3.作出判断即得2分能从以下一个方面阐述理由得2分,能综合下述两个方面阐述理由得4分,本大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0分如答复“同意”,理由可从丝绸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如答复“不同意”,理由可从除丝绸之外,其它物品〔如瓷器等〕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及丝绸所不能涵盖的文化交流、其它区域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二〔共10分〕1.B〔2分〕2.D〔2分〕3.D〔2分〕4.否〔2分〕林肯是反对奴隶制的,但在不同形势下,其最高原则是维护联邦制度,保卫国家统一〔言之成理即得2分〕三〔共14分〕1.B〔2分〕2.D〔2分〕3.C〔2分〕4.D〔2分〕5.C〔2分〕6.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分〕;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1分〕举例:可从“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事例中任选一例说明〔2分〕四〔共26分〕1.A〔2分〕2.B〔2分〕3.不一致〔1分〕前者坦然、从容,后者被迫、恐惧〔2分〕4.D〔2分〕5.反对〔或不安、抗拒等〕〔2分〕6.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四个层次考虑:层次1:只作判断,不作说明,不得分。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合格考试历史试题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合格考试历史试题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2015.6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图中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2.在雅典城邦具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A.全体居民B.成年女性C.成年男性公民D.外邦人和奴隶3.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却留下了A.佛教B.印度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4.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元首制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5.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星罗棋布。

其核心地区是A.中原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6.制定礼乐制度,倡导德治的是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公7.历史上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授爵制,奖励农耕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B.商鞅改革C.孝文帝改革D.查理·马特改革8.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A.鲜卑B.魏C.蜀D.吴9.下图喻指的政治现象出现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0.元朝时期,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机构是A.澎湖巡检司B.宣政院C.中书省D.枢密院11.明王朝在统治初期设立了法外行事的机构以加强专制统治。

该机构时A.政事堂B.内阁C.厂卫D.军机处12.“人文主义”、“古典文化”、“世俗化”是某书中的核心概念。

该书研究的主题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13.确立“议会至上”原则的法律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合众国宪法》14.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A.手工工场B.现代工厂C.垄断资本D.跨国公司15.一百五十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创立这一学说的是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马克思16.“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该诗创作于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7.下列哪一人物的文章曾在右侧刊物上发表A.李鸿章B.梁启超C.孙中山D.陈独秀18.鞠躬礼和脱帽礼取代了跪拜等旧礼节。

最新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一册资料

最新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一册资料

((1))【2008年开卷】以艺术形式反映历史,离不开各类史料的查考。

某班同学计划排演一出反映贞观之治的历史情景剧。

1.同学们设计了三幕情节,它们分别体现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政策措施?(1)房玄龄足智多谋,杜如晦处事果断,唐太宗认为这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委以重用。

(2)唐太宗想在洛阳修建宫殿。

魏征上书:君王不能为了个人享乐而役使天下百姓。

唐太宗接受,停止了工程。

(3)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2.同学们找到了下列道具。

从历史常识卡,期中不可能出现在贞观年间的是和。

(用字母表示)A.西域琵琶B.锦衣卫木印C.编钟D.会子E. 《兰亭序》摹本3.为编写剧本,同学们找到了如下材料作为参考。

(期中6为刻于贞观十年的昭陵六骏石雕像之一,昭陵为唐太宗之墓。

)史学家主张将所有史料分为原始史料和转手史料两种。

所谓原始史料,是指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遗迹遗物;所谓转手史料,就是史学家凭借直接或者间接的原始史料,论述他们没有亲见的事件。

上述六项材料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和。

(用序号表示)4.同学们在整理材料中发现,不同学者对唐太宗的评价不完全相同。

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2))【2009年闭卷】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的桥梁,传递着财富和文化,镌刻下历史与永恒。

(共18 分)某学生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后,对丝绸之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做了如下笔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史书记载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人名)。

这条丝绸之路从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发,最远到达________ (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

2.在敦煌,还能看到如左图的石窟造像。

它明显受到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_________教的影响,这一宗教起源于________(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在两汉之际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3.中国古代的造纸术、_________、火药和_________等四大发明也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和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最新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含答案)

最新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含答案)

2015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一(共11分)1.司南(或指南车、指南针)(1分)活字印刷(或印刷术)(1分)造纸术(1分)2.毕昇(1分)北宋(或宋)(1分)蔡伦(1分)东汉(或汉)(1分)3.作出判断即得2分能从四大发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它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或从发明的唯一性等任一角度加以阐述,言之成理即得2分二(共10分)1.B、C(全部答对得1分)英(1分)2.A、C(全部答对得1分)联邦制度确立(或国家独立、民族独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等)(1分)3.(1)蒸汽(1分)内燃(1分)(2)B、C(全部答对得1分)A、D(全部答对得1分)4.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消耗(回答具体内容也可得分,但大小概念不得并列,顺序可颠倒,每条1分)三(共9分)1.A(2分)2.C(2分)3.B(2分)4.创作者对抗战的情感、态度与认识;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及时代特征;作品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响(顺序可以颠倒,每条1分)四(共10分)1.毛泽东(2分)2.B(2分)3.认为此事重大而加以关注;认为中美有可能从敌对变成朋友(任答一条即得2分)4.从冷战格局下中、美、苏之间的关系变化加以说明,言之成理即得4分Ⅱ.开卷部分(共60分)一(共10分)1.A(2分)2.印度(或佛教、南亚)、罗马(或基督教、欧洲)(顺序可颠倒,但不可同义反复,每条2分)3.作出判断即得2分能从以下一个方面阐述理由得2分,能综合下述两个方面阐述理由得4分,本大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0分如回答“同意”,理由可从丝绸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如回答“不同意”,理由可从除丝绸之外,其它物品(如瓷器等)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及丝绸所不能涵盖的文化交流、其它区域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二(共10分)1.B(2分)2.D(2分)3.D(2分)4.否(2分)林肯是反对奴隶制的,但在不同形势下,其最高原则是维护联邦制度,捍卫国家统一(言之成理即得2分)三(共14分)1.B(2分)2.D(2分)3.C(2分)4.D(2分)5.C(2分)6.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分);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1分)举例:可从“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事例中任选一例说明(2分)四(共26分)1.A(2分)2.B(2分)3.不一致(1分)前者坦然、从容,后者被迫、恐惧(2分)4.D(2分)5.反对(或不安、抗拒等)(2分)6.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四个层次考虑:层次1:只作判断,不作说明,不得分。

2015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15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15 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地理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试卷总分为100 分,考试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第表述。

90 分及以上为“优秀”, 75~ 89 分为“良好”, 60~ 74 分为“及格”, 59 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一、(10 分)1.B2.A3. A4.C 5. D二、(10 分)1.欧洲日本2.俄罗斯埃及3.从南北半球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任答一点得 2 分)三、(16 分)1.B2.热带北温带3.森林4.A D (共 2 分,答对一个得 1 分)5.降水气温6.白色四、(14分)1.东部(如答东南和东北,或者南部和东北的也各得 2 分,如只答对一个方位,如东南,或东北,给 1 分)沿江沿海(写沿长江、沿珠江的也各得 2 分)2.东北3.高短4.新能源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小,对环境的污染少;燃料费用低,耗能少,节约能源(答对一点得 2 分)五、(16 分)1.华北C2.丹江口水库河南河北黄河海河3.一六、(12 分)1.喜马拉雅山白雪皑皑(雪山)2.雅鲁藏布江3.尼泊尔约2℃~4℃4.青稞、牦牛(藏羚羊等)、酥油茶(糌粑)、掉袖藏袍、布达拉宫等(任答一点得 2 分)七、(14 分)1.尼罗河2.北高南低全年多雨(降水量季节变化小)(任答一点得2分)3.伏尔加河河流流经内陆地区,注入内陆湖(里海)(答“未流入海洋”的也得 2 分)4.B D A C(每一空得 1 分)八、(8 分)1.市中心区2.浦东新13 个3.黄浦34.新闸路25.C拓展题( 5 分)1.飞机由东南向西北飞行2.飞机飞行到亚欧大陆东岸(东海)的上空3.飞机此时飞行在太平洋上空4.飞机飞行在上海以东(或者长崎、釜山的西南方向)5.飞机此时处于夜半球6.此时北京时间是5:11(伦敦时间是 21:11),预计 1 小时 29 分后抵达上海7.飞机抵达上海时,伦敦时间为22:40(北京时间是 6:40)(每写对一条得 1 分,如果描述方位的答案超过两个,最多给 2 分。

历史总复习15年历史学业考卷参考答案

历史总复习15年历史学业考卷参考答案
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分); 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1分)
请任选一个中国史的例子说明这一关系:
举例:可从“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维新 思想与戊戌变法、“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 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事例中任选一例说明。(2 分)
开卷(四) 相较于政权更替的骤变,社会风俗的变迁总是
渐进的。
材料一: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 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 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1912年3月)
1.材料一可以作为研究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迁
的……………………………………( A )
A.原始史料
B.转手史料
C.间接史料
历史总复习15年历 史学业考卷参考答

闭卷(一)
小小邮票,方寸之间,铭刻下历史的记忆与 情怀。(共11分)
A
B
C
D
1.上列邮票中,图A所示的发明为 指南针 ;
活字印刷
(司南、指南车)
图B为 印刷术;图C为火器(火药);图D为造纸术 。
架火战车
闭卷(一)
A
B
C
D
宋 2.图B中左侧的人物是 毕昇 ,他生活于 北宋
——1837年林肯出任伊利诺斯州议员时的演说
B 1.从材料一看,林肯对奴隶制的态度是…(

A.拥护
B.反对
C.无视
D.称赞
开卷(二) 听其言,观其行,究其意,历史人物当如是看。
材料二:政府无意干涉各州现存的蓄奴制度,决定 这场严酷内战的权利操在你们手里,……政府不会 进攻你们……我却有最庄严的警言,决心维持、保 护和捍卫联邦政府。

2015历史会考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015历史会考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015历史会考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进程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2015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会考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2015历史会考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 攻占冬宫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工人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2.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A)攻打冬宫的行动尚在进行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通过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推翻临时政府,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

大会还通过《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

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随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各地纷纷建立。

3. 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进程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

他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5历史会考知识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1922年12月底,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四个加盟共和国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一、社会习俗的变革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内容涉及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和倡女权等方方面面,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二、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1、二次革命1)原因: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派人暗杀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

(2)时间:1913年(3)进程: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

李烈钧等举兵讨袁。

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很快失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

2、护国运动(1)原因: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

(2)发动:蔡锷在云南首先起兵反袁护国,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国运动胜利。

初二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货币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推广汉字答案:D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实行郡县制B. 颁布推恩令C. 推行科举制D. 建立东厂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的盛世?A. 开皇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永徽之治答案:A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实行科举制B. 废除丞相C. 推行八股文D. 建立东厂答案:B5. 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朝的盛世?A. 康乾盛世B. 乾隆盛世C. 嘉庆盛世D. 道光盛世答案:C6. 下列哪一项不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主义答案:D7. 下列哪一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 外争国权B. 内惩国贼C. 反对帝国主义D. 打倒封建主义答案:D8.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游击战C. 持久战D. 投降主义答案:D9.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A. 土地公有制B. 土地私有制C. 土地改革D. 土地承包制答案:B10. 下列哪一项不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政策?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国有企业改革C. 市场经济体制D. 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11.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D1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大运河D. 长江三峡答案:D1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医学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神农本草经》答案:D1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史记》D. 《红楼梦》答案:C1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画家?A. 顾恺之B. 吴道子C. 张择端D. 范宽答案:D16.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赵孟頫答案:D1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科学家?A. 张衡B. 祖冲之C. 沈括D. 李时珍答案:D18.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建筑?A. 故宫B. 长城C. 秦始皇陵D. 布达拉宫答案:D19.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宗教?A. 道教B. 佛教C. 伊斯兰教D. 基督教答案:C20.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节日?A. 春节B. 端午节C. 中秋节D. 圣诞节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2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______个郡。

初二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所有选项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期间被称为“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望远镜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探索新大陆B. 贸易往来C. 宣扬国威D. 寻找失散的亲人5. 清朝末年,哪一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在_________之战中打败商朝,建立了周朝。

7.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_________时期的李冰父子修建的。

8.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他们分别被称为“诗仙”和“诗圣”,其中杜甫的代表作有《_________》。

9.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__。

10. 清朝末年,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影响。

12. 请简述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及其失败的原因。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唐朝的开放政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14.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15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请分析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并结合历史背景,谈谈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结束语本试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初二历史课程的掌握情况,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积极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D4. C5. A二、填空题6. 牧野7. 秦8. 《登高》9. 非洲东海岸 1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简答题11.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是指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废除了其他学派,只尊崇儒家学说。

2015学业水平历史答案学业水平历史真题

2015学业水平历史答案学业水平历史真题

2015学业水平历史答案学业水平历史真题2015学业水平历史答案2015学业水平历史答案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全部合格,是学生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

那么你们对历史的学业水平考试有多少把握呢考试之前有没有做往年的学业水平历史试卷呢下面小编为你们准备的2015年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试卷以及相关历史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2015学业水平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 D.皇帝制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

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 A.汉代 B.唐代C.宋代 D.明代3.古代雅典可能具有公民资格的是A.妇女 B.奴隶C.成年男子 D.外邦人4.下列国家中,19世纪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的是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俄国5.19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德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是A.俾斯麦B.华盛顿 C.查理一世 D.沃(尔)波尔6.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性文件是A.《共同纲领》B.《共产党宣言》C.《四月提纲》D.《权利法案》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即今天的A.西安B.天津C.北京D.南京8.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端的标志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9.“文化大革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它开始于A.1956年 B.1966年C.1976年D.1978年10.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11.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成立欧共体12.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A.苏联解体 B.赫鲁晓夫改革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欧洲联盟成立13.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 C.加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4.古代中国景德镇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是 A.丝织业B.造纸业C.制瓷业 D.冶铁业15.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16.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 A.汽车时代 B.网络时代C.电气时代D.蒸汽时代17.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初中历史会考考试内容复习资料

初中历史会考考试内容复习资料

2015年初中历史毕业会考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世界古代史部分一、古代亚非文明1、神奇的金字塔(1)埃及地处非洲()部,()流经全境,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

(2)古埃及人建造()作为法老的陵墓,塔下建有保存法老“”的宫殿式墓室。

其中()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

(3)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标志。

看“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

2、汉谟拉比法典(1)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

公元前18世纪,古()国王()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制国家。

(2)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史称《》。

法典由(、和)三部分组成。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部比较完备的成文当典,是古()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印度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和)流域孕育了古老的印度文明。

(2)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制度,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

种姓等级之间界限森严,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的发展。

二、古代欧洲文明1、雅典民主政治(1)古希腊繁荣时期,绝大多数城邦废除了()制度,实现了()。

(2)雅典在公元前594年进行了著名的()改革,开启了()的道路。

(3)雅典在()执政时期,城邦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没有(),(、和)是掌握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机构。

其中,由全体公民组成的()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4)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但是,(和)都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人。

2、罗马共和国(1)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的()发展而来。

公元前510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世纪统一意大利半岛,接着与北非强国()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争霸战争,史称()战争,最终打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取得了()的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
一(共11分)
1.司南(或指南车、指南针)(1分)活字印刷(或印刷术)(1分)
造纸术(1分)
2.毕昇(1分)北宋(或宋)(1分)蔡伦(1分)东汉(或汉)(1分)
3.作出判断即得2分
能从四大发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它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或从发明的唯一性等任一角度加以阐述,言之成理即得2分
二(共10分)
1.B、C(全部答对得1分)英(1分)
2.A、C(全部答对得1分)
联邦制度确立(或国家独立、民族独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等)(1分)
3.(1)蒸汽(1分)内燃(1分)
(2)B、C(全部答对得1分)A、D(全部答对得1分)
4.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消耗(回答具体内容也可得分,但大小概念不得并列,顺序可颠倒,每条1分)
三(共9分)
1.A(2分)2.C(2分)3.B(2分)
4.创作者对抗战的情感、态度与认识;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及时代特征;作品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响(顺序可以颠倒,每条1分)
四(共10分)
1.毛泽东(2分)2.B(2分)
3.认为此事重大而加以关注;认为中美有可能从敌对变成朋友(任答一条即得2分)
4.从冷战格局下中、美、苏之间的关系变化加以说明,言之成理即得4分
Ⅰ.开卷部分(共60分)
一(共10分)
1.A(2分)
2.印度(或佛教、南亚)、罗马(或基督教、欧洲)(顺序可颠倒,但不可同义反复,每条2分)
3.作出判断即得2分
能从以下一个方面阐述理由得2分,能综合下述两个方面阐述理由得4分,本大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0分如回答“同意”,理由可从丝绸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
如回答“不同意”,理由可从除丝绸之外,其它物品(如瓷器等)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及丝绸所不能涵盖的文化交流、其它区域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
二(共10分)
1.B(2分)2.D(2分)3.D(2分)
4.否(2分)林肯是反对奴隶制的,但在不同形势下,其最高原则是维护联邦制度,捍卫国家统一(言之成理即得2分)
三(共14分)
1.B(2分)2.D(2分)3.C(2分)
4.D(2分)5.C(2分)
6.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分);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1分)
举例:可从“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事例中任选一例说明(2分)
四(共26分)
1.A(2分)2.B(2分)
3.不一致(1分)前者坦然、从容,后者被迫、恐惧(2分)
4.D(2分)5.反对(或不安、抗拒等)(2分)
6.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四个层次考虑:
层次1:只作判断,不作说明,不得分。

层次2:表示“同意”。

能以材料一论述“动机”;以材料二中图一论述“效果”,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8分。

层次3:表示“不同意”。

能以材料一论述“动机”;以材料二中的图二、材料三论述“效果”,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11分。

层次4:在层次3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可说明的观点,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13分。

除层次1外,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简单抄录教科书,可加2分。

本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