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学》-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吊桥实验——支持生理唤醒说
不管是在游泳场,还是竞技场,从我们生活的 印象中,这些地方确实是容易唤醒女性激情的 好场所。然而,这是为什么呢? 著名情绪心理学家阿瑟•阿伦(Arthur Aron, 1974)曾经做过一个经典的现场实验,从心理 学的角度说明了其中的缘由。 实验中,研究者找到一位漂亮的女性做为研究 助手,由她到一些大学男生中做一个调查。调 查的内容并不复杂,首先,让这些被试完成一 个简单的问卷,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研究。 然后,根据一张图片编一个小故事。
反对人格缺陷说的声音
Peels认为“成瘾”存在于“当一个人对一种感 觉、一个物体或一个人着迷时,他就会把用来 处理他周围的或个人其他事情的一切兴趣和能 力集中起来,以至于他逐渐地把这种感觉当作 是他获得满足的唯一源泉。 他认为对一个人的成瘾能使一个人逃避自我,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对方身上,从而使其 人际交往能力严重缺乏,最终导致人格的缺陷。 但Peels并不认为爱情是对一个人的成瘾,他的 爱情观其实是一种积极心理学观点,反对爱情 成瘾观。
D-love 与 B-love
人格缺陷的人与人格完美的人都有爱的需求, 但两者是不一样的。 马斯洛区分了缺失爱(D-love,需要的爱、自 私的爱)与存在爱(B-love,非需要的爱、非自 私的爱) 完美人格的人所具有爱的需求不是人们所理解 的“没有它就寸步难行”,完美人格的人即使 没有具体的爱人也能正常生活,这种需求应该 被理解为“所喜欢的而不是所必需的”。
社会规范说 (cont.)
社会规范说看起来有一定的合理性,我 们经济大部分需要调节以适应婚姻、孩 子的需求,而商品的生产也需要维持家 庭。 但Greenfield把因果混合起来了,人们 如果完全倾心于爱情和婚姻中,是否就 能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这一点受到怀 疑。
生理唤醒说
Walster写了一本有关激情之爱的理论著作, 他认为当人们的感情在生理上被强烈的唤醒或 在特定条件下这种唤醒发生时,他们都会经历 激情之爱,爱情(love)是这些感觉最恰当的 表达词。 这个理论来源于Schachter和Singer(1962) 著作。从实验数据中Walster总结分析出:当 对某情景的认知评价能正确解释爱情时(如面 对一个有吸引力的异性),那么唤醒(尽管其 证据比较单薄)可以使一个人处于激情之爱中。
人格缺陷说 人格完整(超人格)说 社会规范说 生理唤醒说
人格缺陷说(personality inadequacy)
Casler认为“爱就是害怕失去获得满足的源 泉”,“一个不能独立的人通常认为自己有缺 陷”。他把爱的需求看作是人格缺陷的基本反 应,但他并不认为爱是病理性的。 Martinson关心自己对结婚的需求,他认为这 种需要是建立长久爱情关系的基础,他总结道: “结婚的人比独身的人表现出更大的自我缺失 感。” 弗洛伊德和Reik把爱情看作是在其伴侣中反映 出个人未实现的理想概念,但他们认为人格缺 陷并非是病理性的,而是人类状态的内在的东 西,因为我们不能实现我们所有的理想。
存在爱与缺失爱的对照
1.
2.
存在爱进入意识是受欢迎的,并且受到 完全的喜爱。由于它是非占有的,是喜 欢的而不是需要的,因此,它不会造成 烦恼,实际上总是提供愉快的。 存在爱从来不会被充分满足;它可能是 没有尽头的喜爱。一般它总是逐渐变得 更宏大,而不是消失。它是内在的快乐。 它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存在爱与缺失爱的对照
10.
最后,存在爱在一种深奥的但可以检验 的意义上创造合作者(partner)。存 在爱给他一种自我意象,一种自我认可, 一种爱的价值感,所以这些使他能够成 长。没有存在爱,人的完善发展是否还 可能,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2009年5月31日授课
明天是我自山东师范大学改派来曲阜工作十周 年纪念日,也是国际儿童节。创作长联一副: 上联:羡仁德弃功利往鲁都
英雄救美,她不仅仅产生感激
如何让心仪的异性对你产生激动人心的恋情? 这始终是青年男女感兴趣的话题。心理学家的 研究结论将会告诉你如何展开一段浪漫的爱情 故事。 公元一世纪时,罗马诗人奥维德在他的《爱的 艺术》中,也提到了年轻人如何去征服异性的 方法。其中一个对男性非常有趣的建议就是: 将自己喜欢的女人带到竞技场去约会。 英雄救美的爱情故事中,美人体验到的强烈爱 情其本质上是被歹徒或者洪水引发的恐惧唤醒。
缺失爱
它是一个必需以爱填充的空洞,一个要 注入爱的空桶。 爱的饥饿、爱的渴望,象对盐的欲望和 维生素缺乏症一样,是一种缺失性疾病。 需要的满足会导致它的消失,于是矛盾 出现了:处在令人满意的热爱关系中的 人,恰恰是较少可能提供爱与接受爱的 人! 理解一些始乱终弃的人
存在爱
没有这种亏空的健康人在稳定的、很少 的、维持的剂量之外,并不需要受到特 别的爱,而且在一段时间之内,这些少 量的爱他也可以没有。 对于爱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较健康的 人的冷静研究表明,虽然他们不太需要 受到爱,但是他们却更能提供爱。 从这个意义上,他们是更亲爱的人。
离齐地十番春秋若过隙 下联:念刘邦思项羽莫笑我 且看你一世功业何人继 横批:见群龙无首吉
社会规范说
此理论认为研究爱情的起源不应该只局 限在人格的领域,爱情应该是一个人的 社会经历,社会中的爱会导致符合社会 要求的婚姻。 Greenfield认为浪漫的爱情是行为的复 合物,它的功能是激发个人应站在丈夫父亲和妻子-母亲的位置上并形成核心家 庭,这有利于人类的繁衍和社会化
– 你正碰到愤怒的大黑熊,你会感觉“真是可怕!” – 你正碰到令你神魂颠倒的人,你会感觉“这是爱 慕或情欲”; – 你正拿到期末考试题,你会感觉“这是焦虑”; – 你在健身房,你会觉得“这根本与情绪无关”; – 你在彩票中奖处,你会觉得“真是太幸运了” …
再如,当你跟一位心仪的异性看恐怖电影时, 你感受到自己心在怦怦乱跳,呼吸也变得急促 起来,那么,这是电影情节太过恐怖呢?还是 身边的人物令你心动? 你不可能说,“此时,我生理表现的57%是来 自异性的吸引力,32%来自恐怖电影,另外 11%是因为刚吃的零食来不及消化”。 很多时候,由于难以准确地指出自己生理表现 的真正原因,我们会对产生对情绪的错误认识。 比如,将看恐怖电影引起的心跳过速理解为身 边异性致命的吸引力。 在心理学上,将人们对自己的感受做出错误推 论的过程称之为“唤醒的错误归因” (misattribution of arousal)
阿瑟•阿伦的吊桥实验(1974)
吊桥实验(续)
研究者所要探讨的问题是:
– 大学生们会编出什么样的故事? – 谁会在实验后给漂亮的女助手打电话?
实验结果最有趣的发现是:与其他两组 相比,在危险吊桥上参加实验的大学生 给女助手打电话的人数最多,而他们所 编撰的故事中,也更多含有情爱的色彩。
研究者利用情绪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 of emotion)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 解释。他们认为,与人们的一般常识不 同,个体的情绪经验并不是因自身的遭 遇而自发形成,它是一种两阶段的自我 知觉过程。在这一历程中,人们首先体 验到的是自我的生理感受,然后,人们 会在周遭的环境中,为自己的生理唤醒 寻找一个合适的解释,称做认知标签。
人格完整说personality adequacy
爱是合乎正常的,人格缺陷的人足不能做到的。 有的理论家认为爱的容纳力和爱的倾向性只来 源于完美人格(personality)。 Winch认为缺乏爱的人对爱的需求能使那些能 提供此需求的人更有吸引力,人是充满爱的, 他们需要把这种爱去表达给其他人或具体的某 个人。 马斯洛和Lewis论述了缺失爱与存在爱之间的 区别。缺失爱来源于人格缺陷的人,而存在爱 来源于完美人格的人。
换言之,你的情绪体验,更多取决于你 对自身生理唤醒的解释,而不一定来源 于你的真实遭遇。然而,这就引发了一 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对同样的生理 表现可能会存在着不同的但都是合理的 解释,有的时候,人们会很难确定我们 的生理表现是由哪一种因素造成的。
根据这种理论,在情绪体验的过程中,你首 先感受到的是自己生理表现与以往有所不同, 如,觉得浑身发热、心跳加速、手有点抖, 接下来,你会不由自主地到环境中寻找线索 来解释此时自己的生理表现,如果此时:
存在爱与缺失爱的对照
8.
9.
存在爱者彼此之间,是比较独立的、更多自 主的、较少嫉妒的、较少需要的,是更个别 的、更无私心的,但同时又是更渴望帮助别 人自我实现的,更为别人的成就而感到高兴 的,是更利他的,更慷慨的,更培育人的。 存在爱能使最真实、最深入地知觉别人成为 可能,正如Maslow已经强调指出的那样,存 在爱中的认知反应象其中的情绪-意动反应一 样多。这一点是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并且经 常为其他人晚期体验所证实,就是说,他们 完全不同意“爱使人变成瞎子”这种粗俗的 陈词滥调,反而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反面,即 “不爱使我们变成瞎子” 是正确的了。
社会规范说 (cont.)
Greenfield认为社会所赋予的丈夫-父亲 和妻子-母亲的角色不仅包括很多的责任 而且社会利益有可能与他们个人利益相 冲突,因此他们须认识到生活不能仅仅 考虑物质方面的东西还有更多的东西, 爱情能使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它能使社 会体系处于良好的工作秩序,并使其发 展下去。
存在爱与缺失爱的对照百度文库
3.
4.
存在爱的体验经常被描绘成和美感体验 或神秘体验相同的东西,并被描述成具 有相同的作用。 体验存在爱的心理治疗作用和心理促进 作用,是非常深刻而广泛的。它的作用 同健康母亲对婴儿的相当纯真的爱,同 一些神秘主义者所描绘的上帝的完全的 爱,在性格上的作用是类似的。
存在爱与缺失爱的对照
人格缺陷说(personality inadequacy)
有人认为对爱情的成瘾就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 把爱情理解为成瘾是Solomon和Corbit对抗过 程(opponent~process)动机理论的一部分,但 它被解释为人类的自然反应。 爱情所产生的美好感觉使一个人逐渐成瘾于其 中,这是人的自然反应;但慢慢的就不会这样 了,失去爱情会变得非常痛苦,以至于那些成 瘾者会觉的比以前更需要它更沉迷于它。
现在我们回到阿瑟•阿伦的研究。 当人居于危险的情境中时,会不由自主地心跳 加速、呼吸急促,形成相应的恐惧之情,这是 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那些参与调查 的男大学生而言,无疑,那些在危桥上的参与 者们更容易在生理上有所激动。 在吊桥上的男生可以产生两种都看似合理的解 释,一是因为调查者的无穷魅力让自己意乱神 迷,二是因为吊桥的危险让自己心如撞鹿。 而正是这样的错误归因,导致了那些处于危险 情境中的男大学生们,与其它环境中的人相比 较,对自己身边的美女调查者产生了更多的兴 趣,几天后更多地拨通了漂亮女调查员的电话。
曲阜师范大学全校公选课
《爱情心理学》
The Psychology of Love
主讲人:李朝旭 博士
Folk Psychology Research Team 民间文化心理学研究小组 Dept. of Psychology, Qufu Normal University
西元二○○九年五月十五日
爱情起源理论
5.
6.
7.
超越了怀疑阴影的存在爱是比缺失爱(一切 存在爱者对此以前也都体验过)更丰富、更 高尚、更有价值的主观体验。这种优势也被 年龄较大的普通被试报告过,他们之中的许 多人以不同的结合同时体验着两种爱。 缺失爱能够满足。“满足”的概念几乎完全 不能应用于对另一个可羡慕的、可爱的价值 的羡慕爱上去。 存在爱中只有焦虑、敌视的最小值。从对于 人的实际效果来说,甚至可以认为它们是不 存在的。当然,在这里可能是在为别人而焦 虑。而在缺失爱中,则总是有一定程度的焦 虑和敌视。
吊桥实验(续)
1. 2. 3.
实验的特别之处在于,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被 分为三组,调查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地点。 一个安静的公园; 一座坚固而低矮石桥上; 一座危险的吊桥。 这位漂亮的女性在对所有的大学生进行完简 短的调查之后,她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都告诉了每一个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如果他 们想进一步了解实验或者跟她联系,则可以 给她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