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美术八上第6课《静物之美》教案1

合集下载

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之美》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之美》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之美》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静物绘画的基础技巧;2.了解静物绘画的构图、形态和色彩表现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静物绘画的基本构图方法;2.学生掌握静物绘画的基本形态表现技巧;3.学生掌握静物绘画的基本色彩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观察静物,提升学生的视觉敏感度;2.如何运用基础技巧营造出静物的气氛和情感表现。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绘制静物的基本构图学习目标1.掌握几种常用的静物基本构图方法;2.了解静物构图与画面效果的关系。

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静物图像,询问学生对静物构图的理解程度;2.讲解:介绍几种常用的静物构图方法:直立法、斜线法、折线法、分割法、对角线法;3.辅导:辅导学生练习不同构图方法的画法;4.练习:让学生自行选择静物,并尝试用上述不同的构图方法绘制。

第二节课:绘制静物的形态表现学习目标1.掌握静物组合的基本方法和注意点;2.了解不同形状的静物如何表达不同的情感。

教学步骤1.导入:展示不同形状的静物图像,让学生尝试分析其形态和情感表现;2.讲解:介绍静物组合的三种基本形式:线性组合、立体组合、空间组合;3.辅导:通过范例演示和提示,辅导学生掌握静物组合的基本方法和注意点;4.练习:让学生自行搭配不同的静物并尝试表达不同的情感。

第三节课:绘制静物的色彩表现学习目标1.了解色彩在静物绘画中的表现作用;2.掌握基本的色彩表现技法。

教学步骤1.导入:展示经典的静物绘画作品,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色彩表现;2.讲解:介绍静物绘画中常见的色彩表现方法:单色调、色彩对比、色调渐变、质感表现;3.辅导:通过范例演示和提示,辅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表现技法;4.练习:让学生自行选择静物并尝试表现其中的色彩。

教学反思本次静物绘画教学中,我们着重强调了视察和构图的方法。

通过多次实践和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了不同构图方法的优劣和运用场景。

八年级美术(浙美版)上册教学课件:6、静物之美 (共13张PPT)

八年级美术(浙美版)上册教学课件:6、静物之美 (共13张PPT)

心 美术课堂 Xin
Meishu ketang
美,在身边。 美,要发现。 美,要坚持。
❤ 美术课堂 Xin
Meishu ketang
延伸与拓展
1.感受身边的物品在摆放上的 构图之美。
2.下一节课研究静物画的明暗
和色彩,请各位同学认真预习 课本上的内容,并准备好相应 工具与材料。
Xin
美术课堂 Meishu ketang
Meishu ketang
美构

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 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 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 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称 为构图。
艺术家Giorgio Morandi 乔治●莫兰迪 生平
1890 年 1907~1913年 1930~1956年 1956年 1964年
出生于意大利波伦亚 波伦亚美术学院学画 波伦亚美术学院教授版画 瑞士参加温特图尔出席个人画展 在波伦亚病故
谢谢
描绘生活中静止的物品,叫
静物画。
《鳐鱼》 夏尔丹 法国
《静物》
塞尚 法国
《静物》
乔治•莫兰美术课堂 Meishu ketang
Xin
──静物之构图美(第一课时)
欣 美术课堂 Xin
Meishu ketang
主次前后有序
欣 美术课堂 Xin
Meishu ketang
聚散疏密得当
欣 美术课堂 Xin
Meishu ketang
黑白均衡协调
行 美术课堂 Xin
Meishu ketang
试一试: 选取3~5个瓶子,利用刚 学的构图知识在纸上组成 一个画面。
心 美术课堂 Xin
Meishu ketang
说一说:你的画面
凭什么这么处理?
欣 美术课堂 Xin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静物之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静物之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静物之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静物画的基本要素。

学习素描的基本技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静物画的线条之美到构图之美,继而转到对素描的基础知识的连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静物之美,体会用素描表现静物之美
2学情分析
起始状态:
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观察理解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尝试用线描来表现物体,既降低了绘画难度,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展需求:
初二的学生已有较强的造型表现能力,不再满足于小学儿童画的形式表现物体,更乐于接受更专业的美术表现技法,运用素描画中的构图、透视、明暗等关系表现物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上,更贴近初中生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诊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中来。

3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静物画的美,初步掌握素描的基本要素与技法
难点:掌握素描画中的构图、透视、明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2019年八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静物之美教案1浙美版

2019年八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静物之美教案1浙美版

2019年八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静物之美教案1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讲授石膏形体的明暗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掌握在特定的光线下,表现物体的结构、体面、空间调子的质感和基本方法。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体会写生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其表面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五大调子的准确表现。

(解决方法:1、用石膏几何体实物或纸模型,在灯光照射下进行演示,教师分析并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表面所产生的明暗变化有什么特点。

2、分析在改变光源方向或物体的位置之后,明暗变化又有什么特点?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比较、演示、观察、再比较。

五、教学具准备:师:课件、粉笔一支;生:画纸一张,铅笔两支(2B、4B)、橡皮擦一个。

六、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1、教师演示数张黑白画让学生观察、分析、议论。

提问:“这些画有什么特点?有几种颜色?物体的光和暗的地方是怎样处理的?”(投影显示)学生可能会这样答:“光的地方是白色的,暗的地方是黑色的。

”又问:“这样的画让我们产生了怎样的感觉?”(投影显示)学生可能这样回答:“黑白对比强烈,但转折生硬。

”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指出这些黑白画只有明暗两个色块,黑白之间缺少一个过渡的中间层次,将物体明暗转折的地方生硬地分开了。

3、教师再显示素描范画让学生观察欣赏,引导学生用来与先前出示的黑白画作比较,认识到素描画黑白之间多了一个中间色,使物体明暗黑白之间很自然地转折过去,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

有了中间色,使物体黑白之间的层次变化就丰富了。

正如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如果把对比度调得过大,就会产生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图像黑白之间转折生硬,画面的人和物就显得不够逼真,也就没有了真实感。

浙美八上 6《静物之美》 教案设计(1)

浙美八上 6《静物之美》 教案设计(1)

课题《静物之美》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西方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静物画”,了解表现静物素描美的三个方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赏析、启发思考、组织讨论、讲析示范与引导实践的方法让学生理解静物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静物的美感,感受艺术的魅力、丰富艺术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静物之美,学习表现静物之美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表现静物之美的方法来实践操作。

学情分析静物画是以日常生活中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是西方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应该说我们学生之前画到的很多画都属于静物画,有些学生培训过素描,画的还很好,对于本课中的静物教学,关键是让学生能从线条、光影、构图上来体会表现静物之美的途径,勾起学生画的兴趣,为下节课做基础。

教学方法与策略引导赏析法:引导学生欣赏《水果篮》《静物》等作品感受素描的总要性。

启发思考法:启发学生观察对比,体会出线条、光影、构图的不同带来的不同美感。

组织讨论法:通过组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美感的原因。

讲析示范法:精讲部分难点,让学生深刻领悟,示范更能直接的表达。

引导实践法:引导学生摆置静物构图,实物教学,具体指导,并尝试体验巩固教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衬布静物若干、范画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用时一、课前展示《动漫故事会》之四格漫画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并给予建议与鼓励。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给同学们听3分钟二、导入新课提问:西方绘画的三大题材是?课题:《静物之美》回答: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

看课题1分钟本课总结:本课以赏析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静物之美的线条美、光影美、构图美。

学生懂得了美的方法,才能在表现的时候有意识的完成,培养了学生的赏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八年级上册第6课《静物之美》第一课时学案执教:长治市郊区故漳中学张建伟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西方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静物画”,了解表现静物素描美的三个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比较、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实践操作的方法来体会静物之美。

浙江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静物之美》教案1

浙江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静物之美》教案1
深入教学
引导欣赏静物画作品,体验静物画之美。
1、欣赏卡拉瓦乔的作品《水果篮》、李超士《土豆和萝卜》、胡善余的作品《蓉花》。
问题一:这些静物画表现了哪些静物?画家用怎样的表现方式传达静物之美?
问题二: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色彩、光线等细节来分析作品)
2、欣赏马蒂斯的作品《静物》、乔治莫兰迪的作品《静物》、林风眠的作品《静物》。
复习导入。
深入教学
1、观察静物的外轮廓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的不同变化。
(不同光线、角度下的静物的透视都有所不同,在画面中呈现静物的这一变化是决定这幅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演示不同光线、角度之下静物的变化。
3、介绍单个静物的画法。
画单个静物是静物画的基础,只有画好单个静物才能够多个静物进行组合并呈现一幅完整的静物画作品。在画单个静物时应注意多个因素:轮廓、透视、光线、色调等。其中透视关系应遵循“近大远小”的准则,在不同的距离,静物的轮廓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光线的变化也造成色调的变化。
小结:静物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优秀的静物画有一个绝妙的构图。
欣赏过程中美术语言的运用。
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绘画形式的静物画,鼓励学生从不同形式的静物画作品中感受美,并从中了解不同的构图形式体现作品的不同情感。
尝试感受
1、任意选取几件自己的文具用品,在桌上摆出各种造型,注意构图。
2、选取其中一件文具,用线描的方法画出它的轮廓。
2、初步学习素描静物的基本手法,并尝试散简单的素描方法表现静物画。
3、通过敏锐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静物画的美感,丰富艺术体验和感受。
教学重点
感受静物画的美,初步掌握素描的基本要素与技法
教学难点
掌握素描画中的构图、透视、明暗

初中静物之美教案

初中静物之美教案

初中静物之美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物的概念,认识到静物绘画的重要性和美感。

2. 培养学生对静物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静物的美感,提高绘画水平。

教学重点:1. 静物的概念及其美感。

2. 静物绘画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静物的观察和表达。

2. 绘画技巧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静物,如水果、花卉、器皿等,并摆放在教室中。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静物的概念,解释静物是指静止不动的物体,如水果、花卉、器皿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静物,让学生认识到静物绘画的重要性和美感。

二、观察与表达(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静物,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静物的外观、色彩、质感等特征。

2. 学生尝试用铅笔在纸上勾勒出静物的基本轮廓和细节。

三、绘画技巧指导(15分钟)1. 教师示范静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光影的处理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静物的美感。

四、创作与展示(15分钟)1. 学生自主创作静物绘画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现出自己对静物的独特感受。

2. 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并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静物绘画的技巧和经验,让学生认识到观察、表达和创造力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观察身边的静物,进行绘画创作,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静物绘画展览或相关活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表达和绘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静物绘画的美感,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绘画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静物之美教案

静物之美教案

静物之美教案教案:静物之美教学目标:1. 了解静物之美的概念。

2. 掌握观察静物之美的方法和技巧。

3. 增强对静物之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静物之美的定义和特点。

2. 静物之美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3. 欣赏和分析经典的静物之美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提问:你觉得什么是静物之美?静物之美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第二步:理论讲解1. 教师向学生讲解静物之美的概念和特点。

比如,静物之美是指通过对静物的独特观察和表现,捕捉到物体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从而表达出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2. 教师讲解静物之美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比如,画家在观察静物时,要注意细致观察物体的形状、色彩和质地,捕捉到物体的光影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对比等。

第三步:案例分析1.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静物之美作品,如莫奈的《向日葵》,梵高的《星夜》,康定斯基的《静物》,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美感和艺术特点。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第四步:实践操作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要求学生选择一件静物进行观察,并用画笔或摄影机等工具,将观察到的特点表现出来。

2.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画出或拍摄自己观察到的静物之美。

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第五步:总结归纳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2. 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总结静物之美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第六步: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静物之美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范文或写作要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静物之美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观察静物之美的方法和技巧,并增强对静物之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将观察到的静物之美表现出来,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水平。

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静物之美》教案1 浙美版

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静物之美》教案1 浙美版

静物之美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讲授石膏形体的明暗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掌握在特定的光线下,表现物体的结构、体面、空间调子的质感和基本方法。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体会写生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其表面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五大调子的准确表现。

(解决方法:1、用石膏几何体实物或纸模型,在灯光照射下进行演示,教师分析并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表面所产生的明暗变化有什么特点。

2、分析在改变光源方向或物体的位置之后,明暗变化又有什么特点?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比较、演示、观察、再比较。

五、教学具准备:师:课件、粉笔一支;生:画纸一张,铅笔两支(2B、4B)、橡皮擦一个。

六、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1、教师演示数张黑白画让学生观察、分析、议论。

提问:“这些画有什么特点?有几种颜色?物体的光和暗的地方是怎样处理的?”(投影显示)学生可能会这样答:“光的地方是白色的,暗的地方是黑色的。

”又问:“这样的画让我们产生了怎样的感觉?”(投影显示)学生可能这样回答:“黑白对比强烈,但转折生硬。

”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指出这些黑白画只有明暗两个色块,黑白之间缺少一个过渡的中间层次,将物体明暗转折的地方生硬地分开了。

3、教师再显示素描范画让学生观察欣赏,引导学生用来与先前出示的黑白画作比较,认识到素描画黑白之间多了一个中间色,使物体明暗黑白之间很自然地转折过去,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

有了中间色,使物体黑白之间的层次变化就丰富了。

正如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如果把对比度调得过大,就会产生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图像黑白之间转折生硬,画面的人和物就显得不够逼真,也就没有了真实感。

静物之美初中教案

静物之美初中教案

教案:静物之美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静物绘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静物绘画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发现静物之美,提升绘画技巧。

教学重点:1. 静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静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静物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色彩搭配。

2. 学生绘画技巧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静物绘画作品,包括照片和画作。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静物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静物之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静物绘画的认知和感受。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静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构图、光影处理、色彩搭配等。

2. 教师通过示范,展示静物绘画的步骤和技巧。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静物绘画实践,每组选择一个静物进行绘画。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建议和指导。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静物绘画的重要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静物绘画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静物绘画创作,尝试不同风格和表现手法。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静物绘画比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静物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静物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绘画静物,提升了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静物之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更多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浙美版美术八上第6课《静物之美》课件 (共18张PPT)

浙美版美术八上第6课《静物之美》课件 (共18张PPT)

整齐有序
第五页,共十九页。
变 化
说说这三位画家 运用线条表现(biǎoxiàn)静
物之美有什么不
同?
小结:静物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
的,但是优秀的静物画除去光线、色彩、
质感的表现外,必然会有一个绝妙的构图,
一幅作品画面(huàmiàn)效果的好坏构图起着先决 条件。
第六页,共十九页。
第七页,共十九页。
第八页,共十九页。
第九页,共十九页。
第十页,共十九页。
第十一页,共十九页。
第十二页,共十九页。
1、不同形式的构图(gòutú)使画面有什么
不同的感受?
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与交流(jiāoliú),小组长把
每人的发言整理归纳并以文字记录下来。
第十三页,共十九页。
构图中要注意物体形状大小、颜色深浅、疏
物的角度进行构图、用线描的 方式画出物体的轮廓。
第十五页,共十九页。
作业 展评: (zuòyè)
1、 组内相互评价。 2 、请每组学生(xuésheng)代表上讲台展示作品,并结合从构
图的基本方法对作品进行描述,分析本组的最优构图和有待改进 的构图。
3、 教师评价总结。
第十六页,共十九页。
拓展 延 (tuò zhǎn) 伸:
1、学生修改构图,同时用文字简要阐述自己(zìjǐ)
构图的特点与想法。
2、保存好你的作业,课后收集相关素描静物的资 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十七页,共十九页。
谢谢 观赏! (xiè xie) 第十八页,共十九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这几幅作品你更喜欢(xǐ huan)哪一幅。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与交流,小组长把每人的 发言整理归纳并以文字记录下来。1、不同形式的构图使画面有什么不同的感受。1、 摆一摆:以小组为单位摆放瓶子、水果等实物进行构图练习。1、学生修改构图,同 时用文字简要阐述自己构图的特点与想法。谢谢观赏

浙美八上 6《静物之美》 教案设计

浙美八上 6《静物之美》 教案设计

静物之美一、【课题】《静物之美》二、【教学对象】初二三、【课时】第一课时四、【教学目标】1.了解欣赏静物画的色彩、线条、光影、构图,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2.初步学习用线描的方式去表示静物。

3.通过敏锐的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静物画的美感,丰富艺术体验的感受。

五、【教材分析】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事物作为主要描绘对象,是西方绘画取材的主要题材之一,本课主要以欣赏为与线描的基本技巧相结合的方式,感受静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美好情感。

通过分析色彩、线条、光影、构图、学习基本知识后,再尝试用线描描方式表现物体。

六、【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静物画的美,初步掌握线描静物的表现方式。

难点:掌握静物中的构图,运用线描的方式完整表现出一幅静物画。

七、【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用中国画图片导入,问学生除了中国话的绘画形式,还有什么绘画,引出西方的三种绘画题材,人物画,静物画,风景画。

导入课题:《静物之美》2.深入教学:提问一:什么是静物?欣赏卡拉瓦乔的油画《水果篮》,这种就是静物画。

提问二:这幅静物画里面有些什么?这些东西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因此,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就叫静物画,如:花卉;食物,器血,石膏……提问三:老师把油画两个字特别标注出来是为什么,是不是静物画,只有油画这一种类型的表现形式。

欣赏各种静物画的绘画表现形式图片。

3.讲解分析:①出示塞尚的两幅静物画作品。

提问一:这两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色彩来分析。

(出示《八尾金鱼》《流失的记忆》两幅图,得出不同的色彩带给人的感受不一样。

)➢得出静物画的色彩美②我们分析一副静物画,除了色彩还能从什么方面来说?美术教育大师徐悲鸿,说过这样一句话,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他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重在表现结构,重视形体。

③出示静物画,在素描的绘画中,就是用线的方式来打形,然后再用不同线条的排列组合进行刻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给这幅静物上调子。

新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新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新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静物之美——构图》一、教学内容浙江美术出版社《美术》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道构图的概念,探索与掌握静物画构图的基本原理,并懂得在实际中运用。

2.在尝试自主摆放静物与构图练习绘画过程中,感受构图使画面呈现出的各种形式美感。

3.体验构图的审美乐趣,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探索静物构图的基本原理,了解三角形构图法的优点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掌握构图法则中的对比与均衡的统一。

四、教学准备教具:画家作品图例、若干静物简笔画、若干静物、教学课件学具:素描纸、铅笔、画板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1.试一试:课件展示若干单一静物的图片(有实物也有简笔画造型),要求学生用铅笔在3—5 分钟内进行画面组合练习(在10×15cm 大小的画面中画出一张简笔线描草图)。

2.说一说:选出几张效果较好和出现问题的学生作业进行对比,提出:对自己刚才所画的线描画满意吗?大家比较喜欢哪一张画面?为什幺?学生质疑、评品自己与他人的画作,从而引出构图方面的话题。

3.教师小结:针对构图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指出一幅画效果的好坏构图起着先决条件,从而导入这一节课的主题“静物画的构图”。

4.教师简单介绍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三大题材之一,同时课件展示静物画作品若干幅。

(二)探讨研究1.想一想:什幺是构图?构图的目的是什幺?2.教师表扬积极发言的学生,同时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构图知识。

①概念:艺术家为了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②目的:为了合理地“经营位置”,通过对画面造型因素的组织安排,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

3.看一看:通过欣赏大量的名家静物画导入,让学生感受静物画的构图美。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向画家学习他们是怎幺构图的,欣赏大师怎样摆放静物,从而产生不同的美感。

(以多媒体及纸质复印图片的形式呈现)提出问题:这些画面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它构图具有什幺法则?整体外形构成以什幺居多?静物大小都一样吗?静物位置前后左右疏密安排都是一样吗?------4.议一议:组织学生以6 人小组的形式讨论与交流,在组内对画家的构图做初步的评述,要求每人至少能够发现(说出并记录)二条方法,小组长把每人的发言整理归纳并以文字记录下来(每组至少四—五条)。

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教版教学设计)

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教版教学设计)

第一课老师您好教案教学目标:以教师节为契机,深化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同时,学生以自己最熟悉的老师为对象,通过记忆画的形式完成“老师您好”的命题画。

教学重点:学会找到熟悉人物的特点,画一张半身人物像。

教学难点:能掌握某一位老师的长相特征并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任何一种作画工具、白纸、课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个什么节日吗?2、中国有一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如果大家还不能太理解,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给大家听。

老师讲述毛泽东与自己恩师的故事。

3、你们每个人的生命中至少有12年的时光是在学校,老师成了与你相处最多,最熟悉的人。

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呢?4、学生自由回答,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进一步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

5、教师节快到了,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情呢?(1)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的想法真多,老师这里就有一位可爱的同学送给了我一份教师节的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课件出示:学生画的老师画像。

6、今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画笔将心中最敬爱的老师画下来,好不好?7、板书课题。

二、体验、探索:1、能不能向其他同学描述一下你喜欢的老师的样子?最好说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

学生自由描述,老师加以引导。

2、现在你能不能用最快的速度勾画出自己心目中老师的形象?(1)学生尝试作画。

(2)老师选择几幅作品到讲台上进行观察和分析。

(3)为什么他们画得不那么好呢?3、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难题。

课件出示:不同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自己学校老师的画像。

看看这些同学画的老师画像,你能猜到他们画的都是哪些老师吗?学生自由分析,找到最突出的特点,老师加以引导。

4、现在再来想一想你最喜欢的老师的特征,现在你可以找到了吗?5、课件出示:欣赏不同的学生作品,老师在色彩、服装、背景上稍加指点。

三、学生创作。

四、老师巡视指导。

浙美版初中美术6.静物之美教学设计(2)

浙美版初中美术6.静物之美教学设计(2)

6.静物之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静物画的表现手法和造型语言,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及欣赏能力。

2、初步学习素描静物的基本方法,并尝试用简单的素描方法表现静物画。

3、通过敏锐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静物画的美感,丰富艺术体验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静物画的美,初步掌握素描的基本要素与技法。

难点:掌握素描画中的构图、透视、明暗。

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静物画的资料及相关理论知识。

(教师)有关静物画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出示图片、认识静物画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绘画都属于什么题材的绘画呢?在西方绘画中,静物画是主要的题材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那我们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走进这些静物画,感受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在画家笔下所拥有的那份不一样的恬美!(2)出示课题《静物之美》(板书)二、新课展开、探索静物画(1)引导欣赏静物画作品,体验静物画之美。

欣赏卡拉瓦乔的作品《水果篮》、凡高的作品《鸢尾花》、马蒂斯的作品《静物》、林风眠的作品《静物》。

提问这些静物画表现了那些静物?画家用什么方式传达静物之美?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2)出示乔治莫兰迪的作品《瓶子和罐子》对比欣赏:请用美术语言描述两幅作品相似及不同的地方?三、深入探究、品味静物画(1)出示图片讨论:这三位画家运用线条表现静物之美有何不同得出“线条美”(2)出示图片梯型构图、三角型构图。

得出静物的素描美之三“构图美”。

(3)思考:同学们我们来找一找这幅画的光源在哪里?他的阴影又在哪里?展示光影3D视频,一组静物在相同观察视角,相同观察位置,不同灯光照射角度下的光影变化(灯光360°旋转)展示光影3D视频,一组静物在相同灯光,相同观察位置,不同观察角度下的光影变化(视角根据俯视,平视,仰视移动变化)展示光影3D视频,一组静物在相同灯光,相同观察观察视角,不同观察位置下的光影变化(正面,4分之3侧面,正侧面的不同位置变化)得出静物的素描美:“光影美”。

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1.针对学生绘画技巧的不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2.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静物画作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静物画的艺术魅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巧。
4.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3.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提高生活品质。
1.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2.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静物画的起源、发展、构图原则、绘画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静物画作品。
3.强调: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用画笔记录下这些美好时光。
3.示范绘画技巧,如线条、明暗、色彩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技巧。
4.讲解不同风格的静物画家及其代表作,分析其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静物画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其构图、技巧、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提问:各组能否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敢于尝试,勇于表现自我,树立自信心。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美好时光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静物之美教案

静物之美教案

静物之美教案教案标题:静物之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静物艺术的定义和特点;2. 学习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静物艺术作品;3. 提高学生对静物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和音响设备;2. 静物艺术作品图片或实物;3. 学生绘画和写作用的纸张、铅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著名的静物艺术作品,并与学生分享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静物艺术?静物艺术有哪些特点?为什么静物艺术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主体活动: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静物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

要求学生注意作品中的构图、色彩运用、细节描绘等方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艺术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分析和感受。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教师点评和总结: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静物艺术的魅力所在,并总结静物艺术的共同特点和表现方式。

拓展活动:6. 绘画实践: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静物对象,并用铅笔或颜料进行绘画。

鼓励他们注意对象的细节和光影效果,尽量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之美的理解。

7.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用文字描述自己绘画的静物作品,包括选择的对象、绘画过程中的感受以及最终作品的呈现效果。

鼓励学生运用形容词、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

结束活动:8.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彼此的绘画作品和写作描述,鼓励他们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9. 总结讨论: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验,引导他们思考静物艺术对个人情感和审美的影响。

教学延伸:- 邀请专业艺术家或美术教师来校进行静物艺术的讲座和指导;-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亲身感受静物艺术的魅力;- 组织学生参加静物艺术创作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美版美术八上第6课《静物之美》教案1
课题:静物之美
学科:美术
课型:绘画技能课。

年级:初二(15)班
授课教师:龙再辉
授课时刻:2021年12月8日下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校学术报告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讲授石膏形体的明暗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在光线的照耀下,物体明暗变化的差不多原理和变化规律,把握在特定的光线下,表现物体的结构、风光、空间调子的质感和差不多方法。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看事物的适应及重要性。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把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看事物的能力。

体会写生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物体在光线照耀下,其表面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
五大调子的准确表现。

(解决方法:1、用石膏几何体实物或纸模型,在灯光照耀下进行演示,教师分析并引导学生观看物体在光线的照耀下,物体表面所产生的明暗变化有什么特点。

2、分析在改变光源方向或物体的位置之后,明暗变化又有什么特点?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
比较、演示、观看、再比较。

五、教学具预备:
师:课件、粉笔一支;生:画纸一张,铅笔两支(2B、4B)、橡皮擦一个。

六、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1、教师演示数张黑白画让学生观看、分析、议论。

提问:“这些画有什么特点?有几种颜色?物体的光和暗的地点是如何样处理的?”(投影显示)
学生可能会如此答:“光的地点是白色的,暗的地点是黑色的。


又问:“如此的画让我们产生了如何样的感受?”(投影显示)
学生可能如此回答:“黑白对比强烈,但转折生硬。


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指出这些黑白画只有明暗两个色块,黑白之间缺少一个过渡的中间层次,将物体明暗转折的地点生硬地分开了。

3、教师再显示素描范画让学生观看观赏,引导学生用来与先前出示的黑白画作比较,认识到素描画黑白之间多了一个中间色,使物体明暗黑白之间专门自然地转折过去,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

有了中间色,使物体黑白之间的层次变化就丰富了。

正如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假如把对比度调得过大,就会产生强烈的黑白对比成效,图像黑白之间转折生硬,画面的人和物就显得不够逼真,也就没有了真实感。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引入新课。

平台显示课题:静物之美——明暗表现。

(二)讲授新课
1、静物在光照耀下的变化
(1)、教师演示“灯光照耀下的正方体”图例让学生观看回答,展现三个面的明暗变化区别。

通过观看证实,在没有灯光直截了当照耀的情形下,三个面的明暗变化是不大的,反之,三个面便显出明暗变化的层次了。

(2)、通过以上演示,教师进行小结:“正方体三个面的明暗变化是由于位置方向不同,受光程度不同所决定的,因此,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截了当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即明暗三大面(投影显示)。

然后平台显示范图(用文字标明了在光线照耀下的正方体三个面的明暗变化位置图),并指出正方体的块面转折明显,因此明暗交暗交界对比比较强。

(3)、演示出圆柱体、球体。

学生观看后回答,教师进行小结:“由于球体没有明显的棱角和转折面,因此明暗不显得那么生硬、强烈。

”然后平台再显示范图(用文字标明了在光线照耀下的球体所出现出的明暗变化层次的位置图)。

然后归结:“物体受光线照耀后,所产生的明暗变化差不多概括为:亮部、半明部(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即是明暗五调子。

”(投影显示)
(4)、显示“粗糙与光滑的物体”与“固有色深与浅的物体”图例,教师针对不同的对比情形向学生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明白得,不同物体的明暗变化关系,从而更好地去描画对象,力求表现出物体的质感。

2、明暗层次线条表现规律
屏幕展现“明暗线条表现法”图例,师生分析:明暗线条表现法,要紧是通过铅笔线条的力度、方向和层次的变化来表现物体黑、白、灰调子的变化。

其规律是:用力越轻,颜色越浅;用力越重,颜色越深。

排线形成的层数越少,颜色越浅;层数越多,颜色越深。

(投影显示)
(三)课堂练习(作业)
1、写生静物苹果。

(1)、教师演示作画步骤,并讲解分析。

(2)、范画观赏。

(3)、平台播放背景音乐,学生练习,教师巡堂辅导。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情形
(五)板书:静物之美
三大面:亮面(受光)
灰面(侧光)
暗面(背光)
五大调子:亮部、灰部、明暗交界线、反光部、投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