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目标:1.知道城市外部形态并能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其成因;2.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并能够根据相关资料判断主要功能区;3.理解城市地域结构形成及其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1.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教学难点:1.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自主学习】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城市不同功能区在城市内部空间的_______和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地域结构的典型模式:____________模式、______模式、_______模式。
付租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因素:________、________、种族和宗教、历史因素等。
(4)变化:①城市发展初期:各功能用地混杂布局,市中心吸引了工业的___________。
②随着工业发展和__________的兴起:________用地出现各种问题,工业用地改造成____________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课堂练习】1.城市功能区是指()A.提供城市职能的地区B.城市人口集中的区域C.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区域D.城市内交通线路分隔的地带2.中心商务区具有的特征是()A.位于城市几何中心,是城市生产活动最繁忙的地带B.建筑物高大而稠密C.人流车流昼夜川流不息D.这里全是商业企业构成3.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占城市用地总面积的一部分B.在工业化之前城市住宅区就已存在C.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D.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位4.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5.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这是出于下列哪些原因()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②为了寻找交通方便的地方③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④为了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A.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因素B.历史因素C.经济因素D.社会因素7.有关历史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影响的正确叙述是()A.早期土地利用对日后土地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B.城市的土地利用不会随着历史而变化C.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改造就是要改变城市的特色D.一个城市的历史背景,不会对城市功能分区产生更大的影响8.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占主导地位的是()①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②居民生活排放的烟尘③光化学污染④气象因素产生的灰尘颗粒物⑤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④⑤9.我国古代南方城市大多建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建在大道会合处,说明()A.水源对城市的影响显著 B.气候对城市的影响显著C.自然资源对城市的影响显著D.交通运输对城市的影响显著10.关于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市场经济越发展,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小B.城市中心对商业、工业和住宅这三种活动的吸引力大小是一样的C.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是最大的D.在市中心附近出现住宅区,是因为这里的通达度较高。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范文大全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秀教案范文大全第一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与重要性1.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定义解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含义,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建筑物、道路、公共设施等要素的分布与组织形式。
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于城市功能、发展以及规划的重要性。
1.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描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特点,如多样性、层次性、动态性等。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差异与共性。
1.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方法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技术、数据分析等。
强调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性。
第二章: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2.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分布介绍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2.2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的关系探讨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土地利用的集聚性、排斥性等。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塑造的作用。
2.3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优化介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与方法,如功能区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
分析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的作用与意义。
3.1 城市建筑物的类型与特征介绍城市中的主要建筑物类型,如住宅、办公楼、商业建筑等。
分析不同建筑物类型的特征及其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3.2 城市建筑物与空间结构的关系探讨城市建筑物与空间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建筑物的高度、密度等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城市建筑物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塑造作用。
3.3 城市建筑设计与管理介绍城市建筑设计的考虑因素与方法,如功能、美观、可持续性等。
分析城市建筑设计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与管理的重要性。
第四章:城市道路与交通空间结构4.1 城市道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介绍城市道路系统的组成,如主干道、次干道、步行道等。
分析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交通运输、城市景观等。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学案)
第一节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学案)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含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中,形成不同的 区。
2、各功能区及其特定: (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 和 的场所,是城市中最为 的利用方式。
随着住宅区的分化,出现了 住宅区和 住宅区。
(2)、商业区:是人们进行 活动的场所,多位于 、 的两侧或街角路 口,主要为 状或 状分布。
有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 (CBD )既是商业活动的中心又是服务中心。
(3)、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 而形成的,主要分布在 的地带。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由 构成,也叫 。
2、主要模式: 模式、 模式、 模式。
3、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 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 因素;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 其愿意付出 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和两个方面。
右图中的ABC 代表的功能区分 别是 、 、 。
(2)、其他因素:收入、 、 、早期 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4、发展变化: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 ,功能用地 布置。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区的 向外搬迁,工业用地改造为 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发生了变化。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区:地租水平②、距市中心的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
因此,商业、工业和住宅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综合以上付租能力和地租这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峰的和地租次高峰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地方形成;在地租较低、交通发达的远郊地区则形成。
【知识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在城市各种功能区中,最基本的职能分区是()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行政区2.城市中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是()A、金融贸易区B、中心商务区C、工业区D、出口加工区3.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用地B、工业用地C、住宅用地D、公共用地9.城市功能区是指()A、提供城市职能的地区B、城市人口生活和工作的区域C、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建筑区D、由交通线路分隔出的各类区域10.城市空间的40%~60%属于()A、商业区用地B、工业区用地C、住宅区用地D、由交通线路分隔出的各类区域11.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C、工业区、教育区、行政区D、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12.城市各项功能区的形成主要是()A、城市规划的结果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C、不需要竞争的结果D、同类活动造成的企业相互分离13.下列对城市功能区的理解,正确的是()A、同一功能区只有和种功能B、城市功能区有一定的空间C、商业区与住宅区是有鲜明界线D、根据主要职能的差异,可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14.下列有关多核心模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心商务区居于城市的几何中心B、批发、轻工业区分布在市中心附近C、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也有核心点D、中级和高级住宅区向低级住宅区的另一侧发展15.同心圆模式的形成,是由于()A、小汽车的影响B、各功能区的不断侵入和迁移的结果C、政策作用的结果D、在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点16.同心圆、扇形、多核心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共同点有()①都是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模式的中心②都能适用于所有的城市③高级住宅区趋向于分布在距城中心较远的城市边缘④低级住宅区都集聚在市中心附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7.明清北京城的所有用地功能区都围绕着紫禁城和中轴线呈对称分布,这充分突出了城市地域结构()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封建皇权为中心C、以中心商务为中心D、以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为中心18.城市地域结构多核心模式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点,并不是由于市中心区()A、地价高,建筑物租金高B、职员工资高C、交通、居住拥挤D、资金、技术、人才缺乏19.在城市地域结构多核心模式中,中心商务区多位于()A、旧城商务中心B、新城商务中心C、城市几何中心D、城市交通的焦点20.下列关于西方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员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共同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城市的中枢部分都是中心商务区B、都可以分出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等功能区C、住宅有高级住宅与低级住宅多位于郊外D、高级住宅多位于市中心,低级住宅多位于郊外21.右图(图2-3)所示的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圆模式中,①~⑤分别是()A、中心商务区、工人住宅带、过渡带、中产阶层住宅带、通勤带B、中心商务区、过渡带、工人住宅带、中产阶层住宅带、通勤带C、中心商务区、中产阶层住宅区带、过渡带、工人住宅带、通勤带D、中心商务区、过渡带、通勤带、中产阶层住宅带、工人住宅带22.城市地域结构的扇形模式的特点是()①多功能区沿交通呈散点状外扩展②多功能区呈扇形沿交通线向外扩展③各功能区呈楔形沿交通线向外扩展④多功能区呈同心圆向外扩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3.下列关于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每种功能区与其他功能之间有明显的界线②每种功能区也有其他功能区穿插其中③多数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是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④工业区一方面有集聚性,别一方面向市区移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24.商业区多位于()①市中心②城市的外缘③街角路口处④交通干线的两侧A、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②④25.下列地区中,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的是()A、住宅区B、工业区C、中心商务区D、行政中心。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秀教案范文第一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与重要性1.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定义解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含义,包括城市土地使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等方面。
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1.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常见分类,如中心商务区、居住区、工业区等。
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第二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与规划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过程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从古代城市到现代城市的发展变化。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展中的主要因素,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科技进步等。
2.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规划与管理介绍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等。
讨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规划与管理措施,如土地使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
第三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经济分析3.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经济学原理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经济学基础,如供需关系、市场均衡、地租理论等。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经济特征,如土地价值的分布、商业活动的集聚等。
3.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经济影响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产业集聚、商业繁荣、就业机会等。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第四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社会与文化分析4.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社会因素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如社会阶层、社区组织、居民生活方式等。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社会公平和社区发展的影响。
4.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文化特征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文化传统、文化遗产、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关系。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作用。
第五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案例研究5.1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案例,如纽约曼哈顿、北京王府井等。
介绍案例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法、访谈法、数据分析等。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优质范文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优质范文第一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与重要性1.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定义解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含义,包括城市土地使用、交通网络、公共设施、居住区、商业区等组成。
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于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1.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描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特点,如层次性、多样性、可变性等。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不同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功能阐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于城市功能的作用,包括居住、就业、商业、文化、交通等功能。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探讨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
2.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描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时间演变的过程,包括古代城市、工业城市和现代城市的特点。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原因和动力。
2.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探讨当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如城市扩张、功能分区、可持续发展等。
预测未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类型3.1 城市土地使用的分类与分布介绍城市土地使用的分类,如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分析城市土地使用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3.2 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与特点解释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探讨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如商业区的集中性、住宅区的分散性等。
3.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与调整阐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目标和方法,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交通拥堵等。
讨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策略,如旧区改造、新区开发等。
第四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城市发展4.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产业布局、商业发展等。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和特征;描述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分析实际城市的空间结构;运用地图和统计数据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策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意识到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培养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与特点引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定义;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
第2节: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特征介绍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和分类;分析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征;探讨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第3节: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影响因素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变化;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因素。
第4节: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策略提出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目标和原则;探讨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第5节:案例分析:某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发展选择一个实际城市的空间结构案例;分析该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和问题;提出改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建议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点;2. 观察分析法:组织学生观察实际城市的空间结构,分析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和特征;3. 案例分析法:提供具体的城市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城市空间结构的问题和发展策略;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科书;2. 地图和图片:提供城市空间结构的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3. 统计数据:收集城市空间结构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4. 案例资料:收集具体城市的空间结构案例,供学生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和表达能力;3. 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作业和进行测验,评估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2 .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形成和主要功能区的作用、形态和区位。
3.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及发展变化。
4•能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前预习1.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哪些类型?2.这些土地利用类型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没有明确的划分?3.住宅区有何特点?可分几类?按照什么标准划分?4.工业区有何特点?在布局上有何要求?5.商业区有何特点?其人口变化是怎样的?6.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有哪些课堂探究【探究一】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1)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一一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图中①②③ ④所示哪一个是住宅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是什么?(2)商业区是城市核心区,人员流动大,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商业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是什么?(3)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生产功能区,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工业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是什么?【探究二】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___ 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 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_________ ,试简述其理由。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探究三】电视经常报道,我国某大城市位于市中心的地块被房地产商以每平方米几万元的高价购买。
城市中每块土地上最终形成的功能区,是由从事各项功能活动的主体所付租金的高低决定的,并不是由土地的租金决定的,租金仅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付租能力是决定因素。
(如图所示)。
(1)图中A、B、C对应的城市功能区的名称是什么?(2)结合材料说明上述功能分区成因【探究四】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范文2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掌握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特点。
2. 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认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分类2. 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与特点3. 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4. 城市规划及可持续发展5. 实践操作:调查所在城市功能区分布及空间结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2. 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城市规划及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及影响。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城市空间结构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城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3. 课堂讲解: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与特点,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城市空间结构的实例,如北京、上海等。
5. 小组讨论:探讨城市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6. 实践操作:布置调查任务,让学生调查所在城市功能区分布及空间结构特点。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城市规划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调查报告、考试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熟练掌握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特点,能够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能够提出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议。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
2、掌握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学习重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学习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预习检测】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________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__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
(1)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空间上的________。
(2)特点:无明确的________,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类型:①住宅区:特点: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化:____________住宅区与____________住宅区。
②商业区:位置:市中心、________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形状:点状、条状;中心商务区(CBD):商业活动中心与服务中心。
③工业区:工业企业________程度高、协作性强;位置: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也叫___________。
4.主要模式:________模式、________模式、________模式。
5.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______________因素;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其愿意付出__________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下图中的ABC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________(内力或外力)作用有关。
2.河流________地貌是指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并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地貌。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探究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探究教案一、教学内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探究二、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和形态。
2.掌握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成、分布、特点。
3.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全局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和形态。
四、教学难点:不同功能区的组成、分布、特点。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1.教师通过地图、PPT和图片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和形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深入了解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成、分布、特点。
并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汇报。
3.教师选取一个典型城市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并逐一分析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成、分布、特点。
4.学生分组,自行选择一个城市,并就其内部空间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价学生对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理解深度和分析能力。
2.评价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3.综合考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八、教学资源:1.PPT2.地图3.图片4.典型城市案例九、教学拓展:1.配置更加丰富的案例,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2.加深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对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十、教学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探究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分支,本次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和形态,掌握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成、分布、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讨论、汇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成为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和分析的科学研究者。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案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教案标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2.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 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定义和概念;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要素和特点;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4.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5. 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是如何组织和构建的,提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
知识讲解:2. 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定义和概念,解释其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要素和特点,包括建筑物、道路、公共空间等。
4. 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如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
案例分析:5. 分组讨论和分析不同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案例,比较它们的异同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6.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出改进建议。
拓展活动:7. 邀请城市规划师或设计师来进行讲座或座谈,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见解。
8.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要求他们设计一个理想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总结回顾:9.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10.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项目的设计方案和展示评价;2.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程度;3. 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城市规划和设计案例资料;3. 讲座或座谈嘉宾。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实际情况;2. 鼓励学生进行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模拟实践,如使用城市规划软件进行设计和模拟。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构成和特点;(2)掌握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特征;(3)学会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城市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模拟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策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责任感;(3)提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构成和特点(1)城市的核心区域:商业区、中心商务区;(2)城市的居住区域:居民区、住宅区;(3)城市的文化和教育区域:文化设施、学校、医院等;(4)城市的工业区域:工业区、仓储区。
2. 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特征(1)商业区的特征:繁华、高密度、商业设施集中;(2)居民区的特征:居住人口多、住宅建筑密集、生活设施完善;(3)文化教育区的特征:文化设施丰富、学校集中、人流密集;(4)工业区的特征:工厂企业集中、交通便利、环境污染较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城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构成和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构成和特点,如商业区、居民区、文化教育区、工业区等。
3. 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特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特征,如商业区、居民区、文化教育区、工业区等,并分析各功能区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中的分布和作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策略,如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等。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反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
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
请看图2.2,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学案)
第一节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学案)班级 学号 姓名学习重点: 1、了解城市外部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3、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运用实例说出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4、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自主探究】 一.城市形态:1、含 义:是指城市空间特定的 形状。
2、影响因素:城市形态与城市所处的 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在平原地区形成发展的城市形态;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往往形成 发展的城市形态。
3、主要类型:有 状(例如成都、合肥)、 状(例如兰州、西宁)、 状(例如重庆)。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含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中,形成不同的 区。
2、各功能区及其特定:(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 和 的场所,是城市中最为 的利用方式。
随着住宅区的分化,出现了 住宅区和 住宅区。
(2)、商业区:是人们进行 活动的场所,多位于 、 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 状或 状分布。
有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 (CBD )既是商业活动的中心又是服务中心。
(3)、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 而形成的,主要分布在 的地带。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由 构成,也叫 。
2、主要模式: 模式、 模式、 模式。
3、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 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 因素;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 其愿意付出 的高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和两个方面。
右图中的ABC 代表的功能区分 别是 、 、 。
(2)、其他因素: 收入、 、 、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4、发展变化: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 ,功能用地 布置。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区的 向外搬迁,工业用地改造为 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发生了变化。
【知识梳理】 知识点①:城市形态的比较:知识点②: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区: 知识点③: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1、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多种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原因。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学案
2.1城市内部结构【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2.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点。
3.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4.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一、城市内部空间形态1.城市空间形态: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一定的地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就叫做城市空间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按照城市用地的形态和道路骨架的形态,城市空间形态分为和两大类。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形态,城市长呈如:成都、合肥、华盛顿;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比较分散,往往呈,如:重庆的处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山区、地区崎岖不平是城市发展在地域上失去连续的完整性。
城市形态形状符号影响因素主要优点主要缺点举例集中式图块状城市封闭,不利于改善居住环境,容易造成城市环境污染成都合肥带状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兰州延安星状不能完善城区工作、交通及公共实施紧张的状况上海武汉分散式组团状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城市规划控制重庆二、城市用地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用地类型:商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2、常见城市功能区①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 部位,建筑物 ,高楼林立,交通 ,通信发达,人口流动 ,人口密度和昼夜差异 。
②工业区:位于 ,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通过;巨大厂房,不同程度的存在环境污染。
③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接近 。
④住宅区:接近市中心。
既方便上班又方便 ,且住宅付租能力高于工业区 三、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又称 ,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分区分布和组合的模式。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由历史、 、 、和行政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范文
一、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优质范文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构成和特点;2. 掌握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特征;3. 能够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内容: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构成和特点;2. 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特征;3.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a.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兴趣;b. 讲解: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构成和特点,如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工业区等;c.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城市的空间结构,让学生了解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d.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练习题。
2. 第二课时:a. 复习: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b. 讲解:介绍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特征,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c.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城市的功能区划分,让学生了解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d.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城市功能区划分的相关练习题;e.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功能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城市图片:用于导入和案例分析;2. 教材:提供相关理论知识;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建议:1. 结合具体城市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认识;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九、板书设计: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 城市功能区划分;3.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十、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划分等;2. 分析自己所在城市或熟悉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备课教案范文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备课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常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城市发展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解释和理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1. 通过展示一些城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内部的不同空间结构;2. 提问:你们认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哪些特点?Step 2 知识讲解1. 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包括:a. 城市的节点与联系:城市中心是城市的核心节点,各个功能区通过道路网进行联系;b. 功能划分:城市内部区域按功能划分成商业、居住、工业等不同区域;c. 地价和租金: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地价和租金差异较大,反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2. 解释常见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a. 单中心结构:城市由一个中心核心区向外发展,呈放射状分布;b. 多中心结构:城市内存在多个中心,各个中心区域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和发展;c. 环形结构:城市内部形成环状结构,中心核心区周围各个环状功能区域的发展;d. 网格状结构:城市内部形成网格状的功能区域,交通便利,各个区域的发展相对均衡。
Step 3 学生讨论1. 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讨论并制定一份调查问卷,调查本地区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2. 学生讨论和分享调查结果,与全班共同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实际情况。
Step 4 小结与延伸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如何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相互影响;3. 提示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变化。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和记忆;2. 调查问卷:评估学生调查本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教学目标:a. 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及特点b. 掌握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其特征c.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素养4. 教学内容:a.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b. 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其特征c.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5.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城市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b. 提问:“你们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哪些了解?”c. 总结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主题2. 自主学习a.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组成b. 提问:“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哪些部分?”c.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3. 案例分析a. 展示具体城市案例,如北京、上海等b.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及形成原因c.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其特征4. 小组讨论a. 让学生分组讨论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5.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b. 强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性三、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所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2. 查阅资料,了解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及其特征,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掌握程度4. 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5.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六、案例研究:城市功能区的实际观察1. 教案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识别和理解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能力。
2. 教学活动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可以是学校周边区域或者城市中的特定区域。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分析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概念、类型和特征。
2.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4.能够利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二、教学重点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和演化。
2.如何利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实地观察。
教学内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征:1.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布局和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行政政务区等。
1.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类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按照布局方式可分为:圆心式、收缩型、线性、单中心变形、双中心、多中心、无中心等。
1.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包括:地域性、周期性、分层性、密度性、内向性等。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课件演示。
教学内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始于城市化进程,通过市政工程、城市规划、产业升级等手段来改变城市空间结构所形成的一系列空间格局。
2.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受到城市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呈现出历史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实地观察。
教学内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方法和技巧:3.1.城市规划和设计图的分析通过分析城市规划和设计图,挖掘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规律和演化趋势。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内部特征和演变规律;2.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评价指标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控的措施;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原因和整合城市内资源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运用图表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意义;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和演变规律;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评价指标和调控措施;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整合方式。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根据课程的实际,确定教材的语言和数据,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知识讲解1.通过PPT、电子教学板等方式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意义,引导学生快速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2.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第三步:图表解读1.给学生发放有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数据图表,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评价指标;2.解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数据,引导学生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控的措施;3.让学生将自己的分析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四步:案例分析1.给学生发放有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案例分析资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原因和整合城市内资源的方法;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3.让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析结果,并由其他小组评价和提出建议。
第五步:布置任务1.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查询相关资料,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2.要求学生提交一篇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报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城市进行分析和研究。
四、教学手段1.以PPT、电子教学板等多媒体设备为主要教学手段,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以图表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评价指标、调控措施和整合方式;3.以小组讨论和汇报为主要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2.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形成和主要功能区的作用、形态和区位。
3.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及发展变化。
4.能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前预习
1.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哪些类型?
2.这些土地利用类型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没有明确的划分?
3.住宅区有何特点?可分几类?按照什么标准划分?
4.工业区有何特点?在布局上有何要求?
5.商业区有何特点?其人口变化是怎样的?
6.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课堂探究
【探究一】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1)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图中①②③
④所示哪一个是住宅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是什么?
(2)商业区是城市核心区,人员流动大,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商业区?其
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是什么?
(3)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生产功能区,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工业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试简述其理由。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探究三】
电视经常报道,我国某大城市位于市中心的地块被房地产商以每平方米几万元的高价购买。
城市中每块土地上最终形成的功能区,是由从事各项功能活动的主体所付租金的高低决定的,并不是由土地的租金决定的,租金仅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付租能力是决定因素。
(如图所示)。
(1)图中A、B、C对应的城市功能区的名称是什么?
(2)结合材料说明上述功能分区成因
【探究四】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
交通便捷程度对土地租金的影响比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地租的影响更符合实际(如下图所示)。
结合材料二分析市中心O处,A、B、C、D、E、F处,以及M处地租的高低及原因。
【课堂练习】
下图为“我国1990~2010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 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 B. 工业用地
C. 政府机关用地
D. 居住用地
2. 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 ③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 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 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简图”,该市甲、乙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
读图完成第3~4题。
3. 有关甲、乙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邻近商业区,居民购物比乙方便
B. 乙居民的收入一般高于甲
C. 甲区交通便利,房价高
D. 乙区远离市中心,房价低
4. 关于该市工业区区位选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位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
B. 接近中心商业区,有利于结构调整
C. 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
D. 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5.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A. 规模的大小
B. 重要的程度
C. 付出租金的高低
D. 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决于
①距离市中心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__,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______,故租金最__。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图中的__,你认为占地面积最小的是图中的___。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区是____区,因为这里既有利于___________,又方便_____。
【高考提升】
(2017•新课标Ⅲ卷)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1~6题。
1.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2.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
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
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
A.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B.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C.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
D.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
4. TOD开发模式可以( )
A.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B.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C.降低区域人口密度
D.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等等。
2.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聚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各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如,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3.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按照位置、面积、质量、设施和环境等划分。
4.工业区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这就决定了工业企业需要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来布置其厂房、仓库等设施。
5.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6.
课堂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第(1)题,公共事业用地主要指公共服务事业的用地,如政府、文教、医疗等;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住宅用地。
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广,交通通达度高,一般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边缘及高速公路入口处。
第(3)题,化学工业污染水源和大气,一般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和盛行风的下风向。
答案:(1)文教住宅
(2) ①接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
(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
【探究三】
(1)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2)A位于市中心附近,地租最高,商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强,在此布局
可接近最大消费群且交通便利
B地租水平较高,住宅区付租能力较强,在此布局既便于居民购物,也便于
工人上下班
C地租最低,工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弱,工业区布局在此可降低成本,又可
减少对城区的环境污染
【探究四】
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
高峰;
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
会处(如A、B、C、D、E、F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M处):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课堂练习
1—4 BCBB
5 (1)C(2)B
(3)A 商业消费人群高 B A
(4)住宅工人上下班购物
高考提升
【答案】 1.A 2.C
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的,不是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的、也不是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的;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河流东西两侧都有几个相邻的一级站点集中区,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考点:城市服务等级、城市空间形态。
【点睛】中心商务区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与标志,是城市的功能核心,是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密集区,一般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
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
具有最完善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有大量的公司、金融机构、企业财团在这里开展各种商务活动。
A区域面积大,且离车站较远,可以判定地价较低,因此为居住区;B区域靠近车站,交通便利,地价高,可能为核心商业区;C区域位于商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可以判定为办公区。
TOD开发模式相当于多核心城市模式,每个核心相对独立且核心之间交通便捷,故D正确。