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气象杰出名人
气象杰出名人————————————————————————————————作者: ————————————————————————————————日期:涂长望(1906—1962),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出色的社会活动家,知名教育家,中国科协和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创建人、杰出领导人和中国近代长期天气预报的开拓者。
1906年10月28日出生在湖北武汉。
竺可桢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同时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造者。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赵九章赵九章:浙江吴兴人,著名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
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作出杰出的贡献。
他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
1938年,赵九章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研究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完成了我国第一篇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热力学》。
陈联寿中国工程院院士、大气科学家,1934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舟山定,1950年毕业于定海县立初级中学(后与舟山中学合并),1952年上海市立格致中学高中毕业,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学系。
同年分配到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央气象台工作。
197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西太平洋台风概论》,填补国内空白,引起亚太经社理事会(ESCAP)和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美国和我国港台等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和重视。
郭晓岚郭晓岚(Hsiao-Lan Kuo,1912年-2006年), 美籍华人,世界著名气象学家,大气动力学的一代宗师。
是地球物理学、大气及海洋动力学的权威,其率先研发的数学工具可以描述大气的复合环流型 (complex circulation patterns) 和飓风的威力,因其学术上的卓越成就而深受同僚及学生们的敬重,曾发表120余篇论文。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科研博士培养计划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科研博士培养计划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卓越科研博士的摇篮在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称“大气所”)一直扮演着领军角色,特别是在大气科学的教育与研究方面。
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名单(大气科学方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方面的非气象局部门的院士)1.巢纪平气象学家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
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2.符淙斌气候学家1939年10月14日生于上海。
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黄荣辉气象学家1942年8月17日生于福建惠安。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6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4.李崇银气象学家1940年4月15日生于四川达县。
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吕达仁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40年生于上海市。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6.穆穆大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4年8月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籍贯安徽定远。
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7.吴国雄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1943年3月20日生于广东潮阳。
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
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伍荣生大气科学家1934年1月17日生于浙江瑞安。
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曾庆存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1935年5月4日生于广东阳江。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相关领域)1.陈俊勇大地测量学家1933年5月16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
国内气象相关核心以上期刊
北京大学1.5530.976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ISSN:0479-8023
CN:11-2442/N
现用刊名: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创刊时间:1955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SA 科学文摘(英)(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Pж(AJ) 文摘杂志(俄)(2014);EI 工程索引(美)(2018);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
17.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地理学会
周期:双月
出版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ISSN:1000-6060
CN:65-1103/X
现用刊名:干旱区地理
创刊时间:1978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14);中文核心期刊(2017);
10.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ISSN:1000-3037
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FGOALS高分辨率气候模式系统模式研制与应用综述
FGOALS高分辨率气候模式系统模式研制与应用综述俞永强;安博;刘海龙;包庆;林鹏飞;何编;郑伟鹏;栾贻花;白文蓉;李恬燕【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年(卷),期】2024(48)1【摘要】当今气候系统模式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通过提高模式的空间分辨率,改进对气候系统中多尺度相互作用过程和极端事件的模拟能力。
过去5年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并完善了25 km分辨率大气环流分量模式FAMIL2.2、1/10°分辨率海洋环流分量模式LICOM3.0,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FGOALS-f3-H。
利用上述高分辨率模式,开展了大量的数值模拟试验和预报/预测研究,其中包括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高分辨率模式比较子计划(HighResMIP),建立了海洋环流预测系统(LFS)等。
初步评估分析表明,相对于低分辨率模式,高分辨率模式对气候平均态和气候变率的模拟能力均有明显改进。
其中高分辨率大气环流模式可以更好地模拟台风、极端降水事件,高分辨率海洋模式可以更好地模拟海洋中尺度涡旋和西边界流,而高分辨率耦合模式则可以更好重现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热带不稳定波动(TIW)等事件。
【总页数】18页(P200-217)【作者】俞永强;安博;刘海龙;包庆;林鹏飞;何编;郑伟鹏;栾贻花;白文蓉;李恬燕【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中国科学院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气候系统模式FGOALS-s2对南半球气候的模拟和预估2.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I模拟的小冰期气候3.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模拟的全球季风:版本比较和海气耦合过程影响分析4.亚洲季风降水季节演变特征的气候系统模式模拟:基于FGOALS-g3和FGOALS-g2的比较评估5.影响气候系统模式温室气体敏感度的反馈过程——基于FGOALS模式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个人奖:
王军 陈家田 任丽 吉东生 陈立芳 卫捷 文信被评为2007年度所优秀党 务工作者
洪延超同志获院职工之友奖 张应斌同志获院优秀工会干部 肖淑芬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何爱萍获北京市公安局保卫工作个人嘉奖 何爱萍被评为朝阳区亚运村地区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梁涛、胡朝霞获院工会积极分子 胡朝霞获中国科学院“工会积极分子”称号 朱瑛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先进个人 王庚辰获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先进个人
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孙宝来、李立群的“基于GPS技术的高空气球实验舱回收系
统” 被授权发明专利 王跃思、温天雪的“大气粒子快速捕集设备”被授权实用新 型
光荣榜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集体奖:
(2007年度)
我所工会获2007年院工会工作三等奖 我所获基层工会先进集体 我所获中国科学院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我所获院资产清查工作先进单位 我所获院京区财务决算工作先进单位 我所获中科院京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我所获中科院京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我所获朝阳区亚运村地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我所工会财务在2007年竞赛活动评选中获一等奖 季风中心、LASG分工会获院先进分工会 我所获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先进集体
2007年度室主任管理行为考核优秀人员 王斌 郄秀书
2007年度先进党支部 LASG党支部、LACS党支部、机关党支部、2005博士生党支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其它
2007年度所政务信息与宣传工作评比结果 先进集体一等奖: 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RCE-TEA) 先进集体二等奖: LASG、办公室 先进集体三等奖: 研究生部、科技处、 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DCRP)、 优秀奖:组织人事处、LAPC、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LAGEO)、 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NZC)
中国科学院大气所淮南研究院办公室工作人员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所淮南研究院办公室⼯作⼈员招聘启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所)淮南研究院(淮南⼤⽓科学研究院)是⼤⽓所与安徽省淮南市政府近期共同成⽴的科研机构,旨在推动典型地区⼤⽓科学领域的观测研究、基础研究、应⽤发展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作。
因⼯作需要,现⾯向社会公开招聘办公室⼯作⼈员1-2名,具体如下:⼀、岗位职责:1、协助研究院领导制定淮南研究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具体组织实施;2、协助研究院领导进⾏淮南研究院的园区规划并具体组织实施;3、⽂秘⼯作,印章、⽂件、档案的保管⼯作;4、研究院与淮南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作;5、⼤⽓所⼈员往返的接待⼯作;6、研究院聘任的其他⼯作⼈员的管理和服务⼯作;7、研究院领导交办的其它⼯作。
⼆、招聘要求:1、具有硕⼠及以上学历,⼤⽓科学、环境科学或管理科学专业背景者优先;2、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强烈的事业⼼和责任感,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和⽂字表达能⼒,有相关⼯作经验者优先;3、具有很好的计算机⽔平,熟练使⽤常⽤办公软件;4、思路清晰,善于总结,办事条理性强,有⼀定的⽂档管理和财务知识,有会计资格证书者优先;5、⾝体健康,能长期(2年以上)在淮南⼯作,年龄在35岁以下。
三、聘⽤后待遇与管理:1、⼯资待遇参照⼤⽓所相关待遇执⾏;2、符合解决户籍条件⼈员可帮助解决北京市或淮南市户籍;3、试⽤期3个⽉,试⽤合格后签订聘⽤合同,合同管理按研究所有关政策执⾏。
四、应聘⽅式:请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于2011年8⽉10⽇前将应聘申请表以电⼦邮件发送到xjcheng@。
对初选合格者,将在2011年8⽉20⽇前邮件或电话通知⾯试。
应聘申请表见附件。
基于FY-4A_的庐山云海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doi:10.11676/qxxb2023.20220188气象学报基于FY-4A的庐山云海特征及其成因研究*陈 勇1 段 婧2 王 新3 郭 强3 张小鹏4CHEN Yong1 DUAN Jing2 WANG Xin3 GUO Qiang3 ZHANG Xiaopeng4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2. 中国气象局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3.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许健民气象卫星创新中心,北京,1000814. 庐山气象局,九江,332900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Physics and Atmospheric Chemistry (LAPC),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2. CMA Cloud-Precipitation Physics and Weather Modification Key Laboratory,Beijing 100081,China3. National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Centre(National Space Weathe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Centre),Key Laboratory of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for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Innovation Centre for FengYun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FYSIC),Beijing 100081,China4. Lushan Meteorological Bureau,Jiujiang 332900,China2022-11-01收稿,2023-06-13改回.陈勇,段婧,王新,郭强,张小鹏. 2023. 基于FY-4A的庐山云海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气象学报,81(6):973-984Chen Yong, Duan Jing, Wang Xin, Guo Qiang, Zhang Xiaopeng. 2023. Identifying the seas of clouds around Mt. Lu based on FY-4A satellite observations: Formation and sustenance.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81(6):973-984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recognition and formation of seas of clouds (SOC) around Mt. Lu are studied based on FY-4A observations and other data. From 2019 to 2021, 19 events of SOCs are recorded in the dataset, including 12 traditional SOCs (TSOC) and 7 small-scale SOCs with cloud waterfalls over Mt. Lu (SSOC). The FY-4A visible-channel cloud image can identify the area and development of TSOC but cannot capture the detailed structure of SSOC. The L2 cloud-top-height product of FY-4A can be used for the recognition of TSOC around Mt. Lu but cannot be used for the recognition except of SSOC. Normally the wake phenomena of SOC (WSOC) occur on islands over the sea, but three WSOC events are found in Mt. Lu, although it is located in the land. The WSOC in Mt. Lu exhibits a comma-type cloud pattern with regular fluctuations but without continuous vortexes. The formation of the WSOC in Mt. Lu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isolated ellipse shape of Mt. Lu, the northernly low-level jet, and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layer below the mountain top. Besides, for most SOC events, Mt. Lu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high-pressure systems and located in high-humidity region, where the synoptic-scale subsidence inversion layer and sufficient moisture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ing and maintenance of SOCs over Mt. Lu.Key words Mt. Lu, Sea of cloud, FY-4A, Visible channel, Wake phenomena摘 要 利用FY-4A卫星等资料分析了2019—2021年的19次庐山白天云海过程(12个传统云海和7个瀑布云过程),研究了庐山云海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评估了卫星资料在云海识别中的应用。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Regional Center Temperate East Asia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讲义
Introduction to Biogeochemical Cycles 延晓冬 Yan Xiaodong
Regional Center Temperate East Asia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讲义
Introduction to Biogeochemical Cycles 延晓冬 Yan Xiaodong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东亚-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2007年4月
4
太阳辐射输入
植物
自养细菌
藻类
化石燃料
表3 不同区域大气沉降重金属年输入量
区域
Hg
Cd
上兰(远郊区)
3.17
4.30
小井峪(近郊区)
4.10
5.71
金胜(工矿区)
6.06
8.65
新城(北城区)
3.57
5.34
亲贤(南城区)
5.39
7.56
晋祠(风景区)
3.54
5.16
平均
4.48
5.79
g/(hm2⋅a) Pb
279.53 326.20 432.20 335.70 393.60 315.90 347.19
岩石圈
土壤圈
光合作用
大气圈
风 输 沉 降 排 放
风搬运
5
物种
体积丰度
来源
数量特征
大
氮气 氧气
气
水汽 氩气
化
二氧化碳 氖气
学
氦气 甲烷
组
氪气 氢气
成
氧化亚氮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1996-2014年考博试题及答案--自己总结
备注:红色字体P37表示在《大气物理学》书中第37页,另外本文档中试题答案为自己总结的。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1996-2014年考博试题及答案 2014年一、名词1、标准大气:(P37)标准大气,又称“参考大气”。
能够反映某地区(如中纬度)垂直方向上气温、气压、湿度等近似平均分布的一种模式大气。
它能粗略地反映中纬度地区大气多年年平均状况,并得到一国或国际组织承认。
2、天电:(P407)天电是指大气中放电过程引起的脉冲电磁辐射,其中闪电是主要的天电源。
3、莫宁-奥布霍夫长度:(P248)4、云凝结核:(P320)5、光化学烟雾:(P29)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 )和氮氧化物(NOx )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酮、酸、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等二次污染物,这些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混合形成有害的光化学烟雾。
6、播撒云: “播种云一供应云”机制:高空对流泡中通过凝华和结淞增长大量冰晶,成为自然“播种云” ,冰晶降落到低层浓密的层状云中碰并水滴,从而将云水转化为雨水。
在低层,由中尺度抬升而产生的浓密的层状云为降落下来的降水粒子提供了丰富的云水,成为“供应云”。
高层播种云,一般是卷层云,在气旋云系中,高空对流泡是一种典型的播种云。
由于高空对流泡尺度小,可能同时存在好几个,因此,使地面降水存在着小尺度的不均匀结构。
供应云,一般指浓密的层状云,如高层云、雨层云、层积云或层云。
当供应云受到冰雪晶粒子的播种后,云内会通过云水碰冻→云冰碰连→雪晶的有效转化以及碰并等过程,使其降水强度明显增加。
7、冰雹的湿增长:(P348)8、普朗克定律(P68):对于绝对黑体物质,单色辐射通量密度与发射物质的温度和辐射波长或频率符合以下关系:1/51152)1()1(2),(2---=-=T c Tk chB e c e h c T F λλλλπλ,其中c 1为第一辐射常数:24821107427.32-⋅⋅⨯==m m W h c c μπ;c 2为第二辐射常数:K m kch c ⋅==μ143882。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9年招收秋季入学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第一批)
女
244
48.8
89.73
35.89
84.69
拟录取
144309105800024
刘俊奇
男
243
48.6
90.09
36.04
84.64
拟录取
144309105800075
李玉鹏
男
248
49.6
86.27
34.51
84.11
拟录取
144309105800058
施东雷
男
242
48.4
88.82
35.53
复试加权分
最后成绩
拟录取结果
144309105800171
王燕
女
215
43
90.00
36.00
79.00
拟录取
144309105800172
刘进
男
205
41
74.09
29.64
70.64
拟录取
144309105800173
张玉洽
女
200
40
67.64
27.05
67.05
未录取
研究生部
2019年5月1日
224
44.8
78.55
31.42
76.22
未录取
144309105800113
王超
男
225
45
77.64
31.05
76.05
未录取
144309105800101
李彦沛
男
226
45.2
76.27
30.51
75.71
未录取
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拟录取名单如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现有职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2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6人,中级科技人员108人。
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
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毕业生就业重点保证单位。
现有在学博士生211人,硕士生105人,博士后18人。
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的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
四个优势创新研究领域是: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所拥有的科研部门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大气分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
2005年,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科研工作取得若干重要进展,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一等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共发表科技论文4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6篇,申报专利5项。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论著及科技成果奖励条例(暂行)(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1条为鼓励科技人员多出高水平科技成果,多获得高级别科技奖励,提高我所科研绩效和学术影响力,增强我所的整体显示度,特制定本试行条例。
二.期刊论文及专著、专利第2条SCI收录论文: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20万元(人民币,下同);在SCI收录的刊物,根据各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IF): 如果IF<1,每篇奖励3500元;如果1<IF≤3,每篇奖励10000元;如果IF>3,每篇奖励12000元;在国内外SCIE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奖励2500元;在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含《气候与环境研究》)发表论文每篇奖励800元。
第3条国际出版的英文学术专著,将在年终根据同行评议结果,奖励6000元或10000元不等;中国(含中外联合)出版英文学术专著,每部奖励5000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出版基金资助的中国出版学术专著,每部奖励4000元;其它中国出版学术专著,每部奖励3500元。
对于正式出版的编著、译著和教材,每部奖励1500元。
第4条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每项奖励10000元;国际实用新型专利,每项奖励4000元;国际外观设计专利,每项奖励2500元。
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每项奖励5000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每项奖励2500元;中国外观设计专利,每项奖励1500元。
三.“三大奖”奖金匹配第5条匹配范围:获得中科院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发明(以下简称“三大奖”)的成果。
第6条匹配比例:国家“三大奖”各奖级均按其相应奖金额度的100%匹配;院部级“三大奖”各奖级按标准奖金额度的50%匹配(以中科院“三大奖”各奖级金额度为标准奖金额度)。
第7条获得国际奖成果,给予个人1000元的荣誉奖励;其它的个人获奖,将不再有匹配奖励。
Grads使用手册
gxtran
Displays metafiles
stnmap
Maps station data
wgrib
See /wgrib.html
GrADS 英文主页:/grads/
§1.2 基本概念
按磁盘文件记录格式,GrADS 软件包的文件分为如下几类:
gxps,gxpsc,gxpscw
将 GrADS 内 print 命令产生的图元文件分别转换为单色(灰度)、彩色以及反白(即白底)
彩色的 postscript 格式文件,用于硬拷贝输出。语法为:
Technical Report
GrADS究所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LASG )
关于本手册
本手册是在 1995 年张洪编写的《GrADS 气象图形系统使用方法》及其它相关文档的基础上 汇编而成。主要介绍了 GrADS 的基本用法、使用技巧、及与 GrADS 相关的绘图技术。本 手册将根据软件发展不定期进行修订。
1
令。详见§6。 (4) .exe 系统命令文件,是 GrADS 系统在 DOS 环境下的各执行文件。如 grads.exe 为 GrADS
图形分析和显示命令;dos4gw.exe 为 DOS 的扩展环境;gxps.exe、gxpsc.exe、gxpscw.exe 都是图元文件转换为 postscript 文件的执行文件;gxtran.exe 是图元文件转换到显示器上 显示的执行文件;gx.exe 是将图元文件转换为各种不带 ps 解释器的打印机输出的执行文 件。详见§1.3。 (5) .gmf(.met) GrADS 系统图元输出文件,格式由 GrADS 内定,文件名随用户自定,
(2) .ctl 原始数据描述文件。该文件为纯 ASCII 文件,用以描述原始数据集的基本信息,包 括数据集文件名、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变量描述等等,详见§4。在 GrADS 环境中至 少得首先打开(open)一个数据描述文件,以便后续的操作有数据对象。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光荣榜
(2009年度) 年度) 年度
其它 ★ 2009年度所考核优秀职工(按拼音排序) 2009年度所考核优秀职工(按拼音排序) 卞建春 陈立芳 陈泽宇 程新金 崔晓鹏 代淑玲 丁瑞强 董春良 段晚 锁 范可 高文月 胡春红 黄耀 贾根锁 李纯霞 李光平 李建平 梁 涛 林朝晖 林中达 刘爱弟 刘春岩 刘春燕 刘广仁 刘荣华 刘屹岷 刘毅 平凡 屈玉 任晰 孙建华 孙建奇 唐敏 陶益凡 王立志 王林 王喜全 王英辉 吴津生 郄秀书 肖辉 谢力 谢正辉 徐星凯 许弘 宣越健 严中伟 俞永强 张庆云 张仁健 张晓庆 赵天保 郑飞 郑循 华 ★ 2009年度研究部门主任管理行为考核优秀人员(按姓氏拼音排序):王斌 2009年度研究部门主任管理行为考核优秀人员 按姓氏拼音排序): 年度研究部门主任管理行为考核优秀人员( ):王斌 王自发 郄秀书 朱江 ★ 2009年度所先进党支部 2009 LASG党支部 竺南中心党支部,中层党支部,2007博士生党支部 党支部, LASG党支部,竺南中心党支部,中层党支部,2007博士生党支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光荣榜
(2009年度) 年度) 年度
集体奖: 集体奖:
★ “北京及周边地区奥运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研究”课题组因 北京及周边地区奥运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研究” 北京及周边地区奥运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研究 在保障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 在保障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空气质量方面做出的重要贡 被国家授予“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 献,被国家授予“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 并获得“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团队” 并获得“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团队”荣誉称 同时被北京分院评为“2007-2008年度创新文化建设先 号,同时被北京分院评为“2007-2008年度创新文化建设先 进团队” 进团队” ★ 福建省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其控制对策研究”获2009年度福建 福建省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2009年度福建 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为第三获 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奖单位。获奖者:肖辉研究员,排名第2 奖单位。获奖者:肖辉研究员,排名第2) ★ 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的建立及其在高污染日预 警联动中的应用”获200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 警联动中的应用” 200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王自发研究员,排名第5 者:王自发研究员,排名第5)
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研究进展
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研究进展李双林①纪立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提 要对大气环流持续异常观测事实及其形成理论研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并着重总结了自 80 年代以来这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最后简单地分析了尚存在的问题及 不足。
关键词: 大气环流 持续异常 研究进展明4 ~ 7 , 许多中期数值预报个例的失败往往是因为不能预报长于几天的阻高的演变。
目 前的中期预报至第 5 天能预报出阻高的只占1/5, 模式预报阻高失败构成模式系统性误差的重要组成部分。
L o ren z 8 从理论上证明了 大气逐日预报存在约两周的预报上限。
确定 预报上限并不是可预报性研究的目的, 任何 预报对象都存在可预报的一面和不可预报的 一面, 强阻塞型的持续异常有时超过两周, 如能弄清持续异常的形成机制对改善数值预报将有很大好处。
阻塞主要发生在中高纬度西 风带, 除阻塞外大气中许多环流系统如高纬 极涡、中纬的急流、副热带高压、季风环流系 统等都容易出现持续异常。
阻塞形势的最早发现要追溯到 R o s sb y 。
E lli o t t 和 Sm ith 9首先对阻高开展了系统的经验的半统计工作。
R ex 10 也对阻高进行了 系统的研究。
叶笃正等11 第一次系统地研究 引 言 “异常”是指大气变化偏离其基本状态 ( 气候状态) 的程度, 偏离越大, 异常越明显。
“异常”的标准依人们研究的问题而定。
“异常”发生后, 可能很快消失, 也可能稳定维持, 因此有“持续性”问题。
大气环流持续异常是 指对固定地点而言其持续期超过天气尺度变 化的异常现象。
异常有正、负, D o le 1 通过对 北半球冬季热带外地区固定地点长持续、大 异常个例的合成分析表明, 正、负异常对应于 符号相反的同一距平形势。
在环流形势上, 正、负异常分别对应于阻塞形势和纬向平直 环流, 阻塞形势是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典型 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51-17:03我国冬季季节性积雪中黑碳含量的观测研究
报告人:王鑫(博士),兰州大学
17:03-17:15全球多尺度嵌套大气汞输送模式GNAQPMS研制与评估
报告人:陈焕盛(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7:15-17:27Dynam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cross Australian Wheat Growing Areas
报告人:王国成(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7:27-17:39水稻覆膜旱作对CH4和N2O综合排放的影响
报告人:姚志生(副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7:39-17:51透明静态箱法和涡动相关法测定旱地农田N2O和NEE通量的对比研究
报告人:王凯(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报告人:常文渊(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4:33-14:45数据填补及能量闭合对半干旱区碳交换的影响
报告人:杜群(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4:45-14:57对流边界层中尺度垂直风速的本征正交分解
报告人:刘磊(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4:57-15:09华南蕉林下垫面大气湍流及地气能量交换特征
报告人:吴涧(教授),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12:10-13:15午餐
2013年8月10日(星期六)下午13:30-16:50
13:15-14:45大会报告 主持人:徐永福/李杰
13:15-13:30城市冠层模式在中尺度预报系统中的初步应用
报告人:苗世光(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17:51-18:03草地CH4吸收通量估算的初级模拟研究
报告人:于丽君(博士生),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8:03-18:15基于MODIS数据的PM2.5遥感监测系统研究
报告人:谢涛(工程师),中科宇图(北京)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
18:30晚餐
2013年8月12日(星期一)上午 讨论交流
2013年8月12日(星期一)下午 15:30-18:00 poster展示
10:10-10:30 休息、poster(李霞、王琳琳、孙绩华、江玉华、李婷婷、张稳)
10:30-12:10 邀请报告 主持人:黄耀
10:30-10:50国家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和科研需求
报告人:李国刚(研究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10:50-11:10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f reactive nitrogen and implications for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air quality
报告人:于永强(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5:45-16:00Microscopic evaluation of trace metals in cloud droplets in an acid precipitation region
报告人:李卫军(讲师),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报告人:曾庆存(院士),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9:30-9:50城市群复杂下垫面和高影响天气条件下边界层结构和局地环流特征研究
报告人:胡非(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9:50-10:10中国林业工程土壤碳汇的初步估算
报告人:黄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报告人:郑玫(教授),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3:15-13:30“UAT—2超声风速温度仪和湍流专用局域网测量系统”的应用研究
报告人:罗卫东(高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3:30-13:452013年1月安徽持续性霾天气成因分析
报告人:石春娥(研究员),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13:45-13:57Size-resolved aerosol trace elements at a rural mountainous site inNorthern China: importance of regional transport
报告人:郭晓峰(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4:45-15:00 休息、poster(李霞、王琳琳、孙绩华、江玉华、李婷婷、张稳)
15:00-16:30 大会报告 主持人:程雪玲/姚志生
15:00-15:15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Mesoscale Circulations Forced by Inhomogeneous Urban Heat Island
报告人:张宁(副教授),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15:15-15:30草地退化与开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温室气体地气交换的影响
报告人:刘春岩(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5:30-15:45Modeling soil organic carbon change in croplands ofChina: Past and Future, 1980-2050
报告人:林传尧(副研究员),中央研究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台湾)
11:30-11:50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夏季近地面层湍流特征分析
报告人:何清(研究员),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11:50-12:10Characteristics of aerosol transport and distribution inEast Asia
报告人:丁张巍(博士),广东省佛山市气象局
15:09-15:21江苏中部沿海风速空间变化规律研究
报告人:陈燕(高级工程师),江苏省气候中心
15:21-15:33Multi-level measurements of fluxes and turbulence over anurban landscapeinBeijing
报告人:王韬(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11:10-11:30Modeling of long-range transport of Southeast Asia biomass burning pollutants toTaiwanand their radiative forcing overEast Asia
13:30-13:45南京地区臭氧、细颗粒与新粒子生成:南京大学SORPES站最新进展
报告人:丁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授),南京大学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大气科学学院
13:45-14:00Large climate change penalty on summertime surface ozone in the southeasternU.S.
8:30-8:45开幕式
领导致辞(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45-9:00 LAPC年度工作报告
报告人:王自发(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9:00-10:10邀请报告主持人:马耀明
9:00-9:30 湍流和阵风的特性及气溶胶重粒子的传输
报告人:宋涛(助理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5:33-15:48休息
15:48-18:15会议报告主持人:唐晓/宋涛
15:48-16:03 成都市财富论坛期间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方法改进探讨
报告人:张宝春(高级工程师),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16:03-16:15北京市冬季PM2.5中水溶性重金属污染特征
18:00 晚餐
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上午 讨论交流
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下午参会代表返回
报告人:王晴晴(博士生),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6:15-16:27PM2.5在线源解析新方法
报告人:李梅(工程师),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16:27-16:39海盐对乙烯形成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影响
报告人:贾龙(副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6:39-16:51Difference in dimming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gions inChinaand its implication for surface warming
16:00-16:15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trans-boundary aerosol transport between various city clusters on regional haze episodes in spring overEast China
报告人:李杰(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报告人:林金泰(研究员),北京大学
14:15-14:30边界层风场的精细模拟和预报
报告人:程雪玲(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4:30-14:45UrbanBoundary-LayerStability andTurbulenceDuringConsecutiveEpisodesofParticleAirPollution inBeijing
报告人:潘月鹏(副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3:57-14:09城市尺度大气污染源反演系统的发展及初步应用
报告人:唐晓(副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4:09-14:21北京地区不同季节灰霾特征及成因的模拟分析
报告人:韩霄(副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PC
14:21-14:33“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比较计划(ACCMIP)”在中国区域的模拟验证
报告人:傅宗玫(研究员),北京大学
14:00-14:15Emissions of nitrogen oxides overChinaretrieved from space: trends, variability and impacts on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