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提升读写的思维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辨:提升读写的思维深度
思辨性阅读是指由教师主体策划的以具有思辨性的文本为学习资源的,旨在培育学习主体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提升的学习活动。从思维主体看,无论是教师主体还是学生主体,思辨都不是与实践对立的,而是主体深思的一种人性追求与生活方式,主体的思辨状态和追求是其实践理性的升华。在教学中,两个主体间的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但便于语文教师学习的思维方面的资源是零散化的,关于思维的知识是碎片化的。就思维而言,哲学范畴的思维是指相对于存在的意识或精神,或指理性认识——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思考。从哲学分化出来的逻辑学范畴的思维,形式逻辑着重研究思维的形式及规律,辩证逻辑着重研究思维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心理学则重在揭示思维的发生、发展及思维在人的各个阶段不同的生理发展阶段上的活动特征和规律。
对于即将进入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思辨性阅读的“应然”状态目前仍然不够明朗,整合已有资源或许是思辨性阅读的有效策略。
整合在语文中的含义可以为融合、成为整体、一体化、综合等。其哲学意义通常是指若干相关事物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和序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是此事物“整合于”彼事物的过程,又是彼事物“整合于”此事物的过程,其结果是引起这些相关事物的共同发展变化,以及合成一个新的统一整体。
思辨性阅读的关键是思辨性思维的培育。思维既是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中学语文教学没有关于思维的专门知识,当下的课程体系也不提供这些内容。学科的细分虽然促进了学科思维的缜密发展,也割裂了思维的贯通性,甚至导致思维整体性的隔离。这里说的整合,并非把若干学科合拼成一个综合学科,而是指在思维上一些学科能够给思辨性阅读提供帮助,因此要在思维知识上将这些资源整合。
文本本身就是思辨性的,这样的任务群专题学习,一定优于单篇学习,集中学习的效率也高。但对于语文教师可能会有难度,任务群、专题性学习还是“新生事物”,再加上还要“思辨性阅读”,的确有很大的挑战。
阅读的思辨性得以显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就有了着落。教师有充分的文献准备,是培育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物质保障,要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教师提供丰富的、需要思辨的阅读材料,使之与课文构成文本的间性关系,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本身就需要学生激活思辨性思维,又要把课文的主旨思辨清楚,在多种阅读资源整合中动态寻找其相关性,不仅需要思维的灵活性与流畅性,更需要思维的独创性。在寻找阅读材料与课文的关系的思维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见解,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虽然在人类是已知,但对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这也是一种独创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复思辨,判断、推理,陷入思维的矛盾中,经过复杂的思维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思辨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思维品质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